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SSR-PCR体系鉴别樟芝单核体交配型
1
作者 李晓晖 盖舒萍 +5 位作者 汪雯翰 琚建伟 张守兵 丁保安 李燕 贾薇 《中国食用菌》 2024年第2期68-75,共8页
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樟芝单核体,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鉴定,采用14个引物对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进行多态性扩增,筛选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樟芝... 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樟芝单核体,基于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进行鉴定,采用14个引物对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ISSR)进行多态性扩增,筛选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用于樟芝单核体的交配型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获得31个樟芝单核体,经ITS序列分析确定获得的单核体为樟芝。以单核体S2、S10、S14、S27的DNA为模板,对14条ISSR引物进行初步筛选,得到4个条带清晰、重复性好的引物P7、P9、P21、P25用于交配型鉴定。单核体S9和S25为同一交配型,两者与S2为不同交配型,通过镜检进一步验证S9、S25可以与S2形成具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株。该方法可明显缩短樟芝单核体交配型的鉴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单核体 交配型 issr I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青梅品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李刘敏 王雪颖 +3 位作者 沈孝鑫 滕诗羽 胡晓波 陈发兴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1,共9页
为解决青梅品种群品种混淆杂乱、遗传关系复杂难辨的问题,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永泰、仙游、秀屿以及诏安4个地区的11个青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2条多态性... 为解决青梅品种群品种混淆杂乱、遗传关系复杂难辨的问题,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永泰、仙游、秀屿以及诏安4个地区的11个青梅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22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得到91个基因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2个,占79.12%。Popgene软件分析结果表明,11个青梅品种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2576,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1.425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3933。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青梅品种可以分为3大类,第一大类包括‘灯架山1号’‘灯架山2号’‘小喜村3号’和‘白粉梅’;第二大类包括‘小喜村1号’‘小喜村2号’‘红梅’‘大水梅’‘青梅1号梨子叶’和‘翁种’;第三大类只有‘原生种’1个品种。11个青梅品种的遗传一致度为0.6154~0.8242,遗传距离为0.1934~0.4855。福建永泰‘小喜村1号’和‘小喜村2号’的遗传一致度最高,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福建永泰‘灯架山1号’与福建诏安元山‘大水梅’的遗传一致度最低,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 分子标记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ISSR-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绪 邓俭英 +3 位作者 方锋学 张曼 张玲玲 孙德利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试材,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对苦瓜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Mg^2+的用量为1.2—1.6mmol/L,dNTPs浓度为0.2mmol/L,引物的浓度为0... 以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试材,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对苦瓜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Mg^2+的用量为1.2—1.6mmol/L,dNTPs浓度为0.2mmol/L,引物的浓度为0.25μmol/L,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为1u,模板DNA的用量为30~50ng,在46.4—51.7℃的退火温度下35个循环,能得到清晰、多态性高的ISSR带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雷凡 高燕会 +3 位作者 朱玉球 刘志高 童再康 黄华宏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等5因素4水平,对石蒜属植物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石蒜属植物ISSR的最佳反应体... 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等5因素4水平,对石蒜属植物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石蒜属植物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模板DNA 50 ng,2.5 mmol.L-1氯化镁(MgCl2),0.15 mmol.L-1dNTP,25.05 nkatTaq聚合酶,0.5μmol.L-1引物。进一步进行梯度退火试验,确定最适宜退火温度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石蒜属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 正交设计 PCR聚合酶链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引物筛选 被引量:6
5
作者 代莉 蔡齐飞 +3 位作者 王艳梅 刘震 黄帅 李芳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8-551,共4页
