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pression of the G-sensitive drift of laser gyro in dual-axis rotational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被引量:3
1
作者 YU Xudong WANG Zichao +2 位作者 FAN Huiying WEI Guo WANG L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4期822-830,共9页
The dual-axis rotational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with dithered ring laser gyro(DRLG)is widely used in high precision navigation.The major inertial sensor errors such as drift errors of gyro and accelerometer ca... The dual-axis rotational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with dithered ring laser gyro(DRLG)is widely used in high precision navigation.The major inertial sensor errors such as drift errors of gyro and accelerometer can be averaged out,but the G-sensitive drifts of laser gyro cannot be averaged out by indexing.A 16-position rotational simulation experiment proves the G-sensitive drift will affect the long-term navigation error for the rotational INS quantitatively.The vibration coupling and asymmetric structure of the DRLG are the main errors.A new dithered mechanism and optimized DRLG is designed.The valid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optimized design are conformed by 1 g sinusoidal vibration experiments.An optimized 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is formulated and measured experimentally.Laboratory and vehicl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vergence speed of longitude errors can be effectively slowed down in the optimized IMU.In long term independent navigation,the position accuracy of dual-axis rotational INS is improved close to 50%,and the G-sensitive drifts of laser gyro in the optimized IMU are less than 0.0002°/h.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improving the structur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DRLG INS,especially the highprecision inerti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ertial navigation rotational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 laser gyro G-sensitive dri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惯导系统静基座快速初始对准方法 被引量:21
2
作者 房建成 祝世平 俞文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8-731,共4页
惯导系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其初始对准问题,提高其初始对准的速度和精度无论对军用或民用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惯导系统静基座对准时的可观测性很差,将卡尔曼滤波器用于解决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问题时,方位失准角收... 惯导系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其初始对准问题,提高其初始对准的速度和精度无论对军用或民用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惯导系统静基座对准时的可观测性很差,将卡尔曼滤波器用于解决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问题时,方位失准角收敛很慢.提出一种快速估计方位失准角的方法,直接利用两水平失准角快速收敛的估计结果估计方位失准角,从而大大提高了整个惯导系统静基座对准的速度,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导弹系统 可观测性 初始对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捷联惯导系统快速最小二乘精对准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付强文 秦永元 +1 位作者 张金红 李四海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8-282,共5页
传统最小二乘精对准方法采用水平速度误差作为量测值,对方位失准角和陀螺漂移的估计时间较长,且收敛速度受递推计算初值影响。改进方法直接采用单位时间的水平比力作为量测值,同时忽略失准角误差中的高次项,将三次曲线转化为线性模型进... 传统最小二乘精对准方法采用水平速度误差作为量测值,对方位失准角和陀螺漂移的估计时间较长,且收敛速度受递推计算初值影响。改进方法直接采用单位时间的水平比力作为量测值,同时忽略失准角误差中的高次项,将三次曲线转化为线性模型进行估计。在简化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计算量很小的无初值最小二乘递推算法,进一步加快了对准收敛速度。静基座条件下的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方法估计的失准角误差和北向陀螺漂移均可在120 s内收敛,在不影响对准精度的前提下缩短了对准和测漂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对准 陀螺漂移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基座速率偏频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快速高精度初始对准算法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岩 吴文启 +1 位作者 张晓强 曹聚亮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06-2710,共5页
