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grated 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
1
作者 Chen H T Huang M L +1 位作者 Hung Y H Chen K S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93-,共1页
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 (PCA) is a powerful too l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product that meets specific ations. The larger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implies the higher process yield, a nd... 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 (PCA) is a powerful too l 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product that meets specific ations. The larger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implies the higher process yield, a nd the larger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also indicates the lower process expected loss. Chen et al. (2001) has applied indices C pu, C pl, and C pk for evaluating the process capability for a multi-process product wi th smaller-the-better, larger-the-better, and nominal-the-best specificati ons respectively. However, C pk cannot reasonably reflect the process expected loss. In this paper, index C pn is selected to replace C pk. Indices C pu, C pl, and C pn are used to evalu ate the entire process capability for a multi-process product with smaller-the -better, larger-the-better, and nominal-the-best specifications respectivel y. An integrated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for a multi-process product is propo 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ss capability index and the process yield is introduced. A multi-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 chart (MPCAC), reasonably rev ealing the status of process capability for the entire product, is constructed f 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 evaluating procedure of the process capability for the entire product is also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ess capability indices integrated capability analysis process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o Processes Comparison by Using Capability Indices C_(pm)
2
作者 K S Chen Jann-Pygn Chen T W Chen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88-189,共2页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mounting interest i n measuring process performance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ocess capability indices, a production department can trace and improve a poor pr...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mounting interest i n measuring process performance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ocess capability indices, a production department can trace and improve a poor process to enhance quality levels and satisfy customers. The process capabilit y analysis can also serve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making decisions for imp roving the global quality of all products. Since C p and C pk are failed to account for process centering, the index C pm is developed. The index C pm takes the process centering into consideration and is su itable for the processes with nominal-the-best type. There are other indices l ike C pu and C pl, and those indices are used for unilateral s pecification processes. Chou (1994) developed a procedure using estimators of C p, C pu and C pl for practitioners to determine whether two p rocesses are equal capability or not. For bilateral specifications processes, i ndex C p is failed to measure process yield and process centering. Thus, th e index C pm is used to develop a similar procedure for practitioners t o determine whether two processes are equal capability or not. The decisions mad e using the procedure to select the better supplier are, of course, more reliabl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ess capability indices test statistic proce ss yield process cen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ining the People Power and the Process Power to Achieve Six Sigma Process Capability——A Case Study
3
作者 G Srinivasan N Srinivasa Gupt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51-,共1页
