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视场大相对孔径长波红外物镜 被引量:40
1
作者 沈为民 薛鸣球 余建军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0-463,共4页
介绍适用于非致冷焦平面阵列 (FPA)探测器的大视场大相对孔径长波红外物镜设计与研制 由三块非球面锗透镜组成 ,采用”负 正 正”像方远心光路 ,全视场角和相对孔径分别达 135°和F/ 0 .8 镜头的成像性能接近于衍射受限 ,具有体... 介绍适用于非致冷焦平面阵列 (FPA)探测器的大视场大相对孔径长波红外物镜设计与研制 由三块非球面锗透镜组成 ,采用”负 正 正”像方远心光路 ,全视场角和相对孔径分别达 135°和F/ 0 .8 镜头的成像性能接近于衍射受限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像面辐照度均匀等优点 给出非球面锗透镜的研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波红外 非球面 热成像 非致冷焦平面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成像技术中的9个问题 被引量:58
2
作者 蔡毅 王岭雪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71-682,共12页
讨论了与红外成像技术密切相关的9个问题:红外/热成像仪工作波段的选择、三代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一般性区别、5种扫描成像模式的比较、国外第二代红外成像技术的特点、长波红外扫描型与中波红外凝视型焦平面探测器综合性能的比较、制冷... 讨论了与红外成像技术密切相关的9个问题:红外/热成像仪工作波段的选择、三代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一般性区别、5种扫描成像模式的比较、国外第二代红外成像技术的特点、长波红外扫描型与中波红外凝视型焦平面探测器综合性能的比较、制冷和非制冷热成像技术的比较、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技术的比较、探测元尺寸与探测器规模、红外成像技术发展"代"的双重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热成像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扫描成像 凝视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红外测试系统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颖文 潘德彬 +3 位作者 刘爱东 刘建东 王群 罗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5期271-274,共4页
采用美国 PI、Santa Barbara 红外和 Lumitron 的红外测试设备,进行系统集成,构建成了通用的红外测试系统。它既能完成1024×1024元以下任意像元数的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参数的测试,又能完成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热像仪... 采用美国 PI、Santa Barbara 红外和 Lumitron 的红外测试设备,进行系统集成,构建成了通用的红外测试系统。它既能完成1024×1024元以下任意像元数的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参数的测试,又能完成中波红外和长波红外热像仪系统级性能参数的测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及技术的先进性。中波红外热像仪的测试结果 NETD=15.8 mK,与 CEDIP 的结果15.13 mK 相差0.67 mK。测试精度为±1.49 mK。长波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测试结果 NETD 为26.47 mK,与 Sofradir 的结果24.43 mK 相差2.04 mK,测试精度为±1.63 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焦平面 热像仪 测试 噪声等效温差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76×6长波红外探测器成像系统设计 被引量:11
4
作者 安永泉 禹健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7,共5页
设计了一个应用于线阵扫描型长波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实时成像系统。系统中的适配电路为探测器提供工作环境,并对图像信号进行缓冲和电平变换。模拟视频信号的采集使用了高精度流水线ADC。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实现了非均匀性校正,图像数据排序... 设计了一个应用于线阵扫描型长波红外焦平面阵列的实时成像系统。系统中的适配电路为探测器提供工作环境,并对图像信号进行缓冲和电平变换。模拟视频信号的采集使用了高精度流水线ADC。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实现了非均匀性校正,图像数据排序,坏像元补偿,直方图均衡和视频信号输出控制。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阵列 热成像 高速ADC 视频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焦平面热成像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彭焕良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9期776-780,共5页
