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及IVIM模型在直肠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及其灌注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晓冬 刘爱连 +4 位作者 李烨 田士峰 韩铮 赵莹 徐明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6-259,268,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不同模型在直肠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比较两者灌注指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动态增强及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扫描,且经手术或肠镜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37例患...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不同模型在直肠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比较两者灌注指标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收集行动态增强及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扫描,且经手术或肠镜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37例患者,其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12例,低分化14例,测量DCE-MRI参数容积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IVIM模型中标准表观扩散系数(标准ADC)、双阶单指数纯扩散系数(D-mono)、灌注系数(D^*-mono)、灌注分数(f-mono)及双阶双指数模型纯扩散系数(D-Bi)、灌注系数(D^*-Bi)、灌注分数(f-Bi),检验数据一致性,比较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直肠癌各参数值的差异及各组间参数值的差异,分析各灌注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者间测量数据一致性良好(ICC>0.5)。DCE-MRI参数K^trans、Ve值及IVIM模型参数D-mono及D^*-mono值在不同病理分级的直肠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Ktrans及Ve值均高于高分化组;低分化组D-mono值低于高分化组,D*-mono值高于高分化组,且随着分化程度降低,D-mono值逐渐降低,D^*-mono值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与f-Bi呈正相关(r=0.365,P=0.026)。结论DCE-MRI及IVIM模型可为直肠癌病理分级的术前评估提供较可靠的定量参数。IVIM模型的f-Bi值与DCE-MRI灌注参数Ve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肿瘤分级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对偶发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高海峰 陈红娟 +1 位作者 张燕齐 乔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PET/CT偶发甲状腺局灶性FDG高代谢灶摄取程度对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ET/CT意外探测到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灶的病例,依据病理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理性摄取组18例、良性病变组16例和恶性病... 目的探讨PET/CT偶发甲状腺局灶性FDG高代谢灶摄取程度对甲状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PET/CT意外探测到甲状腺局灶性高代谢灶的病例,依据病理及随访结果将其分为生理性摄取组18例、良性病变组16例和恶性病变组6例,比较各组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差异,并应用ROC曲线分析SUVmax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生理性摄取组、良性病变组、恶性病变组的SUVmax分别为3.7±1.1、4.9±2.3、9.5±4.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70,P<0.01);恶性病变组的SUVmax明显高于生理性摄取组和良性病变组(P<0.05),生理性摄取组和良性病变组间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当SUVmax为8.5时,对甲状腺恶性病灶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7.2%。结论 18F-FDG PET/CT在甲状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但其对生理性摄取和良性病变的鉴别价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FLUORODEOXYGLUCOSE 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4D-Flow技术定量分析肺动脉血流和相对压力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珂 岳云龙 +3 位作者 周赜辰 孙爱琦 陈硕 李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5-217,222,共4页
目的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无创测量,对于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预后评估和跟踪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基于4D-Flow技术对肺动脉血流定量测量和相对压力计算的可重复性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对8例健康志愿者1周内进行2次独立的肺动脉4D-F... 目的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无创测量,对于肺动脉高压的诊断、预后评估和跟踪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基于4D-Flow技术对肺动脉血流定量测量和相对压力计算的可重复性进行研究。资料与方法对8例健康志愿者1周内进行2次独立的肺动脉4D-Flow成像,在肺动脉干、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取3个截面,定量分析每个截面的最大流速、每搏输出量、最大流量和平均相对压力等参数,分析各参数的相关性和可重复性。结果利用2次扫描结果成功测量了肺动脉最大流速、每搏输出量、最大流量和平均相对压力,2次扫描结果相关性较好(r=0.880、0.988、0.958、0.953,P<0.001)。Bland-Altman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流速、最大流量、每搏输出量和峰值压力结果有较好的可重复性(d=1.30、4.60、1.00、0.04,σd=±8.90、±29.30、±9.20、±0.35)。结论利用4D-Flow技术可以对肺动脉血流及相对压力进行定量分析,并且有较好的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磁共振成像 肺动脉 血流动力学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灰质灌注与体积改变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
