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EAS二次开发研究及在焊缝疲劳仿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向伟 兆文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2-235,共4页
为了在I-DEAS软件中实现焊缝疲劳虚拟仿真分析功能,对I-DEAS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I-DEAS软件接口技术是通过启动ORBIX服务,运用CORBA通信协议实现的;调用OpenI-DEAS二次开发类库,能够实现有限元数据的访问。根据工程实际需要,以... 为了在I-DEAS软件中实现焊缝疲劳虚拟仿真分析功能,对I-DEAS二次开发技术进行了专题研究。I-DEAS软件接口技术是通过启动ORBIX服务,运用CORBA通信协议实现的;调用OpenI-DEAS二次开发类库,能够实现有限元数据的访问。根据工程实际需要,以I-DEAS软件为前、后处理平台,基于AAR标准及Palmgren-Miner累积损伤法则,开发了焊缝疲劳虚拟仿真分析模块。运用该模块,进行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以I-DEAS软件二次开发原理为基础,可以实现对该软件深层次的嵌入式开发,从而丰富了I-DEAS软件的辅助设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设计工程分析软件(i-deas) 二次开发 焊缝疲劳 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DEAS的参数化建模技术研究
2
作者 陈晓霞 陈建良 童水光 《机电工程》 CAS 2007年第7期29-31,49,共4页
I-DEAS的二次开发技术大大扩展了I-DEAS软件的功能,用户自定义编程元素的加入增加了软件应用的灵活性。研究了基于I-DEAS二次开发的参数化建模技术,并以称重传感器为例,介绍了运用I-DEAS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Open Link和Open I-DEAS,并... I-DEAS的二次开发技术大大扩展了I-DEAS软件的功能,用户自定义编程元素的加入增加了软件应用的灵活性。研究了基于I-DEAS二次开发的参数化建模技术,并以称重传感器为例,介绍了运用I-DEAS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Open Link和Open I-DEAS,并结合以脚本程序实现零件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基于I-DEAS的参数化建模技术对提高零件的设计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设计分析软件 传感器设计 二次开发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产引擎的桥梁BIM正向设计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邓驷翔 柏华军 +2 位作者 夏文俊 黄亚飞 罗伟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4-181,共8页
针对传统BIM正向设计中建模效率低、数据管理难、产品平台受限等问题,基于国产数维构件设计软件提供的GDMP图形引擎,自主研发了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为桥梁BIM正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 针对传统BIM正向设计中建模效率低、数据管理难、产品平台受限等问题,基于国产数维构件设计软件提供的GDMP图形引擎,自主研发了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为桥梁BIM正向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更加高效和精确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使用C++编程语言对引擎接口进行自主研发及封装,提出“模型+数据”的桥梁BIM正向设计建模技术,实现了构件模板参数化生成及修改、构件实例数据管理及维护更新、方案自适应生成及更新迭代的全业务流程技术支持等功能。依托宜涪高速铁路项目,采用研发的轨道桥梁全桥设计系统软件,实现项目示范段范围桥梁的参数化建模、数据集成和可视化渲染,验证了技术的可行性及工程适用性。本文探索了国产引擎在桥梁BIM正向设计及应用中的可能性,为我国桥梁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正向设计 桥梁工程 图形引擎 全桥设计系统软件 自主研发 参数化建模 集成与渲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潘春为 杨飚 +2 位作者 蔡有信 周同生 周祖衡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2,共9页
针对现有桥梁盖梁传统支架施工面临的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依托南中高速和清花高速桥梁工程项目,研发了一套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该装置硬件主要包括上层电动抱箍、上连接座、下层电动抱箍、下连接座... 针对现有桥梁盖梁传统支架施工面临的高空作业多、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问题,依托南中高速和清花高速桥梁工程项目,研发了一套桥梁盖梁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该装置硬件主要包括上层电动抱箍、上连接座、下层电动抱箍、下连接座、顶升机构及驱动等,软件主要包括变频器、编程控制器、电气控制系统等,通过机构协同作业,实现整体同步顶升和下放。为验证该装置的工作性能,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该装置关键受力构件有限元模型,分析其承载状态下的受力及变形,开展智能升降装置空载荷、半载荷、满载荷3种工况下的现场试验,并进行实桥应用。结果表明:智能升降装置关键受力构件最大应力与最大竖向变形值均小于允许值;2个墩柱上2套智能升降装置的下连接座最大高度差为10~12 mm,能有效实现同步顶升;相较传统支架施工,采用该装置施工单个盖梁可减少工时11 h,工效提高14%,整体施工成本降低46.28%。该装置可将盖梁支架搭设的高空作业转化为地面作业,极大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依赖,提高了机械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梁 支架一体化智能升降装置 硬件设计 软件设计 结构验算 有限元法 现场试验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服务的桌面端工程软件集成方法研究
