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5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afety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y intracoronory infusion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1
作者 ZHANG Ming, LI Zhan-quan,CUI Li-jie,JIN Yuan-zhe,YUAN Long,ZHANG Wei-wei,ZHAO Hong-yuan. Liaoni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Liaoning Provincial Cardiovascular Hospital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Center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2期69-72,共4页
Objective Bone-marrow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MI, but the safety of intracoronory infusion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cell(PBSCs) in patients wit... Objective Bone-marrow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shown to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MI, but the safety of intracoronory infusion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cell(PBSCs) in patients with AMI is unknown. For this reason, we observe the feasibility and safety of PBSCs transplantation by intracoronory infusion in such patients.Method Fourty one patients with AMI were allocated to receive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Filgrastim,300 μg) with the dose of 300 μg-600 μg/day to mobilize the stem cell, and the duration of applying G-CSF was 5 days . On the sixth day, PBSCs were separated by Baxter CS 3000 blood cell separator into suspend liquid 57 ml. Then the suspend liquid was infused into the infarct related artery (IRA)by occluding the over the wire balloon and infusing artery through balloon center lumen.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racoronary infusion of PBSCs, the complications should be observed, which were arrhythmias including of bradycardia, sinus arrest or atrial ventricular block, premature ventricular beat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nd hypotention, etc. Results There were total 10 cases with complications during the intracoronary infusion of PBSC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24.4%(10/41), including bradycardia is 2.4 %(1/41), sinus arrest or atrial ventricular block is 4.9%(2/41),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is 2.4 %( 1/41), hypotention is14.6 % (6 /41).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AMI, intracoronary infusion of PBSCs is feasible and sa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 The safety of 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by intracoronory infusion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locytes involvement in recover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2
作者 BANCIU Daniel Dumitru CRETOIU Dragos +1 位作者 CRETOIU Sanda BANCIU Adela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0,共6页
Myocardial infarction(MI)is a disorder that lowers the lifespan and quality of life.Reperfusion treatment as early as possible is the most effective solution,with an increased focus on post-MI medication.In the recove... Myocardial infarction(MI)is a disorder that lowers the lifespan and quality of life.Reperfusion treatment as early as possible is the most effective solution,with an increased focus on post-MI medication.In the recovery process after MI,telocytes(TCs)appear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which develops a large number of questions awaiting answers.Defining possible signaling mechanisms involved in recovery after MI may lead to identification the limits of current therapies,and development of new therapeutic solutions.Key words:telocytes;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LOCYTES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 CEL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dden Death due to Brainstem Leukemic Hemorrhage: 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3
作者 WANG Zhi-jun WANG Wan-li +2 位作者 CHEN Si-hu FAN Shuan-liang WANG Zhen-yuan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5期391-393,共3页
