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4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inetic Analysis of Vectored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for Stratosphere Airship 被引量:1
1
作者 Nie Ying Zhou Jianghua +2 位作者 Yang Yanchu Wang Sheng Wang Xuwei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6年第5期559-565,共7页
To enhance the controllability of stratosphere airship,a vectored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is used.By using the Lagrangian method,a kinetic model of the vectored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 To enhance the controllability of stratosphere airship,a vectored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is used.By using the Lagrangian method,a kinetic model of the vectored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 and validated through ground tests.The fake gyroscopic torque is first proposed,which the vector mechanism should overcome besides the inertial torque and the gravitational torque.The fake gyroscopic torque is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ertial moments about two principal inertial axes of the propeller in the rotating plane,appears only when the propeller is rotating and is proportional with the rotation speed.It is a sinusoidal pulse,with a frequency that is twice of the rotation speed.Considering the fake gyroscope torque pulse and aerodynamic efficiency,three blade propeller is recommended for the vectored propulsion system used for stratosphere air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osphere airship vectored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kinetic model vector torque fake gyroscopic torque blade numb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sign of multi-module experiment-rig of vessel electrical propulsion prime mover
2
作者 XIEChun-ling WANGYuan-hui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5年第1期26-29,共4页
Combined power plant is widely used in large or medium surface vessel for its predominant performance. It is important to research on using combined power plant as electrical propulsion prime mover for developing the ... Combined power plant is widely used in large or medium surface vessel for its predominant performance. It is important to research on using combined power plant as electrical propulsion prime mover for developing the electric propulsion warship.This paper, designs a multi-module experiment-rig and introduces its composition, working principle and disposition scheme,and carried out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 experiment of the GTD350 gas turb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 propulsion modular composition combined power pl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lectrospray DPE peculiarities from the liquid surfac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CSWs
3
作者 贺伟国 霍卫杰 +3 位作者 韩罗峰 朱康武 王锋 王泽坤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10-120,共11页
