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糖体RNA ITS1-5.8S-ITS2基因序列的十二指肠钩虫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1
作者 汪家旭 苏成豪 +2 位作者 黄建炜 叶曦 李国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0-644,共5页
目的通过克隆十二指肠钩虫的ITS1-5.8S-ITS2,初步分析钩口属的系统发育,构建基于ITS1、ITS2的圆线目线虫的系统进化树,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从厦门海沧东孚镇收集标本,分离,形态鉴定为十二指肠钩虫,分别克隆了供试... 目的通过克隆十二指肠钩虫的ITS1-5.8S-ITS2,初步分析钩口属的系统发育,构建基于ITS1、ITS2的圆线目线虫的系统进化树,为进一步研究其遗传进化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从厦门海沧东孚镇收集标本,分离,形态鉴定为十二指肠钩虫,分别克隆了供试钩虫的ITS1-5.8S-ITS2序列,经NCBI网站的BLAST比对以及基于ITS1和ITS2序列的钩口属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供试钩虫的ITS1、5.8S和ITS2序列,它们的长度分别为366bp、153bp和221bp,登陆http://www.ncbi.nlm.nih.gov进行BLAST,在数据库中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序列,将获得的序列作为新的序列上传至GenBank中进行注册,各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5.8SrRNA基因:EU344796、ITS1-5.8S-ITS2:EU344797。结论从系统进化树中,本实验的供试十二指肠钩虫均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十二指肠钩口线虫自然聚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钩虫 its1-5.8s-its2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1/A2β-酪蛋白基因型的鉴定及其消化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师行 徐洪涛 +6 位作者 李笑 孙美玲 杨鑫焱 项鹏宇 杨智浩 满朝新 姜毓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167,共8页
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由于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消化后产生的物质也不相同。为了更全面地探究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生物活性影响,通过分析和监测该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实现对A1/A2β-酪蛋白生物功能的探索。在本研究中,... 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由于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消化后产生的物质也不相同。为了更全面地探究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生物活性影响,通过分析和监测该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实现对A1/A2β-酪蛋白生物功能的探索。在本研究中,对采自某一牧场不同奶牛的牛奶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别,并借助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牛奶分离出的β-酪蛋白进行纯化和鉴定,最后构建静态体外消化模型比较β-酪蛋白在消化性能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的A1和A2β-酪蛋白的浓度分别为0.62 mg/mL和0.66 mg/mL,纯度分别为95.28%和96.60%。两种β-酪蛋白的最终消化率均在90%左右,差异不显著。A2β-酪蛋白自肠消化阶段开始直至消化结束表现出了更高的水解度,为25.34%。随着胃肠消化时间的增加,两种β-酪蛋白的粒径不断减小,电位绝对值不断增大,并且A2β-酪蛋白在粒径和电位上的变化程度大于A1β-酪蛋白。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A1和A2β-酪蛋白在静态体外消化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2β-酪蛋白可能具有比A1β-酪蛋白更好的消化性能,为进一步拓宽A2β-酪蛋白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 Β-酪蛋白 A2 Β-酪蛋白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体外模拟消化 消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产吲哚乙酸的Bacillus cereus YT2-1C的鉴定及促生作用
3
作者 张慧 卢文才 +2 位作者 王冬 刘倩 马连杰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00-309,共10页
【目的】分析高产吲哚乙酸的YT2-1C菌株促生抑菌潜力,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通过菌株形态特征、16S rRNA和31个看家基因比对结果对菌株进行鉴定,定量测定菌株IAA的产量,分析菌株在产铁载体、溶磷、解钾、产蛋白酶、固氮和... 【目的】分析高产吲哚乙酸的YT2-1C菌株促生抑菌潜力,为其后续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通过菌株形态特征、16S rRNA和31个看家基因比对结果对菌株进行鉴定,定量测定菌株IAA的产量,分析菌株在产铁载体、溶磷、解钾、产蛋白酶、固氮和抑菌方面的潜力。进一步通过育苗和田间试验验证菌株的促生效果,并从基因组水平初步分析了菌株与促生相关的功能基因。【结果】YT2-1C菌株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该菌株IAA产量高达193μg/mL,具有产铁载体、溶磷、产蛋白酶和抑菌的能力。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接种YT2-1C菌株的基质,显著增加黄瓜、辣椒和番茄的株高、叶绿素、茎粗和鲜重;黄瓜移栽田间后,仍有较好的促生作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YT2-1C菌株具有54个与促生相关的基因,5个非核糖体肽合成相关的基因。