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苍龙教子”墨龙图及其意涵演变
1
作者 高婷 《艺术设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142,共9页
宋代陈容的墨龙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画龙典范,其绘画风格历代皆有传承。本文聚焦自宋元墨龙图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清“苍龙教子”墨龙图,对其兴起的原因、意涵的演变与跨媒材传播展开讨论。认为随着明代科举文化的繁荣,宋元墨龙图中... 宋代陈容的墨龙图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画龙典范,其绘画风格历代皆有传承。本文聚焦自宋元墨龙图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明清“苍龙教子”墨龙图,对其兴起的原因、意涵的演变与跨媒材传播展开讨论。认为随着明代科举文化的繁荣,宋元墨龙图中的“苍龙教子”图式衍生出了新的图像意涵,其构图也逐渐程式化;从明清时期的宫廷到文人士大夫的客厅书房再到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苍龙教子”墨龙图被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并流行于不同的媒材中,最终发展为兼具儒学教化与多重吉祥寓意的经典装饰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墨龙图 苍龙教子 儒学教化 跨媒材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文人书画扇面纸张病害成因及表面涂布工艺分析——以四川博物院藏11幅扇面文物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怡凡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5,共13页
通过对四川博物院藏11幅明清文人书画扇面文物进行形貌观察和检测分析,探索明清扇面书画文物的病害成因及加工工艺。通过观察发现,扇面主要由填料层、疏水层和基地纸张层三部分组成,明代早期金面扇面工艺较复杂,后逐步简化,与文献记载相... 通过对四川博物院藏11幅明清文人书画扇面文物进行形貌观察和检测分析,探索明清扇面书画文物的病害成因及加工工艺。通过观察发现,扇面主要由填料层、疏水层和基地纸张层三部分组成,明代早期金面扇面工艺较复杂,后逐步简化,与文献记载相符,反映了明清扇面等级及工艺演变过程:泥金扇面→其他加工涂布扇面(洒金、瓷青等)→矾扇(仅涂布疏水层)→粉连纸扇面。扇面文物病害主要为扇叶折痕断裂和填料层病害,病害程度受扇面厚度、涂布材料及工艺影响。扇面涂层具有较好的疏水性,因此润墨性较差,金面扇面普遍较素面扇面润墨性较差,写印色料不易附着;通过XRF和SEM-EDS分析,扇面填料材料为化学性质稳定的硅酸盐类化合物,不易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可有效提高扇面防虫防霉能力,但受黏合剂影响较大——黏合剂老化失胶会导致填料层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龟裂、空鼓、粉化、起翘等病害;金面扇面的“金”成分主要为金银合金,不同金银配比及泥金、洒金、贴金三种不同的加工形式,会让其产生不同的金属色彩和光泽,因此修复过程中很难通过传统颜料调配的方法减少色差。扇面工艺特性及病害不同于普通纸质书画,因此使用传统书画保护修复技艺难以达到预期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扇面书画 病害 材料 加工工艺 保护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锦”纹样在江户时代的传播与演变——以服饰和绘画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熊瑛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0,共8页
虾夷锦原本是清代的上等袍服和锦缎,在贡赏贸易中从北方丝绸之路进入日本北海道,又以“虾夷物产”之名传入日本内地,受到上流社会的珍爱。18世纪北海道的地方志插图、风俗画、肖像画中常常重点描绘虾夷锦制作的阿伊努盛装,其中清代蟒龙... 虾夷锦原本是清代的上等袍服和锦缎,在贡赏贸易中从北方丝绸之路进入日本北海道,又以“虾夷物产”之名传入日本内地,受到上流社会的珍爱。18世纪北海道的地方志插图、风俗画、肖像画中常常重点描绘虾夷锦制作的阿伊努盛装,其中清代蟒龙服饰纹样被提炼为新颖华美的图像程式,并传播至日本内地。虾夷锦被制为歌舞伎、艺伎服装之后,其典型纹样也迅速进入了版画,成为“役者绘”和“美人绘”服饰中的流行元素,不仅丰富了浮世绘创作的语言,还推动了江户晚期演艺服装纹样的效仿之风。尽管仿制的虾夷锦纹样从形象到内涵都发生了变化,却始终保留着蟒龙、祥云、江崖海水的固定格套,彰显着辗转而来的华夏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锦 阿伊努 清代官服 蟒龙纹样 浮世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古籍及诗画中的茶花及其园林应用分析
4
作者 贾虎 董青云 +3 位作者 吴瑾 沈琳 李秉玲 张亚利 《园林》 2024年第4期131-136,共6页
茶花作为中国的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著名花卉,在中国有着近两千年的栽培和应用历史,其在中国的古籍、诗词与绘画中留下了诸多的科学和艺术记忆。在前人对唐宋诗画中茶花及其园林应用初探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明清时期古籍及诗画中茶花的... 茶花作为中国的十大传统名花和世界著名花卉,在中国有着近两千年的栽培和应用历史,其在中国的古籍、诗词与绘画中留下了诸多的科学和艺术记忆。在前人对唐宋诗画中茶花及其园林应用初探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明清时期古籍及诗画中茶花的发展脉络,为更好地探索茶花未来的创新性应用及发展方向提供借鉴。从搜集检索到的明清时期描写茶花的古籍、275诗首词曲赋以及部分绘画作品来看,明清时期的茶花品种多达百余种,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园林应用的植物素材;在园林具体应用方面,茶花在私家园林及寺庙园林中应用频次更高、形式更为丰富,并出现了茶花专类园的雏形;在配植植物方面,茶花与梅花、水仙、竹子的配植依然盛行,并逐渐发展出茶花与玉兰、牡丹、柏树等植物的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茶花 诗词 绘画 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16至17世纪欧洲油画看中国瓷器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
