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品种T984和Pecos的广亲和性及其利用价值 被引量:17
1
作者 熊振民 闵绍楷 +1 位作者 程式华 曹立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广泛测交筛选,发现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的籼粳复交后代T984和美国粳型品种Pecos具有亚种间杂交的广亲和性。T984与8个籼型和7个粳型测验种的测交F_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5.8%和76.8%,表现广谱型的亲和性。Pecos与2个籼型和2个粳... 通过广泛测交筛选,发现浙江台州地区农科所的籼粳复交后代T984和美国粳型品种Pecos具有亚种间杂交的广亲和性。T984与8个籼型和7个粳型测验种的测交F_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75.8%和76.8%,表现广谱型的亲和性。Pecos与2个籼型和2个粳型测验种测交F_1杂种的平均结实率分别为66.4%和77.9%,属偏粳型的广亲和性品种。T984对籼、粳型测验种杂交F_1和Pecos对籼型测验种杂交F_1在单株生产力、单株穗数、株高等性状上存在着较强的正向超亲优势。Pecos对粳型测验种杂交F_1除了株高和穗长外,其余性状没有超亲或表现负向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亲和性 利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2
作者 杨振玉 高勇 +4 位作者 赵迎春 魏耀林 华泽田 张忠旭 高日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2-429,共8页
本文从水稻育种进步的宏观观点,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进程。由早期追求以强大生物优势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启蒙阶段进入三系法生态远缘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籼梗杂种优势间接利用阶段,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一次... 本文从水稻育种进步的宏观观点,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进程。由早期追求以强大生物优势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启蒙阶段进入三系法生态远缘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籼梗杂种优势间接利用阶段,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一次飞跃。现在又进入三系法、两系法籼粳有利基因交换与自由配组的籼梗杂种优势直接利用阶段,预期将产生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二次飞跃。近年研究表明,双亲遗传距离与经济优势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杂种优势含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两个方面,广亲和系可以将亚种F_(?)结实率提高到正常水平,但它的稳定性受双亲遗传背景与环境互作影响。因此,采用“籼梗(爪)架桥”,亲缘渐渗,有利基因交换,亲本遗传改良以及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区,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亚种间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分群分析法(BSA)鉴别与秋稻品种Aus373广亲和基因连锁的RFLP标记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忠明 邹江石 +3 位作者 朱立煌 李和标 谷福林 顾铭洪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1-6,共6页
Aus373是典型的秋稻广亲和品种。以Aus373/轮回422F2群体为基础,应用分群分析法(BSA)建立可育池和半不育池。通过对两池的RFLP分析,发现与育性共分离的两个染色体区段。进一步通过对分离群体RFLP分析... Aus373是典型的秋稻广亲和品种。以Aus373/轮回422F2群体为基础,应用分群分析法(BSA)建立可育池和半不育池。通过对两池的RFLP分析,发现与育性共分离的两个染色体区段。进一步通过对分离群体RFLP分析,证实了轮回422广亲和基因为S5n,与分子标记RG213、G200连锁,并发现Aus373广亲和基因位于第七染色体上,与分子标记RZ488、RG511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广亲和基因 RFLP B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3
4
作者 陶爱林 周文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对近几年两系法和三系法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亚种间杂交稻发展的光辉前景。文章认为,F1低结实率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向两系或三系亲本导入广亲和基因,育成广亲和恢复系或广亲和不育系;同时,选择合适的广亲和亲本... 对近几年两系法和三系法亚种间杂交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亚种间杂交稻发展的光辉前景。文章认为,F1低结实率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向两系或三系亲本导入广亲和基因,育成广亲和恢复系或广亲和不育系;同时,选择合适的广亲和亲本,可以大大提高亚种间组合的籽粒充实度;选择弱感光性的亲本,可以解决生育期超亲问题,进而有助于植株偏高问题的解决;理想株形育种在等位半矮秆基因的导入,对亲本株形及源流库特性等的选择,及对米质均优、粒形相近亲本的选择等问题上的具体运作,可致F1株高适中,籽粒充实度提高,米质分离现象减弱。遗传、育种、生理、生化、栽培等学科的协作攻关,将推动亚种间杂交稻由试验向生产更大规模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水稻 籼稻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分析及广亲和基因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潘熙淦 朱德瑶 +2 位作者 卢诚 陈大洲 肖叶青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89年第2期18-24,共7页
