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VEST模型评估土地整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2
1
作者 钟莉娜 王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0-255,共6页
土地整治通过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再组织和再优化影响生境斑块之间物质流、能量流的循环过程,从而改变区域生境质量和分布格局。该文以大安市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地... 土地整治通过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再组织和再优化影响生境斑块之间物质流、能量流的循环过程,从而改变区域生境质量和分布格局。该文以大安市土地整治重大项目为例,采用InVEST模型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地整治前(2008年)、整治中(2011年)、整治后(2014年),耕地、草地和盐碱地均为项目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2)土地整治后,大量的盐碱地和草地转变为耕地,耕地面积由整治前的14.43%上升到71.19%;3)土地整治中,项目区的生境质量得分由整治前的0.194下降到0.189,整治后又上升到0.214;4)土地整治工程改善了项目区的生境质量,但整治完成后生境质量改善效果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在整治完成3~4 a时,生境质量仅比整治前提高了0.06左右,整治完成4 a之后,生境质量开始逐渐好转。研究结果可为土地整治工作中的生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土地整治 生境质量 影响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多情景评估研究
2
作者 贾艳红 黄俊忠 +1 位作者 吴春竹 胡洪文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6-169,共14页
生态系统服务量化评估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对于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区,运用PLUS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城镇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 生态系统服务量化评估可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对于保护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区,运用PLUS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城镇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而利用InVEST模型对流域2010年、2020年和2030年的产水服务、碳储存服务和土壤保持服务进行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方面,2010-2020年间漓江流域建设用地、水域面积增加,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2030年多情景下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呈现出耕地、林地、草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现象。自然发展情景和城镇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明显;生态保护情景下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下降趋势及建设用地扩张速率得到有效控制;耕地保护情景有助于降低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2)生态系统服务方面,2010-2020年间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都呈现上升趋势,碳储存量呈现降低趋势。流域中西部为产水量高值区,流域北部和东部为碳储存量和土壤保持量高值集中区。2030年城镇发展情景下产水量持续增加;发展情景差异对碳储存服务产生显著影响,生态保护情景能够提高碳储存量;土壤保持服务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并在自然发展情景下达到最大。3)建设用地扩张会导致产水服务提升,林地和草地减少引起碳储存量下降,建设用地扩张和林地草地减少使流域土壤保持量呈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研究漓江流域生态和社会经济不同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规律可为流域土地利用空间规划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多情景模拟 漓江流域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成熟度模型与评估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邱飞岳 张彭丽 +2 位作者 袁霄 黄江 郭海东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4,共10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全球教育革新和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正在主动求变、积极应变。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估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及能力,研究基于成熟度模型视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全球教育革新和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正在主动求变、积极应变。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估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及能力,研究基于成熟度模型视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具体而言,研究首先从院校个体、群体标杆、职教蓝图三个层面展开价值探索,系统剖析了成熟度模型的构成要素及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的共性特征;其次,结合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特色,构建了一个包含五个成熟度等级、四个能力要素、九个能力域和二十五个能力子域的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能力成熟度模型;最后,详细阐述了评估方法与实施流程。该模型旨在帮助职业院校评估自身数字化转型能力成熟度,识别发展瓶颈,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数字化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数字化 能力成熟度模型 成熟度等级 评估方法与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安全性:分类、评估、归因、缓解、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河燕 李思霖 +7 位作者 兰天伟 邱昱力 柳泽明 姚嘉树 曾理 单赢宇 施晓明 郭宇航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2,共31页
