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Product and Process Design Using a Reverse Engineering System
1
作者 A Ajmal T S Tat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84-185,共2页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and revers e engineering (RE) have changed drastically the concept of product re-design, pla nning and manufacture of components. However, the main problems currently facing the...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and revers e engineering (RE) have changed drastically the concept of product re-design, pla nning and manufacture of components. However, the main problems currently facing the developers of reverse engineering system, is the time consuming digitis ation of 3D data and the conversion of large amounts of data into a concise and manageable format and linking it to a CAD/CAM system. Automated 3-D profile gen eration, measurements and inspection of manufactured component represents one of the important functions in reverse engineering and in the improvements in produ ct quality in rapid product developments. The paper presents a novel methodolog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reverse enginee ring technique for use in the rapid product development in a CIM environment . The system developed provides integration, data capture and manipulation, dat a transfer between a CAD, CAM, Computer-aided inspection (CAI) and a 3-D profi le scanning system. An efficient scanning strateg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scann ing and surfaces data acquisition. The products were scanned using a laser scann ing system with a dedicated scan control card and the associated software packag es. A versatile rig was developed for the ease of data gathering of the profile scanning process. The surface data collected was then used to build a mathematic al surface model, which was then used to develop a virtual 3-D model of the pro duct. The resulting surface model provides the geometrical input to the subseque nt machining operation using either a CNC system or other manufacturing operatio n e.g. dies casting/mould casting etc. The prototypes developed were inspected u sing a state-of-the art CNC-CMM that was integrated to the CAD/CAM system. Si nce the scanning/digitised data captured by laser scanning probes requires no ma nual editing, significant time saving over most non-contact probe systems was a chieved. Since the creation of an accurate CAD model of a redesigned component o r a prototype constitute a major element of the total turnaround time; maximum r eturn can be achieved by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designing process. T he paper also outlines with a case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veloped system . The system developed offers the flexibility of using the concept of reverse en gineering of a variety of components with the complimentary facility of integrat ion between CAD/CAM Computer-aided Inspection (CAI) systems and a scanning syst em. The developed revers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in an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can increase the consistency, improve cost-efficiency, reduce produ ct turn around and skill levels required to redesign, reengineer and prototyping components and produ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id product development reverse engineering C 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RE-ENGINEERING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s (C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与高质量发展效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姚毓春 夏宇 《求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77,共20页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国620个县域的数据,详细测度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其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发现...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是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2014—2021年全国620个县域的数据,详细测度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实证检验其高质量发展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各区域间存在一定差异。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有助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农村产业融合两条渠道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和农业产业比重相对较大的地区,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强。由县域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驱动产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共同富裕促进效应、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提升效应和生态环境改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指标体系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庆华 潘婷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共16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但仍面临着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差距过大、要素流动不畅等挑战。如何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 城乡融合发展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但仍面临着城乡资源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差距过大、要素流动不畅等挑战。如何促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形成与发展将深刻重塑城乡关系,对城乡融合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探究新质生产力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涵盖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三个维度的市域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度2011—2021年全国275个城市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提升就业质量和提高创业活力两条重要渠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门槛条件下,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呈现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据此提出政策建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视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探索多维城乡融合发展驱动路径,最大化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潜力;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为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遵循地区间相对比较优势,因地实施差异化新质生产力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有效市场 有为政府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4
作者 田养邑 马婷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8,共6页
高等教育是国家最宝贵的创新型资源,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新质生产力彰显出全新生产驱动内力、生产全新要素和生产价值旨趣的新质态。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 高等教育是国家最宝贵的创新型资源,具有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独特优势。新质生产力彰显出全新生产驱动内力、生产全新要素和生产价值旨趣的新质态。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的在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的历史进程中,高等教育只有立足新主体、新介质、新对象,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知识、技术和产业协同的最大优势,释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不竭动能。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路径是:创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机制,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调整学科结构,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在优势;加速人才培养,蓄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资本;创新产教融合格局,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扩大教育开放,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学科结构 产教融合 教育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波林 李莹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36-44,共9页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发展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对职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影响,探讨了当前职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教育观念滞后与思维定式束缚、校企合作深度不...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发展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其对职业教育和双创教育的影响,探讨了当前职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教育观念滞后与思维定式束缚、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与机制不健全、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匮乏与利用率低的现实困境,探究了新质生产力视域下职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应通过明确目标、构建体系、加强合作和培养精神等多方面措施,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职业教育 双创教育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中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展望