利用广亲和品种与光敏核不育系或籼稻品种进行杂交,配组亚种间杂交稻,在同一条件下栽培,进行杂种优势分析,表明亚种间杂交稻具有穗大粒多以及株高、生育期、有效穗的明显优势,一般可比三系杂交稻增产三成以上.与此同时,对“02428”配组... 利用广亲和品种与光敏核不育系或籼稻品种进行杂交,配组亚种间杂交稻,在同一条件下栽培,进行杂种优势分析,表明亚种间杂交稻具有穗大粒多以及株高、生育期、有效穗的明显优势,一般可比三系杂交稻增产三成以上.与此同时,对“02428”配组后代的育性分离,稃尖色素及株高等进行了遗传分析.研究表明其广亲和性是由简单主基因控制,并与色素原基因C^+连锁,位于第1连锁群上.“02428”育性分离的遗传基础,是由2对独立遗传的孢子体育性基因控制.“02428”的半矮生性基因dd与籼稻的半矮生性基因SdSd是非等位的.研究表明:亚种间杂交稻具有明显杂种优势,在籼、粳稻中确实存在亚种间杂交亲和性好的品种,而且这种广亲和性可以杂交转育,通过广泛杂交,完全可以筛选出结实正常,籽粒充实度好,生育期不超亲,株高适中,产量优势明显的杂交稻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种间杂交稻 杂种优势 广亲和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水稻的开发与利用研究——Ⅰ.两系亚种间制种的花期花时及异交率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宜柏 贺浩华 +2 位作者 孙义伟 饶治祥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32-35,共4页
本文初步观察了两用核不育系 W6154S 和5460S 与广亲和品种02428和轮回422的花时、花期、开花动态及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异交率和闭颖、包颈情况,并认为两系亚种间制种创高产是完全可以的.
关键词 水稻 两系杂交 亚种 制种 开花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花药培养快速选育广亲和水稻材料 被引量:6
7
作者 査中萍 杜雪树 +4 位作者 万丙良 殷得所 李进波 夏明元 戚华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7期3213-3215,共3页
以籼粳交品种甬优4949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建立了籼粳交DH群体,并对丰产性较好的DH系进行广亲和基因S5n的PCR检测,获得了含有广亲和基因S5n的DH系材料。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花药培养 籼粳交 广亲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育种技术在杂交水稻恢复系选育上的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家银 张志雄 +2 位作者 向跃武 张安中 周贤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7-21,共5页
将常规杂交育种、辐射育种、体细胞培养和花药培养等育种技术综合运用于杂交水稻恢复东选育上,结合异地繁殖加代,在较短年限内完成了从杂交亲本配组到恢复系育成、新组合优势鉴定的全部育种过程。5年内已育成多份优势籼粳交广亲和恢... 将常规杂交育种、辐射育种、体细胞培养和花药培养等育种技术综合运用于杂交水稻恢复东选育上,结合异地繁殖加代,在较短年限内完成了从杂交亲本配组到恢复系育成、新组合优势鉴定的全部育种过程。5年内已育成多份优势籼粳交广亲和恢复系和优良籼型恢复系。本文还分析了籼粳交组合在花药培养后的H2双单倍体植株对野败不育系具有正常恢复能力的分布频率,并证明了通过花药培养能将籼型恢复基因和粳型广亲和基因重组。从而认为该项综合育种方法是快速选育水稻恢复系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交 广亲和恢复系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关三系籼粳杂交稻的广亲和测验种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勇 滕利生 申宗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9-52,共4页
有关三系籼粳杂交稻的广亲和测验种的探讨高勇,滕利生,申宗坦(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关键词:籼粳杂交稻;测验种;广亲和性DiscussionofTesterofWideCompatibilityinTh... 有关三系籼粳杂交稻的广亲和测验种的探讨高勇,滕利生,申宗坦(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杭州310029)关键词:籼粳杂交稻;测验种;广亲和性DiscussionofTesterofWideCompatibilityinThree-lineindica-j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测验种 广亲和性 籼稻 粳稻 三系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亲和籼稻不育系选育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立勇 申宗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选育广亲和不育系,除了要达到保持胞质雄性不育标准外,还应重视广亲和性和配合力的选育。