大语言模型能够在多个领域及任务上给出与人类水平相当的解答,并且在未经训练的领域和任务上展现了丰富的涌现能力。然而,目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系统存在许多安全性隐患,例如大语言模型系统容易受到难以被察觉的攻击,模型生成的... 大语言模型能够在多个领域及任务上给出与人类水平相当的解答,并且在未经训练的领域和任务上展现了丰富的涌现能力。然而,目前基于大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系统存在许多安全性隐患,例如大语言模型系统容易受到难以被察觉的攻击,模型生成的内容存在违法、泄密、仇恨、偏见、错误等问题。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大语言模型可能被滥用,生成的内容可能引起国家、人群和领域等多个层面的困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语言模型面临的安全性风险并进行分类,回顾现有的评估方法,研究安全性风险背后的因果机制,并总结现有的解决措施。具体而言,本文明确了大语言模型面临的10种安全性风险,并将其归类为模型自身安全性风险与生成内容的安全性风险两个方面,并对每种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此外,本文还从生命周期和危害程度两个角度对大语言模型的安全风险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并介绍了现有的大语言模型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大语言模型安全风险的出现原因以及相应的缓解措施。大语言模型的安全风险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模型自身安全性 生成内容安全性 安全性分类 安全性风险评估 安全性风险归因 安全性风险缓解措施 安全性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安全的技术治理:对抗测试与评估审计 被引量:4
5
作者 周辉 郭烘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8,共11页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提供跨任务和跨领域泛化性能的同时,由于数据驱动和技术复杂等原因产生了多重风险,增加了企业和个人面临的安全威胁,并带来了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对抗测试和评估审计为核心的技术治理能够有效辨识和缓解安全漏洞及风... 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在提供跨任务和跨领域泛化性能的同时,由于数据驱动和技术复杂等原因产生了多重风险,增加了企业和个人面临的安全威胁,并带来了伦理和法律问题。以对抗测试和评估审计为核心的技术治理能够有效辨识和缓解安全漏洞及风险,为大语言模型的安全应用提供了关键保障。但是,目前缺少充足的算力保障、技术治理流程和标准缺乏统一性、平台技术治理易受商业利益影响等困境影响了技术治理方案的稳步实施。从优化技术治理框架、鼓励安全治理技术创新、明确流程与标准、构建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安全技术治理机制的建议,以确保大语言模型的稳定与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语言模型 安全风险 技术治理 对抗测试 评估审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评估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海凌 刘睿玲 张怀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1,共9页
为评估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等级,提出一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方法。从PSR角度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划分韧性评估等级标准,利用AHP-DEMATEL为指标赋权,并结... 为评估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等级,提出一种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云模型的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方法。从PSR角度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划分韧性评估等级标准,利用AHP-DEMATEL为指标赋权,并结合云模型构建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韧性评估模型。以该模型对绵阳市九洲体育馆进行实证分析,分别确定其压力韧性、状态韧性、响应韧性的隶属度等级,最终得到综合等级C 2的结论,与九洲体育馆在汶川地震中表现出的韧性状态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评估 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避难建筑 PSR模型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评估与预警研究——基于Attention-LSTM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师荣蓉 杨娅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基于保险业系统性风险传导机制和预警机制的理论分析,利用CoVaR方法评估保险业系统性风险,从微观保险机构和宏观经济环境构建Attention-LSTM模型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进行预警分析。研究发现:当遭遇重大事件冲击时,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对... 基于保险业系统性风险传导机制和预警机制的理论分析,利用CoVaR方法评估保险业系统性风险,从微观保险机构和宏观经济环境构建Attention-LSTM模型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进行预警分析。研究发现:当遭遇重大事件冲击时,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对保险业的风险溢出增加;将金融压力指数纳入风险预警体系,其预测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降低8.59%、7.27%和4.55%;Attention-LSTM模型能捕捉风险间的关联性和传染性,在预测准确性、泛化能力和时间稳定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鉴于此,应建立保险业风险分区管理体系,融合深度学习模型多维度构建保险业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险业系统性风险 评估 预警 Attention-LST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的偏见挑战:识别、评估与去除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月梅 叶宇齐 何雪怡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708,共12页