Introduction Leukem ia is a hem atologic neoplasm characterized by potential infectious and hem orrhagic com plication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 ia,in fection is the most com m on com plication.Imtrcra nial... Introduction Leukem ia is a hem atologic neoplasm characterized by potential infectious and hem orrhagic com plication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 ia,in fection is the most com m on com plication.Imtrcra nial hem orrhage (ICH)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om plication.H ow ever,ICH has been identified as the m ajor cause of m orbidity and m ortaliity in pa tients with leukem ia[1-6].A num ber of case ceports ascribed the death of leukem ic patients due to hem orrhge of the supratentorial and infratentorial brain,basal ganglia,and cerebellum [2,7-9].However,few cases have reported on brainstem hem orrhage.The current case report involved a young wom an who died of brainstem hem orrhage due to acute leukem ia,discussing the pathophysiologic m echanism underly ing ICH.Futhherm ore,the risk factors were specified,w ith a provision of suggestions to forensic pathologists in handling deaths associated w ith ICH,especially sudden unexpected dea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突然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清指标与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辉 陈亚伦 +3 位作者 孙新超 宋彦 王民珩 高媛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性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 目的探讨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性急性脑梗死(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0(a disingter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0,ADAM10)水平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诊治的LAA性AIS患者12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神经功能和预后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68例、重度组25例,预后良好组72例和预后不良组5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PDCD4、ADAM10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PDCD4、ADAM10水平与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DCD4、ADAM10对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和中度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PDCD4、ADAM10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不良组重度神经缺损、高血压、Hcy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CD4、ADAM10与LAA性AIS患者短期预后不良有关(OR=2.759,95%CI:1.479~5.146,P=0.001;OR=2.818,95%CI:1.559~5.093,P=0.001)。PDCD4、ADAM10单独和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40、0.864、0.935,联合预测的AUC显著优于单独预测(Z=2.687、2.008,P<0.05)。结论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LAA性AIS患者血清PDCD4、ADAM10水平较高,二者联合预测短期预后不良的效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预后 回归分析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及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郝烘玉 邢星 +1 位作者 褚红珊 段瑞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7-331,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及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C...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sd-LDL)及脂蛋白(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4年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60例,所有患者行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颈动脉斑块情况分为无斑块组43例、稳定斑块组56例和不稳定斑块组61例,另取同期河北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4组临床资料、sd-LDL、脂蛋白(a)水平,评估sd-LDL、脂蛋白(a)水平对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无斑块组比较,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显著升高,不稳定斑块组总胆固醇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显著降低,对照组NIHSS评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NIHSS评分、LDL-C、sdLDL、脂蛋白(a)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对照组脂蛋白(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d-LDL、脂蛋白(a)水平与NIHSS评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LDL-C、sd-LDL、脂蛋白(a)是ACI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sd-LDL、脂蛋白(a)及联合检测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47、0.92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sd-LDL、脂蛋白(a)单项指标检测(93.44%vs 88.52%、86.89%,P=0.000)。结论血浆sd-LDL、脂蛋白(a)水平与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具有一定关联性,可作为临床相关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脂蛋白类 LDL 脂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髓梗死呼吸心跳骤停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邹璇 井奚月 赵文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2-344,共13页
