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4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onel718镍基高温合金的切削性能仿真 被引量:9
1
作者 任和 任家隆 +1 位作者 郑庆余 张春燕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16,共5页
在考察Inconel718镍基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和有关性能的基础上,通过Deform-3D软件对其进行车削仿真,分析影响Inconel718镍基高温合金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给出其最佳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组合。研究了不同换热系数和刀-屑摩擦... 在考察Inconel718镍基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和有关性能的基础上,通过Deform-3D软件对其进行车削仿真,分析影响Inconel718镍基高温合金切削性能的主要因素,给出其最佳的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的组合。研究了不同换热系数和刀-屑摩擦因数对Inconel718镍基高温合金切削性能的影响,找到了恰当的冷却润滑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718镍基高温合金 切削性能 Deform-3D软件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TLP连接接头PBHT工艺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红 李泊瑾 +4 位作者 王伯洋 Erika HODÚLOVÁ 曹健 李云月 钟素娟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129,共11页
瞬间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连接是目前用于连接镍基高温合金的一种优化技术,而连接后热处理(postbond heat treatment,PBHT)是对连接后的接头进行的热处理工艺,本文对TLP连接中热循环对镍基高温合金母材组织性能的不利影响和... 瞬间液相(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连接是目前用于连接镍基高温合金的一种优化技术,而连接后热处理(postbond heat treatment,PBHT)是对连接后的接头进行的热处理工艺,本文对TLP连接中热循环对镍基高温合金母材组织性能的不利影响和TLP连接后接头存在的有害问题进行归纳汇总,对PBHT工艺的机理、种类及研究现状等进行详细分析,对其适用体系和效果进行系统评述。针对未来的PBHT工艺研究,建议继续向多级多道精准热处理的方向发展,并探索TLPB-PBHT一体化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连接后处理 瞬间液相 均匀化 固溶处理 时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诱导镍基高温合金极端应变率拉伸变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3
作者 盛湘飞 袁文志 +2 位作者 苟江龙 朱明晋 李智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71-183,共13页
目的揭示镍基高温合金(GH4169)在激光冲击诱导极端应变率下拉伸变形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动力学建立极端应变率条件下不同合金元素组分及晶体结构的拉伸变形仿真分析模型。结果在10^(9) s^(... 目的揭示镍基高温合金(GH4169)在激光冲击诱导极端应变率下拉伸变形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动力学建立极端应变率条件下不同合金元素组分及晶体结构的拉伸变形仿真分析模型。结果在10^(9) s^(-1)应变率条件下拉伸,3种合金元素组分单晶模型的弹性模量分别为240、237、217 GPa,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28.3、27.1、17.6 GPa;对于8种合金元素组分的模型,在10^(8)、10^(9)、10^(10)s^(-1)等3种应变率条件下拉伸,单晶模型的弹性模量均为217 GPa,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17.1、17.6、18.7 GPa;多晶模型的弹性模量分别为213、220、226 GPa,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9.6、10.3、11.8 GPa。结论8种合金元素组分对应单晶模型的弹性模量和极限抗拉强度与实验结果更接近。在相同拉伸变形条件和特定晶体取向前提下,晶体类型对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较小。另外,单晶模型在极端应变率条件下表现出更高的塑性变形抗力。多晶模型因晶粒尺寸低于10 nm,在变形过程中其位错形态及其分布均表明存在逆Hall-Petch效应,且该效应的形成与材料在极端应变率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时晶粒内部出现的位错增殖导致位错塞积,以及位错滑移至晶界附近并被其吸收这2种现象的进行速度之间的竞争机制有关;在极端应变率拉伸变形过程中,弹性模量对应变率变化的敏感度不高。极限抗拉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现象。此外,当应变率达到10^(10)s^(-1)时,因位错滑移时间较短,单晶与多晶模型晶粒内部均出现了位错增殖和由位错墙组成的亚晶界。多晶模型因晶粒内部位错增殖速度大于滑移至晶界被吸收的速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逆Hall-Petch效应导致材料塑性变形抗力降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冲击 高温合金 逆Hall-Petch效应 极端应变率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GH4065A高温疲劳断裂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林翰 张继 +3 位作者 张文云 田强 秦鹤勇 张北江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针对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用超低C,N含量的变形高温合金GH4065A,系统表征和定量统计了合金的夹杂物组织。