针对惯性器件误差对初始对准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速率偏频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快速高精度初始对准算法。首先,研究了初始对准阶段惯性器件的误差特性;然后,建立了激光陀螺标度因数和加速度计零偏的二次非线性误差模型,并对其进行... 针对惯性器件误差对初始对准精度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速率偏频激光陀螺捷联惯导系统的快速高精度初始对准算法。首先,研究了初始对准阶段惯性器件的误差特性;然后,建立了激光陀螺标度因数和加速度计零偏的二次非线性误差模型,并对其进行在线估计和补偿;最后,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激光陀螺零偏残差进行估计,得到系统初始对准姿态矩阵。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消除激光陀螺标度因数误差、零偏误差和加速度计零偏误差等因素对初始对准精度的影响,初始对准时间为3min时水平姿态角对准精度为2″,偏航角对准精度优于30″,精度和快速性均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捷联惯导系统 初始对准 标度因数误差 零偏误差 非线性误差模型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WCS理论的单轴旋转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可观测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钟斌 陈广学 查峰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15,共5页
针对旋转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模型时变特点,基于单轴旋转惯导系统的误差方程分析了不同旋转方案中对准模型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旋转变换矩阵不同,并进一步推导了绕3个不同轴向的单轴二位置转停方案的旋转变换矩阵,建立了不同旋转方案的卡尔... 针对旋转惯导系统的初始对准模型时变特点,基于单轴旋转惯导系统的误差方程分析了不同旋转方案中对准模型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旋转变换矩阵不同,并进一步推导了绕3个不同轴向的单轴二位置转停方案的旋转变换矩阵,建立了不同旋转方案的卡尔曼滤波对准模型。而后,忽略转停方案中的旋转过程,基于PWCS理论对不同位置的对准模型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时段内系统的总观测性矩阵和提取观测性矩阵,根据矩阵的秩确定了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表明:IMU绕X轴二位置转停方案的可观测状态数由7增加为8;绕Y和Z轴二位置转停方案的可观测状态数由7增加为10,系统完全可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导航 初始对准 旋转惯导系统 分段定常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参数辨识的最优双位置对准方法(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付强文 秦永元 +1 位作者 李四海 王海明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0-434,共5页
传统参数辨识双位置对准方法绕方位轴转动90°构成第二位置,不是最优方案。改进方法绕方位轴转动180°构成最优双位置,并采用递推最小二乘进行参数辨识,计算量小,适合实时解算。采用光纤捷联惯导实测数据进行半物理仿真试验表明... 传统参数辨识双位置对准方法绕方位轴转动90°构成第二位置,不是最优方案。改进方法绕方位轴转动180°构成最优双位置,并采用递推最小二乘进行参数辨识,计算量小,适合实时解算。采用光纤捷联惯导实测数据进行半物理仿真试验表明,改进方法 10 min的方位对准精度优于1',水平对准精度可提高一个数据量级,并且收敛速度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位置对准 参数辨识 陀螺漂移 惯性导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观测度分析的传递对准精度评估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程建华 陈岱岱 +1 位作者 王冰玉 王通达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95-900,共6页
针对传统舰载领域传递对准精度评估性能受限于舰船有限的机动能力问题,提出了通过引入天文航向信息以及减速机动的舰载武器惯导系统传递对准精度评估方法。通过精度评估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给出了引入角运动观测量以及载体机动这两种方... 针对传统舰载领域传递对准精度评估性能受限于舰船有限的机动能力问题,提出了通过引入天文航向信息以及减速机动的舰载武器惯导系统传递对准精度评估方法。通过精度评估系统的可观测性分析,给出了引入角运动观测量以及载体机动这两种方法各自与精度评估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分别提出引入天文方位信息和舰船减速强机动的精度评估方法,利用固定点平滑算法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引入天文航向信息的精度评估方法具有良好的姿态失准角评估性能,平滑误差小于10%,且所设计的减速强机动可以进一步提升方位失准角的平滑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导系统 传递对准 卡尔曼滤波器 固定点平滑算法 可观测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漂移补偿的HRG平台四位置自对准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伟 刘洁瑜 +1 位作者 田颖 李灿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3,共5页
为有效抑制半球谐振陀螺的随机漂移和零偏,提高半球谐振陀螺平台方位自对准精度,设计了一种带漂移补偿的半球谐振陀螺平台四位置自对准方案。通过对陀螺随机漂移信号进行ARMA建模补偿,对陀螺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减少随机漂移和噪声干... 为有效抑制半球谐振陀螺的随机漂移和零偏,提高半球谐振陀螺平台方位自对准精度,设计了一种带漂移补偿的半球谐振陀螺平台四位置自对准方案。通过对陀螺随机漂移信号进行ARMA建模补偿,对陀螺输出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减少随机漂移和噪声干扰给对准精度带来的影响,并分别对二位置及四位置方案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对准时间与传统的四位置对准相当,对准精度为15.78',优于忽略随机漂移的二位置及四位置的对准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惯导平台 陀螺漂移 自对准 四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导对准过程中陀螺仪漂移测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训忠 周军 郝顺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2-665,共4页
