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OCILLIN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文祥 王其南 +3 位作者 杜继昭 郑行萍 李崇智 刘延友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8,共6页
本文报告Temocillin对490株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并与其它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庆大霉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品对大多数肠道杆菌有较好抗菌活性,MIC_(50)为1~4μg/ml。MIC_(90)均为≤16μg/ml。本品对沙雷氏菌中度敏感,其MI... 本文报告Temocillin对490株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并与其它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庆大霉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本品对大多数肠道杆菌有较好抗菌活性,MIC_(50)为1~4μg/ml。MIC_(90)均为≤16μg/ml。本品对沙雷氏菌中度敏感,其MIC_(90)为3μg/ml;对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耐药。革蓝氏阳性球菌对本品不敏感。同其它几种抗生素比较,本品对大多数肠道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头孢噻肟略差,与Moxalactam接近,较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头孢呋肟和庆大霉素为强。本研究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ocillin 体外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Augmentin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寨 李家泰 +4 位作者 王彤 刘健 张凤凯 王骊山 李曼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67-374,共8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国产Augmentin对547株临床分离产酶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克拉维酸的抑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产Augmentin的体外抗菌效果与进口Augmentin相似。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沙门氏菌的MIC_(50)、MIC_(90)比羟氨苄... 本文主要研究了国产Augmentin对547株临床分离产酶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克拉维酸的抑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产Augmentin的体外抗菌效果与进口Augmentin相似。对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肺炎杆菌、沙门氏菌的MIC_(50)、MIC_(90)比羟氨苄青霉素强8~30倍以上;对阴沟肠杆菌MIC_(50)、MIC_(90)强2倍以上;对痢疾杆菌的MIC_(90)强8倍以上;对金葡球菌MIC_(60)强4倍。抑酶实验表明:克拉维酸不仅对质粒介导的广谱酶有效,对染色体介导的超广谱酶亦有较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GMENTin Β-内酰胺酶 体外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vofloxacin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肖永红 王其南 +4 位作者 李崇智 郑行萍 蒋玉富 刘鸿渝 陈海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利用试管双倍稀释法及纸片法测定levofloxacin(LVLX)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它10种药物比较。结果表明LVLX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尤以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 利用试管双倍稀释法及纸片法测定levofloxacin(LVLX)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其它10种药物比较。结果表明LVLX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尤以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产气杆菌、大肠杆菌作用更为突出,MIC50≤0.03~0.28μg/ml,MIC90≤0.03~128μg/ml,抑菌率60%~100%;其活性为氧氟沙星的1~4倍,比诺氟沙星、头孢呋辛强,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及头孢噻肟相当。LVLX抗葡萄球菌活性为所测喹诺酮中最强,与头孢唑林相当,对肺炎球菌、溶血性及草绿色链球菌作用与头孢菌素相当。LVLX有较强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MIC50与MIC90分别为0.5与64μg/ml,与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相当。LVLX为一广谱高效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VOFLOXACin 抗菌活性 氧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arithromycin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吕媛 刘健 +1 位作者 侯平 李家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5-209,共5页
