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灵活就业者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
1
作者 周佳宁 张建锋 +1 位作者 王宁 张应良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8,共17页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灵活就业者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提升了灵活就业者收入增长的效率和公平,但数字化指数却相反。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影响灵...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灵活就业者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上提升了灵活就业者收入增长的效率和公平,但数字化指数却相反。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影响灵活就业者创业行为、社会保障水平和理财产品配置促收入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就业机会对灵活就业者形成了资源替代效应并缩小了收入差距,创业行为和社会保障水平则更适用于资源强化理论而加剧收入分化,理财产品配置拉大了灵活就业群体与非灵活就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但没有造成灵活就业职业内部收入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灵活就业者 收入效应 包容性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背景下劳动关系的数字化重构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泰洪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3,187,共13页
数字劳动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劳动形态,当前学界对数字劳动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分歧,需要从“劳动边界”和“数字化边界”来厘定数字劳动的规定性。数字劳动激活了既有的劳动理论研究,并推动了劳动关系的数字化重构。双重... 数字劳动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劳动形态,当前学界对数字劳动概念的理解还存在分歧,需要从“劳动边界”和“数字化边界”来厘定数字劳动的规定性。数字劳动激活了既有的劳动理论研究,并推动了劳动关系的数字化重构。双重空间与虚实融合的劳动场域,突破了传统物理空间限制;去中心化与再组织化的运行模式,改变了劳动组织与就业形态;算法逻辑与数据赋能的劳动生态,变革了劳动用工的管理方式。劳动关系数字化重构也面临着现实挑战,财富分配的数字化加剧了劳动收入两极分化,劳动方式的数字化导致劳动关系复杂化,劳动过程的数字化引发劳动用工替代化。为此,需要积极应对劳动关系的数字化重构,建立合理的数据收益分配机制,健全劳动权益保障机制,提升劳动者数字化素养,以此平衡数字技术发展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助力劳动用工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劳动关系 数字化重构 劳动者 劳动权益 劳动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凭子“贵”?子女随迁与流动女性收入不平等
3
作者 成佳俐 孙中伟 《人口与发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4,共11页
举家迁移是流动人口主要的迁移模式,而子女随迁对流动女性就业和收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运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构建“户籍歧视”和“母职惩罚”双重研究视角,考察户籍制度、子女随迁对流动女性工... 举家迁移是流动人口主要的迁移模式,而子女随迁对流动女性就业和收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运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构建“户籍歧视”和“母职惩罚”双重研究视角,考察户籍制度、子女随迁对流动女性工资收入的影响。为了解决子女随迁与女性收入互为因果这一内生性问题,采用工具变量法。研究发现,子女随迁显著降低了流动女性的收入水平,且农业户籍女性所受影响更大。原因是户籍歧视和子女照料劳动导致流动女性就业呈现灵活化和“去制造业化”特征,农村女性就业脆弱性凸显。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随迁子女越多,学龄子女随迁和跨省流动的女性遭受的收入损失更大。隔代照料能够有效抑制女性的收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女随迁 流动女性 户籍制度 收入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乡创业质量与农民共同富裕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轶 刘蕾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6,共13页
本文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背景下,基于2019年和2022年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返乡创业质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而回答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质量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 本文在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背景下,基于2019年和2022年返乡创业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返乡创业质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而回答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质量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返乡创业质量每提高1个标准差,农民收入增加1.111%。调节效应表明,营商环境强化了返乡创业质量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且这一效应在第三产业和中部、西部地区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返乡创业质量显著促进了低收入群体增收,并提高其进入中高收入群体的概率,缩小了农民内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本文结论为全面认识返乡创业行为的影响效应提供新证据,对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具有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创业质量 农民增收 收入差距 高质量发展 农民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技能排斥”下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产出效应与收入分配 被引量:4
5
作者 马草原 倪修凤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19,共21页
在中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过程中,地方政府针对不同技能的劳动力制定了差异化的就业政策,不少地区基于缓解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等方面的考虑,对低技能劳动力采取了排斥的态度。本文在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刻画了高、低技能劳动力差异... 在中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过程中,地方政府针对不同技能的劳动力制定了差异化的就业政策,不少地区基于缓解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等方面的考虑,对低技能劳动力采取了排斥的态度。本文在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框架下刻画了高、低技能劳动力差异化的流动特征,使用2005年、201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微观数据,定量分析了“低技能排斥”下劳动力跨地区流动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产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与高技能劳动力相比,低技能劳动力流动所面临的阻碍更大,使得低技能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成本高于高技能劳动力。第二,“低技能排斥”下的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互补,造成GDP损失。第三,全面破除“低技能排斥”,充分发挥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技能互补性,将显著缩小地区之间劳动力的收入差距。因此,打破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中的技能歧视,引导高、低技能劳动力畅通有序流动,优化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同时还有助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技能排斥 劳动力流动 产出效应 收入分配 量化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力健康水平