The Ultrasonic Electric Propulsion(UEP)system is a cutting-edge propulsion technology that is mostly used on platforms for small satellites(less than 10 kg).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oplet partial emissions(DPEs)in the... The Ultrasonic Electric Propulsion(UEP)system is a cutting-edge propulsion technology that is mostly used on platforms for small satellites(less than 10 kg).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oplet partial emissions(DPEs)in the UEP system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high-speed imaging technique(an ultra-high speed camera(NAC HX-6)and a long-distance microscope)in this work.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 that there are a few partial emission modes,including left-side emission,double-side emission,and right-side emission,that are present in the droplet emission process of the UEP system.These modes are primarily caused by the partial formation of capillary standing waves(CSWs)on the emission surface of the ultrasonic nozzle.The emission rate for single-and double-sided emissions varies at different times,indicating that there are different CSWs engaged in droplet emission due to variations in the liquid film thickness and charge state of the liquid cones.Additionally,as the droplets emit continuously,a raised area on the emission surface appears,with several droplets emitting there as a result of charge accumulation.Additionally,photos of the CSWs with emitting droplets are obtained,which highlights the CSWs'distinctive wave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sonic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MICROSATELLITE high-speed imaging technique droplet partial emissions electric f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电推进分系统设计与验证
4
作者 邹达人 李烽 +4 位作者 刘家涛 张浩石 李晨光 高俊 王宝军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5-100,共6页
电推进具有大比冲和长寿命的特点,带来的低推进剂消耗可以在卫星起飞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有效载荷的承载能力。文章介绍了国内首颗高轨全电推进卫星亚太6E的电推进分系统设计,其中包括电推进分系统的配置组成状态,也介绍了其在轨工作... 电推进具有大比冲和长寿命的特点,带来的低推进剂消耗可以在卫星起飞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有效载荷的承载能力。文章介绍了国内首颗高轨全电推进卫星亚太6E的电推进分系统设计,其中包括电推进分系统的配置组成状态,也介绍了其在轨工作的电参数、温度特性。亚太6E卫星验证了离子电推进和霍尔电推进轨道转移技术,以及离子及霍尔双模式电推进分系统的兼容性,其电推进分系统设计可用于其他航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电推进分系统 离子电推进 霍尔电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连接与分离机构设计与验证
5
作者 孙国鹏 刘学 +4 位作者 柳翠翠 乔心全 方耀鹏 王敏 潘宇倩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5,共8页
针对亚太6E卫星构型特点,提出了一种“包带+分离弹簧”式星间连接与分离机构方案。设计了分离插头和星间包带的收纳装置,有效消除了分离插头和星间包带分离后对独立推进舱姿态的干扰。开展了分离动力学多因素敏感度分析,识别出影响分离... 针对亚太6E卫星构型特点,提出了一种“包带+分离弹簧”式星间连接与分离机构方案。设计了分离插头和星间包带的收纳装置,有效消除了分离插头和星间包带分离后对独立推进舱姿态的干扰。开展了分离动力学多因素敏感度分析,识别出影响分离安全性的主要因素。基于连接与分离机构的使用环境和工况,制定和实施了三级地面试验验证方案。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亚太6E卫星连接与分离机构的设计、分析和验证方法合理正确,对后续类似星间分离机构的研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推平台 机构 分离 设计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全电推变轨策略及方法研究
6
作者 梁新刚 魏强 +1 位作者 王敏 李强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文章以亚太6E卫星为背景,研究了全电推轨道转移问题。首先依据极小值原理求解时间最优轨迹优化问题,分析理论最优解轨道变化特征;其次,在理论最优解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提取并保留主要特征,制定便于工程实施的简化策略;最后通过仿真算例... 文章以亚太6E卫星为背景,研究了全电推轨道转移问题。首先依据极小值原理求解时间最优轨迹优化问题,分析理论最优解轨道变化特征;其次,在理论最优解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提取并保留主要特征,制定便于工程实施的简化策略;最后通过仿真算例对简化策略与理论最优策略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基本一致,以少量的最优性损失换取了工程实施的便利。基于文章给出的简化策略,亚太6E卫星已顺利完成变轨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电推进 轨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繁穿越范艾伦辐射带的卫星空间环境分析与防护
7
作者 呼延奇 侯卫国 +3 位作者 魏强 王敏 梁新刚 李大伟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6,共8页
