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6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lubility and Thermodynamic Modeling of 3⁃Nitro⁃1,2,4⁃triazole⁃5⁃one(NTO)in Different Binary Solv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GUO Hao-qi YANG Yu-lin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5-303,共9页
Using a dynamic laser monitoring technique,the solubility of 3-nitro-1,2,4-triazole-5-one(NTO)was investigated in two different binary systems,namely hydroxylamine nitrate(HAN)-water and boric acid(HB)-water ranging f... Using a dynamic laser monitoring technique,the solubility of 3-nitro-1,2,4-triazole-5-one(NTO)was investigated in two different binary systems,namely hydroxylamine nitrate(HAN)-water and boric acid(HB)-water ranging from 278.15 K to 318.15 K.The solubility in each system was found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emperature.Furthermore,solubility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four equations:the modified Apelblat equation,Van’t Hoff equation,λh equation and CNIBS/R-K equations,and they provided satisfactory results for both two systems.The average root-mean-square deviation(105RMSD)values for these models were less than 13.93.Calculations utilizing the Van’t Hoff equation and Gibbs equations facilitated the derivation of apparent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NTO dissolution in the two systems,including values for Gibbs free energy,enthalpy and entropy.The%ζ_(H)is larger than%ζ_(TS),and all the%ζ_(H)data are≥58.63%,indicating that the enthalpy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than entropy to theΔG_(soln)^(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nitro-l 2 4-triazole-5-one(NTO) SOLUBILITY thermodynamic models apparent thermodynam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correlation of thermal model to in-orbit data for infrared optical payloads on FY-3E/HIRAS-Ⅱ
2
作者 LI Yu-Han YANG Bao-Yu +4 位作者 ZHANG Qiang GUO Zhi-Peng WU Yi-Nong TANG Xiao LI Shang-Ju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405,共12页
The Infrared Hyperspectral Atmospheric SounderⅡ(HIRAS-Ⅱ)is the key equipment on FengYun-3E(FY-3E)satellite,which can realize vertical atmospheric detection,featuring hyper spectral,high sensitivity and high precisio... The Infrared Hyperspectral Atmospheric SounderⅡ(HIRAS-Ⅱ)is the key equipment on FengYun-3E(FY-3E)satellite,which can realize vertical atmospheric detection,featuring hyper spectral,high sensitivity and high precision.To ensure its accuracy of detection,it is necessary to correlate their thermal models to in-orbit da⁃ta.In this work,an investigation of intelligent correlation method named Intelligent Correlation Platform for Ther⁃mal Model(ICP-TM)was established,the advanced Kriging surrogate model and efficient adaptive regio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ere introduced.After the correlation with this method for FY-3E/HIRAS-Ⅱ,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with the data in orbit,the error of the thermal model has decreased from 5 K to within±1 K in cold case(10℃).Then,the correlated model is validated in hot case(20℃),and the correlated model exhibits good universality.This correlation precision is also much superiors to the general ones like 3 K in other similar lit⁃erature.Furthermore,the process is finished in 8 days using ICP-TM,the efficiency is much better than 3 months based on manua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significantly enhances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thermal model,this contributes to the precise thermal control of subsequent infrared optical payl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model intelligent correlation method surrogate model infrared optical payload FY-3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face evolution mechanism and model of atomic diffusion during Al-Au ultrasonic bonding