针对大语言模型(LLM)输出内容存在偏见而导致LLM不安全和不可控的问题,从偏见识别、偏见评估和偏见去除3个角度出发深入梳理和分析现有LLM偏见的研究现状、技术与局限。首先,概述LLM的三大关键技术,从中分析LLM不可避免存在内隐偏见(Int... 针对大语言模型(LLM)输出内容存在偏见而导致LLM不安全和不可控的问题,从偏见识别、偏见评估和偏见去除3个角度出发深入梳理和分析现有LLM偏见的研究现状、技术与局限。首先,概述LLM的三大关键技术,从中分析LLM不可避免存在内隐偏见(Intrinsic Bias)的根本原因;其次,总结现有LLM存在的语言偏见、人口偏见和评估偏见三类偏见类型,并分析这些偏见的特点和原因;再次,系统性回顾现有LLM偏见的评估基准,并探讨这些通用型评估基准、特定语言评估基准以及特定任务评估基准的优点及局限;最后,从模型去偏和数据去偏2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现有LLM去偏技术,并指出它们的改进方向,同时,分析指出LLM偏见研究的3个方向:偏见的多文化属性评估、轻量级的偏见去除技术以及偏见可解释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偏见溯源 偏见识别 偏见评估 偏见去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台风巨灾模型“风·眼”的台风定量损失评估
9
作者 陈思宁 赵艳霞 +4 位作者 宫婷 赵大军 张祎 孙擎 杨彩凤 《热带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8-475,共8页
针对我国台风巨灾保险发展缓慢、风险量化能力不足以及缺乏用于开展定量化评估巨灾损失的先进模型等突出问题,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多家专业研究机构,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面向保险行业的中国... 针对我国台风巨灾保险发展缓慢、风险量化能力不足以及缺乏用于开展定量化评估巨灾损失的先进模型等突出问题,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多家专业研究机构,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面向保险行业的中国台风巨灾模型——“风·眼”。以2023年发生的两个典型台风“苏拉”和“卡努”为例,基于“风·眼”系统,并结合不同台风预报路径情景,对两次台风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开展了定量化的预评估工作。据测算,台风“苏拉”对广东省、福建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局部地区造成的房屋、居民家庭财产、工矿企业以及公益设施类损失约为15~67亿元。台风“卡努”对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局部地区造成的同类综合损失约为0.5~5.0亿元。通过与实际灾害损失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表现良好。该模型将为台风巨灾风险的精准识别、量化评估、精算定价、业务组合优化、风险累积控制和再保方案设计等核心环节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助力提高我国保险行业对台风巨灾风险的综合管理能力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灾模型 损失评估 巨灾保险 风险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PSIS-AISM模型的重大线性工程沿线生态风险评估
10
作者 张静晓 董方雨 +1 位作者 曾赛星 雷渊媛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89,共7页
重大线性工程建设多集中于生态脆弱区,其沿线生态风险的影响因素及程度仍缺乏系统分析与科学归类。本文提出重大线性工程沿线生态风险太阳花模型,构建含有五大指标的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以2016—2020年Y段公路建设为重大线性工程实例,运... 重大线性工程建设多集中于生态脆弱区,其沿线生态风险的影响因素及程度仍缺乏系统分析与科学归类。本文提出重大线性工程沿线生态风险太阳花模型,构建含有五大指标的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以2016—2020年Y段公路建设为重大线性工程实例,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确定影响生态环境的高权重指标,并采用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划分重大线性工程沿线不同景观类型的优劣层级与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景观干扰度是重大线性工程沿线生态风险的主要评价指标;不同景观类型重大线性工程建设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耕地受影响最大,未利用地最小,建设用地、水域、草地、林地依次递减。本研究可提升重大线性工程建设沿线的生态功能和景观品质,推进“生态链、工程链与创新链”三链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线性工程 生态风险评估 太阳花模型 TOPSIS-AIS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与梯形云模型的地铁信号电源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
11
作者 张亚东 周智炜 +2 位作者 江磊 曾玲 郭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0,共10页
