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AHP的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评价方法
1
作者 高建章 齐建波 +3 位作者 西敬军 李增材 王宇 曹宇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61,共9页
准确评估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是利旧原有隧道敷设新管道的核心。针对目前国内缺乏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评价方法的问题,将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引入评价过程中,综合考虑利旧前、利旧后2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 准确评估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是利旧原有隧道敷设新管道的核心。针对目前国内缺乏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评价方法的问题,将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引入评价过程中,综合考虑利旧前、利旧后2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九分位标度法和三分位标度法的不足,采用指数标度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结合各指标定量或定性评价方法,建立了山岭隧道内已建设施适宜性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实际工程山岭隧道利旧评价中。研究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的结论一致,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利旧 适宜性评价 指标体系 改进层次分析法 指数标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和数字化平台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
2
作者 覃亚伟 谭怡 +1 位作者 琚旺来 陈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83,共9页
为更准确、更科学地完成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熵值法(Entropy)集对分析理论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方法。首先,选取地质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4项因素作为塌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选... 为更准确、更科学地完成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熵值法(Entropy)集对分析理论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方法。首先,选取地质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4项因素作为塌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选取12项因素作为指标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计算2级指标权重;然后,引入集对分析理论确定指标联系度,并结合置信度准则对塌方风险的等级进行判定;接着,利用Grasshopper以及Python软件,对集对分析理论进行可视化程序开发,并将其与隧道-地质BIM交互模型进行耦合,建立基于AHP-Entropy集对分析模型的隧道塌方风险数字化分析平台;最后,结合重庆某隧道实际工程,验证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高效化、可视化效果。研究表明: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数字化分析平台运行时间约为2 s,与传统的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方法相比可以大大提高风险评价效率,同时利用AHP-Entropy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塌方 风险评价 数字化评价平台 层次分析法(AHP) 熵值法 集对分析理论 B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分队级战场抢修能力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拥华 王海燕 +3 位作者 武婷婷 王小龙 姜柏存 梁恒源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6,共11页
战场抢修(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BDAR)是战时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针对战场条件下修理分队战场抢修能力发挥与任务完成效果的评估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分队级战场抢修能力评估模型。通过分析BDAR能力影... 战场抢修(battlefield damage assessment and repair,BDAR)是战时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针对战场条件下修理分队战场抢修能力发挥与任务完成效果的评估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分队级战场抢修能力评估模型。通过分析BDAR能力影响因素,构建分队级战场抢修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云理论对仿真条件下评估小组和抢修组的BDAR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在仿真条件下,对5个参训小组的装备抢修抢救行动进行实例评估,以验证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云模型 战场抢修 能力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森林健康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建华 陈可心 +2 位作者 成雅容 王丽红 李锐华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6-30,共5页
基于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从林分生长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保护状况4个方面共13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森林小班尺度建立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森林健康进行... 基于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从林分生长因子、地形因子、土壤因子、保护状况4个方面共13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森林小班尺度建立森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森林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6.99%的面积被划分为优秀等级,9.65%的面积被归类为良好等级,6.58%的面积被归类为中等等级,5.67%的面积被归类为不良等级,31.10%的面积被归类为退化或丧失状态等级。对于优秀等级的森林,应加强巡护监测和保护;良好和中等等级的森林采取植树造林、土壤保育等恢复措施;不良等级的森林应实施生态修复,防止不良状态蔓延至其他区域;退化等级的森林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实现退化森林的修复与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 森林健康评价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系统漏洞量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鑫 李京春 +2 位作者 郑雪峰 张友春 王少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63,共6页
根据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系统漏洞量化评估方法。按照分层思想,将系统漏洞严重程度的模型分解为因素层、评价层、特性层和目标层,分别从风险概率、风险影响和不可控制性等几方面对漏洞带来的风险因素进行专家评定,... 根据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系统漏洞量化评估方法。按照分层思想,将系统漏洞严重程度的模型分解为因素层、评价层、特性层和目标层,分别从风险概率、风险影响和不可控制性等几方面对漏洞带来的风险因素进行专家评定,并依此来确定权重,通过计算其各层评估值,最后得到信息系统的整体漏洞严重性评估值。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系统漏洞评估方法能对系统漏洞的严重性程度进行有效量化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信息系统 漏洞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雨雪冰冻极端气候事件的多指标综合评估技术 被引量:50
6
