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cepack海冰柱模式的融池反照率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淑涛 苏洁 +3 位作者 李涛 钟文理 王晓宇 牟龙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3-74,共12页
基于Icepack一维海冰柱模式,以2014年中国第6次北极科学考察长期冰站ICE06的3个融池的辐射参量和气象参量的连续观测作为大气强迫数据,对融池反照率及相关参量进行了模拟。本文引入观测的融池深度及海冰厚度作为初始条件,通过考虑融池... 基于Icepack一维海冰柱模式,以2014年中国第6次北极科学考察长期冰站ICE06的3个融池的辐射参量和气象参量的连续观测作为大气强迫数据,对融池反照率及相关参量进行了模拟。本文引入观测的融池深度及海冰厚度作为初始条件,通过考虑融池覆盖率的作用,改进了平整冰融池参数化方案中海冰干舷的计算,修正了冰上可允许的最大融池深度,成功实现了对融池参数变化的模拟;同时,还修正了入射辐射分量比例系数与对应反照率分量权重系数不一致的问题。标准试验中,模拟的3个融池的反照率与观测结果之间的平均误差分别为0.01、0.05和0.13;入射辐射比例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可见光辐射比例增大8%时,融池反照率的模拟结果增大了6%~8%;融池表面再冻结试验的结果显示,当再冻结冰层厚度小于2 cm时,模拟冰面反照率的增加不足0.006,由此引起的表面能量收支减少了约1.1 W/m^(2)。本文研究指出,准确的入射辐射比例对于改善北极海冰反照率模拟是必要的;并指出目前模式仍存在融池表面再冻结参数化、热收支计算、表面吹雪效应等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池 反照率 融池深度 icepack海冰模式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模式对北极海冰的模拟及夏季无冰时间集合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海波 李佳琦 +1 位作者 王梓琦 王晓春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8-253,共16页
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共有52个模式提供了历史试验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的模拟数据,其中有35个模式提供了中等排放情景(SSP245)和高排放情景(SSP585)下未来海冰的模拟数据。本文从历史试验中3月、9月... CMIP6(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共有52个模式提供了历史试验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厚度的模拟数据,其中有35个模式提供了中等排放情景(SSP245)和高排放情景(SSP585)下未来海冰的模拟数据。本文从历史试验中3月、9月以及海冰年内变化模拟的角度综合评估了52个模式,并依据评估结果及1982—2012年预估试验的结果选择了部分模式使用相关约束法及多模式集合平均法预估了北极出现夏季无冰的时间。筛选出排名前19的模式用于预估未来海冰范围。在中等排放情景(SSP245)下,相关约束法预估在2065年北极将会首次出现夏季无冰的情况,而多模式集合平均法预估夏季无冰的情况将于2064年出现,两者预估的时间仅相差1年。在高排放情景(SSP585)下,相关约束法预估在2051年北极将会首次出现夏季无冰的情况,而多模式集合平均法预估夏季无冰的情况将于2050年以后出现,两者预估的时间也仅相差1年。2种方法在使用同样的模式组合时预估的结果相差不大。与其他研究类似,2种情景下的预估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模式评估 北极海冰范围 海冰范围预估 北极夏季无冰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IP6计划中我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北极海冰空间分布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佳琦 王晓春 赵立清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68,共15页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本文选取了参加CMIP6的9个中国大陆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北极海冰输出结果与同时段海冰遥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评估了各个模式1980年至2014年北极海冰密集度和其长...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正在组织实施第6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本文选取了参加CMIP6的9个中国大陆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的北极海冰输出结果与同时段海冰遥感观测数据进行比较,评估了各个模式1980年至2014年北极海冰密集度和其长期趋势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所有的模式都可以较好地模拟出3月北极海盆海冰的分布情况,误差主要分布在海冰边缘地区,其中鄂霍茨克海的中部以及巴伦支海地区误差最大,最高值可达90%。与3月相比,模式对9月海冰空间分布的模拟效果不佳,在北极海盆地区以及海冰边缘地区均存在15%以上的误差。在海冰密集度长期趋势空间分布方面,3月,9个模式总体高估了海冰下降区的海域面积,在鄂霍茨克海、巴伦支海以及格陵兰海北部海域为模式误差大值区(大于50%)。模式在模拟9月海冰下降趋势的区域及量级上较3月都有更大的偏差。另外,9个模式对海冰密集度多年平均季节变化的模拟能力与其对长期趋势的模拟能力有一定关联,对海冰密集度季节变化模拟准确的模式,其海冰长期趋势的模拟也较接近观测。海冰分量模式中参数化方案的改进可以明显提高模式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气候系统模式 CMIP6 北极海冰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我国CMIP6模式的北极海冰厚度比较及评价