3
作者 ZHANG Wei-xi LUO Jiao +2 位作者 CHEN Xiao-hong WANG Bo-zhe YUAN H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806-819,共14页
Effects of ultrasonic bonding parameters on atomic diffusion, microstructure at the Al-Au interface, and shear strength of Al-Au ultrasonic bond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mbining experiments and finite element (FE... Effects of ultrasonic bonding parameters on atomic diffusion, microstructure at the Al-Au interface, and shear strength of Al-Au ultrasonic bond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combining experiments and finite element (FE) simulation. The quantitative model of atomic diffus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ultrasonic bonding parameters, time and distance, is established to calculate the atomic diffusion of the Al-Au interface. The maximum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experimental fraction of Al atom is 7.35%, indicating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is model. During the process of ultrasonic bonding, Au8Al3 is the main intermetallic compound (IMC) at the Al-Au interface. With larger bonding forces, higher ultrasonic powers and longer bonding time,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remove the oxide particles from the Al-Au interface, which hinders the atomic diffusion. Therefore, the complicated stress state and the existence of oxide particles both promotes the formation of holes. The shear strength of Al-Au ultrasonic bonding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bonding force, ultrasonic power and bonding time. However,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ce of holes at especial parameters, the optimal ultrasonic bonding parameter is confirmed to be a bonding force of 23 gf, ultrasonic power of 75 mW and bonding time of 21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u ultrasonic bonding model of atomic diffusion Au_(8)Al_(3) shear strength ultrasonic po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BIM Model Reshaping Method Based on 3D Point Cloud Recognition
4
作者 SHI Jin-yu YU Xian-feng +1 位作者 SI Zhan-jun ZHANG Ying-xue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5,共11页
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building information,such as complex operation,low timeliness and poor accuracy,a new way of combining 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 technolog... 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s in the field of building information,such as complex operation,low timeliness and poor accuracy,a new way of combining three-dimensional scanning technology and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model was discussed.Focused on the efficient acquisition of building geometric information using the fast-developing 3D point cloud technology,an improved deep learning-based 3D point cloud recognition method was proposed.The method optimised the network structure based on RandLA-Net to adapt to the large-scale point cloud processing requirements,while the semantic and instance features of the point cloud were integrated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and provide a precise basis for BIM model remodeling.In addition,a visual BIM model genera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which systematically transformed the point cloud recognition results into BIM component parameters,automatically constructed BIM models,and promoted the open sharing and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models.The