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chicken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
1
作者 乔忠 詹丽娥 +3 位作者 史振心 马丛林 刘(王子) 宁官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2期135-139,共5页
Preliminary study has been made to test wether three strains McAb(1B1,5D<sub>6</sub>, 6D<sub>8</sub>)are against the same antigen determinant.Througn ELISA additive and competition expeiments... Preliminary study has been made to test wether three strains McAb(1B1,5D<sub>6</sub>, 6D<sub>8</sub>)are against the same antigen determinant.Througn ELISA additive and competition expeiments,itproved that these three strains are against different antigen determinant.The result of positiveserum antigen component analysis with 2 strains IBDV McAb showed that sample IBD positiveserum had obvious inhibition against combination of 5D<sub>6</sub> McAb with corresponding antigen.Theresults of substitution of corresponding component in ELISA inhibition experiment and compari-son of non-IBD serum (SPF chicken serum,ND,MD,IA positive serum)proved that IBD anti-serum was the only one showing inhibition against 5D<sub>6</sub> McAb.Comparison with AGP and electro-microscope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ELISA inhibition experiment was characterised by high-specificity,rapidity and sensitiveness.799 serum samples were tested with ELISA inhibition anddouble immunodiffusion(AGP) experiments.ELISA had gotten 486 positive,with positive rate of60.83%;and AGP 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monoclone CHICKE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Differentiation of Different Pathogenic Phenotypes of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es by RT-PCR Combined with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Assay 被引量:3
2
作者 Jiang Yan-ping Lin Qing-yu +10 位作者 Han Bing Gong Ru-yue Jia Shuo Wang Li Qiao Xin-yuan Cui Wen Xu Yi-gang Li Yi-jing Ma Guang-peng Xia Xian-zhu Tang Li-ji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9年第1期37-45,共9页
Accurat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pathogenic phenotypes of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es(IBDVs) will instruct effective vaccination programs and improve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IBDVs. In this stud... Accurat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pathogenic phenotypes of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es(IBDVs) will instruct effective vaccination programs and improve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IBDVs. In this study, an 833 bp hypervariable nucleotide region was identified in VP2 genes of known IBDVs with different virulences through multiple sequence alignment.Moreover, using NEBcutter software analysis, two restriction enzyme sites, SpeⅠ(generating 531 and 302 bp fragments) and StuⅠ(generating 242 and 591 bp fragments) were found presented in very virulent but not attenuated IBDVs. Moreover, the restriction enzyme site SacⅠ(generating 218 and 615 bp fragments) presented in attenuated IBDVs but not very virulent IBDVs. Therefore,a reverse-transcription(RT)-PCR combined with a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 assay was developed to differentiate attenuated and very virulent IBDVs. The RT-PCR assay was used to confirm 282 IBDV positive samples from 310 suspicious dead chicken samples. The 60 IBDV positive sample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assay, followed by confirmation via gene