目的筛查延髓梗死呼吸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共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3168例延髓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分为呼吸心跳骤停组(66例)和非呼吸心跳骤停组(3102例)。收集可导致呼... 目的筛查延髓梗死呼吸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共纳入2016年1月至2023年1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3168例延髓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分为呼吸心跳骤停组(66例)和非呼吸心跳骤停组(3102例)。收集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利用欠采样、过采样和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SMOTE)进行重采样处理。将原始数据和重采样数据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于训练集,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延髓梗死呼吸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利用训练集和测试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4组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SMOTE重采样法测试后的曲线下面积最大(SMOTE∶原始数据Z=3.254,P=0.000;SMOTE∶欠采样Z=4.385,P=0.000;SMOTE∶过采样Z=2.701,P=0.007)。且SMOTE重采样数据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OR=1.045,95%CI:1.021~1.070;P=0.000)、有吸烟史(OR=22.216,95%CI:10.426~49.920;P=0.000)、吸烟量小(OR=0.943,95%CI:0.915~0.971;P=0.000)、有饮酒史(OR=1.847,95%CI:1.068~3.207;P=0.028)、脑血管病病史(OR=3.104,95%CI:1.842~5.344;P=0.0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OR=5.863,95%CI:2.063~16.725;P=0.000)、纤维蛋白原水平高(OR=1.413,95%CI:1.381~1.702;P=0.001)、左侧延髓外侧梗死[无延髓内侧梗死(OR=0.173,95%CI:0.093~0.312;P=0.000),无右侧延髓外侧梗死(OR=0.337,95%CI:0.176~0.634;P=0.001)]、合并延髓外梗死(OR=31.354,95%CI:17.496~59.163;P=0.000)、入院时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高(OR=3.723,95%CI:2.913~4.862;P=0.000)、合并应激性溃疡(OR=5.266,95%CI:2.902~9.813;P=0.000)为延髓梗死呼吸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列线图显示,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预测作用最大,饮酒史的预测作用最小。结论年龄增长、高水平HDL-C和纤维蛋白原、有吸烟史、吸烟量小、有饮酒史、脑血管病病史、左侧延髓外侧梗死、合并延髓外梗死、高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合并应激性溃疡为延髓梗死呼吸心跳骤停的危险因素。利用列线图可以直观地预测延髓梗死呼吸心跳骤停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延髓 心脏停搏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情程度的关系
7
作者 倪厚杰 朱瑞 +1 位作者 覃双来 李新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T2)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50例(研究...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SIRT2)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50例(研究组),研究组依据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45例、中度组66例和重度组39例。另选取同期武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未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25例(对照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SIRT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血清SIRT2水平对认知功能障碍及病情的评估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研究组血清SIRT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38±5.19)mg/L vs(14.66±4.49)mg/L,P<0.05]。重度组血清SIRT2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中度组血清SIRT2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SIRT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10,r=0.52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SIRT2水平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AUC为0.796(95%CI:0.743~0.842),临界值为19.0 mg/L,敏感性为63.33%,特异性为84.00%;血清SIRT2水平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AUC为0.747(95%CI:0.655~0.824),临界值为17.2 mg/L,敏感性为75.76%,特异性为71.1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RT2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病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认知障碍 数据相关性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清标志物和脑电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丁洁 黄健康 +3 位作者 文洪波 汪捷 丁朋雨 王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脑电图、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病灶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脑电图、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与病灶体积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首次确诊的ACI患者218例,根据病灶体积分为大体积组63例、中体积组103例和小体积组52例。检测患者脑电图(δ+θ)与(α+β)功率比[(δ+θ)/(α+β)ratio,DTABR]、大脑对称指数(brainspine interface,BSI)、血清IGF-1和NSE水平,观察上述指标与MRI检查脑梗死病灶体积、NIHSS评分、阿替普酶溶栓后2周、4周时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中体积组和大体积组IGF-1水平明显低于小体积组,NSE、DTABR、BSI明显高于小体积组(P<0.05);大体积组IGF-1水平明显低于中体积组,NSE、DTABR、BSI明显高于中体积组(P<0.05)。DTABR、BSI、血清NSE与病灶体积(r=0.563,P=0.000;r=0.318,P=0.038;r=0.673,P=0.000)和治疗前NIHSS评分(r=0.499,P=0.000;r=0.362,P=0.013;r=0.750,P=0.001)呈显著正相关。血清IGF-1水平与病灶体积(r=-0.572,P=0.000)和治疗前NIHSS评分(r=-0.438,P=0.001)呈显著负相关。DTABR、BSI、血清NSE、病灶体积均与溶栓后2、4周NIHSS评分呈正相关,IGF-1与溶栓后2、4周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ACI患者脑电图、IGF-1和NSE与病灶体积和溶栓后NIHSS评分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电描记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病灶体积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2/Mst1信号通路分析新活素对急性心梗大鼠心脏重构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9