【结论】蜡样芽胞杆菌YT2-1C是一株具有促生防病功能的菌株,对黄瓜、辣椒和番茄有显著的促生作用,含有多个与促生防病相关基因,为其微生物菌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生菌 蜡样芽胞杆菌 菌株YT2-1C IAA 育苗基质 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R-124-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郝磊 卢柳西 +3 位作者 李琼莉 孙洋 秦翠玲 展群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6,共9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过表达miR-124-1基因(Exo/124-1)调控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收集其Exo(BMMSC...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过表达miR-124-1基因(Exo/124-1)调控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收集其Exo(BMMSCs-Exo),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分别对其进行检测鉴定。30只大鼠简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R组)、Exo移植组(Exo组)、空病毒(Empty lentivirus,Elv)转染Exo移植组(Exo-Elv组)及Exo/124-1移植组(Exo/124-1组),每组6只。Sham组仅行假手术,其余各组均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模型。模型复制1 d与14 d后,各移植组动物于右侧脑室植入相应移植物,Sham组、模型组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2 h及1、3、7、14、21、28 d,分别对各组动物行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其梗死体积。在基因与蛋白水平分别检测各组28 d脑组织MG的M1型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2型分子(CD206)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获取并鉴定了BMMSCs及其Exo。Exo/124-1显著表达miR-124-1。所有动物(假手术组除外)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术后7~28 d,Exo/124-1组的mNSS明显低于MCAO/R组(P<0.05)与Exo组、Exo-Elv组(P<0.01);术后28 d,Exo/124-1组的脑梗死体积、TNF-α的表达明显小于MCAO/R组(P<0.01)与Exo组、Exo-Elv组(P<0.01),CD206的表达显著高于MCAO/R组(P<0.01)与Exo组、Exo-Elv组(P<0.01)。结论BMMSCs-Exo携带miR-124-1基因可能调控MG的M2型极化,抑制M1型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124-1基因 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 M2型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口鱼科鱼类核DNA 18S-ITS1-5.8S序列比较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孙玉华 谢从新 刘思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7-370,共4页
关键词 亚口鱼科 中国胭脂鱼 18s-its1-5.8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S-ITS1-5.8S序列的吉富罗非鱼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袁吉贵 李爵乾 +2 位作者 刘丽 陈增祥 张艳苹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10,共4页
运用PCR技术扩增吉富罗非鱼选育群体第20和21世代18S-ITS1-5.8S序列,分析二序列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8S-ITS1-5.8S序列中,18S、内转录间隔区(ITS)1和5.8S序列分别为156、483~540、64 bp,主要变异位点位于ITS1中;基于ITS1序列的第20代... 运用PCR技术扩增吉富罗非鱼选育群体第20和21世代18S-ITS1-5.8S序列,分析二序列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18S-ITS1-5.8S序列中,18S、内转录间隔区(ITS)1和5.8S序列分别为156、483~540、64 bp,主要变异位点位于ITS1中;基于ITS1序列的第20代吉富罗非鱼(17尾)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001,保守位点530个,变异位点10个,单倍型4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331±0.143,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平均核苷酸差异为1.279;基于ITS1的第21代吉富罗非鱼(42尾)群体内遗传距离为0.015,6个个体存在严重碱基缺失现象,保守位点492个,变异位点49个,单倍型12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638±0.083,核苷酸多样性为0.014,平均核苷酸差异为6.945。ITS序列在该两吉富罗非鱼群体中变异较小,基于ITS1序列分析的两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遗传多样性 18s-its1-5.8S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氏贾第鞭毛虫C2株rRNA基因ITS1-5.8SrDNA-ITS2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温少芳 卢思奇 王凤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769-770,共2页
关键词 蓝氏贾第鞭毛虫 RRNA基因 its1-5.8SrDNA-ITS2 序列测定 内转录间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氏艾美耳球虫ITS1-5.8S rRNA-ITS2序列的克隆及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8
作者 闫文朝 韩利方 +3 位作者 张龙现 索勋 薛帮群 王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03-1008,共6页
