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城市艺术节:特色化与国际化双向互动——艺术节公众沟通的ISC模式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敏
张超
朱晴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3,共6页
艺术节是城市定期举办的综合性节庆活动,体现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文明程度、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能力,其短期效果虽不及奥运、世博等大型活动,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它的为城市专有、公众认同、资源整合、国际传播、文化特色、长时段...
艺术节是城市定期举办的综合性节庆活动,体现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文明程度、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能力,其短期效果虽不及奥运、世博等大型活动,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它的为城市专有、公众认同、资源整合、国际传播、文化特色、长时段周期性持续效应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全球化城市竞争与合作中,特别是资源市场和品牌创新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艺术节的深层意义,在于为主办城市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创造机遇。在当代产能过剩条件下,资源整合的实质是需求交换。问题在于我们文化市场最大需求最强,然而文化产出和营销起步最晚,做得最不足。这就对特色化自主研发和国际化品牌传播提出了迫切要求。特色化与国际化双向互动由此成为文化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艺术节沟通的主要依据与追求。当前艺术节有必要立足于城市特色化建设实践,从内容到形式追求个性化发展,克服同质化倾向,在特色化与国际化双向互动过程中,切实形成资源个性的不可替代性,进而与城市一起走向世界。这一途径,或可概括为ISC模式,即可持续整合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城市艺术节
特色化开发
国际化传播
公众沟通
isc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艺术节:特色化与国际化双向互动——艺术节公众沟通的ISC模式
被引量:
11
1
作者
张敏
张超
朱晴
机构
上海大学上海会展研究院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23,共6页
文摘
艺术节是城市定期举办的综合性节庆活动,体现一个城市的国际形象、文明程度、跨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能力,其短期效果虽不及奥运、世博等大型活动,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它的为城市专有、公众认同、资源整合、国际传播、文化特色、长时段周期性持续效应等特点,决定了它在全球化城市竞争与合作中,特别是资源市场和品牌创新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艺术节的深层意义,在于为主办城市的全球化资源整合创造机遇。在当代产能过剩条件下,资源整合的实质是需求交换。问题在于我们文化市场最大需求最强,然而文化产出和营销起步最晚,做得最不足。这就对特色化自主研发和国际化品牌传播提出了迫切要求。特色化与国际化双向互动由此成为文化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艺术节沟通的主要依据与追求。当前艺术节有必要立足于城市特色化建设实践,从内容到形式追求个性化发展,克服同质化倾向,在特色化与国际化双向互动过程中,切实形成资源个性的不可替代性,进而与城市一起走向世界。这一途径,或可概括为ISC模式,即可持续整合沟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城市艺术节
特色化开发
国际化传播
公众沟通
isc模式
Keywords
Contemporary China
Urban Art Festival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Transmission
Pub-lic Communication
isc
Mode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城市艺术节:特色化与国际化双向互动——艺术节公众沟通的ISC模式
张敏
张超
朱晴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