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前列腺癌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1
作者 王刚 孟宁 +1 位作者 朱进 李春杰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6,99,共7页
前列腺癌已经成为全球男性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其死亡率位居第五。设计前列腺癌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仅有图像级标注数据集的情况下,存在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只对图像分类,但没有给出癌化区域。针对这种情况,采... 前列腺癌已经成为全球男性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其死亡率位居第五。设计前列腺癌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仅有图像级标注数据集的情况下,存在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只对图像分类,但没有给出癌化区域。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以EfficientNet-B0为架构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分类模型,对图像分块并得到每块的类别,再通过聚类算法得到癌化区域。在Web前端上传病理图像,等处理完成后可以查看辅助诊断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癌化区域的精确率为76.61%,召回率为72.52%,能有效地得到大致区域,获得满意的辅助诊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病理切片图像 卷积神经网络 图像分块 Web前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对评估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的附加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徐鸿昊 刘百川 +3 位作者 丁效蕙 张晓晶 王海屹 叶慧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8-944,共7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对评估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EPE)的附加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于术前行标准多参数MRI扫描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 目的探讨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对评估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EPE)的附加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1年1月—2022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并于术前行标准多参数MRI扫描的100例前列腺癌患者,由2名放射科医师使用EPE分级系统独立评估图像,协商后确定评分。应用FireVoxel软件在ADC图上勾画全瘤体,进行直方图分析得到ADC平均值、第1、5、10、25、50、75、90、95和99百分位数ADC值(99th ADC)。比较组间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评估EP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效能,并比较曲线下面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4例(34%)前列腺癌EPE阳性。ADC直方图分析显示EPE阳性与EPE阴性组间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99th ADC(OR=0.609,P=0.008)和EPE分级系统(OR=4.158,P<0.001)是评估EPE的独立危险因素。99th ADC、EPE分级系统及联合模型评估EP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0.805和0.856,99th ADC和EPE分级系统评估EPE的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模型的评估效能显著优于两者单独应用(Z=2.223、2.208,均P<0.05)。结论ADC直方图对术前评估EPE具有一定附加价值,99th ADC联合EPE分级系统能有效评估E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包膜外侵犯 病理学 外科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深度学习进行基于前列腺癌转移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南的晚期前列腺癌盆腔外脏器及转移灶分割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想 曲别雪蕾 +3 位作者 吴静云 吴鹏升 张晓东 王霄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深度学习进行基于前列腺癌转移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盆腔外脏器及转移灶分割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月不同扫描部位(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的经临床综合诊断... 目的探讨应用深度学习进行基于前列腺癌转移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南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盆腔外脏器及转移灶分割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月不同扫描部位(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的经临床综合诊断存在转移灶的数据集(头部、颈部、胸部及腹部转移患者分别为68、91、57、263例),用于进行扫描范围的分类模型及不同区域脏器和转移灶的分割模型训练。另收集9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且行全身MRI患者用于模型的外部验证。以手工标注的区域(脑实质、颈椎、肺实质、纵隔、胸椎、肝、腰椎)及转移灶标签为“金标准”,评估模型的分割性能。评价指标包括Dice相似系数(DSC)、体积相似度(VS)。结果在外部验证数据集中,分类模型在头部、颈部、胸部和腹部的符合率分别为100%(90/90)、98.89%(89/90)、96.67%(87/90)和94.44%(85/90);分割模型对不同区域脏器分割的DSC、VS范围分别为(0.86±0.10)~(0.99±0.01)、(0.89±0.10)~(0.99±0.01);分割模型对不同转移灶分割的DSC、VS范围分别为(0.65±0.07)~(0.72±0.13)、(0.74±0.04)~(0.82±0.13)。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3D U-Net模型可实现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盆腔外区域及转移灶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肿瘤转移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前列腺逐层切片病理PI-RADS v2.1与PI-RADS v2的评分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慧慧 高歌 +3 位作者 何群 沈棋 王鹤 王霄英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23,共4页