5
作者 吕金泉 汪永平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0-1275,共6页
16~17世纪是中国瓷器销往欧洲的鼎盛时期。中国瓷器不仅丰富了欧洲油画的题材内容,还改变了欧洲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欧洲社会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以此时期欧洲油画中出现的中国瓷器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瓷器对欧洲... 16~17世纪是中国瓷器销往欧洲的鼎盛时期。中国瓷器不仅丰富了欧洲油画的题材内容,还改变了欧洲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是欧洲社会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媒介。本文以此时期欧洲油画中出现的中国瓷器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瓷器对欧洲社会的文化、审美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揭示中国瓷器在16~17世纪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化 明清外销瓷 西方油画 身份象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人画对十七世纪民窑隐逸题材青花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何科丁 苗丽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2-324,共3页
传统民窑青花在其发展过程中曾数度发生美学风格及审美思想的变迁。论文以十七世纪民窑青花的艺术风格流变过程为研究对象,重点就其隐逸题材展开分析,并从文人画中探寻这一风格流变的根源。
关键词 文人画 明清 青花 隐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出雕版墨印填色版画刍议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德 胡发强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69,共14页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美术品中有一定数量的雕版印画,其中的几幅墨印填色者,以独存的填色《大悲救苦观音菩萨》色彩最为丰富和完整。敦煌填色版画是中国套色版画的先声,也是影响日本浮世绘的中国版画艺术渊源,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美术品中有一定数量的雕版印画,其中的几幅墨印填色者,以独存的填色《大悲救苦观音菩萨》色彩最为丰富和完整。敦煌填色版画是中国套色版画的先声,也是影响日本浮世绘的中国版画艺术渊源,在世界美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观音版画 填色美术 明清版画 浮世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画记》与明清之际徽州书画交易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福顺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6-144,共9页
吴其贞《书画记》是一部记载自己从事书画交易活动的实录性质的著作。该书详尽地记载了他从事书画交易活动过程中所接触的各色人等、书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保存情况,偶及真伪和作伪手段,言简意赅,但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为今人研究明清... 吴其贞《书画记》是一部记载自己从事书画交易活动的实录性质的著作。该书详尽地记载了他从事书画交易活动过程中所接触的各色人等、书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保存情况,偶及真伪和作伪手段,言简意赅,但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为今人研究明清之际徽州乃至整个南方书画市场,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材料。书中提到的书画作品,有的流传至今,有的已不知下落,赖是书得以了解一二。该书记载的参与书画交易的人群中,文化背景相当复杂,有政府官员、富商大贾、骨董世家、官僚门客、裱褙名手、书画名家、乃至普通市民等。交易手段五花八门,现金购买、物物交换、直购、转购、赠送、受雇代购等。交易场所也更加灵活多样,有固定市场、佛寺道观、官署公室、私家寓所、书铺裱室、地摊船舱、桥头市肆等。作伪手段更加多样,除宋元以来所习惯使用的割裂分装、添加名款、摹品充真,张冠李戴等传统方法外,还产生了挖镶补画、刻板印刷与手绘结合等新方法。表明当时书画交易颇为频繁和便易。该书自崇祯乙亥(1635)春二月三日起,至康熙十六年(1677)十二月六日止,四十余年未间断逐日记载自己书画交易活动情况,以日志的形式,提供了许多不同于宋元书画市场的信息,对研究当今书画市场亦不无启示。在当今,此书的价值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 《书画记.》 吴其贞 明清之际 徽州 书画交易 书画作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之际画家移民与画风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玉德 张丽春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122,共5页