5
作者 夏文俊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7-252,共6页
微服务架构是最新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式,基于微服务设计理念实现工程软件开发,可以较好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与可用性。以桥梁箱梁设计软件为例,基于业务流程梳理,将工程软件中复杂数据进行结构化、半结构化定义,采用http+grpc协议进行网... 微服务架构是最新的计算机软件开发方式,基于微服务设计理念实现工程软件开发,可以较好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与可用性。以桥梁箱梁设计软件为例,基于业务流程梳理,将工程软件中复杂数据进行结构化、半结构化定义,采用http+grpc协议进行网络通讯与传输,完成自定义二维、三维数据接口设计,实现微服务分层架构设计;系统通过将项目管理、二三维绘图、分析与计算、结构配筋等基础功能独立化、服务化,实现应用层功能复用与快速扩展;软件结合云原生部署方式,实现业务服务弹性伸缩与负载均衡,有效解决工程软件性能要求高、计算资源密集等难点;围绕微服务架构关键技术,解决工程软件业务数字化、服务化、集成化等需求,形成一套包含软件需求、开发、上线、运维等实践的工程桌面端软件集成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该集成方法可以整体提高软件响应速度26%,提升软件开发速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服务架构 桌面端工程软件集成 功能复用与扩展 弹性伸缩与负载均衡 云原生部署 箱形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航导弹/涡扇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约束分析与任务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玉春 刘振德 +2 位作者 史亚红 屠秋野 王晓东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6-220,共5页
利用飞机/涡扇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建立了飞航导弹/涡扇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约束分析和任务分析模型并给出了算例和分析。简述了飞航导弹任务剖面、约束条件的给定、导弹的重量组成以及涡扇发动机模型。利用客机/货机升阻特性的预测... 利用飞机/涡扇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建立了飞航导弹/涡扇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约束分析和任务分析模型并给出了算例和分析。简述了飞航导弹任务剖面、约束条件的给定、导弹的重量组成以及涡扇发动机模型。利用客机/货机升阻特性的预测方法对亚声速飞航导弹的升阻特性进行预测,并给出了合理的修正。利用经验的预测方法对亚声速飞航导弹的空重比进行预测。对飞航导弹的约束分析计算结果和任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飞航导弹/涡扇发动机一体化约束分析与任务分析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具有很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航式导弹 涡扇发动机 一体化设计 约束分析^+ 任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软件平台集成测试组合选择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高静 兰雨晴 金茂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5-269,共5页
针对基础软件平台集成测试组合爆炸的问题,研究了组合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设计选择基础软件平台集成测试组合的方法.该方法将基础软件平台看作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组成平台的每类基础软件用一个对应的因素变量来表示,每类基础... 针对基础软件平台集成测试组合爆炸的问题,研究了组合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设计选择基础软件平台集成测试组合的方法.该方法将基础软件平台看作是一个多因素的系统,组成平台的每类基础软件用一个对应的因素变量来表示,每类基础软件的不同品牌产品表示为各因素变量的多种取值,构建相应的正交表或基于正交表的覆盖表,采用正交表或覆盖表来选择集成测试组合,按照选择的集成测试组合进行基础软件平台集成测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保证了集成测试组合对基础软件间两两交互的全覆盖,并有效地降低了集成测试组合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集成 组合设计 软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分布、逻辑集中”架构下调度系统一体化分析中心总体设计 被引量:16
8
作者 冯树海 姚建国 +4 位作者 杨胜春 於益军 庄卫金 张鸿 汤必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8-144,共7页