亚太6E卫星基于低成本设计理念,采用发射低轨卫星的CZ-2C火箭发射,卫星采用全电推卫星平台+独立推进舱的总体方案,是我国首颗自主从LEO到GEO轨道转移的全电推进通信卫星,卫星变轨期间频繁穿越范艾伦辐射带,面临的空间辐射环境复杂、恶劣... 亚太6E卫星基于低成本设计理念,采用发射低轨卫星的CZ-2C火箭发射,卫星采用全电推卫星平台+独立推进舱的总体方案,是我国首颗自主从LEO到GEO轨道转移的全电推进通信卫星,卫星变轨期间频繁穿越范艾伦辐射带,面临的空间辐射环境复杂、恶劣,因此需结合卫星空间辐射效应特点,开展空间环境防护分析与设计,并对变轨策略进行优化。分析结果显示:亚太6E卫星遭受的电离总剂量、光电器件位移损伤相比常规GEO通信卫星均有显著增加,尤其是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辐射衰降问题尤为突出,据此亚太6E卫星开展了针对性空间环境防护设计;在亚太6E卫星实际飞行验证基础上,给出了后续电推进卫星采用不同变轨策略太阳电池辐射损伤的差异,结果显示:通过选择较高远地点的大椭圆轨道作为电推变轨启始轨道,以及通过优化变轨策略使卫星尽快远离内辐射带强度中心等策略,可以有效降低卫星太阳电池阵辐射衰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变轨 辐射带 分析与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供配电分系统设计与验证
8
作者 李大伟 张子亮 +6 位作者 李键 王磊 蒋思越 付宇 魏强 王敏 潘宇倩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4,共7页
亚太6E卫星是基于全电推进卫星平台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平台设计的地球同步轨道大容量通信卫星,也是该平台的首颗星。该全电推进平台具有轻量化,经济技术一体化等技术特点要求,文章结合平台卫星要求,对供配电分系统功能、性能和工作... 亚太6E卫星是基于全电推进卫星平台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平台设计的地球同步轨道大容量通信卫星,也是该平台的首颗星。该全电推进平台具有轻量化,经济技术一体化等技术特点要求,文章结合平台卫星要求,对供配电分系统功能、性能和工作模式进行概述,重点在分系统核心设计方面的内外接口简化设计、独立推进舱供配电及火工品管理设计、长转移轨道能量平衡设计和故障诊断与自主恢复等方面予以论述。亚太6E卫星在轨飞行试验结果表明:供配电分系统功能正常,设计合理有效,可以为全电推进卫星供配电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推卫星 亚太6E卫星 供配电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核动力燃料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
9
作者 吴学志 魏国良 +3 位作者 郭骁 屈哲昊 王轩 任劲如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4,共6页
空间核动力是未来实现深空探测和载物运输的关键技术之一,空间核动力具有工作寿命长、机动性能好和受太空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是空间环境中可提供能量的优质能源。核燃料是空间核动力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处于长时、高温和强辐射的服役环境,... 空间核动力是未来实现深空探测和载物运输的关键技术之一,空间核动力具有工作寿命长、机动性能好和受太空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是空间环境中可提供能量的优质能源。核燃料是空间核动力反应堆的核心部件,处于长时、高温和强辐射的服役环境,是影响空间核反应堆能否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材料,与传统压水堆UO_(2)燃料存在较大不同。本文综述了以空间核电源与核推进为代表的空间核动力反应堆燃料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不同空间核动力系统燃料体系的区别,从燃料设计、工艺制备、性能分析与服役评价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影响空间核动力燃料应用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未来我国空间核动力燃料的技术方向与研究重点,为我国先进空间核动力反应堆燃料的优化设计与性能提升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核动力 反应堆 燃料 核电源 核推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星箭联合优化设计
10
作者 潘宇倩 魏强 +5 位作者 杨建民 王敏 马惠廷 方耀鹏 侯卫国 靖法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1,共6页
在确保任务安全的前提下,针对星箭分离轨道高度提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星箭大系统优化原则和约束条件;开展了基于低轨道运载的卫星变轨策略优化、星箭联合体力学特性优化、星箭近远场分离特性优化、飞行弹道优化及星箭减轻质量。经亚太6... 在确保任务安全的前提下,针对星箭分离轨道高度提升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星箭大系统优化原则和约束条件;开展了基于低轨道运载的卫星变轨策略优化、星箭联合体力学特性优化、星箭近远场分离特性优化、飞行弹道优化及星箭减轻质量。经亚太6E卫星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星箭分离轨道远地点高度较优化前提高了约100km;卫星与低轨空间物体的碰撞概率降低至优化前的5%;星箭联合体实现了数百千克级的质量减轻,且卫星在发射段与分离过程均留有适当的安全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星箭联合 全电推进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总体设计及技术创新
11
作者 王敏 魏强 +1 位作者 侯卫国 刘杰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