评价国产clarithromycin(CRM)对临床分离到的464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红霉素(EM)、麦迪霉素(MDM)、麦白霉素(MLM)、柱晶白霉素(吉他霉素,LU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RM对EM敏感的... 评价国产clarithromycin(CRM)对临床分离到的464株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红霉素(EM)、麦迪霉素(MDM)、麦白霉素(MLM)、柱晶白霉素(吉他霉素,LU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RM对EM敏感的金葡球菌、表葡球菌、肺炎链球菌和化脓链球菌的抗菌作用优于EM,明显优于其它3种同类对照药,MIC(90)为0.062~2mg/L;对部分EM耐药的表葡球茵,化脓链球菌和粪链球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对EM敏感的粪链球菌的抗菌作用同EM,优于其它3种同类对照药,MIC_(90)为0.5~2mg/L;对部分厌氧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细菌接种量对CRM的抗菌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但仍在敏感范围之中;pH值的变化影响CRM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在碱性条件下较强,尤以pH8.5时为显著;少量的人血清不影响CRM的抗菌作用,但浓度加至75%,CRM的抗菌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甲基红霉素 CLARITHROMYCin 体外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xithromycin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华林 朱国强 +1 位作者 张蕾 钟惠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84-287,共4页
报道国产roxithromycin(ROX)对205株临床致病菌体内外抗菌活性及不同试验条件对抗菌活性的影响,并与进口产品及红霉素、麦迪霉素、柱晶白霉素、青霉素钾盐的抗菌活性进行比较。还进行了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国产... 报道国产roxithromycin(ROX)对205株临床致病菌体内外抗菌活性及不同试验条件对抗菌活性的影响,并与进口产品及红霉素、麦迪霉素、柱晶白霉素、青霉素钾盐的抗菌活性进行比较。还进行了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国产与进口ROX及红霉素体外抗菌作用相似,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球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另外,ROY在偏碱性环境中抑菌效果较强,对105、107cfu/ml细菌的MIC基本一样。对感染金葡球菌的小鼠有很好的治疗保护作用,优于红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XITHROMYCin 抗菌活性 大环内酯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ICOPLANIN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林 王其南 +3 位作者 蒋玉富 郑行萍 刘鸿渝 李崇智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73-176,共4页
Teicoplamin为一种新的糖肽类抗生素。本文报道teicoplanin对临床检验的165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MRSA)、肺炎球菌、粪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 Teicoplamin为一种新的糖肽类抗生素。本文报道teicoplanin对临床检验的165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包括甲氧西林敏感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MRSA)、肺炎球菌、粪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去甲万古霉素等抗菌剂比较。结果显示,teicoplanin对MRSAMSSA、肺炎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有强的抗菌活性,MIC_(90)≤2mg/L,抑菌率为95~100%,对MRSE和MSSE的抗菌率为71.4%和82.6%。但对粪链球菌的MIC_(90)为64mg/L,抑菌率为5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ICOPLANin 体外抗菌活性 抗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酚等8种中药单体对奶牛乳房炎临床分离株体外抗菌及抗溶血能力研究
7
作者 王晓平 尹立子 王芷涵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102-106,共5页
为研究黄腐酚等8种中药单体对奶牛乳房炎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及抗溶血能力,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该8种中药单体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测定... 为研究黄腐酚等8种中药单体对奶牛乳房炎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及抗溶血能力,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该8种中药单体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测定中药单体在亚抑菌浓度下的抗溶血能力。结果表明:黄腐酚对临床分离株的抗菌效果最好,MIC为1~4μg/mL;其他依次是冬凌草甲素、乔松素、广藿香酮、桑色素、百里香酚,MIC为8~512μg/mL;而升麻苷、石吊兰素最小抑菌浓度均大于1 024μg/mL,但其抗溶血能力较好,MIC为16~64μg/mL。其中黄腐酚、冬凌草甲素、百里香酚、广藿香酮等可作为抑菌药物或抗细菌毒素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 奶牛乳房炎 临床分离株 体外抑菌 亚抑菌浓度 溶血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性食物中结合多酚的释放及功能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吕京京 李璐 张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4-413,共10页
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生物活性。按溶解特性可将多酚分为游离多酚和结合多酚,相比较于可直接萃取的游离多酚,结合多酚所占比例更高,分布更广,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因此本文对结... 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生物活性。按溶解特性可将多酚分为游离多酚和结合多酚,相比较于可直接萃取的游离多酚,结合多酚所占比例更高,分布更广,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因此本文对结合多酚体外释放的方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简要综述了结合多酚在人体内释放机制,重点综述了结合多酚抗氧化、抗炎、抗癌和调节肠道环境等功能活性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期望能为结合多酚的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酚 结合多酚 体外释放 体内释放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提取物对犬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作用机制