对细晶态和粗晶态试样开展了400℃和650℃不同载荷水平下的疲劳实验。通过对疲劳断裂源组织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合金的疲劳断裂... 针对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用超低C,N含量的变形高温合金GH4065A,系统表征和定量统计了合金的夹杂物组织。对细晶态和粗晶态试样开展了400℃和650℃不同载荷水平下的疲劳实验。通过对疲劳断裂源组织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合金的疲劳断裂机制。结果表明,合金的夹杂物主要为氮化物。在细晶组织状态下,高温疲劳断裂机制为氮化物(单独和团簇态)起始断裂。高应变幅载荷下(≥0.9%),断裂源主要为试样表面氮化物,极少情况为表面硼化物和氧化物(Al_(2)O_(3)和MgSiO_(3)),且只有Al_(2)O_(3)导致合金过早疲劳断裂;低应变幅载荷下(<0.9%),断裂源为氮化物-解理面型,均在试样近表面/内部。两种不同的断裂方式分别导致高应变幅载荷下400℃疲劳寿命高于650℃疲劳寿命,低应变幅载荷下反之。统计发现,引起疲劳断裂的所有氮化物的尺寸全部达到/超过细晶组织平均晶粒尺寸。在粗晶组织状态下,400℃下疲劳断裂机制为准解理起始断裂。晶粒尺寸的增加极大降低了可能诱发疲劳开裂的夹杂物的有效数量,滑移诱发的解理断裂成为主导断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疲劳 夹杂物 氮化物 断裂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与耐火材料界面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潘元帅 王刚 +4 位作者 冯海霞 柳军 袁波 田朋丹 韩艺辉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0-226,共7页
研究耐火材料与熔融合金的界面特性,对合金冶炼时耐火材料的选材有指导性意义。本工作采用座滴法,研究了1600℃×1 h(Ar)条件下镍基高温合金与电熔白刚玉、烧结镁铝尖晶石和氧化镁稳定氧化锆三种耐火材料的高温界面润湿性和界面渗... 研究耐火材料与熔融合金的界面特性,对合金冶炼时耐火材料的选材有指导性意义。本工作采用座滴法,研究了1600℃×1 h(Ar)条件下镍基高温合金与电熔白刚玉、烧结镁铝尖晶石和氧化镁稳定氧化锆三种耐火材料的高温界面润湿性和界面渗透特性。结果表明:镍基高温合金与电熔白刚玉不润湿(接触角为92.1°),基片表面形貌完好,渗透深度约1.4 mm;与烧结镁铝尖晶石润湿(接触角为82.6°),基片渗透深度约0.38 mm,但其表面被侵蚀凹陷,且出现裂纹;与镁稳定氧化锆润湿性较好(接触角为52.9°),基片表面完好,几乎无渗透,但残留有大量被污染合金。结合上述三种材料的综合性能及实际使用性价比,以电熔白刚玉和烧结镁铝尖晶石为主要原料,加入镁稳定氧化锆来提高抗侵蚀渗透性能,有望制备得到性能好、寿命长的高温合金冶炼用耐火材料坩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耐火材料 高温润湿性 界面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冷却速率对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柳翔宇 李超 谢仲豪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5-132,共8页
以涡轮盘用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冷却方法在单个试样上实现了γ′组织形貌及尺寸的梯度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维氏硬度测试,探究了固溶冷却速率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维原子探针分析,探究了固溶冷却速率... 以涡轮盘用镍基粉末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冷却方法在单个试样上实现了γ′组织形貌及尺寸的梯度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维氏硬度测试,探究了固溶冷却速率对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三维原子探针分析,探究了固溶冷却速率对γ相和γ′相元素偏析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冷却速率的减小,γ′相尺寸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在较快固溶冷却速率下γ′相尺寸较小,形状为近球形;在较慢固溶冷却速率下,γ′相呈现二次γ′相和三次γ′相分布,且二次γ′相尺寸较大。不同固溶冷却速率对γ相和γ′相元素分配无明显影响,Ni、Al、Ti、Nb四种元素主要分布在γ′相中,而Co、Cr、Mo三种元素主要分布在γ基体相中,W元素未观察到明显的偏析。由于采用梯度冷却实验方法,冷却速率范围过大,实验结果捕捉到多个硬度变化的拐点,合金硬度随着固溶冷却速率的降低呈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高温合金 固溶 冷却速率 γ'相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铣刀加工镍基高温合金过程切削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任仲伟 田初春 +1 位作者 蒋宏婉 袁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3-100,共8页