针对地铁信号电源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存在主观性强、准确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与梯形云模型的系统健康状态实时综合评估方法。考虑电源屏系统的结构构成和关键参数,建立健康状态分层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层次... 针对地铁信号电源屏系统健康状态评估存在主观性强、准确度低、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组合赋权与梯形云模型的系统健康状态实时综合评估方法。考虑电源屏系统的结构构成和关键参数,建立健康状态分层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和基于指标相关性的权重确定法(CRITIC)计算子指标的主、客观权重,通过组合赋权融合为常权重,并结合在线监测数据的相对劣化度计算变权重;定义健康状态等级,构建梯形云模型;基于在线监测数据,动态计算子指标的健康状态隶属度,构建隶属度矩阵,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估得到地铁信号电源屏系统的健康状态。以宁波地铁5号线的现场数据进行方法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了评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评估结果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降低评估的主观性,提高评估的准确度和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信号电源屏 健康状态评估 评估指标体系 组合赋权法 梯形云模型 变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InVEST模型的咸阳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演变与预测
12
作者 陈秋计 谢米米 +1 位作者 南丹丹 罗豪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182,共11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减少区域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以咸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分... 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和减少区域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以咸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PLUS模型和InVEST模型,分析咸阳市近20 a来土地利用和碳储量的变化特征,并预测2030年自然增长、城镇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①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咸阳市碳储量分别为10047.534×104 t,10120.754×104 t和10030.210×104 t,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草地转为林地和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分别是引起碳储量增加和减少的主要原因;②碳储量高值区多集中在咸阳市北部,碳储量低值区则分布在咸阳市南部的经济中心;③2030年4种发展情景中,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的碳储量有所上升,城镇发展情景由于建设用地快速扩张,碳储量下降最为明显。咸阳市的未来规划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对碳储量的影响,保护生态用地,限制建设用地的大量扩张,以实现土地利用和碳排放的双重优化。研究结果可为咸阳市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提升和国土空间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S模型 inves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咸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的东海剑尖枪乌贼资源评估
13
作者 吴嘉敏 李楠 方舟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3,共8页
为探究基于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just another bayesian biomass assessment,JABBA)方法在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等短生命周期物种资源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利用2009-2021年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的渔获量数据和单位捕... 为探究基于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just another bayesian biomass assessment,JABBA)方法在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等短生命周期物种资源评估中的应用效果。利用2009-2021年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及日本的渔获量数据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数据,使用基于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JABBA中3种剩余产量模型对东海剑尖枪乌贼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使用Schaefer模型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2021年东海剑尖枪乌贼资源量为135.0×10^(4) t,最大可持续产量(MSY)为57.34×10^(4) t;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评估结果存在回顾性误差,F/F MSY的值可能被低估,资源量可能被高估,资源状态可能向“不健康”状态发展;预测性分析表明,当总允许可捕量(TAC)设置为小于等于52.26×10^(4) t(即2021年渔获量)时,剑尖枪乌贼资源量仍旧能维持一定的上升速度,但仍低于B MSY。研究表明,通过改进模型的参数设定、引入环境因子、延长数据时间序列和提高数据多样性等手段,可进一步提升评估的精度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尖枪乌贼 资源评估 剩余产量模型 贝叶斯剩余产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InVEST模型的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空间匹配评价
14
作者 侯慧敏 王辉 +1 位作者 王鹏全 曹进军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51,共10页
