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cry1Ab-vip3Af 2和cp4-epsps基因的抗虫耐除草剂水稻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思雨 林朝阳 +1 位作者 叶雨轩 沈志成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23-1833,共11页
为培育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本研究将抗虫融合基因cry1Ab-vip3Af 2与耐草甘膦基因cp4-epsps构建在同一T-DNA中,并利用农杆菌侵染法导入秀水134水稻。对获得的转化体的分子特征及抗虫耐除草剂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从众... 为培育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水稻(Oryza sativa L.),本研究将抗虫融合基因cry1Ab-vip3Af 2与耐草甘膦基因cp4-epsps构建在同一T-DNA中,并利用农杆菌侵染法导入秀水134水稻。对获得的转化体的分子特征及抗虫耐除草剂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从众多转化体中筛选得到优良转化体VB3。High efficiency TAIL-PCR(Hi-Tail PCR)的分析结果表明,VB3转化体中外源T-DNA的插入位点未编码已知或预测的功能基因。DNA杂交印迹结果显示,VB3转化体的外源T-DNA以单拷贝的形式整合在水稻基因组中。酶联免疫吸附反应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T_(1)、T_(2)代VB3转化体的不同组织中均检测到较高的外源蛋白表达量,且不同世代之间表达量无明显差异。室内生测结果显示,VB3转化体对大螟(Sesamia inferens)、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和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均表现出较高的抗性。三种靶标昆虫的幼虫取食VB3植物组织后,48 h的死亡率达到90%左右,72 h内全部死亡。草甘膦耐受性能测定结果表明,VB3转化体能够耐受20、40和80 mL·hm^(-2)的草甘膦。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出的VB3转化体具有较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害虫防治 抗虫水稻 耐除草剂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u-miR260转基因水稻插入序列的表达检测
2
作者 罗彪 周池 +6 位作者 陈彦超 周霆 柳初微 周镇中 陈浩 饶力群 汪启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1-207,共7页
本文以具有抗二化螟性状的Csu-miR260转基因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Taq Man RT-qPCR)和茎环实时荧光定量PCR(stem-loop RT-qPCR)分别对Csu-miR260转基因抗虫水稻中Csu-miR260插入序列和剪切形成的amiR260s的表... 本文以具有抗二化螟性状的Csu-miR260转基因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Taq Man RT-qPCR)和茎环实时荧光定量PCR(stem-loop RT-qPCR)分别对Csu-miR260转基因抗虫水稻中Csu-miR260插入序列和剪切形成的amiR260s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发现Csu-miR260插入序列和剪切形成的20 nt和21 nt两种长度amiR260s在转基因抗虫水稻苗期的根、茎、叶中表达,且无组织表达特异性。该试验解决了人工miRNA作物中amiRNA及前体检测引物的特异性问题,为人工miRNA植物干扰序列的表达分析提供技术参考,并为miRNA转基因作物遗传表达相关安全评价提供了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miRNA 抗虫水稻 Taq Man实时定量PCR 茎环实时定量PCR 转基因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转基因水稻及其杂交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宋亚娜 陈在杰 +3 位作者 林艳 胡太蛟 吴明基 王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9,共15页
微生物是土壤物质循环与肥力演变的驱动者,其群落组成关系到土壤微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性。对抗虫转基因水稻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是其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分析了... 微生物是土壤物质循环与肥力演变的驱动者,其群落组成关系到土壤微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可持续性。对抗虫转基因水稻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是其环境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的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田间试验中抗虫转基因水稻‘MFB’及其转基因杂交水稻‘闽丰A/MFB’‘天丰A/MFB’和‘谷丰A/MFB’与非转基因常规水稻‘闽恢3301’及杂交水稻‘天优华占’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组成的差异,并得出以下结果。首先,与两个非转基因水稻品种相比,抗虫转基因水稻及转基因杂交水稻均能显著增产(P<0.05)。同时,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除水稻成熟期的土壤真菌群落外,与‘闽恢3301’相比‘MFB’的土壤细菌或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Chao1、Observed_species和Shannon均有所提高,且分别在水稻成熟期或分蘖期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水稻齐穗期转基因杂交水稻‘闽丰A/MFB’‘天丰A/MFB’和‘谷丰A/MFB’的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均介于‘MFB’与‘天优华占’之间;微生物群落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田间试验中不同品种水稻土壤细菌或真菌的群落组成均没有显著差异。但与‘闽恢3301’相比,稻田土壤细菌中丰度最高的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在‘MFB’土壤中明显增加,且在水稻分蘖期及成熟期达显著水平(P<0.05),而土壤真菌中丰度最高的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在‘MFB’土壤中明显减少,且在水稻分蘖期及齐穗期差异显著(P<0.05);水稻齐穗期‘闽丰A/MFB’‘天丰A/MFB’和‘谷丰A/MFB’的土壤变形菌门或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也均介于‘MFB’与‘天优华占’之间。此外,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的功能组成预测可见,随水稻生长,‘MFB’与‘闽恢3301’的土壤细菌群落功能组成间差异存在增大的趋势。综上所述,本研究田间试验中,抗虫转基因水稻及其转基因杂交水稻在增产的同时提高了稻田土壤细菌或真菌群落的多样性,改变了主要细菌或真菌种类的相对丰度,但对细菌或真菌的群落及功能组成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转基因水稻 细菌群落 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水稻害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雨芳 苏军 +5 位作者 尤民生 汪琼 胡斯琴 刘文海 赵士熙 王锋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44-553,共10页