通过对多种鸡球虫和松鼠球虫18SrRNA和28Sr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在18SrRNA 3′端和28SrRNA 5′端保守区设计艾美耳属通用引物,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LY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首次成功克隆到斯氏艾美耳球虫完整的ITS1-5.8SrRNA-ITS2序... 通过对多种鸡球虫和松鼠球虫18SrRNA和28SrRNA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在18SrRNA 3′端和28SrRNA 5′端保守区设计艾美耳属通用引物,以斯氏艾美耳球虫洛阳分离株LY卵囊基因组DNA为模板首次成功克隆到斯氏艾美耳球虫完整的ITS1-5.8SrRNA-ITS2序列,其大小为1 178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423bp,5.8SrRNA为155bp,ITS2为600bp,斯氏艾美耳球虫LY株ITS1/2序列高度变异,与鸡球虫、啮齿动物球虫的序列相似性低于60%。然后在斯氏艾美耳球虫ITS1/2序列超变区设计种特异引物,建立了灵敏、特异的PCR检测方法。本研究结果将为兔球虫强致病种的临床诊断和揭示兔球虫种群遗传特征提供有效的分子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氏艾美耳球虫 its1-5.8S rRNA-ITS2序列 PCR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品系 被引量:7
9
作者 曹际娟 徐君怡 +3 位作者 曹冬梅 张丕桥 栾凤侠 刘洋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6-159,共4页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品系的鉴定方法。方法:以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为研究对象,在转基因小麦外源片段与小麦染色体重组的边界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以其他...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品系的鉴定方法。方法:以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为研究对象,在转基因小麦外源片段与小麦染色体重组的边界序列分别设计引物和探针,以其他多种转基因产品和非转基因小麦为对照进行特异性实验,以B73-6-1样品模拟制备10个含量梯度的添加样品进行灵敏度实验。结果: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很好的品系鉴定特异性,检测灵敏度可达到0.01%(m/m)。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快速、准确地鉴定转基因小麦B73-6-1、B72-8-11b和B102-1-2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小麦 B73-6-1 B72-8-11b B102-1-2 品系鉴定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1与B7-2对调节人IL-2基因的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相同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克晓燕 John Gribben +1 位作者 王晶 王德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2-518,共7页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 为了解B7共刺激对细胞因子 ,特别是对IL 2mRNA及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 ,探讨B7介导的IL 2调节的分子机制 ,在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体系中分别或联合加入抗B7 1、抗B7 2单克隆抗体和CTLA 4Ig以阻断B7/CD2 8信号传导 ,通过竞争性PCR定量检测其对IL 2和IL 4mRNA的影响 ,并初步测定IFN γmRNA的改变 ,同时用转染MHCⅡ类分子及联合转染等量B7 1或B7 2的NIH3T3转基因细胞tDR7,tDR7/B7 1和tDR7/B7 2刺激CD2 8+ T细胞 ,通过DNA 蛋白结合实验观察B7对IL 2转录因子NF κB和AP 1的影响。结果表明 :抗B7 2单抗和CTLA 4Ig可明显抑制B7介导的IL 2和IL 4mRNA合成 ,而抗B7 1单抗仅有轻度抑制作用 ,2种或 3种抗体联合应用时抑制作用相加。MLR 1 - 6小时 ,单独tDR7即可诱导NF κB的表达 ,联合转染B7早期对其结合活力无明显影响 ,6小时后tDR7诱导作用减弱 ,B7却可显著延长tDR7的诱导作用至 72小时。tDR7早期同样可诱导AP 1的表达 ,联合转染B7分子在 2 4小时内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在反应后期可延长tDR7对AP 1的上调作用 ,B7 1与B7 2间作用未见明显不同。结论 :B7通过减少IL 2mRNA降解和影响基因转录而上调IL 2分泌 ,并可同时影响多种细胞因子分泌 ;在转录水平B7 1与B7 2作用未见明显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1 B7-2 IL-2基因 NF-кB 转录因子 AP-1 移植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1-3’A基因多态性与HIV-1感染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小峰 贾宇静 +3 位作者 苏娇 陈清 朱文昌 俞守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1-3'A三种基因的多态性与HIV-1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1-3'A基因多态性与HIV感染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CCR5...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1-3'A三种基因的多态性与HIV-1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1-3'A基因多态性与HIV感染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CCR5△32的研究共14个,累计HIV感染者病例1607例,正常对照组1632例。杂合子(wt/mt)、纯合子(mt/mt)和杂合子加纯合子(wt/mt+mt/mt)与野生基因型(wt/wt)相比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156(0.808,1.654)、0.997(0.198,5.022)、1.149(0.808,1.634)。符合CCR2-64I的研究共12个,累计HIV感染者病例1415例,正常对照组1239例。