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WSSV、IHHNV、EHP和NHPB四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安微
林华
郑晶
李丹丹
张婧
徐国锋
|
《食品安全导刊》
|
2024 |
0 |
|
2
|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及虾肝肠胞虫(EHP)的荧光定量PCR检测 |
刘宝彬
杨冰
吕秀旺
万晓媛
刘珍
黄倢
|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3
|
|
3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杨冰
宋晓玲
黄倢
史成银
刘莉
刘庆慧
宋微波
|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7
|
|
4
|
IHHNV假病毒核酸标准物质定值研究 |
陈桂芳
李会杰
高运华
杨佳怡
董莲华
|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5
|
对虾产品疫病双重荧光RPA方法的建立和初步应用 |
张娜
谢艳辉
仇保封
郑舒尹
斯泽恩
李家侨
|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6
|
凡纳滨对虾3种主要病毒和虾肝肠胞虫在辽宁地区的流行情况分析 |
王博雅
王力
刘美如
叶仕根
黎睿君
李华
李强
|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28
|
|
7
|
常规PCR、实时定量PCR检测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效果分析 |
周优
岳志芹
梁成珠
徐彪
朱来华
高宏伟
孙敏
刘荭
汪东风
|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8
|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新型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荧光检测技术 |
何俊强
史秀杰
卢体康
贾鹏
郑晓聪
于力
兰文升
王津津
刘荭
|
《中国动物检疫》
CAS
|
2014 |
7
|
|
9
|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衣壳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彭小莉
谢明星
刘棠
陈双雅
王群力
陈伟玲
王景明
张其清
|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0
|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毒株核蛋白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韩硕
赵前程
吴斌
李叶
王玫
|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1
|
凡纳滨对虾Rab6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
岳磊磊
邵朋威
宗自杰
赵永贞
陈晓汉
郑喜邦
陈秀荔
|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12
|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致病性研究进展 |
闫冬春
陈博堃
|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0
|
|
13
|
浙江省主要养殖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红体病病原研究 |
陈健舜
朱凝瑜
丁雪燕
姚高华
陈晓明
孔蕾
郑天伦
何中央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4
|
上海主养区凡纳滨对虾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 |
张小明
安伟
张明辉
|
《水产科技情报》
|
2023 |
1
|
|
15
|
凡纳滨对虾病毒性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
孙美超
曹梅
王兴强
钱诗悦
卢雪旎
李永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