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价值内涵、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付国华 张浩瑜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8,共5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技术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与更新滞后、教师思政素养不高、学生参与...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技术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教学资源不足与更新滞后、教师思政素养不高、学生参与度较低、缺乏创新性和特色、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未来,职业院校需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课程设计、激活内生动力、提升教师素养、健全评价机制来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视角下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学情分析的体系创新 被引量:1
2
作者 邓验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6,共10页
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需以学情分析为逻辑起点,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情分析在激发师生双主体潜能、适配学生多样化需求、提升教学质效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高校思政课学情分析体系的框架构建需以精准教学为目... 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需以学情分析为逻辑起点,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情分析在激发师生双主体潜能、适配学生多样化需求、提升教学质效等方面具有多重价值。高校思政课学情分析体系的框架构建需以精准教学为目标,确立框架的体系化原则;以关键维度为支点,完善框架的系统性内容;以运行机制为保障,推进框架的结构化应用。在具体优化操作中,应以学生已有知识情况为分析基础,以学生认知能力特征为主要依据,以学生实际成长需求为核心导向,以学生综合高阶素养为必要补充。在此基础上精准定位育人起点,研判育人难点,适配育人焦点,对标育人重点。以全方位、全过程、全层次的学情分析助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高校人才高效度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学情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五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3
作者 赵越 李峰 +1 位作者 苏莉 金满文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46-49,共4页
立足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际,分析构建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意义,指出实践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课堂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大课堂、网络育人平台“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使理论教... 立足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际,分析构建农业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育人体系的重要意义,指出实践育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课堂实践活动、主题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大课堂、网络育人平台“五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使理论教学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课上实践和课下实践相配合,满足农业高职院校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期待,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高职院校 思政课 “五位一体” 实践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动物病理”课程为例
4
作者 董亚青 王永娟 孟婷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74-79,共6页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为探索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以“动物病理”课程为例,进行“四环双线三段”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从思政承载点构建、思政素材挖掘、思政融入方式创...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为探索高职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以“动物病理”课程为例,进行“四环双线三段”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从思政承载点构建、思政素材挖掘、思政融入方式创新、思政价值塑造“四个环节”探索育人元素的融入和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设计,并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课前渗透、课中内化、课后升华“三个阶段”对教学模式进行实施,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动物病理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基于Nvivo的分析
5
作者 朱海岳 郑俊朋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7-73,共7页
课程思政数字化转型是摆脱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实困境、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高职院校面临专业教师数字素养与思政能力不足、跨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评价激励制度虚化等核心矛盾。为此,引入Nvivo12质性分析工具,对政策... 课程思政数字化转型是摆脱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现实困境、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高职院校面临专业教师数字素养与思政能力不足、跨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评价激励制度虚化等核心矛盾。为此,引入Nvivo12质性分析工具,对政策文本、教师访谈、教学案例进行三级编码,提炼出“主体能力断层”“机制协同壁垒”“制度供给不足”三重困境,提出了“能力提升—协同优化—制度完善—技术赋能”四位一体实践路径。通过建立AI辅助备课系统和实施“双师”培训机制,有效应对能力断层问题,搭建课程思政数据平台打破部门数据孤岛,设计动态预警与职称晋升挂钩制度激活内生动力,开发虚拟仿真教学与“专业—思政”资源映射库实现技术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里的思政课:涉农高职院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6
作者 谢玉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95,共8页
乡村里的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谁来种田”“谁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怎样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等现实问题的探索尝试。乡村里的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与... 乡村里的思政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破解“谁来种田”“谁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怎样才能端稳中国饭碗”等现实问题的探索尝试。乡村里的思政课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交叉的课程,在教学任务上体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相融合,在授课对象上呈现出学生与学员同时上课、同步推进的特点,在形式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在内容上将课堂与乡村紧密相连。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好乡村里的思政课,要围绕乡村五大振兴,结合“五史”中的乡村实践,一体构建“三全育人”大课堂,深化拓展产教融合大平台,系统推进大师资队伍建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里的思政课 涉农高职院校 高质量发展 着力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梗阻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3
7
作者 蔡思宁 辛悦凯 +1 位作者 房广顺 郑舒婷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29,共7页