9
作者 李梓豪 郭兴扬 +4 位作者 卢军霞 位治国 丁家波 秦彤 李睿文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88-3895,共8页
【目的】筛选对犬源大肠杆菌有抑制效果的植物提取物,为植物提取物在犬细菌性疾病防控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莽草酸、甜茶苷、绿原酸等15种植物提取物,采取打孔法测定各提取物对犬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出具有明显... 【目的】筛选对犬源大肠杆菌有抑制效果的植物提取物,为植物提取物在犬细菌性疾病防控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莽草酸、甜茶苷、绿原酸等15种植物提取物,采取打孔法测定各提取物对犬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活性,筛选出具有明显抑菌作用的植物提取物。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植物提取物对犬源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将MIC剂量的植物提取物与犬源大肠杆菌恒温摇床共培养,定时取样离心收集上清,以上清的D_(600nm)、D_(260nm)和D_(280nm)值来判断不同植物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曲线和胞外核酸及蛋白的影响。使用试剂盒测定菌液上清中碱性磷酸酶(AKP)和菌体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莽草酸、甜茶苷、绿原酸、根皮素、红景天苷对犬源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按照抑菌圈直径大小判断抑菌能力依次为:莽草酸>绿原酸>甜茶苷>根皮素>红景天苷。根皮素、莽草酸、甜茶苷、绿原酸和红景天苷对犬源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48、15.625、62.5、31.25和125mg/m L,MBC分别为0.48、31.25、125、62.5和250mg/m L。生长曲线显示,MIC剂量的各植物提取物均对犬源大肠杆菌的生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分析菌液上清D_(260nm)和D_(280nm)值可知,绿原酸、红景天苷、甜茶苷、根皮素对大肠杆菌的细胞膜具有显著的破坏作用。在甜茶苷、红景天苷作用下菌液上清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二者能破坏大肠杆菌的细胞壁从而发挥抑菌作用。在莽草酸、甜茶苷、绿原酸、根皮素、红景天苷5种植物提取物作用菌体LDH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这5种植物提取物均可抑制菌体内LDH的活性,影响细菌的代谢活动。【结论】莽草酸、甜茶苷、绿原酸、根皮素、红景天苷对犬源大肠杆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犬源大肠杆菌 体外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防御素-1的原核表达及抑菌效应分析
10
作者 国德洋 胡慧 +1 位作者 郑雪莉 姜艳芬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6-2846,共11页
旨在探究原核表达的猪防御素-1(porcineβ-defensin-1)的体内外抑菌作用,为临床乳房炎的治疗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本试验通过构建PBD-1的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过量表达纯化后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并绘制杀菌动力曲线。分别用E.col... 旨在探究原核表达的猪防御素-1(porcineβ-defensin-1)的体内外抑菌作用,为临床乳房炎的治疗提供材料和理论依据。本试验通过构建PBD-1的原核表达载体,优化诱导表达条件,过量表达纯化后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并绘制杀菌动力曲线。分别用E.coli 13-1和S.aureus 4-1构建小鼠乳房炎模型,并用不同浓度的PBD-1进行乳房内灌注治疗试验,通过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及其载菌量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BD-1的原核表达载体,重组PBD-1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为328.6 mg·mL^(-1)。体外抑菌试验显示,PBD-1对E.coli 13-1、S.aureus 4-1和S.epidermidis 25-1均有抑制作用,且MIC为82.15μg·mL^(-1)。乳房内灌注试验结果显示,1×MIC和2×MIC的PBD-1对S.aureus 4-1和E.coli 13-1小鼠乳房炎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重组PBD-1对3种细菌均具有体外抑制作用,且对S.aureus 4-1和E.coli 13-1的乳房炎模型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核表达 乳房炎 猪防御素-1 体外抑菌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植物活性小分子检测综述
11
作者 张乐 李爱学 陈立平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69-88,共20页