4
作者 王梓琦 王晓春 +2 位作者 金梅兵 喻小勇 赵立清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8,共16页
本文选取了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8个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将这些模式的北极海冰厚度与华盛顿大学的PIOMAS海冰厚度同化产品进行对比,评估了所选模式1980-2014年北极海冰厚度多年平均空间分布和长期趋势,并通过泰勒评... 本文选取了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中的8个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将这些模式的北极海冰厚度与华盛顿大学的PIOMAS海冰厚度同化产品进行对比,评估了所选模式1980-2014年北极海冰厚度多年平均空间分布和长期趋势,并通过泰勒评分法对各模式的模拟能力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无论3月还是9月,所有模式均与PIOMAS存在差异,偏差位置主要集中在格陵兰岛北部、巴伦支海、白令海峡附近。模式均低估北极3月和9月海冰中心区域厚度,此外还普遍高估3月海冰边缘区厚度。其中空间分布与PIOMAS最为相近的模式为FIO-ESM-2-0,其次为FGOALS-f3-L模式。海冰厚度的长期趋势表明,海冰厚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并且9月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3月,与PIOMAS长期趋势空间分布最为相似的模式为NESM3。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对比了82°N以北3种大气再分析资料、1种卫星观测产品与8个CMIP6模式的辐射分量,再分析资料及模式间辐射分量有很大的差别,其中有两个模式的辐射存在明显的异常, FGOALS-f3-L模式3月上行短波辐射和CIESM模式9月上行短波辐射严重偏小,这可能是由于模式模拟存在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6 气候模式 海冰厚度 长期趋势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北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Earth3气候模式对北极雪冰的模拟及预测
5
作者 杨歆蕊 赵杰臣 +5 位作者 王世柱 许明环 张自轩 陈禹汗 王晶净 姜晨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5,共15页
雪冰是雪转化为海冰的产物,对北极海冰结构有重要作用。研究雪冰的时空变化能够深度揭示“雪−冰”转化过程的细节,并帮助理解海冰的演变规律及极地气候变化。本文基于EC-Earth3模式,分析了历史情景模拟实验(1990−2014年)和共享社会经济... 雪冰是雪转化为海冰的产物,对北极海冰结构有重要作用。研究雪冰的时空变化能够深度揭示“雪−冰”转化过程的细节,并帮助理解海冰的演变规律及极地气候变化。本文基于EC-Earth3模式,分析了历史情景模拟实验(1990−2014年)和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245实验(2015−2100年)中的雪冰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通过集合平均、回归分析、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统计方法,研究了雪冰生长量在历史时期和未来时期的时空演变过程。与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的卫星观测海冰密集度数据对比表明,EC-Earth3模式较好地重建了历史时期海冰演变,为预测未来海冰变化提供了信心。分析显示,雪冰主要在冬季和春季生成,分布在戴维斯海峡、北欧海及巴伦支海北部海域。历史时期雪冰生长量全北极平均减少趋势为7.4×10^(8)kg/a;弗拉姆海峡等地区雪冰在春季和冬季年变化呈现约1 kg/m^(2)·a的增加趋势;雪冰占冰厚的比例最高在格陵兰岛东南侧海域,平均约为2%,降雪降雨的增加以及温度升高是促进雪冰生成的重要因素。未来预估显示,雪冰生成仍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冬季,雪冰生长量全北极平均将减少2.6×10^(8)kg/a;受降水增加和温度升高影响,研究区域3月份的雪冰年变化增加趋势最大呈0.7 kg/m^(2)·a,雪冰占冰厚的比例逐年有所增加。未来情景实验结果分析对于北极航道开发利用和破冰船能力设计都具有重要的科学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海冰 雪冰演变 EC-Earth3模式 历史时期 未来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海冰数值预报的初步研究——基于海冰—海洋耦合模式MITgcm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清华 刘骥平 +3 位作者 张占海 吴辉碇 李群 邢建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3-482,共10页
利用最近发展的MITgcm(麻省理工学院通用环流模式)海冰—海洋耦合模式,以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再分析资料为大气强迫场进行了1992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极海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卫星观测的北极海冰季节和年际变... 利用最近发展的MITgcm(麻省理工学院通用环流模式)海冰—海洋耦合模式,以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再分析资料为大气强迫场进行了1992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极海冰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此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卫星观测的北极海冰季节和年际变化,具备很好的北极海冰数值模拟能力。