以山桐子幼嫩叶片为材料,通过对CTAB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的改良,摸索出适于山桐子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并以核酸纯度、片断分布情况等指标来评价,获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用2个不同样品对65条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筛选出了22条扩增... 以山桐子幼嫩叶片为材料,通过对CTAB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的改良,摸索出适于山桐子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并以核酸纯度、片断分布情况等指标来评价,获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用2个不同样品对65条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筛选出了22条扩增图谱清晰的ISSR引物.结果表明,获得的基因组质量较高,获得的ISSR引物适用于山桐子,同时也表明反应体系对山桐子的ISSR分析是可行的;并对影响山桐子基因组DNA的制备、引物筛选及扩增反应因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issr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史云峰 禹利君 +3 位作者 刘仲华 黄璜 胥锦桦 朱楠楠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8-403,共6页
以从皱边石杉中分离纯化出的99株内生真菌DNA为材料,优选出10条ISSR引物(UBC842、UBC848、UBC850、UBC856、UBC861、UBC864、UBC868、UBC873、UBC880、UBC887)的最适退火温度,并对其进行ISSR–PCR反应体系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建... 以从皱边石杉中分离纯化出的99株内生真菌DNA为材料,优选出10条ISSR引物(UBC842、UBC848、UBC850、UBC856、UBC861、UBC864、UBC868、UBC873、UBC880、UBC887)的最适退火温度,并对其进行ISSR–PCR反应体系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建立皱边石杉内生真菌ISSR–PCR的优化反应体系,即25μL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Mg2+浓度为2.0 mmol/L)2.5μL,dNTPs(10 mmol/L)0.6μL,引物(10 pmol/μL)2.0μL,Taq E(1 U/μL)1.5μL,DNA模板(10 ng/μL)3μL,无菌ddH2O 15.4μL。以UBC873引物对99株内生真菌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初步获知皱边石杉内生真菌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边石杉 内生真菌 内部简单重复序列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PCR对我国旋毛虫7个地理株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5
7
作者 牛洪涛 崔晶 王中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对不同种和地理株旋毛虫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PCR(inter simple sequencerepeat-PCR,ISSR-PCR)标准引物对5种旋毛虫及我国旋毛虫7个地理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观察影响扩增效果的因素。结果5种旋毛虫均分... 目的探讨对不同种和地理株旋毛虫进行分子鉴定。方法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PCR(inter simple sequencerepeat-PCR,ISSR-PCR)标准引物对5种旋毛虫及我国旋毛虫7个地理株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并观察影响扩增效果的因素。结果5种旋毛虫均分别扩增出了各自的特异性条带:旋毛虫(T1)2条(950bp和850bp),乡土旋毛虫(T2)1条(850bp),布氏旋毛虫(T3)3条(1 300bp、950bp和700bp),伪旋毛虫(T4)1条(600bp),纳氏旋毛虫(T7)有4条带(1 700bp、1 450bp、1 050bp、900bp)。我国有6个猪源旋毛虫地理株均扩增出了与T1相同的2个特异性条带(950bp、850bp)。此外,T1、河南株、云南株、哈尔滨株、黑龙江同江株还扩增出了另外2条弱带(500bp和400bp);但湖北株和天津株则无这2条弱带,湖北株扩增出了1 350bp的条带,天津株扩增出了1 600bp的条带。非猪源的广西株与T1相比,缺少950bp的条带。对1条旋毛虫肌幼虫,在80%酒精保存24w的肌幼虫,在10%甲醛、0.2%叠氮钠及0.05%柳硫汞溶液保存9 w的肌幼虫,应用ISSR-PCR均可扩增出其特异性条带。结论ISSR-PCR用于旋毛虫种的分子鉴定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我国6个猪源旋毛虫地理株均为T1,其中云南株、河南株、哈尔滨株及黑龙江同江株可归为一类,湖北株和天津株可归为另一类,来自果子狸的广西株分类地位待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中国地理株 分子鉴定 issr—PCR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SSR-PCR对10个菊花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程华 李琳玲 +4 位作者 张心玲 方佳 郑永生 姜德志 程水源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4292-4297,共6页
中国的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数量众多,形态变异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广泛,遗传背景非常复杂,这为菊花品种的资源调查、分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带来了困难。试验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福白菊(C.morifolium cv.Fubai... 中国的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品种数量众多,形态变异丰富,适应性强,分布广泛,遗传背景非常复杂,这为菊花品种的资源调查、分类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等带来了困难。试验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福白菊(C.morifolium cv.Fubaiju)、杭白菊(C.morifolium cv.Hangbaiju)等10个菊花品种进行了分类鉴定及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ISSR-PC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及引物的筛选方面,选择了条带数量多和清晰度高的菊花反应体系,应用野生福白菊对39条ISSR引物进行了筛选,淘汰了扩增效果差、带型不易辨认的引物,最终确定12条引物用于菊花品种的鉴定。ISSR-PCR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条ISSR引物扩增出了185条清晰的、重复性好的ISSR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76条,多态性比率高达95.1%。应用NTSYS 2.10e软件进行UPGMA法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55处可将10个菊花品种大致分为3类,结果福白菊与其他杭菊品种在遗传上有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杜鹃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郑宇 何天友 +3 位作者 陈凌艳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6-130,共5页
