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and Influence on the Industrial Value Chain in Telecommunications
1
作者 王晓明 李仕明 谭杨 《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06年第4期412-416,共5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IVC),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customer demand on TIVC, and establishes the model. The appearance of the ci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IVC),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customer demand on TIVC, and establishes the model. The appearance of the circuit switching technology and 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 together with the diversity of the demand of customers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TIVC, causing vibration in value crea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s. With changes of the TIVC, enterprises in the chain will accordingly alter their business models, products (services) and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ll these changes will lead to the re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TIVC, and consequen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tomer demand RESTRUCTUR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ial value cha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f Methods to Identify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ion Cooperation Partners based on Innovation Chain Theory 被引量:9
2
作者 Haiyun Xu Chao Wang +3 位作者 Kun Dong Rui Luo Zenghui Yue Hongshen Pang 《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CSCD 2018年第2期38-61,共24页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at identifying potential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IURC) partners effectively and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and dynamics in the IURC process based on innovation chain theory....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at identifying potential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on(IURC) partners effectively and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and dynamics in the IURC process based on innovation chain theory.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The method utilizes multisource data, combining bibliometric and econometrics analyses to capture the core network of the existing collaboration networks and institutio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novation chain. Furthermore, a new identification method is constructed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law of scientific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economic factors.Findings: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 field shows that through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eative technologies from different institutions, the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chain can identify the more complementary capacities among organizations.Research limitations: In this study, the overall approach is shaped by the theoretical concept of an innovation chain, a linear innovation model with specific types or stages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each phase of the chain, and may, thus, overlook important feedback mechanisms in the innovation process.Practical implications: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ion collaborations are extremely important in promot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innovative knowledge,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products, and facilit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Originality/value: Compared to previous studies, this study emulates the real conditions of IURC. Thus, the rul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n be better revealed, the potential partners of IURC can be identified more readily, and the conclusion has mor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titutions collaboration Collaboration network innovation chain industrialchai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基于本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3
作者 张林 黄懿翀 陈云涛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9,共15页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基于2012—2023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西藏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可有效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本土技术创新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本土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三个子维度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数字劳动资料>数字劳动者>数字劳动对象的特征;在三大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征。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其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应着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建立科技创新高地,促进本土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差异化施策,构建数字新质生产力区域协同发展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本土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即时零售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洞察
4
作者 洪勇 孙新棋 《供应链管理》 2025年第3期46-58,共13页
我国即时零售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超2万亿元,零售品类不断丰富,用户规模扩大,地域特色明显,东部地区成熟,东北地区潜力大,县域发展迅速。产业链在平台、仓店、系统、线上线下融合及供应链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冰品、酒品、乳制品、鲜... 我国即时零售规模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超2万亿元,零售品类不断丰富,用户规模扩大,地域特色明显,东部地区成熟,东北地区潜力大,县域发展迅速。产业链在平台、仓店、系统、线上线下融合及供应链管理方面不断创新。冰品、酒品、乳制品、鲜花等品类创新发展,注重产品多样化、配送服务、品质保证等。行业未来将在前置仓优化、多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精细化管理、多层次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同时政府应从物流仓储、许可流程、标准体系、监管体系、区域协同、供应协同、规范打假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时零售 产业链创新 前置仓 供应链协同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杨浩昌 赖孟 李廉水 《中国科技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6,共12页
