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金融排斥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长庚 田龙鹏 +1 位作者 陈彬 戴克明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27,共11页
本文基于2006—201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了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如何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通过广义矩估计(GMM)模型估计发现,农村金融排斥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中,条件排斥、地理及营销排斥显著扩大城乡收入... 本文基于2006—201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了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如何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通过广义矩估计(GMM)模型估计发现,农村金融排斥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中,条件排斥、地理及营销排斥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价格排斥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回归方程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这四大排斥平均解释度分别为10.75%,1.00%和14.35%,农村金融排斥共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26.1%。此外,非农业就业比例的提高与城镇化的有效推进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有重要影响。因此,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并重、提高农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积累和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宽度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排斥 城乡收入差距 回归方程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工资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阮素梅 李志强 许启发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26,30,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受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工资决定模式存在着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性别差、城乡差、区域差等。采用基于均值回归的O-B分解和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对形成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 改革开放以来,受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工资决定模式存在着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性别差、城乡差、区域差等。采用基于均值回归的O-B分解和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对形成工资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对低收入人群更为重要;工作经验对中等收入的男性群体和高收入女性群体更为重要;工资收入的性别歧视在低收入人群中最为严重;地域歧视是城乡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教育和经验不是造成城市群体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教育在农村收入群体收入差距中起着"马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异 教育收益率 工资-收益曲线 分位数回归 反事实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家庭收入差异演变及其原因解析——基于北京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 被引量:6
3
作者 邹伟 王小梅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1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基于北京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技术,结合核密度估计方法,定量考察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工作经验等因素对城镇家庭收入差异及其演变的贡献。研究表明:不同收入群体并没有均等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城镇家... 基于北京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技术,结合核密度估计方法,定量考察了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工作经验等因素对城镇家庭收入差异及其演变的贡献。研究表明:不同收入群体并没有均等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城镇家庭收入差异是"回报效应"和"变量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历史时期两种效应的重要性有所不同;教育机会不均等是导致城镇家庭收入差异的关键因素;就业性质的差异助长了城镇家庭收入差距;不同收入群体间自身素质的差异是影响城镇家庭收入差异的重要因素;工作年限、工作经验、年龄、性别及家庭规模等因素影响力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异 分位数回归 分位数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不平衡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实 徐晓静 贾晗睿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103,共12页
利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的调查数据(CHIP2013)分析了社会劳动力人口的养老保险缴费特点、收入分配效应及其不平等问题。研究发现:(1)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不平等程度较高,农村不平等程度大于城镇。尽管新农保是社会的主要参保类型,... 利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的调查数据(CHIP2013)分析了社会劳动力人口的养老保险缴费特点、收入分配效应及其不平等问题。研究发现:(1)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的不平等程度较高,农村不平等程度大于城镇。尽管新农保是社会的主要参保类型,但全国养老保险缴费金额主要由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贡献。(2)养老保险缴费过程扩大了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在农村地区的再分配作用不够明显,但是因为其缩小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因而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正向收入分配效应。(3)不平等的分解结果显示,解决制度间的差异是降低养老保险缴费不平衡的最有效办法。建立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多缴多补的补贴政策,都是降低缴费不平衡、缩小收入不平等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保险缴费 新农保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收入差距 泰尔指数分解 不平等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际收入传递机制及破解贫困路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宇楠 许发明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5-105,共11页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研究不同收入阶层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及其流动机制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研究了各收入阶层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流动机制,采用双样本匹配与工具变量构造,使用代际收入转移...