亚太6E卫星是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平台首颗星,对全电推进卫星关键技术验证、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市场开拓、通信卫星领域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卫星需求出发,重点介绍了亚太6E卫星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创新性,包括卫星总体方案、变轨... 亚太6E卫星是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平台首颗星,对全电推进卫星关键技术验证、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市场开拓、通信卫星领域发展均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卫星需求出发,重点介绍了亚太6E卫星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创新性,包括卫星总体方案、变轨模式和技术创新点,并结合卫星在轨飞行情况介绍了卫星能力水平和取得的重要技术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三号增强平台首颗星 电推进 自主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颗全电推进高轨通信卫星技术成就与发展建议
12
作者 魏强 王敏 +2 位作者 潘宇倩 刘杰 方耀鹏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亚太6E卫星是我国首颗全电推进高轨通信卫星,也是东方红三号增强卫星平台的首颗卫星。其配置25个Ku用户波束和3个Ka信关站波束,覆盖印尼全境,通信容量不小于30Gbit/s。亚太6E卫星实现了从低地球轨道到地球静止轨道的大范围、全自主、全... 亚太6E卫星是我国首颗全电推进高轨通信卫星,也是东方红三号增强卫星平台的首颗卫星。其配置25个Ku用户波束和3个Ka信关站波束,覆盖印尼全境,通信容量不小于30Gbit/s。亚太6E卫星实现了从低地球轨道到地球静止轨道的大范围、全自主、全电推轨道转移,突破了全电推进变轨控制等20余项关键技术。亚太6E卫星在轨运行结果表明:亚太6E卫星完成了我国全电推进平台的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验证,标志着我国首个全电推进高轨通信卫星平台投入市场,推动了我国通信卫星能力迈向世界先进水平,展现了中国航天的硬核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推进 亚太6E卫星 东方红三号增强卫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与实现
13
作者 安然 王珏 +5 位作者 王敏 魏强 彭坤 侯卫国 成艳 安秀枝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遵循高性能、高效率、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构建飞行任务管理架构,将卫星自火箭起飞后的所有飞行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设计数十个程控事件,并进行程控功能、循环判定功能设计。全自主飞行设计减少了卫星对... 亚太6E卫星全自主飞行设计遵循高性能、高效率、高性价比的设计理念,构建飞行任务管理架构,将卫星自火箭起飞后的所有飞行任务划分为不同的飞行阶段,设计数十个程控事件,并进行程控功能、循环判定功能设计。全自主飞行设计减少了卫星对地面测控系统的依赖,具备更强自主飞行能力,首次实现了我国卫星全寿命周期自主飞行。文章介绍的全自主飞行设计,对全电推进卫星及自主运行卫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全自主飞行 全电推进 自主变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红三号增强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
14
作者 刘杰 魏强 +3 位作者 王敏 潘宇倩 方耀鹏 王畅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48,共5页
针对全电推进卫星在小推力条件下姿态与轨道联合自主控制存在的难题,对3项关键技术——高承载比结构优化设计、高集成度电子系统架构优化设计和全电推进姿态与轨道联合自主控制开展研究。建立飞行事件的纵向与横向系统级架构,并采取多... 针对全电推进卫星在小推力条件下姿态与轨道联合自主控制存在的难题,对3项关键技术——高承载比结构优化设计、高集成度电子系统架构优化设计和全电推进姿态与轨道联合自主控制开展研究。建立飞行事件的纵向与横向系统级架构,并采取多源信息融合及新场景下卫星功能软件定义,实现全电推进卫星平台的自主性;另外,提出连续小推力矢量最优指向的快速收敛,以及执行机构运动路径快速解算的星上算法,实现电推进点火过程的星上姿态与轨道策略实时快速生成。上述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在东方红三号增强(DFH-3E)卫星平台首颗卫星亚太6E的工程实践中,可为我国后续全电推进卫星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红三号增强卫星平台 全电推进 载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型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
15
作者 武志文 孙伟 +4 位作者 郭云涛 孙振宁 杜泽宁 李锦 王宁飞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7,共11页
被动型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具备结构简单、体积小、比冲高等特点。分析了工程化应用对寿命和总冲提出的需求,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单位在被动型电喷推力器寿命方面的研究现状。随后针对影响推力器寿命的因素展开分析,包括短路、放电、推进剂... 被动型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具备结构简单、体积小、比冲高等特点。分析了工程化应用对寿命和总冲提出的需求,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单位在被动型电喷推力器寿命方面的研究现状。随后针对影响推力器寿命的因素展开分析,包括短路、放电、推进剂供给不稳定、电化学反应和提取极腐蚀。最后提出了延长被动型电喷推力器寿命的策略,包括使用小型化泵阀和自由液面储箱、开发与推力器工况相匹配的高比表面积电极和通过精密加工和装配技术获得更精确的电极参数。所提策略为被动型离子液体电喷推力器的设计和工程化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被动型 离子液体 电喷推力器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发射极制造技术现状及展望
16
作者 李小康 郭大伟 +2 位作者 吴建军 杨云天 车碧轩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82,共16页