sequencing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bursas of Fabricius from chickens infected by these IBDV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24 viral strains with SpeⅠand StuⅠsites were very virulent, causing severe pathological damage in the bursas of Fabricius, while36 viral strains with the SacⅠsite were attenuated IBDVs, exhibiting only slight pathological damage. The combined RT-PCR and RFLP assay provided a useful approach for differentiating the pathogenic phenotypes of IBDV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ENUATED ibdvs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RT-PCR RFLP viruL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IL-18对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夏萌 寿春波 +2 位作者 章晓栋 徐根亮 于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进一步评价鸡IL-18的免疫增强作用,用鸡白细胞介素18(IL-18)的真核表达质粒(pCI-IL-18)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分别免疫SPF鸡,14日龄时首免,2周后二免,二免后5周用IBDV标准强毒株BC6/85攻击.研究发现,鸡IL-18能显... 为进一步评价鸡IL-18的免疫增强作用,用鸡白细胞介素18(IL-18)的真核表达质粒(pCI-IL-18)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分别免疫SPF鸡,14日龄时首免,2周后二免,二免后5周用IBDV标准强毒株BC6/85攻击.研究发现,鸡IL-18能显著促进T、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增强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水平及其对强毒攻击的保护力.结果提示,鸡IL-18(200μg)对IBDV多聚蛋白DNA疫苗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作用(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IL-18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DNA疫苗 免疫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感染IBDV鸡法氏囊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毛炳宇 马晓丽 +2 位作者 赵晖 刘存仁 张红卫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5-461,共7页
通过透射电镜系统观察了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鸡法氏囊各类细胞的病理变化。感染后12~24h,病毒粒子主要见于髓质淋巴细胞中,细胞中可见到大量纤维样病毒发生基质及无囊膜包围的大型病毒晶格,细胞核染色质... 通过透射电镜系统观察了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鸡法氏囊各类细胞的病理变化。感染后12~24h,病毒粒子主要见于髓质淋巴细胞中,细胞中可见到大量纤维样病毒发生基质及无囊膜包围的大型病毒晶格,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核中出现纤维样结构。感染后36h,淋巴细胞开始大量裂解死亡。无囊膜包围的病毒晶格也出现于髓质网状细胞中,被感染的网状细胞并不裂解,而表现出细胞凋亡的特征:染色质固缩呈颗粒块状,胞质浓缩,最终被巨噬细胞吞噬。病毒粒子同样大量出现于巨噬细胞、网状上皮细胞、粒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的吞噬囊泡中,但未出现病毒复制的特征。我们的结果显示法氏囊髓质部的未成熟淋巴细胞是IBDV的最适靶细胞,IBDV感染可引起法氏囊淋巴细胞的大量坏死,同时诱导髓质部网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法氏囊病病毒 电镜 人工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HN株的分离鉴定及应用免疫荧光检测IBDV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明凡 王岩 +2 位作者 张素梅 郭小参 陈红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9-101,共3页
河南郑州地区某养鸡场的三黄肉鸡出现精神沉郁,拉水样白色粪便,剖检可见法氏囊水肿、出血;肾脏出血肿大,有尿酸盐沉淀,呈花斑状;腿肌、胸肌有出血斑点;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经病毒分离、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细胞接种试验,最后确... 河南郑州地区某养鸡场的三黄肉鸡出现精神沉郁,拉水样白色粪便,剖检可见法氏囊水肿、出血;肾脏出血肿大,有尿酸盐沉淀,呈花斑状;腿肌、胸肌有出血斑点;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经病毒分离、鸡胚接种、琼脂扩散试验和细胞接种试验,最后确诊为传染性法氏囊病。同时,采集病料,制备冰冻切片,建立一种检测病料中的IBDV免疫荧光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分离鉴定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胚成纤维细胞感染IBDV后SOD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薛春宜 毕英佐 曹永长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共3页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用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感染后,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CEFs感染IBDV后8h,细胞SOD活性有所上升。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SOD活性逐渐下... 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用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感染后,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CEFs感染IBDV后8h,细胞SOD活性有所上升。之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SOD活性逐渐下降。试验结果表明,SOD活性降低是CEFs感染IBDV之后发生的重要生化变化,在IBDV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囊病病毒 鸡胚成纤维细胞 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血清Ⅱ型VP5蛋白原核表达及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3
