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缸内孔刮滚加工刀具的优化
1
作者 訾明焘 卢君 刘晟 《煤矿机械》 2024年第5期127-129,共3页
刮滚加工是油缸内孔精加工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一次装卡,完成内孔粗镗、刮削、滚压3道工序,粗镗头包含位于同一圆周面上的4个镗刀片,用于切除缸筒内孔的大部分余量。现用TGK53刮滚机粗镗时刀片切削刃有效切削长度较短,刀片易受热损坏、... 刮滚加工是油缸内孔精加工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一次装卡,完成内孔粗镗、刮削、滚压3道工序,粗镗头包含位于同一圆周面上的4个镗刀片,用于切除缸筒内孔的大部分余量。现用TGK53刮滚机粗镗时刀片切削刃有效切削长度较短,刀片易受热损坏、寿命较低;刀片主偏角75°,向前镗孔时径向分力较大,造成刀具或缸筒震动,加工质量无法保证。通过选择高寿命刀片、调整切削角度、优化刀夹结构、改善切削参数,提高刀具寿命、加工效率以及产品尺寸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缸内孔 刮滚加工 刀具寿命 加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钻进技术在矿区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博坤 殷琨 王茂森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3-136,共4页
河南三道庄钼钨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破碎,存在一些勘探难题,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芯钻进技术进行探矿施工,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具有钻进效率高、岩矿样采取率高、钻孔质量好等优点,有效地解决了破碎漏失地层的钻孔问题... 河南三道庄钼钨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地层破碎,存在一些勘探难题,贯通式潜孔锤反循环连续取芯钻进技术进行探矿施工,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该方法具有钻进效率高、岩矿样采取率高、钻孔质量好等优点,有效地解决了破碎漏失地层的钻孔问题。针对复杂地层中漏失极其严重和岩芯完整度较差的难题,对反循环钻头进行改进设计,主要介绍该工艺方法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式潜孔锤 复杂地层 反循环钻头 内喷射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电解去内交叉孔毛刺过程的仿真与实验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健 王振龙 郭艳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8,共7页
针对零件内部交叉孔相贯线处的毛刺去除困难的现状,利用电解加工的原理,采用插孔固定阴极式的电极布局形式,提出基于电流检测的自动电解去毛刺的方法.建立电解去毛刺的数学模型,用仿真和实验研究电解去毛刺过程中加工间隙、加工电压及... 针对零件内部交叉孔相贯线处的毛刺去除困难的现状,利用电解加工的原理,采用插孔固定阴极式的电极布局形式,提出基于电流检测的自动电解去毛刺的方法.建立电解去毛刺的数学模型,用仿真和实验研究电解去毛刺过程中加工间隙、加工电压及加工时间对毛刺去除的影响,分析去毛刺过程中电流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在该电极布局形式下,毛刺与工件间的平均电流随着毛刺的去除逐渐下降,且电流曲线的斜率在毛刺完全去除后趋近于0.以此作为去除过程是否完成的判断依据,研制了自动电解去毛刺的控制系统并完成了自动化去毛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毛刺大小进行判断,可以控制加工时间进行精确的毛刺去除,成本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去毛刺 内部交叉孔 电流密度 电流检测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柱内孔分布的X射线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强 刘宾 +2 位作者 潘晋孝 韩焱 陈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7-331,共5页
针对一类挤压成型的小型药柱,基于正弦投影和经验,通过重建多个视角下获取的X射线投影信息,在线检测药柱内孔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不仅减少了采集角度,降低了检测成本,同时还实现了在线检测的要求,能够更好地保证药柱内孔... 针对一类挤压成型的小型药柱,基于正弦投影和经验,通过重建多个视角下获取的X射线投影信息,在线检测药柱内孔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不仅减少了采集角度,降低了检测成本,同时还实现了在线检测的要求,能够更好地保证药柱内孔分布信息的准确性,当视角数目达到6个或以上时,精度可达到0.0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药柱 内孔 正弦投影 X射线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移动内点来修复传感器网络空洞的算法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凯 刘全 +2 位作者 张书奎 李瑾 翁东良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6-124,共9页
针对目标区域中存在感知空洞问题,提出了一种空洞修复准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移动节点无需地理信息的修复算法SOI,该算法通过计算空洞边缘可移动的最佳内点,使该边缘节点到达新的位置,实现减少目标区域中空洞面积的目的。分析与仿... 针对目标区域中存在感知空洞问题,提出了一种空洞修复准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移动节点无需地理信息的修复算法SOI,该算法通过计算空洞边缘可移动的最佳内点,使该边缘节点到达新的位置,实现减少目标区域中空洞面积的目的。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与VHR算法相比,SOI算法在部署密集的传感网络中需要移动的总距离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网络 覆盖空洞 空洞修复 移动内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 被引量:7
6
