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5株樱桃果实采后病原真菌分离及rDNA 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姚婷
黄津津
+3 位作者
任向峰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4-79,共6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拉宾斯"、"红灯"樱桃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319~#、323~#、367~#、369~#和370~#。对分离得到的菌株纯化、回接、再分离纯化,并观察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提取5株病原真菌DNA,PCR扩...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拉宾斯"、"红灯"樱桃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319~#、323~#、367~#、369~#和370~#。对分离得到的菌株纯化、回接、再分离纯化,并观察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提取5株病原真菌DNA,PCR扩增rDNA ITS区序列后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并构建进化树。综合形态学特征和r DNA ITS区序列鉴定分析结果,得到菌株319~#为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菌株323~#为苹果果腐病菌(Diaporthe perniciosa)、菌株367~#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菌株369~#为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laxa)和菌株370~#为圆孤青霉菌(Penicillium cyclopium),其中D.perniciosa、E.nigrum和P.cyclopium为在樱桃果实上首次分离到的病原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
病原真菌
形态学观察
RDNA
its区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株枣果实采后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rDNA 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姚婷
丁凤兰
+5 位作者
王珂
马国为
陈玉娟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70,共9页
枣果实皮薄肉厚、细嫩多汁,不仅在采后运输中易损坏,也极易受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对造成枣果实采后腐烂变质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筛选,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构建进化树,...
枣果实皮薄肉厚、细嫩多汁,不仅在采后运输中易损坏,也极易受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对造成枣果实采后腐烂变质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筛选,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构建进化树,同时进行菌株的回接及病斑病症的验证,最终从采后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冬枣和骏枣果实上分别分离到3株(221^(#)、227^(#)、232^(#))和2株(229^(#)和230^(#))丝状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菌株221^(#)和227^(#)为镰孢菌,229^(#)和232^(#)为葡柄霉,230^(#)为短柄霉属真菌,通过rDNA ITS区序列分析,鉴定221^(#)为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227^(#)为变红镰孢菌(Fusarium incarnatum),229^(#)为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230^(#)为产酶短梗霉(Aureobasidium proteae),232^(#)为葡柄霉(Stemphylium armeriae)。目前这5种病原真菌均未发现可导致枣果实采后病害发生的报道,其中Stemphylium armeriae未见引起植物病害的报道。通过挖掘出更多的引起枣果实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希望为枣果实病害生物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果实
采后病害
病原真菌
形态学观察
rDNA
its区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瓜霜霉菌ITS区序列分析反应体系的构建及优化
3
作者
蔡宁
张艳菊
+2 位作者
秦智伟
周秀艳
刘艳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25-30,共6页
文章以黄瓜霜霉菌为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研究了黄瓜霜霉菌ITS区序列分析中PCR反应体系的各主要成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立了适宜的退火温度和反应体系。优化后的反应体系(25μL)为:采用引物ITS1/ITS4各40 ng,60 ng DN...