杂合子(wt/mt)、纯合子(mt/mt)和杂合子加纯合子(wt/mt+mt/mt)与野生基因型(wt/wt)相比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005(0.844,1.197)、1.191(0.808,1.754)、1.028(0.870,1.214)。符合SDFl-3'A的研究10个,累计HIV感染者病例1179例,正常对照组1003例。杂合子(wt/mt)、纯合子(mt/wt)和纯合子加杂合子(wt/mt+mt/mt)与野生基因型(wt/wt)相比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010(0.830,1.228)、1.188(0.860,1.643)、1.038(0.861,1.250)。结论中国人群CCR5△32、CCR2-64I、SDFl-3'A三种抗性基因与HIV-1感染之间无相关性,显示CCR5△32、CCR2-641、SDFl-3'A三种基因对中国人群HIV-1感染可能不具有保护作用,提示中国人群可能为易感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1 CCR5 CCR2 SDF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l-1和Bax基因在2-甲氧基雌二醇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夏国华 陈宝安 +4 位作者 芦慧霞 邵泽叶 丁家华 高冲 胡玲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46-1248,共3页
本研究探讨bcl-2基因家族成员调控2-甲氧基雌二醇(2-ME)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凋亡的机制。用2-ME预处理MUTZ-1细胞,荧光比色法检测凋亡信号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 本研究探讨bcl-2基因家族成员调控2-甲氧基雌二醇(2-ME)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凋亡的机制。用2-ME预处理MUTZ-1细胞,荧光比色法检测凋亡信号蛋白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髓细胞白血病基因-1(mcl-1)和bcl-2相关X蛋白(bax)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ME增强MUTZ-1细胞内caspase-3活性,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随着2-ME浓度的增加,细胞内mcl-1mRNA表达下降(p<0.05),且mcl-1mRNA表达量与相应时间点caspase-3活性呈负相关(r=-0.992,p<0.01),而bax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2-ME可能通过下调mcl-1表达和增强caspase-3活性的途径来调控MDS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氧基雌二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CL-1基因 BA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IL-1β、IL-1RA、L MP2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仲生 胡品津 +1 位作者 崔毅 李初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852-854,865,共4页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 (UC)病人的IL 1β、IL 1RA、LMP2基因多态性 ,并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 CA)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用PCR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PCR RFLP)方法和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PCR SSP)方法分别对 81例UC病人和 ...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 (UC)病人的IL 1β、IL 1RA、LMP2基因多态性 ,并分析其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 CA)及临床分型的关系。方法 :用PCR 限制性片段多态性 (PCR RFLP)方法和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PCR SSP)方法分别对 81例UC病人和 114名健康者进行IL 1β、LMP2和IL 1RA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UC病人和健康者之间IL 1β、IL 1RA和LMP2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当UC病人分为ANCA(+)组和ANCA(- )组后 ,发现ANCA(+)组IL 1RA等位基因 2频率高于ANCA(- )组 (13 7%对 3 3 % ,P <0 0 5 ) ,其它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比较 ,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中国汉族UC病人与IL 1β、IL 1RA、LMP2基因多态性无关联 ,但ANCA(+)UC病人IL 1RA等位基因 2频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 基因多态性 LM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反义fad2-1基因转化大豆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延清 刘艳菊 +4 位作者 李敏 段红英 周春娥 王芳 苑保军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21,共5页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fad2-1基因导入大豆子叶节,研究了农杆菌菌液浓度、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恢复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和pH值对大豆子叶节形成丛生芽的影响,建立了有效的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大豆再生植株。PCR、PCR-S...