6
作者 李磊 何艳辉 王小霞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45,共20页
高质量就业、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个体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分析机器人应用对我国劳动力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健康水平... 高质量就业、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使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个体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分析机器人应用对我国劳动力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了劳动力健康水平,从就业技能结构来看,其影响主要来自低技能劳动力,即机器人应用显著提高了低技能劳动力健康水平。机制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通过劳动力再配置、收入效应、工作时间减少影响劳动力健康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机器人应用对低技能劳动力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女性、35岁以上以及低风险行业劳动力。因此,面对当前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抓住以机器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引擎新动力,推动劳动者实现岗位转换,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发挥机器人应用对就业性别平等和劳动力健康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应用 劳动力健康 劳动力再配置 收入效应 工作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剧”抑或“减缓”: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农民工收入不平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修梅 易法敏 蒋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11,共12页
减缓农民工收入不平等是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对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2012−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和“宽带中国”政策试点,利用多期双重差分... 减缓农民工收入不平等是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对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2012−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和“宽带中国”政策试点,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经济对农民工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减缓了农民工收入不平等,且对低技能农民工收入不平等的减缓作用更强,对高技能农民工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不显著,该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等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可见,数字经济具有包容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拓展农民工社会资本、提高农民工信息可得性和促进农民工就业三种渠道,减缓农民工收入不平等。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民工收入不平等的减缓作用在年龄和区域两个维度均表现出较强的“数字鸿沟”。据此,提出在强化数字经济减缓农民工收入不平等,为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赋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克服数字经济在农民工收入分配中产生的“数字鸿沟”,避免加剧收入不平等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民工收入不平等 “宽带中国”政策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自我雇佣的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净净 赵建国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92,共14页
基于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从事自我雇佣的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自我雇佣与机会型自雇对农民工收入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但生存型自雇却明显抑制了农民工的收入提升。机会型自雇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 基于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从事自我雇佣的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自我雇佣与机会型自雇对农民工收入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但生存型自雇却明显抑制了农民工的收入提升。机会型自雇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呈“线性上升型”趋势,且总体无显著差异。而自我雇佣与生存型自雇在低分位点上对农民工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抑制效应,但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亦表现出“线性上升型”趋势,两者整体呈“正U型”发展趋势并表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自我雇佣、机会型自雇以及生存型自雇对层次较高的产业、东中部区域、男性、年龄相对较小及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民工产生了更加明显的收入促进效应。研究为完善促进农民工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自我雇佣 收入效应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城乡收入差距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凯南 张继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65,共17页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深入研究两者的关联十分重要。基于2010-2019年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借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合成双重差分模型,深...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深入研究两者的关联十分重要。基于2010-2019年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借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合成双重差分模型,深入考察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机制分析表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通过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民返乡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对于东西部地区、高金融发展水平和弱财政能力的县域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更加明显。另外,研究还发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效应更多起着“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的作用,即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主要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县域的城乡收入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非农产业发展 农民返乡就业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职业阶层和收入:来自深圳调查的发现 被引量:72
10
作者 李树茁 杨绪松 +1 位作者 任义科 靳小怡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3,共9页
