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杏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和指纹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60
1
作者 刘威生 冯晨静 +3 位作者 杨建民 刘冬成 张爱民 李绍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6-629,共4页
以杏品种清密沙为试材,用引物UBC825〔序列为(AC)8T〕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杏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rimer、Mg2+、Taq酶浓度对扩增效果有明显影响,而模板DNA和dNTPs含量对扩增结果影响不大。优化的反应体系... 以杏品种清密沙为试材,用引物UBC825〔序列为(AC)8T〕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杏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rimer、Mg2+、Taq酶浓度对扩增效果有明显影响,而模板DNA和dNTPs含量对扩增结果影响不大。优化的反应体系为:20μL的反应体系中含10ng模板DNA、0.1mmol/LdNTP、0.25μmol/LPrimer、2.5mmol/LMg2+,0.5UTaqPolymerase。适宜退火温度为50-52.1℃。用引物UBC825和UBC868〔序列为(GAA)5〕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建立了5个种12份杏材料的ISSR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反应体系 退火温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品种ISSR指纹图谱构建 被引量:76
2
作者 宣继萍 章镇 +2 位作者 房经贵 高志红 车胜利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1-423,共3页
以富士、长富2、长富6、红星、新世纪、美国8号及凉香等7个品种为试材,进行了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s)分析,构建了这几个苹果品种的ISSR指纹图谱。发现引物IS061可将富士、长富2与长富6三个品种一一区分开;而IS026则能将富士... 以富士、长富2、长富6、红星、新世纪、美国8号及凉香等7个品种为试材,进行了ISSR(inter-simplesequencerepeats)分析,构建了这几个苹果品种的ISSR指纹图谱。发现引物IS061可将富士、长富2与长富6三个品种一一区分开;而IS026则能将富士、红星、新世纪及美国8号4个品种相互区别开。初步证明利用ISSR标记技术能很好地将不同苹果品种鉴别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品种 issr 指纹图谱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瓜ISSR-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绪 邓俭英 +3 位作者 方锋学 张曼 张玲玲 孙德利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试材,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对苦瓜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Mg^2+的用量为1.2—1.6mmol/L,dNTPs浓度为0.2mmol/L,引物的浓度为0... 以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为试材,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对苦瓜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μl的反应体系中,Mg^2+的用量为1.2—1.6mmol/L,dNTPs浓度为0.2mmol/L,引物的浓度为0.25μmol/L,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为1u,模板DNA的用量为30~50ng,在46.4—51.7℃的退火温度下35个循环,能得到清晰、多态性高的ISSR带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反应体系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份杏种质的ISSR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冯晨静 张元慧 +4 位作者 徐秀英 师国洪 刘威生 孟庆瑞 杨建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55,62,共5页
以冀光为试材,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杏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同时,从42对I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并运用UPGMA聚类分析法,分析了12份杏种质的亲缘关系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在20 μL... 以冀光为试材,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及退火温度对杏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同时,从42对I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并运用UPGMA聚类分析法,分析了12份杏种质的亲缘关系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在20 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DNA含量在10~80 ng均能得到较好的扩增;dNTP用量对扩增无明显影响;而引物、Mg2+的最适浓度分别为0.25 μmol/L、0.25 mmol/L;Taq酶在0.5~4 U均能得到好的扩增条带;退火温度在50~52.1℃范围内均能得到清晰的条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杏ISSR反应体系.当相似系数在0.444~0.452之间时,将12份杏材料划分为3类:①普通杏(Amentaca vulgaris),西伯利亚杏(A.sibirica),辽杏(A.mandshurica),藏杏(A.holosericea)类型;②仁用杏品种一窝蜂;③紫杏(A. dasycar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 品种鉴定 亲缘关系 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宋培玲 李子钦 杨家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18,125,共7页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关系。【方法】选用25条引物,对来自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以了解其遗传关系。【方法】选用25条引物,对来自于我国11个省(市、自治区)的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分子指纹分析,研究各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结果】从25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好、条带稳定的引物,用其对28个棉花黄萎病菌株进行扩增,共获得1 989条谱带,其中1 90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95.9%,表明ISSR标记对棉花黄萎病菌具有较高的多态性;通过对棉花黄萎病菌ISSR遗传相似系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r=0.88,该r值介于0.8和0.9之间,表明进化树符合较好,故将ISSR标记应用于棉花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信度。ISSR多态性与棉花黄萎病菌的落叶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菌落形态类型、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供试的不同地理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株遗传相似性较高,基因多样性较低,且ISSR多态性与地理来源未表现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棉花黄萎病菌 遗传多样性 issr(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特有植物青檀遗传结构的ISSR分析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晓红 张慧 +3 位作者 王德元 张莉 邵剑文 张小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892-4901,共10页