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使得电网运行特性呈现复杂性增加、一体化特征增强等特点,对调度系统的分析决策提出了一体化分析要求,而传统的调度系统无法适应这种新的需求。基于"物理分布、逻辑统一"的全网集散式调度与控制技术的总体思... 特高压电网的建设使得电网运行特性呈现复杂性增加、一体化特征增强等特点,对调度系统的分析决策提出了一体化分析要求,而传统的调度系统无法适应这种新的需求。基于"物理分布、逻辑统一"的全网集散式调度与控制技术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一体化分析中心的总体架构,并基于该架构进行了模型中心、在线分析服务和离线分析服务的详细设计。结合未来电网发展趋势对电网分析决策的需求,指出了未来调度系统分析决策软件的发展方向,为电网在线调度决策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输电 物理分布 逻辑统一 模型中心 一体化分析决策 调度自动化系统 软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的复杂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姚莉 张维明 +1 位作者 王长缨 龚勇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2002年第5期44-54,共11页
提出一种将组织学与多智能主体技术相结合建造复杂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复杂信息系统看成一个多主体组织 ,依据组织学原理分析多主体系统组织特性 ,建立多主体组织模型 ,从而形成多主体系统宏观结构和功能需求... 提出一种将组织学与多智能主体技术相结合建造复杂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将复杂信息系统看成一个多主体组织 ,依据组织学原理分析多主体系统组织特性 ,建立多主体组织模型 ,从而形成多主体系统宏观结构和功能需求的严格规范 ;其次 ,根据现有技术和可用资源确定承担各类组织职能的多个主体 ,由此确定了各主体的职责和粒度 ;然后 ,依据组织模型 ,采用信念 -愿望 -意图 ( BDI)结构设计各类主体的概念模型 ,为系统的机上实现建立清晰的可操作的开发模式 ;最后 ,将所设计的概念模型在协同工作平台 ( MBOS)上编程实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系统 设计 智能主体 组织计算 软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勘探采集工程软件集成与移植技术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维秀 段卫星 +1 位作者 杨晶 冯玉苹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0-356,387,共8页
为充分利用已有技术成果,解决软、硬件环境变化带来的油气地震勘探采集工程软件的不适应以及多软件间的互操作问题,研究了软件集成和移植的关键技术和流程。通过分析地震勘探采集工程软件现状,指出了软件存在扩展性和维护性局限,提出了... 为充分利用已有技术成果,解决软、硬件环境变化带来的油气地震勘探采集工程软件的不适应以及多软件间的互操作问题,研究了软件集成和移植的关键技术和流程。通过分析地震勘探采集工程软件现状,指出了软件存在扩展性和维护性局限,提出了地震勘探采集工程软件集成环境的技术目标,它既应有完备的数据模型,又兼具强扩展性和高集成度。阐述了面向该技术目标进行软件集成的关键技术,分析了软件移植类型和策略,设计了软件移植的技术框架和方法,并研究了软件集成和移植中的重构技术。S软件移植的工程实践证明了该技术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集成 软件移植 重构 插件 应用集成平台 设计模式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件工程的电厂热力系统组态软件开发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新铭 王萍 +2 位作者 彭鹏 王亮 郑军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226-229,共4页
目前为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所必需的热力系统热经济分析计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人工计算已不能满足工程需要。鉴于此,设计开发了“电厂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在线监测通用组态软件”。该文按照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对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功能... 目前为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所必需的热力系统热经济分析计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人工计算已不能满足工程需要。鉴于此,设计开发了“电厂热力系统热经济性在线监测通用组态软件”。该文按照结构化分析和设计方法对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利用VB6.0在Win2000平台上部分开发了该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系统 组态 软件工程 结构化分析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测试系统的对象框架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小良 汪乐宇 周泓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通过分析自动测试系统的特征和需求,建立了测试系统的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并使用统一建模语言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描述,从而形成一个面向自动测试系统领域的对象框架.与传统的功能模型相比,这个框架不仅比较完整地描述了自动测试系统的对... 通过分析自动测试系统的特征和需求,建立了测试系统的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并使用统一建模语言对这些模型进行了描述,从而形成一个面向自动测试系统领域的对象框架.与传统的功能模型相比,这个框架不仅比较完整地描述了自动测试系统的对象结构和行为,而且具有更好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及可扩展性.它既可以作为系统建模的基础,也可以作为计算机辅助建模工具用于自动测试系统的描述、分析和设计等.基于这个可重用、可扩展的框架,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动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测试系统 对象框架 对象模型 动态模型 统一建模语言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ML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曾文彬 张虹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95,共3页