4
作者 顾瑶 付佳亮 +4 位作者 陈晓娅 谢敏 郑桥 孔丽娜 李咏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01-804,808,共5页
目的应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分析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灰质脑血流量(CBF)改变及其与灰质体积、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及病程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1例RRMS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常规MRI、3D p... 目的应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分析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灰质脑血流量(CBF)改变及其与灰质体积、临床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及病程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31例RRMS患者和37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常规MRI、3D pCASL及3D T1WI扫描,并应用Matlab平台的SPM 8和VBM 8软件分别对3D pCASL和3D T1WI图像进行预处理。首先分析RRMS组与对照组间灰质CBF改变;将灰质体积作为协变量,分析RRMS组与对照组间灰质CBF改变情况。进一步提取灰质灌注改变脑区的CBF值,并分析EDSS评分和病程的相关性。结果校正灰质体积前与对照组比较,RRMS组患者表现出多个脑区CBF下降(P<0.01,Alphasim多重比较校正,体素>93);校正灰质体积后与对照组比较,RRMS组患者上述CBF下降脑区仅右侧额上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左侧枕中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phasim多重比较校正,体素>73);RRMS组患者右侧额上回、左侧三角部额下回、左侧枕中回CBF与病程呈负相关(r_s=-0.501、-0.508、-0.473,P均<0.05),与EDSS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RRMS患者存在广泛灰质灌注下降,其中存在与灰质体积萎缩无关的灌注改变,可为RRMS灰质灌注的病理改变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复发缓解型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灰质 脑血管循环 血液灌注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分形分析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小梁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鑫 周晶晶 +4 位作者 温金扬 郑甜 方淇民 肖轩 龚良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分形分析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心肌小梁复杂性的可行性,研究小梁复杂性与左心室心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HCM患者和80名志愿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分形分析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心肌小梁复杂性的可行性,研究小梁复杂性与左心室心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HCM患者和80名志愿者(对照组)。测量HCM组与对照组心功能参数及左心室心肌小梁分形维数(FD),比较两组左心室整体FD、最大基底FD、最大心尖FD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FDs诊断HCM的效能,分析FDs与左心结构及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HCM组左心室整体F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3±0.047比1.229±0.026;t=12.387,P<0.001)。左心室整体FD鉴别HCM与对照组的诊断效能最佳,以1.251为诊断HCM的最佳截断值时,曲线下面积为0.933(95%CI0.896~0.969)。左心室整体FD与最大室壁厚度及心肌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686、0.687,P<0.001),平均心尖FD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520,P<0.001)。结论心脏磁共振分形分析技术得到的FD对诊断HCM有明确价值,并与左心结构及功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大性 心肌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分形分析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晨寒 宋凤祥 杨泽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9-385,共7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AIDR 3D)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穿支动脉显示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顺适性低剂量容积双空间迭代重建技术(AIDR 3D)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穿支动脉显示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扫描方案。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行头颈部CTA检查的90例患者,根据不同扫描条件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扫描参数为120 kV和300 mA,B组扫描参数为100 kV,自动毫安,C组扫描参数为80 kV,自动毫安,3组均采用AIDR 3D算法进行数据重建,测量3组图像的肌肉和动脉CT强化值、噪声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辐射有效剂量(ED)。