青檀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残遗植物,是宣纸纤维来源的重要原材料,现已被列入国家Ⅲ级保护植物。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标记技术,对采自27个地理种群的628个青檀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8对引物共得到66个... 青檀是我国特有的第三纪残遗植物,是宣纸纤维来源的重要原材料,现已被列入国家Ⅲ级保护植物。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标记技术,对采自27个地理种群的628个青檀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8对引物共得到66个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63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5.45%。分析结果表明,青檀在物种水平上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PPB=95.45%、Ao=1.9545、Ae=1.5729、He=0.3335、I=0.4980、Hb=0.3437)。在种群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PPB=69.98%、Ao=1.6998、Ae=1.4449、He=0.2561、I=0.3793、Hb=0.2656)和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Gst=0.23,ФST=0.25)均处于中等水平。华北地区(30°—42°N)和华南地区(22°—30°N)青檀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差异并不显著。古老的起源历史、较广的分布范围、异交的繁育系统、风媒种子、长命的生活史以及华南和华北地形和植被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青檀目前遗传格局的主要原因。结合叶绿体序列(cpDNA)序列的遗传结构特征对青檀的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檀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天然黄檗种群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绍臣 李凤明 +2 位作者 张立民 任军 林玉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4006-4012,共7页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是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珍贵用材树种和主要建群树种,由于过度采伐和利用,其资源数量和质量明显下降。依据其资源自然分布现状,选择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天然黄檗分布种群,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遗传...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是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珍贵用材树种和主要建群树种,由于过度采伐和利用,其资源数量和质量明显下降。依据其资源自然分布现状,选择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天然黄檗分布种群,应用ISSR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分析,以期为黄檗种群资源的收集、保存和保护提供依据和支持。研究结果表明:从6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99条带,多态性条带数为54条,多态性比率为54.5%。10个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分布在18.52%—37.96%范围内,其中珲春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最高,为37.96%,吉林省露水河种群的多态位点比率最低为18.52%,种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比为26.02%。利用Shannon指数与Nei指数可较好的估算黄檗种群间的遗传变异,Shannon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1103—0.1949之间,Shannon指数总体平均值为0.1522。Nei指数的变化范围在0.0759—0.1327之间,平均为0.1043。根据Nei法计算黄檗10个种群遗传多样性是Dst=0.1586,分化指数Gst=0.6183,基因流系数Nm为0.3086,总的遗传变异中有61.83%的变异存在于群体间,群体内的变异只占38.17%,种群间存在明显分化。黄檗的10个种群可分为两个大群,即:1松江河、露水河、湾沟、集安、辉南2白石山、汪清、安图、延吉、珲春。根据黄檗的遗传结构提出了保护措施:适度引导营造药用或用材林;开展本地黄檗资源的本底调查并进行资源汇总(包括林班、小班,每株的树龄、树高、胸径、枝下高和冠幅等数据),筛选本地的优势群体进行原地保存;迁地保护策略中要增加样本的数量,白山地区迁地保护的种源应选择松江河、露水河种源,通化地区迁地保护的种源应选择集安种源,而延边地区应选择白石山和汪清种源;人工促进黄檗的天然林更新改造,逐步恢复黄檗种群规模,并且进行人工更新的资源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檗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江鲈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徐建荣 韩晓磊 +2 位作者 郁建锋 鲍峰 许璞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24,35,共5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丹东和河北秦皇岛2个地区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7个ISSR引物中有4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4个引物对两个群体各24个样品扩增出27个位点。松江鲈丹东和秦皇...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辽宁丹东和河北秦皇岛2个地区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7个ISSR引物中有4个引物能扩增出清晰条带,4个引物对两个群体各24个样品扩增出27个位点。松江鲈丹东和秦皇岛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率均为44.44%,Shannon′s指数分别为0.2728、0.2836。Shannon′s指数和AMOVA分析均显示松江鲈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松江鲈UPGMA系统树没有依据群体分别聚类,无明显遗传趋异。两个松江鲈野生群体的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位点与处于濒危状态的江豚类似,多态性位点比例低于濒危状态的平胸龟和长江刀鲚。