在“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理念,发挥体育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WSR方法论“物理-人理-事理”的三维分析框架,探究“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体育课... 在“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应遵循“大课堂”“大平台”“大师资”理念,发挥体育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WSR方法论“物理-人理-事理”的三维分析框架,探究“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框架,提出发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五育并举”育人作用、践行高校体育新文科创改策略、强化体育强国建设战略引领等目标导向。在“大思政课”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存在科技与人文基础薄弱、创新与管理运行困难、执行与参与效能欠佳等现实梗阻。据此提出推进路径:夯实科技与人文基座,发挥“五育”育人优势;拉动创新与管理引擎,落实新文科创改要求;提升执行与参与效能,深化体育强国战略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高等教育 体育 WSR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思政课区域一体化的价值意蕴、驱动要素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爱琴 师海娟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大中小学思政课区域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建设方向,其核心要义在于区域教育主体突破学段和校际壁垒,以共同体成员的协作互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区域间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区域一... 大中小学思政课区域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建设方向,其核心要义在于区域教育主体突破学段和校际壁垒,以共同体成员的协作互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区域间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区域一体化的整体内涵式发展。新时代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区域一体化走深走实,可广泛凝聚区域多主体人才协同共培的价值共识,形成多模态纵横连贯式的区域教育网络生态系统,全面提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区域一体化的建设质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要求、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诉求和学生个人成长发展需求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区域一体化具有正向驱动作用,牵动着大中小学思政课区域一体化建设的“时”和“序”、“质”和“量”、“道”和“术”。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区域一体化建设,要健全常态长效运行机制,畅通区域管理行动经络;补足协同推进短板弱项,统筹区域格局协调发展;建立多元主题合作网络,深化区域合作互联互通;优化教育资源服务供给,实现区域资源无界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思政课区域一体化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史类课程思政要素理析与融合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莉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探索高校思想史类课程思政要素具有深远意义,能够深化思政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思想史类课程具有历史性与思辨性结合、跨学科性与综合性交织、人文性与现实性并重、理解与... 探索高校思想史类课程思政要素具有深远意义,能够深化思政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思想史类课程具有历史性与思辨性结合、跨学科性与综合性交织、人文性与现实性并重、理解与解释兼顾等特点。根据《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属性,以高校思想史类课程内核、功能、地位和内容为出发点,将高校思想史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模块化为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科学精神与学术态度、系统性和批判性理论思维、学科情感与社会使命、道德品质与人格习惯等五大领域,通过系统化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立足学科特色发挥专业育人功能,并结合现实问题因势利导,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等策略,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校思想史课程 课程思政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多维进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聂小雄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1-310,共10页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象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立足数字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成熟与多维应用,面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实际需求,两...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象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是思政课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立足数字时代,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成熟与多维应用,面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实际需求,两者的结合具有内在契合性和现实必要性。把握大数据的功能价值、应用场景以及内蕴的思维理念,厘清形象建构的内在规律和一般过程,能够有效探赜大数据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多维进路。大数据通过作用发挥有效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素养提升、结构优化和精准治理,在主体强化中更加主动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设计的理念革新、形象塑造的系统实施、形象传播的融合开展,在环节优化创新中更加有序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破解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之间的矛盾、应然和实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形象现实表征和实际感知之间的矛盾,在推动矛盾问题破解中更高质量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大数据通过助力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建构的综合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外在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在评价优化中更高效地建构思政课教师队伍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思政课教师队伍 形象建构 赋能 教育评价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强大思政引领力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笔谈
11
作者 刘宝民 张伟 +1 位作者 白洁 张新科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51,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以强大思政引领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质。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以强大思政引领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职业院校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传承与技能培养相结合,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本刊邀请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以强大思政引领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期为职业教育战线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引领力 职业教育 思政课建设 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专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丹阳 温广辉 《控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5-768,共4页
课程思政改革是我国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理念、新实践。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着眼点和关键所在。因此,分析了自动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自动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改革是我国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理念、新实践。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着眼点和关键所在。因此,分析了自动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自动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思路,并以东南大学数学学院系统科学系为例,阐述了自动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专业 专业课教师 课程思政能力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高职思政引领力的本质、功能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晓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7-32,共6页
思政引领力作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体现着教育强国的性质和方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使命,必须以强大的思政引... 思政引领力作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体现着教育强国的性质和方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使命,必须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保障教育强国建设。高职思政引领力在本质上体现为以为党育人为导向的政治引领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思想引领力、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教育引领力,在功能定位上凸显了保障教育强国建设正确方向的强基固本功能、凝聚培育时代新人思想共识的凝心聚力功能、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铸魂育人功能。提升高职思政引领力,应从党建引领、话语创新、课程融合、数字赋能与队伍锻造等方面着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思想保障与力量支撑,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高职教育 思政引领力 立德树人 产教融合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涉农专业“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研究与实践探索
