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调查 被引量:147
1
作者 黄海辉 张婴元 +6 位作者 黄绍光 陆权 周新 修清玉 王岱明 吴卫红 汪复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分布情况 ,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4 4例≥ 2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血清学方法和尿抗原测定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 :2 ...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分布情况 ,为经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2 4 4例≥ 2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留取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血清学方法和尿抗原测定法检测非典型病原体。结果 :2 4 4例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 1 2 0例 (4 9.2 % ) ,其中细菌阳性 5 3例 (2 1 .7% ) ,非典型病原体 82例 (33.6 % ) ,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混合感染 1 5例 (6 .1 % )。病原菌包括嗜血杆菌属 2 6株 ,肺炎克雷伯菌 1 0株 ,肺炎链球菌 6株 ,其他链球菌属 6株 ,葡萄球菌属 6株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 8株 ,非典型病原包括肺炎支原体 6 5例次 ,肺炎衣原体 1 7例次和嗜肺军团菌 7例次。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于 2~ 4岁幼儿 ,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 5~ 1 4岁和 1 5~ 4 4岁年轻患者。细菌感染和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嗜血杆菌属细菌仍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非典型病原体亦占重要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学 细菌 肺炎衣原体 肺炎支原体 嗜肺军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原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路素坤 刘建华 +5 位作者 帅金凤 王乐 杨会荣 吕文山 黄坤玲 曹丽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4397-4400,共4页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与MP菌量、混合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MP感染所致肺实变患儿87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34例)和非黏液栓组(53例)。...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与MP菌量、混合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MP感染所致肺实变患儿87例,根据支气管镜下表现,将患儿分为黏液栓组(34例)和非黏液栓组(5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对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MP-DNA定量;取痰液及BALF用于细菌培养;采用GeXP多重基因表达分析系统联合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痰液病毒。结果黏液栓组高菌量比例、混合病毒感染率分别为64.7%(22/34)、52.9%(18/34),高于非黏液栓组的24.5%(13/53)、20.8%(11/53)(P<0.05)。两组混合细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菌量[OR=10.682,95%CI(1.447,78.877)]是MP肺炎患儿黏液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P肺炎患儿黏液栓的形成与MP菌量、混合病毒感染有关,而未见与患儿性别、年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肺炎 黏液栓 肺炎支原体载量 病毒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肺炎混合感染的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兰青 吴佩英 +7 位作者 刘春复 陈淑荣 郭慕华 陈庆学 黄金魁 袁壮 贾洪玫 宁世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5年第2期163-164,共2页
婴幼儿肺炎中,肺炎支原体感染及支原体与病毒混合感染也占重要地位。
关键词 婴幼儿肺炎 病原学 肺炎支原体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炎华 翁育伟 +7 位作者 张建明 修文琼 陈宏彬 赵琳 何文祥 朱颖 谢剑锋 郑奎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8-235,共8页
目的了解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变异情况,为临床治疗与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DCK细胞分离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的毒株经全基因组测序后分析其抗原性、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特征... 目的了解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变异情况,为临床治疗与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DCK细胞分离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的毒株经全基因组测序后分析其抗原性、致病性和耐药性等特征。结果从该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得到1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命名为A/FujianGulou/SWL64/2016(H1N1),其8个节段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A/California/07/2009(H1N1)疫苗株的相似性分别为96.9%~98.9%和96.7%~99.5%。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HA蛋白共有18个位点发生突变,其中K163Q、S185T、S203T和D222N变异涉及到3个不同的抗原位点,提示病毒发生抗原漂移;与受体结合位点相关的D222N突变还提示病毒感染下呼吸道的能力增强。耐药性分析显示该病毒对金刚烷胺耐药,对达菲仍然敏感。结论本次研究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抗原漂移现象,且具备引发重症肺炎的分子特征,应进一步加强监测,为疫情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肺炎 甲型H1N1流感 全基因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附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机制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军 封其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2-1017,共6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应用参附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miR-181a水平及相关分子指标变化情况。