介绍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的产生、发展和建模过程。以零件销售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为实例,阐述UML在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细化阶段和构造阶段中的应用、注意点和意义。着重探讨和解决UML在完成各阶段主要任务... 介绍统一建模语言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的产生、发展和建模过程。以零件销售管理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为实例,阐述UML在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细化阶段和构造阶段中的应用、注意点和意义。着重探讨和解决UML在完成各阶段主要任务中的应用场合、分析设计的流程以及阶段衔接等问题,并指出应用UML进行分析与设计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L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软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政 曹江 +2 位作者 何芬 黄河 倪维斗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4-320,共7页
成本过高和可靠性较低是制约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从系统方面对不同配置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进行了可靠性建模与分析,并对单列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设计.结果表明:当前单列整体煤气化... 成本过高和可靠性较低是制约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商业化的重要因素.从系统方面对不同配置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进行了可靠性建模与分析,并对单列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设计.结果表明:当前单列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的可用度只有70%左右,采用多列耦合或备用气化炉能够大幅度提高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系统可用度;要使单列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可用度不低于90%,要求气化炉可用度高于94%,燃气轮机可用度高于97%,余热锅炉的可用度也需要较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系统工程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 可靠性分析 可靠性设计 可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相机协同设计和集成分析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鹏飞 李东 雷文平 《航天器工程》 2014年第2期52-57,共6页
空间相机的研制通常涵盖光、机、结构、热等多学科问题,各学科间相互影响,但在传统研制模式下却又交互困难。文章以某空间相机为例,对协同设计和光-机-热集成分析的环境和过程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协同设计和集成分析能够实现不同学科... 空间相机的研制通常涵盖光、机、结构、热等多学科问题,各学科间相互影响,但在传统研制模式下却又交互困难。文章以某空间相机为例,对协同设计和光-机-热集成分析的环境和过程进行了介绍。结果表明,协同设计和集成分析能够实现不同学科间设计与分析数据的直接交互,为空间相机方案的跨学科快速设计,以及设计性能的高质量评价提供了可能;协同设计和集成分析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开展空间相机的多学科集成设计和仿真,是实现空间相机领域仿真驱动工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设计 工程数字模型 流程模板 光-机-热集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炮设计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16
作者 柯彪 王惠方 +2 位作者 高跃飞 吴永胜 贾强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9,共6页
