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剂热法合成In_2Se_3/CuSe复合粉及CuInSe_2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凤基 龙飞 +2 位作者 莫淑一 高耀 邹正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05-1712,共8页
采用常压下两步溶剂热法合成了In2Se3/CuSe复合粉,并以其为原料,通过喷涂成膜后快速热处理制备了CuInSe2(CIS)薄膜。利用XRD、FE-SEM、EDS对In2Se3/CuSe复合粉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溶剂热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温度、表面活... 采用常压下两步溶剂热法合成了In2Se3/CuSe复合粉,并以其为原料,通过喷涂成膜后快速热处理制备了CuInSe2(CIS)薄膜。利用XRD、FE-SEM、EDS对In2Se3/CuSe复合粉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分析表征,研究了溶剂热合成过程中的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对In2Se3/CuSe复合粉体物相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以InCl3·4H2O、Se粉为原料,聚乙二醇-400、水合肼、醋酸为溶剂于120℃下反应30 min可以成功合成出结晶性良好的纯相In2Se3纳米球,直径分布在50~100 nm之间;以In2Se3纳米粉作为中间产物,分散于乙二醇溶剂中,加入Se源溶液(水合肼溶解Se粉)及CuCl2·2H2O,90℃下反应30 min可获得In2Se3/CuSe复合粉,其中CuSe呈不规则团聚状均匀分布在In2Se3纳米球的周围,且当加入0.2 g CTAB时获得的In2Se3/CuSe复合粉分散性较好。采用FE-SEM、EDS、XRF和Raman光谱对预置膜和快速热处理后获得的CIS薄膜的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将In2Se3/CuSe复合粉制备成"墨水"后涂覆在镀Mo玻璃基板上,快速升温至550℃可成功获得致密的CIS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 in2se3 cuse复合粉 CIS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2Se3/CuSe核壳结构微纳粉的合成及其喷涂热处理制备CuInSe2薄膜
2
作者 李斌 李英莲 +3 位作者 莫淑一 陈明光 王东生 龙飞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35-1140,共6页
分别采用超声微波溶剂热法、常压溶剂热法及高压溶剂热法制备In_2Se_3/CuSe粉体,研究不同方法制备In_2Se_3/CuSe粉体的物相、形貌,并利用涂覆–快速热处理法制作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通过XRD、Raman、FESEM和TEM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组... 分别采用超声微波溶剂热法、常压溶剂热法及高压溶剂热法制备In_2Se_3/CuSe粉体,研究不同方法制备In_2Se_3/CuSe粉体的物相、形貌,并利用涂覆–快速热处理法制作薄膜太阳电池吸收层。通过XRD、Raman、FESEM和TEM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微波溶剂热法和常压溶剂热法得到的产物是以In_2Se_3+CuSe混合相的形式存在,高压溶剂热法合成的In_2Se_3/CuSe粉体则呈核壳结构,(以In_2Se_3为核,CuSe为壳)。涂覆–快速热处理法制备CIS薄膜的FESEM照片结果表明,高压溶剂热法合成的In_2Se_3/CuSe更容易获得平整致密的薄膜。将该CIS薄膜直接用于电池器件的组装,获得的光电性能参数:Voc为50 m V,Jsc为8 m A/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S 溶剂热法 in2se3/cuse 核壳结构 涂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步煅烧法制备高热稳定性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
3
作者 侯金麟 李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0-363,共4页
