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2025年4月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的一项英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ALF患者经PEX治疗后,总体生存获益或无移植生存率未见改善,引发学界广泛争论。本文总结了PEX治疗在ALF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相关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展开更多
目的以一项全膝关节置换术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例,介绍利用REDCap(Research Electronic Data Capture)系统导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方法利用REDCap系统的多功能工具,包括数据导入工具、数据导出、报表与统计功能、项目仪表盘及编码...目的以一项全膝关节置换术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例,介绍利用REDCap(Research Electronic Data Capture)系统导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方法利用REDCap系统的多功能工具,包括数据导入工具、数据导出、报表与统计功能、项目仪表盘及编码手册等,处理和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电子化的临床数据经过调整与标准化后,通过REDCap的数据导入工具批量上传至系统。使用REDCap的数据导出功能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并借助其统计与报表功能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结果通过REDCap系统成功创建了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的电子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采集来自多个中心的临床数据,并通过内置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借助REDCap的统计分析功能,研究团队能够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估和动态分析,为后续的深入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结论利用REDCap系统可以搭建全新的临床研究项目,开展中的临床研究也可利用其调整、导入和分析电子化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管理的科学性和研究效率。展开更多
目的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估远期假体生存率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既往一项已完成随访的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1993—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初次TKA术且随访20年...目的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估远期假体生存率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既往一项已完成随访的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1993—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初次TKA术且随访20年以上的膝骨关节病(包括膝骨关节炎和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2024年11月10日对入组患者统一进行1次末次随访。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假体生存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0年、末次随访时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和屈伸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评价TKA临床疗效,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Likert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1993—2002年间,北京协和医院行初次TKA术且随访10年以上的患者共226例(246膝)。其中104例(131膝)获得末次随访并纳入本研究分析,包括21例(24膝)假体在位,18例(18膝)因各种原因行二次手术,65例(89膝)因非TKA术原因死亡。截至末次随访,平均随访≥20年的患者共29例(35膝),完成HSS评分、ROM测定及患者满意度评价者12例(16膝)。Kaplan-Meier曲线显示,10年、15年、20年、25年假体生存率分别为93.6%、92.4%、89.8%、71.8%。末次随访时HSS评分虽较术后随访10年时有所降低[(84.69±11.03)分比(95.25±13.32)分,P<0.05],但较术前显著改善[(84.69±11.03)分比(58.75±7.19)分,P<0.05]。术前、术后随访10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ROM分别为(93.44±17.30)°、(101.88±13.33)°、(91.56±15.9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10膝(62.50%)评分为4分(非常满意),余6膝(37.50%)均为3分(满意),满意度为100%。结论TKA治疗膝骨关节病远期假体生存率高,膝关节功能改善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后髓内钉失效行FHR治疗的FIF老年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HR术后股骨头是否脱位,分为脱位组(45例)和未脱位组(130例)。评估FHR的临床疗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术期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影响FHR效果的因素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通过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构建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以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校准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各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FHR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主要包括肺部感染(2.86%)、下肢静脉血栓(2.86%)以及心功能障碍(2.86%)。LASSO回归模型获得6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为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的评分在0~21.6分,可划分为低危(<11分)、中危(11~15分)和高危(>15分)3个风险等级;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脱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高龄患者FIF髓内钉固定失效后行FH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等为FHR后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展开更多
文摘急性肝衰竭(ALF)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凶险的临床综合征,当前治疗以支持治疗和肝移植为主。血浆置换(PEX)作为一种血液净化技术,可清除炎症介质和毒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移植替代治疗方案,已被证实可减轻ALF炎症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生存率。然而,2025年4月在Journal of Hepatology发表的一项英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ALF患者经PEX治疗后,总体生存获益或无移植生存率未见改善,引发学界广泛争论。本文总结了PEX治疗在ALF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相关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文摘目的以一项全膝关节置换术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为例,介绍利用REDCap(Research Electronic Data Capture)系统导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方法利用REDCap系统的多功能工具,包括数据导入工具、数据导出、报表与统计功能、项目仪表盘及编码手册等,处理和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数据。电子化的临床数据经过调整与标准化后,通过REDCap的数据导入工具批量上传至系统。使用REDCap的数据导出功能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并借助其统计与报表功能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结果通过REDCap系统成功创建了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的电子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该平台能够实时采集来自多个中心的临床数据,并通过内置的数据管理和质量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借助REDCap的统计分析功能,研究团队能够实时监测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估和动态分析,为后续的深入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结论利用REDCap系统可以搭建全新的临床研究项目,开展中的临床研究也可利用其调整、导入和分析电子化数据,从而提高数据管理的科学性和研究效率。
文摘目的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膝骨关节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评估远期假体生存率和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基于既往一项已完成随访的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1993—2002年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初次TKA术且随访20年以上的膝骨关节病(包括膝骨关节炎和膝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于2024年11月10日对入组患者统一进行1次末次随访。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假体生存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0年、末次随访时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和屈伸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评价TKA临床疗效,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Likert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1993—2002年间,北京协和医院行初次TKA术且随访10年以上的患者共226例(246膝)。其中104例(131膝)获得末次随访并纳入本研究分析,包括21例(24膝)假体在位,18例(18膝)因各种原因行二次手术,65例(89膝)因非TKA术原因死亡。截至末次随访,平均随访≥20年的患者共29例(35膝),完成HSS评分、ROM测定及患者满意度评价者12例(16膝)。Kaplan-Meier曲线显示,10年、15年、20年、25年假体生存率分别为93.6%、92.4%、89.8%、71.8%。末次随访时HSS评分虽较术后随访10年时有所降低[(84.69±11.03)分比(95.25±13.32)分,P<0.05],但较术前显著改善[(84.69±11.03)分比(58.75±7.19)分,P<0.05]。术前、术后随访10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ROM分别为(93.44±17.30)°、(101.88±13.33)°、(91.56±15.9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方面,10膝(62.50%)评分为4分(非常满意),余6膝(37.50%)均为3分(满意),满意度为100%。结论TKA治疗膝骨关节病远期假体生存率高,膝关节功能改善显著,患者满意度高。
文摘目的探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髓内治疗失败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emoral head replacement,FHR)后脱位的原因。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后髓内钉失效行FHR治疗的FIF老年患者17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FHR术后股骨头是否脱位,分为脱位组(45例)和未脱位组(130例)。评估FHR的临床疗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围术期资料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影响FHR效果的因素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通过各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构建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以Hosmer-Lemeshow(H-L)检验判断模型的校准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12个月患者的各Harris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FHR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主要包括肺部感染(2.86%)、下肢静脉血栓(2.86%)以及心功能障碍(2.86%)。LASSO回归模型获得6个预测因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其中患者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为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简易风险评分模型的评分在0~21.6分,可划分为低危(<11分)、中危(11~15分)和高危(>15分)3个风险等级;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脱位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其区分度和校准度较好。结论高龄患者FIF髓内钉固定失效后行FHR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年龄、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手术入路、术后生活习惯、术后护理等为FHR后股骨头发生脱位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重视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