以此为基础,对2009年7月和10月北极海冰消融和增长两个例分别进行了4组后报试验研究。试验分别以NCEP再分析气候场、NCEPGFS(全球预报系统)预报资料为大气强迫场,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融合SSM/I(专用微波成像仪)海冰密集度的初始化方案。预报结果与SSM/I的对比,以及预报技能分析表明,此模式具备对北极海冰的短时预报能力。大气强迫场的不同对海冰预报的改善不显著,而初始化考虑SSM/I海冰密集度以减少初始误差的预报能更好地模拟出海冰的消融和增长。此外,模式模拟的海冰密集度略为偏高,对海冰冻结过程的模拟能力要优于消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海冰—海洋耦合模式 海冰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冰-海洋耦合模式的海冰模拟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钦政 黄嘉佑 +1 位作者 白珊 吴辉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B08期219-230,共12页
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分量 ,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 ,直接影响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 ,对气候及其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文中依据冰、海洋间的热力、动力耦合相互作用 ,改进冰海洋热力耦合方案 ,利用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 30层... 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分量 ,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 ,直接影响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 ,对气候及其变化具有重要影响。文中依据冰、海洋间的热力、动力耦合相互作用 ,改进冰海洋热力耦合方案 ,利用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 30层海洋模式和基于Flato空化流体流变学的海冰动力模式和Hibler表面热收支平衡的零层海冰热力模式 ,建立全球冰海洋耦合模式。利用大气月平均气候资料 ,利用冰海洋耦合模式对全球海冰的分布及其季节性变化、海冰漂移进行了耦合模拟和分析。模拟的南半球海冰分布及季节变化与实际分析资料非常接近 ,比 2 0层冰海洋耦合模式的结果有显著改进。北半球海冰范围偏小 ,但季节变化的量值与实际相当一致。模拟的海冰速度场反映了南、北半球海冰漂移的主要特征 ,如北极的穿极漂流和南大洋的绕极环流等。对海冰密集度的分析表明 ,模拟结果得以改进原因在于改进的冰海洋热力耦合方案增强了融冰期冰海洋耦合系统海洋热通量增加—密集度减小—能量收支增加的正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海冰模拟 耦合模式 分布 季节性变化 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冰-海洋耦合模式 I.模式和参数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苏洁 吴辉碇 +2 位作者 刘钦政 张蕴斐 白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6,共8页
在国内外冰-海洋耦合模式研究基础上,根据渤海水文、气象和冰情特点,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渤海海冰预报模式和POM海洋模式为基础,开发了一个冰-海洋耦合模式.在该耦合模式中,冰和海洋之间的动量和热量交换是双向的,冰厚和冰密集度... 在国内外冰-海洋耦合模式研究基础上,根据渤海水文、气象和冰情特点,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的渤海海冰预报模式和POM海洋模式为基础,开发了一个冰-海洋耦合模式.在该耦合模式中,冰和海洋之间的动量和热量交换是双向的,冰厚和冰密集度的变化不仅由冰表面和冰底的热收支决定,还由开阔水的表面热收支决定.侧重阐述了耦合模式的动力和热力学过程的耦合,并对模式中一些热力参数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模式 POM 冰-海洋耦合 参数化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系统模式对于北极海冰模拟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邱博 张录军 +2 位作者 储敏 吴统文 谭慧慧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7-55,共9页
利用全球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第五阶段(CMIP5)模拟试验的结果,并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评估了CMIP5模式对北极海冰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多数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北极海冰的空间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特征。1979—2005年北极海冰迅速减少,所有模... 利用全球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第五阶段(CMIP5)模拟试验的结果,并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评估了CMIP5模式对北极海冰的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多数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北极海冰的空间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特征。