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fad2-1基因导入大豆子叶节,研究了农杆菌菌液浓度、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恢复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浓度和pH值对大豆子叶节形成丛生芽的影响,建立了有效的转化体系,获得了转基因大豆再生植株。PCR、PCR-South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反义fad2-1基因成功转入并整合于大豆基因组。GC检测结果表明,转反义fad2-1基因大豆种子油酸含量比非转基因大豆种子的油酸含量提高了14.44%,而亚油酸含量降低了2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癌农杆菌 反义fad2-1基因 遗传转化 反义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2-2基因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EPCs生长、增殖及I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晓丽 杨海捷 +3 位作者 苏勇 谭志胜 朱琴 王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664-1669,共6页
目的构建转录因子E2-2基因腺病毒载体,观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过表达E2-2基因对DNA结合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NA binding/differentiation,ID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小鼠骨髓EPCs。RT-PCR... 目的构建转录因子E2-2基因腺病毒载体,观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过表达E2-2基因对DNA结合抑制因子-1(inhibitor of DNA binding/differentiation,ID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小鼠骨髓EPCs。RT-PCR法扩增E2-2基因CDs全长DNA,克隆入载体pTG19-T后,亚克隆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构建pAdTrack/E2-2重组载体,与pAdEasy-1骨架质粒同源重组形成重组病毒pAd/E2-2,经293细胞包装,获具高效感染力的重组pAd/E2-2病毒。将该病毒感染EPCs,倒置显微镜观测经感染的EPCs的GFP表达情况。CCK-8(cell count kit-8)法检测病毒pAd/E2-2对EPCs生长、增殖的影响。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经感染的EPCs中E2-2与ID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予以定量分析。结果分离、培养并鉴定到小鼠骨髓EPCs。克隆到2013 bp的E2-2基因,并获得高效感染力的重组pAd/E2-2病毒。CCK-8法检测表明,与对照比较,过表达E2-2的EPCs的生长、增殖速度减慢,48h开始变得尤为明显(P<0.01);RT-PCR、Western blot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E2-2能下调ID1的表达,与对照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离、培养并鉴定小鼠骨髓EPCs,克隆出E2-2基因,证实E2-2能明显抑制EPCs的生长、增殖,并能下调ID1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CS E2-2基因 ID1基因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N^+辐照小麦Wis2-1A对其邻近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押辉远 王卫东 +1 位作者 谷运红 秦广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24,共4页
用转座子显示技术研究了小麦反转录转座子Wis2-1A在注量为5×1017N+/cm2的低能离子束处理后的转录及其对邻近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较高注量下,由于Wis2-1A的高水平转录导致其邻近的某些基因沉默。
关键词 小麦 Wis2-1A 低能离子束辐照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表达口蹄疫病毒VP1-2A基因与猪IL-2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苏春霞 段相国 +3 位作者 郑洁 林源 郭琳 陈溥言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共5页
构建共表达口蹄疫病毒(FMDV)VP1-2A基因和猪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研究重组病毒对小鼠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将FMDV VP1-2A基因和猪IL-2基因先后克隆到腺病毒的穿梭载体pAdenoVator-CMV5-IRES-GFP中,在受体菌中与腺病毒骨... 构建共表达口蹄疫病毒(FMDV)VP1-2A基因和猪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研究重组病毒对小鼠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将FMDV VP1-2A基因和猪IL-2基因先后克隆到腺病毒的穿梭载体pAdenoVator-CMV5-IRES-GFP中,在受体菌中与腺病毒骨架载体pAdenoVatorΔE1/E3同源重组。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HEK-293A细胞,得到重组腺病毒rAd5VP1-2A-Po IL-2。MTT法检测重组IL-2的生物活性。用rAd5VP1-2A-poIL-2免疫接种小鼠,同时设免疫单独表达FMDV VP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rAd5VP1和空腺病毒的对照组。通过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特异性抗体分泌,IL-4和IFN-γ的表达水平衡量rAd5VP1-2A-poIL-2对小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rAd5VP1-2A-poIL-2,MTT法检测重组IL-2具有生物学活性。小鼠免疫试验结果显示,与rAd5VP1免疫组相比,rAd5VP1-2ApoIL-2免疫既能增强重组病毒诱导小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又能提高重组病毒诱导小鼠特异性抗体的水平。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串联IL-2能促进重组病毒诱导Th1和Th2的分化。