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三者同步鉴定,选育的方法。广亲和性遗传分析表明:Dular、Bellemont、L202与Pecos之间控制广... 为了选育广亲和不育系,除了要达到保持胞质雄性不育标准外,还应重视广亲和性和配合力的选育。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三者同步鉴定,选育的方法。广亲和性遗传分析表明:Dular、Bellemont、L202与Pecos之间控制广亲和性的主基因为非等位。目前已初步在协青早/Dular、珍灿97/Bellemont和V20/L202^2中获得广亲和胞质雄性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亲和 胞质雄性不育系 配合力 育种 籼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三系亚(品)种间杂交水稻亲本的亲和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许克农 李成荃 罗彦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1年第3期197-203,共7页
以粳S、籼S、粳A、籼A四类共8个不育系作母本,以包括广亲和系和恢复系的9个材料为父本,采用8×9NCⅡ设计交配,获得72个组合杂交种,依据F_1杂种结实率,对亲本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中_(7001)S、_(8801)S、协青早A、_(80-... 以粳S、籼S、粳A、籼A四类共8个不育系作母本,以包括广亲和系和恢复系的9个材料为父本,采用8×9NCⅡ设计交配,获得72个组合杂交种,依据F_1杂种结实率,对亲本亲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中_(7001)S、_(8801)S、协青早A、_(80-4)A具有较好的亲和性或可恢复性.根据父本与四类不育系的亲和性,将其分成四类:广亲和恢复系,广亲和选择性恢复系,广亲和系,恢复系.报道了培矮64、CPSDO_(17)具有恢复BT型粳A育性的能力;讨论了它们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杂交粳稻强优组合选育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不育系 亲和性 配合力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恢复系725的选育及其组配利用 Ⅰ.新恢复系725的选育及其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运高 魏灵 李成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130-132,共3页
在强恢复系选育中,适当拉大双亲的生态差异和血源差异,通过亚种间籼爪交,选育新恢复系,是一条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组合,通过“三系”利用亚种间的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725是采用爪哇品种培迪的衍生系培矮64与高配合力的汕型恢... 在强恢复系选育中,适当拉大双亲的生态差异和血源差异,通过亚种间籼爪交,选育新恢复系,是一条选育杂交水稻超高产组合,通过“三系”利用亚种间的杂种优势的重要途径。725是采用爪哇品种培迪的衍生系培矮64与高配合力的汕型恢复系明恢63//泰引一号/IR26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新恢复系,725已配制的一批重穗型超高产组合,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广亲和系 穗重型杂交组合 恢复系7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T984及其在广亲和恢复系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业坚 张增勤 +2 位作者 刘守平 何方印 张镇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297-299,共3页
关键词 T984 广亲和力 恢复系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广亲和恢复系选育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建军 石守筠 +1 位作者 张宏德 王顺其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138-142,共5页
通过对825份株系的成对测交,初步选育出9份对籼、粳稻不育系育性均在60%以上的材料,认为广亲和基因在数量上可能多于恢复基因,恢复基因往往易于导入,而广亲和基因难以获得,所以广亲和系/广亲和系∥釉型恢复系的三交配组测获广亲和恢复... 通过对825份株系的成对测交,初步选育出9份对籼、粳稻不育系育性均在60%以上的材料,认为广亲和基因在数量上可能多于恢复基因,恢复基因往往易于导入,而广亲和基因难以获得,所以广亲和系/广亲和系∥釉型恢复系的三交配组测获广亲和恢复系的机率较高。本文还提出平衡性广亲和恢复系(EWCRL)和不平衡性广亲和恢复系(U WCRL)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 广亲和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亚种间制种的花期花时及异交率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宜柏 贺浩华 +2 位作者 孙义伟 饶治祥 黄英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A01期44-47,共4页
本文初步观察了两用核不育系 W6154S 和5460S 与广亲和品种02428和轮回422的花时、花期、开花动态及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异交率和闭颖、包颈情况,并认为两系亚种间制种创高产是完全可以的.
