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SAP-TOF MS技术鉴别酱香型白酒中食用酒精掺伪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张季 侯睿 +2 位作者 张冰雪 陈艳 凌蕾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237,共5页
该研究基于大气压固体分析探头(ASAP)-飞行时间质谱仪(TOF)建立了酱香型白酒中食用酒精掺伪样品(熟串、生勾)的鉴别方法,对样品采集条件进行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建立判别模型,对酒样的感官评价及模型识别... 该研究基于大气压固体分析探头(ASAP)-飞行时间质谱仪(TOF)建立了酱香型白酒中食用酒精掺伪样品(熟串、生勾)的鉴别方法,对样品采集条件进行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PCA)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建立判别模型,对酒样的感官评价及模型识别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优化检测条件为:电晕电压3 V;脱溶剂气温度500℃;探头温度600℃;脱溶剂气流速1100 L/h;锥孔电压30 V。在此条件下,酱香型白酒的信号响应值高且均匀稳定;生勾酒信号响应低且靠近基线;熟串酒的信号略低且不稳定。PCA结合LDA可有效区分不同酒样。该方法对酱香型白酒和酒精酒(熟串、生勾)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5%、97%,且与感官品评验证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食用酒精 原位电离 高分辨质谱 掺伪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密碎石桩处理场地液化砂土研究
2
作者 孟祥月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5期111-113,共3页
砂土液化作为地震灾害的一种,会导致出现地基喷砂冒水、地基破坏等问题。文章依托月亮湾海堤工程,采用规范方法对场地填砂进行液化判别。为消除填砂液化沉降,提出了挤密碎石桩的处理措施。通过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复合地... 砂土液化作为地震灾害的一种,会导致出现地基喷砂冒水、地基破坏等问题。文章依托月亮湾海堤工程,采用规范方法对场地填砂进行液化判别。为消除填砂液化沉降,提出了挤密碎石桩的处理措施。通过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及复合地基荷载试验,评估了挤密碎石桩的处理效果,并复核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研究表明,挤密碎石桩处理对地基深层土体的标准贯入击数改善效果更好,场地填砂层由轻微液化变为不液化;三根试验桩大部分桩身的锤击数均超过七次,可见大部分桩身均处于密实状态;经挤密碎石桩加固后的土层,地基承载力显著提升,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密碎石桩 砂土液化 原位测试 复合地基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传播速度原位试验及计算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进强 姜福兴 +1 位作者 吕文生 王存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59-2063,共5页
采用本质安全型微震监测系统,在煤矿深部采场的顶底板中布设微震监测台网,对测区内的校验炮微震信号进行了原位采集实验。分别采用组合法、走时残差优化法、定位误差优化法、定位残差优化法和联合反演法进行了地震波速度的优化计算。通... 采用本质安全型微震监测系统,在煤矿深部采场的顶底板中布设微震监测台网,对测区内的校验炮微震信号进行了原位采集实验。分别采用组合法、走时残差优化法、定位误差优化法、定位残差优化法和联合反演法进行了地震波速度的优化计算。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定位误差优化法计算结果最可靠,定位残差优化法计算结果是不可靠的;这一结论对于缺少校验数据情况下的速度选取具有重要意义,也证明了在存在速度误差的情况下,走时残差最小并不能保证可靠的定位精度;在缺少原位试验数据情况下,速度和震源参数的联合反演结果,对速度参数的选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顶、底板地震波传播速度分析计算,认为煤层和巷道是造成底板地震波平均速度较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度 原位试验 微地震监测 震源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深部开采瓦斯压力计算的解析算法 被引量:39
4
作者 王宏图 鲜学福 +3 位作者 尹光志 张仁松 杨吉才 唐继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9-283,共5页
在考虑地应力和地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煤层瓦斯渗透率k(,θ)与平均应力和地温的关系及一维稳定流动的瓦斯渗流方程,并根据煤层在地表有无露头和通道的情况,导出了煤层瓦斯压力计算分析的解析式.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的比较分... 在考虑地应力和地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煤层瓦斯渗透率k(,θ)与平均应力和地温的关系及一维稳定流动的瓦斯渗流方程,并根据煤层在地表有无露头和通道的情况,导出了煤层瓦斯压力计算分析的解析式.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的比较分析表明,该算法能较准确反映实测结果,并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煤层瓦斯压力的计算方法,对煤矿深部开采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的预测以及渗流场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深部开采 瓦斯压力 解析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娜 邵亚薇 +1 位作者 张静 李洪伟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4-627,共4页