research results not only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automation process of converting 3D point cloud data to refined BIM models,but also provide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building informatisa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showing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 potential and practic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point cloud RandLA-Net network BIM model OSG eng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陶瓷微观结构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5
作者 周迅 王洪武 +4 位作者 王旭升 王正 曲俊峰 孙孟勇 潘骏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6,共8页
陶瓷在长时高温和高应力下工作时会发生蠕变,蠕变损伤累积将最终导致失效发生。蠕变损伤的演化与陶瓷的微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建立陶瓷材料的微观有限元模型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关系。以氮化硅陶瓷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动力学... 陶瓷在长时高温和高应力下工作时会发生蠕变,蠕变损伤累积将最终导致失效发生。蠕变损伤的演化与陶瓷的微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建立陶瓷材料的微观有限元模型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关系。以氮化硅陶瓷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动力学的三维晶体沉积数值模型,结合Monte Carlo Potts结晶生长模型对氮化硅陶瓷的烧结过程进行模拟,力求还原氮化硅陶瓷的动态生长过程以及结晶后晶体大小、形状、取向分布以及空洞的大小、形状、分布等微观结构特征。基于该模拟生成的几何边界描述自动生成Python脚本,在有限元软件中完成建模。利用该有限元模型对氮化硅陶瓷的统计弹性常数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相对误差约为4.5%,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硅陶瓷 沉积算法 动态模型 Monte Carlo Potts模型 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市O_(3)生成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的多时间尺度研究
6
作者 洪也 陆美静 +8 位作者 马雁军 王式功 苏枞枞 王扬锋 任万辉 李晓岚 张云海 王绪鑫 韩国敬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7-1529,共13页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 为研究不同时间尺度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及其与PM_(2.5)二次组分相互作用,本文基于2019年1月1日-2022年4月1日沈阳市地面观测数据,运用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和气象校正技术,将浓度变化分解为长期分量、季节分量和短期分量3个时间尺度,识别不同时间尺度下O_(3)生成的主控因素;同时量化排放源与气象条件对污染物长期趋势的贡献差异,深入探究O_(3)和PM_(2.5)二次组分[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等]的多尺度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1日沈阳市O_(3)和PM_(2.5)浓度分别累计下降9.6和7.8μg/m^(3),其中由于排放源的控制作用分别累计下降16.5和8.2μg/m^(3),下降速率分别为5.5和2.7μg/(m^(3)·a);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其分别累计上升6.9和0.4μg/m^(3),上升速率分别为2.3和0.1μg/(m^(3)·a)。根据排放源控制和气象条件恶化导致的污染物浓度变化速率,得出O_(3)和PM_(2.5)排放贡献占比分别为70.5%和96.4%,清晰量化了“人努力”与“天不帮忙”的博弈效应。②跨时间尺度分析揭示,气温、总辐射和风速是O_(3)生成的关键促进因子,而相对湿度、大气稳定度和气压主导其衰减过程。③沈阳市PM_(2.5)中二次组分与O_(3)的交互作用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高温与强辐射条件下,SO_(4)^(2−)与SOC通过光化学氧化及VOCs氧化与O_(3)形成正反馈,而NO_(3)^(-)因热分解削弱其促进作用;冬季高浓度的二次组分削弱太阳辐射,并通过·OH抑制VOCs氧化,降低O_(3)生成速率。一次成分(Cl^(-)、Na^(+))等通过吸湿增长增强了辐射散射,间接抑制光化学反应。研究显示,不同时间尺度下O_(3)主控因素具有相似性,但二次组分的调控作用随气象条件发生变化,研究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O_(3)与PM_(2.5)“双达峰”路径设计提供跨尺度协同调控的理论依据与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Z(Kolmogorov-Zurbenko)滤波 O_(3) PM_(2.5) 二次组分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胡疏肝汤对抑郁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影响
7
作者 刘永辉 陈雯雯 +4 位作者 谭庆晶 陈清 韦理萍 杨俊威 杨侃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汤对抑郁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健康雄性大鼠,采取单次腹腔注射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通过糖水偏好度测试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的...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汤对抑郁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F)级斯泼累格·多雷(SD)健康雄性大鼠,采取单次腹腔注射脂多糖(LPS)的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通过糖水偏好度测试和旷场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造模成功后,各组给予相应的方法进行干预,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基因编码蛋白(Menin)、胱天蛋白酶-3(Caspase-3)、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mRNA表达水平,最终探讨柴胡疏肝汤对抑郁大鼠的影响机制。