将获得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取多方位血管图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观察甲状腺上动脉穿支血管显示情况。对比3组图像在图像质量(图像质量主观评分、SNR、CNR、SD)、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及穿支动脉显示方面的差异。结果3组在C4、C7椎体水平图像评分均≥3分,C7椎体水平图像主观评分为4分者B组最多(93.3%),A组次之(80.0%),C组最低(66.7%)(P<0.05);C4椎体水平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管节段,B组SNR[(33.46±3.46)Hu]及CNR[(29.18±3.14)Hu]均略低于C组[(38.58±3.65)Hu、(34.26±3.58)Hu],但高于A组[(27.47±3.23)Hu、(22.17±3.12)Hu,P<0.05]。B组CTDIvol[(4.16±1.14)mGy]、DLP[(167.75±46.82)mGy·cm]和ED[(0.43±0.15)mSv]均低于A组[(8.51±2.13)mGy、(280.16±26.34)mGy·cm和(1.00±0.08)mSv],且DLP及ED较A组降低明显,仅略高于C组[(3.47±0.62)mGy、(139.06±25.37)mGy·cm和(0.34±0.08)mSv]。在甲状腺上动脉穿支血管显示方面,B组的显示比例最高(20例,66.7%),明显高于A组(15例,50.0%)和C组(10例,33.3%)(P<0.05)。结论行头颈部CTA扫描,由AIDR 3D执行数据重建时,当扫描参数为100 kV、自动毫安,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辐射剂量,对穿支动脉显示效果最佳,推荐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信噪比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面裂缝检测与统计辅助系统设计
7
作者 王磊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4期167-171,共5页
公路路面由于失修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损坏,其中裂缝对道路的危害程度最大,而能够及时检测路面裂缝状况的自动检测与统计系统,对路面修理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和实用价值。基于Matlab的图像处理模块,利用外接矩形长宽比的指标,准确判断裂... 公路路面由于失修会产生不同类型的损坏,其中裂缝对道路的危害程度最大,而能够及时检测路面裂缝状况的自动检测与统计系统,对路面修理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和实用价值。基于Matlab的图像处理模块,利用外接矩形长宽比的指标,准确判断裂纹的方向,提供有效参数,经实验验证,该辅助系统可正确判断横向裂纹和纵向裂纹,能够替代人工完成图像的识别,提高工作效率,对公路养护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辅助系统 路面检测 裂缝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螺旋CT资料建立颅面三维模型 被引量:15
8
作者 龚振宇 刘彦普 +3 位作者 何黎升 刘亚雄 李涤尘 周树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用螺旋CT数据资料建立颅面三维模型 ,并探讨了该模型在颅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方法 :患者行螺旋CT扫描 ,层厚 2mm ,螺距 1.0 ,利用工作站 ,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后 ,重新间隔分层 ,利用CuteFTP 4 .0软件以BMP格式下载。应... 目的 :用螺旋CT数据资料建立颅面三维模型 ,并探讨了该模型在颅颌面外科领域的应用。方法 :患者行螺旋CT扫描 ,层厚 2mm ,螺距 1.0 ,利用工作站 ,进行扫描图像的容积三维重建后 ,重新间隔分层 ,利用CuteFTP 4 .0软件以BMP格式下载。应用课题组自主开发的CT图像处理软件对已下载的二维图像进行过滤、筛减、降噪、校正失真等处理 ,对图像的边缘轮廓进行提取 ,得到面颅骨皮质骨边缘轮廓的矢量化线图 ,将该线图数据输入Surfac er 9.0重建软件 ,对轮廓曲线进行矢量叠加 ,从而得到面颅骨的三维三角形面片 (triangularfacets)线框模型及实体模型。进一步在该模型上按镜像关系重构衬垫物的三维模型。结果 :得到了颅面骨骼表面轮廓的三维实体模型 ,并在其上进行了整形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通过快速成型技术 (rapidprototyping ,RP)加工出衬垫物模板。 结论 :用螺旋CT数据资料可以建立颅面三维模型 ,该模型在颅颌面畸形损伤肿瘤等的诊断和治疗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辅助 图像处理 快速成型 颌面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1
9
作者 刘景旺 赵静 +4 位作者 郭庆乐 郑宝霞 刘淑娟 李健 李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64层螺旋CT检查和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的病例。其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61例,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结果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而行64层螺旋CT检查和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的病例。其中,CT诊断急性阑尾炎61例,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结果 91.67%(55/60)成功获得曲面重建图像。应用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后,提高了阑尾系膜水肿、回盲肠壁水肿的显示率及阑尾识别率。64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度为98.78%,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5.45%。阳性预测值为98.36%,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曲面重建可以准确地识别阑尾,从而做出急性阑尾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URF和改进的RANSAC算法的医学图像配准 被引量:20
10
作者 谷宗运 谭红春 +1 位作者 殷云霞 杜春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70-475,480,共7页