以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用引物UBC880(序列为GGA GAG GAG AGGAGA)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该种植物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确立了可用于西洋杜鹃ISSR-PCR分析的最适宜的PCR反应体系... 以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用引物UBC880(序列为GGA GAG GAG AGGAGA)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该种植物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确立了可用于西洋杜鹃ISSR-PCR分析的最适宜的PCR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体积中,含10 ng模板DNA,0.25 mmol.L-1 dNTPs,2.0 mmol.L-1 Mg2+,1.0U Taq DNA聚合酶,0.4μmol.L-1引物,并确定引物UBC 880的最适退火温度为54.4℃。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4.4℃退火45 s,72℃延伸1.5 min,共40个循环后,72℃延伸7 min,4℃保存。应用该ISSR体系对11份西洋杜鹃种质进行了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杜鹃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引物的筛选 被引量:3
10
作者 代玉立 甘林 +5 位作者 阮宏椿 杨静民 石妞妞 杜宜新 陈福如 杨秀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10-817,共8页
【目的】明确适用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和引物。【方法】采用单因素水平优化法对ISSR-PCR扩增反应中的Taq聚合酶用量、dNTPs浓度、Mg^2+浓度、模板DNA浓度、PCR反应循环数以及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 【目的】明确适用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ISSR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和引物。【方法】采用单因素水平优化法对ISSR-PCR扩增反应中的Taq聚合酶用量、dNTPs浓度、Mg^2+浓度、模板DNA浓度、PCR反应循环数以及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适合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的ISSR-PCR反应体系(25μL)为:Taq聚合酶0.55 U、dNTPs 0.30 mmol·L^-1、Mg 2+1.30 mmol·L^-1、DNA模板100 ng、引物10 pmol。ISSR-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5 s,51.2~56.0℃退火45 s,72℃延伸1.5 min,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从56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引物10条:UBC117、UBC118、UBC808、UBC835、UBC847、UBC855、UBC856、UBC857、UBC866和UBC887,其最佳退火温度分别为55.6、53.1、51.2、51.2、56.0、53.1、53.1、51.2、51.2和51.2℃。利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21株供试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相同地理来源以及不同地理来源菌株间的DNA多态性均不同,表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论】本研究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筛选的引物可用于福建省玉米大斑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反应体系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 玉米大斑病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树种格氏栲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义君 刘金福 +2 位作者 潘东明 洪伟 吴则焰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以濒危珍稀树种格氏栲为材料,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筛选。首次建立可用于格氏栲ISSR-PCR分析的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 ng.μL-1模板DNA,0.10 mmol.L-1dNTP,2.0μL 10×PCR buffer(缓冲液),0.2μm... 以濒危珍稀树种格氏栲为材料,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各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筛选。首次建立可用于格氏栲ISSR-PCR分析的反应体系:20μL PCR反应体系中包括1 ng.μL-1模板DNA,0.10 mmol.L-1dNTP,2.0μL 10×PCR buffer(缓冲液),0.2μmol.L-1引物,0.037 5 U.μL-1 Taq酶,11.3μL ddH2O,2.0 mmol.L-1 MgCl2。扩增程序: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复性45 s,72℃延伸1.5 min,循环34次,最后72℃延伸10 min,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氏栲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聚合酶链式反应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与验证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永平 康建坂 林珲 《农学学报》 2016年第3期46-50,共5页