Achieving Six-Sigma process capability starts with l istening to the Voice of the Customers, and it becomes a reality by combining th e People Power and the Process Power of the organis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x... Achieving Six-Sigma process capability starts with l istening to the Voice of the Customers, and it becomes a reality by combining th e People Power and the Process Power of the organisa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Six-Sigma implementation case study carried out in a magnet manufacturing compa ny, which produces bearing magnets to be used in energy meters. If the thickness of the produced bearing magnets is between 2.35 mm and 2.50 mm, they will be ac cepted by the customers. All the time the company could not produce the bearing magnets within the specified thickness range, as their process distribution was flat with 2.20 mm as lower control limit and 2.60 mm as upper control limit. This resulted in a huge loss in the form of non-conformities, loss of time and goodwill. The process capability of the company then was around 0.40. Organisat ion restructuring was carried out to reap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Power of the organisation. Statistically designed experiments (Taguchi Method based Design o f Experiments), Online quality control tools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To ols) were effectively used to complete the DMAIC (Define, Measure, Analyse, Impr ove and Control) cycle to reap the benefit of the Process Power of the organisat ion. Presently the company enjoys a process capability of 1.75, a way towards Si x-Sigma Process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x-sigma process capability people power proc ess power statistically designed experiments online quality control too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成熟度模型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邱飞岳 张彭丽 +2 位作者 袁霄 黄江 郭海东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4,共10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全球教育革新和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正在主动求变、积极应变。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估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及能力,研究基于成熟度模型视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全球教育革新和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正在主动求变、积极应变。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估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及能力,研究基于成熟度模型视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具体而言,研究首先从院校个体、群体标杆、职教蓝图三个层面展开价值探索,系统剖析了成熟度模型的构成要素及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的共性特征;其次,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特色,构建了一个包含五个成熟度等级、四个能力要素、九个能力域和二十五个能力子域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成熟度模型;最后,详细阐述了评估方法与实施流程。该模型旨在帮助职业院校评估自身数字化转型能力成熟度,识别发展瓶颈,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数字化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数字化 能力成熟度模型 成熟度等级 评估方法与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薄壁轴套柔性检验方法及工序能力评价
5
作者 李厚佳 许耀东 +1 位作者 张梦梦 朱欢欢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2,共9页
航空航天零件要求精度高,合格率要达到100%,常采用三坐标测量来提高测量精度,减少人员测量带来的误差。精密薄壁轴套零件作为连接元件在工作中起到轴向定位和径向紧固的作用,对机械传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零件的测量精度和合格率,... 航空航天零件要求精度高,合格率要达到100%,常采用三坐标测量来提高测量精度,减少人员测量带来的误差。精密薄壁轴套零件作为连接元件在工作中起到轴向定位和径向紧固的作用,对机械传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保证零件的测量精度和合格率,需要将测量产生的工艺误差控制在零件公差的1/3以内,工艺误差包含定位误差、夹紧变形误差等。试验利用光固化柔性夹具对轴套进行夹紧,减少金属夹具对轴套产生的变形和损伤,消除夹紧变形误差。利用对同一个轴套零件进行重复测量,获得定位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并结合工序能力计算,来判定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夹具 三坐标测量 垂直度 不确定度 概率 工序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非正态和非对称尺寸及形位误差的工艺可靠性评估方法
6
作者 徐广涛 刘天一 +2 位作者 翁栩涵 彭振龙 刘意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8-310,共13页
针对齿轮、叶片和轴承等航空航天航海零件非正态和非对称的尺寸及形位误差工艺可靠性无法客观表达的问题,基于过程能力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零件非正态和非对称的尺寸及形位误差的工艺可靠性评估方法,考虑异常值分析、稳定性分析和尺寸及... 针对齿轮、叶片和轴承等航空航天航海零件非正态和非对称的尺寸及形位误差工艺可靠性无法客观表达的问题,基于过程能力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零件非正态和非对称的尺寸及形位误差的工艺可靠性评估方法,考虑异常值分析、稳定性分析和尺寸及形位误差为非正态分布和非对称公差的情况,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进行了异常值和稳定性分析后,直径的加工过程未达到稳定,过程性能指数Ppk=0.387,工艺可靠性差;径向跳动的加工过程达到稳定,过程能力指数Cpk和过程性能指数Ppk分别为3.711和1.716,工艺可靠性优秀。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具有上下限的硬度、粗糙度等其他参数,从而可以开展相关工艺可靠性评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精度 过程能力 工艺可靠性 稳定性 非正态分布 非对称公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与修复:“结构-过程”视角下基层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7