文中介绍了国外焦平面热成像技术发展的概况,阐述了发展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红外 热成像 热像仪 非制冷 红外焦平面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640×512元探测器的机载红外系统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许照东 刘欣 尉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4-529,共6页
连续变焦红外探测系统具有在变焦过程中不会丢失跟踪目标的优点。针对中波640×512元红外焦平面凝视探测器设计了一套1∶20小型高分辨率连续变焦红外系统,对红外系统的设计、非均匀校正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系统的灵敏度(NETD和MR... 连续变焦红外探测系统具有在变焦过程中不会丢失跟踪目标的优点。针对中波640×512元红外焦平面凝视探测器设计了一套1∶20小型高分辨率连续变焦红外系统,对红外系统的设计、非均匀校正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系统的灵敏度(NETD和MRTD)进行了分析计算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使用640×512元探测器的连续变焦红外系统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高、体积小和像质好等特点,满足设计要求,可用于机载光电探测和跟踪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焦镜头 红外光学设计 红外焦平面 红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扫描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富伦 冯卓祥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94-399,共6页
在详细分析使用微扫描技术减少混淆效应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利用微扫描技术进行空间分辨率影响分析的像素传递函数(PTF)方法,并基于2×2和4×4两种微扫描形式对该函数进行分析计算和讨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焦平面阵列给定的情况下... 在详细分析使用微扫描技术减少混淆效应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利用微扫描技术进行空间分辨率影响分析的像素传递函数(PTF)方法,并基于2×2和4×4两种微扫描形式对该函数进行分析计算和讨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焦平面阵列给定的情况下,微扫描技术能适当提高焦平面空间的分辨率,有效减小图像混淆,明显改善成像质量。指出在没有高空间分辨率成像器件的情况下,利用微扫描技术和低分辨率成像器件来获得较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是完全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扫描 混淆效应 空间分辨率 红外焦平面 热成像 像素传递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成像系统静态性能模型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金伟其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179-183,共5页
性能模型及其计算机模拟是热成像技术的重要环节,它可为系统设计、分析、论证以及新思想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世界各国都将其作为一个重点研究的课题,美国已陆续提出几个模型版本,随着我国热成像技术的发展,性能模型研究... 性能模型及其计算机模拟是热成像技术的重要环节,它可为系统设计、分析、论证以及新思想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世界各国都将其作为一个重点研究的课题,美国已陆续提出几个模型版本,随着我国热成像技术的发展,性能模型研究也取得一些进展。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热成像系统静态性能模型研究的进展,分析了部分模型的思想和技术处理特点,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像系统 红外焦平面阵列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导红外探测器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江平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2-295,301,共5页
概述了高温超导红外探测器的优势, 介绍了其探测机理及目前国内外探测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温 超导 红外探测器 测辐射热计 热成像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制冷热释电红外焦平面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式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1996年第6期2-6,共5页
叙述了室温下工作的,或在半导体温差电制冷条件下,近室温工作的热释电红外焦平面列阵的最新进展,所用的材料是钛酸锶钡铁电陶瓷。列阵规模已达到245×328元,中心间距为48.5μm,与硅读出集成电路料装连结的热成像系... 叙述了室温下工作的,或在半导体温差电制冷条件下,近室温工作的热释电红外焦平面列阵的最新进展,所用的材料是钛酸锶钡铁电陶瓷。列阵规模已达到245×328元,中心间距为48.5μm,与硅读出集成电路料装连结的热成像系统的噪声等效温差为0.08K(f/1光学透镜),焦平面列阵的制作工艺的95%与标准的硅工艺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电辐射热计 热像仪 红外焦平面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样成像系统的性能评估 被引量:7