采用二步煅烧法制备了高热稳定性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首先以十二水合硫酸铝铵和葡萄糖为原料混合煅烧制备无定形Al_(2)O_(3)前驱体,然后以正硅酸乙酯形式向无定形Al_(2)O_(3)中引入适量的SiO_(2),煅烧后即可获得具有高... 采用二步煅烧法制备了高热稳定性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首先以十二水合硫酸铝铵和葡萄糖为原料混合煅烧制备无定形Al_(2)O_(3)前驱体,然后以正硅酸乙酯形式向无定形Al_(2)O_(3)中引入适量的SiO_(2),煅烧后即可获得具有高热稳定性的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当SiO_(2)引入量为26%(质量分数)时,粉体经950℃下煅烧4 h仍为无定形结构;对前驱体进行研磨后,粉体热稳定性进一步提升,在1 020℃下煅烧4 h仍为无定形结构。研究表明,SiO_(2)引入量和前驱体混合均匀性对复合粉体的高温热稳定性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SiO_(2)-Al_(2)O_(3)复合粉体 二步煅烧法 热稳定性 硫酸铝铵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微粉和SiO_2微粉对刚玉-莫来石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学伟 石干 孙庚辰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6-398,406,共4页
在板状刚玉细粉中添加粘土或Al2O3微粉 和不同种类的SiO2微粉制成刚玉-莫来石试样,分 别于1200℃、1400℃和1600℃保温5h烧成后,测 定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烧后线收缩率,利用 XRD分析了试样在不同温度段的莫来石生成量,研 究了添... 在板状刚玉细粉中添加粘土或Al2O3微粉 和不同种类的SiO2微粉制成刚玉-莫来石试样,分 别于1200℃、1400℃和1600℃保温5h烧成后,测 定试样的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烧后线收缩率,利用 XRD分析了试样在不同温度段的莫来石生成量,研 究了添加Al2O3微粉和不同种类的SiO2微粉对材料 的烧结性能和莫来石化的影响,并利用SEM观察了 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加入Al2O3微粉和 SiO2微粉均有利于材料的烧结;加入SiO2微粉的纯度 和晶形不同,对试样莫来石化的影响也不同,无定形 态SiO2微粉(即硅灰)的纯度越高,试样的莫来石生 成量也越高。(2)加粘土的试样,其显微结构中柱状 莫来石的晶体特征比较明显;而加入SiO2微粉的试 样,其莫来石晶体和刚玉晶体相互交错,晶粒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微粉 莫来石化 SIO2微粉 试样 刚玉 显气孔率 纯度 线收缩率 无定形态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Al_(2)O_(3)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段宁 李崇瑞 +3 位作者 陆成龙 张银凤 张湘泰 熊江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477-4486,共10页
Al_(2)O_(3)陶瓷膜在过滤染料废水过程中容易被染料大分子堵塞,导致Al_(2)O_(3)陶瓷膜水通量下降。以钛酸丁酯、异丙醇铝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H)_(4)-AlOOH复合溶胶,经450℃烧成获得TiO_(2)-Al_(2)O_(3)复合粉体。以SEM、... Al_(2)O_(3)陶瓷膜在过滤染料废水过程中容易被染料大分子堵塞,导致Al_(2)O_(3)陶瓷膜水通量下降。以钛酸丁酯、异丙醇铝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H)_(4)-AlOOH复合溶胶,经450℃烧成获得TiO_(2)-Al_(2)O_(3)复合粉体。以SEM、纳米粒度/电位仪作为主要表征手段,研究了不同Ti(OH)_(4)和AlOOH摩尔比对复合溶胶粒径分布的影响,进而探究TiO_(2)-Al_(2)O_(3)复合粉体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OH)_(4)和AlOOH摩尔比为0~0.4时,随着Ti(OH)_(4)和AlOOH摩尔比的增大,胶粒的平均粒径从67.5 nm减小到34.0 nm, Ti(OH)_(4)-AlOOH复合溶胶的电位从43 mV升高至53 mV。当Ti(OH)_(4)和AlOOH摩尔比为0.4时,复合粉体对结晶紫的去除率高达79.3%,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到了0.018 min^(-1)。TiO_(2)-Al_(2)O_(3)复合粉体制备的陶瓷膜能有效降解表面沉积的大分子,解决了陶瓷膜堵塞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Al_(2)O_(3)复合粉体 溶胶-凝胶法 陶瓷膜 光催化 降解 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3)C_(2)T_(x)/Ni/TiO_(2)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杜恒 张帆 +6 位作者 Shen Gang Qaim Khan 凡康康 张碧晗 李宁 范冰冰 张锐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6-303,共8页