目的分析PI-RADS v2.1与v2对前列腺癌的评分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7月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患者资料53例。以前列腺逐层切片病理为金标准,入组癌灶数量89例。由两名影像科医师按照PI-RADS v2.1和v2标准进行... 目的分析PI-RADS v2.1与v2对前列腺癌的评分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7月行前列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患者资料53例。以前列腺逐层切片病理为金标准,入组癌灶数量89例。由两名影像科医师按照PI-RADS v2.1和v2标准进行分别评分。结果总体上PI-RADS评分发生变化的癌灶11.2%,移行带占比20.5%、外周带占比4%。PI-RADS≥3病灶比例分别为73.0%、7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RADS v2.1与v2对所有、移行带及外周带临床显著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867、0.841与0.895、0.878、0.884,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098,P=0.272;Z=0.301,P=0.763;Z=1.231,P=0.218)。结论PI-RADS v2.1与v2最终评分变化主要发生在移行带。PI-RADS≥3分的病例数量无明显变化,对临床决策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病理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带前列腺癌多参数MRI与前列腺临床显著癌及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鹏 黄英 +5 位作者 黄婷 刘佳佳 李艳 刘岭岭 蔡磊 陈志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12-151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的外周带前列腺癌多参数MRI(mp-MRI)与前列腺临床显著癌及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诊断且经穿刺病理证实的91例... 目的探讨基于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的外周带前列腺癌多参数MRI(mp-MRI)与前列腺临床显著癌及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MRI(DCE-MRI)诊断且经穿刺病理证实的91例外周带前列腺癌(阳性组)、70例前列腺增生和21例前列腺炎(阴性组)患者,采用PI-RADS v2评分标准进行盲法评分,分析其结果与外周带前列腺临床显著癌及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I-RADS v2评分诊断外周带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PI-RADS v2评分诊断外周带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5[95%CI(0.930,1.000),P<0.01];评分为4分时约登指数最大(0.877),诊断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8.61%、89.09%和92.86%。以PI-RADS v2评分3分为穿刺指征,使36.26%(66/182)患者免于不必要的穿刺,但漏诊2例非临床显著前列腺癌。PI-RADS v2评分与外周带前列腺临床显著癌呈高度正相关(r=0.853,P<0.01),与外周带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816,P<0.01)。结论PI-RADS v2评分与外周带前列腺临床显著癌及Gleason评分呈高度正相关,诊断前列腺临床显著癌准确率高,并可初步评估肿瘤分化程度,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拔森 王良 +5 位作者 邓明 闵祥德 蔡杰 冯朝燕 可赞 王国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21-326,316+318,共6页
目的旨在探讨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8例... 目的旨在探讨多参数MRI(multi-parametric MRI,Mp-MRI)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8例前列腺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其中前列腺癌7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48例、前列腺炎5例,所有患者均行3.0 T MRI扫描,获取完整的T2WI、DWI及DCE图像;由2名前列腺诊断医师在不知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的情况下采用PIRADS V2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分别记录;所有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病理穿刺,并由泌尿专业病理诊断医师进行诊断,对前列腺癌则进行Gleason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I-RADS V2评分与穿刺病理的相关系数,并采用ROC曲线分析PI-RADS V2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PI-RADS V2评分与穿刺病理呈正相关,r=0.887。PI-RADS V2评分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0.975,其敏感性为93.33%,特异性为96.23%,准确性为94.51%,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91.07%。Gleason评分≥8分的前列腺癌的PI-RADS V2评分为5分。