7
作者 秦立廷 祁小乐 +2 位作者 高宏雷 高玉龙 王笑梅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2-296,共5页
本实验构建表达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血清Ⅱ型23/82株VP5蛋白,并制备出能够区分不同血清型IBDV的单克隆抗体(mAb)。利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pUC57-23/82VP5质粒,获得23/82株IBDVVP5基因片段,连接到同样处理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 本实验构建表达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血清Ⅱ型23/82株VP5蛋白,并制备出能够区分不同血清型IBDV的单克隆抗体(mAb)。利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pUC57-23/82VP5质粒,获得23/82株IBDVVP5基因片段,连接到同样处理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经酶切鉴定获得重组质粒pET-23/82VP5,转化到宿主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融合蛋白,SDS-PAGE分析表明该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23ku。Ni-NTA柱纯化重组蛋白,复性后免疫8周龄BALB/c小鼠,3次免疫后,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获得1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5D3),IFA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该细胞株分泌的mAb仅与血清Ⅱ型IBDV23/82株VP5反应,不与血清Ⅰ型IBDVGt株VP5反应。腹水抗体间接ELISA效价为1×104。该mAb的制备为研究血清Ⅱ型IBDV的VP5的功能和标记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5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超强毒HZ株VP2基因的克隆和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4
8
作者 许信刚 李健强 +1 位作者 王笑梅 童光志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60,共7页
利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扩增克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 (vv IBDV) HZ株 VP2基因 ,并对 VP2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 ,同时将VP2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相连接。结果克隆到 VP2基因全序列长 1 356... 利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扩增克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 (vv IBDV) HZ株 VP2基因 ,并对 VP2基因进行全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 ,同时将VP2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3相连接。结果克隆到 VP2基因全序列长 1 356bp,分析表明 HZ株与欧洲超强毒株 UK661高度相似 ,同时将 VP2基因正向插入 pc DNA3的 CMV启动子下游 ,得到了 VP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毒株 克隆 序列分析 真核表达质粒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流行强毒HQ-b株与其细胞适应毒生物学特性比较及VP2、VP5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霞 周欣 +3 位作者 赵军 姚惠霞 王川庆 王泽霖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28-936,共9页
为了解IBDV流行强毒HQ-b株囊毒与其细胞适应毒间生物学特性差异及2毒株毒力变化与VP2、VP5基因变异的关系,对2毒株的细胞适应性、致病性等进行比较,同时对其VP2、VP5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Q-b株囊毒对CEF、CEK、CELi、DF-1和Ver... 为了解IBDV流行强毒HQ-b株囊毒与其细胞适应毒间生物学特性差异及2毒株毒力变化与VP2、VP5基因变异的关系,对2毒株的细胞适应性、致病性等进行比较,同时对其VP2、VP5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Q-b株囊毒对CEF、CEK、CELi、DF-1和Vero均不适应,而细胞适应毒HQ株仅不能适应Vero细胞、且批内及批间毒价稳定。致病性结果显示HQ-b株对4周龄SPF鸡致死率高达80%,是真正的超强毒,而细胞适应毒致死率已降为0%。对VP2基因高变区研究表明,HQ-b株具备IBDV超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即222A、256I、294I和299S;其细胞适应毒HQ株除222A→P、256I→V、294I→L和299S→N外,在VP2公认的毒力位点253(Q→H)、279(D→N)、284(A→T)位氨基酸也发生改变,导致细胞适应毒具备经典弱毒株的分子特征,即222P、256V、279N、284T、294L和299N。对VP5基因研究表明:流行强毒HQ-b株也具有IBDV超强毒株的分子特征;其细胞适应毒VP5基因有12个位点碱基突变并导致9处氨基酸变异,尤其是ORF区第2个碱基由"T"突变为"C"后,导致细胞适应毒VP5的N端丢失了4个氨基酸,这种突变与现有的疫苗毒完全一致。本研究提供了超强毒HQ-b培育、驯化后致病性和细胞适应性转变的分子机理,也丰富了IBDV分子流行病学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培养特性 致病性 VP2基因高变区 VP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有效miRNA的筛选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永娟 崔平福 孙怀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0-1276,共7页