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是目前热点研究的一种静电式微电推进装置,影响该类推力器性能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发射极,其制造技术已成为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毛细管型、... 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是目前热点研究的一种静电式微电推进装置,影响该类推力器性能的核心部件之一是发射极,其制造技术已成为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离子液体电喷雾推力器工作原理和发展历程,分析了毛细管型、外部浸润型和多孔材料型三类发射极的推进剂输运特点和制造需求;回顾和梳理了三类发射极的典型制造材料与相关制造技术,总结评述了离子刻蚀等不同制造技术的优缺点;针对较为成功的基于多孔材料的超快激光制造技术,从发射极设计、新型材料制备、超快激光与材料作用机理等角度提出了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电喷雾推力器 发射体 制造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电推进发展历史回顾与启示(上)
17
作者 张天平 陈娟娟 张雪儿 《真空与低温》 2025年第1期114-132,共19页
离子电推进是空间电推进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追溯离子电推进从概念到工程应用的历史过程,能够为洞见离子电推进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依据。从早期孕育、初期发展、中期发展、当代发展和创新发展等五个方面,对世界各国离子电推进... 离子电推进是空间电推进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追溯离子电推进从概念到工程应用的历史过程,能够为洞见离子电推进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依据。从早期孕育、初期发展、中期发展、当代发展和创新发展等五个方面,对世界各国离子电推进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包括技术发展、产品研发、工程应用等内容的全面回顾。在此基础上,将离子电推进从初始概念到工程应用经历的漫长过程分为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离子电推进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正确认识离子电推进等七个方面梳理了对离子电推进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推进 离子推力器 发展历史 启示 产品研制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电推进发展历史回顾与启示(中)
18
作者 张天平 陈娟娟 张雪儿 《真空与低温》 2025年第2期248-275,共28页
离子电推进是空间电推进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追溯离子电推进从概念到工程应用的历史过程,能够为洞见离子电推进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依据。从早期孕育、初期发展、中期发展、当代发展和创新发展等五个方面,对世界各国离子电推进... 离子电推进是空间电推进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之一,追溯离子电推进从概念到工程应用的历史过程,能够为洞见离子电推进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依据。从早期孕育、初期发展、中期发展、当代发展和创新发展等五个方面,对世界各国离子电推进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包括技术发展、产品研发、工程应用等内容的全面回顾。在此基础上,将离子电推进从初始概念到工程应用经历的漫长过程分为五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离子电推进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从正确认识离子电推进等七个方面梳理了对离子电推进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推进 离子推力器 发展历史 启示 产品研制 工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太阳电池阵优化设计与验证
19
作者 李键 章玄 +6 位作者 李大伟 邹世纯 王磊 张子亮 魏强 王敏 潘宇倩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5,共6页
通过对东方红三号E全电推平台首颗星亚太6E卫星任务需求进行分析,识别出辐照环境和热环境更为恶劣、电推进羽流影响以及电源控制与配电单元(PCDU)的首次应用等任务特点,提出了适应全电推卫星的太阳电池阵优化设计思路,包括高效率、抗辐... 通过对东方红三号E全电推平台首颗星亚太6E卫星任务需求进行分析,识别出辐照环境和热环境更为恶劣、电推进羽流影响以及电源控制与配电单元(PCDU)的首次应用等任务特点,提出了适应全电推卫星的太阳电池阵优化设计思路,包括高效率、抗辐照、轻量化太阳电池片和加厚盖片设计,分阵布局及匹配设计,以及热环境适应性设计。基于卫星变轨及在轨期间太阳电池阵遥测数据开展了性能评估,符合设计预期,可为后续全电推平台卫星太阳电池阵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推卫星 亚太6E卫星 太阳电池阵 辐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6E卫星构型布局设计
20
作者 靖法 郭琳 +2 位作者 魏强 王敏 侯卫国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在亚太6E卫星构型设计中,提出主星与独立推进舱自串联构型及可分离设计方案,实现了中小型全电推进卫星低总价、一箭一星发射目标。在卫星布局设计中,提出兼容离子、霍尔电推进的主星布局方案,同时能满足离子和霍尔电推进系统对卫星的差... 在亚太6E卫星构型设计中,提出主星与独立推进舱自串联构型及可分离设计方案,实现了中小型全电推进卫星低总价、一箭一星发射目标。在卫星布局设计中,提出兼容离子、霍尔电推进的主星布局方案,同时能满足离子和霍尔电推进系统对卫星的差异化需求,实现了这2种电推进系统优势的综合运用。文章提出的构型布局方案,在国内外全电推进卫星总体设计中均属首次,其在轨应用验证了设计的正确合理,实现了我国全电推进卫星构型布局技术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6E卫星 全电推进 构型布局 独立推进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