1979—2005年北极海冰迅速减少,所有模式均模拟出北极海冰减少的趋势,但减少趋势大小与观测差别较大。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全球地表气温升高1℃,北极海冰的面积减少1.02×106km2,而在模式中减少的北极海冰面积在0.62×106—1.68×106km2之间,说明模式对于北极海冰的模拟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海冰 气候系统模式 CMIP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质点-网格模式的海冰厚度变化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煜 吴辉碇 +2 位作者 张占海 刘钦政 白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21,共8页
根据渤海冰情,在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基础上,应用一种质点-网格海冰模式于渤海海域.该模式采用了质点-网格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模式的数值扩散问题.该模式采用了冰厚分布函数,用多种类型冰代替用于渤海业务预报的平整冰、堆积冰和开... 根据渤海冰情,在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基础上,应用一种质点-网格海冰模式于渤海海域.该模式采用了质点-网格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模式的数值扩散问题.该模式采用了冰厚分布函数,用多种类型冰代替用于渤海业务预报的平整冰、堆积冰和开阔水3-level模式.进行理想场的数值试验,模拟冰厚变化动力过程.还使用该模式和业务预报模式对于实际渤海冰情进行了不同个例的预报试验,发现该模式在提高冰外缘线预报精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点-网格海冰模式 冰厚分布函数 再分布函数 造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CE5.0与BCC_CSM2.0模式的耦合及对北极海冰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8
11
作者 房永杰 储敏 +2 位作者 吴统文 张录军 聂思程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3-43,共11页
本文将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最新海冰模式CICE5.0引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2.0,替代原有的海冰模式SIS,形成一个新的耦合模式。在此基础上,评估新耦合模式对1985-2009年北极海冰的模拟性能,检验引入CICE5.0后对耦... 本文将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最新海冰模式CICE5.0引入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模式BCC_CSM2.0,替代原有的海冰模式SIS,形成一个新的耦合模式。在此基础上,评估新耦合模式对1985-2009年北极海冰的模拟性能,检验引入CICE5.0后对耦合模式中北极海冰、海洋和大气模拟结果的改进。结果表明,引入CICE5.0后,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北极海冰的空间分布、季节以及年际变化特征。相比于旧版本耦合模式,新耦合模式模拟的北极多年冰增多、一年冰减少,同时,海冰增厚、海冰流速减慢,模拟效果得到显著改进,对波弗特涡流模拟的改善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SIS,CICE5.0对北极海冰特别是海冰厚度模拟性能的提升,在耦合进入BCC_CSM2.0后,会触发冰-温的正反馈机制,改进了模式对海平面气压场、表层气温和海表温度的模拟,由此进一步提高了模式对北极海冰的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模式 BCCCSM2.0 CICE5.0 北极海冰 模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海冰气耦合模式中格陵兰海海冰年际变异及其成因的个例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喜迎 张学洪 +1 位作者 宇如聪 俞永强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5-804,共10页
利用一个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模拟结果,选取冬季年际变率最大的海冰区———格陵兰海海冰区中的一个4年海冰剧烈变化过程展开分析,试图探讨此个例过程中海冰剧烈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此个例中,该区域海冰年际变异主要是由大气环流异... 利用一个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模拟结果,选取冬季年际变率最大的海冰区———格陵兰海海冰区中的一个4年海冰剧烈变化过程展开分析,试图探讨此个例过程中海冰剧烈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在此个例中,该区域海冰年际变异主要是由大气环流异常驱动的,海表面温度和海冰密集度变化主要是对大气环流变化的响应。海表面温度变化决定着海冰范围及海冰密集度的变化,但海冰变化时通过相变潜热的释放或吸收反过来对海表面温度变化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 海冰变化 数值模拟 格陵兰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冰-海洋耦合模式 Ⅱ.个例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苏洁 吴辉碇 +2 位作者 白珊 张蕴斐 刘钦政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28,共11页