结果表明:两个地区松江鲈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遗传变异相对贫乏;松江鲈丹东和秦皇岛两个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及邻近地区大刺鳅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杨华强 李强 +3 位作者 舒琥 岳磊 林婷婷 刘远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了解我国大刺鳅野生资源状况,研究采用ISSR技术分析了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11个地理群体262尾大刺鳅的遗传多样性。10个引物共扩增出112个位点,多态位点95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4.82%。大刺鳅总群体Nei基因多样性h=0.2126、Shan... 为了解我国大刺鳅野生资源状况,研究采用ISSR技术分析了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11个地理群体262尾大刺鳅的遗传多样性。10个引物共扩增出112个位点,多态位点95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4.82%。大刺鳅总群体Nei基因多样性h=0.2126、Shannon信息指数I=0.3358,表明大刺鳅总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各群体遗传多样性依次为恩平>红河>屯昌>英德>河池>乐昌>增城>龙岩>五华>仁化>百色。总群体遗传分化系数Gst=0.4620,显示46.2%的变异来自群体间。总群体基因流Nm=0.5823,表明大刺鳅总群体间缺乏有效的基因交流,遗传漂变是大刺鳅群体遗传分化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表明,东江群体和韩江群体聚为一支,西江群体和北江群体聚为一支,大陆群体聚为一大支,然后和海南屯昌群体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 遗传多样性 issr 遗传分化 基因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SSR与SRAP分析烟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演化关系 被引量:29
10
作者 祁建民 梁景霞 +5 位作者 陈美霞 徐建堂 牛小平 周东新 王涛 陈顺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25-1434,共10页
应用ISSR与SRAP两种分子标记,研究国内外96份烟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栽培类型种质的遗传演化关系。表明烟属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间的遗传相似性(GS)在0.28~0.58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3。普通栽培种品种间遗传多样性... 应用ISSR与SRAP两种分子标记,研究国内外96份烟草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及不同栽培类型种质的遗传演化关系。表明烟属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种间的遗传相似性(GS)在0.28~0.58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3。普通栽培种品种间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品种间的遗传相似性在0.61~0.99之间,栽培种内的遗传多样性为烤烟>晒晾烟>白肋烟>香料烟。当相似系数在0.67作切割线时,基于2种标记的96份烟草种质资源的聚类结果显示:(1)普通烟草栽培品种材料91份聚在同一大类,而黄花烟、黏烟草、浅波烟草、哥西氏烟草、香甜烟草5个种也分别为单独的个类,同普通烟草栽培种类群完全区别开来;(2)从进化上看,烤烟和晒晾烟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香料烟和黄花烟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普通烟草栽培种中国内外来源的烟草品种亲缘关系极其相近,遗传分化现象甚微;(3)2种分子标记虽然原理不同,但分析结果趋势相近(r=0.68,P=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issr SRAP 遗传多样性 遗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红黄肉甘薯种质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洁 甘学德 +2 位作者 苏明 李开绵 叶剑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6-650,共5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21份紫肉、28份红黄肉甘薯种质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7对引物共扩增出154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38条,占89.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12条多态性谱带,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49份甘薯种质... 采用ISSR分子标记,分析了21份紫肉、28份红黄肉甘薯种质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7对引物共扩增出154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138条,占89.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12条多态性谱带,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49份甘薯种质聚为4大类,类型间遗传差异较大,将红黄薯单独聚为1类,说明紫薯和红黄薯分别具有明显不同的来源和系统演化关系。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58-0.93,其中,0.61-0.70之间的种质占51.4%,0.71-0.80之间的占44.0%。而邻近地域育种单位或同一育种单位的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对如何在育种中利用这些优异种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种质 遗传多样性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属植物种质资源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雷凡 高燕会 +3 位作者 朱玉球 刘志高 童再康 黄华宏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等5因素4水平,对石蒜属植物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石蒜属植物ISSR的最佳反应体... 为进一步开展石蒜属Lycoris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从Taq酶、Mg2+、模板DNA、dNTP和引物等5因素4水平,对石蒜属植物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确立了石蒜属植物ISSR的最佳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含1×Buffer,模板DNA 50 ng,2.5 mmol.L-1氯化镁(MgCl2),0.15 mmol.L-1dNTP,25.05 nkatTaq聚合酶,0.5μmol.L-1引物。