[目的/意义]植物活性小分子在调节植物生长及抵御环境胁迫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对其进行精准检测对于实现农业的精准管理、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种检测方法已被用于植物活性小分子检测。其中,电化学传感器以其灵敏、便携及... [目的/意义]植物活性小分子在调节植物生长及抵御环境胁迫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对其进行精准检测对于实现农业的精准管理、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多种检测方法已被用于植物活性小分子检测。其中,电化学传感器以其灵敏、便携及低成本等特点而备受关注。[进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本文深入分析了电化学传感器在植物活性小分子检测领域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每种传感器的感知原理、信号放大策略及应用潜力等,探讨了传感器从离体检测到活体、原位检测的发展趋势,纳米材料在感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柔性电子、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情况等。[结论/展望]总结了目前电化学传感器在植物活性小分子检测领域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并分析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包括传感性能的提升、电解质材料的优化,以及传感器与微电子、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等。本研究可为植物小分子电化学传感器的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植物活性小分子 离体检测 活体检测 人工智能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蒌散组分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临床疗效研究
12
作者 刘昊 《中国奶牛》 2025年第5期28-31,共4页
为了探索瓜蒌散组分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临床疗效,选用瓜蒌、芙蓉叶、生甘草和乳香等9味中药按照一定比例组方,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成瓜蒌散组分复方灌注剂,用牛津杯法和二倍比稀释法测定了瓜蒌散组分复方灌注... 为了探索瓜蒌散组分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及临床疗效,选用瓜蒌、芙蓉叶、生甘草和乳香等9味中药按照一定比例组方,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成瓜蒌散组分复方灌注剂,用牛津杯法和二倍比稀释法测定了瓜蒌散组分复方灌注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牛乳中体细胞数、产奶量、临床症状变化等作为评价指标,评价瓜蒌散组分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瓜蒌散组分复方灌注剂对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菌效果;瓜蒌散组分复方灌注剂能够显著降低乳房炎患牛牛乳中的SCC,明显提高乳房炎患牛的产奶量,且对乳房炎患牛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和治愈率。表明瓜蒌散组分复方灌注剂对奶牛乳房炎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蒌散 灌注剂 奶牛乳房炎 致病菌 体外抑菌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艳丽 陈岑 +2 位作者 陈姝毓 燕雨萌 盛嫣冉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4,共7页
为筛选出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植物精油,采用熏蒸法,研究茶树精油、牛至精油等6种植物单方精油及其复配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1-辛烯-3-醇和茶树精油,其抑菌效果明显... 为筛选出对草莓灰霉病菌具有显著抑菌作用的植物精油,采用熏蒸法,研究茶树精油、牛至精油等6种植物单方精油及其复配精油对草莓灰霉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牛至精油的抑菌效果最佳,其次为1-辛烯-3-醇和茶树精油,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肉桂精油、桉叶精油和茉莉酸甲酯;茶树精油、1-辛烯-3-醇和牛至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00、100、100 mg/L;茶树精油与牛至精油复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且二者以质量比1∶4进行熏蒸时,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综上,牛至精油、1-辛烯-3-醇、茶树精油及茶树精油与牛至精油复配(质量比1∶4)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较优。该研究结果可为新型草莓保鲜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草莓灰霉病菌 体外抑菌 复合精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蜀葵花提取物中总黄酮与总多酚含量测定及体外抑菌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孙增红 张莎 +2 位作者 王丽娃 宫海燕 田树革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黄蜀葵花提取物(Abelmoschi corolla extracts,ACE)中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通过琼脂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研究了ACE的体外抑菌活性,并通过DPPH法、ABTS法和FRAP法评价了ACE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ACE... 采用比色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黄蜀葵花提取物(Abelmoschi corolla extracts,ACE)中的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通过琼脂打孔法和微量稀释法研究了ACE的体外抑菌活性,并通过DPPH法、ABTS法和FRAP法评价了ACE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ACE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差别不大,安徽ACE中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68±0.37)mg·g^(-1),陕西ACE中的总多酚含量最高,为(1.48±0.11)mg·g^(-1);ACE具有一定的体外抑菌活性,能显著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且呈浓度依赖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3 mg·mL^(-1)和6 mg·mL^(-1);ACE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清除DPPH、ABTS等自由基,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花 总黄酮 总多酚 变异链球菌 体外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种中药及其复方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鲁俊廷 《中国奶牛》 2024年第7期46-50,共5页