本研究从理论上阐释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机理,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效应及其异质性,并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中介效应,以及政府支持与市场化水平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 本研究从理论上阐释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机理,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效应及其异质性,并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中介效应,以及政府支持与市场化水平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本地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仍然成立,且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进而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但数字化转型对邻近地区具有明显抑制作用;②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西部、东部和中部地区呈现梯次增长,而东北地区则不显著。同时,当城镇化水平较高时,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③政府支持负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而市场化水平正向调节数字化转型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数字化转型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关系,为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问题,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空间杜宾模型 中介效应 调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四链融合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李沫阳 冯华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0-180,共11页
为畅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四链融合是对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进一步理解,四链融合水平即资金和人才要素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过程中各环节的资源配置... 为畅通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四链融合是对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进一步理解,四链融合水平即资金和人才要素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过程中各环节的资源配置效率总和,反映了创新体系内各主体、要素的协调融通程度。通过将四链融合过程划分为科学创新环节、技术创新环节,并行的技术转移环节和科技创业环节,以及最终的融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环节,利用三阶段超效率贝叶斯(EBM)模型及全局参比的EBM-Malmquist指数,系统测度2014—2021年中国各地区的四链融合水平,并利用BMA方法从创新环境、四大链条结构组成、创新生态、产业发展水平4个方面,对其进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四链融合水平整体实现了较大提升,但各地区仍存在较大差异;数字化水平、科技服务业水平以及制造业发展水平等是推动四链融合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制定推动四链融合的对策建议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链融合 创新体系 融合水平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内涵解析、影响因素和优化路径:基于创新过程与创新系统整合视角
7
作者 赵彬彬 梅亮 +1 位作者 陈凯华 穆荣平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9,共14页
破解我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长期矛盾,亟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然而,现有关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对两链融合的内涵外延、深层逻辑与影响因素仍探讨不足。在辨析与界定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概念的... 破解我国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长期矛盾,亟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然而,现有关于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对两链融合的内涵外延、深层逻辑与影响因素仍探讨不足。在辨析与界定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概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结合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经验事实予以分析验证。首先,从创新过程和创新系统的视角将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界定为要素、主体和制度三维度协同贯通“科学—技术—市场—产业”全过程的创新系统;其次,基于“知识生产—知识扩散—知识应用”过程和“要素—主体—制度环境”架构,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影响因素的识别框架;再次,立足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现状,基于所构建的分析框架,识别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过程中存在源头创新能力不足、产学研合作深度不够、科技成果转化不强等问题,并从创新链推动产业链融合和产业链拉动创新链融合两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与发展策略,同时总结了典型的国际实践经验;最后,从研究范式转变、创新政策转型、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的理论深化与实践推进提供系统性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 产业链 两链融合 创新过程 创新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区域战略产业创新链空间布局特征与优化策略——以上海及周边城市为例
8
作者 邹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4,共9页
基于企业大数据、专利数据等,结合区域产业创新链理论,以上海及周边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基础研发、技术转化、规模产出等创新环节出发,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智能装备、绿色化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七大战略产业开... 基于企业大数据、专利数据等,结合区域产业创新链理论,以上海及周边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基础研发、技术转化、规模产出等创新环节出发,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智能装备、绿色化工、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七大战略产业开展创新链空间布局特征分析与创新空间尺度探索。研究显示,主要城市的市区为创新转换主要集聚单元,具有“近域圈层化”的特点,0~35 km范围被视为“技术转化—规模产出”转换的极限区间;不同战略产业在空间尺度上的创新转换成效存在明显差异,如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呈现“大空间、长距离转换”的特点、绿色化工产业呈现“中长距离错位转换”的特点。面向新时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出构建“区域—城市—区县”多尺度产业创新协同网络、以“一产一策”推动不同产业的空间效能转换、适度超前布局战略产业和核心要素等策略,为上海及周边城市战略产业的协同优化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链 区域战略产业 企业大数据 近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生态能够提升产业链韧性吗——来自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熊礼慧 谭皖青 方嘉奇 《经济研究参考》 2025年第1期105-129,共25页
在全球产业链安全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探究供应链金融生态如何赋能产业链韧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以2012~2022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企业为样本,深入探讨供应链金融生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供... 在全球产业链安全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探究供应链金融生态如何赋能产业链韧性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以2012~2022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企业为样本,深入探讨供应链金融生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生态对产业链韧性提升具有正面效应,且供应链金融生态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供应链金融生态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在不同金融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市场化程度方面存在差异性。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供应链金融生态在产业链中作用的理解,对于引导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产业链的升级转型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生态 产业链韧性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食物观背景下我国哈密瓜产业格局及发展路径研究