进一步进行梯度退火试验,确定最适宜退火温度为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石蒜属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 正交设计 PCR聚合酶链反应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SR和ITS分子标记在黑龙江省野生黑木耳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华晶 许修宏 +1 位作者 李春艳 黄晓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4-100,共7页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为92.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11.4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0.6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63~0.924之间。通过ITS序列对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软件ClustalX 1.83和MAGA 4.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ITS1、5.8S、ITS2三个区信息为点比例达到52.1%,遗传位点丰富。两种标记方法均显示黑木耳野生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优于栽培菌株。ISSR和ITS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得到较好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多态性(issr) 内转录间隔区(ITS)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份蔷薇属植物的亲缘关系的形态学和ISSR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帆 曾丽 +5 位作者 叶康 赵子刚 张嫔 龚霄雯 尹勤 孙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形态学指标对17份蔷薇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研究,采用NTSYS2.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引物共扩增出479条带,其中有221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46.1%;根据形态学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12时17份蔷薇属植物可分为三... 利用ISSR分子标记结合形态学指标对17份蔷薇属植物进行亲缘关系研究,采用NTSYS2.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引物共扩增出479条带,其中有221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46.1%;根据形态学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12时17份蔷薇属植物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宝岛玫瑰’、‘索菲之常花种’、‘凯拉伯爵夫人’、‘索菲的玫瑰’、‘藤神奇’、‘大富贵’、‘美人鱼’、‘金瓯泛绿’、‘金粉莲’和‘一季粉’;第二类包括‘绿萼’、‘湖中月’、‘羽士妆’、‘杨基歌’、‘四面镜’和‘匍匐红’;‘法国变色蔷薇’为第三类。根据ISSR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为0.66时可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宝岛玫瑰’;第二类为‘绿萼’、‘匍匐红’、‘凯拉伯爵夫人’、‘美人鱼’、‘四面镜’、‘湖中月’和‘羽士妆’;第三类为‘索菲的玫瑰’和‘杨基歌’;第四类为‘法国变色蔷薇’、‘金瓯泛绿’、‘藤神奇’、‘索菲之常花种’、‘一季粉’、‘大富贵’和‘金粉莲’。形态学聚类与ISSR聚类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属 亲缘关系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顶侧耳菌株遗传多态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秋胜 徐丙莲 +3 位作者 刘林德 程显好 高兴喜 史亚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2-175,共4页
金顶侧耳是重要的食药用真菌。本实验收集全国各地18种金顶侧耳菌株,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金顶侧耳菌株种内遗传多态性,11种引物扩增出102个条带,其中78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76.4%。结果表明,金顶侧耳菌株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 金顶侧耳是重要的食药用真菌。本实验收集全国各地18种金顶侧耳菌株,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金顶侧耳菌株种内遗传多态性,11种引物扩增出102个条带,其中78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76.4%。结果表明,金顶侧耳菌株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50~0.96。采用平均分类法UPGMA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2时,18种菌株分为两大类。当遗传相似系数增大到0.75时,它们分为7类。16号菌株具有独立的遗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顶侧耳 简短重复序列 多态性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冷杉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张玉荣 罗菊春 喻锦秀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46,共6页
应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采自湖南和广西的6个资源冷杉野生群体共24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8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了108个位点,其中84个是多态性位点,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77.7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34 4,Shanno... 应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采自湖南和广西的6个资源冷杉野生群体共24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8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了108个位点,其中84个是多态性位点,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77.7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34 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6 4.6个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大,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在22.22%~70.37%之间,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92 0~0.219 5,Shannon信息指数为0.134 4~0.339 1.香菇棚群体和银竹老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舜皇山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最低.资源冷杉自然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77 7,说明自然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流Nm为0.411 9,相对较弱,可能对自然群体的遗传分化有一定影响.基于Nei's遗传距离进行了UPGMA聚类分析,6个群体的个体按群体各自聚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冷杉 i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份山茶属植物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海龙 马锦林 +4 位作者 张日清 王东雪 覃子海 汪灵丹 叶航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0,共4页