研究番茄ISSR-PCR反应体系中主要因子Taq DNA聚合酶、d NTP、引物和DNA模板的浓度及各引物的退火温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番茄ISSR-PCR反应的优化体系,为ISSR技术在番茄分子辅助育种应用提供参考。实验确定番茄ISSR-PCR 20μL反应体系... 研究番茄ISSR-PCR反应体系中主要因子Taq DNA聚合酶、d NTP、引物和DNA模板的浓度及各引物的退火温度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建立番茄ISSR-PCR反应的优化体系,为ISSR技术在番茄分子辅助育种应用提供参考。实验确定番茄ISSR-PCR 20μL反应体系为:2.0μL 10×PCR缓冲液,0.3μmol/L引物,50 ng模板DNA,0.5 mmol/Ld NTP,2 U Taq DNA聚合酶,各引物最佳退火温度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亲缘关系 issr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叶点霉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兴红 李红叶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为了获得最优柑橘黑斑病病原菌柑橘叶点霉菌ISSR-PCR反应体系,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Mg2+、d 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DNA)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浓度梯度进行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5 m... 为了获得最优柑橘黑斑病病原菌柑橘叶点霉菌ISSR-PCR反应体系,利用单因素试验法对反应体系中的5个因素(Mg2+、d NTP、引物、Taq DNA聚合酶和模板DNA)分别设置了不同的浓度梯度进行反应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有1.5 mmol/L的Mg2+、0.15 mmol/L的d NTP、0.3μmol/L的引物、25 ng DNA模板、0.5 U Taq DNA聚合酶为最优。利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不同地理来源的21株柑橘叶点霉菌菌株进行扩增。结果表明,已建立的体系稳定可靠。柑橘叶点霉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柑橘叶点霉菌进行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叶点霉菌 issr 单因素试验法 柑橘黑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楝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冲 仲崇禄 +3 位作者 张勇 姜清彬 陈羽 陈珍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0-626,共7页
模板DNA、引物、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镁离子(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是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的主要因素。以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叶片基因组DNA为试验材料,系统地测试这... 模板DNA、引物、三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镁离子(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是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的主要因素。以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叶片基因组DNA为试验材料,系统地测试这6个因素对麻楝ISSR-PCR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反应体系为20μL反应体系中含30 ng模板DNA,1.00μmol.L-1随机引物,0.15 mmol.L-1dNTPs,2.50 mmol.L-1Mg2+,2.50×16.67nkat Taq DNA聚合酶。最佳退火温度为56℃,ISSR-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0 min,94℃变性45 s,56℃退火45 s,72℃延伸1.5 min,40个循环;72℃再延伸7.0 min,4℃保存。应用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24份麻楝个体材料进行扩增,均能扩增出丰富稳定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麻楝 issr PCR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迎红杜鹃ISSR-PCR反应体系建立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艳红 沈向群 +1 位作者 刘旭颖 赵凤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657-2659,共3页
利用正交设计L16(45)方法对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Turcz.)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反应体系的5因素(TaqDNA聚合酶、Mg2+、DNA模板、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了优... 利用正交设计L16(45)方法对迎红杜鹃(Rhododendron mucronulatum Turcz.)ISSR-PC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反应体系的5因素(TaqDNA聚合酶、Mg2+、DNA模板、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ISSR-PCR反应体系各因素在设定的不同水平对PCR反应结果都有影响,其中引物浓度的影响最大;筛选出了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的迎红杜鹃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25μL)为2.0μL10×Buffer、0.3μL Taq DNA聚合酶(5U/μL)、2μLDNA模板(20ng/μL),2.5μL dNTPs(2.5mmol/L)、2μL引物(1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迎红杜鹃 正交设计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多聚酶链式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薯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程文杰 罗欣 +2 位作者 周鑫 黄小龙 黄东益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9-133,153,共6页
以大薯为材料,通过试验优化了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成分用量及浓度、退火温度对大薯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Mg2+的浓度为1.875 mmol/L,dNTPs浓度为0.500 mmol/L,引物的浓度为1.0μmol/L,TaqDNA聚合酶的... 以大薯为材料,通过试验优化了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主要成分用量及浓度、退火温度对大薯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试验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Mg2+的浓度为1.875 mmol/L,dNTPs浓度为0.500 mmol/L,引物的浓度为1.0μmol/L,TaqDNA聚合酶的用量为1U,模板DNA的用量为60 ng,在48℃的退火温度下45个循环,能得到清晰、多态性高的ISSR带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薯 issr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春与多花兰杂种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丽 胡春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904-7906,共3页