6
作者 付雷杰 王建伟 +3 位作者 白瑀 姚慧 左鹏军 曹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37-2653,共17页
设计周期是影响定制化机械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二次开发技术是提高定制化产品开发效率的有效方法。为使二次开发技术更好地在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平台开发应用中高质量发展,在分析定制化产品生产发展历程与基于参数化设计的定制... 设计周期是影响定制化机械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应用二次开发技术是提高定制化产品开发效率的有效方法。为使二次开发技术更好地在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平台开发应用中高质量发展,在分析定制化产品生产发展历程与基于参数化设计的定制化产品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二次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中二次开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人工智能、协同设计、云技术、数字孪生等技术,对未来二次开发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阐述国产化开发平台的重要性,为定制化机械产品设计中二次开发技术的应用与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制化机械产品 二次开发 参数化设计 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西部协作的历史演进、绩效评估与长效机制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丰华 王寿彭 张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共12页
东西部协作缘起“两个大局”部署,是中央为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在梳理东西部协作历史演进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区域发展、贫困治理三个维度深入阐释其理论意蕴,系统总结了以“上下联动”为主要... 东西部协作缘起“两个大局”部署,是中央为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制度安排。在梳理东西部协作历史演进的基础上,从经济增长、区域发展、贫困治理三个维度深入阐释其理论意蕴,系统总结了以“上下联动”为主要内容的纵向治理和以结对帮扶为主要内容的横向治理相互联动、互为条件的治理模式。进而以始于2016年东西部县域之间“携手奔小康”行动的开展作为外生冲击事件,基于中西部976个县的面板数据对东西部协作展开绩效评估。面向未来,从完善东中西部协作的顶层设计机制、纵向激励约束机制和横向政府间协同发展机制、优化东中西部产业合作和人才协作机制以及差异化东中西部协作施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东中西部协作长效机制的一系列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东西部协作 区域协调发展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一体化 结对帮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变动及“十五五”时期发展趋势
8
作者 孔祥智 孙倩楠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共12页
“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总量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城乡和区域“相对差距缩小、绝对差距扩大”特征明显,收入结构深度调整但财产性收入占比过低,农民职业化效果明显但农业经营收入优势减弱。“十五五”时期,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农村产业... “十四五”时期,农民收入总量稳步增长但增速放缓,城乡和区域“相对差距缩小、绝对差距扩大”特征明显,收入结构深度调整但财产性收入占比过低,农民职业化效果明显但农业经营收入优势减弱。“十五五”时期,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农村产业融合、城乡要素流动等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但需破解粮食保供与增收矛盾、产业融合层次不足、城乡融合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必须强化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协同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融合、构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收入 城乡融合 粮食安全 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新质生产力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9
作者 许竹青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02-111,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有效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创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畅通生产要素流动、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应重点围绕城乡基础设施保障... 新质生产力是驱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有效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创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城乡产业联动发展、畅通生产要素流动、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应重点围绕城乡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建设、县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城乡人才引育、创新要素双向流动机制等方面发力,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良性互动机制,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要素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
10
作者 谢康 卢鹏 夏正豪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6,共12页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 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是新产品开发中长期存在的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条件。目前,鲜有研究将新产品开发实践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探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导致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境下新产品开发如何形成新突破的理解有限。本文界定了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的概念,总结提炼出人智融合区别于人机协同的两个主要特征。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本文阐述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开发人智融合机制,即开发者通过提示词工程引导、大数据筛选工程微调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知识发现工程形成对开发者的反馈。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新产品开发中的人智融合理论研究,为企业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产品创新度与创新效率的矛盾提供了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产品开发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智融合 知识迁移 行动者网络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11
作者 颜廷武 王璐瑶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5,共11页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乡村技术、资本、管理和资源等要素实现了优化重组与创新配置。尽管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在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共同作用下,我国乡村技术、资本、管理和资源等要素实现了优化重组与创新配置。尽管农业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产业链条上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价值链条上生产要素约束明显、增收链条上利益联结机制松散等问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数实融合、科技渗透以及制度变革,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重塑乡村产业结构,拓展乡村产业功能,从而有效促进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进一步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乡村产业融合中的驱动作用,必须强化科技创新以加速二三产业发展,激发要素活力以壮大新型经营体系,完善支持体系以优化政策执行环境,从而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意蕴、现实难点与路向选择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舟 郭晗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4,共8页
科教融汇为职业教育办学开辟了新方向,以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推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有助于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拓展劳动资料范畴、丰富劳动对象样态,从生产力要素层面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 科教融汇为职业教育办学开辟了新方向,以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重要历史使命。推动职业教育科教融汇,有助于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拓展劳动资料范畴、丰富劳动对象样态,从生产力要素层面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当前职业教育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主体创新意识有待提升、规章制度亟待完善、创新环境亟须营造等难点问题。基于此,应以创新的科教融汇思维为赋能提供智力资源保障、以完善的科教融汇体系为赋能提供制度支撑、以和谐的科教融汇环境为赋能提供氛围支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教融汇 新质生产力 赋能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D的体系化研发管理平台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马飞 刘德智 +1 位作者 李毅斌 金小云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15,26,共5页