以Inconel 718镍基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搭建试验平台,使用测力仪采集铣削过程的铣削力。采用自主研发的微结构涂层刀具和普通铣刀分别进行加工,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对比两铣刀在相同工况下铣削镍基高温合金的铣削力和加工表面粗糙度,并... 以Inconel 718镍基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搭建试验平台,使用测力仪采集铣削过程的铣削力。采用自主研发的微结构涂层刀具和普通铣刀分别进行加工,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对比两铣刀在相同工况下铣削镍基高温合金的铣削力和加工表面粗糙度,并探究微结构铣刀切削过程中不同铣削参数对切削力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普通铣刀相比,自主研发的微结构铣刀切削力降低了9.66%~19.09%,而加工表面粗糙度降低了27.4%~47.03%,微结构铣刀具有更好的切削性能;在一定的切削速度范围内,切削力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着每齿进给量、切削深度和切削宽度的增加而增加。所建立的切削力多元回归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总体误差小于20%;表面粗糙度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每齿进给量和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切削宽度的变化,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conel 718高温合金 微结构涂层刀具 铣削参数 切削力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处理温度对一种第四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 与持久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李远 赵云松 +5 位作者 郭媛媛 张剑 杨振宇 郑帅 刘晨光 唐定中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1-567,共7页
为探究一次时效温度对一种第四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显微组织和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使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合金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高温持久断口形貌和断后剖面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可以使(γ+γ′)... 为探究一次时效温度对一种第四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显微组织和高温持久性能的影响,使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金相显微镜对合金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高温持久断口形貌和断后剖面显微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固溶处理可以使(γ+γ′)共晶组织基本消除,合金元素的偏析程度明显减轻。一次时效处理改变γ′相尺寸与形貌,一次时效温度升高使枝晶干γ′相尺寸增加、立方度降低,γ基体通道宽度增加。随着一次时效温度升高,合金在1120℃/137 MPa条件下的持久寿命降低。合金持久性能与γ′相形貌尺寸、体积分数及γ基体通道宽度密切相关。尺寸合适且立方度高的γ′相对位错有较强阻碍作用,且位错在γ基体通道内滑移所需的Orowan应力与基体通道宽度呈反比。通过综合对比评估,确定了该合金最佳一次时效温度为1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时效处理 显微组织 高温持久性能 断口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涡轮叶片服役后的显微组织损伤
9
作者 冷玉潇 曹铁山 +2 位作者 陈家万 程从前 赵杰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42,共9页
在服役一定时间的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压涡轮叶片不同叶片高度(叶根,49%叶高,60%叶高,85%叶高)的横截面上取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以榫头部位显微组织为基准研究了叶片不同区域(叶片前缘、叶盆、尾缘、叶背)的显微... 在服役一定时间的航空发动机用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压涡轮叶片不同叶片高度(叶根,49%叶高,60%叶高,85%叶高)的横截面上取样进行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以榫头部位显微组织为基准研究了叶片不同区域(叶片前缘、叶盆、尾缘、叶背)的显微组织损伤及其与硬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片相同高度处的前缘和尾缘区域由于承受更高的温度和应力,组织损伤程度较叶背和叶盆区域更显著。49%和60%叶高处前缘和尾缘区域的显微组织损伤最为严重,尤其是在尾缘区域,γ'相的退化现象显著,表现为面积分数明显降低、颗粒边角出现钝化以及部分γ'相发生回溶。49%和60%叶高处尾缘区域的硬度明显低于叶背和叶盆区域。γ'相的回溶和颗粒粗化会使硬度下降,而在较低温度区域或较低应力条件下,γ'相颗粒相对稳定,回溶和粗化现象较少,硬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涡轮叶片 服役损伤 组织退化 硬度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PBF制备镍基高温合金组织演化及各向异性机制
10
作者 李明川 马瑞 +2 位作者 常帅 王奇舜 李俐群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0,47,共8页