文章以黄瓜霜霉菌为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研究了黄瓜霜霉菌ITS区序列分析中PCR反应体系的各主要成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立了适宜的退火温度和反应体系。优化后的反应体系(25μL)为:采用引物ITS1/ITS4各40 ng,60 ng DNA模板,2.5 mmol·L-1 Mg2+2.0μL,2.5 mmol·L-1 dNTP 1.5μL,Taq酶1 U。优化的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50 s,52.2℃40 s,72℃1.5 min。在这一条件下运行35个循环;72℃延伸7 min。采用此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对采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31份黄瓜霜霉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均可得到一条约为900 bp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its区序列分析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株果实采后葡萄孢属真菌ITS区rDNA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
11
4
作者
姚婷
陈其葳
+3 位作者
张燕
张萌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与366#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而菌株233#在一个分支上。菌株138#鉴定结果与Botrytis cinerea(KJ937044.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达100%,且与366#亲缘性达99%;菌株233#鉴定结果与Botrytis elliptica(EU519207.1)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性达100%。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葡萄孢属病原菌对吐温80、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和苦杏仁苷等6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6种最适碳源、1种可利用碳源和10种不可利用碳源,Biolog系统中鉴定出3株丝状真菌均与B.cinerea Pers.BGA相近,其中菌株233#与B.cinerea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葡萄孢菌
its区
rDNA
序列
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株葡萄源丝状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黄津津
姚婷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4,共9页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京郊地区腐烂的葡萄果实及葡萄叶上分离到10株丝状真菌,其中从腐烂的葡萄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命名为814~#、815~#和880~#;从葡萄叶上分离到7株丝状真菌,命名为794~#、797~#、798~#、811~#、902~#、903~#和1397~#...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京郊地区腐烂的葡萄果实及葡萄叶上分离到10株丝状真菌,其中从腐烂的葡萄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命名为814~#、815~#和880~#;从葡萄叶上分离到7株丝状真菌,命名为794~#、797~#、798~#、811~#、902~#、903~#和1397~#。结合形态学特征及真菌r DNA 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菌株814~#为茎点霉(Phoma sp.),菌株815~#为刺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菌株880~#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794~#为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菌株797~#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株798~#为大蒜盲种葡萄孢(Botrytis porri),菌株811~#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菌株902~#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eichhorniae),菌株903~#为芬芳镰孢菌(Fusarium redolens)和菌株1397~#为脉孢菌(Neurospora terricola),其中A.aculeatus、A.japonicus、C.fructicola、A.eichhorniae、F.redolens和N.terricola未见在葡萄上分离到的报道。将10株丝状真菌分别接种到健康的葡萄、圣女果、苹果和梨果实上,B.cinerea、A.japonicus、A.aculeatus、T.roseum、B.porri、C.fructicola、A.eichhorniae和F.redolens均可使4种果实发病,其中B.cinerea、A.japonicus、B.porri和F.redolens致病力较强;而Phoma sp.和N.terricola只能使葡萄和圣女果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病原菌
形态学特征
RDNA
its区序列分析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河北异小杆线虫一品系的分类鉴定及其对蛴螬致病力的测定
被引量:
11
6
作者
刘树森
李克斌
+3 位作者
刘春琴
王庆雷
尹姣
曹雅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59-966,共8页
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地下害虫生物防治因子。本研究利用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分析方法对从河北省沧州分离的异小杆线虫一品系进行了鉴定,并在室内测定比较了其对蛴螬的致病力。通过对该线虫侵染期幼虫和雄性成虫主要形态学...
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地下害虫生物防治因子。本研究利用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分析方法对从河北省沧州分离的异小杆线虫一品系进行了鉴定,并在室内测定比较了其对蛴螬的致病力。通过对该线虫侵染期幼虫和雄性成虫主要形态学特征的参数测量,发现其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的形态特征最为相近;同时ITS1-rDNA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嗜菌异小杆线虫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该线虫为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该线虫对蛴螬(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3种金龟子的2龄幼虫)的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处理72h后,暗黑鳃金龟幼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金龟子幼虫(P<0.05);处理120h后,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死亡率分别达到93.3%和80.0%,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该线虫对它们有较强的致病力。不同线虫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显示,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侵染96h后,幼虫的死亡率显著高于Steinernema feltiae和S.longicaudum两种线虫的处理(P<0.05),说明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的致病力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菌异小杆线虫
蛴螬
分类地位
形态学特征
its区序列分析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粱靶斑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张园园
徐秀德
+3 位作者
徐婧
刘可杰
姜钰
胡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7,共5页
从采自中国不同地区的高粱靶斑病病叶上病斑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中国高粱靶斑病原菌种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病叶上的病斑形状、大小差异很大,但病原菌在菌落形态和孢子形...