探究未来不同情景土地利用变化下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分布及匹配状况,为流域尺度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利用FLUS模型预测不同情景下2035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采用InVEST模型模拟产水量,评价石羊河流域农业水土... 探究未来不同情景土地利用变化下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分布及匹配状况,为流域尺度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支持。利用FLUS模型预测不同情景下2035年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采用InVEST模型模拟产水量,评价石羊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关系。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水土资源匹配格局整体呈现出西部优于东部,基尼系数介于0.2~0.3之间,未来表现出略微上升趋势,但仍处于比较均衡状态。石羊河流域2035年不同情景下平均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797 m^(3)/hm^(2),2020年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640 m^(3)/hm^(2),整体趋势向好。研究成果可为石羊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均衡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匹配 FLUS模型 invest模型 基尼系数 石羊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0—2035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碳储量时空格局演化分析——基于FLUS-InVEST模型
15
作者 王文娟 赵振坤 赵东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1-210,共10页
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及其关系,对土地合理利用、碳排放减少和碳汇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198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FLUS-InVEST模型分析了1980—2035年土地利用与碳储量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1... 研究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碳储量变化及其关系,对土地合理利用、碳排放减少和碳汇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1980—2020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FLUS-InVEST模型分析了1980—2035年土地利用与碳储量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1980—2020年,黄河流域经历了显著的土地利用转型,耕地和未利用地减少,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扩张。2035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草地面积均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1980—2020年,碳储量减少0.07亿吨,2035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分别增加0.67亿吨、1.16亿吨和1.15亿吨,其中耕地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加最多。(3)除青海和内蒙古外,其他省区碳储量保持稳定。(4)草地面积增加是碳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耕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会导致碳储量减少。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应重视耕地资源保护,尤其是耕地保护对碳储量的积极作用。论文探讨了黄河流域土地利用与碳储量的关系,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FLUS模型 invest模型 多情景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公交车驾驶人生态驾驶水平评估模型
16
作者 张雅丽 沈钰博 +2 位作者 袁伟 张康 张会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41,共13页
通过改善驾驶人驾驶行为是降低车辆能耗的重要方式,目前众多学者针对生态驾驶行为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多种生态驾驶建议,但是目前缺少对纯电动公交车驾驶人驾驶水平的评估方法。为了降低纯电动公交车运营成本,减少能量消耗,本研究采集... 通过改善驾驶人驾驶行为是降低车辆能耗的重要方式,目前众多学者针对生态驾驶行为开展了大量研究,提出多种生态驾驶建议,但是目前缺少对纯电动公交车驾驶人驾驶水平的评估方法。为了降低纯电动公交车运营成本,减少能量消耗,本研究采集纯电动公交车自然驾驶数据。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了统一采样频率、数据清洗、参数补充等预处理;其次,选择驾驶人操作特征参数和车辆运行参数,分析公交车驾驶人驾驶行为对能耗的影响,根据影响能耗的驾驶行为特征参数,以公交车起始站点到终点站之间的行程为单位,提出平均起步加速时间、猛踩加速踏板次数、持续高踏板开度时长、急加速次数、减速时制动占比、低速行驶时长、经济车速行驶时长7类影响能耗的驾驶事件;之后,通过各类驾驶事件参数与百公里能耗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建立生态驾驶水平评估的多元回归模型,对驾驶人行程中的驾驶水平进行评分;最后,基于评估模型搭建生态驾驶辅助反馈平台,帮助车队管理者更好地了解驾驶人的生态驾驶水平。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驾驶事件的纯电动公交车生态驾驶水平评估模型对于驾驶行为生态性的评估精确度为93.52%,平均误差为6.48%,模型对于生态驾驶得分的计算具有较好的效果,以此搭建的纯电动公交驾驶人生态驾驶辅助反馈平台可使车队管理者了解公交车运行状况以及驾驶人的生态驾驶水平,帮助驾驶人了解自身驾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公交车 生态驾驶 驾驶行为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云模型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维风险评估
17
作者 凌晓 汪霞 郭凯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1,共6页