通过改变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的扫描速度研究IN738LC合金组织演化及各向异性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y,OM)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组织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分析,通过X射... 通过改变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的扫描速度研究IN738LC合金组织演化及各向异性机制,采用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y,OM)及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组织形貌特征进行表征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对其织构性进行测试,使用显微硬度仪对显微硬度及各向异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扫描速度从800 mm/s提高到1600 mm/s,晶粒尺寸得到显著细化,且晶粒长轴取向由低扫描速度下沿建造方向择优,转变为高扫描速度下的沿熔池边界法线方向择优.这是因为低扫描速度下高熔池重熔率导致更多枝晶沿建造方向外延择优生长.这种沿建造方向的强择优生长同时导致(200)面沿建造方向择优的织构性,且这种织构强度随扫描速度增加而降低.这种(200)面沿建造方向择优织构还导致水平截面软轴居多,进而导致水平显微硬度低于侧界面显微硬度的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速度 激光粉末床熔融 高温合金 微观组织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和加载条件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动态拉伸性能影响
11
作者 张顺咏 陈军红 +3 位作者 张斌 李继承 龚芹 黄西成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5-71,共17页
为促进装备热端部件在动态载荷下服役性能的评估和预测,针对不同微结构特征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开展了一系列分离式霍普金森拉杆(split Hopkinson tensile bar,SHTB)试验和扫描电镜表征,系统研究了沉淀相体积分数、相粗化程度、应变率和... 为促进装备热端部件在动态载荷下服役性能的评估和预测,针对不同微结构特征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开展了一系列分离式霍普金森拉杆(split Hopkinson tensile bar,SHTB)试验和扫描电镜表征,系统研究了沉淀相体积分数、相粗化程度、应变率和加载角度等因素对合金动态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结构和应变率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动态拉伸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且相粗化后合金动态拉伸性能呈现出复杂的各向异性特征。总体而言,合金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呈正相关关系,随着沉淀颗粒体积分数或应变率的增大,试件逐渐表现出脆性断裂特征,且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增大,而极限伸长率则逐渐减小;其次,时效处理所导致的颗粒相粗化对合金强度有着明显的弱化作用,而对极限伸长率起到强化效果,即相粗化后合金试样表现出混合断裂特征,随着相粗化程度的增加,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逐渐降低,而极限伸长率逐渐增大。此外,在55°加载角度时,合金强度和极限伸长率均低于0°加载角度下的情况;然而,在应变率较高时,对于体积分数和相粗化程度均较大的合金,其极限伸长率在55°加载角度时取得最大值。相关变化同断口纤维区面积和解理面特征密切相关,材料微结构和加载条件的改变将影响材料内部微裂纹形核和运动特性,进而影响合金变形特征和动态拉伸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提高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性能和优化热端部件结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动态拉伸性能 SHTB 断口表征 相粗化 应变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铸造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条纹晶缺陷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童法松 王树森 +2 位作者 高雪峰 王亮 孟杰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82,共13页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因其卓越的高温抗氧化性和抗疲劳特性,被普遍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制造领域。随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高代次高温合金的不断开发以及叶片结构的复杂化,对缺陷控制的难度日益增加。目前研究表明...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因其卓越的高温抗氧化性和抗疲劳特性,被普遍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和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制造领域。随着航空发动机的发展、高代次高温合金的不断开发以及叶片结构的复杂化,对缺陷控制的难度日益增加。目前研究表明,条纹晶缺陷是一种晶体取向偏离缺陷,其在晶体取向上与单晶基体存在一定的偏差,晶界角度一般为小到中等角度。叶片形成的条纹晶缺陷会破坏单晶的完整性,诱发局部取向异常,导致其高温力学性能下降,甚至失效。近年来,大量学者集中研究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条纹晶缺陷的起源分布、形貌特征、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等。本文综述了条纹晶缺陷在单晶叶片中的分布位置、条纹晶缺陷的形貌及取向特征,主要通过揭示其异质形核、枝晶碎片、枝晶变形形核机制,分析定向凝固工艺参数对枝晶偏转的影响规律进而控制条纹晶的形成,分析条纹晶缺陷的形成机制及缺陷取向差对服役性能的影响作用,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单晶叶片合格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取向偏离 条纹晶缺陷 形成机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镍基高温合金增材修复的定制化热处理
13