为了实现火炮设计的任务管理、数据共享及模型重用,在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上,使用C#语言完成系统框架的搭建,结合MATLAB语言实现程序计算内核的开发,并利用ADO.NET技术实现了SQL Server数据库的访问,同时完成接口设计,实现了各子... 为了实现火炮设计的任务管理、数据共享及模型重用,在Visual Studio.NET开发平台上,使用C#语言完成系统框架的搭建,结合MATLAB语言实现程序计算内核的开发,并利用ADO.NET技术实现了SQL Server数据库的访问,同时完成接口设计,实现了各子功能软件的集成和嵌套,开发了一套集任务管理、设计计算、参数化建模、动力学仿真和有限元分析于一体的火炮设计软件系统。用户使用表明,软件具有人机交互性好、功能稳定以及数据安全等特点,为火炮产品的虚拟协同设计及设计方法与设计手段的有效集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炮设计 软件工程 C#语言 软件开发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文档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荷清 黎伟健 陈泽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本文首先指出传统的文档方法在目前的复杂应用下表达力不够,推介用新的UML方法建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下的各种文档,说明新文档方法的特点,并通过实例说明其有效性;最后指出。UML可能成为国际标准,熟悉并运用UML将大大方... 本文首先指出传统的文档方法在目前的复杂应用下表达力不够,推介用新的UML方法建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下的各种文档,说明新文档方法的特点,并通过实例说明其有效性;最后指出。UML可能成为国际标准,熟悉并运用UML将大大方便分析设计的表达和提高工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工程 软件文档 面向对象 管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件可靠性评估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黎忠文 熊光泽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7-89,共3页
软件可靠性模型是评估软件可靠性的重要工具 ,由于受一些不为模型所控制的随机因素的制约 ,软件可靠性评估结果中往往含有大量的误差 ,给工程应用带来许多困难。在对现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故障特征、软件可靠性模型的机理及引起误差的因... 软件可靠性模型是评估软件可靠性的重要工具 ,由于受一些不为模型所控制的随机因素的制约 ,软件可靠性评估结果中往往含有大量的误差 ,给工程应用带来许多困难。在对现代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故障特征、软件可靠性模型的机理及引起误差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误差分析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工程 可靠性设计 误差分析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水预冷却发动机与导弹一体化设计 被引量:2
19
作者 商旭升 王远 吴朝晖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21-727,共7页
以一种高声速导弹作为应用对象,计算了喷水预冷却发动机的安装特性,建立了导弹/喷水预冷却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约束分析和任务分析模型,给出了高超声速导弹的升阻特性的确定方法,结合任务剖面、导弹的重量组成以及发动机模型,取爬升率为1... 以一种高声速导弹作为应用对象,计算了喷水预冷却发动机的安装特性,建立了导弹/喷水预冷却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的约束分析和任务分析模型,给出了高超声速导弹的升阻特性的确定方法,结合任务剖面、导弹的重量组成以及发动机模型,取爬升率为100m/s,80m/s和50m/s对导弹的爬升和加速任务段进行约束分析,选择巡航马赫数为4.0,5.0和6.0三种情况进行了导弹任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导弹/发动机一体化约束分析与任务分析模型合理,当巡航马赫数小于5.0时,虽然装备喷水预冷却发动机与亚燃冲压发动机的导弹相比爬升率和加速度较低,但是导弹射程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而在高声速导弹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弹 射流预冷却发动机 一体化设计 约束分析 任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枪械回转式闭锁机构设计分析一体化软件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志芳 刘伟 +1 位作者 兰轩 王志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37-2347,共11页
为了提高枪械回转式闭锁机构的设计质量与效率,将设计分析一体化思想引入设计过程中,研究并开发了回转式闭锁机构设计分析一体化软件。分析了闭锁机构设计过程,规划了软件应包括结构参数设计、零部件参数化建模、自动装配与干涉分析、... 为了提高枪械回转式闭锁机构的设计质量与效率,将设计分析一体化思想引入设计过程中,研究并开发了回转式闭锁机构设计分析一体化软件。分析了闭锁机构设计过程,规划了软件应包括结构参数设计、零部件参数化建模、自动装配与干涉分析、机构动作分析、结构强度分析和数据管理等基本模块,提出了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和制造UG软件集成各计算程序及功能模块的软件总体框架。解决了软件集成框架设计与开发、UG/Open API函数调用、UG/MOTION/高级仿真模块应用及二次开发、数据管理与传递等关键技术,采用Visual Studio 2010编程工具,基于UG二次开发形成了回转式闭锁机构设计分析一体化软件。通过具体实例对软件的可行性及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应用该软件能够使设计人员基于UG统一环境方便完成回转式闭锁机构的结构设计、参数化建模、计算校核与仿真分析等工作,缩短设计与分析之间的数据交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设计分析一体化 UG二次开发 回转式闭锁机构 软件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