结果:单次腹腔注射LPS可诱导大鼠出现表情淡漠、双眼无神、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等抑郁样行为。柴胡疏肝汤可显著恢复抑郁大鼠的体质量和运动能力(P<0.05,P<0.001)。与空白组比较,抑郁组大鼠的Menin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Caspase-3、NF-κB、IL-1β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与抑郁组比较,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Menin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P<0.01,P<0.001),NF-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01),Caspase-3、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结论:柴胡疏肝汤通过作用于Menin/Caspase-3信号通路,促进Menin表达,抑制Caspase-3表达,从而有效改善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汤 抑郁症 脂多糖 抑郁大鼠模型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1型基因编码蛋白 胱天蛋白酶-3 神经细胞凋亡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氨基酸对模型葡萄酒溶液中锦葵素-3-O-葡萄糖苷辅色作用研究
8
作者 王静 刘晓蕊 +1 位作者 吴静 李茹一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6-203,共8页
为探究芳香族氨基酸对花色苷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3种氨基酸(L-苯丙氨酸、L-色氨酸和L-酪氨酸)与锦葵素-3-O-葡萄糖苷在红葡萄酒模型溶液中的辅色作用,以辅色效果和反应热力学参数为指标筛选最佳的辅色剂,并借助红外光谱、分子对接... 为探究芳香族氨基酸对花色苷颜色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3种氨基酸(L-苯丙氨酸、L-色氨酸和L-酪氨酸)与锦葵素-3-O-葡萄糖苷在红葡萄酒模型溶液中的辅色作用,以辅色效果和反应热力学参数为指标筛选最佳的辅色剂,并借助红外光谱、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其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最高物质的量比为1∶100时色氨酸辅色效果最佳(λ_(max)提高了46.19%),并且ΔG°<0,为自发放热反应。傅里叶红外光谱、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L-色氨酸可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锦葵素-3-O-葡萄糖苷相互作用,是提高氨基酸-锦葵素-3-O-葡萄糖苷复合物稳定性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添加L-色氨酸用作辅色剂提高锦葵素-3-O-葡萄糖苷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葡萄酒 锦葵素-3-O-葡萄糖苷 氨基酸 分子对接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糙元结构下CaCO_(3)污垢局部沉积特性
9
作者 韩志敏 周相宇 +1 位作者 张宏宇 徐志明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由于换热器实际的热交换过程中换热壁面并非绝对光滑,而粗糙换热壁面很容易在部分局部位置处结垢,因此基于已构建的局部析晶污垢模型,对不同粗糙元结构下CaCO_(3)污垢局部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三种不同形状(矩形、梯形和三... 由于换热器实际的热交换过程中换热壁面并非绝对光滑,而粗糙换热壁面很容易在部分局部位置处结垢,因此基于已构建的局部析晶污垢模型,对不同粗糙元结构下CaCO_(3)污垢局部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了三种不同形状(矩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粗糙元,并详细分析了三角形粗糙元的相对高度和相对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粗糙元通道内的局部污垢热阻平均值均小于光滑通道,其中三角形粗糙元的局部污垢热阻平均值最小。三种粗糙元通道局部污垢热阻沿通道长度增加均呈周期性变化,且在每个周期内均存在峰值,其中最大峰值位于粗糙元背风侧。此外,局部污垢热阻随着三角形粗糙元相对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相对宽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说明相对高度对局部污垢沉积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元 CaCO_(3)污垢 模型 局部污垢热阻 结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城市群颗粒物及臭氧时空分布及气象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苗元露 耿春梅 +3 位作者 纪元 谷超 王胜利 杨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52,共13页
为探究天山北坡城市群PM_(2.5),PM_(10)和O_(3)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对该区域PM_(2.5),PM_(10)和O_(3)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广义可加模型GAM,揭示气象因子与污染物之间复杂的非线... 为探究天山北坡城市群PM_(2.5),PM_(10)和O_(3)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对该区域PM_(2.5),PM_(10)和O_(3)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广义可加模型GAM,揭示气象因子与污染物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响应及其交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在时间分布上,PM_(2.5)和PM_(10)均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征,而O_(3)呈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2)在空间格局上,PM_(2.5)和PM_(10)总体上呈现西低东高的格局,O_(3)高值集中在阜康市内的天山天池周边以及石河子市;3)区域PM_(2.5)和PM_(10)表现出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在东部呈现高-高集聚,在西部呈现低-低聚集;4)相关性分析及GAM模型表明,PM_(2.5),PM_(10)和O_(3)与温度、湿度、风速、气压和日降雨量5个气象因素均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响应关系。