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出二维层状Ti_(3)C_(2)T_(x)/Ni/TiO_(2)复合粉体,并利用TG-DSC、SEM、XRD和XPS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样品的电磁参数并模拟计算不同涂层厚度下样品的反射损耗值(RL)。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 采用热处理的方法制备出二维层状Ti_(3)C_(2)T_(x)/Ni/TiO_(2)复合粉体,并利用TG-DSC、SEM、XRD和XPS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样品的电磁参数并模拟计算不同涂层厚度下样品的反射损耗值(RL)。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样品中TiO2质量含量增加;当热处理温度为300℃时,在频率f=17.5 GHz下样品的RL为-35.2 dB,其有效吸波带宽超过1.7 GHz,对应的涂层厚度为4 mm。其优异的吸波性能一方面来自良好的阻抗匹配,另外一方面来自样品的介电损耗、磁损耗的协同效应。此外,样品的电磁波吸收能力可以通过其组分和微观结构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Ti_(3)C_(2)T_(x)二维层状结构 Ti_(3)C_(2)T_(x)/Ni/TiO_(2)复合粉体 热处理 吸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高温氢还原工艺制备Mo-Al_(2)O_(3)-La_(2)O_(3)复合粉末 被引量:1
7
作者 颜建辉 唐幸 +3 位作者 汪异 邱敬文 王跃明 宋晨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6-1109,共14页
Al_(2)O_(3)协同La_(2)O_(3)强韧化的钼及钼合金具有优越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钼及钼合金的关键在于获得超细或纳米Mo-Al_(2)O_(3)-La_(2)O_(3)粉末。本文以仲钼酸铵、硝酸铝、硝酸镧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煅烧... Al_(2)O_(3)协同La_(2)O_(3)强韧化的钼及钼合金具有优越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钼及钼合金的关键在于获得超细或纳米Mo-Al_(2)O_(3)-La_(2)O_(3)粉末。本文以仲钼酸铵、硝酸铝、硝酸镧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煅烧-高温氢还原工艺制备Mo-Al_(2)O_(3)-La_(2)O_(3)复合粉末,利用XRD、SEM、EDS和TEM等分析手段对粉末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水浴温度为85℃、pH=1、柠檬酸与钼酸铵的质量比为1.7时,形成了网状结构大分子交联的络合物前驱体,这有利于在后续高温还原过程中制备超细或纳米Mo复合粉末。前驱体粉体在550℃煅烧3 h后,粉末主要由MoO_(3)和Al_2(MoO_(4))_(3)组成。采用一步高温氢还原时,还原3 h后MoO_(3)全部转化成Mo,其最低还原温度为650℃。在650℃以下通过氢还原得到了微米尺寸Mo-Al_(2)O_(3)-La_(2)O_(3)复合粉末,而在750℃通过氢还原得到了由纳米颗粒聚集而成的近球形絮状粉末,在850℃通过氢还原得到的粉末内部出现烧结颈,其颗粒尺寸略有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复合粉末 氧化铝 氧化镧 溶胶-凝胶 氢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负载纳米Al_(2)O_(3)复合吸附剂去除水中硒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Liza Yu Chen LIN 何柳 +3 位作者 刘通 王小 陈祥伟 解跃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1,共5页
研究制备了海绵负载纳米Al2O3微球的复合吸附剂(NAS),并用于对Se(Ⅳ)和Se(Ⅵ)的吸附。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Al_(2)O_(3)微球(NAO)的平均尺寸为200~400 nm,在海绵上负载NAO会使其分散性更好。当NAO负载量分别为80 mg/g和60 mg/g时,NAS对Se... 研究制备了海绵负载纳米Al2O3微球的复合吸附剂(NAS),并用于对Se(Ⅳ)和Se(Ⅵ)的吸附。结果表明,合成的纳米Al_(2)O_(3)微球(NAO)的平均尺寸为200~400 nm,在海绵上负载NAO会使其分散性更好。当NAO负载量分别为80 mg/g和60 mg/g时,NAS对Se(Ⅳ)和Se(Ⅵ)的吸附性能为佳,分别需要60、120 min达到平衡,适应pH为2~5;两者均符合准2级动力学模型;NAS对Se(Ⅳ)、Se(Ⅵ)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37.2、143.9 mg/g,能很好地与Freundlich模型拟合,说明NAS表面不均匀,且属于多层吸附。经过2次的循环,对Se(Ⅳ)和Se(Ⅵ)的去除率有所降低,但均仍保持在一定的水平,说明NAS可再生循环利用。NAS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去除水中Se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Al_(2)O_(3)微球 海绵 负载 复合吸附剂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法制备棒状Al_(2)O_(3)及Al_(2)O_(3)-ZrO_(2)陶瓷复合粉体 被引量:2