作者 穆怀彬 李静 +1 位作者 李燕 卢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构、血管生成及NF2/Ms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rhBNP组、中剂量rhBNP组、高剂量rhBNP组,均10只。除假手术组外,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新活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重构、血管生成及NF2/Ms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rhBNP组、中剂量rhBNP组、高剂量rhBNP组,均10只。除假手术组外,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低、中及高剂量rhBNP组大鼠颈静脉输注5、10及15μg/kg的rhBNP溶液,其余大鼠颈静脉输注等体积生理盐水。心脏超声检测LVIDd、LVIDs、LVEDV、LVESV;BL-420生物机能实验检测LVEDP、±dp/dt max;测量BW、THW/BW、LVW/BW;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血管生成;免疫印迹检测心肌组织NF2、Mst1、Bax及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LVIDd、LVIDs、LVEDV、LVESV、LVEDP、THW/BW、LVW/BW、心肌细胞凋亡率、NF2、Mst1、Bax表达均升高(P<0.05),±dp/dt max、Bcl-2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及高剂量rhBNP组LVIDd、LVIDs、LVEDV、LVESV、LVEDP、THW/BW、LVW/BW、心肌细胞凋亡率、NF2、Mst1、Bax表达降低(P<0.05),±dp/dt max、Bcl-2表达升高(P<0.05)。结论新活素可显著改善急性心梗大鼠心脏重构,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加快心肌组织血管新生,这与抑制NF2/Mst1信号通路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脏重构 血管生成 神经细丝蛋白 哺乳动物不育系20样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术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圣博 冯玲 +3 位作者 陈贝贝 姚芳 邢永生 刘艳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我院收治行急诊PCI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6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32)进行PCI术+rhBNP,研究组(n=34)PCI术+rhBN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检测对比两组血压、乳酸水平及机械并发症、心室重构、炎性因子、心肌酶学、ox-LDL水平。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乳酸、舒张压、收缩压、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构指数(LVRI)、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T(cTn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P>0.05);出院后3个月随访,乳酸、LVESD、LVEDD、LVPWT、LVRI、Hcy、IL-6、c TnT、LDH、CK-MB、ox-LDL水平降低,且研究组较低,舒张压、收缩压、LVEF水平上升,且研究组较高(P<0.05)。治疗前后两组机械并发症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rhBNP治疗,可缓解患者心室重构、心肌损伤,减轻炎性损伤,改善氧化应激反应,调节组织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重组人脑利钠肽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行-认知双任务训练联合积极自我表露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琴琴 施雪英 +5 位作者 王安娜 吴鹏超 周琴 李娇娇 袁幸 李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观察专科团队主导的步行-认知双任务训练联合积极自我表露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安庆市立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 目的观察专科团队主导的步行-认知双任务训练联合积极自我表露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安庆市立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步行训练,观察组采用专科团队主导的步行-认知双任务训练联合积极自我表露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heikh躯干控制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静态平衡得分、动态平衡得分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单任务步行时间、双任务步行时间均明显下降,2组干预前、后单任务步行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双任务步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2.87±7.36)s vs(27.52±8.71)s,P=0.008],双任务步行时间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11.16±4.07)%vs(25.61±7.82)%,P=0.000]。干预后2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显著提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专科团队主导的步行-认知双任务训练联合积极自我表露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与步行能力、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疗法 步行试验 步行-认知双任务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症状对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平衡与步行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黄茂娟 崔立玲 +3 位作者 王菲 陈俊英 张玥 巫嘉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7-433,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前庭症状与平衡和步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23年11月至2024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51例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3级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采用水桶试验评估主观视觉垂直偏斜角度,头晕/眩晕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探讨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前庭症状与平衡和步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2023年11月至2024年12月天津市环湖医院收治的51例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3级的急性脑干梗死患者,采用水桶试验评估主观视觉垂直偏斜角度,头晕/眩晕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头晕/眩晕程度,动态视敏度评估前庭眼反射功能,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完成各项任务时的主观平衡信心,动态步态指数(DGI)评估客观动态平衡功能。