温度与其他气象因子两两间的交互项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温度和其他气象因素对PM_(2.5),PM_(10)和O_(3)的影响有显著的交互效应。研究结果为天山北坡区域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影响机制提供了新认识,可为制定天山北坡地区的区域性空气质量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O_(3) 时空分布 广义可加模型(GAM)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s3在北京地区PM_(10)模拟应用中的三维系统检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秀勇 程水源 +2 位作者 杨素英 陈东升 邰恒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3-117,140,共6页
为研究北京地区大气PM10的变化规律和三维空间结构,文章基于Models3/CMAQ空气质量模式,利用北京及周边省市详细调查的污染源数据,采取双层网格嵌套技术建立起适用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PM10数值模拟系统。为了检验该模式系统的准确性... 为研究北京地区大气PM10的变化规律和三维空间结构,文章基于Models3/CMAQ空气质量模式,利用北京及周边省市详细调查的污染源数据,采取双层网格嵌套技术建立起适用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大气PM10数值模拟系统。为了检验该模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文章将模拟结果与北京市城近郊区7个地面站近2500h的逐时地面监测数据以及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的激光雷达垂直观测记录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系统较好的反映了北京地区PM10浓度三维时空分布特征,是研究华北地区复杂地形下大气PM10传输及演变规律的一个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s3 MM5 激光雷达 模式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s-3空气质量模式对兰州市污染物输送的模拟 被引量:44
12
作者 安兴琴 左洪超 +1 位作者 吕世华 朱彤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8-756,共9页
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总局的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的特点,并且针对兰州市冬季采暖期污染严重的特点,选取2002年12月份的个例,将兰州市最新的大气污染源资料加入模式中,对模式进行调试并检验了该模式对兰州污染的模拟性能。... 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总局的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Models-3的特点,并且针对兰州市冬季采暖期污染严重的特点,选取2002年12月份的个例,将兰州市最新的大气污染源资料加入模式中,对模式进行调试并检验了该模式对兰州污染的模拟性能。从模式对SO2,NO2和O3等几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模拟结果与监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式系统较好地模拟出了SO2,NO2的空间分布格局,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比较吻合,而且模式模拟的污染物浓度场比较均匀;模式模拟的O3的日变化规律与资料分析结论基本一致,也符合O3的生成机理。因此该模式系统对于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城市污染物输送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s-3模式系统 兰州市 污染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模拟夏季极端降水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黄丹青 钱永甫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8-248,共11页
采用累积频率的统计方法和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CCM3)模拟的10年逐日降水结果,分析了模拟的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CM3模拟的极端降水阈值的大值区主要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上游、印度半岛及其邻近海域和孟... 采用累积频率的统计方法和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CCM3)模拟的10年逐日降水结果,分析了模拟的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CM3模拟的极端降水阈值的大值区主要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上游、印度半岛及其邻近海域和孟加拉湾及其北部地区.CCM3能够模拟出我国长江流域极端降水量与极端降水日数显著增加的趋势.对极端降水平均强度、降水日数以及极端降水量与总降水量比值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降水基本呈现同相变化,且以长江和黄河中游地区较为显著.CCM3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观测到的极端降水阈值与总降水、极端降水日数及其距平的高空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CCM3) 数值模拟 累积频率 夏季极端降水 趋势 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点监测数据的混凝土坝智能预警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雯 李炎隆 +4 位作者 张野 周涛 康心语 杨淘 黎康平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0-155,共6页
为提升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的预警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多点监测数据的智能预警分析方法,旨在克服传统单测点预警方法易受非结构性因素影响的问题。首先,采用K-means聚类法按相似变形模式对监测点进行分区;然后,利用ConvLSTM模型提取各聚类... 为提升混凝土坝安全监测的预警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多点监测数据的智能预警分析方法,旨在克服传统单测点预警方法易受非结构性因素影响的问题。首先,采用K-means聚类法按相似变形模式对监测点进行分区;然后,利用ConvLSTM模型提取各聚类中测点变形序列的时空特征并进行预测,通过分析残差序列并根据3-Sigma原则确定预警阈值,生成单点预警结果;最后,融合各聚类的预警结果,确保仅当聚类内所有监测点在同一时间点同时异常时才触发预警。结果表明:多测点联合预警方法通过综合多点信息,减少了单测点预警方法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造成的误报和漏报问题,提高了预警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 多点变形监测 预警指标 K-means聚类法 ConvLSTM模型 3-Sigma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形貌纳米Co_(3)O_(4)的表征及其对喹啉的吸附性能