本文应用吸虫器法与剥查法,研究了转Cry1Ac+SCK基因水稻及其杂交后代对水稻害虫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转Cry1Ac+SCK基因水稻MSA与MSB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极强的抗性,转Cry1Ac+SCK基因稻的杂交后代21S/MSB与Ⅱ-32A/MSB都获得了对稻纵卷叶螟... 本文应用吸虫器法与剥查法,研究了转Cry1Ac+SCK基因水稻及其杂交后代对水稻害虫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转Cry1Ac+SCK基因水稻MSA与MSB对稻纵卷叶螟具有极强的抗性,转Cry1Ac+SCK基因稻的杂交后代21S/MSB与Ⅱ-32A/MSB都获得了对稻纵卷叶螟的高抗性。虽然MSA、MSB、21S/MSB与Ⅱ-32A/MSB对水稻害虫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量、多样性与均匀度时间动态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生长全期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对应的对照比较,它们对水稻害虫群落的这些参数均无显著影响,且转基因水稻田与各自对照田在害虫与主要害虫物种组成上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靶标害虫种群数量的降低,并未对水稻害虫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也没有引起优势种成分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生物安全性 CRY1AC SCK 抗虫性 群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转基因抗虫粳稻品种选育中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沈圣泉 吴殿星 +2 位作者 崔海瑞 夏英武 舒庆尧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9-503,共5页
以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为供体,与农艺性状优良的粳稻品种杂交,对杂交后代抗虫品种选育中GUS组织染色辅助选择、农艺性状选择对Bt基因纯合影响、混合选择与外源基因传递、及自然抗虫鉴定选择效果等方面作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系谱法并... 以Bt转基因水稻“克螟稻”为供体,与农艺性状优良的粳稻品种杂交,对杂交后代抗虫品种选育中GUS组织染色辅助选择、农艺性状选择对Bt基因纯合影响、混合选择与外源基因传递、及自然抗虫鉴定选择效果等方面作了研究,结果发现采用系谱法并结合GUS组织染色辅助选择的Bt转基因粳稻育种效果为最佳.经8代系谱选择,育成了3个集高产和抗虫于一体的优良粳稻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转基因 抗虫性 粳稻 品种选育 系谱法 GUS组织染色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基因cry1Ab/Ac在水稻杂交转育后代中的表达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宙 康美花 +4 位作者 刘建华 裴冬莲 张标金 张晓宁 曹丰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0-995,共6页
以转入了Bt基因cry1Ab/Ac的水稻品系TT51为供体,与10个恢复系杂交。通过分子检测,并结合田间的抗虫性观察,筛选出农艺性状良好的转基因纯合株系。抗虫基因在所有的杂交组合后代中按照孟德尔规律遗传,但是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量有很大... 以转入了Bt基因cry1Ab/Ac的水稻品系TT51为供体,与10个恢复系杂交。通过分子检测,并结合田间的抗虫性观察,筛选出农艺性状良好的转基因纯合株系。抗虫基因在所有的杂交组合后代中按照孟德尔规律遗传,但是不同遗传背景下的表达量有很大差异。Cry1Ab/Ac蛋白含量维持原有水平的株系对螟虫表现出良好的抗性,蛋白含量降低的株系则受到轻微的危害。纯合株系的部分农艺性状发生变异,其程度与Cry1Ab/Ac蛋白含量有关。结果为利用杂交转育培育优良抗虫水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y1Ab/Ac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性状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回交对消除农杆菌介导转化引起水稻体细胞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杨宙 陈浩 +1 位作者 唐微 林拥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4-819,共6页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引起许多体细胞变异,影响了转基因植物的农艺性状。因此,转基因作物的培育需要大量的T0代再生植株。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转基因水稻株系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然后评价其回交后代的表现,消除体细胞变异,恢复转基因亲本的农...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引起许多体细胞变异,影响了转基因植物的农艺性状。因此,转基因作物的培育需要大量的T0代再生植株。在本研究中,我们将转基因水稻株系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然后评价其回交后代的表现,消除体细胞变异,恢复转基因亲本的农艺性状。回交的供体亲本是3个转基因水稻株系,分别带有来自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t)的抗虫基因。与原始品种连续回交至BC3F1代,每代BCnF1单株再自交两代,同时对各个世代进行抗虫性选择。通过发芽试验获得转基因纯合的BCnF3株系,在室内抗性试验中,所有的BCnF3纯合株系都能杀死100%的幼虫。在田间试验中,这些株系的单株产量明显高于供体亲本,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原品种没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说明连续回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恢复转基因水稻株系的农艺性状,从而减少转基因育种过程中所需的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回交 体细胞变异 农杆菌介导转化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发与应用及在我国的发展策略 被引量:6