以渤海1998~1999和2000~2001年度冬季的海冰发展过程为例,采用实时气象数值预报场作为大气强迫,利用渤海冰一海洋耦合模式模拟渤海整个冬季的海冰生消和演变以及渤海冰季冰-气、冰-水和气-水界面的热收支.模拟结果显示大气和海洋... 以渤海1998~1999和2000~2001年度冬季的海冰发展过程为例,采用实时气象数值预报场作为大气强迫,利用渤海冰一海洋耦合模式模拟渤海整个冬季的海冰生消和演变以及渤海冰季冰-气、冰-水和气-水界面的热收支.模拟结果显示大气和海洋的热力效应对渤海的海冰发展非常重要,特别在海冰的冻结和融化阶段,海洋热通量在热力耦合中起着重要作用.模拟还显示了冰覆盖内部区域和冰外缘线附近不同的热力特征,分析讨论了冰区内和冰边缘两个特征点冰厚分布、界面热量收支和海表水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海洋耦合模式 海洋热通量 数值模拟 海冰生消 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系统模式FIO-ESM对北极海冰的模拟和预估 被引量:11
14
作者 舒启 乔方利 宋振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7-45,共9页
评估了地球系统模式FIO-ESM(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Earth System Model)基于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的历史实验对北极海冰的模拟能力,分析了该模式基于CMIP5未来情景实验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 评估了地球系统模式FIO-ESM(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Earth System Model)基于CMIP5(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的历史实验对北极海冰的模拟能力,分析了该模式基于CMIP5未来情景实验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下对北极海冰的预估情况。通过与卫星观测的海冰覆盖范围资料相比,该模式能够很好地模拟出多年平均海冰覆盖范围的季节变化特征,模拟的气候态月平均海冰覆盖范围均在卫星观测值±15%范围以内。FIO-ESM能够较好地模拟1979-2005年期间北极海冰的衰减趋势,模拟衰减速度为每年减少2.24×104 km2,但仍小于观测衰减速度(每年减少4.72×104 km2)。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其他模式所预估的海冰一直衰减,FIO-ESM对21世纪北极海冰预估在不同情景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在RCP2.6和RCP4.5情景下,北极海冰总体呈增加趋势,在RCP6情景下,北极海冰基本维持不变,而在RCP8.5情景下,北极海冰呈现继续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IP5 地球系统模式 气候变化 北极海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冰模式CICE4.0与LASG/IAP气候系统模式的耦合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秀成 刘骥平 +1 位作者 俞永强 刘海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80-792,共13页
利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最新海冰模式(CICE4.0)替代了LASG/IAP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1.1)中的海冰模式(CSI M4),形成新的耦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的耦合模式对20世纪中后期的全球气候进行了模拟,来检验CICE4.0对耦合模... 利用美国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发展的最新海冰模式(CICE4.0)替代了LASG/IAP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1.1)中的海冰模式(CSI M4),形成新的耦合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新的耦合模式对20世纪中后期的全球气候进行了模拟,来检验CICE4.0对耦合模式中海冰和海洋模拟结果的改进。结果表明CICE4.0对于FGOALS_g1.1的极地气候模拟有一定改进作用,主要表现在:(1)南北极海冰边缘碎冰区显著减少;(2)南大洋海表温度和海冰的模拟明显改善,分布特征与观测非常吻合。但是新耦合模式也存在如下不足:(1)北大西洋海冰相对偏多,北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大大减弱,这主要是由于北大西洋海表面温度的冷误差造成的;(2)南北极大气环流场的模拟无明显改善。此外,本文还比较了采用不同短波辐射方案对于耦合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CCSM3短波辐射方案,Delta-Eddington方案模拟的海表面温度偏冷,海冰厚度偏厚,北大西洋经圈翻转环流略有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气候系统模式 短波辐射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冰非均匀条件下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耦合的实现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喜迎 张学洪 +1 位作者 俞永强 宇如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4-347,共4页