为筛选出能有效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复制的miRNA,采用RT-PCR方法从病毒基因组中进行结构蛋白VP2的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VP2-EGFP。根据VP2测序结果,借助genscript软件设计针对VP2的5条miRNA,分别命名为... 为筛选出能有效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复制的miRNA,采用RT-PCR方法从病毒基因组中进行结构蛋白VP2的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VP2-EGFP。根据VP2测序结果,借助genscript软件设计针对VP2的5条miRNA,分别命名为miVP2A、miVP2B、miVP2C、miVP2D和miVP2E,将合成的5条miRNAs分别插入到pRFPRNAiC中形成miVP2s表达载体,这些载体分别与pVP2-EGFP共转染DF-1细胞系,通过NortheringBlotting方法检测miVP2s的表达,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定性、流式细胞术定量的方法进行有效miVP2s的筛选。结果显示:miVP2s能成功表达;转染miVP2s表达载体组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强度和数量都明显弱于或少于阴性对照组;miVP2s对VP2的抑制效率为59.7%到78.5%。表明所设计的miRNAs对VP2均有抑制作用,其中miVP2A和miVP2E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VP2 MIRNA 荧光共聚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初步筛选IBDV VP2结合蛋白 被引量:2
11
作者 袁维峰 吴保明 +2 位作者 张鑫宇 张泉 孙怀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8-962,共5页
用RT-PCR扩增VP2 cDNA并克隆入诱饵载体pSos,与鸡法氏囊cDNA文库中分离的质粒DNA共转化cdc25H,筛选阳性酵母克隆;用酵母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再分别与诱饵载体pSosVP2共转化酵母细胞,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阳性克隆进行验证。对... 用RT-PCR扩增VP2 cDNA并克隆入诱饵载体pSos,与鸡法氏囊cDNA文库中分离的质粒DNA共转化cdc25H,筛选阳性酵母克隆;用酵母质粒DNA转化大肠杆菌,提取质粒再分别与诱饵载体pSosVP2共转化酵母细胞,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阳性克隆进行验证。对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根据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初步确定IBDV VP2结合蛋白编码基因。结果显示,经酵母双杂交共筛选出48个候选阳性克隆,分别转化酵母菌,经酵母双杂交验证后,获得阳性克隆19个。进一步的序列分析显示,在19个插入序列中,共编码8种不同的多肽,分别是Ras超家族中的RRAS2、Rit1和N-Ras,肿瘤相关蛋白TCTP和PARP14,抗病毒Mx蛋白,LAMB3蛋白以及蛋白激酶PRKX。VP2候选结合蛋白的获得为IBDV受体、诱导细胞凋亡或逃逸宿主抗病毒机制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鸡法氏囊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系统 VP2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 VP2/4/3-ChIL-2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旺军 谢荣辉 +2 位作者 李龙 许健 于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5-262,共8页
构建含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VP2/4/3和鸡白细胞介素2(ChickenInterleukin2,ChIL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IVP2/4/3IL2、pCIIL2VP2/4/3,并在Vero细胞中进行表达.应用重叠延伸剪切技术(splicingbyov... 构建含有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VP2/4/3和鸡白细胞介素2(ChickenInterleukin2,ChIL2)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IVP2/4/3IL2、pCIIL2VP2/4/3,并在Vero细胞中进行表达.应用重叠延伸剪切技术(splicingbyoverlappingextension),分别经3次PCR获得融合基因片段VP2/4/3IL2、IL2VP2/4/3,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中,获得重组质粒pCIVP2/4/3IL2、pCIIL2VP2/4/3,在脂质体介导下,分别转染Vero细胞.RTPCR检测证实导入的外源基因在Vero细胞中得到了转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重组质粒在Vero细胞中正确表达了插入的外源基因编码的融合蛋白,且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VP2/4/3IL2、pCIIL2VP2/4/3的成功构建及其在Vero细胞中的有效表达,为进一步探讨ChIL2作为分子免疫佐剂对IBDVDNA疫苗的特异性免疫增强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多聚蛋白 鸡白细胞介素2 融合基因 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鸡IBDV Gt株单克隆抗体制备及抗原表位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宇 王笑梅 +5 位作者 高玉龙 高宏雷 付朝阳 简子健 祁小乐 陆桂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700,共4页