8
作者 徐秀秀 韩兰芝 +1 位作者 彭于发 侯茂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发和应用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目前,全球已培育出近50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大部分均已进入田间试验阶段,鉴于其环境安全性及食品安全性,还未进行商业化种植。本文在对全球转基因抗虫水稻研发和应用现状综述的... 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发和应用为害虫的防治提供了新策略。目前,全球已培育出近50个转基因抗虫水稻品系,大部分均已进入田间试验阶段,鉴于其环境安全性及食品安全性,还未进行商业化种植。本文在对全球转基因抗虫水稻研发和应用现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转基因抗虫水稻发展面临的机遇及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目前我国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发展策略,以期为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发、应用及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水稻 研发 应用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转基因水稻研究的现状 被引量:11
9
作者 苏京平 闫双勇 +4 位作者 孙林静 刁金男 马忠友 王胜军 刘学军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7-11,共5页
综合分析了我国转基因技术在水稻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逆境和高产优质等方面的育种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并对中国今后转基因水稻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水稻 转基因 抗虫 抗病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标记基因抗虫水稻外源基因向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富丽 佟洪金 +9 位作者 刘勇 尹全 王东 宋君 陶李 常丽娟 刘文娟 李忆 雷绍荣 游米沙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33-1737,共5页
本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按不同距离收集F1代非转基因水稻种子。采用PCR技术对各点收集的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抗虫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 本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按不同距离收集F1代非转基因水稻种子。采用PCR技术对各点收集的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抗虫转基因水稻中外源基因向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漂移的频率。结果表明:外源Bt基因向P13381和春江063水稻平均漂移频率皆为零。而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非转基因水稻合系22-2、天香、明恢63、P1157几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基因漂移,平均漂移频率最高为0.875%,并且漂移频率随着距离加大而逐渐降低,而在7 m以外的所有采样点平均转基因漂移频率为零。该研究表明抗虫水稻华恢1号外源基因的基因漂移频率非常低,其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很小,通过田间合理布局进行物理隔离,保持合适距离,以及科学安排农时,错开花期等方式,能有效控制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漂移和降低因转基因逃逸带来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基因漂移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水稻对主要非靶标昆虫的生态安全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邱良妙 刘其全 +2 位作者 林仁魁 施龙清 占志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6-333,共8页
Bt基因是世界上转基因植物生物工程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基因。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很强的控制效果,其商业化种植推广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概述了Bt水稻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主要针对Bt水稻对稻田非... Bt基因是世界上转基因植物生物工程研究和应用最多的基因。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具有很强的控制效果,其商业化种植推广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概述了Bt水稻研究概况的基础上,主要针对Bt水稻对稻田非靶标昆虫的影响效应进行综述,并对Bt水稻的发展前景及其对非靶标昆虫的安全性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稻 BT基因 非靶标昆虫 生态安全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水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磊 朱祯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421,共8页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每年高达一千万吨以上。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抗性,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在抗虫转基...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然而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每年高达一千万吨以上。