结果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ABC评分与主观视觉垂直偏斜角度(r_(s)=⁃0.414,P=0.003)和头晕/眩晕VAS评分(r_(s)=⁃0.463,P=0.000)呈负相关,DGI指数与主观视觉垂直偏斜角度(r_(s)=⁃0.347,P=0.012)、头晕/眩晕VAS评分(r_(s)=⁃0.472,P=0.000)和动态视敏度水平面丢失行数(r_(s)=⁃0.326,P=0.019)呈负相关。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显示,头晕/眩晕VAS评分(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593,P=0.000)对ABC评分的影响强度约为主观视觉垂直偏斜角度(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68,P=0.015)的2.21倍;头晕/眩晕VAS评分(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666,P=0.000)对DGI指数的影响强度是动态视敏度水平面丢失行数(标准化偏回归系数=⁃0.263,P=0.010)的2.53倍。进一步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头晕/眩晕VAS评分与步态参数支撑相时间占比呈正相关(r_(s)=0.289,P=0.039)。结论急性脑干梗死患者动态平衡功能主要受头晕/眩晕程度的影响,且头晕/眩晕程度与步行支撑相时间占比呈正相关,应引起临床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前庭 迷路 姿势平衡 步行 神经康复 线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经机械取栓获得首过效应后预后不良预测因素
13
作者 丁运 马圆 +6 位作者 吕朋华 李沛城 李波 袁晨 李婉慈 顾典一 陈珑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经机械取栓(MT)获得首过效应(FPE)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82例MT后获得FPE的急性BAO患者并根据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n=48)与预后不良组(mRS评...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经机械取栓(MT)获得首过效应(FPE)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82例MT后获得FPE的急性BAO患者并根据90天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3,n=48)与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n=34);比较组间资料,将组间比较显示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BAO经MT获得FPE后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更大、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更高(P均<0.05),合并糖尿病、心房颤动(AF)及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者占比亦更高(P均<0.05),而治疗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及基底动脉CT血管成像(BATMAN)评分更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AF[OR(95%CI)=29.769(1.470,602.943)]、治疗前NLR高[OR(95%CI)=1.212(1.016,1.446)]者预后相对不良(P均<0.05),而治疗前GCS评分[OR(95%CI)=0.615(0.429,0.882)]、pc-ASPECTS[OR(95%CI)=0.263(0.092,0.748)]及BATMAN评分较高者[OR(95%CI)=0.260(0.085,0.796)]预后相对较好(P均<0.05)。结论合并AF、治疗前低GCS评分、高NLR、低pc-ASPECTS及低BATMAN评分是急性BAO患者经MT获得FPE后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基底动脉 机械溶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蹼致反复脑梗死一例
14
作者 李琳琳 代晨阳 +2 位作者 计海霞 王璐 孙中武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2-426,共5页
患者女性,4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1 h,于2022年4月22日首次入院。患者凌晨2∶00起床如厕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瘫倒在床,伴头痛、头晕、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至清晨7∶00入外院急诊,头部MRI显示右侧额顶叶、半卵圆中心急性期梗死,... 患者女性,49岁,因左侧肢体无力11 h,于2022年4月22日首次入院。患者凌晨2∶00起床如厕时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瘫倒在床,伴头痛、头晕、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至清晨7∶00入外院急诊,头部MRI显示右侧额顶叶、半卵圆中心急性期梗死,诊断考虑脑梗死,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左侧肢体无力症状未见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断与治疗,于12∶36转入我院急诊,急诊以“脑梗死”收入院。患者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导向性训练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梗死恢复期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王晔博 赵保礼 尹清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究功能导向性训练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6例,根... 目的探究功能导向性训练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53例和参照组53例。参照组实施功能导向性训练,联合组实施功能导向性训练联合PNF技术。比较2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运动功能差异。结果2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特异性蛋白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特异性蛋白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8±0.86)分vs(15.76±0.94)分,P<0.01;(1.56±0.24)μg/L vs(1.79±0.23)μg/L,P<0.01;(20.46±3.12)μg/L vs(24.75±3.69)μg/L,P<0.01]。2组干预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10 m步行测试步行速度、步长、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10 m步行测试步行速度、步长、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P<0.01)。结论对于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进行功能导向性训练联合PNF技术,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还能增强其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恢复期 康复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于缺血心脏后合成蛋白的特异性提取与分析