采用原位复合法,以纳米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iO2后形成的纳米粒子SiO2/PMMA为增强组分(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添加量对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 采用原位复合法,以纳米SiO2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SiO2后形成的纳米粒子SiO2/PMMA为增强组分(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填料添加量对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结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纳米SiO2/PMMA为填料时,PMMA与纳米SiO2的强相互作用(化学键)能提高纳米SiO2/PMMA与聚丙烯基体的界面相容性,使纳米SiO2/PMMA均匀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当聚丙烯与填料的质量比为100:1时,与纯聚丙烯相比,聚丙烯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提高了27.0%,弹性模量最高提高了35.8%。加入纳米SiO2/PMMA,使聚丙烯的球晶尺寸大幅度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 原位复合 纳米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硝酸盐原位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杨丽娟 刘贯群 +1 位作者 穆来旺 杨楠楠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5期60-65,共6页
介绍了地下水硝酸盐原位修复技术,对目前使用较多的渗透反应墙与注射井引入工程实例加以说明。指出原位修复技术不同的适用条件,同时提出浅层地下水系统本身的自然净化机制对大范围的地下水硝酸盐的防治更具经济优势。
关键词 地下水 原位修复 硝酸盐污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地应力约束下煤储层自封闭作用及其成藏效应 被引量:8
7
作者 陈世达 汤达祯 陶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466-2478,共13页
关于煤层气叠置成藏效应的研究通常注重煤系地层层序地层格架的时空配置,对于原位地应力制约下储层的“自封闭效应”关注不足,应力场垂向转换诱导的煤储层渗透性的非单调性变化及其对储层压力、含气性等成藏特征参数的调控作用常被忽视... 关于煤层气叠置成藏效应的研究通常注重煤系地层层序地层格架的时空配置,对于原位地应力制约下储层的“自封闭效应”关注不足,应力场垂向转换诱导的煤储层渗透性的非单调性变化及其对储层压力、含气性等成藏特征参数的调控作用常被忽视。系统分析了黔西地区煤储层地应力场的垂向分布规律及其构造控制效应,揭示了渗透率随埋深的非指数变化规律及其在沁水、鄂东等含煤盆地的普适性,探讨了储层压力、压力系数垂向差异性分布及其与地应力-渗透率的匹配关系。黔西地区煤储层水平主应力(200~1300 m)是埋深和构造综合作用的结果,含煤向斜轴部是水平主应力最为集中的区域。根据应力梯度垂向演变规律可以将其划分为应力挤压区(200~500 m,水平构造应力主导)、应力释放区(500~750 m,垂直应力主导)、应力过渡区(750~1000 m,近向斜轴部)和构造集中区(>1000 m,向斜轴部低点部位,高应力区)。埋深中段的应力释放区有利于相对高渗储层的形成(平均0.2×10^(-15)m^(2)),在此深度区间上下(200~500 m,平均0.06×10^(-15)m^(2);>750 m,平均0.02×10^(-15)m^(2))渗透率普遍较低。渗透率随埋深的这种非单调性变化规律具有普遍性,黔西盘关—土城向斜、比德—三塘向斜埋深中段均存在渗透率相对高值区,沁南(650~800 m)、鄂东(800~950 m)、滇东(600~800 m)、准南(600~800 m)等含煤盆地内这一现象也并不鲜见。原位条件下,低渗储层(<0.1×10^(-15)m^(2))的“自封闭”作用使其可以不依赖于盖层等封堵条件,即可构成层间相对独立的流体单元。例如,黔西地区200~500 m,>750 m埋深段的低渗储层自封闭成藏作用显著,储层压力与埋深相关性较差,含气量与压力系数垂向呈“波动式”的无规律变化,常压、欠压、超压储层均有分布,流体压力系统叠置发育。500~750 m的相对高渗储层需外围形成致密的封堵盖层才能阻断层间的流体联系,相对于其他埋深区间更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流体压力系统,储层压力随埋深增加或层位降低而单调递增,压力系数无明显波动,基本以常压储层为主,含气量随着埋深增大而增大。在同一煤层或气藏内部,储层相对致密部分也可能会封堵高孔渗部分的流体,导致流体压力系统横向上多段叠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含气系统 地应力场 渗透率 自封闭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王庄油田火烧驱油试验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蔡文斌 谢志勤 +1 位作者 李友平 李淑兰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135-136,9,共3页