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阶段,研究不同收入阶层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因素及其流动机制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研究了各收入阶层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及其流动机制,采用双样本匹配与工具变量构造,使用代际收入转移矩阵、分位数回归和MM反事实收入分解的方法,研究发现:第一,收入阶层固化的程度随年份下降,即代际收入流动性逐年提升;第二,代际收入转移矩阵中的亚惯性率、底层不流动率与顶层不流动率在2004年以后均处在较低水平;第三,低收入水平家庭社会固化程度高于高收入水平家庭,不同收入阶层的代际流动性存在异质性;第四,子代受教育年限对代际收入流动影响最大;第五,代际收入差距主要由特征差异效应导致。因此,政府可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提高子代人力资本投入提高代际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际收入弹性 双样本匹配 转移矩阵 分位数回归 反事实收入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来自农村家庭户收入的解释 被引量:1
6
作者 郭震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42,共7页
笔者利用2009年农村家庭4200户收入调查的样本数据,以家庭户作为分析单位,对农村家庭户收入的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反事实分解。结果显示:平原区和山区农村家庭收入差距较小,地区歧视是造成家庭收入差距的主体;经济发达区和经济欠发达... 笔者利用2009年农村家庭4200户收入调查的样本数据,以家庭户作为分析单位,对农村家庭户收入的差距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反事实分解。结果显示:平原区和山区农村家庭收入差距较小,地区歧视是造成家庭收入差距的主体;经济发达区和经济欠发达的收入差距在中高分位点上较为明显,家庭劳动力的特征变量分布不同是家庭收入差距主体;教育、工作经验、受培训人员在缩小家庭收入差距起着积极作用。家庭劳动力所占比例、男性劳动力比例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劳动力平均年龄、工作经验的平方对于家庭整体收入来说,没有基于个人收入的影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差距 反事实分解 分位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流转、牧民收入增长及收入差距——基于内蒙古微观调研数据 被引量:8
7
作者 高芬 周杰 +1 位作者 李秋波 张立中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2-103,共12页
基于内蒙古3个盟市的牧户微观调研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Fields分解法实证分析草地流转对牧户家庭人均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牧户参与草地流转能显著促进其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使家庭人均收入提高41.2%,其中,草地转... 基于内蒙古3个盟市的牧户微观调研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和Fields分解法实证分析草地流转对牧户家庭人均收入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牧户参与草地流转能显著促进其家庭人均收入增长,使家庭人均收入提高41.2%,其中,草地转入的增收效果更为明显,使收入显著增加47.4%;基于“反事实”估计,非草地流转户如果参与草地流转,其家庭人均收入将提高11.0%;草地流转扩大了牧户间的收入差距,对牧户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为37.8%,其中,转入草地拉大了收入差距,贡献率为33.8%,转出草地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贡献率为2.2%;对于实际参与草地流转的牧户来说,高收入家庭更有可能从草地流转中受益,从而可能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因此,政府未来应着力提高牧民草地流转的参与程度,从信贷支持、生产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途径等方面为流转户提供保障,尤其促进转出草地的低收入牧民提高非牧业收入,进而缩小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流转 收入增长 收入差距 ESR模型 Fields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划生育政策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奇峰 苏群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共11页
基于CFPS(2010)数据,实证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和RIF回归分解法测度了计划生育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计划生育政策有利于子代收入的提高,且对城镇的收入边际效应大... 基于CFPS(2010)数据,实证分析计划生育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并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和RIF回归分解法测度了计划生育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度。结果表明:(1)计划生育政策有利于子代收入的提高,且对城镇的收入边际效应大于农村;(2)政策允许家庭生育数量越多,越不利于农村家庭子代收入的提高,家庭一旦超生则会显著降低子代收入,而且相对于农村家庭子代而言,城镇家庭超生对子代收入的负向影响更大;(3)计划生育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力呈现出U型特征,对低、高收入群体的影响较大,而对中等收入人群的城乡收入差距贡献相对较小,其中政策允许生育胎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此,计划生育政策应统筹全局、因地制宜、奖惩兼施,以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子女的教育质量,促使城乡居民生育率和人力资本水平趋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政策 城乡收入差距 OAXACA-BLINDER分解 RIF回归分解 子代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回报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动 被引量:11
9
作者 罗楚亮 汪鲸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92,共16页
使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和2018年的住户调查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特征及其人力资本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城镇人均收入高于农村且内部差距更小,城乡收入差距随着收入分位点的上升而下降,且低收入组两年间的城乡收入比率上升... 使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2013年和2018年的住户调查数据,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特征及其人力资本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城镇人均收入高于农村且内部差距更小,城乡收入差距随着收入分位点的上升而下降,且低收入组两年间的城乡收入比率上升幅度较大。总体不平等指数两年变化不大,组间差距有所下降,但组内差距有所上升。由于城镇人口和收入占比较大,城镇对全国不平等指数的贡献大于农村,且两年有所增长。从总体收入函数的分解来看,城镇和教育变量是总体收入不平等的主要贡献因素,城镇变量系数随着收入分位点上升而下降。教育是城乡组间收入差距禀赋效应的主要贡献因素,总体随着收入分位点的上升其禀赋效应越大,2018年中间收入群体的教育禀赋效应是最大的,系数效应随着收入分位点的上升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收入不平等 收入函数分解 教育回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