16
作者 卢婉儿 代蓥 +7 位作者 汤穆浛 魏康 陈术佳 黄怀 林静 彭浩荣 周礼轩 韩敦正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998,共8页
目的应用突变型的甲硫酰基-tRNA合成酶(MetRS^(L247G))标记新生蛋白技术特异性提取和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于缺血心脏后的新生蛋白质组,以探究移植后BMSCs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使BMSCs的MetRS基因第274... 目的应用突变型的甲硫酰基-tRNA合成酶(MetRS^(L247G))标记新生蛋白技术特异性提取和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于缺血心脏后的新生蛋白质组,以探究移植后BMSCs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使BMSCs的MetRS基因第274位进行点突变,实现BMSCs新生蛋白的叠氮左亮氨酸(ANL)标记,并采用荧光非标准氨基酸标记(FUNCAT)验证此技术对BMSCs新生蛋白的标记效果。将健康雌性8~10周龄30只C57BL/6J小鼠分为实验组(n=15)与对照组(n=15)。实验组以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构建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仅行开胸手术,不进行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造模后两组小鼠均注射MetRS^(L247G)基因突变的BMSCs(MetRS^(L247G)-BMSCs),并在梗死区旁缺血区域的3个不同部位进行心肌注射。两组小鼠分别在术后第0、2、6天(每个时间点n=5)腹腔注射ANL,1次/6 h,共4次,24 h后实施安乐死,并分离心脏组织。采用针对ANL标记蛋白的富集技术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分析,收集移植于两组小鼠心肌后BMSCs所合成且被标记的新生蛋白。采用基因本体论(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蛋白质互作网络(PPI)分析及热图分析3个时间点的差异蛋白,并筛选出关键通路及基因。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MetRS^(L247G)慢病毒感染的BMSCs标记有mCherry信号,证实MetRS^(L247G)-BMSCs细胞系构建成功,且只有同时加入MetRS^(L247G)-BMSCs和ANL的培养基中的新生蛋白标记有绿色荧光信号,验证了此标记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GO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集中在细胞外泌体、细胞外基质、黏着斑等基本的细胞生物过程;KEGG分析及PPI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通路、细胞凋亡通路等过程;热图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移植后第1天,其心肌组织抗凋亡相关因子及细胞黏附相关因子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实验组移植后第3天,抗凋亡相关因子、促凋亡相关因子及细胞黏附相关因子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实验组移植后第7天,抗凋亡相关因子、细胞分化相关因子及细胞黏附相关因子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而实验组第1、7天凋亡诱导因子1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此外,在第3天时大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如抗凋亡相关因子S100钙结合蛋白A11、簇集素、凝溶胶蛋白,促凋亡相关因子组织蛋白酶B,细胞分化相关因子转胶蛋白-2,细胞黏附相关因子丝切蛋白-1、骨膜蛋白、纤连蛋白等。结论MetRS^(L247G)突变可使BMSCs吸收ANL,使新合成的蛋白被标记,证实了该新生蛋白标记技术的可行性。BMSCs在缺血心肌组织中新生蛋白的作用主要在外泌体分泌及细胞外基质组织方面。BMSCs可能通过影响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激活炎症因子、调整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结构及调控细胞凋亡等途径,以适应及应对缺血缺氧的环境,从而维持BMSCs的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区域血管周围间隙扩大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马丽芳 李雁 +4 位作者 周莉 韩笑 金佳欣 张微微 高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2-636,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不同区域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特征性影响因素,探索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不同区域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s,EPVS)的特征性影响因素,探索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脑病科住院的AIS患者172例,根据EPVS在脑内分布区域分为基底节区EPVS组103例和非基底节区EPVS组69例,又分为半卵圆中心EPVS组77例和非半卵圆中心EPVS组95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脑卒中TOAST病因分型、空腹血糖、肝功能、凝血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部位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AIS患者基底节区EPVS组年龄、高血压比例显著高于非基底节区EPVS组,半卵圆中心EPVS组高Hcy血症比例显著低于非半卵圆中心EPVS组,吸烟史、饮酒史、丙氨酸转氨酶、凝血酶时间显著高于非半卵圆中心EPV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2.093,95%CI:1.045~4.192,P=0.037)、年龄(OR=1.071,95%CI:1.016~1.130,P=0.011)是基底节区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饮酒史(OR=2.418,95%CI:1.097~5.330,P=0.029)、凝血酶时间(OR=1.593,95%CI:1.129~2.249,P=0.008)是半卵圆中心EPV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IS患者不同区域的EPVS存在不同风险因素,年龄和高血压病是基底节区EPVS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饮酒和凝血酶时间延长则是半卵圆中心EPVS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脑小血管病 血管周围间隙 神经影像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依从性与高龄对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脑白质高信号的影响
18