从采自中国不同地区的高粱靶斑病病叶上病斑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中国高粱靶斑病原菌种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病叶上的病斑形状、大小差异很大,但病原菌在菌落形态和孢子形态却极为相似;通过不同菌株的rDNA ITS序列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与高粱生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相似度达99%,病原菌种群多样性不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靶斑病菌
形态学
its区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株杏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8
作者
王珂
姚婷
+2 位作者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21-128,共8页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杏果实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从‘金太阳杏’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其中325#为甜樱间座壳菌(Diaporthe eres),327#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328#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从‘胭脂杏’果实分离得到两株病原真菌,分别为326#椭圆葡萄孢菌(Botrytis elliptica)和331#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D.eres、B.dothidea、A.pullulans和B.elliptica为杏果实上未见文献报道的病原真菌,而B.cinerea未有发现侵染‘胭脂杏’的报道,研究结果旨在为杏果实的生物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果实
采后病害
病原真菌
its区
rDNA
序列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株樱桃果实采后病原真菌分离及rDNA 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姚婷
黄津津
任向峰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74-79,共6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16B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471626)
文摘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拉宾斯"、"红灯"樱桃果实中分离到5株丝状病原真菌319~#、323~#、367~#、369~#和370~#。对分离得到的菌株纯化、回接、再分离纯化,并观察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提取5株病原真菌DNA,PCR扩增rDNA ITS区序列后测序,分析测序结果并构建进化树。综合形态学特征和r DNA ITS区序列鉴定分析结果,得到菌株319~#为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菌株323~#为苹果果腐病菌(Diaporthe perniciosa)、菌株367~#为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菌株369~#为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laxa)和菌株370~#为圆孤青霉菌(Penicillium cyclopium),其中D.perniciosa、E.nigrum和P.cyclopium为在樱桃果实上首次分离到的病原真菌。
关键词
樱桃
病原真菌
形态学观察
RDNA
its区序列分析
Keywords
cherry fruit
pathogenic fungi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rDNA ITS sequence analysis
分类号
Q93-331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株枣果实采后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rDNA ITS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姚婷
丁凤兰
王珂
马国为
陈玉娟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
日照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凯普菲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日照华伟大健康产业研究院
出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7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2127)
日照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43)。
文摘
枣果实皮薄肉厚、细嫩多汁,不仅在采后运输中易损坏,也极易受微生物侵染而腐烂变质。对造成枣果实采后腐烂变质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筛选,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构建进化树,同时进行菌株的回接及病斑病症的验证,最终从采后贮藏过程中自然发病的冬枣和骏枣果实上分别分离到3株(221^(#)、227^(#)、232^(#))和2株(229^(#)和230^(#))丝状病原真菌。经形态学初步鉴定菌株221^(#)和227^(#)为镰孢菌,229^(#)和232^(#)为葡柄霉,230^(#)为短柄霉属真菌,通过rDNA ITS区序列分析,鉴定221^(#)为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227^(#)为变红镰孢菌(Fusarium incarnatum),229^(#)为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230^(#)为产酶短梗霉(Aureobasidium proteae),232^(#)为葡柄霉(Stemphylium armeriae)。目前这5种病原真菌均未发现可导致枣果实采后病害发生的报道,其中Stemphylium armeriae未见引起植物病害的报道。通过挖掘出更多的引起枣果实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希望为枣果实病害生物防治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枣果实
采后病害
病原真菌
形态学观察
rDNA
its区序列分析
Keywords
jujube fruit
postharvest disease
pathogenic fungi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rDNA ITS sequence analysis
分类号
TS25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TS255.3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瓜霜霉菌ITS区序列分析反应体系的构建及优化
3
作者
蔡宁
张艳菊
秦智伟
周秀艳
刘艳玲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出处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25-30,共6页
基金
国家"863"项目(2006AA10Z1B9)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1511038)