14
作者 王述 姜倚芦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51-55,共5页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构建“课程思政+团学活动”一体化育人模式是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难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发力点。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试点班坚持搭建大思政育人平台,依据...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如何发挥专业优势构建“课程思政+团学活动”一体化育人模式是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难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发力点。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试点班坚持搭建大思政育人平台,依据不同学段特点和文件要求合理设定主题教育目标与内容,对标对表人才培养方案细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案,创新“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育人模式,实现了全员协作、全过程贯通和全方位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涉农专业 “第二课堂” 思政教育课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特征、作用机理及实施建议
15
作者 余俊帅 成军 +1 位作者 吴海珍 张逸婷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78,共6页
“课程思政”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研究高职教育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践行“教育家精神”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教育类专业具有“教育一代、影响两代”的特点,通过进一步的延伸分析可以发现,其课程... “课程思政”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研究高职教育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对于践行“教育家精神”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教育类专业具有“教育一代、影响两代”的特点,通过进一步的延伸分析可以发现,其课程思政具有“两段育人”的特殊性,据此深入阐述以“两代传承”为主要特征的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内在运行机理,建构由“两段”作用、“三元”支持、“四重”内容组成的逻辑体系,提出了“因课而异”的课程思政实施建议。落实好高职教育类专业课程思政,对培养具备“四有”品质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大中小(幼)思政一体化建设,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教育类专业 课程思政 两代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构建路径研究
16
作者 丁彩瑶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29-34,共6页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是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以实践为导向、以资源重组为主脉、以数字化技术融合为呈现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作共享为工作格局的教育生态系统。深刻回答了时代发展之“问”、切实迎合了课程改...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是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以实践为导向、以资源重组为主脉、以数字化技术融合为呈现方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作共享为工作格局的教育生态系统。深刻回答了时代发展之“问”、切实迎合了课程改革之“势”、有力回应了学生成长之“需”。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包含以学生为主体的内核圈、以教学实施为核心的组织圈、以“云平台”为阵地的资源平台圈、以教学保障为目标的环境圈,具有实践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征。构建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需要推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搭建“革命文化”大资源云平台、构建协同发展的合作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思政课” 实践教学 育人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进情感与信任:高校思政课践行“四真”要求的价值指向
17
作者 凡景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6,共8页
践行“四真”要求,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新时代深化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方向。高校思政课践行“四真”要求需要基于“讲道理”的课程本质、“立德树人”的课程任务、“政治引导”的课程功能等理论逻辑,引导教育... 践行“四真”要求,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新时代深化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方向。高校思政课践行“四真”要求需要基于“讲道理”的课程本质、“立德树人”的课程任务、“政治引导”的课程功能等理论逻辑,引导教育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以实现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在“四真”要求引领下,高校思政课需注重情感交流和信任建立,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在政治态度、政治觉悟、政治信仰和政治担当上实现全面提升。按照教学逻辑将“四真”要求准确融入教学全程,可通过设计“真问题”、创设“真情境”、激发“真情感”、组织“真实践”的教学引导,有效激活学生对思政课的情感共鸣与信任纽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情感 信任 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价值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职业教育中高本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的实践理路
18
作者 黄晓丽 刘昭晨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07-112,共6页
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中高本思政课一体化的核心举措。要实现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衔接,必须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意义,理清其理论逻辑,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有效推... 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中高本思政课一体化的核心举措。要实现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思政课内容的有效衔接,必须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意义,理清其理论逻辑,从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有效推动职业教育中高本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思政课 一体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困境与对策
19
作者 金如委 曹娟 王毅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8-52,共5页
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应然之举,也是发挥思政课政治与价值引领作用以及教师教育课师德养成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面临师生组织关系分离对协同育... 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应然之举,也是发挥思政课政治与价值引领作用以及教师教育课师德养成教育功能的必然要求。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面临师生组织关系分离对协同育人造成机制上的束缚,思政育人内容有所重叠且重点不明确,思政育人实践缺乏互动性与深入性,分离式、模糊化、片面化的评价方式对思政育人实践的导向作用有限四重困境。师范类专业教师教育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脱困对策是:建立虚实互补的协同教研机制,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锚定两类课程思政育人内容的主要交叉点,明确各自思政育人的侧重点;开展全链条协同育人活动,全方位提升思政育人实践成效;注重教学反馈与教学反思,构建以学生满意度评价体系为核心的质量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类专业 教师教育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协同教研 协同育人 教学反馈 教学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职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索
20
作者 韩斌 丰凯 马玉磊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四课联动”的育人模式,提供新的视野和方向。以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群为例,要依托“校、企、地、友”协同育人资源,淡化传统课程思政的边际,深入第一课堂、融入第二课堂、进入... “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四课联动”的育人模式,提供新的视野和方向。以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群为例,要依托“校、企、地、友”协同育人资源,淡化传统课程思政的边际,深入第一课堂、融入第二课堂、进入第三课堂、延展第四课堂,并凭借数字化综合素质分析平台实现育人实效评估。该研究以课程思政为主线,通过第一课堂到第四课堂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理想信念,让广大园林技术专业学生融入大思政格局之中,培育更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现代新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课程思政 职业教育 园林技术 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