9
作者 靳元勋 霍地 孙旭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309-314,共6页
采用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为配合剂,以简易的液相法合成出微纳米纤维状Al和Al-Zr前体,煅烧处理制备了棒状α-Al_(2)O_(3)和Al_(2)O_(3)-ZrO_(2)复合陶瓷粉体。同时研究了DPTA∶Al^(3+)质量比、反应温度与时间对陶瓷粉体形态的影响。利用... 采用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为配合剂,以简易的液相法合成出微纳米纤维状Al和Al-Zr前体,煅烧处理制备了棒状α-Al_(2)O_(3)和Al_(2)O_(3)-ZrO_(2)复合陶瓷粉体。同时研究了DPTA∶Al^(3+)质量比、反应温度与时间对陶瓷粉体形态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TG/DSC)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高的DTPA∶Al^(3+)质量比以及较长的反应时间有利于制备高长径比的纤维棒状Al和Al-Zr配合物前体。合成纳米纤维状α-Al_(2)O_(3)和Al_(2)O_(3)-ZrO_(2)前体的最优条件是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5h,DTPA∶Al^(3+)比例为1.2∶1。相应地,该前体煅烧后可以制备出棒状α-Al_(2)O_(3)和Al_(2)O_(3)-ZrO_(2)复合陶瓷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状粉体 α-Al_(2)O_(3) Al_(2)O_(3)-ZrO_(2) 液相法 二乙三胺五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纳米粉体制备Y_(2)O_(3)-MgO复相陶瓷
10
作者 江宏涛 秦海明 +2 位作者 冯少尉 陈红兵 蒋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7-1006,共10页
由于优异的光学和机械性能,Y_(2)O_(3)-MgO复相纳米陶瓷被认为是红外透明陶瓷的重要候选材料。尽管如此,在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严重的光散射和不必要的吸收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这阻碍了该材料在极端恶劣环境中的应用。在目前的工作中... 由于优异的光学和机械性能,Y_(2)O_(3)-MgO复相纳米陶瓷被认为是红外透明陶瓷的重要候选材料。尽管如此,在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严重的光散射和不必要的吸收方面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这阻碍了该材料在极端恶劣环境中的应用。在目前的工作中,先通过尿素沉淀法制备了Y_(2)O_(3)-MgO核壳结构纳米粉体,然后在放电等离子体烧结下制备了Y_(2)O_(3)-MgO复相纳米陶瓷。通过热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法(TG/DSC)、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核壳结构纳米粉及复相纳米陶瓷。Y_(2)O_(3)-MgO核壳结构纳米粉体的尺寸约为250 nm,并且制备的陶瓷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60 nm。透过率在6μm处为57%,维氏硬度为820 HV。粉末合成方法为复相纳米陶瓷提供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方案,可以轻松调节粒径和不同组分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_(2)O_(3)-MgO复相纳米陶瓷 核壳结构纳米粉体 尿素沉淀法 放电等离子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2)AlC粉末粒径分布对TiC_(0.5)-Al_(2)O_(3)/Cu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聂智超 严仰先 +4 位作者 洪嘉婷 廖航宇 宋文龙 邹金明 张雪辉(导师)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1,共6页
