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康复治疗仪结合乳房按摩对剖宫产术后初产妇泌乳的影响 被引量:73
1
作者 吕建萍 张帆 +1 位作者 方玟 汪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后早期应用康复治疗仪结合乳房按摩对初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择期剖宫产手术并希望母乳喂养的初产妇300例,将初产妇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 目的探索剖宫产术后早期应用康复治疗仪结合乳房按摩对初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择期剖宫产手术并希望母乳喂养的初产妇300例,将初产妇按入院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A、观察组B和对照组三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产妇按剖宫产术后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均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进行仪器护理,观察组A同时结合乳房湿热敷综合干预。比较三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术后第24、48、72h的泌乳量及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A和观察组B,平均泌乳始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5或P<0.01);术后24、48、72h泌乳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术后72h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5%和8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应用康复治疗仪结合乳房按摩可促进剖宫产初产妇乳汁分泌,泌乳始动时间提前,乳汁分泌量增加,促进了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康复治疗仪 乳房按摩 泌乳 母乳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的应用效果及管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蒲凤萍 周亚娜 +2 位作者 王丽 陈娜 赵彦春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2期45-46,共2页
目的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促进产妇母乳喂养和及早康复。方法根据治疗目的(治疗乳汁淤积、催乳、治疗产后尿潴留、促进产后排气)将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对照1~4组及试验1~4组,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指导、按摩、热敷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 目的使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促进产妇母乳喂养和及早康复。方法根据治疗目的(治疗乳汁淤积、催乳、治疗产后尿潴留、促进产后排气)将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对照1~4组及试验1~4组,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指导、按摩、热敷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TZ-CH300型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结果(1)试验1组乳汁淤积的治疗有效率为100%(66/66),对照1组为88.76%(79/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产妇产后24h及48h泌乳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试验3组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3组为61.30%(19/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产妇产后12h及24h排气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治疗产后乳汁淤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治疗产后尿潴留及促进产后排气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康复综合治疗仪 乳汁淤积 尿潴留 排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乳房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邵冬梅 于晓吉 +2 位作者 陈瑞霞 张洋 齐霁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6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临床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0例,分别采用改进后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未改进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和常规护理治疗乳房胀痛,观察泌乳量增加情况和乳... 目的观察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在临床乳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常规护理组各30例,分别采用改进后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未改进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和常规护理治疗乳房胀痛,观察泌乳量增加情况和乳房胀痛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治疗后乳汁排出量、产后乳房肿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改进后的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对缓解产后乳房胀痛及增加产妇乳汁排出量疗效显著,且能减轻护理工作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 乳房胀痛 乳房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压药联合康复治疗仪按摩乳房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 被引量:6
4
作者 邓文红 曹伟 +1 位作者 刘燕 徐雪梅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6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耳穴压药及康复治疗仪联合应用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选择无妊娠并存疾病及并发症的初产妇3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7例,对照组1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按需哺乳;观察组除上述措施外,给予耳穴压药联合康复治... 目的探讨耳穴压药及康复治疗仪联合应用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选择无妊娠并存疾病及并发症的初产妇3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7例,对照组15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按需哺乳;观察组除上述措施外,给予耳穴压药联合康复治疗仪按摩乳房。观察两组产妇24h内泌乳率、泌乳量、分娩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及婴儿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24h内泌乳率、泌乳量、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及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耳穴压药及康复治疗仪联合应用可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耳穴压药 康复治疗仪 乳汁分泌 泌乳素 缩宫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林格尔电脑治疗仪在产后康复干预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海燕 唐少玲 林晓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978-979,共2页
目的:观察YS-C200型普林格尔电脑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出血、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S-C200型普林格尔电脑治疗仪对1360例住院足月顺产属8-4-1产程的初产妇分A、B两组进行产后24h子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首次哺乳时间、首次小... 目的:观察YS-C200型普林格尔电脑治疗仪对产妇产后出血、促进乳汁分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YS-C200型普林格尔电脑治疗仪对1360例住院足月顺产属8-4-1产程的初产妇分A、B两组进行产后24h子宫底高度、阴道出血量、首次哺乳时间、首次小便时间、新生儿出生后24、48、72h体重的对比研究。结果:A、B两组产妇产后24h阴道出血量、子宫底高度、首次排尿时间、首次哺乳时间,新生儿出生后体重的影响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YS-C200型普林格尔电脑治疗仪能促进恶露排出,减少子宫出血,有利于产妇体力恢复,促进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普林格尔治疗仪 产后康复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治疗仪理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于哲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探析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析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治疗后6周的临床积分分别为(1.41±0.8)、(O.45±0.