10
作者 张攀华 鱼坤 +1 位作者 王璐 刘大华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71-74,共4页
哈密瓜种植周期短、比较效益高,是农民增收显著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本文采用FAO和商务部海关数据,对全球甜瓜生产贸易情况及国内甜瓜生产消费情况开展统计分析,通过对新疆、山东、海南等主要产区产能质量、品种技术开展实地调... 哈密瓜种植周期短、比较效益高,是农民增收显著的经济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本文采用FAO和商务部海关数据,对全球甜瓜生产贸易情况及国内甜瓜生产消费情况开展统计分析,通过对新疆、山东、海南等主要产区产能质量、品种技术开展实地调研。认为当前要将原产于哈密地区的“哈密瓜”置于大食物观生产体系之中,立足新发展格局,合理统筹全国各大产区,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快实现品类标准化生产,补齐冷链设施和技术短板,加快推动哈密瓜全产业链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 生产 消费 技术创新 全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基于156个粮食主产区的中介效应分析
11
作者 朱俊奇 唐敏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4-23,共10页
农业产业链韧性是建成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底线的重要保障,当前数字经济驱动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环境下,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建成农业强国意义重大。文章利用2013... 农业产业链韧性是建成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筑牢我国粮食安全底线的重要保障,当前数字经济驱动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环境下,探究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建成农业强国意义重大。文章利用2013—2022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的15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生产、经营、流通、生态四个方面构建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并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粮食主产区地级市层面上,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水平,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依旧稳健。门槛检验中,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会受到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绿色乡村发展来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此外,数字经济影响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异质性,表现为数字经济在东北和中西部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影响显著,而对东部地区影响不显著。因此,未来应因地制宜,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促进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全过程深度融合,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韧性 数字经济 绿色创新 绿色乡村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实融合背景下平台经济优化乡村产业链的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晓 张颖熙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促进数实融合是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发掘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战略选择。数实融合以平台为中枢,有效整合技术与数据并在不同场景应用,实现价值增值。由平台发展衍生而来的平台经济,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主要的经济组织形态和市场运... 促进数实融合是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趋势、发掘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战略选择。数实融合以平台为中枢,有效整合技术与数据并在不同场景应用,实现价值增值。由平台发展衍生而来的平台经济,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主要的经济组织形态和市场运行模式,具有典型的网络效应、普惠效应、创新效应、价值创造效应,通过提质、增效、扩容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新动能。当前,我国乡村产业链面临现代生产要素缺失、产业创新驱动不足、产业链条过短、产业协同能力不足、产业链数字化综合运营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平台经济基于自身特性,能够通过优化乡村产业链要素投入结构、打造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的双向一体化,助力乡村产业链全链路数字化升级,实现对乡村产业链的补链、延链、强链作用。促进平台经济与乡村产业链深度融合、释放新发展动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平台企业、社会多方协同,围绕乡村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主体、产业结构与产业模式同步创新,以乡村产业链升级助力现代农业农村经济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平台经济 乡村产业链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军 刘文武 +4 位作者 王金娜 王俊华 彭承胜 戴健华 向城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256-258,共3页
全球经济衰退和贸易供应链中断相互叠加加剧了世界粮食安全风险,尽管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看好,但粮食安全仍不能忽视,需要树立新时代的粮食安全战略,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粮食安全观,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从高效推动粮食全... 全球经济衰退和贸易供应链中断相互叠加加剧了世界粮食安全风险,尽管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看好,但粮食安全仍不能忽视,需要树立新时代的粮食安全战略,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粮食安全观,针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从高效推动粮食全链发展、积极谋划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大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力度等3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地构建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体系政策建议,从而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产业链 供应链 一体化体系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理论探析、国外实践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再进 张亮 +1 位作者 应益昕 庞宇 《经济研究参考》 2024年第2期113-127,共15页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以下简称“四链”)融合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求。本文在深入探讨“四链”融合相关理论...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以下简称“四链”)融合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求。本文在深入探讨“四链”融合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四链”融合的基本特征及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剖析总结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在重点领域推动“四链”融合的主要做法,结合科技创新发展新形势、当前科技改革新要求及国外案例启示,从强化统筹协调和制度保障、完善关键领域布局、促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打造高能级链条、促进高水平的开放创新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四链”深度融合的有关政策举措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链”融合 创新生态系统 融通创新 创新体系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7,共11页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诸多进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但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分布失衡、创新能级差距过大、北京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创新链与...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诸多进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但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分布失衡、创新能级差距过大、北京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不匹配、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立足和巩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积极成果,根据京津冀创新基础和现状格局,建立起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以实现“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科技创新 产业协同 产业链 创新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教”协同助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逻辑、困境及对策--基于创新链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启龙 陆燕飞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106,共12页