为筛选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联合的抑菌效果,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28种中药有效成分,使其药物浓度为1g/mL;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分别测定28种中药抑菌效果的基础上,选取对金黄... 为筛选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联合的抑菌效果,试验采用水提法提取28种中药有效成分,使其药物浓度为1g/mL;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分别测定28种中药抑菌效果的基础上,选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的中药进行两两组合后,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双联中药复方的MIC值,并计算双联中药复方FIC指数。结果显示,28种中药中17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金银花、诃子、蒲公英和甘草4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为突出,抑菌圈≥15mm,MIC7.81~15.63mg/mL,MBC15.63~31.25mg/mL;诃子+蒲公英、金银花+蒲公英和金银花+诃子3种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75、0.75和1.00,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金银花+甘草、诃子+甘草和蒲公英+甘草3种双联中药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分别为1.50、1.50和2.00,主要表现为无关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成双联中药复方后,其抑菌效果会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药 体外抑菌 分级抑菌浓度(F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药及其复方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鲁俊廷 《养殖与饲料》 2024年第6期16-20,共5页
[目的]筛选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联合使用的抑菌效果,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28种中药的有效成分,使其药物质量浓度为1 g/mL;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 [目的]筛选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的中药,并分析部分中药联合使用的抑菌效果,为奶牛乳房炎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28种中药的有效成分,使其药物质量浓度为1 g/mL;在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板打孔法分别测定28种中药的抑菌效果的基础上,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双联中药复方的中药最小抑菌浓度(MIC),并计算双联中药复方分级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28种中药中,17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金银花、诃子、蒲公英和甘草4种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为突出,抑菌圈≥15 mm,MIC 7.813~15.625 mg/mL,MBC 15.625~31.25 mg/mL;诃子+蒲公英、金银花+蒲公英和金银花+诃子表现为相加作用;金银花+甘草、诃子+甘草和蒲公英+甘草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采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药组成双联中药复方后,其抑菌效果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药及其复方 体外抑菌 分级抑菌浓度(F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藤茶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58
17
作者 罗祖友 严奉伟 +1 位作者 薛照辉 吴谋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91-295,共5页
目的: 探讨藤茶多糖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方法: (1)测定藤茶多糖(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polysaccharide,AGP)的还原能力;(2)测定AGP在化学模拟体系、体外血清的抗活性氧能力;(3)测定AGP对小鼠肝匀浆、小鼠肝线粒体MDA生成的影响;(4... 目的: 探讨藤茶多糖的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方法: (1)测定藤茶多糖(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polysaccharide,AGP)的还原能力;(2)测定AGP在化学模拟体系、体外血清的抗活性氧能力;(3)测定AGP对小鼠肝匀浆、小鼠肝线粒体MDA生成的影响;(4)用分光光度法测定H2O2诱导小鼠红细胞溶血和Fe2+-VC诱导的肝线粒体肿胀程度来研究AGP的抗氧化效果;(5)小鼠随机分成对照与AGP组,腹腔注射AGP 150mg/kg·bw·d 12d后,测定小鼠血清抗活性氧能力及肝组织MDA含量。 结果: AGP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显著的体外抗活性氧能力并能抑制小鼠肝组织及肝线粒体MDA的生成,可减少红细胞诱导溶血和肝线粒体肿胀程度,对小鼠体内肝组织MDA生成的抑制作用显著。 结论: AGP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藤茶 肝线粒体 鼠肝 抗氧化作用 肝组织 茶多糖 AGP VC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左氧氟沙星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唐映红 伍参荣 +1 位作者 魏云 吉兰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9期983-986,共4页