15
作者 王涵 唐克 +4 位作者 洪新 房欣 秦悦 沈硕 李东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6-476,共11页
Co_(3)O_(4)具有吸附位点丰富、稳定性强、易回收等特点,可用于吸附脱除柴油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采用水热合成法,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制备了2种Co_(3)O_(4)样品(样品1和样品2);采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2种样品进行表... Co_(3)O_(4)具有吸附位点丰富、稳定性强、易回收等特点,可用于吸附脱除柴油中的碱性含氮化合物。采用水热合成法,通过改变原料配比制备了2种Co_(3)O_(4)样品(样品1和样品2);采用XRD、FT-IR、SEM、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2种样品进行表征;同时考察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对Co_(3)O_(4)吸附脱除模拟柴油中喹啉的影响;利用Material Studio软件建立Co_(3)O_(4)团簇吸附喹啉分子的模型,模拟计算吸附距离、吸附能及喹啉分子尺寸。结果表明:2种Co_(3)O_(4)样品均为立方尖晶石结构,样品1为纳米颗粒堆积且无规则堆放形成的球状团簇,样品2为纳米颗粒无规则堆积形成的纳米线形,样品1和样品2的平均孔径分别为21.34和16.13 nm,比表面积分别为30.08和14.42 m^(2)/g,孔体积分别为0.19和0.07 cm^(3)/g;当模拟燃料用量15 mL时,不同吸附温度下样品1的吸附脱氮效果明显优于样品2,且样品1的最佳吸附脱氮条件为: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40 min,吸附剂用量0.6 g。Co_(3)O_(4)中Co^(2+)吸附效果优于Co 3+,2种价态Co对于喹啉配位吸附结构的稳定性与吸附能力均优于π络合吸附,这是由于喹啉分子尺寸为0.7160 nm×0.4998 nm,可以进入到Co_(3)O_(4)孔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3)O_(4) 模拟柴油 喹啉 吸附 脱除率 Material Studio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PGmix模拟杉木人工林轮伐期和间伐措施对蓄积量的影响
16
作者 王成雨 扶欣然 +5 位作者 李佳怡 梁瑞婷 文毅 孙玉军 王轶夫 陈玲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80-2797,共18页
我国杉木人工林的轮伐期按其经营规程是25—30年,然而多代轮作后立地条件有所改变,有必要针对不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间伐措施,合理调整轮伐期,以期获得最高的林分蓄积量。以江西省吉水县和福田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PGmix生长... 我国杉木人工林的轮伐期按其经营规程是25—30年,然而多代轮作后立地条件有所改变,有必要针对不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间伐措施,合理调整轮伐期,以期获得最高的林分蓄积量。以江西省吉水县和福田县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3-PGmix生长过程模型,设定了四类不同的立地等级(I、II、III、IV),两次间伐(第一次设为第10年;第二次分别设为第15年的短间隔间伐和第20年的长间隔间伐)以及三种间伐强度(轻度10%、中度20%和重度30%),通过模拟和比较林分年平均最大生长量以及蓄积量,获得不同立地条件下相应合理的间伐措施以及轮伐期。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立地等级下,林分年最大平均生长量表现出明显差异,在I类立地等级下高达25.09m^(3)/hm^(2),而IV类立地等级下仅为8.6m^(3)/hm^(2)。(2)未间伐林地在四类立地等级下对应的最优轮伐期分别为17.7年、18.7年、21.6年和25.4年,且与林地蓄积量表现出协同性,即林分蓄积量随着轮伐期的增加而减小。而间伐林分的轮伐期随立地等级的增加而增大,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3)不同的间伐措施对林地总蓄积量造成的影响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表现不同:从林地蓄积量来看,长间隔间伐优于短间隔间伐;对于I类和II类立地等级的林分最优间伐方案是初次和二次间伐分别为20%和30%,III类立地等级的林分最优间伐方案是初次和二次间伐分别为10%和20%;最优间伐方案下,将此三类立地等级对应的最优轮伐期依次设为28.5年、29.4年和30.9年时,可将林分总蓄积量最大化。对于IV类立地等级的林地,应优先考虑改良土壤肥力。本研究的模拟结果能为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人工林间伐措施以及轮伐期的合理调整提供参考意见,从而助力我国杉木人工林的精细化经营以及森林质量精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Gmix过程模型 杉木人工林 立地等级 间伐措施 轮伐期 蓄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深度学习模型的高精度服装样板自动生成
17
作者 黄小源 侯珏 +1 位作者 杨阳 刘正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3,共8页
针对三维服装转换成二维样板过程缺乏考虑服装专业知识,导致样板精度差而无法直接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专家知识相结合的三维服装高精度样板的自动生成方法。首先,通过添加三次和四次贝塞尔曲线以及直角化约束改进服装样... 针对三维服装转换成二维样板过程缺乏考虑服装专业知识,导致样板精度差而无法直接应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专家知识相结合的三维服装高精度样板的自动生成方法。首先,通过添加三次和四次贝塞尔曲线以及直角化约束改进服装样板数据集生成器,生成专业高精度样板和三维服装模型数据集;设置边缘损失改进二维样板生成的深度学习混合框架模型,再结合服装结构设计专家知识对生成样板的边缘细节进行优化;最后采用物理模拟和现实扫描三维服装模型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预测样板形状、样板位置、边数准确率等评价指标上均有显著提高,在测试集上样板形状的均方误差降至1.59 cm,精度符合服装相应部位的公允差范围,且对物理模拟和真实扫描的三维服装样板预测具有较好的吻合度,为专业服装样板自动生成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服装 样板生成 专家知识 深度学习 服装数字化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坐骨神经低温等离子消融后的可逆性损伤与自主修复