[目的]建立与优化送春与多花兰杂种ISSR-PCR的反应体系。[方法]用CTAB法提取送春、多花兰和送春×多花兰杂种的基因组DNA,针对ISSR-PCR扩增的体系中的Taq酶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和引物的用量4个因素,进行L9(43)正交试验,用引物U... [目的]建立与优化送春与多花兰杂种ISSR-PCR的反应体系。[方法]用CTAB法提取送春、多花兰和送春×多花兰杂种的基因组DNA,针对ISSR-PCR扩增的体系中的Taq酶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和引物的用量4个因素,进行L9(43)正交试验,用引物UBC827扩增两亲本的混合DNA,所得PCR产物在琼脂糖凝胶上检测,同时针对去离子甲酰胺对反应的影响进行初步对照试验。[结果]根据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检测结果,由试验得到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buffer、2.5 mmol/L Mg2+、0.6μmol/L引物0、.25 mmol/L dNTP、1 UTaq酶、0.4μl去离子甲酰胺5、0 ng模板DNA,总体积为20μl。[结论]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利用ISSR技术进行兰花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基因定位、种质资源鉴定与分类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 反应体系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榧ISSR-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和引物筛选 被引量:6
18
作者 叶生月 陈钢 +3 位作者 张慧 刘建杰 曾燕如 吴慧敏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2,共6页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的Taq酶用量、Mg2+浓度、模板DNA用量、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浓度和引物浓度等进行了优化试验。优化后的香榧ISSR-PCR扩... 以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的Taq酶用量、Mg2+浓度、模板DNA用量、磷酸碱基脱氧核苷酸(dNTPs)浓度和引物浓度等进行了优化试验。优化后的香榧ISSR-PCR扩增体系为:总容积20μL,包括30 ng模板DNA,16.67 nkat Taq酶,0.350μmol.L-1引物,1.625 mmol.L-1 Mg2+,0.250 mmol.L-1 dNTPs,10×PCR buffer 2μL。PCR扩增程序:94℃变性5.0 min;35个循环:94℃变性30 s,退火45 s,退火温度视引物而定,72℃延伸1.5 min;最后72℃延伸7.0 min,4℃保温。在此基础上,从77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34个适合香榧ISSR分析的引物,且通过梯度PCR确定了各自最适的退火温度。研究结果为香榧遗传图谱构建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林学 香榧 issr—PCR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瓜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朝文 林辉 +2 位作者 薛珠政 林义章 温庆放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0-75,共6页
以丝瓜为研究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设计研究ISSR-PCR反应的影响因素,建立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2.0μL 10×buffer,1.5 UTaqDNA聚合酶,0.25 mmol·L-1dNTPs,0.35μmol·L-1引物,30 ng模板DNA,... 以丝瓜为研究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设计研究ISSR-PCR反应的影响因素,建立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2.0μL 10×buffer,1.5 UTaqDNA聚合酶,0.25 mmol·L-1dNTPs,0.35μmol·L-1引物,30 ng模板DNA,为丝瓜ISSR-PCR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引物CW32505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issr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乌桕叶片DNA提取及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黄旭萍 黄一航 +3 位作者 黄敏 王建超 陈孝丑 陈发兴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4-171,共8页
为研究南方优良乡土彩叶树种山乌桕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山乌桕种质培育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以山乌桕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山乌桕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比较试剂盒法、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对山乌桕叶... 为研究南方优良乡土彩叶树种山乌桕的遗传多样性,并为山乌桕种质培育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以山乌桕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山乌桕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比较试剂盒法、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法对山乌桕叶片DNA的提取效果,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L 25(53)正交试验对DNA模板用量、引物浓度、2×Taq Master Mix添加量、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试剂盒法和改良CTAB法均可获得较高浓度和质量的DNA,都是提取山乌桕叶片DNA的良好方法;山乌桕叶片ISSR-PCR反应体系中,DNA模板用量对扩增效果影响最大,2×Taq Master Mix添加量的影响最小;山乌桕叶片ISSR-PCR的最优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其中含20 ng DNA模板1.5μL、2×Taq Master Mix 8.0μL、引物浓度0.8μmol·L^(-1)。山乌桕叶片ISSR-PCR的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1.9℃退火45 s、72℃延伸90 s、40个循环,72℃延伸10 min、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乌桕 DNA提取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