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成与转译:17至18世纪“京城图像”在西方的传播
1
作者 蒋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3,I0002,共8页
17至18世纪,西方开始关注与研究中国京城的布局和皇权图像。从早期的想象到实地观察与绘制,京城图像逐渐呈现出真实与想象并存的面貌。文章通过纽霍夫的图像文本,梳理和解读京城图像在西方的生成、传播及跨文化转译过程,认为京城图像不... 17至18世纪,西方开始关注与研究中国京城的布局和皇权图像。从早期的想象到实地观察与绘制,京城图像逐渐呈现出真实与想象并存的面貌。文章通过纽霍夫的图像文本,梳理和解读京城图像在西方的生成、传播及跨文化转译过程,认为京城图像不仅是皇权统治的象征,还激发了西方人文精神觉醒和国家政体现代化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城图像 纽霍夫 图像转译 中西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都圈的概念与划分 被引量:35
2
作者 谭成文 杨开忠 谭遂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4期1-7,共7页
辨析都市圈及其相关概念是设立模型划分都市圈的基础。本文进一步明确了首都圈的内涵、特性及影响因素 ,论述可达性和辐射、接受能力对首都圈划分的决定作用。基于重力模型和场强模型 ,提出了首都圈的划分方法和指标。并对中国首都圈进... 辨析都市圈及其相关概念是设立模型划分都市圈的基础。本文进一步明确了首都圈的内涵、特性及影响因素 ,论述可达性和辐射、接受能力对首都圈划分的决定作用。基于重力模型和场强模型 ,提出了首都圈的划分方法和指标。并对中国首都圈进行科学划分 ,指出首都圈的功能定位为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北部经济中心、金融商贸中心和外向型简经济中心 ;中国乃至世界的旅游文化中心 ;中国知识产业核心区和知识经济的发动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北京 首都圈 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奥运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郭晴 王宏江 +3 位作者 余婷婷 唐小茹 陈锐 李平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11,共9页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2004—2008年涉华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北京奥运背景下国外媒体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变化。研究认为,北京奥运背景下,两报对中国的关注显著上升;均以语词客观,但材料具有倾向性的方式塑造中... 采用内容分析法,以《纽约时报》、《泰晤士报》2004—2008年涉华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北京奥运背景下国外媒体中中国国家形象的变化。研究认为,北京奥运背景下,两报对中国的关注显著上升;均以语词客观,但材料具有倾向性的方式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两报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是经济发展迅速,但政治封闭,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频发的国家;《纽约时报》对中国的态度向积极方向改变,《泰晤士报》涉华报道有去政治化趋势。研究认为,北京奥运背景下西方媒体中极端的中国形象得到了部分修正,但偏见依然存在;中国政府和媒体的形象自塑难以撼动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全球性媒介事件的生产是新闻事件国内化、国家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奥运会 国家形象 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都——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殿廷 袁俊 +1 位作者 何龙娟 陈向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8,共7页
中部是中国的脊梁,中部崛起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但到目前为止,中部崛起还只是一句口号,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文章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古今中外的典型事实,论述了中部崛起与迁都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中国... 中部是中国的脊梁,中部崛起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但到目前为止,中部崛起还只是一句口号,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文章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古今中外的典型事实,论述了中部崛起与迁都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中国迁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迁都是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甚至唯一捷径的论断;并运用定量方法对迁都位置进行了科学选择,认为豫鄂两省交界处的南襄盆地是建立新都的最理想位置;阐述了迁都的其他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崛起 迁都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空间优化格局 被引量:11
5
作者 彭文英 刘念北 张丽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3,共7页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论为:京津冀首都圈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有较大潜力;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土地资源的社会承载力较高,开发建设... 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及其空间格局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论为:京津冀首都圈土地利用粗放,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有较大潜力;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较低,区域差异明显;土地资源的社会承载力较高,开发建设承载力最低;经济社会承载力与开发建设、生态环境承载力不相一致;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建设承载力有一定开发潜力。为了提升首都圈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应针对不同区域特征进行空间优化。空间优化格局为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区、中部都市功能优化区、东部人口产业沿海集聚区、南部绿色空间优化区。首都圈发展应针对空间格局特征,分区配套土地利用政策,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利用的区域协调与合作,从整体上提升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承载力 土地利用格局 京津冀 中国首都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同分析与经验借鉴:北京2022冬奥会凝思 被引量:15
6
作者 黄莉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2,共7页
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北京2022冬奥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但作为重大的国际赛事,两者在筹办、举办、赛后遗产利用方面有其共性。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可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为其提供可复制、可信赖的中国经... 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北京2022冬奥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但作为重大的国际赛事,两者在筹办、举办、赛后遗产利用方面有其共性。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可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为其提供可复制、可信赖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为此,分析北京冬奥会与北京夏奥会的区别,从宏观和中观的视角,运用、变通、创造性转换北京夏奥会成功举办的重要经验,力求北京冬奥会重现北京夏奥会辉煌,进而为中国崛起再添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北京奥运会 成功经验 借鉴 社会转型 国家形象 文化中国 奥运遗产 综合实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北京地区的私塾管理
7
作者 廖熹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9-280,共12页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北京地区的私塾管理经历了从“以散促改”的强势整理到提倡“奖进主义”的温和化转变过程。在此期间,北京政府教育部、京师学务局和京师劝学办公处相互配合,推动了北京地区私塾改良工作的发展。通过京师教育行政界、京...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北京地区的私塾管理经历了从“以散促改”的强势整理到提倡“奖进主义”的温和化转变过程。在此期间,北京政府教育部、京师学务局和京师劝学办公处相互配合,推动了北京地区私塾改良工作的发展。通过京师教育行政界、京城私塾等各方在私塾管理中的互动,能够发现该时期北京的私塾管理在具有明显局限性的同时,也为近代教育改革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政府 京师学务局 近代教育 私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