惯导对准过程中陀螺仪漂移率的测量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实际问题 ,经典的闭环测量在测量精度和快速性等方面存在缺点。研究了开环测漂的方案 ,利用递推的最小二乘法获得了陀螺漂移的计算公式。实验证明 ,开环测漂方案既能满足精度要求 ,又... 惯导对准过程中陀螺仪漂移率的测量是一个重要的工程实际问题 ,经典的闭环测量在测量精度和快速性等方面存在缺点。研究了开环测漂的方案 ,利用递推的最小二乘法获得了陀螺漂移的计算公式。实验证明 ,开环测漂方案既能满足精度要求 ,又能保证快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导系统 陀螺仪漂移 开环测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捷的捷联惯导系统静基座快速对准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新龙 王缜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7期513-516,共4页
首先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分析惯导系统可观测性的方法,然后基于该简化模型,提出了一种直接利用水平失准角速率估计方位失准角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惯导系统静基座初始对准的速度。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惯导系统 初始对准 可观测性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条件下平台惯导系统误差抑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汀 于沛 李晶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58-263,共6页
飞行载体在发射运行过程中常常处于振动环境中,从而影响惯性平台的导航精度。为了更好地辨识振动条件下的平台漂移误差系数,根据小角度的平台误差角模型,推导出了加速度计输出与平台误差角之间的关系,并按照该模型建立了描述平台漂移的... 飞行载体在发射运行过程中常常处于振动环境中,从而影响惯性平台的导航精度。为了更好地辨识振动条件下的平台漂移误差系数,根据小角度的平台误差角模型,推导出了加速度计输出与平台误差角之间的关系,并按照该模型建立了描述平台漂移的状态空间方程和量测方程。将平台漂移角及漂移角速率作为状态变量,利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进行估计。试验结果表明,估计收敛速度快且趋于稳定,能够有效抑制惯导系统速度误差发散,相比较于未补偿平台漂移角,振动后最大速度误差降幅82%~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条件 平台惯导系统 平台漂移模型 误差抑制方法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稳定惯导系统速度匹配传递对准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卫东 任思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76-281,共6页
以单轴稳定系统为子系统,采用与主惯导系统的速度匹配方式设计卡尔曼滤波器,完成了单轴系统的飞行传递对准。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滤波器可以有效的提高单轴稳定系统的对准精度。
关键词 惯导系统 对准 滤波 速度匹配 机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近海管道泄漏检测探究传感器布局的线性动力学计算(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特欢 徐巍华 +2 位作者 许超 谢磊 吴玉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39-745,共7页
由于缺少管道沿途测量数据,近海管道运输中的泄漏检测问题比陆地流体管道泄漏检测系统更具有挑战性.我们用传输线模型来考虑其线性动力学部分,然后通过有限差分法和偏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来比较传递函数的频域响应.仿真结果表明,有限... 由于缺少管道沿途测量数据,近海管道运输中的泄漏检测问题比陆地流体管道泄漏检测系统更具有挑战性.我们用传输线模型来考虑其线性动力学部分,然后通过有限差分法和偏微分方程拉普拉斯变换来比较传递函数的频域响应.仿真结果表明,有限维模型在低频下可以有效地逼近原始线性模型.由于近海管道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缺少传感器,进一步提出了一种新型集成漂流传感器的方法来解决此类型的检测问题并对数据同化框架进行了简要地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管道 泄漏检测与定位 拉格朗日漂流传感器 拉格朗日数据同化 惯性导航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导系统可观测性及最佳可观测子空间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新龙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5-348,共4页
应用结构分解理论及奇异值分解法对惯导系统(INS)误差模型的可观测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了一种基于可观测性定义及奇异值分解法结合的定量确定惯导系统可观测性及可观测度的方法,明确了惯导系统的三个最佳不可观测状态组合;应用线性... 应用结构分解理论及奇异值分解法对惯导系统(INS)误差模型的可观测性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了一种基于可观测性定义及奇异值分解法结合的定量确定惯导系统可观测性及可观测度的方法,明确了惯导系统的三个最佳不可观测状态组合;应用线性控制系统的Kalman典范结构分解定理,确定了惯导系统的最佳观测子系统。此项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INS的快速精确对准及标定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导系统 可观测性 初始对准 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位保持仪姿态误差补偿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磊磊 陈家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92-1095,共4页
给出了陆用惯性导航系统方位保持仪的误差补偿方法.在方位保持仪纵轴和横轴方向安装2个互相垂直的加速度计,测量载体的俯仰角和横滚角,采用多组坐标变换将姿态角、地球自转角速度和重力分别投影到陀螺坐标系,结合动力调谐陀螺仪漂移与... 给出了陆用惯性导航系统方位保持仪的误差补偿方法.在方位保持仪纵轴和横轴方向安装2个互相垂直的加速度计,测量载体的俯仰角和横滚角,采用多组坐标变换将姿态角、地球自转角速度和重力分别投影到陀螺坐标系,结合动力调谐陀螺仪漂移与重力相关的特性,分析了与重力一次项相关的漂移分量,分别从支架误差、地球自转分量和陀螺仪与重力相关漂移3个方面对方位保持仪进行误差补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误差补偿的方位保持仪,漂移小于0.06°/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导航系统 陀螺漂移 支架误差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稳定惯导系统的双位置测漂对准新方法