采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Gt株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过三次筛选克隆,获得具有分泌抗IBDV抗体的7D4、5D2两株杂交瘤细胞系,并对7D4及5D... 采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Gt株免疫BALB/C小鼠,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过三次筛选克隆,获得具有分泌抗IBDV抗体的7D4、5D2两株杂交瘤细胞系,并对7D4及5D2株进行了特异性、稳定性等方面的鉴定。试验表明,两株分泌的抗体能够特异地与IBDV VP2蛋白反应。7D4株及5D2株杂交瘤细胞上清ELISA效价分别为1:250、1:50,腹水ELISA效价为6.4×10^6、5×10^3;并运用7D4、5D2介导的相加ELISA进行抗原表位的初步定位,这两株单抗针对不同的VP2抗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小洁 吴华伟 +6 位作者 张兵 杨承槐 孔冬妮 侯力丹 杨飞 薛麒 刘丹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9期14-21,共8页
为建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应用原核表达的IBDV VP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经方阵试验确定间接ELISA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包被抗原的浓度为8μg/m L,标准阴、阳性血清的稀释度为1∶400,封闭液选用10%马血清,... 为建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应用原核表达的IBDV VP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经方阵试验确定间接ELISA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包被抗原的浓度为8μg/m L,标准阴、阳性血清的稀释度为1∶400,封闭液选用10%马血清,酶标抗体最佳稀释倍数为1∶15000,最佳抗原稀释液为0.01 mol/L PBS(p H7.2),抗原最佳包被条件为4℃过夜,待检血清和酶标二抗反应条件为37℃60 min,底物作用时间为15 min。待检血清的OD_(450nm)≥0.288判为阳性,反之判为阴性。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特异性好、敏感高、重复性好。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与商品化IDEXX-ELISA试剂盒对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符合率为95.7%。该方法的建立为检测IBDV抗体提供了一种安全、特异、敏感、方便经济的检测方法,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抗体 VP2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引物的RT-PCR检测IBDV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艳 李树清 +5 位作者 孙建和 汪振兴 陈志飞 张强 王巧全 严亚贤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3期32-36,共5页
根据GenBank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A片段保守区域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RP1/RP3),以期建立特异、灵敏的IBDV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RP1/RP3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将之与基于OIE推荐引物(L2/U2)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 根据GenBank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A片段保守区域设计、合成了一对特异性引物(RP1/RP3),以期建立特异、灵敏的IBDVRT-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RP1/RP3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将之与基于OIE推荐引物(L2/U2)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基于引物RP1/RP3检测IBDV的灵敏度明显高于L2/U2,特别是当待检样品中的IBDV的含量低时,会避免因使用L2/U2导致出现漏检的现象。结论:以RP1/RP3作为引物建立的IBDVRT-PCR检测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IBDV的检疫、诊断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引物 RT-PCR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素标记IBDV─RNA探针的制备及其对IBDV─RNA检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志珍 胡永浩 +1 位作者 王蒲 沈正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9-282,共4页
以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株接种9日龄鸡胚尿囊腔,待鸡胚死亡后,收集其尿囊液,提取病毒。纯化的病毒RNA在3%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出290bp和3400bp的两条带。收集这两条带,以病毒全基因组制备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此探... 以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强毒株接种9日龄鸡胚尿囊腔,待鸡胚死亡后,收集其尿囊液,提取病毒。纯化的病毒RNA在3%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出290bp和3400bp的两条带。收集这两条带,以病毒全基因组制备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此探针有良好的特异性。它不与其它3种禽类病毒(NDV,IBV,ILV)的核酸抽提物发生交叉反应。此试验是快速、敏感、可重复的。其敏感度达0.5p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 病毒 鸡病 生物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中国超强毒株Harbin-1基因组B节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广明 张曼夫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给SPF鸡人工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国超强毒株Harbin_1,用LiCl分级沉淀方法从法氏囊组织纯化病毒基因组dsRNA ,通过RT_PCR分两段扩增获得B节段的cDNA片段Ph12与pb34。