明清之际的画家移民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其移民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突出,画家移民目的地具有集中性和不平衡性,移民主体具有自发性和流动性,这与画家本人为谋求个人发展、躲避战乱以及传播宗教等因素有关。受此影响,明清之际的画家移... 明清之际的画家移民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其移民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突出,画家移民目的地具有集中性和不平衡性,移民主体具有自发性和流动性,这与画家本人为谋求个人发展、躲避战乱以及传播宗教等因素有关。受此影响,明清之际的画家移民主要集中在京畿地区和江南地区,画家移民带来了地域画风的改变,促进了不同地域画风的传播、交融,南北画风均呈现出多元、开放的特点,尤其是西洋画家的移居中国,更使西洋画风影响了中国画坛。明清之际,由画家迁移而产生的文化传播,有效地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画家移民 画风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画理”与“石脉”——论明清文人画与私家园林叠石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仁芳 沈永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1期174-178,共5页
以现存明清私家园林和相关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动态的研究方法从"道法自然"、"隐文化"和风格3方面分析并论述明清文人画理与私家园林叠石石脉的关系。
关键词 “画理” “石脉” 文人画 道法自然 隐逸寄情 明清私家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元明瓷器绘画与八大山人花鸟绘画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勐 邬德慧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3-65,56,共4页
将元、明景德镇瓷器花鸟绘画与八大山人花鸟绘画进行比较,分析和论证了二者之间传承关系的可能,探索了景德镇花鸟绘画被八大山人作为传承对象的内在因素。
关键词 景德镇 元明瓷器 花鸟绘画 八大山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仕女画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宗英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5,91,共4页
作为中国画常见题材,明清仕女画的程式化特征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明清浮华的世俗文化为其提供了极其丰厚的养料;另一方面,明清仕女画体现的是男性的标准,是男人的女性艺术。
关键词 明清仕女画 世俗文化 女性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新界面:煎茶会图录中的明清绘画元素——以稀见《青湾茗醼书画展观录》为底本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韧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5,I0011,I0012,共10页
煎茶会图录中明清书画展观录是还原茶会最佳向导之一,更是探赜中日文化流通的途径和大数据。以稀见《青湾茗醼书画展观录》为信息提取对象,从流动的地理(藏家、创作者)到材质、美学等维度的定性定量研究出发,溯明清绘画输日的三大途径,... 煎茶会图录中明清书画展观录是还原茶会最佳向导之一,更是探赜中日文化流通的途径和大数据。以稀见《青湾茗醼书画展观录》为信息提取对象,从流动的地理(藏家、创作者)到材质、美学等维度的定性定量研究出发,溯明清绘画输日的三大途径,窥公共视域下展览艺术媒介形态的变革,期补遗中日茶文化交流史中明清绘画知识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煎茶会图录 《青湾茗醼书画展观录》 展览 明清绘画 中日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和选择——清初山水画话语动机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耀昌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31,共8页
明末清初是近代中国之始,此时山水画形成两大派系,可以"四王"和"四僧"为代表。前者以仿古为标榜,强调"临、摹、仿",主张"有法",提倡复古。石涛等"四僧",主张"无法",提倡&q... 明末清初是近代中国之始,此时山水画形成两大派系,可以"四王"和"四僧"为代表。前者以仿古为标榜,强调"临、摹、仿",主张"有法",提倡复古。石涛等"四僧",主张"无法",提倡"师法自然",从风格流派、时代风气、艺术家生存环境等角度探讨两派系观点形成的个中原委并涉及后人选择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史 明清山水画 绘画风格 董其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娱乐狂欢到节日经济:明清端午之消费问题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志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2-76,共5页
从饮宴、衣饰、节庆祭仪和龙舟竞渡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明清时期端午节日消费的主要内容及其经济文化意义。指出源远流长的端午文化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然出现了变化与新趋势,除了娱乐狂欢依旧外,"节日经济"的意义越发凸显,端午节... 从饮宴、衣饰、节庆祭仪和龙舟竞渡等方面具体分析了明清时期端午节日消费的主要内容及其经济文化意义。指出源远流长的端午文化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然出现了变化与新趋势,除了娱乐狂欢依旧外,"节日经济"的意义越发凸显,端午节浓郁的商业气息与消费文化气息使我们又一次触摸到了明清社会"现代性"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 消费 明清时期 节日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绘画市场化与徽商
16
作者 李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8-160,共3页