作者 邱实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6,共11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基层政府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其治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并不是单一性的具体问题,而是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由多方因素引发的综合问题,因此形成了多类型的外在呈现。现实中,基...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基层政府是基层治理的主体,其治理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不足并不是单一性的具体问题,而是在基层治理过程中由多方因素引发的综合问题,因此形成了多类型的外在呈现。现实中,基层政府治理能力通过政府结构和行政过程呈现出来,既定的条块结构和治理结构是基层政府履行治理职责的条件,“结构”与“过程”呈互赖互动关系。因此,以“结构-过程”为分析视角,从结构刚性与过程异化探查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的成因可知,其显示出纵向结构、条块结构和政社结构刚性所导致的治理过程“合规化”“多重化”“偏向化”以及相应的权责失衡、负担过度和社会治理虚化等问题。基于此,从“结构优化”和“过程修复”进一步寻求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有效方式:一方面,以“职责”柔化目标刚性,优化基层政府的治理结构,使之契合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为过程修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以“技术”修复运行机制,提升基层政府的治理效能,即通过行政技术、治理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共同介入实现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的整体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基层政府 治理能力 政府结构 政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脉冲多载波信号的HRRP参数估计
8
作者 王晶晶 王峰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文中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高分辨雷达成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脉冲多载波调频信号的一维距离像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核心在于将单脉冲宽带信号分解为多个子载波,采用稀疏处理构建稀疏表示模型,每个目标散射点对应字典矩阵中的原子分量... 文中针对复杂电磁环境下高分辨雷达成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脉冲多载波调频信号的一维距离像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核心在于将单脉冲宽带信号分解为多个子载波,采用稀疏处理构建稀疏表示模型,每个目标散射点对应字典矩阵中的原子分量。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完成散射点的一维距离像参数估计,实现距离高分辨。同时,相较于传统的单脉冲宽带跳频信号,本方法通过频域分集的技术显著提升了抗转发式干扰能力。当部分频点被干扰时,剩余未被干扰的频段仍可保留有效信号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目标的高分辨距离像参数估计。仿真实验采用了10个散射点目标模型,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稀疏重构算法适用于单脉冲多载波调频信号的一维距离像分析处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本方法采用单脉冲体制,无需实现相参积累,故适用于高速运动目标的瞬时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脉冲多载波信号 一维距离像 参数估计 稀疏处理 抗转发式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QFD的导航装备任务需求满足度评估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北苹 何晶 +2 位作者 王凤兰 王彦璎 王晓薇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针对导航装备评估以往多受主观因素影响造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将层次分析法(AHP)与质量功能展开(QFD)结合使用,以任务需求满足度作为导航装备能力评估指标的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导航装备保... 针对导航装备评估以往多受主观因素影响造成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将层次分析法(AHP)与质量功能展开(QFD)结合使用,以任务需求满足度作为导航装备能力评估指标的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基于导航装备保障任务-能力要求-战技指标的映射过程,提出确定映射域指标、计算作战保障能力重要度、确定关系矩阵、计算任务需求满足度的评估步骤,并给出需求满足度的计算方法;最后分析了陆上某方向北斗导航装备保障实例,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这对导航装备的性能优化和实际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装备 质量功能展开 能力需求 满足度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病患者信息过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凤娟 蔡闵敏 +4 位作者 冯晓茹 童慧芬 姜晶晶 高莉梅 张春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信息过载在慢性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不仅对患者的信息处理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还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该文围绕慢性病患者信息过载的研究现状、理论模型、测评工具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干预研... 信息过载在慢性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不仅对患者的信息处理能力造成了负面影响,而且还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该文围绕慢性病患者信息过载的研究现状、理论模型、测评工具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干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信息过载 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回避 健康素养 测评工具 影响因素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避让装置的缸体两侧面精镗专用机床的研制
11
作者 杨书根 崔海斌 +2 位作者 刘娜 任冠豪 乐可心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6,共6页
缸体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为保证其曲轴孔,凸轮轴孔及两侧面其他孔的加工精度,从机床总体方案的设计,夹具中侧推消隙装置、液压让刀装置、中间支撑模架的设计,增加了加工过程中镗杆的刚性,提高缸体的工序能力指数。创造性地设计了机内避... 缸体是发动机的关键部件,为保证其曲轴孔,凸轮轴孔及两侧面其他孔的加工精度,从机床总体方案的设计,夹具中侧推消隙装置、液压让刀装置、中间支撑模架的设计,增加了加工过程中镗杆的刚性,提高缸体的工序能力指数。创造性地设计了机内避让装置,解决凸轮轴孔侧面处于底面安装面的后方,使机床能够顺利完成缸体从机械手到夹具间完美对接,对其他类型的工件的设计有借鉴作用。同时,对产品机械手的输送及切削参数的研究,为国内发动机缸体制造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促进我国汽车发动机缸体关键工序加工国产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体 工序能力指数 避让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装备通用质量过程能力评估方法