目的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定,同时与对照药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进行对比。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 目的评价盐酸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定,同时与对照药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进行对比。结果盐酸左氧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0.16~0.62μg.mL-1;对肠杆菌科细菌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也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0.31~1.25μg.mL-1;盐酸左氧氟沙星在酸性条件下抗菌活性降低,随着血清浓度及细菌接种量的提高,盐酸左氧氟沙星的MIC值增大2~4倍;盐酸左氧氟沙星对金葡菌、大肠埃希菌感染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ED50分别为4.54,1.21 mg.kg-1,盐酸左氧氟沙星的作用与左氧氟沙星相似,但明显强于氧氟沙星。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盐酸 抗菌活性 体内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味中药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体外联合抑菌研究 被引量:41
19
作者 代如意 李莉 +7 位作者 殷中琼 贾仁勇 李曼 康帅 彭练慈 曲径 侯婉晴 胡志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37,43,共5页
【目的】探讨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和何首乌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超声波处理、乙醇回流、水浴加热的方法,提取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何首乌5味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 【目的】探讨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和何首乌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方法】采用超声波处理、乙醇回流、水浴加热的方法,提取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何首乌5味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各中药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并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中药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诃子、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何首乌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MIC、MBC值分别为15.60~62.50,15.60~125.00mg/mL(以生药计算)。虎杖、夏枯草、紫花地丁、何首乌与诃子联合用药时,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联合抑菌指数(FICI)均为0.25;虎杖与紫花地丁、夏枯草,紫花地丁与夏枯草联合用药时的FICI为1.25~2;何首乌与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联合用药时的FICI均大于2。【结论】虎杖、夏枯草和诃子提取物对鸡白痢沙门氏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抑菌活性。诃子与虎杖、紫花地丁、何首乌、夏枯草联合应用,其抑菌呈协同作用;虎杖与紫花地丁、夏枯草,紫花地丁与夏枯草联合应用,其抑菌呈无关作用;何首乌与虎杖、紫花地丁、夏枯草联合应用,其抑菌呈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鸡白痢沙门氏菌 体外抑菌 联合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钠/三唑巴坦钠不同配比复方制剂的体内、外抗菌活性试验及小鼠毒性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淑华 王昉彤 +2 位作者 欧真容 钟宁 庄镇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4-162,共9页
目的 考察及评价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以 1∶ 1、2∶ 1、4∶ 1、8∶ 1配比的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及其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 ,拟找出头孢哌酮钠与三唑巴坦钠的最佳配... 目的 考察及评价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以 1∶ 1、2∶ 1、4∶ 1、8∶ 1配比的复方制剂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及其对金葡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 ,拟找出头孢哌酮钠与三唑巴坦钠的最佳配比 ,为进一步开发头孢哌酮 /三唑巴坦复方制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复方制剂 (1∶ 1、2∶ 1、4∶ 1、8∶ 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 (包括产 β-内酰胺酶和产超广谱酶 ESBL s菌株 )的体外抗菌作用及对产酶金葡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小鼠的体内保护作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复方制剂 (1∶ 1、2∶ 1、4∶ 1、8∶ 1)及单用头孢哌酮对 8种标准 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并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等 β-内酰胺抗生素进行比较。比较小鼠一次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 (4∶ 1)的急性毒性。结果 头孢哌酮钠 /三唑巴坦钠以 1∶ 1、2∶ 1、4∶ 1和 8∶ 1配伍均可比单用头孢哌酮对产酶耐药菌株的 MIC50 降低 1/ 2~ 1/ 6 4 ,其中 1∶ 1、2∶ 1、4∶ 1的体外抗菌活力基本相同 ,略强于 8∶ 1。4∶ 1配伍体外活性与头孢哌酮 /舒巴坦相当。头孢哌酮钠/三唑巴坦钠 (4∶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三唑巴坦 体内及外抗菌活性 β-内酰胺酶稳定性 MIC50 MIC90 ED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