明清绘画艺术大规模的市场化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经济的发展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徽商作为明清经济的重要构成力量,在绘画艺术大规模市场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绘画市场和经济状况、当时社会对艺术商品化和市... 明清绘画艺术大规模的市场化虽然取决于多方面因素,但经济的发展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徽商作为明清经济的重要构成力量,在绘画艺术大规模市场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明清时期绘画市场和经济状况、当时社会对艺术商品化和市场的认知,以及徽商雄厚资本积累及其"贾而好儒"的文化共性等,可以厘清明清绘画艺术市场化的形成与徽商间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明清绘画 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桃源主题图像的空间建构
17
作者 孔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128,共6页
桃源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不断被描写、塑造的理想仙境。文本中具有视觉化的场景描写使得桃源空间清晰有序。根据不同文本的流传,桃源主题主要分为天台桃源与武陵桃源,分别指向两种类型的空间模式,即神仙山水模式与田园隐居模式。武陵桃源... 桃源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不断被描写、塑造的理想仙境。文本中具有视觉化的场景描写使得桃源空间清晰有序。根据不同文本的流传,桃源主题主要分为天台桃源与武陵桃源,分别指向两种类型的空间模式,即神仙山水模式与田园隐居模式。武陵桃源是最典型的桃源空间。武陵桃源的空间建构主要依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中虚构了一个象征小型农耕社会的避世仙境,涵盖桃林胜景和田园家居两类景观,其空间是“深”而“隐”的典型壶天模式。桃源图承续文本中的空间建构,成为明清绘画的一个重要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山水画 桃源主题图像 绘画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徽商与书画艺术的联动
18
作者 吴建伟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开始研究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徽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徽州的文化氛围、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 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开始研究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徽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徽州的文化氛围、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尚及其徽商雄厚的财力支持。反过来,书画艺术也对徽商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画艺术促进了徽商的文化修养;徽商以书画为媒介,便于其在经商中左右逢源,从中获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为书画家艺术创作制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商与书画艺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徽商 书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仕女画对转变期陶瓷五彩仕女题材装饰的影响
19
作者 汪芳莉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4-948,共5页
转变期陶瓷五彩仕女题材装饰主要受到明清仕女画的影响:仕女样貌都为瘦削柔弱女子之形象,画面背景复杂丰满突出人物情感,设色不同于明代五彩艳丽鲜明而变为协调雅致,少数装饰中还有模仿明清仕女画工笔重彩的效果。明清仕女画之所以对转... 转变期陶瓷五彩仕女题材装饰主要受到明清仕女画的影响:仕女样貌都为瘦削柔弱女子之形象,画面背景复杂丰满突出人物情感,设色不同于明代五彩艳丽鲜明而变为协调雅致,少数装饰中还有模仿明清仕女画工笔重彩的效果。明清仕女画之所以对转变期陶瓷五彩仕女题材装饰有如此深刻的影响,由当时社会喜好所决定。世俗的审美情趣造就了明清仕女画特有的审美表现,符合市场审美需要的仕女画成为了转变期陶瓷装饰适宜市场追求利润的最好借鉴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仕女画 转变期陶瓷 五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水陆画所绘之染织纹样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培彦 袁宣萍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7-62,共6页
水陆画是在水陆法会中使用的绘有佛、儒、道三教人物的宗教绘画。中国水陆画主要分布于北京、山西等地。文章以106幅首都博物馆藏明清水陆画及136幅宝宁寺明代水陆画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所绘之染织纹样的装饰部位、装饰题材、纹样风格... 水陆画是在水陆法会中使用的绘有佛、儒、道三教人物的宗教绘画。中国水陆画主要分布于北京、山西等地。文章以106幅首都博物馆藏明清水陆画及136幅宝宁寺明代水陆画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所绘之染织纹样的装饰部位、装饰题材、纹样风格进行了归纳分析,并对部分常见纹样进行复原整理。研究认为:明清水陆画中所绘之染织纹样具有装饰繁缛、题材丰富、色彩富丽、装饰部位多样等特征,同时与同时代实物对照,具有相当强度的真实性,并受世俗染织纹样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水陆画 宗教绘画 染织纹样 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