关键词 水稻 制种 花期 异交率 亚种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个水稻骨干系的分子聚类及其遗传育种学意义 Ⅰ分子标记多态性与杂交亲和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松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6,共6页
对36个水稻骨干系进行了RFLP(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对这些水稻材料的162个杂交组合育性进行了分组分类研究。杂种育性的遗传基础研究表明,亚种内杂交组合育性显著高于亚种间杂交组合育性。亚种间杂交不育性是由... 对36个水稻骨干系进行了RFLP(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并对这些水稻材料的162个杂交组合育性进行了分组分类研究。杂种育性的遗传基础研究表明,亚种内杂交组合育性显著高于亚种间杂交组合育性。亚种间杂交不育性是由籼粳两个亚种间深刻的遗传分化引起的。广亲和性品种为亲本之一的杂交组合多数(71.7%)具有正常的育性,RFLP分析表明,这些杂交组合的遗传基础特殊,其遗传距离大于典型的亚种内组合距离,而小于典型的亚种间遗传距离。广亲和性水稻种质的创建、改造和利用潜力是大的,广亲和基因作用及其与杂种优势表现有关的若干遗传育种学问题要协同一并去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育种 分子标记多态性 杂交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与粳的历史传奇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希宏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126,132,共6页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与粳两个亚种,籼与粳之间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机能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分分合合,颇为传奇。本文就其形态与基因型区别、地理分布、历史演化、籼粳桥梁基因、籼粳杂交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进行...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与粳两个亚种,籼与粳之间在形态指标和生理机能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在长期的历史演化中分分合合,颇为传奇。本文就其形态与基因型区别、地理分布、历史演化、籼粳桥梁基因、籼粳杂交育种、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和探讨,期望对籼粳融合的现代籼粳亚种间杂交稻育种与关键基因发掘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亚种 粳亚种 形态指标 基因型 地理分布 历史演化 广亲和桥梁基因 亚种间杂种优势 籼粳杂交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震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84-87,共4页
本文对影响籼粳稻杂种F_1 结实率的因素以及引入广亲和性基因、光敏核雄性不育基因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与研究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水稻 籼稻 粳稻 杂种优势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产杂交粳稻的遗传特征的初步分析
19
作者 范方军 王芳权 +7 位作者 黄胜东 许明 王军 朱金燕 李文奇 沈文飚 仲维功 杨杰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88,共8页
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11份材料的平均亩产为683.24kg,仅甬优杂交组合E240(Z06)在6个试点的平均亩产达到796.1kg的超高产水平,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5.13%.为探索该杂交组合的超高产遗传结构,利用在籼粳有多态性的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36... 2012年江苏省杂交晚粳区试11份材料的平均亩产为683.24kg,仅甬优杂交组合E240(Z06)在6个试点的平均亩产达到796.1kg的超高产水平,较对照甬优8号增产15.13%.为探索该杂交组合的超高产遗传结构,利用在籼粳有多态性的分布于12条染色体的36对InDel标记检测,发现该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为0.47,属于中间型,其他组合的籼型基因频率都低于0.4,属于粳型或偏粳型.分子标记检测杂交组合Z06在第5和第12染色体的基因型为纯合籼型和杂合型,与其他组合明显不同.广亲和基因的功能标记检测仅发现Z03、Z05和Z06这3个杂交粳稻携带广亲和基因S5n,其中Z05为纯合基因型,Z03和Z06为杂合基因型.该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超高产组合应该接近一半籼型一半粳型,第5和12染色体片段为籼型基因型,并携带广亲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晚粳 籼型基因频率 广亲和基因 功能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模式及亲和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效华 《江西农业学报》 2000年第2期45-52,共8页
克服杂种不育性是有效利用籼粳杂种强大优势的关键。为此 ,众多水稻遗传育种学家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基础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并在利用亲和基因提高杂种F1育性方面取得突破。总结了控制籼粳杂种不育的基因作用模式 ,并详... 克服杂种不育性是有效利用籼粳杂种强大优势的关键。为此 ,众多水稻遗传育种学家对水稻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遗传基础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并在利用亲和基因提高杂种F1育性方面取得突破。总结了控制籼粳杂种不育的基因作用模式 ,并详细综述了“广亲和基因理论”和“特异亲和基因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 杂种不育 广亲和基因 特异亲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