国家先后提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等战略要求。“三教”协同可以为制造业转型提供人才服务,是制造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可以为制造业创新提供技术创新... 国家先后提出“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等战略要求。“三教”协同可以为制造业转型提供人才服务,是制造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可以为制造业创新提供技术创新服务,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在“三教”协同助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中,目前存在“三教”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能力不均衡、功能发挥尚不到位、对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才供给需求尚不匹配、相关机制不完善等现实困境。“三教”需对应制造业创新链调整优化各自功能定位,协同助力构建产教深度融合新局面,健全“三教”协同助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机制,建立促进创业链产业链互动融合的中介支撑体系,进而助力我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协同 制造业 创新链 产教深度融合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制造业产业链韧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信林 孙婷婷 朱华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0-78,共19页
数字经济是理解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2011-2021年全国各省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内在机理,识别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 数字经济是理解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重要视角。本文利用2011-2021年全国各省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内在机理,识别数字经济提升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通过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水平提高制造业产业链韧性;(2)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促进作用边际递减;(3)数字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初期促进制造业产业链韧性提升的主要因素,数字经济促进作用下降的原因是数字应用推动作用的下降;(4)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制造业产业韧性促进作用最大。本文试图分解数字经济要素,并具体分析各要素对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制造业 产业链韧性 创新效应 边际递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有机食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许秀川 蒋涵月 《世界农业》 CSSCI 2024年第10期56-65,共10页
有机食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是应对中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助力有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业链视角出发,探究中美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国际有益经验并提出中国有机食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政策启示。研究发现:(1)... 有机食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是应对中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助力有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产业链视角出发,探究中美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国际有益经验并提出中国有机食品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政策启示。研究发现:(1)中国有机食品产业链协同性水平不高,市场渗透率较低,呈现出“弱”而“散”的发展格局;(2)美国有机食品全产业链融合是一个由政府监督、企业参与和消费者驱动的复杂系统,其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品牌信任为依托、以产业生态为纽带,打造产业联合体,以挖掘全链条的增值潜力。借鉴国际经验,本文政策启示如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有机认证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有机食品全产业链创新性、融合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食品 全产业链融合 美国经验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五链衔接”育人机制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为娜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32-37,共6页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五链衔接”育人机制构建是凸显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引领动力社会价值、明晰职业院校“主阵地”与企业“主角色”发展价值、彰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技术技能型人才长远发展个人价值的重要路径。立足于此,基于“...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五链衔接”育人机制构建是凸显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引领动力社会价值、明晰职业院校“主阵地”与企业“主角色”发展价值、彰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技术技能型人才长远发展个人价值的重要路径。立足于此,基于“指挥棒”“奠基石”“助推器”“指南针”“攻坚手”五重构建逻辑,提出以政策链为“引力”,完善多元主体合作关系;以教育链为“聚力”,创设“产学研创”教育实践基地;以人才链为“活力”,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产业链为“动力”,加速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创新链为“张力”,打造教育创新链条,以更好地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中国式现代化 “五链衔接” 育人机制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汽车专业群“产教联动、链群对接、岗课融通、专创结合”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国豪 沈先飞 王群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7-61,共5页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强大支撑。作为地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人才培养规格不能满足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学生实践能力不能满足汽车生产岗位的需求;学生...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强大支撑。作为地方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人才培养规格不能满足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学生实践能力不能满足汽车生产岗位的需求;学生创新水平跟不上企业创新的脚步。针对以上问题,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服务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和襄阳144产业集群的汽车产业,通过链群对接,组建汽车专业群,提出了“产教联动、链群对接、岗课融通、专创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十年来,学校坚持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融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为地方汽车产业培养了大量岗位适应性强、实践能力强、创新水平高的汽车工匠,支撑了襄阳乃至湖北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联动 链群对接 岗课融通 专创结合 人才培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