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3%、77.55%,2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应全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 术后康复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吞咽康复治疗仪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巧宓 郭帅帅 卢乐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169-172,共4页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吞咽康复治疗仪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1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4例,研究组27例。... 目的 探究针灸联合吞咽康复治疗仪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1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34例,研究组27例。对照组接受吞咽康复治疗仪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生活质量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66.67%(18/27),高于对照组41.18%(14/34)(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与物质生活状态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针灸联合吞咽康复治疗仪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吞咽障碍 针灸 吞咽康复治疗仪 吞咽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谱治疗仪照射治疗康复期颅脑损伤
8
作者 李淑珍 金立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259-260,共2页
频谱治疗仪照射治疗康复期颅脑损伤兰州军区空军司令部门诊部李淑珍,金立地颅脑损伤后引起的头痛、头晕、情绪改变等脑功能障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我院1992~1993年期间,采用频谱治疗仪照射治疗50例康复期颅脑损伤病人,... 频谱治疗仪照射治疗康复期颅脑损伤兰州军区空军司令部门诊部李淑珍,金立地颅脑损伤后引起的头痛、头晕、情绪改变等脑功能障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我院1992~1993年期间,采用频谱治疗仪照射治疗50例康复期颅脑损伤病人,本文就经用频谱(wavesp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颅谱治疗仪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反射治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燕 李春栩 桑慧颖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期60-60,共1页
目的观察脑反射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对照组 5 0人 ,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 5 2人 ,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脑反射治疗仪治疗。采用Fulg Meyer评分表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 目的观察脑反射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对照组 5 0人 ,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 5 2人 ,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脑反射治疗仪治疗。采用Fulg Meyer评分表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运动积分及关节活动度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脑反射治疗仪对脑梗死患者的偏瘫肢运动功能有较好疗效 ,可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反射治疗仪 脑梗死 运动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治疗仪降低产后出血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琼 张维婷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 了解多功能治疗仪在产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集磁疗、热疗、震颤按摩、离子渗透于一体的多功能治疗仪 ,促进子宫收缩 ,并与同期正常分娩的 2 12例产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产妇在产后排尿时间、子宫底高度、产后出血... 目的 了解多功能治疗仪在产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集磁疗、热疗、震颤按摩、离子渗透于一体的多功能治疗仪 ,促进子宫收缩 ,并与同期正常分娩的 2 12例产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产妇在产后排尿时间、子宫底高度、产后出血总量、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和产后宫缩痛持续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疗 子宫收缩 产生出血 多功能治疗仪 产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康复技术治疗偏瘫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昌义 朱彩霞 马丽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观察多种康复技术治疗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 例,治疗组采用多种康复技术对偏瘫肢体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多功能神经肌肉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 目的观察多种康复技术治疗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9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 例,治疗组采用多种康复技术对偏瘫肢体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多功能神经肌肉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肌肉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多种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康复技术 疗效观察 多功能神经肌肉治疗仪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偏瘫患者 对照组 治疗 偏瘫肢体 康复治疗 运动功能 肌肉功能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家用手持式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振洗 刘敏 +1 位作者 王婉 牛礼军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59-964,共6页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是一种将红外技术与电子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的康复理疗设备,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和慢性疼痛的康复治疗,已在医院得到了推广使用。然而,现有医院使用的台式治疗仪由于体积大、售价高等特点,不方便居家使用。为了开发体积... 红外偏振光治疗仪是一种将红外技术与电子技术应用到医学领域的康复理疗设备,主要用于软组织损伤和慢性疼痛的康复治疗,已在医院得到了推广使用。然而,现有医院使用的台式治疗仪由于体积大、售价高等特点,不方便居家使用。为了开发体积小、售价低、家庭可用的红外偏振光治疗仪,满足家用市场的潜在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便携手持式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并开发了该智能控制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一种新的家用手持式治疗仪应具备的特点和关键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手持式治疗仪的硬件总体方案和软件架构,简要介绍了该治疗仪的一些关键技术,最终实现了治疗仪样机的研制。为了验证该样机的性能,本文通过大量的测试,结果表明,研制的手持式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在关键参数指标上达到了医院同类产品的水平,能够很好地满足家用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光 手持式治疗仪 家庭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的康复 被引量:7
13
作者 苗馨华 张盘德 +3 位作者 向群 王翠兰 高秀荣 王国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83-84,共2页
腰椎管狭窄症的康复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苗馨华,张盘德,向群,王翠兰,高秀荣,王国殿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tenosis)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的病症之一。本症是指腰椎管腔因某些原因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一个平... 腰椎管狭窄症的康复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苗馨华,张盘德,向群,王翠兰,高秀荣,王国殿腰椎管狭窄症(lumbarstenosis)是导致腰腿痛常见的病症之一。本症是指腰椎管腔因某些原因发生骨性或纤维性结构异常,导致一个平面或多个平面的一处或多处管腔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康复 牵引 经络导平治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云彩霞 孟智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90-1693,共4页