作者 万文萃 张向东 +2 位作者 李晓丹 张楠楠 金学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49-951,共3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外伤性全层黄斑裂孔患者24例(2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术中采用C/3F/8气体填充玻...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外伤性全层黄斑裂孔患者24例(2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术中采用C/3F/8气体填充玻璃体,嘱患者俯卧位7~14d,术后随访6~14个月,OCT观察黄斑裂孔情况,并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未见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至随访期末,24眼中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17眼(70.83%)。术后1个月内22眼(91.67%)黄斑裂孔经0CT证实完全闭合,且随访期内未见复发;另2眼黄斑裂孔术后6个月始终未闭合,其中1眼为术前合并有玻璃体积血及黄斑裂孔周围脉络膜挫伤者,1眼为爆炸伤后2a才要求手术者。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能够有效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并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震橡胶支座屈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沈朝勇 马玉宏 +3 位作者 黄襄云 陈洋洋 林佳 周敏辉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3年第5期174-178,共5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FEM)对具有较低第2形状系数的隔震橡胶支座屈曲承载力的影响因数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隔震橡胶支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橡胶材料考虑Neo-Hookean模型,支座内部钢板采用弹性和理想弹塑性本... 采用有限元方法(FEM)对具有较低第2形状系数的隔震橡胶支座屈曲承载力的影响因数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隔震橡胶支座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橡胶材料考虑Neo-Hookean模型,支座内部钢板采用弹性和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影响因数包括支座内部单层钢板厚度、支座内部孔洞直径、内部橡胶剪切模量和支座橡胶保护层厚度。分析结果包括水平屈曲荷载、水平屈曲位移以及支座水平变形时竖向变形。并将屈曲位移FEM结果和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内部钢板考虑弹塑性时支座更不利;内部钢板厚度的增加和支座内部孔洞直径的减少,支座的屈曲水平荷载和屈曲位移将增加,但后者影响程度大于前者;内部橡胶G值和橡胶保护层厚度对屈曲水平荷载和屈曲水平位移的影响规律比较类似,在一定范围内有影响,但超过该范围之后,影响程度有限,特别是屈曲水平位移。规范公式计算相对FEM结果而言偏于保守,前者未能考虑支座内部单层钢板厚度及橡胶保护层厚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 隔震橡胶支座 屈曲 内部钢板厚度 孔洞直径 剪切模量 保护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内表面丝电爆炸喷涂钼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朱亮 赵进峰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连续丝电爆炸喷涂装置,通过改变初始充电电压和金属丝直径在不锈钢管内表面进行钼丝电爆炸喷涂实验,研究不同参数下所得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初始充电电压和金属丝直径决定了电爆炸时施加在爆炸金属丝上的能量... 利用自行研制的连续丝电爆炸喷涂装置,通过改变初始充电电压和金属丝直径在不锈钢管内表面进行钼丝电爆炸喷涂实验,研究不同参数下所得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初始充电电压和金属丝直径决定了电爆炸时施加在爆炸金属丝上的能量密度,当能量密度大于130J/mm3时,所得涂层呈现层状组织,且随着能量密度的提高,层状组织间距减小,显微硬度增高,涂层的沉积率降低.当能量密度达到367J/mm3时,层状组织消失,涂层致密,涂层显微硬度可达到482HV0.1.分析可知,施加在爆炸金属丝上的能量密度决定爆炸产物的形态、温度和冲击速度,从而影响着涂层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电爆炸喷涂 孔内表面 涂层组织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件内孔斜面位置尺寸测量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莺 叶菁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0-142,共3页
对于广泛使用的内孔斜面结构零件,在高精度的场合中使用时,其内孔斜面位置尺寸是很关键的指标之一。而且在批量化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如何更快速、更准确地对零件的内孔斜面位置尺寸进行测量,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研究针对零件内孔的斜面... 对于广泛使用的内孔斜面结构零件,在高精度的场合中使用时,其内孔斜面位置尺寸是很关键的指标之一。而且在批量化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如何更快速、更准确地对零件的内孔斜面位置尺寸进行测量,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研究针对零件内孔的斜面位置尺寸设计一种装置进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孔斜面 位置尺寸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LM)剥除术与玻璃体切割联合ILM瓣覆盖术治疗不同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杜磊 陈佳 +2 位作者 龙婷 陈震 邢怡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0-142,146,共4页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术和玻璃体切割联合ILM瓣覆盖术治疗不同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ILM剥除或ILM覆盖的方法治疗IMH共127...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术和玻璃体切割联合ILM瓣覆盖术治疗不同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ILM剥除或ILM覆盖的方法治疗IMH共127例127眼,根据IMH的最小直径分为小裂孔(63眼,直径≤500μm)和大裂孔(64眼,直径>500μm);依据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剥除1组(小裂孔32眼)和剥除2组(大裂孔33眼)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ILM剥除术;覆盖1组(小裂孔31眼)和覆盖2组(大裂孔31眼)采取玻璃体切割联合ILM瓣覆盖术。对患者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裂孔愈合情况进行检查随访。结果术后12个月时各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剥除1组和覆盖1组(t=0.112 2,P>0.05),剥除2组和覆盖2组(t=0.750 8,P>0.05)相比,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剥除1组和覆盖1组在术后6个月时闭合率均为10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2组和覆盖2组在术后6个月闭合率分别为84.85%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剥除2组和覆盖2组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缺损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2组和覆盖2组术后1个月时,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缺损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覆盖2组的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缺损直径比剥除2组小。