为保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科学合理运行,考虑到运行维护期间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云模型理论的多维风险分析模型.采用工作分解结构法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AHP计算确定各风险因素层... 为保障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科学合理运行,考虑到运行维护期间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提出了一种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云模型理论的多维风险分析模型.采用工作分解结构法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AHP计算确定各风险因素层的权重;采用正向发生器和逆向发生器生成评价标准云和综合评价云,对比获得风险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管廊本体对于运行维护期间正常运行的影响较大,在子准测层中法律法规不健全和管廊本体的结构受破坏所占权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运行维护 AHP-云模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和MAIRCA的高速铁路系统韧性评估
18
作者 李磊 陈斯烨 +1 位作者 李晨蕾 吴艳华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5,共6页
开展系统、有效的高速铁路韧性评估是应对风险扰动、提升风险防御能力及恢复能力的关键。基于韧性理论和PSR理论框架,识别与提炼高速铁路系统韧性评估指标。运用云模型处理专家语言值评估信息,考虑异类指标间的关联性和指标评价的波动性... 开展系统、有效的高速铁路韧性评估是应对风险扰动、提升风险防御能力及恢复能力的关键。基于韧性理论和PSR理论框架,识别与提炼高速铁路系统韧性评估指标。运用云模型处理专家语言值评估信息,考虑异类指标间的关联性和指标评价的波动性,引入CRITIC权重计算方法并与超标倍数法结合,提出韧性指标综合权重方法;建立基于云模型和MAIRCA法的高速铁路系统韧性评估方法,计算高速铁路系统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的总偏差,进而评估高速铁路系统的韧性水平等级,识别薄弱指标。以某高速铁路车务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高速铁路车务系统韧性处于较高水平,总偏差为0.041,韧性指标中应急管理状态为薄弱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系统 运营安全管理 韧性评估 MAIRCA方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WM+BP神经网络的在役中小跨径桥梁安全风险智能评估模型研究
19
作者 赵锐 田志强 宋宇涵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104,共8页
为克服传统桥梁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主观性及由于桥梁系统复杂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桥梁检测数据,提出基于最优最劣法(BWM)+BP神经网络的在役中小跨径桥梁安全风险智能评估模型。首先,在现行桥梁检测评价规范基础上,以各结构部件的病害作... 为克服传统桥梁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的主观性及由于桥梁系统复杂带来的不确定性,基于桥梁检测数据,提出基于最优最劣法(BWM)+BP神经网络的在役中小跨径桥梁安全风险智能评估模型。首先,在现行桥梁检测评价规范基础上,以各结构部件的病害作为安全风险评估体系中的底层指标,构建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BWM法和德尔菲法,利用专家经验确定病害层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桥梁检测样本数据进行前处理;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处理后的样本进行训练,根据训练结果,分别用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对BP神经网络优化后对比,构建最优评估模型。将该评估模型应用于墩那高速新疆伊犁州某段某中桥,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以验证其适用性。结果表明:运用BWM+BP神经网络的在役中小跨径桥梁安全风险智能评估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检测报告样本中评价不准确和局限问题,同时削弱了BP神经网络训练大量样本的需求;GA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比PSO优化精度更佳、鲁棒性更好,准确率达96.49%;相比现行规范,运用该模型进行在役中小跨径桥梁安全风险评估,能改善病害叠加评分过低的问题,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跨径桥梁 最优最劣法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智能评估模型 安全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人才供需适配成熟度评估的基本逻辑与模型构建
20
作者 虞宁宁 谢正阳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12-20,共9页
在产业结构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产业人才供需失配问题愈发突出,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脱节是导致供需失配的重要原因。开展产业人才供需适配成熟度评估有助于精准把握产业人才供需适配现状、准确传递产业需求、有效引导人才培养全... 在产业结构升级与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产业人才供需失配问题愈发突出,教育与产业需求的脱节是导致供需失配的重要原因。开展产业人才供需适配成熟度评估有助于精准把握产业人才供需适配现状、准确传递产业需求、有效引导人才培养全过程。基于人才培养是评估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目标、产业分工和职业分类是学校专业划分的基本依据、多元主体间的系统联动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三个基本逻辑,构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产业人才供需适配成熟度评估模型,将适配成熟度分为初始、成长、优化、优秀、卓越等五个级别,可以为科学评估产业链、技术链、岗位链与人才链之间的适配关系提供理论框架,实现多元情景下产业人才供需适配情况的诊断、监测和改进,推动产业人才供需的动态平衡和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人才 供需适配 成熟度评估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