为了提高医学图像配准的鲁棒性、准确性和速度,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加速鲁棒性特征(SURF)和改进的随机采样一致算法(RANSAC)的医学图像配准算法,首先提取图像上的SURF特征点,完成特征点初始匹配,然后用改进的RANSAC算法剔除误匹配点对,最... 为了提高医学图像配准的鲁棒性、准确性和速度,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加速鲁棒性特征(SURF)和改进的随机采样一致算法(RANSAC)的医学图像配准算法,首先提取图像上的SURF特征点,完成特征点初始匹配,然后用改进的RANSAC算法剔除误匹配点对,最后根据提纯后的匹配点对估计出两幅图像间的空间几何变换参数完成图像配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几种算法相比,在图像中含有噪声、灰度不均匀及初始变换范围比较大的情况下,该算法在达到良好配准精度的同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更快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配准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加速鲁棒性特征 随机采样一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断层融合对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焕珍 田军 +3 位作者 张殿星 孙博 巩武贤 李同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11期1930-1933,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DTS)对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DR片可疑骨折、或临床体征明显但DR片未显示骨折线的80例外伤患者,进行DTS检查,对比评价DR与DTS图像质量,分析DTS对骨折诊断的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DTS图像良好75例,良好率为... 目的探讨数字化断层融合(DTS)对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DR片可疑骨折、或临床体征明显但DR片未显示骨折线的80例外伤患者,进行DTS检查,对比评价DR与DTS图像质量,分析DTS对骨折诊断的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DTS图像良好75例,良好率为93.8%;一般5例,差为0例;DR图像良好55例,良好率68.8%,一般17例,差8例。56例可疑骨折的患者,DTS图像明确显示骨折线51例,排除骨折5例;16例DR检查阴性但临床体征明显的患者,DTS均发现骨折。结论 DTS技术可显示深在部位与结构t复杂部位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骨折线,能显著提高骨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骨折 放射摄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X线照片影像质量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卢铃铨 冯敏 +5 位作者 王龙华 吴前芝 张太生 张子齐 闪荣 张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9期748-750,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数字X线照片影像质量的相关因素 ,提高数字X线照片影像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 (CR)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 (DR)所产生的数字X线照片影像质量相关因素 :曝光量与自动曝光控制 (AEC)的使用 ;DR、CR主机 (扫描仪 )... 目的 :探讨影响数字X线照片影像质量的相关因素 ,提高数字X线照片影像质量。方法 :通过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 (CR)与直接数字X线摄影 (DR)所产生的数字X线照片影像质量相关因素 :曝光量与自动曝光控制 (AEC)的使用 ;DR、CR主机 (扫描仪 )及图像读取工作站 ;影像板 (IP)因素 ;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功能 ;激光打印机等。针对数字X线照片成像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结果 :获得优质数字X线照片影像必需做到 :选择合适的曝光条件并合理使用AEC ;掌握DR主机、CR扫描仪及图像读取工作站的性能特点 ;保证IP质量及定期清洗保养IP ;充分了解并利用好图像后处理工作站的功能 ;正确设置配套激光打印机参数。结论 :了解影响数字X线照片影像影像质量的相关因素 ,充分发挥数字X线照片影像图像的后处理优势 ,可以明显提高数字X线照片影像图像的质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胸部CT扫描剂量的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59
13
作者 贾楠 王新江 +3 位作者 惠萍 李天文 孙红 李征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分析适应性统计迭代(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重建技术降低胸部CT扫描中的X线剂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胸部CT扫描的30名受检者,在2~14个月先后行64层MDCT和宝石探测器HDCT2次胸部C... 目的:分析适应性统计迭代(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重建技术降低胸部CT扫描中的X线剂量的作用。材料和方法: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胸部CT扫描的30名受检者,在2~14个月先后行64层MDCT和宝石探测器HDCT2次胸部CT检查,调取PACS系统两次胸部检查的剂量核查报表。64层MDCT图像重建为传统的滤过反投影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HDCT扫描中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50%ASIR值重建图像。比较两种重建技术的肺动脉干平面降主动脉内CT值与标准差,测量比较两次检查胸部剂量CTDI与DLP。结果:30例受检者FBP重建法CTDI(CT Dose Index)为13.0±2.7mGy,DLP(Dose Lenghth Product)440.4±97.3mGy·cm;ASIR重建法平均CTDI6.2±1.5mGy,DLP207.2±53.1mGy·cm,两次检查的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动脉干平面降主动脉CT值分别为37.4±8.3Hu和38.1±9.8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CT重建图像的滤波反投影法相比,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法胸部扫描中辐射剂量可降低50%以上,而图像噪声无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统计迭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辐射剂量 胸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应变分析在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辉 晏子旭 +3 位作者 姜红 范占明 贺毅 董建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应变分析在心电图显示宽大倒置T波而心尖部心肌尚未达到15 mm的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其与正常者心肌应变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2018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应变分析在心电图显示宽大倒置T波而心尖部心肌尚未达到15 mm的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其与正常者心肌应变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2018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且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的29例患者,同时将2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加拿大Circle Cardiovascular图像软件(CVI42 5.9.0版)进行图像分析,比较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室壁厚度和左心室心肌应变的差异。