胜利王庄油田郑408块由于敏感性的影响,虽采用多种开发方式,但采出程度低。通过对王庄油田郑408块火烧驱油进行室内物模及数模评价,认为郑408块油藏可采用火烧驱油技术开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郑408块敏感性油藏能被点燃且能维持稳定燃... 胜利王庄油田郑408块由于敏感性的影响,虽采用多种开发方式,但采出程度低。通过对王庄油田郑408块火烧驱油进行室内物模及数模评价,认为郑408块油藏可采用火烧驱油技术开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郑408块敏感性油藏能被点燃且能维持稳定燃烧,阶段增油效果明显;郑408块火烧驱油试验的成功为王庄宁海4446×104t不同程度敏感性稠油油藏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接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火烧油层 驱油 现场试验 王庄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地生成CO_2吞吐开采高凝油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易非 王佩文 唐长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以曹台潜山高凝油为实验介质,利用就地生成CO2技术,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CO2吞吐对于高凝油开采的有效程度。实验结果表明:CO2吞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凝油的驱油效率。CO2溶解在高凝油中,可以降低高凝油的粘度、凝固点,改善高凝油的流动特性... 以曹台潜山高凝油为实验介质,利用就地生成CO2技术,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CO2吞吐对于高凝油开采的有效程度。实验结果表明:CO2吞吐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凝油的驱油效率。CO2溶解在高凝油中,可以降低高凝油的粘度、凝固点,改善高凝油的流动特性,在地层中形成溶解气驱,增加地层能量,同时可以降低注水压力,改善吸水剖面。就地生成CO2可以解决包括油气区天然CO2气源的短缺问题,大量CO2气体的运输、储存问题,大量注气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CO2注气利用率低和工艺成本费用高的问题等。该研究可以为高凝油藏提高采收率试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生成 CO2 高凝油 吞吐 室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Ni(acac)_2/TiCl_4/L复合催化剂单一乙烯聚合制备支化聚乙烯 被引量:3
10
作者 萧翼之 何富安 +1 位作者 张启兴 王海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3-116,120,共5页
制备了以MgCl2-SiO2为载体,以α-二亚胺配体(L)修饰的Ni(acac)2/TiCl4复合催化剂,以通用R2AlCl和R3Al为助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组成和各种聚合条件对乙烯聚合的影响及表观聚合动力学。用DSC、IR、13C-NMR等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性能的分... 制备了以MgCl2-SiO2为载体,以α-二亚胺配体(L)修饰的Ni(acac)2/TiCl4复合催化剂,以通用R2AlCl和R3Al为助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组成和各种聚合条件对乙烯聚合的影响及表观聚合动力学。用DSC、IR、13C-NMR等对聚合产物进行了结构性能的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Ni(acac)2/TiCl4/L复合催化剂有良好的齐聚和原位共聚性能,催化单一乙烯聚合获得了熔点和结晶度较低的中、低密度支化聚乙烯;其中配体L有很好的提高产物支化度的作用,得到支化度为4~12的支化聚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Cl2-SiO2 α-二亚胺配体 Ni(acae)2/TICl4复合催化剂 R2AlCl R3Al 聚乙烯 原位共聚 浸渍反应法 氯化镁 氧化硅 修饰剂 乙酰丙酮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_(V2)检测技术在夯实地基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解磊 张彬 刘硕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0-427,共8页
目的研究强夯处理厚层回填粗砂地基E_(V2)检测试验,解决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工程问题.方法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采集并整理沈阳某厚层回填粗砂强夯地基处理工程中获得的相关工程数据,分析了不同夯击能情况下E_(V2)与E_0和N_(63.5)之... 目的研究强夯处理厚层回填粗砂地基E_(V2)检测试验,解决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工程问题.方法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采集并整理沈阳某厚层回填粗砂强夯地基处理工程中获得的相关工程数据,分析了不同夯击能情况下E_(V2)与E_0和N_(63.5)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得到了不同夯击能情况下E_(V2)-E_0和E_(V2)-N_(63.5)之间的相关性方程以及相关系数的评价结果.结论强夯处理后的回填粗砂地基,在不同夯击能情况下,E_(V2)和E_0、E_(V2)和N_(63.5)之间都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可以利用快捷的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代替复杂的E_(V2)试验准确评价地基压实施工质量,对于不同地区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地基 检测 EV2 原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应变分析法在地应力方向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韩军 刘洪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2期87-88,95+8,共4页