当前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体系化研发管理平台。通过引入集成产品研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IPD)思想,提出基于该思想的研发管理体系框架和项目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基于... 当前新产品研发项目管理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体系化研发管理平台。通过引入集成产品研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IPD)思想,提出基于该思想的研发管理体系框架和项目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基于IPD的研发管理体系实现平台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并以广东某汽车用品制造有限公司的项目研发管理为对象,结合西门子Teamcenter PLM平台,分析了IPD管理体系平台在企业研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产品研发 项目管理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秦德智 陈婷婷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6,共6页
文章在理论阐述新质生产力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SYS-GMM、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应和机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显著地、... 文章在理论阐述新质生产力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份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动态SYS-GMM、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应和机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显著地、持续地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要素配置效率、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服务均衡是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机制;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应受到农村产业融合的正向调节。因此,应积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逐步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有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从多个渠道助力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9
15
作者 文丰安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9,共11页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中国经济协调性、促进国内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选择。目前,...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提升中国经济协调性、促进国内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选择。目前,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相关机制不健全、要素流动阻碍多、融合发展动力不足、公共资源供给不均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对缓慢等困难。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城乡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城乡要素流通的动力支撑、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第一,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制度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打破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构建科学合理、协调统一的城乡规划引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完善城乡发展机制。第二,推动新型人才流动,加强技术传播,促进信息共享,提高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效率,减少城乡要素流动障碍,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第三,加强城乡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多元化供给和数字化服务。第四,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驱动城乡产业无缝对接,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新质生产力 乡村全面振兴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奶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现状及政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慧秋 谷粟琨 +8 位作者 李志佳 赵善江 顾文源 马志愤 魏玉东 韩燕 董飞 徐伟 马修国 《中国乳业》 2025年第2期10-15,共6页
在我国奶业产业格局中,奶牛养殖与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要为买卖合同关系,产业上下游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双方产业主体地位不够平等,产业利益分配不够合理。支持奶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对密切利益联结、提升养殖效益、稳固养殖基础地位、优化... 在我国奶业产业格局中,奶牛养殖与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要为买卖合同关系,产业上下游利益联结不够紧密,双方产业主体地位不够平等,产业利益分配不够合理。支持奶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对密切利益联结、提升养殖效益、稳固养殖基础地位、优化乳制品供给结构、满足消费差异化需求意义重大。2023年以来奶业阶段性困难引发养殖加工一体化经营需求更强烈,但受产业政策限制和区域差异性管理措施等影响,奶牛养殖加工一体化生产主要模式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本文结合产业调研情况,梳理奶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典型模式和发展趋势,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奶牛养殖 乳制品加工 一体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在VIPD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银胜 张和明 +1 位作者 童秉枢 黄红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43,共3页
该文对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在面向企业动态联盟的集成化产品开发(VIPD,Virtualenterpriseoriented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环境中的特点、作用和目标,及其... 该文对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在面向企业动态联盟的集成化产品开发(VIPD,Virtualenterpriseoriented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环境中的特点、作用和目标,及其研究内容和集成体系作了描述。通过强调PDM系统在企业协作环境中作为集成框架的作用。为PDM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途径,也为VIPD环境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 动态联盟 Vipd 企业 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明松 胡方方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6,共10页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城乡发展面貌。数字新质生产力以革命性先进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为发力点,实现对城乡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演进的双重驱动,以此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势能。深析其机理,数字新质生产力既能推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决定了城乡发展面貌。数字新质生产力以革命性先进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为发力点,实现对城乡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演进的双重驱动,以此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势能。深析其机理,数字新质生产力既能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及其组合的升级优化,带动城乡空间生产力水平的质态跃升,还能在城乡经济循环畅通、城乡治理创新融合和城乡文化繁荣互促等方面发挥巨大效能,推动城乡生产关系发展演进。当前,限于城乡数字化转型资源配置失衡、城乡产业融合数字支撑不足、城乡数据信息安全流动欠畅等现实阻碍,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引擎受到一定的削弱和制约。鉴于此,需聚焦于增加乡村数字转型资源供给、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逐步消弭城乡信息传播差距,补齐短板、协同发力,以数字新质生产力绘就城乡融合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作用机理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19
作者 许永生 赵翠萍 +1 位作者 张颖 李贵芳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10,共6页
文章以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构建省级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与... 文章以2013—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分别构建省级层面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积极作用较为明显,而在中部地区不显著;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政府行为、产业结构升级在二者的关系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在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中,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单门槛效应,信息化水平具有双门槛效应;空间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发展 调节效应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实技术融合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来自企业专利信息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20
作者 郭娜 陈东晖 胡丽宁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文章以2013—2023年我国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整理208万条企业专利信息,借助深度学习算法测算专利文本语义以构建企业数实技术融合指数与新质生产力指标。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数实技术融合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对创新突... 文章以2013—2023年我国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整理208万条企业专利信息,借助深度学习算法测算专利文本语义以构建企业数实技术融合指数与新质生产力指标。实证检验发现,企业数实技术融合能够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且对创新突破和绿色转型两类新质生产力均有促进作用,两者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数实技术融合通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管理能力、抑制研发操纵以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大型国有企业和管理层创新意识、数字化思维较强的企业,数实技术融合的赋能效果更明显。经济后果检验显示,数实技术融合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实技术融合 新质生产力 深度学习 专利文本语义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