结果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组的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75%±6.78%比63.64%±6.40%,P=0.06),左心室心尖部厚度高于对照组[(11.71±1.39)mm比(5.63±0.95)mm,P<0.05],其心尖部周向应变低于对照组(-20.34±8.81比-24.68±3.97,P=0.027),心内膜下整体长轴最大纵向应变与心外膜下整体长轴最大纵向应变的差值高于对照组(-2.96±1.74比-1.33±1.34,P<0.01)。结论临床前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LVEF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但心尖部心肌的最大周向应变下降,表明其周向收缩能力下降。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分析可为此类患者提供新的诊断依据及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磁共振成像 心电描记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场强对脑部T1WI结构图像纹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樊文萍 王雪 +4 位作者 王波涛 张晓欢 刘梦琦 陈峰 陈志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磁共振场强对脑部T1WI纹理特征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30例健康成年人分别在磁共振1.5T(MR-1.5T)及3.0T(MR-3.0T)上行脑部3DT1WI结构像扫描。对3D结构像进行脑部灰质及白质分割,并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方法进行全脑纹理分析,纹理... 目的比较不同磁共振场强对脑部T1WI纹理特征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对30例健康成年人分别在磁共振1.5T(MR-1.5T)及3.0T(MR-3.0T)上行脑部3DT1WI结构像扫描。对3D结构像进行脑部灰质及白质分割,并采用灰度共生矩阵方法进行全脑纹理分析,纹理特征参数包括角二阶矩、对比度、自相关、逆差距及熵。结果 MR-3.0T全脑灰质熵高于MR-1.5T(2.170±0.059比2.163±0.054,F=4.465,P=0.039)。MR-3.0T全脑白质角二阶矩(0.734±0.008比0.736±0.007,F=11.368,P=0.001)及熵(1.392±0.051比1.397±0.042,F=10.612,P=0.002)低于MR-1.5T,MR-3.0T全脑白质逆差距高于MR-1.5T(0.875±0.005比0.873±0.004,F=10.776,P=0.002)。结论磁共振场强可影响脑部灰质及白质T1WI结构图像纹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理特征分析在肺部磨玻璃结节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波涛 刘刚 +2 位作者 何蕾 李丽慧 陈志晔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1-446,451,共7页
目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形态学观察及CT值测量的方法对磨玻璃密度结节(GGN)进行评估,缺少有效的图像特征量化评估手段。本研究采用纹理特征分析方法对2年内的GGN进行随访量化分析,以明确GGN合理的随访时间。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GG... 目的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形态学观察及CT值测量的方法对磨玻璃密度结节(GGN)进行评估,缺少有效的图像特征量化评估手段。本研究采用纹理特征分析方法对2年内的GGN进行随访量化分析,以明确GGN合理的随访时间。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GGN随访患者基线及随访3个月(A组)、随访6~12个月(B组)、随访2年(C组)的高分辨CT图像,以每组首次发现的GGN图像为基线,分析其GGN纹理特征(能量、对比度、自相关、逆差矩、熵)。结果随访3个月1个结节缩小;随访6~12个月1个结节增大,1个结节缩小;随访2年4个结节增大,其中2例出现密度差异。剩余结节形态、密度及大小均无明显变化。A组、B组及C组之间纹理特征(能量、对比度、自相关、逆差矩、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纹理特征分析可以量化评估GGN的属性特征改变,作为GGN随访的量化工具,指导患者选择合理的随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心肌肥厚的心肌应变特征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姿 冯泽豪 +3 位作者 武睿 吴连明 卜军 姜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6-340,346,共6页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及高血压心肌肥厚(HMH)的MR心肌应变差异。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40例HMH患者和93例HCM患者,另选取年龄匹配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脏MRI检查,运用不同图像后处理软件(CVI42和T...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及高血压心肌肥厚(HMH)的MR心肌应变差异。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40例HMH患者和93例HCM患者,另选取年龄匹配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脏MRI检查,运用不同图像后处理软件(CVI42和Tomtec)分析3组在心肌分层应变(整体、内外层心肌、心内外膜下心肌)特征。结果在心肌应变分析中,两组心肌病患者在环周应变(CS)变化不同,HCM组患者心内膜下CS增强,HCM组为(-35.63±5.30)%,对照组为(-32.84±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心肌内外层和心外膜下心肌中并未观察到这种变化。