18
作者 王宏岩 卢洁 +3 位作者 何亮亮 窦智 杨嵩 杨立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2-359,共8页
目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术(low temperature plasma ablation,LTPA)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用微创介入手术,通过消融神经纤维来中断疼痛传导通路。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小鼠坐骨神经LTPA模型并观察神经可逆性损伤和自主修复情况,初步探索L... 目的:低温等离子消融术(low temperature plasma ablation,LTPA)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用微创介入手术,通过消融神经纤维来中断疼痛传导通路。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小鼠坐骨神经LTPA模型并观察神经可逆性损伤和自主修复情况,初步探索LTPA的神经损伤作用和相关不良反应的转归机制。方法:将54只C57BL/6雌性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LTPA组使用等离子刀头消融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组(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使用肠铬线结扎、假手术组(Sham)仅暴露和分离,每组18只。在造模前以及造模后3、7、14、21、28天进行行为学测试(von Frey测试、热板实验和转棒疲劳实验),观察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热痛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转棒掉落潜伏期(rotarod fall latency,RFL)评估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选取L_(4)~L_(6)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转录因子-3(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3,ATF3)的平均染色强度。结果:LTPA组在术后3~21天MWT和TWL均显著高于术前以及Sham组,并且在术后21~28天明显恢复到术前和Sham组水平;RFL在术后各时间点显著低于术前和Sham组,并到第28天仍未完全恢复。而CCI组的MWT、TWL、RFL在术后3~28天维持痛觉超敏和运动平衡能力下降状态。LTPA组和CCI组DRG中ATF3平均染色强度在术后3天后迅速上调,CCI组在术后3~28天维持高水平,LTPA组在术后21~28天下调至Sham组水平。结论:LTPA可以造成小鼠坐骨神经的可逆性损伤,并在短时间内实现自主修复,且不会产生痛觉超敏现象。这为其临床应用和神经损伤相关不良反应的转归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低温等离子消融 神经可逆性损伤修复 转录因子-3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OF微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19
作者 张莹莹 步妮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0-196,共7页
3-DOF微手作为一种典型的柔性微型执行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非线性特性显著的优点。为了准确描述3-DOF微手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Yeoh模型的力学建模方法,结合Yeoh模型的能量密度分布函数,对其位姿和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分别... 3-DOF微手作为一种典型的柔性微型执行器,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非线性特性显著的优点。为了准确描述3-DOF微手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Yeoh模型的力学建模方法,结合Yeoh模型的能量密度分布函数,对其位姿和应力-应变关系进行分析,分别得到3个人工肌肉末端位移和气压之间的关系,根据3-DOF微手受力情况得到压力和弯曲角度之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证明理论模型的准确性,通过SolidWorks构建3-DOF微手模型,并采用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3-DOF微手在不同的气压、腔室作用下的仿真模型,并将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0~250 kPa内,仿真和计算结果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证明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研究3-DOF微手的控制和抓取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OF微手 Yeoh模型 理论模型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ase卫星数据的地球电子外辐射带数据同化建模
20
作者 罗陶荣 倪彬彬 +2 位作者 曹兴 王晓宇 雷源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7-1200,共14页
Arase卫星是一颗专门探测地球辐射带的科学卫星,于2016年12月20日成功发射.在2019年10月范艾伦卫星终止运行后,Arase卫星仍然继续正常运行并提供高质量的观测数据.本文结合Arase卫星高能电子探测器的电子通量观测数据和基于Fokker-Planc... Arase卫星是一颗专门探测地球辐射带的科学卫星,于2016年12月20日成功发射.在2019年10月范艾伦卫星终止运行后,Arase卫星仍然继续正常运行并提供高质量的观测数据.本文结合Arase卫星高能电子探测器的电子通量观测数据和基于Fokker-Planck扩散方程的三维辐射带数值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实现对2017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地球外辐射带(L^(*)=3~7)电子通量时空演化过程的数据同化建模.结果显示,同化模型有效弥补了Arase卫星数据对于高赤道投掷角电子的观测缺失,重构了不同能量、投掷角辐射带电子在不同L^(*)处的长期动态演化过程及其对地磁活动的响应特征.通过计算电子通量的数据同化结果与卫星观测结果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发现电子通量同化结果和观测结果整体一致.通过计算同化过程中的新息矢量,分析卫星观测结果对辐射带数值模型模拟结果的修正程度及其对电子能量和L^(*)的依赖性,这为分析辐射带数值模型所缺失的物理机制以及后续模型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se卫星 地球辐射带 电子通量 三维数据同化 模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