作者 万素琴 周月华 +3 位作者 李兰 史瑞琴 郭广芬 陈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0-46,共7页
评估极端气候事件,往往用某一项极端气候要素进行分析评估,如暴雨量、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等。2008年初出现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具有雨雪量大、持续雨雪时间长、积雪深、积雪时间长、低温持续时间长、但极端最低气温不低的特点,用其... 评估极端气候事件,往往用某一项极端气候要素进行分析评估,如暴雨量、极端最高(最低)气温等。2008年初出现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具有雨雪量大、持续雨雪时间长、积雪深、积雪时间长、低温持续时间长、但极端最低气温不低的特点,用其中任一因子评估定位该过程,都不能全面反映该过程的综合影响特征。提出低温雨雪过程综合指数的概念,用最长连续雨雪日数及期间雨雪总量作为评估雨雪部分的两项指标,日平均气温≤0.5℃的连续日数、过程平均气温和过程极端最低气温三个要素作为评估低温部分的三项指标,将五个指标分别无量纲化后,采用等权重技术方案建立综合指数计算模型。计算湖北10个代表站建站以来逐年最长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综合指数,分析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过程综合指数历史排位、历史重现期,从而对该过程进行评估定位,结果比较客观,方法简单可行,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雨雪冰冻 多指标 综合评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27
7
作者 高凯 邹凯 +1 位作者 蒋知义 杨丽 《现代情报》 CSSCI 2022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目的/意义]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潜藏着众多风险与威胁,正确认识与评估这些风险是提升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方法/过程]从风险来源视角,识别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主要风险源,通过分析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构建ANP结构模型,运用... [目的/意义]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潜藏着众多风险与威胁,正确认识与评估这些风险是提升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的基础。[方法/过程]从风险来源视角,识别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主要风险源,通过分析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构建ANP结构模型,运用超级决策软件计算出指标权重。[结果/结论]构建了包括环境风险、数据风险、用户风险、管理风险在内的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中管理者最需要关注的是环境风险,其次是管理风险、数据风险、用户风险,并提出智慧城市信息安全风险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信息安全 风险评估指标 网络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被引量:25
8
作者 成连华 李树刚 林海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6-69,共4页
针对安全评价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现有安全评价体系在构建上的局限性,认为安全评价体系应基于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运作方式进行构建;回顾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对代表现代安全管理的两种管理模式的起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两种管理模式... 针对安全评价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现有安全评价体系在构建上的局限性,认为安全评价体系应基于现代安全管理体系的运作方式进行构建;回顾安全管理的发展过程,对代表现代安全管理的两种管理模式的起源及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两种管理模式都应用了质量管理的过程方法;在该基础之上,结合过程方法的特点与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提出基于过程方法的安全管理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安全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进行分析;以危险源识别、管理过程、安全教育与培训和应急准备与响应4个指标为基础,构建了安全评价体系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评价 过程方法 模型 安全管理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系统的模糊风险评估模型 被引量:63
9
作者 赵冬梅 马建峰 王跃生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6,64,共7页
提出了一种信息系统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采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与模糊逻辑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实际情况对2种方法进行了改造。应用模糊逻辑法对各个风险因素从概率方面、影响方面... 提出了一种信息系统的综合风险评估模型。首先采用AHP(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与模糊逻辑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信息系统风险评估的实际情况对2种方法进行了改造。应用模糊逻辑法对各个风险因素从概率方面、影响方面、不可控制性方面分别评价其重要度,利用AHP求出各个风险因素的风险值,通过比较各个因素的风险值,指出哪些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其次通过引进信息熵,求出各个风险因素在系统风险评估中所占的比例,可以计算整个系统的风险度,由此决定系统的总体风险水平。通过实例分析可知,该模型可以方便地用于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实验结果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安全 风险评估 模型 AHP 模糊逻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桥梁状态评估方法 被引量:23
10
作者 贾布裕 余晓琳 颜全胜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79,共6页
针对现有桥梁结构状态评估方法不能通过检测信息进行更新的缺陷,提出基于离散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桥梁状态评估方法。以混凝土斜拉桥为研究目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桥梁状态评估体系框架,将评估体系中的各个构件元素设定为离散动态贝叶斯... 针对现有桥梁结构状态评估方法不能通过检测信息进行更新的缺陷,提出基于离散动态贝叶斯网络的桥梁状态评估方法。以混凝土斜拉桥为研究目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桥梁状态评估体系框架,将评估体系中的各个构件元素设定为离散动态贝叶斯网络中的节点,并根据结构状态的划分等级赋予节点离散值域,按时间序列建立适用于桥梁结构状态评估的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对利用层次分析法产生的离散状态样本进行学习,得到模型参数。采用该方法对某座混凝土斜拉桥进行状态评估,验证了其有效性,并说明动态贝叶斯网络能利用已有的检测信息对桥梁各个构件的状态评估结果进行更新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状态评估 评估方法 动态贝叶斯网络 层次分析法 时序 先验知识 信息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9
11
作者 常靖 杨永利 +4 位作者 施念 施学忠 时松和 平智广 卢洁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建立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德尔菲法(Delphi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建立了一套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三级指标体系... 目的:建立艾滋病预防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权重。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德尔菲法(Delphi法)进行指标的筛选,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建立了一套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组成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支持与保障、过程和绩效,其权重分别为0.37、0.32和0.31;一致性指标CI=0.005。结论:建立的艾滋病预防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预防控制 效果评价 指标体系 DELPHI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客观赋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58