通过采用一种较好地考虑了海气通量交换对下垫面特征非线性依赖的通量计算方案,利用较成熟的逐日通量距平耦合方案实现了次网格尺度海冰非均匀条件下一个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和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高纬地区的耦合,并完成了一个50年的长... 通过采用一种较好地考虑了海气通量交换对下垫面特征非线性依赖的通量计算方案,利用较成熟的逐日通量距平耦合方案实现了次网格尺度海冰非均匀条件下一个全球大气环流模式和一个全球海洋环流模式在高纬地区的耦合,并完成了一个50年的长期积分。模拟结果表明,通量计算方案中水道的作用是合理的,耦合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北半球高纬海冰的主要地理分布特征,但夏季北冰洋内部靠近欧亚大陆部分边缘海区海冰密集度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网格尺度 海冰非均匀 高纬气候 耦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点—网格海冰模式在渤海的数值预报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煜 白珊 +1 位作者 刘钦政 吴辉碇 《海洋预报》 2005年第z1期35-43,共9页
在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应用于渤海的质点-网格海冰模式.该模式采用质点-网格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海冰模式的数值扩散问题.该模式采用冰厚分布函数取代传统渤海业务海冰预报模式中平整冰、堆积冰和开阔水的三类海冰分型... 在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应用于渤海的质点-网格海冰模式.该模式采用质点-网格法,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海冰模式的数值扩散问题.该模式采用冰厚分布函数取代传统渤海业务海冰预报模式中平整冰、堆积冰和开阔水的三类海冰分型.应用质点-网格海冰模式对2003年~2004年冬季渤海冰情进行了业务化逐日数值预报试验,并对预报结果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 数值预报 质点-网格海冰模式 客观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量距平的大气-海洋-海冰耦合模式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学洪 俞永强 +1 位作者 金向泽 刘辉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175-182,共8页
该文是对基于月平均通量距平(MFA)的海气耦合方案及其在4个海气耦合的环流模式中应用情况的一个综合评述.这些模式的实施情况表明,由于采用精细化了的参考通量,修正的MFA(MMFA)比它的原型具有更为稳定的控制气候漂移... 该文是对基于月平均通量距平(MFA)的海气耦合方案及其在4个海气耦合的环流模式中应用情况的一个综合评述.这些模式的实施情况表明,由于采用精细化了的参考通量,修正的MFA(MMFA)比它的原型具有更为稳定的控制气候漂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通量距平 气候漂移 海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半球高纬海冰主要气候特征的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喜迎 张学洪 俞永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19-426,共8页
利用一个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对北半球高纬海冰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模拟结果中海冰的季节变化特征合理 ,冬季海冰的主要地理分布特征都模拟得很好 ,但夏季北冰洋内部靠近欧亚大陆部分边缘海区海冰密集度模拟得偏大... 利用一个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对北半球高纬海冰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模拟结果中海冰的季节变化特征合理 ,冬季海冰的主要地理分布特征都模拟得很好 ,但夏季北冰洋内部靠近欧亚大陆部分边缘海区海冰密集度模拟得偏大。模拟结果中 ,北半球高纬地区冬季海冰密集度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 ,变化最显著区域位于格陵兰海 ,其次是巴伦支海 ,这些特征均与观测结果一致。对这个海冰气耦合模式在北半球海冰平均气候状况、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方面模拟能力的检验结果表明 ,当前的研究工作为下一步进行长期变化趋势的模拟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海冰 海-冰-气耦合模式 数值模拟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冰模式和数值预报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辉碇 李海 +1 位作者 白珊 张占海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5-96,共12页
根据渤海冰情,在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海冰动力一热力模式。该模式包括平整冰、堆积冰和开阔水三要素,采用粘一塑性本构关系计算冰内应力。利用参数化方法处理变形函数和热力增长率。该冰模式与潮流模式耦合研究渤... 根据渤海冰情,在海冰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海冰动力一热力模式。该模式包括平整冰、堆积冰和开阔水三要素,采用粘一塑性本构关系计算冰内应力。利用参数化方法处理变形函数和热力增长率。该冰模式与潮流模式耦合研究渤海冰-潮相互作用,并与ECOM-Si海洋模式耦合进行预报试验。该冰模式与大气模式联接,或应用气象部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进行海冰业务数值预报。本文还给出了预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模式 冰-海洋 耦合模式 数值天气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