本文利用2005年“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定量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职业阶层和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求职关系网络的规模、关系构成对农民工职业阶层的提升和收入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求职网成员的职业阶层趋同性则有负向影... 本文利用2005年“深圳外来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定量研究了社会网络对农民工职业阶层和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求职关系网络的规模、关系构成对农民工职业阶层的提升和收入的提高有正向影响,而求职网成员的职业阶层趋同性则有负向影响。本研究表明,尽管个体因素和流动因素对农民工求职结果有重要影响,但是社会网络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对农民工求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网络 职业阶层 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对外来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基于对上海外来农民工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18
11
作者 程名望 王娜 史清华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0-77,共8页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1年上海外来农民工情况调查数据,基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双重视角,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语言对外来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话熟练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增进其绝对收入,而且还会对其相...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1年上海外来农民工情况调查数据,基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双重视角,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语言对外来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话熟练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增进其绝对收入,而且还会对其相对收入的感知起到正向作用。普通话和家乡话的熟练程度对其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影响均不显著。上海话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制度因素,已经成为上海市外来农民工获取心理平等感觉的一种媒介,对于其主动融入城市生活以及减小受排斥的预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经济学 农民工 绝对收入 相对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健康水平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志刚 金京淑 许晓源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30,共7页
利用北京地区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进行详实的统计分析,集中反映出营养和健康水平、社会保障和工作环境现状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民工收入与其营养和健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营养水平越高,身... 利用北京地区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的营养和健康状况进行详实的统计分析,集中反映出营养和健康水平、社会保障和工作环境现状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民工收入与其营养和健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营养水平越高,身体越健康,健康意识越强烈的农民工其收入水平也越高。这一观点的提出丰富了有关农民工研究的成果,对制定旨在提高农民工社会福利水平,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营养 健康 工资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培训增加农民工收入了吗?——来自皖籍农民工访谈调查证据 被引量:24
13
作者 周世军 刘丽萍 卞家涛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6,共7页
一直以来,职业培训被认为是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提高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皖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农民工工资收入存在一定的代际、性别、区域、行业和教育差异;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当前工作的从业时间有显著正相关,频... 一直以来,职业培训被认为是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提高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基于皖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农民工工资收入存在一定的代际、性别、区域、行业和教育差异;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与其当前工作的从业时间有显著正相关,频繁变换工作岗位不利于农民工的专业人力资本积累和收入增长;教育依然是影响农民工工资收入的主要因素;作为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方式和现实途径---职业培训对于收入提高的作用并不显著;农民工培训存在参与率偏低、简单同质和不可持续等问题。针对上述发现,论文在培训参与、人力资本专用性以及培训机制上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培训 农民工 工资收入 人力资本 工具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外语、普通话和方言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雷昊 王善高 姜海 《西北人口》 CSSCI 2020年第6期15-24,共10页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同时采用PSM分析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对国内外语言溢价的经典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1)无论是外语能力、普通话能力还是方言能力,他们均对收入有积极...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语言能力对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同时采用PSM分析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对国内外语言溢价的经典文献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1)无论是外语能力、普通话能力还是方言能力,他们均对收入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而且外语能力的影响效应要显著高于普通话和方言;(2)在PSM分析方法下,外语能力的溢价大约为2.74万元,而普通话和方言的溢价均在1.5万元左右;(3)语言能力溢价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劳动者的语言能力溢价要高于女性劳动者;(4)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语言溢价现象并不属于“中国特色”,在其他国家也都存在劳动者语言能力对收入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 语言能力 全年收入 溢价效应 PSM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技能培训与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增长——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晓恒 朱战国 +1 位作者 刘余 周应恒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6 704个有外出务工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数据,通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纠正以往模型未能有效解决的样本自我选择偏误问题,测算职业技能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力。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6 704个有外出务工经历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数据,通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模型,纠正以往模型未能有效解决的样本自我选择偏误问题,测算职业技能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收入的影响。在充分保证匹配质量的基础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日均工资因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而增加3.157元到3.484元,月工资增幅大约为5.9%。这说明中国实施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职业技能培训对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新生代男性农民工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进行新一轮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设计时,应该更多关注这类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技能培训 教育 收入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推还是羁绊: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钱龙 周宁 章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5,173,174,共12页