通过不同时间的湿法球磨得到不同粒径分布的Ti_(2)AlC粉末,再与Cu_(2)O粉末和铜粉末混合,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C_(0.5)-Al_(2)O_(3)/Cu复合材料,研究了Ti_(2)AlC粉末粒径分布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_(2)AlC粉末... 通过不同时间的湿法球磨得到不同粒径分布的Ti_(2)AlC粉末,再与Cu_(2)O粉末和铜粉末混合,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TiC_(0.5)-Al_(2)O_(3)/Cu复合材料,研究了Ti_(2)AlC粉末粒径分布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_(2)AlC粉末中亚微米级颗粒体积分数由0增加到70.27%,复合材料中增强相颗粒TiC_(0.5)和Al_(2)O_(3)在基体中分散更均匀,但是当亚微米级颗粒体积分数为98.07%时,增强相颗粒出现聚集现象;随着亚微米级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导电率与相对密度先减小后增大,硬度与屈服强度则先升后降,当亚微米级颗粒体积分数为70.27%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_(0.5)-Al_(2)O_(3)/Cu复合材料 Ti_(2)AlC粉末粒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和柠檬酸的配比对Y_(2)O_(3)-MgO纳米粉体及其纳米复相陶瓷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陈冠宇 吴南 +3 位作者 杨康 王元帅 孙旭东 李晓东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88-1796,共9页
纳米粉体的团聚程度影响纳米复相陶瓷的微观结构,进而影响其光学与力学性能。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Y_(2)O_(3)-MgO纳米粉体,结合热压烧结(HP)技术制备出光学及力学性能优异的Y_(2)O_(3)-MgO复相陶瓷。研究了前驱体中金属离子与柠檬... 纳米粉体的团聚程度影响纳米复相陶瓷的微观结构,进而影响其光学与力学性能。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Y_(2)O_(3)-MgO纳米粉体,结合热压烧结(HP)技术制备出光学及力学性能优异的Y_(2)O_(3)-MgO复相陶瓷。研究了前驱体中金属离子与柠檬酸的摩尔比(m/c)对纳米粉体团聚程度及复相陶瓷显微结构、光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金属离子和柠檬酸摩尔比为0.75时,粉体团聚程度最低,该粉体经过热压烧结后制备出的Y_(2)O_(3)-MgO陶瓷具有均匀的相域,晶粒尺寸约为140 nm,3~6μm波段的透过率达到80%,维氏硬度及断裂韧性分别为10.90 GPa、2.21 MPa·m^(-1/2),抗弯强度为22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体 透明陶瓷 纳米复相陶瓷 Y_(2)O_(3)-MgO 团聚程度 溶胶-凝胶 热压烧结 柠檬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喷涂用氧化铝-钛碳化硅团聚粉末的制备
13
作者 袁旭冏 郝亚鸣 +5 位作者 胡悦 赫丽华 王智勇 王峰 王一渤 李国鹏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36,共10页
高温吸波材料对先进战机热端部件的隐身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Al_(2)O_(3)和Ti_(3)SiC_(2)在高温吸波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两种粉末物理混匀后流动性较差,难以直接用于等离子喷涂,故需要进行二次造粒。本工作采用喷雾造粒法... 高温吸波材料对先进战机热端部件的隐身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Al_(2)O_(3)和Ti_(3)SiC_(2)在高温吸波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两种粉末物理混匀后流动性较差,难以直接用于等离子喷涂,故需要进行二次造粒。本工作采用喷雾造粒法对Al_(2)O_(3)-Ti_(3)SiC_(2)团聚粉末进行制备,研究浆料成分及喷雾造粒工艺参数对Al_(2)O_(3)-Ti_(3)SiC_(2)团聚粉末形貌、表面粗糙度、粒径分布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优化浆料中的固含量及PVA含量有利于改善粉末球形度及表面粗糙度,控制喷雾盘转速可有效调控粉末的粒径分布,合理的进/出风温度会进一步改善粉末球形度。当喷雾盘转速为40 r·min^(-1)、进风温度250℃、出风温度130℃时,获得的团聚粉末球形度好、表面粗糙度低、松装密度高、流动性优异且粒径分布集中。该方法获得的粉末可直接应用于等离子喷涂,适合批量生产,对Al_(2)O_(3)-Ti_(3)SiC_(2)高温吸波材料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Ti_(3)SiC_(2)团聚粉末 喷雾造粒 形貌 流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