结论 PI-RADS V2评分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的相关性高,PI-RADS V2评分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评分诊断移行带前列腺癌及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鹏 黄英 +3 位作者 李艳 刘岭岭 蔡磊 陈志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及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行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移行带前列腺癌患者32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以病理... 目的探讨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及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行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移行带前列腺癌患者32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PI-RADS v2评分对移行带前列腺癌及前列腺显著癌的诊断效能,比较PI-RADS v2评分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I-RADS v2评分检出移行带前列腺癌和前列腺显著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6(95%CI 0.866~0.985)和0.799(95%CI 0.638~0.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RADS v2评分为3分时,诊断移行带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75%、75.00%和83.33%;PI-RADS v2评分为4分时,诊断前列腺显著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5.71%、82.35%和83.33%。PI-RADS v2评分与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603,P<0.01)。结论PIRADS v2评分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较高,可评估肿瘤的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病理学 外科 GLEASO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扩散加权成像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志强 郭雪梅 +3 位作者 王霄英 李飞宇 郭玉林 蒋学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肿瘤ADC值的变化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对经穿刺活检证实的65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b值800s/mm2。根据病理结果将前列腺外周带六分区归类为癌区和非癌区,测量每个分区的ADC值,癌区与非癌区...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肿瘤ADC值的变化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关系。方法对经穿刺活检证实的65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b值800s/mm2。根据病理结果将前列腺外周带六分区归类为癌区和非癌区,测量每个分区的ADC值,癌区与非癌区之间行ROC分析,并与病理Gleason评分进行对照。结果65例前列腺癌的癌区和非癌区ADC值分别为(1.19±0.30)×10-3mm2/s和(1.79±0.3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4,P<0.01);ROC曲线上临界点取1.44×10-3m2/s,诊断的敏感性达84.30%,特异性为64.00%。癌区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347,P<0.01)。结论前列腺癌癌区ADC值与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ADC值有可能用于评价前列腺癌的分级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体积对PI-RADS v2检出效能的影响:基于逐层切片病理检查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慧慧 胡娟 +5 位作者 何群 沈棋 王霄英 高歌 姜健 王可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以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PI-RADS v2)为诊断标准,多参数MRI(mpMRI)对不同体积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52例前列腺癌患者行mpMRI检查,且所有患者在本院行前列腺根治术并进行逐层切片病理检查,共发现83个临床显著癌... 目的:探讨以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PI-RADS v2)为诊断标准,多参数MRI(mpMRI)对不同体积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方法:52例前列腺癌患者行mpMRI检查,且所有患者在本院行前列腺根治术并进行逐层切片病理检查,共发现83个临床显著癌,其中体积≥0.5cm3的癌灶(任何Gleason评分)47个(A组),体积<0.5cm3且Gleason评分≥3+4的癌灶36个(B组)。由两位阅片者以PI-RADS v2作为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的mpMRI图像进行独立盲法阅片,分别比较两位医师对两组临床显著癌的检出率。结果:两位阅片者对A组中外周带癌和移行带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00%(25/25)、100%(25/25)和100%(22/22)、86.4%(19/22)。两位阅片者对B组中外周带癌和移行带癌的检出率分别为36%(9/25)、52%(13/25)和9.1%(1/11)、9.1%(1/11)。结论:PI-RADS v2对于体积≥0.5cm3的癌灶具有非常高的检出率,但对于体积<0.5cm3且Gleason评分≥3+4的癌灶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磁共振成像 逐层切片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多参数MRI对前列腺癌漏诊及误诊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慧慧 何群 +3 位作者 沈棋 胡娟 高歌 王霄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3-936,共4页
