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TER实验包层模块的三维确定论方法计算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广春 曹良志 +1 位作者 吴宏春 郑友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6期1-4,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三维确定论方法的ITER实验包层模块中子学分析策略。该计算策略分为两步:第1步将包层模块离散,利用3D模块化MOC方法求解细群中子注量率;第2步在整个模块上利用简化球谐函数方法进行中子学计算。在此基础上编制程...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三维确定论方法的ITER实验包层模块中子学分析策略。该计算策略分为两步:第1步将包层模块离散,利用3D模块化MOC方法求解细群中子注量率;第2步在整个模块上利用简化球谐函数方法进行中子学计算。在此基础上编制程序,并对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进行计算,给出了各区中子注量率、TBR等中子学参数,并与MCNP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证明了计算方法及程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实验包层模块 确定论方法 中子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中子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郑善良 曾勤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8-270,262,共4页
基于ITER装置全模型,借助于MCNP自动建模程序MCAM,将TBM模块插入该模型的赤道窗口,使用MCNP/4C和FENDL1.0数据库,对DLL和SLL两个典型子模块设计进行三维中子学计算和分析,给出TBM模块核热功率密度分布以及氚增殖能力。
关键词 iter实验包层模块 MCAM 中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设计研究与实验策略 被引量:47
3
作者 吴宜灿 汪卫华 +18 位作者 刘松林 黄群英 郑善良 王红艳 陈红丽 陈明亮 柏云清 宋勇 章毛连 柯严 李春京 李艳芬 胡丽琴 刘萍 李静惊 李莹 许德政 曾勤 陈义学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7-360,共14页
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国际聚变堆包层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液态锂铅包层一般特点和中国发展的系列液态锂铅包层概念设计,提出了一个具有演示氦气单冷却剂和氦气/锂铅双冷却剂包层技术的双功能包层模块实验系统方案,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 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国际聚变堆包层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根据液态锂铅包层一般特点和中国发展的系列液态锂铅包层概念设计,提出了一个具有演示氦气单冷却剂和氦气/锂铅双冷却剂包层技术的双功能包层模块实验系统方案,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作为中国向ITER实验包层工作组(TBWG)提交的液态包层实验模块最终设计描述文件的内容框架。总结了该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基本设计思想和方案描述、性能分析概况、对辅助系统的要求和实验策略与关键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实验包层模块 液态锂铅 实验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结构设计与加工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松林 汪卫华 +2 位作者 龙鹏程 李春京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6,共5页
根据ITER实验包层的发展目标,实验要求,限制条件,结合聚变发电反应堆FDS-Ⅱ DLL/SLL包层方案设计了DFLL-TBM原型结构,给出了加工工艺和装配序列方案。该实验模块特点是极向LiPb 流道易于布置FCI流道插件,“フ”型隔板和“盒形”背板式... 根据ITER实验包层的发展目标,实验要求,限制条件,结合聚变发电反应堆FDS-Ⅱ DLL/SLL包层方案设计了DFLL-TBM原型结构,给出了加工工艺和装配序列方案。该实验模块特点是极向LiPb 流道易于布置FCI流道插件,“フ”型隔板和“盒形”背板式联箱简化冷却方案和结构。这种简单的结构易于加工制造,易于派生出在ITER不同运行阶段实验的系列模块,符合在ITER进行SLL-TBM和DLL- TBM两种包层模块实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实验包层模块 结构设计 加工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氚提取系统设计 被引量:17
5
作者 谢波 王和义 +1 位作者 刘云怒 官锐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5,288,共6页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氚提取系统(TES)是通过含0.1%H2的低压氦吹洗气流,在鼓泡器中将液态锂铅内产生的氚交换和载带出来,进入同位素分离系统连续进行氚提取。给出了该系统总体参数、工艺流程、辅助设施等的设计。
关键词 氚提取 锂铅 实验包层模块 鼓泡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氚渗透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宋勇 黄群英 +5 位作者 汪卫华 邓小玖 罗德礼 陈长安 黄志勇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8-192,共5页
对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的氚渗透途径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建立了氚渗透模型;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计算LiPb中的氚分压分析了氚渗透量及氚总量的分配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进入氚提取系统中LiPb比例(F)和涂层氚渗透减少因... 对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的氚渗透途径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建立了氚渗透模型;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通过计算LiPb中的氚分压分析了氚渗透量及氚总量的分配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进入氚提取系统中LiPb比例(F)和涂层氚渗透减少因子(TPRF)对氚提取及渗透的影响做了灵敏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渗透 实验包层模块 液态锂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氦冷固体氚增殖剂实验包层模块结构设计 被引量:4