介绍了地应力测试的差应变分析(DSA)法和古地磁定岩心方位的方法,进行了台105井和台601井的3块DSA试验岩心和17块古地磁岩样的测试。通过差应变分析与古地磁的结合,最终得出两口井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别为N117.5°E(台105)和N108.5&#... 介绍了地应力测试的差应变分析(DSA)法和古地磁定岩心方位的方法,进行了台105井和台601井的3块DSA试验岩心和17块古地磁岩样的测试。通过差应变分析与古地磁的结合,最终得出两口井的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别为N117.5°E(台105)和N108.5°E(台601)。最大主应力方向并非铅垂方向,而是与其存在一定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应变分析 古地磁定向 地应力方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油井下管柱载荷测试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窦益华 张福祥 +1 位作者 王祖文 湛精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4-47,80,共4页
为了验证试油井下管柱力学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创新研制了试油井下管柱载荷测试器。测试器由井下测试短节和地面参数预置、回放、处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井下测试短节主要由内筒(应变筒)和外筒组成,与管柱连接在一起下井。根据材料力学和... 为了验证试油井下管柱力学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创新研制了试油井下管柱载荷测试器。测试器由井下测试短节和地面参数预置、回放、处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井下测试短节主要由内筒(应变筒)和外筒组成,与管柱连接在一起下井。根据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理论,通过粘贴于内筒的轴向、环向、45°角应变片测出的应变信号可以导出轴向力、内压、扭矩等管柱载荷数值。应变信号经放大、A/D转化后存储于存储器中。试油结束,管柱与仪器出井后,回放、处理即可得到井下管柱载荷。制作的6只井下管柱载荷测试短节,下井进行了20井次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理论研究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油 井下管柱 载荷测试器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3内生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玉厚 严文 周敬恩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研究了内生复合材料TiAl3/ZL101 的金相组织和常规力学性能,探讨了复合材料增强的基本原理.研究表明,内生复合材料中增强物呈弥散分布;无论在铸态还是热处理态,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都较基体有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延... 研究了内生复合材料TiAl3/ZL101 的金相组织和常规力学性能,探讨了复合材料增强的基本原理.研究表明,内生复合材料中增强物呈弥散分布;无论在铸态还是热处理态,复合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都较基体有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延伸率也较基体略有增加.这是内生增强体与外加增强体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变化的显著不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复合材料 金属间化合物 显微组织 弥散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微生物降解原煤体吸附甲烷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瑞林 崔学锋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5-159,共5页
为了研究厌氧型微生物对实体煤中吸附甲烷的降解效能,富集、纯化、分离了高效降解甲烷的厌氧型甲烷氧化菌;并在三轴应力渗流试验装置基础上,制作成模拟原始煤体赋存环境下厌氧微生物降解甲烷试验、分析系统。试验过程中通过定量、连续... 为了研究厌氧型微生物对实体煤中吸附甲烷的降解效能,富集、纯化、分离了高效降解甲烷的厌氧型甲烷氧化菌;并在三轴应力渗流试验装置基础上,制作成模拟原始煤体赋存环境下厌氧微生物降解甲烷试验、分析系统。试验过程中通过定量、连续地控制、加载轴压和围压,同时将微生物菌液高压注入实体煤试件内,使菌液在煤体内均匀地扩散与分布。分析计算试验前后煤体吸附甲烷的减少量和二氧化碳的增加量。结果表明:在围压1~5 MPa、轴压1.5~7.5 MPa内随着加载轴压和围压的增大,该类厌氧型微生物降解甲烷的效率和二氧化碳产量均得到增加,甲烷降解率从24.22%增加到36.43%,二氧化碳产量从59.34 cm^3增加到102 cm^3,然而二氧化碳的增加量小于甲烷的减少量,推测其原因可能与降解甲烷中间过程生成存留部分碳氢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微生物 原始煤体 三轴应力 高压注入 降解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正高度近视散光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继 贺翔鸽 +2 位作者 李马号 张怡 李珊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3期208-209,共2页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 采用 L ASIK,对 38例 (5 4只眼 )高度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散光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预测性 ,但矫治存在其自...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高度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和预测性。方法 采用 L ASIK,对 38例 (5 4只眼 )高度近视散光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散光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及预测性 ,但矫治存在其自身特点。结论 改进激光治疗程序、设计合理的矫治量、以及提高手术技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高度近视 散光 LASI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孔器在深层静力触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敬 陈新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17,共5页