11
作者 彭新红 吴常泳 陈雨良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7-480,共4页
随着 FPA的广泛应用 ,采样效应对热成像系统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以致影响了采样热成像系统的评估和测试 .本文论述了采样成像系统不同于非采样成像系统的特点 ,阐述了建立成像系统评估和测试系统的步骤和方法 。
关键词 热成像 红外焦平面 性能评估 采样成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偏振感知与智能处理 被引量:18
12
作者 赵永强 李宁 +2 位作者 张鹏 姚嘉昕 潘泉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共7页
红外偏振成像在抗干扰目标检测、复杂环境下人造物识别中具有潜在优势,同时能够获取目标表面理化特性。分时、分振幅、分孔径红外偏振成像方式由于体积、重量、功耗等的不足限制了其应用,而小型化、集成化、实时成像设备是红外偏振成像... 红外偏振成像在抗干扰目标检测、复杂环境下人造物识别中具有潜在优势,同时能够获取目标表面理化特性。分时、分振幅、分孔径红外偏振成像方式由于体积、重量、功耗等的不足限制了其应用,而小型化、集成化、实时成像设备是红外偏振成像广泛应用的前提,而对于所获取数据的智能分析是其应用的基础。介绍了所研制的红外偏振智能感知系统,通过分焦平面式成像技术实时采集目标场景的红外偏振数据,通过深度学习与分焦平面偏振成像紧密融合,实现高质量偏振图像恢复与典型场景下运动目标的智能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焦平面偏振成像 热红外偏振探测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Se光电导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岩松 任梓洋 +3 位作者 徐翰纶 朱海明 王垚 吴惠桢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0-986,共7页
应用半导体非平衡载流子连续性方程模拟了PbSe光电导红外探测器参数对光电响应的影响,实验研制了小规模像元的x-y寻址型PbSe光电导焦平面阵列(FPA)探测器,像元尺寸为500μm×500μm,像元间距为500μm。实验表征了PbSe FPA探测器像... 应用半导体非平衡载流子连续性方程模拟了PbSe光电导红外探测器参数对光电响应的影响,实验研制了小规模像元的x-y寻址型PbSe光电导焦平面阵列(FPA)探测器,像元尺寸为500μm×500μm,像元间距为500μm。实验表征了PbSe FPA探测器像元的光电响应性能,有效像元率达到了100%。500 K温度黑体辐射和3.0V偏压下像元的黑体响应率的范围是70~146 mA/W,平均响应率和平均探测率分别达到了110 mA/W和5.5×10^(9)cmHz^(1/2)W^(-1)。像元的噪声等效温差(NETD)范围是15~81mK,平均噪声等效温差为32 mK。使用中波红外成像装置,初步演示了PbSe FPA探测器对350~450℃热辐射目标的红外成像。为后续研制高密度像元PbSe FPA探测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SE 红外探测 焦平面 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匀速扫描黑体的热像仪非均匀性校正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若璐 侯德鑫 叶树亮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热像仪非均匀性校正是热像仪应用的一个关键技术,常用的方法为基于黑体的热像仪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多次成像法能解决基于黑体的方法受辐射源非均匀影响的问题,但该方法利用多幅热图的相对关系进行校正,在热图坐标下准确定位较为困难。... 热像仪非均匀性校正是热像仪应用的一个关键技术,常用的方法为基于黑体的热像仪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多次成像法能解决基于黑体的方法受辐射源非均匀影响的问题,但该方法利用多幅热图的相对关系进行校正,在热图坐标下准确定位较为困难。本文基于多次成像法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匀速扫描黑体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标定类和配准类基于场景的校正方法的优点,通过热像仪扫描读取黑体参考源,利用热像仪不同探测单元对黑体同一场景点响应的差异进行非均匀性评价。相比多次成像法,本文的方法更容易实现且具有更好的抗噪声能力。利用本文的方法对两个热像仪进行非均匀性校正,结果表明确实可以分离黑体非均匀性,但提高了对黑体辐射源和热像仪时间稳定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像仪 红外焦平面阵列 非均匀性校正 黑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0×512规模碲化汞量子点中波红外焦平面阵列(特邀) 被引量:4
15
作者 谭伊玫 张硕 +4 位作者 罗宇宁 郝群 陈梦璐 刘雁飞 唐鑫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共7页