作者 林弈安 王兆伟 +2 位作者 何卫锋 罗思海 陈凯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0-386,共7页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的修复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前景。该技术具有温度梯度大、冷却速度快等特点,有利于促进枝晶定向生长、实现枝晶组织细化,但是同时也容易产生高残余应力、高位错密度,从而在后续热处理与高温...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叶片的修复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前景。该技术具有温度梯度大、冷却速度快等特点,有利于促进枝晶定向生长、实现枝晶组织细化,但是同时也容易产生高残余应力、高位错密度,从而在后续热处理与高温服役过程中引发再结晶、开裂等问题,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增材修复的镍基高温合金单晶开发定制化热处理研究。高温合金的标准热处理一般由超固相线固溶、时效等步骤组成。以增材修复高温合金单晶特有的微观组织为出发点,提出“筏化-回复”及“亚固相线固溶”策略,有效抑制再结晶及3D打印产生的杂晶晶粒生长,同时有效降低位错密度、释放应力、调控沉淀强化相组织,为实现单晶涡轮叶片的增材修复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高温合金 增材制造 热处理 回复 亚固相线固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超高频振动疲劳实验
14
作者 王昭晗 潘凯 +3 位作者 陈永辉 杭超 王永杰 燕群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常用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超高周疲劳问题,基于压电超声疲劳测试系统,设计出一种可实现20 kHz超高频振动疲劳试样并完成测试;获得常温环境下GH4169镍基高温合金在不同存活概率5%、50%及95%下超高周振动疲劳P-S-N曲线。测... 为解决航空发动机常用GH4169镍基高温合金超高周疲劳问题,基于压电超声疲劳测试系统,设计出一种可实现20 kHz超高频振动疲劳试样并完成测试;获得常温环境下GH4169镍基高温合金在不同存活概率5%、50%及95%下超高周振动疲劳P-S-N曲线。测试结果表明:GH4169材料的疲劳寿命在达到10^(7)周次后曲线呈下降趋势,没有出现疲劳极限,试样仍发生疲劳破坏。断口分析表明:超高周疲劳裂纹大多起源于试样表面或亚表面的位置,存在单点起裂和多源起裂的情况,起裂方式表现为表面滑移起裂与非金属夹杂物滑移起裂两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高温合金 超高频振动 超高周疲劳 P-S-N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基高温合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15
作者 钟明君 于浩 +2 位作者 王子若 张筱萌 曲敬龙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9,共9页
随着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核电工业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对高温合金的需求日益增长,并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性能要求。镍基高温合金因其拥有较高的高温强度,优异的抗氧化、抗疲劳和耐腐蚀等综合性能而备受青睐。对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详细概述... 随着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核电工业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对高温合金的需求日益增长,并提出了更加苛刻的性能要求。镍基高温合金因其拥有较高的高温强度,优异的抗氧化、抗疲劳和耐腐蚀等综合性能而备受青睐。对镍基高温合金进行了详细概述,介绍了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领域,阐述了镍基高温合金中的常见相及强化机制,综述了镍基高温合金返回料和热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镍基高温合金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强化机制 返回料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刀具跳动的GH3128镍基高温合金瞬时切削厚度与铣削力建模
16
作者 王喆 彭宝营 +1 位作者 吴伟 王鹏家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95,共7页
GH3128镍基高温合金多用于航空航天的精密零部件,而精密加工过程中的精确铣削力模型是优化铣削参数和保持工艺稳定性的基础。加工中刀具径向跳动不可避免,而现有铣削力模型较少考虑刀具径向跳动的影响,模型的实际应用有限。在考虑刀具... GH3128镍基高温合金多用于航空航天的精密零部件,而精密加工过程中的精确铣削力模型是优化铣削参数和保持工艺稳定性的基础。加工中刀具径向跳动不可避免,而现有铣削力模型较少考虑刀具径向跳动的影响,模型的实际应用有限。在考虑刀具径向跳动下建立不同切削刃的刀具瞬时切削厚度模型,获得铣削力的预测模型。在模型中,通过迭代跳动参数,计算铣削力与铣削力系数来校准真正的刀具径向跳动值。试验验证所提模型的精度,比较铣削力曲线发现,建立的铣削力模型比不考虑刀具跳动的模型具有更好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刀具跳动 瞬时切削厚度 铣削力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乙二醇系锻造GH3536高温镍基合金电化学抛光机理研究
17
作者 张士达 孙嘉骏 +2 位作者 张建华 孙颖丽 尹瀛月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39,45,共7页