12
作者 邓灏 黄泽贵 +2 位作者 蔡忠义 王梦琦 张凯 《航空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针对通用质量特性评估体系难以覆盖装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研制过程中装备通用质量特性与功能特性相脱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通用质量过程能力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基于正态云模型的装备通用质量过程能力评估方法。首先,结合承研单... 针对通用质量特性评估体系难以覆盖装备寿命周期全过程、研制过程中装备通用质量特性与功能特性相脱节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通用质量过程能力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基于正态云模型的装备通用质量过程能力评估方法。首先,结合承研单位研制模式和装备全寿命周期特点,构建涵盖订购方、承研单位和使用方三维度的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基于主客观权重偏差值ω_(bias)进行权重耦合的AHP-熵权法,完成对指标的组合赋权;最后,参考成熟度模型将装备通用质量过程能力划分为5个等级,并基于正态云模型完成对通用质量过程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估。以某装备为例,通过与不同的赋权方法和评估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符合客观实际,权重分配较为科学合理,评估方法能较好地兼顾模糊性和随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特性 过程能力 正态云模型 评估指标体系 组合赋权 评估模型 武器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地双螺旋: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历史进路与理论使然
13
作者 孟佳辉 刘纪达 王健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2,共9页
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与同步提升,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构建并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健全建设工作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对于实现高质量发... 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与同步提升,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构建并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健全建设工作机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重要意义。研究梳理了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历史阶段演变过程,围绕军民和军地关系分析了新时期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军地双螺旋框架,基于“结构-功能”视角在组织和制度层对军地协调体制机制进行内涵解构,并面向实践从“螺旋上升”路径导向、“环境交换”模式特征和“速度匹配”策略设计三个层面提出巩固提高一体化建设的过程迭代原则,健全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军地双螺旋 工作机制 过程迭代 国家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救援能力评估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文涛 任永博 +2 位作者 高进东 谭波 牛谷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189,共8页
为研究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剖析应急救援关键要素,通过探讨高原高寒地区应急救援特点,结合传统应急队伍评估指标,划分由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救援能力指标体系,提出1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 为研究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剖析应急救援关键要素,通过探讨高原高寒地区应急救援特点,结合传统应急队伍评估指标,划分由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组成的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救援能力指标体系,提出1种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修正的AHP法,构建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救援能力评估模型,并将其应用到西藏林芝某应急队伍。研究结果表明:该应急队伍救援能力建设基本能满足其救援范围覆盖地区的应急救援需要,但仍存在部分短板环节;在后续工作中,队伍建设和专业救援应作为该应急队伍救援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其中预案制定、培训演练、灾害危机控制、灾害环境识别更应作为其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研究结果可为高原高寒地区应急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和评估提供明确的路径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寒地区 应急队伍 救援能力 评估与应用 层次分析法 博弈论组合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特性分类批处理负荷可调节能力的数据中心微网灵活性设备分布鲁棒容量配置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杨 程禹烽 +2 位作者 赵钰婷 李佳宇 李崇钢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0-188,共9页
微网灵活性设备主要用于平抑源荷两侧的波动,其容量配置方法应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影响,而含数据中心微网的灵活性设备容量配置方法还应进一步考虑数据中心负荷的可调节特性。考虑数据中心批处理负荷的可调节能力和源荷不确定性因素,提... 微网灵活性设备主要用于平抑源荷两侧的波动,其容量配置方法应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影响,而含数据中心微网的灵活性设备容量配置方法还应进一步考虑数据中心负荷的可调节特性。考虑数据中心批处理负荷的可调节能力和源荷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一种灵活性设备容量配置方法。根据负荷特性的不同,将批处理负荷划分为2类以更加准确地量化其可调节能力,一类为带宽时序可变限时可平移负荷,另一类为带宽时序不变可中断平移负荷,对这2类批处理负荷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一般性的建模方法;构建数据驱动下的min-max-min两阶段分布鲁棒优化容量配置模型,利用1-范数和∞-范数约束场景概率分布模糊集,采用列和约束生成算法对该模型进行化简求解。对某省数据中心微网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批处理负荷 特性分类 可调节能力 容量配置 分布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能力视角下环境战略转型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研究——以江西铜业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子健 王思力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48,共26页