为给香花油茶分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份山茶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DPSv3.0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引物共扩增出77条带,其中有52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67.5%。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 为给香花油茶分类地位的确认提供一定的参考,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份山茶属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DPSv3.01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引物共扩增出77条带,其中有52条多态带,多态性比例为67.5%。根据ISSR聚类分析结果,在遗传距离为0.42时,11份山茶属植物可分为4类,第1类为5个普通油茶的无性系,即:湘林27、桂无5号、赣190、岑软2号和岑软24号;第2类为宛田红花油茶;第3类为陆川大果和博白大果油茶;第4类为香花油茶。根据研究结果可以推测香花油茶不属于普通油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亲缘关系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 扩增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耐寒杜鹃花亲缘关系ISSR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旭颖 沈向群 张艳红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9-92,共4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辽宁9种耐寒杜鹃花的亲缘关系,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3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了576条DNA片段,分子量为300~2000 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4.31条DNA片段。采用DPS软件,计算9种杜鹃花的Nei氏距... 利用ISSR分子标记研究了辽宁9种耐寒杜鹃花的亲缘关系,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3个能扩增出清晰带型并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了576条DNA片段,分子量为300~2000 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4.31条DNA片段。采用DPS软件,计算9种杜鹃花的Nei氏距离,并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9种杜鹃花明显聚为3大类:照白杜鹃、牛皮杜鹃聚为一类;迎红杜鹃、缘毛迎红杜鹃、兴安杜鹃聚为一类;黄杨杜鹃、淀川杜鹃、红枫杜鹃和大字杜鹃聚为一类,其中第2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鹃花 issr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ISSR分子标记检测不同尾矿废弃地白茅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胜尼 王峥峰 +2 位作者 高三红 郝艳茹 彭少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92,共6页
采用ISSR技术对安徽4个铜尾矿、1个铅锌尾矿废弃地上自然定居的白茅和非矿区正常生境下1个白茅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6个居群180个样品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39扩增带,其中多态位点为132条,多态位... 采用ISSR技术对安徽4个铜尾矿、1个铅锌尾矿废弃地上自然定居的白茅和非矿区正常生境下1个白茅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6个居群180个样品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39扩增带,其中多态位点为13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4.96%。POPGENE分析表明,白茅居群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3125,非矿区白茅的遗传多样性远高于另外5个矿区居群,铅锌尾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6个白茅居群之间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φst=0.030,P<0.002),各居群的个体各自聚在一起。上述结果可能是在金属尾矿废弃地胁迫下,白茅居群遗传本质上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sr 金属尾矿废弃地 白茅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直型巨龙竹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分化的ISSR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汉奇 阮桢媛 +2 位作者 田波 杨宇明 孙茂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6,共6页
通直型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是云南重要的经济竹种资源之一。为了保护和开发通直型巨龙竹种质资源,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标记对通直型巨龙竹核心分布区不同地理种源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7个用于... 通直型巨龙竹Dendrocalamus sinicus是云南重要的经济竹种资源之一。为了保护和开发通直型巨龙竹种质资源,应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标记对通直型巨龙竹核心分布区不同地理种源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80个引物中筛选出7个用于正式扩增,在所研究的4个居群共54个个体中检测到54个多态位点。在居群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5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036 3和0.053 6;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3.97%,H和I分别为0.260 0和0.392 1。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达0.863 4,显示不同居群间遗传分化很大。造成通直型巨龙竹不同地理种源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境片断化和自然条件下花而不实造成的种子传播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巨龙竹 遗传分化 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