在心肌整体或分层应变分析中,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纵向应变均一致性降低(P<0.001),而在HCM及HMH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MRI心肌应变检测有助于发现不同类型的心肌肥厚性病变在运动形变中的差异,可能作为进一步区分两种疾病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高血压 心肌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敖炜群 茅国群 +2 位作者 杨光钊 张宏霞 侯洪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动脉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多种衍生图像对胰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治疗价值的信息。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32例,经后处理得到线性融合图、非线性融合图、碘图,分析3组图像的肿瘤绝对强化值(... 目的探讨双能量CT动脉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多种衍生图像对胰腺癌的影像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治疗价值的信息。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32例,经后处理得到线性融合图、非线性融合图、碘图,分析3组图像的肿瘤绝对强化值(AEV)、胰腺-肿瘤相对强化差值(REV)、强化比值(ER)和对比噪声比值(CNR)。比较双期3组图像对胰腺癌病灶的检出与评估差异。结果动脉期3组图像AEV、REV及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质期3组图像REV、ER、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3组图像比较,肿瘤组织的AEV、RE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期E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量CT双期增强扫描结合多种衍生序列可提高胰腺癌病灶的检出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增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在诊断泌尿系结核的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游瑞雄 曹代荣 +4 位作者 李银官 刘颖 蔡建忠 郑贤应 方哲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在诊断泌尿系结核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3例泌尿系结核,分析其征像,比较三维后处理技术的结果,并评估其在诊断泌尿...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在诊断泌尿系结核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的23例泌尿系结核,分析其征像,比较三维后处理技术的结果,并评估其在诊断泌尿系结核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双肾、输尿管同时受累9例,其中4例同时累及膀胱;单侧肾及输尿管受累13例,同时累及膀胱1例;仅发生于单侧输尿管下段1例。MSCT表现为患肾实质内多个大小不一的囊样低密度影,边缘模糊,增强扫描边缘轻度增强,排泄期见造影剂充填,输尿管管壁不均匀增厚、管腔变窄,其间见扩张的输尿管,增强明显,呈串珠状改变,肾功能不同程度受损;膀胱受累表现为膀胱腔明显缩小,壁增厚,增强明显;大范围的曲面重建可全程清晰显示病变累及范围,直观显示输尿管腔内外改变,与术中及病理符合。结论:MSCT能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腔内外改变以及肾功能情况,是诊断泌尿系结核的一种很好的影像方法,CPR对病变的显示及诊断非常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泌尿生殖系统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肥厚性疾病的心肌环周应变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姿 冯泽豪 +3 位作者 武睿 吴连明 卜军 姜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HMH)和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应变与左心室心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40例HMH患者及93例HCM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脏MRI检... 目的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HMH)和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应变与左心室心功能的关系。资料与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收集2015年12月—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40例HMH患者及93例HCM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脏MRI检查,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变化。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心肌特征追踪技术分析心肌应变,分析其心肌环周应变与LVE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等程度的心肌肥厚,但HCM组LVEF高于HM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10)%比(65±12)%,P<0.01]。HMH组心肌内层、外层、心内膜下和心外膜下心肌环周应变与LVEF均有一致性表现,心肌环周应变值降低伴随着LVEF降低(内层心肌:r=-0.879;外层心肌:r=-0.839;心内膜下心肌r=-0.827;心外膜下心肌r=-0.673;P均<0.001)。HCM组的心内膜下心肌环周应变与LVEF的相关性明显高于心肌分层分析中的心肌应变值(心内膜下心肌:r=-0.611;心外膜下心肌:r=-0.326;内层心肌:r=-0.510;外层心肌r=-0.421;P均<0.001)。心肌分层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内层或心内膜下心肌应变与LVEF的相关性高于其外层或心外膜下心肌。在HMH中,LVEF及各个环周应变指标在对比剂延迟强化(LGE)(+)和LGE(-)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HCM组中,LGE(-)患者的LVEF、整体环周应变、分层环周应变均高于LGE(+)患者(P均<0.05)。结论在HMH中,心肌环周应变在心肌由内至外呈一致性形变趋势;而在HCM中,心内膜下心肌环周与LVEF相关性最强。LGE对LVEF及应变的影响在不同病因肥厚的心肌病中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高血压 心肌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