16
作者 苏卫东 任思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99-303,共5页
结合单轴稳定惯导系统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双位置测漂对准方法。该方法是通过给系统俯仰轴加速计加预置信号,并借助调平回路将系统的单轴稳定平台调“平”,来实现双位置测漂对准的。阐述了具体的对准方法及其数学描述,并对对... 结合单轴稳定惯导系统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双位置测漂对准方法。该方法是通过给系统俯仰轴加速计加预置信号,并借助调平回路将系统的单轴稳定平台调“平”,来实现双位置测漂对准的。阐述了具体的对准方法及其数学描述,并对对准误差作了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该对准方法与原有的双位置对准方法相比,系统的机械结构和对准过程得到了大大简化,并且在忽略惯性器件标定系数误差的条件下,同样有可能把平台漂移补偿到仅限于陀螺随机漂移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导航系统 对准 陀螺测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惯导系统陀螺漂移测量和补偿系统
17
作者 张京娟 赵荣 《电子测量技术》 2009年第9期80-84,共5页
传统的陀螺漂移测量方法总存在精度和快速性矛盾的问题。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平台惯导,研究了一种闭环测漂和开环测漂组合使用的单位置测漂方法。并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通过ATE设备和双轴转台实现对陀螺漂移的测量和补偿。实... 传统的陀螺漂移测量方法总存在精度和快速性矛盾的问题。本文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平台惯导,研究了一种闭环测漂和开环测漂组合使用的单位置测漂方法。并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通过ATE设备和双轴转台实现对陀螺漂移的测量和补偿。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既能满足精度要求,又能保证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导系统 陀螺漂移 LAB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PSO算法优化LS-SVM的惯导系统测试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成 郝顺义 +1 位作者 翁大庆 冯文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基于混沌PSO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实现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测试。通过小波包分解消除陀螺漂移数据的噪声,获取LS-SVM的训练与测试样本。针对LS-SVM解决大规模数据样本回归问题时所出现的训练时间长、收敛速度慢等缺点,提出... 基于混沌PSO算法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实现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测试。通过小波包分解消除陀螺漂移数据的噪声,获取LS-SVM的训练与测试样本。针对LS-SVM解决大规模数据样本回归问题时所出现的训练时间长、收敛速度慢等缺点,提出了混沌PSO算法优化LS-SVM的模型参数。该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PSO算法早熟、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等缺点,同时显著提高了LS-SVM的预测能力。将一般LS-SVM和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本算法预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方法在预测精度上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 惯导系统 初始对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导弹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机动方式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靖 郑惠敏 王成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9,共6页
研究了机动方式对机载导弹捷联惯导系统的传递对准时间和对准精度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机动方式对传递对准效果的综合影响,分析了采用匀速直线飞行中一定范围的滚转幅值和平均滚转角速度的最优机动方式,可提高... 研究了机动方式对机载导弹捷联惯导系统的传递对准时间和对准精度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的方法,比较了不同机动方式对传递对准效果的综合影响,分析了采用匀速直线飞行中一定范围的滚转幅值和平均滚转角速度的最优机动方式,可提高传递对准效率,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导系统 传递对准 卡尔曼滤波 机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扰动对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郝诗文 张志利 +2 位作者 周召发 常振军 刘先一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75-1581,共7页
随着惯性器件精度的不断提高与高精度导航系统发展的需要,重力扰动成为影响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在考虑垂线偏差和重力异常的同时,首先利用解析法推导了重力扰动影响初始对准失准角的误... 随着惯性器件精度的不断提高与高精度导航系统发展的需要,重力扰动成为影响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精度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在考虑垂线偏差和重力异常的同时,首先利用解析法推导了重力扰动影响初始对准失准角的误差方程,并将其转化为姿态角误差方程。然后,分析并建立了INS的速度、位置和姿态的误差方程。最后,利用仿真实验验证了重力扰动对INS初始对准的影响。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重力扰动矢量直接影响初始对准姿态角,姿态角误差仅与水平面内的垂线偏差有关,而与重力异常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导航系统 初始对准 重力扰动 姿态误差角 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