研究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对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水稻主要鳞翅目害虫具有高抗性,可以大幅度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在抗虫转基因水稻田中的害虫密度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可以显著地增加中性昆虫及捕食性天敌数量和种类,显示出稻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向良性发展的趋势。转基因水稻花粉向非转基因水稻品种的基因飘流实验表明,随着栽种距离的增大而显著减小,到间隔6.2 m时基因飘流频率已低于0.01%。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应用,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尤其是在大幅度减少农药使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研制进展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对农作物害虫防治的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转基因抗虫水稻更好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作物 抗虫水稻 基因飘流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花粉管通道法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导入水稻获得转基因植株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才林 朱镇 +8 位作者 赵凌 张亚东 林静 张所兵 陈涛 刘贤进 王冬兰 黄骏麒 龚蓁蓁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5-248,共4页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技术,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导入水稻品系9311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对水稻螟虫的抗性比对照明显提高;PCR扩增获得了与引物扩增片段长度相同的DNA片段,证实API基因已... 采用花粉管通道法遗传转化技术,将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导入水稻品系9311中,获得了转基因植株。抗虫性鉴定结果表明:部分转基因植株对水稻螟虫的抗性比对照明显提高;PCR扩增获得了与引物扩增片段长度相同的DNA片段,证实API基因已整合到受体植株的基因组中。遗传分析表明,API基因能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后代,并于T4代分离出抗性纯合的株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虫 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转基因植株 花粉管通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吉生粳3号外源基因整合分析与品系特异性检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金永梅 马瑞 +1 位作者 于志晶 林秀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12,共7页
利用染色体步移方法分离获得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吉生粳3号外源基因旁侧序列及其水稻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并建立了吉生粳3号品系特异性PCR检测方法。通过对吉生粳3号外源基因左、右边界旁侧序列分别与水稻基因组序列和T-DNA序列的比对... 利用染色体步移方法分离获得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吉生粳3号外源基因旁侧序列及其水稻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并建立了吉生粳3号品系特异性PCR检测方法。通过对吉生粳3号外源基因左、右边界旁侧序列分别与水稻基因组序列和T-DNA序列的比对分析确定其插入位点,发现T-DNA在水稻基因组(日本晴)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间区2790685-2790589位点(GenBank登记号:NC_029257.1)。根据T-DNA插入位点,在插入位点两侧基因组区域和T-DNA左边界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吉生粳3号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方法,为吉生粳3号的身份识别提供了准确、快速的检测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Cry1C基因抗虫水稻 旁侧序列 插入位点 事件特异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针刺法将双价抗虫基因导入水稻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启军 颜文飞 +2 位作者 夏士健 宗寿余 吕川根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6-9,15,共5页
用含2个抗虫基因的转化质粒p CDMARUBA-Hyg的农杆菌直接针刺侵染籼稻9311和粳稻南粳45、110183的种子胚芽生长点,对存活成苗的10株9311、5株南粳45和1株110183进行常规PCR检测,阳性株分别为9株、3株和1株,混合计算,阳性率为81%。去除南... 用含2个抗虫基因的转化质粒p CDMARUBA-Hyg的农杆菌直接针刺侵染籼稻9311和粳稻南粳45、110183的种子胚芽生长点,对存活成苗的10株9311、5株南粳45和1株110183进行常规PCR检测,阳性株分别为9株、3株和1株,混合计算,阳性率为81%。去除南粳45发芽种子的种根和幼芽后,对裸露的胚芽生长点进行针刺接种,9株存活。经对成苗的PCR检测,4株含有2个外源基因,各有2株只含有1个基因(sbk或sck)。与传统的农杆菌介导法相比,本研究的方法不需要诱导愈伤组织以及之后的一系列组织培养,基因转化时间缩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具有简单、快速、高效之优点,是改良的水稻转基因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胚芽生长点 转基因 抗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转Bt基因水稻外源转基因成分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永 兰青阔 +2 位作者 赵新 朱珠 程奕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期7-10,共4页