12
作者 吴易雯 李莹杰 +5 位作者 张列宇 过龙根 李华 席北斗 王雷 李曹乐 《湖泊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91-1102,共12页
运用湖泊营养状态指数判断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并根据湖泊的水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群落的现状和特点,运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中游地区江汉湖群37个湖泊的水生态系统进行健康状... 运用湖泊营养状态指数判断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并根据湖泊的水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群落的现状和特点,运用主观赋权法中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江中游地区江汉湖群37个湖泊的水生态系统进行健康状态评价.对湖泊富营养化的调查结果表明,海口湖处于中营养状态,18个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18个湖泊处于超富营养化状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37个湖泊中,处于健康状况"优"的湖泊只有海口湖,处于健康状况"良"的湖泊有5个,分别为东西汊湖、花马湖、梁子湖、童家湖和涨渡湖,其余31个湖泊均处于健康状况"差"的状态.经过与湖泊营养状态指数的对照,本研究结果表明,由主观赋权的专家评分的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江汉湖群湖泊水生态健康状态的评价效果相比客观赋权的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更贴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态指数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健康评价 江汉湖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DEM的多流向算法述评 被引量:42
13
作者 秦承志 朱阿兴 +2 位作者 李宝林 裴韬 周成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1-98,共8页
基于栅格DEM的流向算法是数字地形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分布式水文模型、土壤侵蚀等领域中,当需要获取与流向直接相关的水文参数(如汇流面积、地形指数等)的详细空间分布时,多流向算法(MFD)明显优于单流向算法(SFD)。根据所采用... 基于栅格DEM的流向算法是数字地形分析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分布式水文模型、土壤侵蚀等领域中,当需要获取与流向直接相关的水文参数(如汇流面积、地形指数等)的详细空间分布时,多流向算法(MFD)明显优于单流向算法(SFD)。根据所采用的水流分配策略,将现有MFD分为四类:(1)固定水流分配权重的MFD;(2)水流分配权重随汇流面积变化的MFD;(3)水流分配权重随局域地形特征变化的MFD;(4)基于局域形态单元的MFD。从模型合理性、算法复杂度和易用性、对DEM误差的敏感性等方面进行的分析表明,水流分配权重随局域地形特征变化的MFD优于其他三类MFD。目前对MFD采用人造DEM数据集的直接定量评价研究还十分不足,文章以一个例子来体现直接定量评价MFD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同时也定量反映出水流分配权重随局域地形特征变化的MFD具有更低的计算误差。目前通用的针对流向算法的DEM洼地平区预处理算法多针对SFD而设计,不适合MFD的实际应用,本文对适用于MFD的DEM预处理算法所应具有的特征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GIS 地形分析 多流向算法(MFD) 定量评价方法 洼地平区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在厦门海域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林志兰 黄宁 +2 位作者 陈秋明 廖连招 陈克亮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36-142,共7页
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程度取决于对其生态重要性与开发可行性的综合评价.本研究从表征生态重要性的物种、生境和自然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反映开发可行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构建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 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程度取决于对其生态重要性与开发可行性的综合评价.本研究从表征生态重要性的物种、生境和自然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反映开发可行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构建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评价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生态重要性-开发可行性互斥矩阵确定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程度.对厦门海域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18个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性总体偏低,中度适宜开发的海岛共有7个,低适宜开发的海岛有8个,不适宜开发的海岛有3个,评价结果与国家海洋局2011年发布的可供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中厦门海域部分基本吻合.作者建议对厦门海域中度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可据其资源特征进行适度开发;对低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优先保护海岛生态,维护海岛自然属性;对不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重点加强海岛生态保护,必要时进行生境的重建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无居民海岛 开发适宜性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专家咨询法 厦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后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江 陈宗宇 +1 位作者 张翼龙 聂振龙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6-161,共6页
后套平原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口和经济集中于城镇,地表水漫灌导致了土壤盐渍化,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评价地下水可持续性已经成为该地区发展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地下水可持续性可以直观有效地反映一个地... 后套平原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人口和经济集中于城镇,地表水漫灌导致了土壤盐渍化,对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评价地下水可持续性已经成为该地区发展规划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地下水可持续性可以直观有效地反映一个地区地下水利用程度,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后套平原地区地下水开采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来选择评价指标,利用综合评价方法计算了评价单元上的地下水可持续性水平。结果显示,黄河南岸和东北部地区可持续性最差,中部北部地区可持续较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潜力较大的行政区位于杭锦后旗和五原县北部,而磴口县和乌拉特前旗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可持续性差,荒漠化严重,不宜再继续发展耗水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可持续性 后套平原 评价 层次分析 信息熵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铁路桥梁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卢朝辉 闵欢 余志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3-1110,共8页