7
作者 袁涛 冯开明 +1 位作者 王晓宇 陈志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5-200,共6页
给出了中国ITER氦冷固体增殖剂(HCSB)实验包层模块(TBM)整体结构的初步设计。结构设计方案以低活性铁素体钢(RAFS)为结构材料,稳定性极好的惰性氦气作为冷却剂,陶瓷硅酸锂小球为氚增殖材料。包层结构的设计特点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 给出了中国ITER氦冷固体增殖剂(HCSB)实验包层模块(TBM)整体结构的初步设计。结构设计方案以低活性铁素体钢(RAFS)为结构材料,稳定性极好的惰性氦气作为冷却剂,陶瓷硅酸锂小球为氚增殖材料。包层结构的设计特点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从而提高了包层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实验 实验包层模块 模块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热工水力学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汪卫华 刘松林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7,共5页
依据ITER堆芯物理参数和中子学计算结果,给出了双功能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热工水力学设计方案,并对氦气系统和液态金属锂铅系统压降和驱动功率进行了初步计算。相关中子学、结构、安全及MHD模拟结果证实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 iter 实验包层模块 双功能 热工水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ITER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模块第一壁瞬态热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赵周 冯开明 +1 位作者 张国书 袁涛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8-352,共5页
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中国氦冷固态氚增殖剂实验包层模块(CH HCSB TBM)第一壁进行了稳态热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壁铍保护板和RAFM钢的最高温度符合热工安全设计要求。对第一壁表面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的瞬态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随... 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中国氦冷固态氚增殖剂实验包层模块(CH HCSB TBM)第一壁进行了稳态热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壁铍保护板和RAFM钢的最高温度符合热工安全设计要求。对第一壁表面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的瞬态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随时间变化的结果。对第一壁两种典型的事故情形开展了初步分析,并对分析结果和事故影响进行了相应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模块 第一壁 稳态热分析 瞬态分析 事故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ITER固态实验包层模块热工水力优化设计和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周 冯开明 +1 位作者 张国书 袁涛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9-307,共9页
在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模块(CH HCSB TBM)热工水力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程序ANSYS和计算流体力学程序FLUENT对实验包层模块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热工水力优化是合理的,是可以接受的。
关键词 中国氦冷固态增殖剂实验包层模块 热工水力 优化设计和分析 温度分布 冷却剂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活化特性分析与废料处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明亮 黄群英 +1 位作者 郑善良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3-87,共5页
使用中子学程序系统VisualBUS和活化数据库EAF-99对DFLL-TBM的高级子模块DLL-TBM 的活化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包括DLL-TBM各部件在不同停堆时间的活度、衰变余热和剂量率。活化计算所需要的三维中子能谱通过MCNP/4C中子/光子输运程序... 使用中子学程序系统VisualBUS和活化数据库EAF-99对DFLL-TBM的高级子模块DLL-TBM 的活化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包括DLL-TBM各部件在不同停堆时间的活度、衰变余热和剂量率。活化计算所需要的三维中子能谱通过MCNP/4C中子/光子输运程序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FEND1.0 数据库计算得到。