各时间点剥除1组和覆盖1组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缺损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ILM剥除,ILM瓣覆盖术有助于直径大于500μm裂孔愈合,对于小裂孔愈合两种术式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界膜瓣 内界膜剥除 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界膜填塞与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鲍宁 蒋正轩 +1 位作者 刘东伟 陶黎明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针对内界膜填塞及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31例(32只眼)进行研究。分为A组(内界膜填塞)和B组(内界... 目的针对内界膜填塞及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难治性黄斑裂孔患者31例(32只眼)进行研究。分为A组(内界膜填塞)和B组(内界膜翻转覆盖)分别进行手术,比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了解裂孔的闭合形态,根据结果分析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个月填塞组裂孔愈合9只眼,外层视网膜不规则13只眼;覆盖组裂孔愈合12只眼,外层视网膜不规则8只眼。3个月复查时填塞组裂孔愈合12只眼,外层视网膜不规则8只眼;覆盖组裂孔愈合14只眼,外层视网膜不规则6只眼。A组视力(logMAR)术前1.49±0.34、1个月1.15±0.35、3个月0.99±0.32;B组视力术前1.43±0.38、1个月1.12±0.36、3个月0.88±0.29;随访过程中两组视力恢复差异不明显;均较术前视力提高。结论内界膜填塞及翻转覆盖都是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切实有效的方法。翻转覆盖方法术后的裂孔闭合率更高,外层视网膜形态恢复较佳,具有更大的改善视功能的潜力,是较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翻瓣术 内界膜移植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处理孔内事故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福 《林业科技情报》 2008年第2期104-105,共2页
对处理孔内事故提出了指导性的思想,常见孔内事故提出了具体方法,对钻探孔内事故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孔内事故 钻具 打捞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向出流气液分离器流场分析及结构参数优选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彩玉 张爽 +2 位作者 耿海洋 张勇 邢雷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0-96,共7页
为解决常见的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含液量大和管汇连接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同向出流式气液旋流分离装置。该装置能有效降低气相出口的液相含量,主要针对其不同结构参数开展了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并完成了结构参数的优选。研究结果表... 为解决常见的气液分离器气相出口含液量大和管汇连接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同向出流式气液旋流分离装置。该装置能有效降低气相出口的液相含量,主要针对其不同结构参数开展了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并完成了结构参数的优选。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气相运移速度及分离性能的最佳内锥角度为2°,最佳进气孔角度为30°,最佳脱气效率模拟值为96%;随着内锥角度的增大,气相溢流管内的轴向速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内锥角度为2°时,轴向速度最大达到0.58 m/s;随着进气孔角度的增大,气相溢流管内的轴向速度基本呈上升规律,进气孔角度为30°,轴向速度最大达到0.60 m/s;优化后的气液分离器结构适用于含气体积分数区间为15%~30%,最佳分离效率为92.6%。研究结果可为同向出流气液分离器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分离器 同向出流 结构参数 数值模拟 内锥角度 进气孔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孔锤内孔堵塞机理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熊青山 彭振斌 刘静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05年第3期34-39,共6页
以无阀式潜孔锤及液动射流式冲击器为例,列举了其应用中所出现的典型堵塞现象并对其从流体力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 潜孔锤 内孔堵塞 机理分析 解决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内界膜移植在大孔径黄斑裂孔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苏 姚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74-1977,共4页
目的:探讨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大孔径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对2016-03/2018-03在我院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大孔径(>7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5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17例)患者行常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B组(18... 