中枢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多见于脑血管病变。在此从中枢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研究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中医治疗方面归纳为针刺疗法,面部康复疗法,电治疗仪疗法及中药疗法四方面进行阐述。中医治疗中枢性面瘫有很多有... 中枢性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多见于脑血管病变。在此从中枢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研究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中医治疗方面归纳为针刺疗法,面部康复疗法,电治疗仪疗法及中药疗法四方面进行阐述。中医治疗中枢性面瘫有很多有效的方法,针刺疗法为治疗该病最为常见和有效的疗法,临床上中医在此病的疗效显著,但是临床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并且理论研究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面瘫 针刺疗法 面部康复疗法 治疗仪疗法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7
15
作者 吴运景 刘晓霞 +1 位作者 韩丽雅 刘世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88,共3页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方法,已被较多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本研究旨在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导致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治疗方法,已被较多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本研究旨在探讨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脑科中心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上肢功能 康复训练 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诊断 肢体功能障碍 中心医院 常规康复 治疗仪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植断指的康复 被引量:6
16
作者 丁任 周礼荣 +3 位作者 李峻 刘迎曦 蔡仁祥 王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索再植断指的康复规律,提高断指再植功能优良率。方法:在术前、术中为术后康复打下基础,术后早期以物理疗法为主辅以运动疗法和心理治疗,中期以运动疗法为主辅以物理疗法,后期以大强度主、被动训练为重要手段,利用手功能康... 目的:探索再植断指的康复规律,提高断指再植功能优良率。方法:在术前、术中为术后康复打下基础,术后早期以物理疗法为主辅以运动疗法和心理治疗,中期以运动疗法为主辅以物理疗法,后期以大强度主、被动训练为重要手段,利用手功能康复评估治疗仪(BTE)分阶段进行功能综合评估。结果: 16例再植27指功能优良率达88.8%(中野玉井标准)。结论:早期应用综合的、系统的康复方案是保证再植指功能康复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 康复 手功能康复评估治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三维运动平台对肩周炎临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思远 葛瑞东 +4 位作者 郭京伟 李致衡 葛丽君 尹珏 杨淼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46-1150,共5页
目的:探讨使用IMOOVE三维运动平台(IMOOVE)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肩周炎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使用IMOOVE治疗组(IMOOVE组)和关节松动术结合肌肉能量技术(MET)组(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 目的:探讨使用IMOOVE三维运动平台(IMOOVE)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肩周炎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使用IMOOVE治疗组(IMOOVE组)和关节松动术结合肌肉能量技术(MET)组(对照组)。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使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患者自评部分得分治疗前对照组(37.52±2.13),IMOOVE组(36.17±1.52)治疗后分别提升至(68.33±1.09)和(80.92±3.35),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IMOOVE组改善程度优于松动术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均有明显提高(P<0.05),IMOOVE组在改善肩外旋及内收-内旋-后伸肩关节的活动度上优于松动术组(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和使用IMOOVE治疗肩周炎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使用IMOOVE治疗肩周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imoove康复治疗仪 关节松动术 肌肉能量技术 粘连疼痛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33
18
作者 李岩 陈迎春 +5 位作者 顾旭东 何雯雯 李辉 劳方金 傅建明 吴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5,共3页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 偏瘫为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后遗症,约有1/3—1/2脑卒中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仍不能独立步行^([1]),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是康复治疗的关键^([2])。减重平板训练是近年来康复治疗领域中逐渐兴起的一项新技术^([3]),Barbeau等1986年开始将减重平板训练(body weight-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BWSTT)应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研究结果表明BWSTT能够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平板训练 功能性电刺激 康复治疗 STIMULATION 步态训练 步行速度 治疗仪 常规康复 交互神经支配 时间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电刺激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杨雷 朱洁 +2 位作者 王传杰 陶峰 杨颖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5-286,共2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大约85%的患者有上肢功能缺损,仅28.3%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灵活[1].传统的康复训练只强调单一动作的完成,而缺乏连贯性和实用性,与日常生活脱节[2].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研究表明,大约85%的患者有上肢功能缺损,仅28.3%的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灵活[1].传统的康复训练只强调单一动作的完成,而缺乏连贯性和实用性,与日常生活脱节[2].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3]通过限制使用健侧上肢,强制使用和训练偏瘫侧肢体,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脑循环偏瘫功能治疗仪是利用一定强度、频率的脉冲电流,按正常运动形式编定的人工信息,刺激运动神经和肌肉,作用于已丧失功能、功能异常的肢体,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的恢复有很好的治疗作用[4].本研究旨在探讨CIMT结合脑循环偏瘫治疗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上肢功能恢复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循环偏瘫治疗仪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电刺激 脑卒中患者 康复治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踝泵运动仪预防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28
20
作者 刘超 施莹莹 +1 位作者 于轶群 陈燕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踝泵运动仪预防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300例结直肠癌手术卧床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组,对照组100例实施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预防护理措施,常规组100例在常规防护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干预... 目的探讨自制踝泵运动仪预防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300例结直肠癌手术卧床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组,对照组100例实施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规预防护理措施,常规组100例在常规防护基础上使用气压治疗仪干预,观察组100例在常规预防基础上使用自制踝泵运动仪干预。结果三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仪器使用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自制踝泵运动仪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且患者使用便捷,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直肠癌 自制踝泵运动仪 气压治疗仪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