目的为提高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对多参数MRI(mp-MRI)评估分类标准进行规范。本研究拟分析以PI-RADS v2为诊断标准时前列腺癌的漏诊及误诊情况。资料与方法以逐层切片病理为... 目的为提高前列腺临床显著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对多参数MRI(mp-MRI)评估分类标准进行规范。本研究拟分析以PI-RADS v2为诊断标准时前列腺癌的漏诊及误诊情况。资料与方法以逐层切片病理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5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mp-MRI资料,归纳阅片者使用PI-RADS v2读片时存在的问题,分析漏诊及误诊情况。结果逐层切片病理共识别114个癌灶,包括83个临床显著癌。MRI发现91个可疑病灶,真阳性63个,误诊率为30.8%,前列腺癌的漏诊率为38.6%,临床显著癌的漏诊率为24.1%。结论以PI-RADS v2为诊断标准时,前列腺癌会存在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与表观扩散系数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晓燕 吕涵青 +2 位作者 胡正明 胡元明 陈树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MR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ADC比值在前列腺癌中诊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评估肿瘤的侵袭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疑诊前列腺癌而行前列腺磁共振-经直肠超声融合成像引导穿刺活检的116例患者,术前行前列腺MRI检... 目的探讨MR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ADC比值在前列腺癌中诊断的价值,及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评估肿瘤的侵袭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疑诊前列腺癌而行前列腺磁共振-经直肠超声融合成像引导穿刺活检的116例患者,术前行前列腺MRI检查,常规扫描T1WI、T2WI及扩散加权成像序列,以b=0、1000 s/mm^2建立ADC图,测量病灶ADC值、对称位置相对正常前列腺ADC值,并计算两者的比值,以穿刺活检病理为对照,评估前列腺MRI的ADC值、ADC比值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评估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16例患者穿刺活检前列腺癌检出率为56.0%(65/116)。ADC值及ADC比值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2、0.879。ADC值及ADC比值在Gleason 6分组与Gleason 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及ADC比值对前列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两者数值高低可初步判定低危与高危前列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及动态增强MR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徐曦 张冬 +2 位作者 黄家喜 马孟杰 罗良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72-776,780,共6页
目的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4例前列腺癌患者及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IVIM-DWI及DCE-MRI检查,经后处理得到IVIM-DWI参数真实的扩... 目的评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4例前列腺癌患者及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IVIM-DWI及DCE-MRI检查,经后处理得到IVIM-DWI参数真实的扩散系数(D)、伪扩散系数(D*)、灌注分数(f)和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_e)、血管空间容积分数(V_p)。比较各参数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中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根据前列腺癌的Gleason评分结果分组,比较不同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前列腺癌组K^(trans)、K_(ep)、V_p、D*值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增大,V_e、D、f值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参数的诊断效能以f值、D值较高。前列腺癌不同GS评分组间D、D*、f、K_(e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Gleason评分升高,D值减小、D*值增大,f值、K_(ep)值先增大后减小。结论 IVIM-DWI及DCE-MRI各参数可有效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其中IVIM-DWI更具优势。IVIM-DWI参数中D值减小、D*值增大及f值先增大后减小可提示高级别前列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病理学 外科 GLEASO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MRI表现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亮 蔡杰 +5 位作者 邓明 冯定义 彭莉 常慧芳 王良 刘继红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5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MRI表现特点。方法:8例经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患者行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8例患者病灶均为结节灶,以右侧前列腺中部...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MRI表现特点。方法:8例经病理证实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患者行T1WI、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8例患者病灶均为结节灶,以右侧前列腺中部外周带多见(5/8)。病灶在T1WI上呈低、稍低及等信号,T2WI上主要为低及稍低信号,DWI上表现为高及稍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呈局灶性低信号。4例患者行动态增强MRI检查,病灶明显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Ⅰ型(1例)或Ⅱ型强化(3例)。结论:非特异性肉芽肿性前列腺炎的常规MRI检查缺乏特异性,而动态增强扫描可能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炎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与扩散张量成像对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4