化解“半城镇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发达地区在推进“人口城镇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以江苏省为例,通过2019年在江苏省13个地市开展的调查,基于2129份问卷探讨了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 化解“半城镇化”和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实现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发达地区在推进“人口城镇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以江苏省为例,通过2019年在江苏省13个地市开展的调查,基于2129份问卷探讨了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留城定居意愿强烈,但户口迁入意愿不高。宅基地财产性收益现值越高,越有助于农民工选择留城和将户口迁入城市;宅基地预期补偿性收益越高,农民工留城意愿和户口迁入意愿越低,表明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不可忽视。此外,宅基地财产性收益对不同代际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差异化影响。研究结论意味着可变现的宅基地财产性收益会助推农民工融入城市,而预期宅基地被征用时能获得补偿会成为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羁绊。为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背景下,一方面应逐步放开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限制和鼓励农房交易,让农民工带着财产进城;另一方面需加快出台宅基地有偿退出政策,防止宅基地问题悬而不决迟滞中国城镇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财产性收益 城市融入 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流动模式与代际差异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子成 郭沐蓉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9,共9页
文章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对农民工家庭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进行了测量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而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存在明显的流动模式差异与代际差异。收入来源和... 文章利用2008—2010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RUMIC),对农民工家庭收入不平等与消费不平等进行了测量和分解。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工消费不平等高于收入不平等,而家庭收入和消费不平等存在明显的流动模式差异与代际差异。收入来源和消费结构分解表明,劳动收入是收入不平等的主要来源,而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来源则为食品、衣着和居住支出。对基尼系数进行的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显示:流动模式差异对农民工家庭收入差距有较大影响,而代际差异是影响农民工家庭消费不平等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劳动收入 家庭收入 收入不平等 消费不平等 回归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工资收入的户籍差异——基于改进后的Oaxaca-Blinder分解 被引量:16
18
作者 程诚 张顺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5,共7页
本文利用2009年全国八城市调查"社会网络与求职经历"数据,结合改进后的Oaxaca-Blinder分解技术,考察了社会资本对于农民工和城市职工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明瑟方程基础上纳入社会资本变量后,户籍工资差异被解... 本文利用2009年全国八城市调查"社会网络与求职经历"数据,结合改进后的Oaxaca-Blinder分解技术,考察了社会资本对于农民工和城市职工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明瑟方程基础上纳入社会资本变量后,户籍工资差异被解释得更加充分,可由个体特征要素解释的比重甚至高过了总户籍工资收入差距。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欠缺,可以解释户籍工资差异的1/4;而社会资本回报占优,会导致农民工与城市职工的收入差距缩小30%。文章在解释了这种"资本欠缺"和"回报占优"并存现象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工资收入差异 户籍歧视 农民工 城市职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农民工收入质量的因素研究——基于10省份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欣 孔荣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3年第4期91-97,共7页
依据陕西、山西、湖南、湖北、广西等10省份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在推导出农民工收入效用普适性公式的基础上,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收入质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年龄较大、拥有中高级技能水平、家庭人口较少、收入数量比较... 依据陕西、山西、湖南、湖北、广西等10省份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在推导出农民工收入效用普适性公式的基础上,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收入质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年龄较大、拥有中高级技能水平、家庭人口较少、收入数量比较充足、工作行业环境较轻松、收入获取成本较小、从事工作对健康损害较小、日加班时间较短的农民工收入质量自我评价较为满意。因此,政府可以从提高农民工知识含量、拓展农民工非农就业行业范围和渠道、降低农民工收入获取成本等方面提高农民工收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收入效用 收入数量 收入质量 LOG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训时间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世伟 武娜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4-111,共8页
本文依据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应用广义倾向分方法分析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的培训时间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均有助于农民工收入水平的提升。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培训时间对农民工收入的边... 本文依据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应用广义倾向分方法分析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的培训时间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般培训和专门培训均有助于农民工收入水平的提升。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培训时间对农民工收入的边际影响递减。农民工接受一般培训在30天以内或专门培训在120天以内,其收入水平将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得到提升;但一般培训时间超过30天或专门培训超过120天后,其收入水平并未随着培训时间的延长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政府和企业在努力扩大农民工培训覆盖面的同时,适度调整农民工的培训时间,将有助于农民工整体工资水平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训时间 收入 农民工 广义倾向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