使用慢病毒将miR-181a转染入人T淋巴细胞中,观察其对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T细胞亚群比例、细胞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观察组淋巴细胞内miR-181a水平(9.3±5.3)明显低于对照组(12.2±4.5)(P<0.05)。体外实验显示转染miR-181a可降低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22(IL-22)、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的分泌;miR-181a转染组KRAS、NRAS和MAPK1的mRNA表达降低,并且P-AKT和P-MEK的磷酸化水平降低。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可通过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淋巴细胞中miR-181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阿奇霉素 小儿支原体肺炎 T细胞亚群 miR-18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疱疹病毒抗体阳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状况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秋雨 陆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疱疹病毒抗体阳性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360例2个月~16岁因MPP住院的患儿临床资料,以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任一疱疹病毒IgM抗体阳... 目的探讨疱疹病毒抗体阳性的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免疫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360例2个月~16岁因MPP住院的患儿临床资料,以EB病毒(EB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任一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的162例患儿为抗体阳性组,另198例EBV、CMV、HSV抗体均阴性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60例MPP患儿中男188例、女172例,合并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162例,其中EBV IgM阳性97例,阳性率26.9%;CMV IgM阳性39例,阳性率10.8%;HSV IgM阳性97例,阳性率26.9%。所有患儿均未予抗病毒治疗,经治疗症状缓解好转出院。抗体阳性组重症MPP、大叶性实变、并发呼吸衰竭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gM、CD4^+T细胞、CD8^+T细胞、淋巴细胞、NK细胞、白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高于对照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时间长于对照组,使用激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PP合并2种病毒IgM抗体阳性者的血IgM和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合并1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3种病毒IgM抗体阳性者与合并1种者比较,住院时间、发热时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有延长,血Ig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更高,重症MPP发生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疱疹病毒IgM抗体阳性MPP患儿的炎症反应强烈,临床症状重,病程长,并发症多,需更长时间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病毒IGM抗体 免疫紊乱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辨证分型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7
7
作者 吴秋英 吴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4-75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2013年7月—2014年6月将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独阿奇霉素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中...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2013年7月—2014年6月将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单独阿奇霉素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中医辨证分型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咳嗽、发热、肺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4、3.85、5.93,P<0.05)。研究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82.6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8,P<0.05)。研究组患儿的临床住院时间[(8.42±1.65)d]较对照组[(11.21±2.36)d]明显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29,P<0.05)。研究组患者的局部疼痛、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4.13%)明显低于对照组(38.04%),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阿奇霉素联用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退热、减轻咳嗽、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缩短住院天数,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辨证分型 阿奇霉素 小儿 肺炎支原体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支原体肺炎及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免疫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雷春莲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510-512,共3页
使用流式细胞位(FCM)双色分析法,对1名支原体肺炎(MP)及1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性期及恢复期14项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急性期两者均有CD4+CD45RO+细胞、CD8+细胞、CD8+CD45RO+细胞、CD56+细胞、CD57+细胞明... 使用流式细胞位(FCM)双色分析法,对1名支原体肺炎(MP)及1名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性期及恢复期14项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急性期两者均有CD4+CD45RO+细胞、CD8+细胞、CD8+CD45RO+细胞、CD56+细胞、CD57+细胞明显降低,CD19+细胞明显升高;恢复期MP上述淋巴细胞亚群均能迅速恢复,而RSV肺炎各项淋巴细胞亚群基本上没有好转,其中CD3+细胞、CD4+细胞、CD4+CD45RA+细胞、CD4+CD45SRO+细胞、CD8+CD45RO+细胞、CD57+细胞比急性期更低,CD19+细胞比急性期更加升高。提示:RSV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受抑制比MP更重,抑制时间持续长,推测这一特点可能正是导致RSV肺炎易反复咳喘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支原体肺炎 RSV 免疫状态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