+2 种基金
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LBH-Z06158)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7-34)
东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CXT002-1-2)
文摘
文章以黄瓜霜霉菌为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方法提取基因组DNA,研究了黄瓜霜霉菌ITS区序列分析中PCR反应体系的各主要成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确立了适宜的退火温度和反应体系。优化后的反应体系(25μL)为:采用引物ITS1/ITS4各40 ng,60 ng DNA模板,2.5 mmol·L-1 Mg2+2.0μL,2.5 mmol·L-1 dNTP 1.5μL,Taq酶1 U。优化的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50 s,52.2℃40 s,72℃1.5 min。在这一条件下运行35个循环;72℃延伸7 min。采用此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对采自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的31份黄瓜霜霉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均可得到一条约为900 bp的条带。
关键词
黄瓜霜霉病菌
its区序列分析
反应体系
优化
Keywords
: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ITS
PCR reaction system
optimization
分类号
S436.42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3株果实采后葡萄孢属真菌ITS区rDNA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被引量:
11
4
作者
姚婷
陈其葳
张燕
张萌
何欣萌
王友升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
出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9-55,共7页
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5BAD16B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71626)
文摘
从采后贮藏过程中发病的草莓、蓝莓和樱桃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138#、233#和366#。综合形态学特征观察与ITS区r 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3株真菌均为葡萄孢属病原菌(Botrytis)。分子鉴定进化树和碳源代谢聚类分析结果,都得到菌株138#与366#在一个大的分支上,而菌株233#在一个分支上。菌株138#鉴定结果与Botrytis cinerea(KJ937044.1)在同一分支上亲缘性达100%,且与366#亲缘性达99%;菌株233#鉴定结果与Botrytis elliptica(EU519207.1)在同一分支上且亲缘性达100%。95种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结果表明,3株葡萄孢属病原菌对吐温80、N-乙酰-D-半乳糖胺、N-乙酰-D-葡萄糖胺和苦杏仁苷等67种碳源的代谢能力相同,包括56种最适碳源、1种可利用碳源和10种不可利用碳源,Biolog系统中鉴定出3株丝状真菌均与B.cinerea Pers.BGA相近,其中菌株233#与B.cinerea的代谢指纹图谱最为相近。
关键词
果实
葡萄孢菌
its区
rDNA
序列
分析
碳源代谢指纹图谱
Keywords
fruit
Botrytis Nees
rDNA ITS sequence analysis
carbon 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分类号
TS255.36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Q93-331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0株葡萄源丝状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被引量:
5
5
作者
黄津津
姚婷
王友升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
出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5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71626
31271944)
文摘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京郊地区腐烂的葡萄果实及葡萄叶上分离到10株丝状真菌,其中从腐烂的葡萄果实中分离到3株丝状真菌,命名为814~#、815~#和880~#;从葡萄叶上分离到7株丝状真菌,命名为794~#、797~#、798~#、811~#、902~#、903~#和1397~#。结合形态学特征及真菌r DNA 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菌株814~#为茎点霉(Phoma sp.),菌株815~#为刺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菌株880~#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株794~#为日本曲霉(Aspergillus japonicus),菌株797~#为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菌株798~#为大蒜盲种葡萄孢(Botrytis porri),菌株811~#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菌株902~#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eichhorniae),菌株903~#为芬芳镰孢菌(Fusarium redolens)和菌株1397~#为脉孢菌(Neurospora terricola),其中A.aculeatus、A.japonicus、C.fructicola、A.eichhorniae、F.redolens和N.terricola未见在葡萄上分离到的报道。将10株丝状真菌分别接种到健康的葡萄、圣女果、苹果和梨果实上,B.cinerea、A.japonicus、A.aculeatus、T.roseum、B.porri、C.fructicola、A.eichhorniae和F.redolens均可使4种果实发病,其中B.cinerea、A.japonicus、B.porri和F.redolens致病力较强;而Phoma sp.和N.terricola只能使葡萄和圣女果发病。
关键词
葡萄
病原菌
形态学特征
RDNA
its区序列分析
致病力
Keywords
grape
pathoge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rDNA ITS sequence analysis
pathogenicity
分类号
TS207.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Q936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北异小杆线虫一品系的分类鉴定及其对蛴螬致病力的测定
被引量:
11
6
作者
刘树森
李克斌
刘春琴
王庆雷
尹姣
曹雅忠
机构
不详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59-966,共8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8A05)
文摘