研究目的:为解决常规静力触探不易穿透硬层、测试深度较浅、不能满足勘察设计要求的难题,提出了深层静力触探的方法,并通过多年深入研究得以实现。在深层静力触探中,采用加设扩孔器的方法,即在特定位置加设特殊结构的扩孔器,是实现深层... 研究目的:为解决常规静力触探不易穿透硬层、测试深度较浅、不能满足勘察设计要求的难题,提出了深层静力触探的方法,并通过多年深入研究得以实现。在深层静力触探中,采用加设扩孔器的方法,即在特定位置加设特殊结构的扩孔器,是实现深层静力触探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从扩孔器的设计思路提出、研发分析、试验检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1)结合静力触探影响测试深度问题分析和相关行业应用扩孔器的相关设计思路,提出在深层静力触探中应用扩孔器的方法;(2)综合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成果,确定在探头后部30 cm处加设纺锤形扩孔器方案;(3)试验检验表明,应用扩孔器能起到增大孔径,减小探杆摩阻力,增加有效贯入力的作用;(4)通过对比试验,应用扩孔器后测试数据显示与常规静力触探数据基本一致,验证扩孔器研发方案对测试数据影响较小;(5)本文提出的在深层静力触探中应用扩孔器的方法,对拓展静力触探技术和研发相关设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静力触探 扩孔器 原位测试 静力触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修饰PbS纳米微粒的原位合成与抗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文君 文庆珍 +1 位作者 朱金华 李金玉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20,共4页
将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添加剂已经成为当前摩擦学研究的热点。为了制备具有良好抗磨性和分散性的纳米添加剂,对油酸修饰PbS纳米微粒的合成方法与润滑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液体石蜡中原位合成了油酸修饰的PbS纳米微粒,将其在离心机中离心后可... 将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添加剂已经成为当前摩擦学研究的热点。为了制备具有良好抗磨性和分散性的纳米添加剂,对油酸修饰PbS纳米微粒的合成方法与润滑性能进行了研究。在液体石蜡中原位合成了油酸修饰的PbS纳米微粒,将其在离心机中离心后可获得稳定的溶液。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利用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性能进行了评价,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磨斑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在试验基础上,探讨了纳米微粒在溶液中的稳定机制。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PbS微粒表面有油酸修饰层存在,从而使其在液体石蜡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粒度小于15nm,油酸修饰的PbS纳米微粒作为添加剂在液体石蜡中的添加量为0.3%(质量分数)时的磨斑直径最小,磨斑表面光滑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原位合成 油酸修饰 添加剂 抗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CBTC数据通信系统的射频信号传播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陶伟 袁一方 《都市快轨交通》 2007年第3期43-45,共3页
结合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8号线的信号工程,研究并提出隧道中无线CBTC数据通信系统的无线射频信号理论传播模型;从理论模型和实地无线勘测的角度,对无线信号在隧道中的传播特性进行研究及分析。
关键词 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技术 数据通信系统 无线局域网 信号覆盖模型 无线勘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凝胶原位聚合法制备三异辛氧基镨/聚苯乙烯杂化材料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文 林美娟 章文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6-290,共5页
将无水三异辛氧基镨直接加到苯乙烯单体中迅速形成凝胶进行原位本体聚合获得三异辛氧基镨 /聚苯乙烯杂化材料 ,这种方法克服了稀土原子易聚集的缺点。用红外、热分析、动态机械热分析、环境扫描电镜、紫外 可见光及荧光光谱对其结构进... 将无水三异辛氧基镨直接加到苯乙烯单体中迅速形成凝胶进行原位本体聚合获得三异辛氧基镨 /聚苯乙烯杂化材料 ,这种方法克服了稀土原子易聚集的缺点。用红外、热分析、动态机械热分析、环境扫描电镜、紫外 可见光及荧光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杂化材料的热性能及荧光性能均明显提高 ;材料在镨质量分数高达 4 %时仍能保持良好的透过率 ;ESEM显示了改性PS交联网络状结构的微观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凝胶原位聚合 三异辛氧基镨 聚苯乙烯杂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