作者 宋惠贞 张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50-554,共5页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两者联合对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MRI扫描的49例前列腺中央区有结节样异常... 目的研究动态增强磁共振扫描(DCE-MRI)、扩散张量成像(DTI)及两者联合对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MRI扫描的49例前列腺中央区有结节样异常信号患者,均行磁共振T2WI、DTI及DCE扫描。经病理学证实,57例中央区结节样本中21例为前列腺癌(PCa)、36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分别测量结节的各向异性分数值、表观扩散系数值、峰值时间、强化率、曲线斜率值,描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比较各参数在PCa与BPH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结果 PCa组与BPH组的各向异性分数值、表观扩散系数值、峰值时间、曲线斜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以速升下降型为主,BPH曲线类型以平台型为主。DCE、DTI及两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5%CI:0.751~0.942)、0.85(95%CI:0.734~0.933)和0.94(95%CI:0.837~0.983)。结论与DTI及DCE分别诊断前列腺中央区良恶性结节相比,两者联合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图像增强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发现的生理切片骨小梁识别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叶含笑 金红婷 +1 位作者 袁昕 应航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标区域计算机自动识别是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图像多特征信息,识别苏木素尹红染色病理切片中的骨小梁。分析骨组织病理切片HSL颜色空间通道的直方图特征,进行基于颜色通道的阈值分割,采用Lazy Snapping算法获得骨小梁深... 目标区域计算机自动识别是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图像多特征信息,识别苏木素尹红染色病理切片中的骨小梁。分析骨组织病理切片HSL颜色空间通道的直方图特征,进行基于颜色通道的阈值分割,采用Lazy Snapping算法获得骨小梁深层次特征信息,改进扫描种子填充算法,使其融合目标区域多特征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扫描种子填充算法将复杂图像骨小梁提取时间从常规软件的10多分钟提速到257ms。改进的扫描线算法,能快速获得稳健的目标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骨组织形态测量 病理切片 图像多特征发现 骨小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MRI表现 被引量:3
16
作者 薄其付 李胜男 +2 位作者 李桂庆 刘玉玺 刘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0-573,共4页
目的采用瘤组织块原位移植法建立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其MRI表现,为研究前列腺癌的生长转移机制及其药物实验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35只6~8周龄C57BL6雄鼠中选出4只,将RM-1前列腺癌肿瘤细... 目的采用瘤组织块原位移植法建立C57BL6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观察其MRI表现,为研究前列腺癌的生长转移机制及其药物实验提供适宜的动物模型。材料与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35只6~8周龄C57BL6雄鼠中选出4只,将RM-1前列腺癌肿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背部皮下,每只注射0.1ml。待瘤组织块生长至1cm3时剥离出肿瘤组织,并裁剪为合适大小后,借助注射器种植到30只同周龄小鼠的前列腺内,建立小鼠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第8天,从30只荷瘤鼠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出6只,采用3.0TMR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出瘤组织,将游标卡尺与MRI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最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建模1周后,29只实验小鼠可触及下腹部肿块;前列腺癌原位移植瘤T2WI呈中等信号,肿瘤向前膨出,将包膜挤出一定角度和高度提示包膜受累;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瘤细胞呈条索状或散在成团杂乱分布于前列腺体间质中,肿瘤细胞形态不规则,呈多形性,核质比增大,可见异常病理性核分裂象。此模型成功率为96.7%(29/30),周围淋巴结转移率为96.7%(29/30),腹水形成率为96.7%(29/30),肝转移发生率为93.3%(28/30),肾转移发生率为0.33%(1/30),肉眼未见明显肺部转移,小鼠平均生存时间(12.7±1.8)d。MRI与游标卡尺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种方法建立的前列腺癌原位模型操作简单、建模周期短、移植瘤成功率高,且其影像学表现与人类前列腺癌相似,可作为观察人类前列腺癌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移植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图像观测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惠芹 刘志兰 +2 位作者 李新 刘南平 李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77-1980,共4页