昆虫病原线虫是一种有应用潜力的地下害虫生物防治因子。本研究利用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分析方法对从河北省沧州分离的异小杆线虫一品系进行了鉴定,并在室内测定比较了其对蛴螬的致病力。通过对该线虫侵染期幼虫和雄性成虫主要形态学特征的参数测量,发现其与嗜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的形态特征最为相近;同时ITS1-rDNA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嗜菌异小杆线虫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该线虫为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该线虫对蛴螬(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3种金龟子的2龄幼虫)的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处理72h后,暗黑鳃金龟幼虫死亡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金龟子幼虫(P<0.05);处理120h后,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幼虫的死亡率分别达到93.3%和80.0%,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该线虫对它们有较强的致病力。不同线虫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显示,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侵染96h后,幼虫的死亡率显著高于Steinernema feltiae和S.longicaudum两种线虫的处理(P<0.05),说明嗜菌异小杆线虫沧州品系的致病力显著高于另外两种线虫。
关键词
嗜菌异小杆线虫
蛴螬
分类地位
形态学特征
its区序列分析
致病力
Keywords
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
white grubs
taxonomic statu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ITS-rDNA analysis
virulence
分类号
Q965.8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粱靶斑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张园园
徐秀德
徐婧
刘可杰
姜钰
胡兰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出处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基金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项目(CARS-06-02-01)
文摘
从采自中国不同地区的高粱靶斑病病叶上病斑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中国高粱靶斑病原菌种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病叶上的病斑形状、大小差异很大,但病原菌在菌落形态和孢子形态却极为相似;通过不同菌株的rDNA ITS序列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与高粱生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相似度达99%,病原菌种群多样性不丰富。
关键词
高粱
靶斑病菌
形态学
its区序列分析
Keywords
sorghum
Bipolaris sorghicola
morphology
ITS analysis
分类号
S435.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株杏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8
作者
王珂
姚婷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机构
北京工商大学
山东凯普菲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21-12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2127)
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重点项目(KZ201910011013)
日照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43)。
文摘
杏采后易受病原菌侵染,本研究通过对采后贮藏期间‘金太阳杏’和‘胭脂杏’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将纯化后的菌株回接到相应品种的健康果实上,出现与分离发病果实相同的病症,经形态学特征分析、真菌r 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的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从杏果实共分离到5株病原菌。从‘金太阳杏’分离到3株病原真菌,其中325#为甜樱间座壳菌(Diaporthe eres),327#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328#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从‘胭脂杏’果实分离得到两株病原真菌,分别为326#椭圆葡萄孢菌(Botrytis elliptica)和331#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D.eres、B.dothidea、A.pullulans和B.elliptica为杏果实上未见文献报道的病原真菌,而B.cinerea未有发现侵染‘胭脂杏’的报道,研究结果旨在为杏果实的生物防治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杏果实
采后病害
病原真菌
its区
rDNA
序列
分析
Keywords
apricot fruit
postharvest diseases
pathogenic fungi
rDNA ITS sequence analysis
分类号
TS255.1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TS255.3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5株樱桃果实采后病原真菌分离及rDNA ITS区序列分析
姚婷
黄津津
任向峰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5株枣果实采后病原真菌分离鉴定及rDNA ITS区序列分析
姚婷
丁凤兰
王珂
马国为
陈玉娟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瓜霜霉菌ITS区序列分析反应体系的构建及优化
蔡宁
张艳菊
秦智伟
周秀艳
刘艳玲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3株果实采后葡萄孢属真菌ITS区rDNA序列与碳源代谢指纹图谱分析
姚婷
陈其葳
张燕
张萌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10株葡萄源丝状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力分析
黄津津
姚婷
王友升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河北异小杆线虫一品系的分类鉴定及其对蛴螬致病力的测定
刘树森
李克斌
刘春琴
王庆雷
尹姣
曹雅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高粱靶斑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研究
张园园
徐秀德
徐婧
刘可杰
姜钰
胡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5株杏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分离及鉴定
王珂
姚婷
张燕
何欣萌
王友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