作者 马铁 王国强 +2 位作者 曹俊杰 姜玉青 黄勇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治疗依从性、高龄及多维度危险因素的独立作用。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治疗依从性、高龄及多维度危险因素的独立作用。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262例,根据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8(eight-Item 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acale,MMAS-8)分为依从组116例和不依从组146例。通过电子病历收集人口学、病史及血压数据;盲法评估Fazekas评分量化WMH严重程度;采用MMAS-8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行为学指标。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不依从组婚姻状况、mRs评分、Fazekas评分与依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依从组舒张压明显高于依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29±7.51)mm Hg(1 mm Hg=0.133 kPa)vs(83.98±8.11)mm Hg,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高血压病程≥5年、收缩压、MoCA评分<10分及治疗不依从与WMH严重程度显著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80岁(OR=3.305,95%CI:1.560~7.001,P=0.002)、收缩压(OR=1.026,95%CI:1.008~1.044,P=0.003)、MoCA评分<10分(OR=5.210,95%CI:2.060~13.176,P=0.000)及治疗不依从(OR=2.380,95%CI:1.346~4.209,P=0.003)为WMH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程在多因素模型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依从性差与高龄是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WMH进展的核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血压 脑白质病 治疗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C-MSCs-Exos不同给药方式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19
作者 胡筱霞 赛依帕 +4 位作者 陈星星 崔维静 王三萍 罗璇 吴世丽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3,共7页
目的比较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C-MSCs-Exos)经不同给药方式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小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及脑组织损伤修复的效果,探索更方便、更高效的给药途径。方法健康1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6... 目的比较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UC-MSCs-Exos)经不同给药方式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小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及脑组织损伤修复的效果,探索更方便、更高效的给药途径。方法健康1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外泌体1组(n=8)、外泌体2组(n=8)。采用Rice-Vannucci法制备HIBD小鼠模型。外泌体1组、外泌体2组小鼠分别于造模成功后24 h内经腹腔注射或经鼻腔滴入含有10μl外泌体的PBS 100μl,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经腹腔注射PBS 100μl。干预后7 d,采用水平网格测试和爬杆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神经运动功能,在评估完成后第2天处死所有小鼠,断头取脑,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皮质区神经元的存活情况,TUNEL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皮质区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外泌体1组、外泌体2组小鼠水平网格测试中后肢掉落次数明显增多,爬杆实验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模型组、外泌体1组、外泌体2组小鼠水平网格测试中后肢掉落次数及爬杆实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外泌体1组、外泌体2组小鼠脑组织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损伤,皮质区尼氏小体计数明显减少、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外泌体1组、外泌体2组小鼠的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皮质区尼氏小体计数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外泌体1组比较,外泌体2组小鼠的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皮质区尼氏小体计数明显增多、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hUC-MSCs-Exos可一定程度改善HIBD小鼠的神经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元修复,抑制细胞凋亡;经鼻腔给予hUC-MSCs-Exos在减少HIBD新生小鼠神经细胞凋亡方面的作用较经腹腔给药明显,且给药方便快捷,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 神经保护 鼻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
20
作者 张含 宋娟 +5 位作者 王军 李文冬 彭茜瑞 杨禄祥 张新玲 曹洋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166,共5页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5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7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不切断颈总动脉,模型组和MSC移植组通过切断颈总动脉诱导脑白质损伤模型,MSC...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的影响。方法:5日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7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不切断颈总动脉,模型组和MSC移植组通过切断颈总动脉诱导脑白质损伤模型,MSC移植组造模后侧脑室注射5×10~5个hUC-MSC,模型组给予等体积PBS。术后第7天,每组随机抽取7只,采用核磁共振评估脑梗死情况,之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髓鞘碱性蛋白(MBP)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小鼠脑组织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术后第24天起,剩余20只小鼠开始通过新物体识别、Y迷宫实验、转棒疲劳实验、CatWalk步态分析进行神经行为学分析;术后第120天,每组取7只,采用DTI评估海马区脑白质发育情况,计算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SC移植组脑梗死体积、白质及灰质损失体积比降低(P<0.05)。与模型组[(15.7±1.3)%]相比,MSC移植组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所占面积百分比[(10.3±1.4)%]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SC移植组自发交替率升高,认知指数升高,转棒运动时间增加(P<0.05)。与模型组(0.191±0.002)相比,MSC移植组海马区脑白质FA值(0.224±0.004)升高(P<0.05)。结论:hUC-MSC可减轻未成熟小鼠脑白质损伤程度,促进脑白质的发育,改善远期学习记忆及运动功能缺陷,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未成熟脑 脑白质损伤 缺氧缺血 行为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