目的:微观检测福尔马林固定单细胞病理实验的固定过程。方法:在恒温条件下,在微流控芯片上培养活体细胞样品,对细胞核DNA进行染色,利用液体静压力驱动和电渗驱动相结合的方式将细胞输送到图像观测位置,注入10中性福尔马林浸泡,利用荧光... 目的:微观检测福尔马林固定单细胞病理实验的固定过程。方法:在恒温条件下,在微流控芯片上培养活体细胞样品,对细胞核DNA进行染色,利用液体静压力驱动和电渗驱动相结合的方式将细胞输送到图像观测位置,注入10中性福尔马林浸泡,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固定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图像观测系统的设计认知和总结福尔马林对组织细胞"固定"的作用效果和应用价值。结论:对福尔马林细胞固定作用效果的总结,使工作实践有所借鉴,充实专业内容,进一步提高病理制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分析 单细胞图像观测 固定 福尔马林 病理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K-Means算法在肠癌病理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8
作者 龙胜春 傅佳琪 尧丽君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81-585,共5页
针对正常与癌变大肠病理切片图像的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K-Means算法提出了一种分割大肠病理切片图像中腺腔和上皮细胞、细胞核、间质的算法,解决了传统K-Means算法确定初始中心的难点,提高了识别分类时的收敛速度.使用基于相关... 针对正常与癌变大肠病理切片图像的特征,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K-Means算法提出了一种分割大肠病理切片图像中腺腔和上皮细胞、细胞核、间质的算法,解决了传统K-Means算法确定初始中心的难点,提高了识别分类时的收敛速度.使用基于相关系数矩阵的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具有代表性的聚类初始中心,结合K-Means算法将大肠病理切片图像数据分成三类.相关实验证明:提出的改进型K-Means大肠病理切片图像分割算法能够准确地将大肠病理切片图像中的腺腔和上皮细胞、细胞核、间质分类,且使用PCA方法的算法收敛速度比传统使用RANDOM方法的算法更快,取得了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割 大肠病理切片 K-MEANS算法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韩思圆 李春媚 +3 位作者 崔亚东 刘明 朱锦霞 陈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以前列腺癌根治术病理大切片为对照,探索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危险分层预测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行术前前列腺IVIM-DWI检查,之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并行病理大切片的患者,共28例。根据局限性... 目的以前列腺癌根治术病理大切片为对照,探索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危险分层预测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行术前前列腺IVIM-DWI检查,之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并行病理大切片的患者,共28例。根据局限性前列腺癌临床危险分层指南对前列腺癌进行危险分级,其中低-中危组6例,中-中危组12例,高危组10例。在后处理工作站上勾画前列腺癌灶(PCa-ROI)、移行带非癌区(tz-ROI)、外周带非癌区(pz-ROI),测量三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无扩散信号强度(S0值)、真实的分子扩散系数(D值)、伪扩散系数(D^(*)值)、灌注分数(f值)及计算其在b=2000 s/mm^(2)时的DWI信号强度值(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各参数与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灶与外周带非癌区及移行带非癌区的S_0值、D值及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分析中,IVIM-DWI相关参数中D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79,且与ADC值的0.9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与IVIM-DWI各参数间无相关性(P均>0.05)。前列腺癌中危组ADC值和D值均高于高危组(P均<0.05),中危组C值低于高危组(P=0.008)。结论IVIM-DWI可以帮助诊断前列腺癌,辅助对中危险组及高危险组的前列腺癌进行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检出方面的应用——基于前列腺癌根治术病理大切片为对照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韩思圆 李春媚 +3 位作者 刘明 张伟 朱锦霞 陈敏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34,共5页
目的探索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MRI)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检出方面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间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行术前常规bpMRI检查,之后行前列腺癌根治... 目的探索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pMRI)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检出方面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期间临床怀疑前列腺癌,行术前常规bpMRI检查,之后行前列腺癌根治术并行病理大切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包括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ADC在内的双参数MR图像与病理大切片图像进行匹配分析,探索bpMRI在前列腺癌灶检出方面的敏感性,并分析影响前列腺癌灶检出的因素。结果67例患者,病理大切片确认病灶123个,术前bpMRI检出病灶94个,直径>1 cm的癌灶检出率为92.1%,Gleason评分大于3+3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84.3%。癌灶大小(P<0.001)和Gleason评分(P=0.008)分别为癌灶检出的独立预测因子,移行带癌灶检出率与外周带癌灶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pMRI对前列腺癌灶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直径大于1 cm或Gleason评分>6分的病灶敏感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 癌灶检出 病理大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