在活化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欧洲聚变堆安全和环境评估(SEAFP)策略中有关核废料的处理标准评估了TBM各区材料在退役后的废料处理工作,包括核废料应该采用何种适当的方式进行处理及其被完全清除干净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实验包层模块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第一壁等离子体注入氚滞留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勇 黄群英 +1 位作者 吴宜灿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对等离子体注入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第一壁滞留的氚进行了分析,考虑了第一壁温度梯度、材料表面清洁度、加挂Be瓦及结构材料内缺陷等因素对氚滞留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滞留的氚主要存在于中子辐照引起的缺陷内;氚滞留量对... 对等离子体注入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第一壁滞留的氚进行了分析,考虑了第一壁温度梯度、材料表面清洁度、加挂Be瓦及结构材料内缺陷等因素对氚滞留量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滞留的氚主要存在于中子辐照引起的缺陷内;氚滞留量对第一壁面向等离子体侧的清洁度及加挂Be瓦很敏感;总的氚滞留量约0.58 mg,不会对ITER真空室内氚滞留造成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滞留 第一壁 等离子体 实验包层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氦气冷却系统初步设计研究
13
作者 刘松林 汪卫华 +1 位作者 龙鹏程 吴宜灿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7,共5页
氦气冷却系统是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DFLL-TBM)在ITER装置内进行实验的重要辅助系统。根据ITER运行时的热工条件、安全要求、空间要求,分析了DFLL-TBM氦气冷却系统的功能,确定氦气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给出氦... 氦气冷却系统是ITER中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模块(DFLL-TBM)在ITER装置内进行实验的重要辅助系统。根据ITER运行时的热工条件、安全要求、空间要求,分析了DFLL-TBM氦气冷却系统的功能,确定氦气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给出氦气冷却系统的初步设计方案和设备布置。该氦气系统的特点体现在:双功能,即有宽的裕量满足SLL-TBM和DLL-TBM实验;两条氦气回路共享压力控制单元和氦气净化子系统;旁路设计调节TBM和热交换器氦气的出口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实验包层模块 氦气冷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ITER固态实验包层模块活化特性计算分析
14
作者 韩静茹 陈义学 +2 位作者 马续波 杨寿海 R.A.Forrest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9-394,共6页
基于中国ITER氦冷固态实验包层(HCSB-TBM)3×6模块化结构设计,对其活化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利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及数据库FENDL/2进行三维中子输运计算,在此基础上,使用欧洲活化分析系统EASY-2007进行了详细的活化计算。结果表明,... 基于中国ITER氦冷固态实验包层(HCSB-TBM)3×6模块化结构设计,对其活化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利用蒙特卡罗程序MCNP及数据库FENDL/2进行三维中子输运计算,在此基础上,使用欧洲活化分析系统EASY-2007进行了详细的活化计算。结果表明,刚停堆时,测试包层模块(TBM)总活度为1.29×1016Bq,总余热为2.46 kW,且均主要受低活化马氏体钢Eurofer材料控制。活度和余热值均在TBM安全设计范围内,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同时,根据计算的接触剂量率可知,TBM中的活化材料均能采取远程操作实现循环再利用。活化计算结果表明,当前的HCSB-TBM设计从中子活化角度满足ITER安全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 氦冷固态实验包层模块 MCNP程序 FISPACT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氦冷固态实验包层2×6模块中子学计算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韩静茹 陈义学 +2 位作者 陆道纲 张国书 曹启祥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3-456,共4页
为了满足ITER对波纹度的要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提出了新的减少低活化铁素体钢的氦冷固态(HCSB)实验包层模块(TBM)设计方案。采用MCNP程序及ITER全堆MCNP模型,对新设计的2×6HCSB-TBM进行三维中子学计算分析,给出了模块产氚率、... 为了满足ITER对波纹度的要求,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提出了新的减少低活化铁素体钢的氦冷固态(HCSB)实验包层模块(TBM)设计方案。采用MCNP程序及ITER全堆MCNP模型,对新设计的2×6HCSB-TBM进行三维中子学计算分析,给出了模块产氚率、核热沉积和功率密度分布等结果。在ITER运行因子为22%时,HCSB-TBM的产氚率为12.68mg/d。TBM内总核热沉积为522.5kW,最高功率密度为11.8W/cm3,出现在氚增殖区Li4SiO4中。计算结果可为TBM进一步的结构、热工水力学优化及其他系统设计提供中子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实验包层模块 MCNP 中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氚增殖实验包层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松林 柏云清 +4 位作者 陈红丽 李春京 黄群英 吴宜灿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6-272,共7页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为人类开发聚变能提供重要的物理和工程技术实验平台,ITER氚增殖实验包层模块(TBM)技术是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参与ITER计划的成员国根据本国商用演示堆包层发展策略,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实验包层概念,以便在ITER... 