将pb12与pb34分别克隆到pGEM_T载体上测序 ,然后进行序列分析。... 给SPF鸡人工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国超强毒株Harbin_1,用LiCl分级沉淀方法从法氏囊组织纯化病毒基因组dsRNA ,通过RT_PCR分两段扩增获得B节段的cDNA片段Ph12与pb34。将pb12与pb34分别克隆到pGEM_T载体上测序 ,然后进行序列分析。对各毒株VP1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而得出的系统树表明Harbin_1与超强毒株IL3、HK4 6、UK6 6 1和OKYM之间的亲缘关系较其它毒株更近 ,但强弱毒株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在Harbin_1B节段序列中没有发现上述超强毒株所独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基因组 B节段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超强毒株和弱毒株VP2基因同义密码子使用偏爱性研究
18
作者 李银聚 吴庭才 +2 位作者 张春杰 程相朝 陈溥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38,共5页
应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分离自河南省的30株IBDV超强毒和9株弱毒株VP2基因cDNA序列,研究IBDV超强毒和弱毒株的VP2高变区基因不同位点同义密码子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超强毒株和弱毒株除特定位点的特征性氨基酸不同外,在同义密码子... 应用RT-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分离自河南省的30株IBDV超强毒和9株弱毒株VP2基因cDNA序列,研究IBDV超强毒和弱毒株的VP2高变区基因不同位点同义密码子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超强毒株和弱毒株除特定位点的特征性氨基酸不同外,在同义密码子的使用上也有明显的偏爱性。这预示着同义密码子的使用与VP2基因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空间结构有关,进而可能影响到IBDV的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超强毒株 弱毒株 密码子偏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应用
19
作者 乔忠 詹丽娥 +1 位作者 史振心 宁官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8-104,共7页
用经硫酸铵沉淀、高速离心并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NS—1小鼠骨髓瘤细胞触合,共获11株阳性杂交瘤细胞.经3次克隆化和ELISA检测,筛选出3个(1B_1、5D_6、6D_8)能持续分泌抗I... 用经硫酸铵沉淀、高速离心并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NS—1小鼠骨髓瘤细胞触合,共获11株阳性杂交瘤细胞.经3次克隆化和ELISA检测,筛选出3个(1B_1、5D_6、6D_8)能持续分泌抗IBD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细胞上清液的ELISA效价为1B_1,3.2×10^(-2);5D_6,6.4×10^(-2);6D_8,3.2×10^(-2).腹水效价为1B_1,1.6×10^(-5);5D_6,8×10^(-4);6D_8,4×10^(-3).3株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分别为105(1B_1),97(5D_6),85(6D_8).它们所产生的单抗皆为IgG1,所对抗的抗原决定簇不相同.3株McAb皆有沉淀特性.利用间接ELISA抑制试验,在诊断中进行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氏襄病毒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DV VP2/4/3、ChIL-18共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Vero细胞上的表达 被引量:3
20
作者 侯贤宏 魏永伟 +1 位作者 章晓栋 于涟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为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多聚蛋白(VP2/4/3)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应用重叠延伸剪切技术(splicing by overlapping extension)将IBDV VP2/4/3基因与鸡白细胞介素18(ChIL-18)基因分别经3次PCR获得融合基因片段VP2/4/3-ChIL-18和ChIL-... 为提高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多聚蛋白(VP2/4/3)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应用重叠延伸剪切技术(splicing by overlapping extension)将IBDV VP2/4/3基因与鸡白细胞介素18(ChIL-18)基因分别经3次PCR获得融合基因片段VP2/4/3-ChIL-18和ChIL-18-VP2/4/3,将融合基因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I中,获得重组质粒pCI-VP2/4/3-ChIL-18和pCI-ChIL-18-VP2/4/3;应用PCR法,在本实验室已成功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I-VP2/4/3和pCI-ChIL-18的基础上,构建VP2/4/3基因和ChIL-18基因的共表达载体co-pCI-VP2/4/3-ChIL-18。在脂质体介导下将上述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Vero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证实重组质粒能正常表达目的蛋白,表达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这为进一步研究ChIL-18的分子免疫佐剂作用及研制高效、价廉的IBDV DNA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bdv 基因融合 共表达 DNA疫苗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