研究结果说明,rAd5VP1-2A-poIL-2可望成为口蹄疫的候选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蹄疫病毒 重组腺病毒 VP1-2A基因 白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韵 易咏竹 +2 位作者 李志勇 张志芳 柳纪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烈性传染病。为了促进O型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选取O型FMDV编码序列中的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插入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重组载体pVL-P1-2A3C,并... 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烈性传染病。为了促进O型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选取O型FMDV编码序列中的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插入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重组载体pVL-P1-2A3C,并与线性化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重组病毒Bm-P1-2A3C。将重组病毒感染家蚕5龄幼虫,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间接血凝方法检测血淋巴中的表达产物:目的蛋白在感染病毒后120 h的蚕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抗原表达呈阳性的最大稀释倍数为1∶128。结果显示O型FMDV的P1-2A3C基因已在家蚕体内获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基因工程疫苗 P1-2A3C基因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CoFAD2-1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组织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潇潇 罗红艳 +3 位作者 顾真琪 陈世品 曹光球 曹世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480,共6页
【目的】克隆油茶CoFAD2-1基因,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和组织表达研究。【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油茶4种组织中的总RNA;运用RT-PCR方法,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从油茶未成熟胚中克隆CoFAD2-1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CoFAD2-1基因的结构和进... 【目的】克隆油茶CoFAD2-1基因,并进行亚细胞定位和组织表达研究。【方法】采用CTAB法提取油茶4种组织中的总RNA;运用RT-PCR方法,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从油茶未成熟胚中克隆CoFAD2-1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CoFAD2-1基因的结构和进化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CoFAD2-1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同时运用烟草瞬时表达技术对该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 149 bp,共编码382个氨基酸,具有FAD2基因家族保守的3个组氨酸簇。系统树分析显示该基因与种子特异表达的FAD2基因聚在一起,组织表达分析也表明CoFAD2在种子中特异表达,转化烟草叶片验证CoFAD2-1蛋白定位于内质网膜上。【结论】CoFAD2-1基因在种子中特异性表达,且定位在内质网膜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CoFAD2-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P-1/CCR2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关联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朱军 蒯正平 +4 位作者 严建军 王泽穆 唐建金 杨志健 王连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7-833,共7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及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关联性。方法...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及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关联性。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NKI及CBM等数据库搜索关于MCP-1/CCR2基因多态性与CAD关联性的文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21篇文献,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和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分别有6 835例CAD患者、11 142例正常对照受试者,以及2 801例CAD患者、5 789例正常对照受试者入选。综合数据表明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和CCR2基因G190A位点多态性与CAD的发生存在关联[G2518A(P=0.04),G190A(P=0.005)]。根据分层分析观察到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在非亚洲人群中与CAD存在关联性(P=0.04),而在亚洲人群中与CAD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基因的G2518A位点及CCR2基因的G190A位点多态性与CAD的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趋化因子受体2 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疾病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