针对电化学抛光中电解液的环境风险问题,通过采用动电位极化、交流阻抗、恒电位极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研究环保型氯化钠和乙二醇深共溶溶剂(DES)中锻造GH3536合金的电化学抛光机理及处理后合金的表面质量... 针对电化学抛光中电解液的环境风险问题,通过采用动电位极化、交流阻抗、恒电位极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研究环保型氯化钠和乙二醇深共溶溶剂(DES)中锻造GH3536合金的电化学抛光机理及处理后合金的表面质量与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5 min的电化学抛光后,表面粗糙度由初始值Ra1.4μm降至Ra0.2μm,表面硬度从(228.0±7.3)HV降低到(194.0±2.5)HV。通过建立DES体系中锻造GH3536合金的电化学抛光定性模型,为高效精密加工镍基高温合金等航空航天领域关键部件的工艺优化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电化学抛光 钝化膜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10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电子束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
18
作者 文程志 王善林 +3 位作者 信纪军 孙文君 王成成 冯殿远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2-139,共8页
为了实现两块2 mm厚的IC10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对接焊,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两块板中间填加GH4169焊丝,并对其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金相形貌可知,左右两侧晶粒的生长方向大致沿温度梯度方向,根据EBSD结果可知,... 为了实现两块2 mm厚的IC10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对接焊,采用真空电子束焊接方法,两块板中间填加GH4169焊丝,并对其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金相形貌可知,左右两侧晶粒的生长方向大致沿温度梯度方向,根据EBSD结果可知,焊缝左侧晶粒取向与母材一致为单晶组织,焊缝右侧为多晶组织.在多晶内发现了纳米孪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后得出结果,700℃的高温拉伸最大抗拉强度为762 MPa,再对焊接接头进行高温拉伸,得到的接头抗拉强度高达948 MPa,接头力学性能已经超过母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焊 单晶高温合金 纳米孪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的飞秒激光制孔性能研究
19
作者 陈泰黎 牛凡 +6 位作者 徐良辉 陈新悦 侯枭伟 孙奖 司艳 方修洋 蔡振兵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4-170,共7页
为了提升飞秒激光加工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制孔质量,优化制孔激光加工参数,进行了制孔试验。采用飞秒激光加工试验平台,在不同的加工工艺参数(单层进给量、激光功率)下,设置不同的参数水平,对厚度为1 mm的镍基高温合金板进行小孔加工,同... 为了提升飞秒激光加工镍基高温合金材料的制孔质量,优化制孔激光加工参数,进行了制孔试验。采用飞秒激光加工试验平台,在不同的加工工艺参数(单层进给量、激光功率)下,设置不同的参数水平,对厚度为1 mm的镍基高温合金板进行小孔加工,同时对采用电火花工艺与飞秒激光加工的小孔截面形貌进行对比。结果发现,采用的激光加工功率和单层进给量增大时,加工穿透层数随之减小。入口孔径和出口孔径的尺寸都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单层进给量的增大而减小,孔锥度随着激光功率和单层进给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在单层进给量为15μm时,小孔整体锥度较小,最小锥度达2.3°。孔出口区域的粗糙度普遍大于入口处的粗糙度,且出口区域会形成周期性柱状结构。电火花小孔加工的小孔内壁产生了严重的重铸层和不规则的微裂纹等内部缺陷,而飞秒激光加工的内壁未见重熔层、晶间腐蚀、以及热影响区和裂纹等缺陷,形成了纳米条纹结构的内壁形貌,加工质量较好。在固定光斑形状和波长等参数条件下,激光功率为14 W、单层进给量为15μm时,可获得1 mm厚镍基高温合金板的最优制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合金 飞秒激光加工 电火花加工 气膜孔 表面质量 激光打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439B镍基高温合金不同壁厚平板件铸态组织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德鹏 隋大山 +3 位作者 麻晋源 桂大兴 董安平 孙宝德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K439B是一种服役温度可达800℃以上的新型镍基高温合金,由于铸件结构向着薄壁化方向发展,有必要开展K439B合金薄壁铸件的微观组织特征研究。为此设计了壁厚分别为1 mm和2 mm的薄壁铸件,进行了精密铸造实验和数值模拟。铸件的铸态组织对... K439B是一种服役温度可达800℃以上的新型镍基高温合金,由于铸件结构向着薄壁化方向发展,有必要开展K439B合金薄壁铸件的微观组织特征研究。为此设计了壁厚分别为1 mm和2 mm的薄壁铸件,进行了精密铸造实验和数值模拟。铸件的铸态组织对比分析表明,壁厚1 mm和2 mm薄壁的枝晶生长方向均为沿型壁指向中心,区别在于1 mm薄壁的枝晶生长方向与型壁夹角更接近垂直,并且1 mm和2 mm薄壁的平均一次枝晶臂间距分别为60.64μm和46.23μm;平均二次枝晶臂间距分别为19.31μm和22.69μm;并且1 mm薄板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16.61μm,2 mm薄板的平均晶粒尺寸为239.11μm。结合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枝晶臂间距与温度梯度和冷却速率的关系趋势基本符合已有的经验公式,但是当壁厚减小到某临界厚度时,一次枝晶臂间距与温度梯度和冷却速率的关系不再简单符合该经验公式。实验和模拟分析结果为合理制订K439B合金薄壁件的铸造工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439B高温合金 薄壁铸件 枝晶臂间距 晶粒尺寸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