当前中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新阶段,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行业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当企业在动态环境中遭受环境问题挑战时,其应当做出的决策改变即为环境战略转型。通过以江西铜业为例,沿着“驱动因素—环境战略—... 当前中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新阶段,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行业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当企业在动态环境中遭受环境问题挑战时,其应当做出的决策改变即为环境战略转型。通过以江西铜业为例,沿着“驱动因素—环境战略—实施效果”的路线,探讨了在内外部双重因素驱动下企业环境战略转型的过程机制,进而揭示出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外部环境规制的变化和内部绿色动态能力的演进,企业按照“反应型环境战略—防御型环境战略—适应型环境战略—主动型环境战略”这一路径完成了环境战略转型。同时在转型过程中其环保投入逐渐增加,绿色创新力度显著加强,实现了发展各维度高质量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动态能力 环境战略 转型过程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过程能力指数的参数和容差并行设计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伍建军 周敏 蔡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47-1753,共7页
针对传统田口产品优化设计中先参数设计后容差设计试验次数多、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引入非对称质量损失和考虑过程能力指数的参数和容差并行设计,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的节约了制造成本。首先,进行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再由试验数据建... 针对传统田口产品优化设计中先参数设计后容差设计试验次数多、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引入非对称质量损失和考虑过程能力指数的参数和容差并行设计,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的节约了制造成本。首先,进行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再由试验数据建立均值和方差的响应曲面模型;随后提出非对称质量损失函数以及根据经验数据建立容差成本模型,之后再构建改进的过程能力指数;最后将非对称质量损失函数和容差成本模型代入过程能力指数函数中,并利用改进遗传算法(NSGA-Ⅱ)寻优同时得出参数及其容差组合。通过桥式放大机构试验的实例分析,说明该方法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性能,并减少了生产运作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设计 容差设计 并行设计 过程能力指数 非对称质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云重心评判法的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伟炯 苏子薇 +3 位作者 秦庭荣 韩伟佳 汪侃 康与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90,共8页
为突破单环节评价港口船舶溢油应急能力的局限性,合理配置资源,采用云重心评判法全环节评估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面向应急准备、预警、行动、恢复全环节,参照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理论和国际国内规定,建立综合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为突破单环节评价港口船舶溢油应急能力的局限性,合理配置资源,采用云重心评判法全环节评估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面向应急准备、预警、行动、恢复全环节,参照人-机-环境-管理系统理论和国际国内规定,建立综合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传统评价指标因素未涉及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用加权偏离度确定定性指标与定量数值间的转化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优化评价意见,弥补评价样本欠充分带来的精度缺陷;最后,以上海港为例,对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评价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云重心评判法能合理评价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为健全和完备应急能力提供理论依据,为港口船舶溢油综合应急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重心评判法 港口船舶溢油 综合应急能力 指标体系 加权偏离度 层次分析法(A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星花金龟对竹笋加工剩余物的转化能力研究
19
作者 赵正萍 颜学武 +3 位作者 于婷 夏永刚 张敏 杨明 《湖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97-101,110,共6页
为探寻竹笋加工剩余物利用新途径,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益,研究了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对竹笋加工剩余物的转化能力。结果表明:笋头和笋壳的最佳发酵时间分别为25 d和35 d。经最佳发酵时间处理后,每100 g发酵笋头可转化成虫体4.45 g和虫粪77.97... 为探寻竹笋加工剩余物利用新途径,提高其资源利用效益,研究了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对竹笋加工剩余物的转化能力。结果表明:笋头和笋壳的最佳发酵时间分别为25 d和35 d。经最佳发酵时间处理后,每100 g发酵笋头可转化成虫体4.45 g和虫粪77.97 g;每100 g发酵笋壳可转化成虫体3.83 g和虫粪77.66 g。白星花金龟3龄幼虫对发酵25 d笋头的饲料利用率、虫体转化率、虫粪转化率和近似消化率分别为68.62%、20.21%、81.60%和22.03%;对发酵35 d笋壳的饲料利用率、虫体转化率、虫粪转化率和近似消化率分别为69.64%、17.13%、80.73%和22.36%。除虫体转化率外,饲料利用率、虫粪转化率和近似消化率在笋头与笋壳之间均差异不显著,说明白星花金龟幼虫对发酵笋头和笋壳均有良好的转化效果。研究结果为竹笋加工剩余物资源的高值化、无害化再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星花金龟 竹笋 加工剩余物 转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赋能政府数据开放知识创造——动态能力之探测—规则—反应
20
作者 袁莉 李姗蔓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91,共10页
[目的/意义]研究动态能力如何赋能政府数据开放(Open Government Data, OGD)的知识创造,有助于深度理解其动态能力作用过程并持续推动OGD发展。[方法/过程]结合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AS)理论与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将... [目的/意义]研究动态能力如何赋能政府数据开放(Open Government Data, OGD)的知识创造,有助于深度理解其动态能力作用过程并持续推动OGD发展。[方法/过程]结合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 CAS)理论与知识创造的SECI模型,将OGD动态能力的作用过程分解为“探测—规则—反应”3个环节,构建基于CAS-SECI的OGD动态能力作用过程模型,通过焦点小组访谈法深入分析OGD动态能力作用的知识创造内核,并对OGD动态能力作用过程进行分解。[结果/结论]OGD变化感知能力、吸收转化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及重构创新能力在“探测—规则—反应”过程中,通过知识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和内部化中的相关知识活动及流程,实现知识资本转化,系统反映了OGD动态能力作用的知识创造过程。着眼于对相关知识活动的实施和优化,提出强化探测、关注积累、加强交流、聚焦创新方面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数据开放 动态能力 知识创造 作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