以转基因Bt水稻品种科丰6号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cry1Ac晶体蛋白毒素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在65℃保温30m... 以转基因Bt水稻品种科丰6号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针对cry1Ac晶体蛋白毒素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条特异性引物,利用一种链置换DNA聚合酶(Bst DNA polymerase)在65℃保温30min,通过荧光显色完成对转基因检测工作。结果显示,该LAMP方法能够特异性检测cry1Ac基因,其最低定性检测限是传统PCR方法的10倍。本研究建立的针对转基因水稻cry1Ac基因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及稳定性,结果可靠,非常适合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虫转Bt基因水稻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转基因水稻生物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兰青阔 赵新 +5 位作者 沈晓玲 魏静娜 刘双 陈锐 檀建新 王永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2-229,共8页
代谢组学因其全面无偏向性、非靶标轮廓分析的技术优势,成为目前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研究的热点。以转基因抗虫水稻及其非转基因受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分析的转基因作物代谢... 代谢组学因其全面无偏向性、非靶标轮廓分析的技术优势,成为目前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技术研究的热点。以转基因抗虫水稻及其非转基因受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分析的转基因作物代谢组评价技术流程,对代谢组提取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分析平台等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应用80%甲醇水能有效提取水稻苗期叶片中的代谢物;经UPLC分离、QTOF/MS分析、正交校正的偏最小二乘辨别分析(OPLS-DA)等计算方法,能够有效发现转基因水稻及其受体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本研究建立的完整的转基因水稻代谢组分析方法具有分辨率高、易掌握的优点。本研究丰富了现有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水稻 代谢组学与代谢物 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 UPLC-QTOF/MS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家蚕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艳华 戴莉 陈克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共6页
Bt基因是目前农业上使用最广泛的抗虫基因。近年来,Bt基因已广泛用于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极为迅速。我国在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培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且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率先商品化种植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国家之一。为此,概述... Bt基因是目前农业上使用最广泛的抗虫基因。近年来,Bt基因已广泛用于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极为迅速。我国在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培育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且有可能成为世界上率先商品化种植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国家之一。为此,概述了Bt基因的发展状况、国内外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非靶标经济昆虫家蚕的生态风险,以期为Bt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商品化种植和重要经济昆虫的合理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BT抗虫基因 家蚕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丽萍 查仁明 李尚伟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9-13,共5页
介绍了Bt基因及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作用机理,综述了转Bt基因水稻的研究概况,分析了转Bt水稻的生物安全性,并展望了Bt水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Bt水稻的安全性评价及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BT基因 转基因 抗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方法在抗虫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漂移风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富丽 牛蓓 +4 位作者 常丽娟 宋君 王东 尹全 刘文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269-2274,共6页
本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采用PCR检测方法对不同距离收集的F_1代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外源基因漂移的频率,评估无标记基因抗虫水稻基因漂移风险。结果显示,... 本试验以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为研究对象,将几种非转基因常规栽培水稻种植在其周围,采用PCR检测方法对不同距离收集的F_1代水稻种子进行转基因杂种鉴定,统计并分析外源基因漂移的频率,评估无标记基因抗虫水稻基因漂移风险。结果显示,外源bt基因向P13381和春江063水稻平均漂移频率皆为零。而抗虫转基因水稻华恢1号与非转基因水稻合系22-2、天香、明恢63、P1157几个品种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转基因漂移,平均漂移频率最高为0.88%,并且漂移频率随着距离加大而逐渐降低,在7 m以外的所有采样点平均转基因漂移频率为零。采用合理田间布局、物理隔离、保持合适距离,以及科学安排农时、错开花期等方式,可有效减小转基因水稻外源基因漂移风险。本试验表明,采用PCR法可以准确地进行转基因杂种的鉴定,但缺点是工作量很大,耗时较长,需进一步寻求更简便高效的方法用于检测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漂移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抗虫性 基因漂移 环境安全 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