中波红外成像在军事侦察、遥感测绘、航天航空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中波红外焦平面主要采用碲镉汞、二类超晶格、锑化铟等块体半导体材料,其性能优异、稳定性高。然而,其复杂的材料制备及倒装键合工艺限制了块体半导体焦平面阵列... 中波红外成像在军事侦察、遥感测绘、航天航空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现有中波红外焦平面主要采用碲镉汞、二类超晶格、锑化铟等块体半导体材料,其性能优异、稳定性高。然而,其复杂的材料制备及倒装键合工艺限制了块体半导体焦平面阵列的批量化制备及低成本应用。胶体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兴液态半导体材料,具有光谱调控范围“宽”、合成规模“大”、制备成本“低”、以及加工工艺“易”等优势,为新型红外焦平面阵列研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碲化汞量子点采用“热注法”合成,并通过旋涂方法实现与硅基读出电路的直接电学耦合,阵列规模及像元间距为640×512及15μm。在80 K工作温度下对焦平面阵列进行了性能测试,碲化汞焦平面阵列响应截止波长达到4.6μm、比探测率为2×10^(10)Jones、噪声等效温差51.26 mK(F#=2)、响应非均匀性3.42%且有效像元率高达99.99%,展现了较好的成像性能,为非倒装键合体制中波红外成像焦平面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技术 量子点焦平面阵列 捕获型器件 中波红外 热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军用前景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志君 《现代防御技术》 2003年第3期48-54,共7页
引人注目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正在取得飞速进展,日益拓展其新的应用领域。结合器件技术讨论21世纪头10~20年间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发展趋势和在军事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21世纪 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 红外探测 发展趋势 军事应用 集成规模 元尺寸 传感器 导弹预警 夜视装备 武器扩散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导引技术的发展与新趋势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何启予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1996年第3期41-46,53,共7页
本文介绍红外导引技术的发展:小视场扫描加微机信息处理是当代抗干扰红外点源导引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扫描和凝视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最新进展,推动了性能先进、低成本的第二代红外成像导引系统的应用步伐。最后,对红外成像导引技... 本文介绍红外导引技术的发展:小视场扫描加微机信息处理是当代抗干扰红外点源导引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扫描和凝视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最新进展,推动了性能先进、低成本的第二代红外成像导引系统的应用步伐。最后,对红外成像导引技术当前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对抗 红外成像制导 红外焦平面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用IRST系统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泽和 《现代防御技术》 2001年第1期46-49,共4页
在现代舰船防御体系中,舰用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系统是探测跟踪掠海反舰导弹的有效工具,近年来有了很快发展。介绍了舰用IRST系统在舰船防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组成及战术使命,重点分析了主要技术特点,最后介绍了欧美等国... 在现代舰船防御体系中,舰用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系统是探测跟踪掠海反舰导弹的有效工具,近年来有了很快发展。介绍了舰用IRST系统在舰船防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组成及战术使命,重点分析了主要技术特点,最后介绍了欧美等国舰用IRST研制状况和发展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搜索和跟踪 舰船防空 目标图像处理 红外焦平面阵列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64元硅化铂肖特基势垒红外焦平面列阵的物理设计
19
作者 凌裕农 《高速摄影与光子学》 CSCD 1990年第4期337-342,共6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首见报导的32×64元硅化铂肖特基势垒红外焦平面的物理设计方法。作者从计算探测目标的辐射能量出发,综合考虑了器件的结构、材料和工艺参数,电参数,光学系统参数和响应率的非均匀性,以信嗓比作为焦平面的品质因数进... 本文介绍了国内首见报导的32×64元硅化铂肖特基势垒红外焦平面的物理设计方法。作者从计算探测目标的辐射能量出发,综合考虑了器件的结构、材料和工艺参数,电参数,光学系统参数和响应率的非均匀性,以信嗓比作为焦平面的品质因数进行了性能优化计算。根据系统参数和现有工艺条件,预计焦平面对室温景物成象的温度分辨率优于1°K,这同器件的热象测试结果符合得相当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化铂 肖特基势垒 红外焦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
20
作者 孙志君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1991年第6期58-63,共6页
本文讨论第二代高性能热摄象传感器——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特点、结构形式、实现红外焦平面陈列工作结构选择与利弊及其某些新结构。
关键词 红外焦平面 阵列 热成象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