基于大量学者关于桥梁结构状态评估的研究成果,建立既有铁路桥梁结构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在总结国内外桥梁状况评估分级和评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既有铁路桥梁状态评估标准。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计算出评估体系的综合集... 基于大量学者关于桥梁结构状态评估的研究成果,建立既有铁路桥梁结构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在总结国内外桥梁状况评估分级和评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既有铁路桥梁状态评估标准。根据层次分析法原理,计算出评估体系的综合集成权值,并结合模糊理论,定义结构平均损伤度,从而形成一套新的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既有铁路桥梁状态评估方法。最后,给出一个既有铁路桥梁状态评估实例说明所提出方法的实现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梁 状态评估指标 可靠度 层次分析法 结构损伤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伟尧 唐衍力 +1 位作者 盛化香 万荣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4,共10页
综合考虑近海生态系统特点与人工鱼礁建设的功能,从海水水质、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三方面构建了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基于对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4个季度(2012年9月—2013年7月)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综合调查结... 综合考虑近海生态系统特点与人工鱼礁建设的功能,从海水水质、群落结构和生态系统功能三方面构建了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基于对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4个季度(2012年9月—2013年7月)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综合调查结果,对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健康评价。研究表明: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及对照区的生态系统春季、夏季、秋季为较健康水平,冬季为亚健康水平;鱼礁区生态健康指数大于对照区,且差异极显著(P<0.01);鱼礁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综合分析认为,威海西港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比对照区生态系统更稳定,但仍需开展长期的调查与监测进行验证。本研究结果对于人工鱼礁区的管理、保护和规划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海西港 人工鱼礁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基础设施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被引量:17
18
作者 门永生 朱朝阳 +1 位作者 于振 王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4-87,共4页
为了提高电网设施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下的灾害应对能力,结合电力系统应急管理行业特点,从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构建了电网基础设施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共3个层次,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30个... 为了提高电网设施在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下的灾害应对能力,结合电力系统应急管理行业特点,从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4个阶段构建了电网基础设施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共3个层次,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及30个三级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并以某变电站为例,利用上述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价,借鉴国外标准,将应急能力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差4个等级,基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出其应急能力等级属于"良好",基本符合实际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电网基础设施 应急能力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选区评价指标筛选及其权重确定方法——以四川盆地海相页岩为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郭秀英 陈义才 +4 位作者 张鉴 满玲 郑海桥 童小俊 任东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7-64,共8页
选择页岩气勘探有利区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过程,其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至关重要。针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具有埋藏生烃史复杂、热演化程度高、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等特征,筛选出了页岩含气量、页岩有效厚度、有机碳含量等12项海相页岩... 选择页岩气勘探有利区是一个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过程,其中,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至关重要。针对四川盆地海相页岩具有埋藏生烃史复杂、热演化程度高、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等特征,筛选出了页岩含气量、页岩有效厚度、有机碳含量等12项海相页岩气选区关键评价指标。鉴于该区海相页岩气选区评价指标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复杂,不易分组分类,再加上评价指标间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的9等级判断矩阵缺乏一致性,导致评价指标权重难以精确确定。为此,根据改进层次分析法原理,在3等级的比较判断调查基础上,构造出评价指标两两比较相对重要性的一致性判断矩阵,同时提出了评价指标主观权重确定改进特征向量法;鉴于主、客观赋权法的不足,进一步提出了综合页岩气选区评价指标主、客观权重的综合权重确定法,并以四川盆地5个海相页岩气区块为例,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结论认为:改进的特征向量法克服了层次分析法、特征向量法中判断矩阵的不足,而采用综合权重确定法获得的评价指标权重更能准确体现各评价指标对页岩气选区的重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海相页岩 页岩气选区 评价指标 权重 改进特征向量法 综合权重确定法 改进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体可信度评估过程及指标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帆 马萍 +1 位作者 李伟 杨明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0-358,共9页
随着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为满足数字孪生体可信度要求和推动数字孪生体可信度评估工作,对数字孪生体可信度评估过程和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数字孪生体的开发过程,给出了基于IDEF0(integrate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de... 随着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为满足数字孪生体可信度要求和推动数字孪生体可信度评估工作,对数字孪生体可信度评估过程和指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数字孪生体的开发过程,给出了基于IDEF0(integrated 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definition method)的柔性多层级数字孪生体可信度评估过程模型构建方法。提出了过程—阶段—活动层(P-S-A)和活动—元素—特性层(A-E-F)两类指标体系,分别辅助解决缺陷回溯问题和复杂对象评估问题,并给出了指标体系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可信度评估 IDEF0 过程模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