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为人类开发聚变能提供重要的物理和工程技术实验平台,ITER氚增殖实验包层模块(TBM)技术是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参与ITER计划的成员国根据本国商用演示堆包层发展策略,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实验包层概念,以便在ITER运行期间进行实验。本文对ITER-TBM目前已经开展和正在进行的主要设计研究工作进展进行总结,介绍了各方提出的设计方案、支撑设计的相关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合作实验窗口的分配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能 国际热核实验 实验包层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双功能液态锂铅实验包层系统故障模式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丽琴 吴宜灿 +5 位作者 陈红丽 柏云清 刘松林 汪建业 王世鹏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实验包层模块允许放置在ITER中实验的前提是其对ITER的安全以及对工作人员和环境不构成显著影响。ITER要求各参与方的实验包层模块在实验前必须提交安全分析报告,进而获取安全许可证。在中国双功能锂铅实验包层模块(DFLL-TBM)设计基础上... 实验包层模块允许放置在ITER中实验的前提是其对ITER的安全以及对工作人员和环境不构成显著影响。ITER要求各参与方的实验包层模块在实验前必须提交安全分析报告,进而获取安全许可证。在中国双功能锂铅实验包层模块(DFLL-TBM)设计基础上,采用了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方法对DFLL-TBM进行了安全评估与分析,得到所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假设始发事件,验证了确定论安全分析所选择的三个参考事件可以包络所有的假设始发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er 实验包层模块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ITER固态试验包层模块第一壁结构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袁涛 冯开明 +1 位作者 王晓宇 陈志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1-314,共4页
在ITER试验包层模块HC-SB TBM结构设计和热工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对包层模块中的重要部件第一壁做了优化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可编程命令流模式,对HC-SB TBM第一壁前壁进行了温度和应力的数值模拟,在满足结构材料的许用温度和... 在ITER试验包层模块HC-SB TBM结构设计和热工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对包层模块中的重要部件第一壁做了优化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可编程命令流模式,对HC-SB TBM第一壁前壁进行了温度和应力的数值模拟,在满足结构材料的许用温度和应力的前提下,给出了第一壁前壁的最佳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实验 试验包层 模块设计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实验包层模块材料研发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群英 李春京 +10 位作者 刘少军 严资林 高胜 吴庆生 李艳芬 宋勇 朱志强 柏云清 郭智慧 吴宜灿 FDS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0-265,共6页
聚变堆包层技术是聚变能实现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材料问题是包层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了目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模块材料选择和中国实验包层模块概念设计中所选材料的性能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开展的相... 聚变堆包层技术是聚变能实现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而材料问题是包层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介绍了目前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实验包层模块材料选择和中国实验包层模块概念设计中所选材料的性能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开展的相关材料研究进展,并阐述了下一步研究中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 实验包层模块 聚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ER中国实验包层在等离子主破裂下的电磁耦合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椿明 秦臻 陈颜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78-683,共6页
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ITER等离子体电流的两种主破裂事故和中国固态实验包层所处的物理环境,研究了电磁瞬态变化对TBM结构设计的影响,并得到了感生涡流以及磁场与涡流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磁力的变化趋势。同时通过多物理场耦合计算,... 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ITER等离子体电流的两种主破裂事故和中国固态实验包层所处的物理环境,研究了电磁瞬态变化对TBM结构设计的影响,并得到了感生涡流以及磁场与涡流相互作用产生的电磁力的变化趋势。同时通过多物理场耦合计算,得到了TBM的结构应力、形变位移以及由于感生涡流引起的焦耳热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电流的线性和指数衰减在TBM上产生的最大等效应力与温升都符合安全设计要求。此外,敏感性分析表明,改变包层后板的支撑套筒长度可降低最大等效应力,可为包层的安全设计提供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计算 感生涡流 电磁安全 等离子主破裂 温升 实验包层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