目的:探讨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大孔径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对2016-03/2018-03在我院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大孔径(>700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5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组(17例)患者行常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B组(18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移植术,术后随诊3~6mo,对术前、术后3mo的裂孔闭合率、BCVA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mo A组裂孔闭合率为65%,B组裂孔闭合率为100%(P<0.05);术后3mo A组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提高2行及以上)者占35%,B组较术前显著提高者占78%(P<0.05)。结论:内界膜移植可提高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术后裂孔闭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术后视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裂孔 内界膜移植 内界膜剥除 玻璃体切割 裂孔闭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盲孔射孔器与管式泵联作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学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3,共2页
介绍了内盲孔射孔器与管式泵联作技术的选泵标准、起爆方式、原理和流程以及内盲孔射孔器的研制。该技术是将油管输送射孔与采油管柱结合起来,使射孔完井与新井下泵一趟管柱完成,在下完抽油杆之后,密封井口,采用油套环空加压引爆射孔枪... 介绍了内盲孔射孔器与管式泵联作技术的选泵标准、起爆方式、原理和流程以及内盲孔射孔器的研制。该技术是将油管输送射孔与采油管柱结合起来,使射孔完井与新井下泵一趟管柱完成,在下完抽油杆之后,密封井口,采用油套环空加压引爆射孔枪的方式,射孔后立即启动抽油机,进行采油。该工艺可提高射孔完井效率,又可预防井喷事故发生,减少作业次数和井喷压井所带来的水泥车和压井液费用,同时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在大庆油田采油三厂N5-9-B52井的现场应用见到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输送射孔 内盲孔射孔器 抽油泵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被引量:4
17
作者 史小玲 金学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亮蓝染色下玻璃体切割注气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5例(1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注气联合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术,观察术后黄斑裂孔闭合情况、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结果术中15眼患... 目的探讨亮蓝染色下玻璃体切割注气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疗效。方法对15例(15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注气联合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术,观察术后黄斑裂孔闭合情况、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结果术中15眼患者内界膜染色效果均较好,剥离顺利。术后随访3个月,13眼黄斑裂孔闭合,闭合率为86.7%;2眼视力无变化,余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未见由亮蓝注射导致的急性毒性反应和白内障、高眼压、医源性视网膜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亮蓝辅助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亮蓝 内界膜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减振皮带轮轮毂结构NVH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杰 王红丹 +4 位作者 王浩雷 郑常亮 周硕 刘海涛 牛少松 《内燃机与配件》 2019年第8期27-29,共3页
某自主研发发动机开发阶段进行台架NVH测试时发现,发动机前端噪声较其它三个面噪声高3dB左右,进一步排查分析,发现减振皮带轮辐射噪声明显。通过对减振皮带轮结构进行优化,将内圈轮毂增加不同形式的去重孔结构,以减轻发动机前端辐射噪声... 某自主研发发动机开发阶段进行台架NVH测试时发现,发动机前端噪声较其它三个面噪声高3dB左右,进一步排查分析,发现减振皮带轮辐射噪声明显。通过对减振皮带轮结构进行优化,将内圈轮毂增加不同形式的去重孔结构,以减轻发动机前端辐射噪声,NVH改善明显,确定最优结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皮带轮 NVH 辐射噪声 内圈轮毂 去重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会兰 谢立科 +4 位作者 郝晓风 张志芳 侯乐 祁怡馨 明静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主要是指无明确诱因引起的黄斑区域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全层缺损,是比较重要的眼底黄斑病变之一。根据不同的原因及其病变的解剖部位则有不同的分类,其病因较多且病机复杂,但随着眼科... 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主要是指无明确诱因引起的黄斑区域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全层缺损,是比较重要的眼底黄斑病变之一。根据不同的原因及其病变的解剖部位则有不同的分类,其病因较多且病机复杂,但随着眼科检查仪器的不断更新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IMH的治疗手段也随之多样化并且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不仅如此,对于IHM的预防性治疗在临床也逐渐得到运用。现本文将从IMH的发病机制、相关检查、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剥除 内界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床加工盘毂内孔的工艺分析和改进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欣 《铁道机车车辆》 2017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对车床加工盘毂内孔的工艺进行分析和试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进刀具、改进测量方式等,逐步提高车削加工盘毂内孔的工艺水平,并最终解决了各项指标要求很高的盘毂内孔在车加工时易出现的尺寸超差、稳定性差以及粗糙度超差等问题,满足... 对车床加工盘毂内孔的工艺进行分析和试制,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进刀具、改进测量方式等,逐步提高车削加工盘毂内孔的工艺水平,并最终解决了各项指标要求很高的盘毂内孔在车加工时易出现的尺寸超差、稳定性差以及粗糙度超差等问题,满足了产品设计要求、并最终实现了车床批量加工盘毂内孔的目标,将车床加工盘毂内孔的成品率提高到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毂内孔 车加工工艺 工艺分析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