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TDS的数字与物理混合仿真接口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8
1
作者 蔡海青 郭琦 +5 位作者 张建设 伍文聪 周寅 黄立滨 郭海平 钱坤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52-57,共6页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是当今电网仿真的一种新技术,接口是混合仿真技术的核心部分。开展了功率型RTDS与物理模型混合实时仿真接口设计,研究了混合仿真接口特性,提出了四象限功率放大器接口技术路线和接口实施方案,解决了混合仿真接口的关键... 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是当今电网仿真的一种新技术,接口是混合仿真技术的核心部分。开展了功率型RTDS与物理模型混合实时仿真接口设计,研究了混合仿真接口特性,提出了四象限功率放大器接口技术路线和接口实施方案,解决了混合仿真接口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混合仿真接口。通过开展无源物理模型和有源物理模型的混合仿真试验,并与纯数字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接口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仿真 功率硬件在环 itm算法 RTDS仿真 有源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因果图的信息论辨识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魏岳嵩 田铮 肖艳婷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7-204,共8页
由观测数据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是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图模型方法研究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时间序列因果图的建立将问题转化为时间序列因果图结构的辨识.基于信息论方法提出了因果性定向的三步准则,利... 由观测数据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是时间序列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图模型方法研究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通过时间序列因果图的建立将问题转化为时间序列因果图结构的辨识.基于信息论方法提出了因果性定向的三步准则,利用关联积分估计互信息和条件互信息.模拟结果显示本方法能更有效地辨识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因果图的因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时间序列 因果图 条件互信息 PC算法 it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编程电源的数模动模混合仿真系统研究
3
作者 李振兴 林龙剑 +2 位作者 冷凤 翁汉琍 李飞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57-164,共8页
为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的发展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可编程电源的数模动模混合仿真系统。利用动模实验室搭建动模仿真系统,并在RTDS中搭建39节点系统作为数字仿真系统模型,结合以理想变压器模型算法作为功率接口算法的接口系统,形成一... 为满足现代电力系统实时仿真的发展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可编程电源的数模动模混合仿真系统。利用动模实验室搭建动模仿真系统,并在RTDS中搭建39节点系统作为数字仿真系统模型,结合以理想变压器模型算法作为功率接口算法的接口系统,形成一个800 V/345 kV的动模数模混合实时仿真系统实验平台。在研究混合仿真接口两端系统延时对系统稳定性和准确性影响基础上,提出用二阶相位超前环节对下发通道和上传通道的接口延时进行相位补偿,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对所搭建的数模动模混合仿真系统的实验,并与纯数字仿真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混合仿真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模混合实时仿真 itm接口算法 相位补偿 纯数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馈线自动化的实时仿真通用模型分割方法
4
作者 雷廷浩 郝正航 《现代电子技术》 2021年第23期165-170,共6页
配电网节点数多,并且包含较多的开关装置,给仿真机的实时化处理带来了巨大困难,加大了单个仿真机处理能力的限制,且随着开关数增多及配电终端的投入,更难以对配电网进行实时仿真。模型分割能快速对仿真模型进行降阶处理,理想变压器(ITM... 配电网节点数多,并且包含较多的开关装置,给仿真机的实时化处理带来了巨大困难,加大了单个仿真机处理能力的限制,且随着开关数增多及配电终端的投入,更难以对配电网进行实时仿真。模型分割能快速对仿真模型进行降阶处理,理想变压器(ITM)无疑是众多分割方法中最简单有效的一种。但随着配电自动化的普及,在检测到故障情况时,相应节点的开关会随之动作,配电网络也会发生改变,传统的理想变压器法会因为稳定性问题导致仿真失稳。文中根据理想变压器稳定特性提出模型分割接口转换算法并对其进行论证,使分割接口在配电网中实现通用;以IEEE 33配电网为例对其进行仿真,将系统分割为2个子系统,在分割系统中实现配电网的馈线自动化,分析了分割模型和原始模型在馈线自动化下的动态响应,二者动态过程基本一致。验证了提出的分割接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分割 实时仿真 馈线自动化 配电网 理想变压器模型法 模型分割接口 itm接口稳定特性 itm转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