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组织和相结构;利用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渗氮层及复合改性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渗氮层表面主要由ε-Fe_(23)N、γ'-Fe_(4)N和α_N相组成,经不同时间的氧化处理后,渗氮层表面生成Fe_(3)O_(4)相和Fe_(2)O_(3)相;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物的含量增大,表面硬度增大,最大可达1012 HV_(0.05),改性层的有效硬化层厚度约为200μm;在防腐耐磨方面,渗氮层和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显著提高,且短时间氧化的复合改性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展开更多
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A(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A,BMPR-IA)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特克塞尔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的单核苷...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A(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A,BMPR-IA)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特克塞尔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尾寒羊中检测到AA、AB两种基因型,在湖羊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BB,而在低繁殖力的3个绵羊品种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AA。统计结果表明:小尾寒羊A等位基因频率为0.964,B等位基因频率为0.036。测序结果表明:BB型与AA型相比有6处核苷酸发生了突变。独立性检验表明:小尾寒羊与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湖羊与小尾寒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01)。AB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AA基因型多0.15只,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BMPR-IA基因不是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主效基因。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以30Cr Mn Si A结构钢为研究对象,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渗氮及低温渗氮-低温氧化复合技术对其进行表面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氧化时间对渗氮30Cr Mn Si A钢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分析渗氮层及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组织和相结构;利用维氏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渗氮层及复合改性层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渗氮层表面主要由ε-Fe_(23)N、γ'-Fe_(4)N和α_N相组成,经不同时间的氧化处理后,渗氮层表面生成Fe_(3)O_(4)相和Fe_(2)O_(3)相;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氧化物的含量增大,表面硬度增大,最大可达1012 HV_(0.05),改性层的有效硬化层厚度约为200μm;在防腐耐磨方面,渗氮层和渗氮-氧化复合改性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显著提高,且短时间氧化的复合改性层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文摘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A(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A,BMPR-IA)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在高繁殖力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以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多赛特羊、特克塞尔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小尾寒羊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尾寒羊中检测到AA、AB两种基因型,在湖羊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BB,而在低繁殖力的3个绵羊品种中只检测到一种基因型AA。统计结果表明:小尾寒羊A等位基因频率为0.964,B等位基因频率为0.036。测序结果表明:BB型与AA型相比有6处核苷酸发生了突变。独立性检验表明:小尾寒羊与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而湖羊与小尾寒羊、低繁殖力绵羊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01)。AB基因型小尾寒羊平均产羔数比AA基因型多0.15只,但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BMPR-IA基因不是小尾寒羊和湖羊高繁殖力的主效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