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6/IL-6R系统与重组IL-6-PE40融合蛋白 被引量:7
1
作者 奚永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3-437,共5页
IL-6/IL-6R系统与重组IL-6-PE40融合蛋白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免疫学研究室(北京100039)奚永志IL-6/IL-6-receptorsystemandrecombinanIL6-PE40exot... IL-6/IL-6R系统与重组IL-6-PE40融合蛋白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免疫学研究室(北京100039)奚永志IL-6/IL-6-receptorsystemandrecombinanIL6-PE40exotoxinfusion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il-6R 白血病 il-6P-E40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组IL6D24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理化分析
2
作者 崔建武 郭斯启 +3 位作者 孙玉英 刘楠 梁飞 奚永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25-828,共4页
为了对构建成功的新型重组IL6D2 4 PE4 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部分物化表征进行分析鉴定 ,采用Edman法、SDS PAGE法、胰蛋白酶消化的MALDI TOF MS质谱法、蛋白印迹法和MTT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的N 末端 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肽谱、... 为了对构建成功的新型重组IL6D2 4 PE4 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部分物化表征进行分析鉴定 ,采用Edman法、SDS PAGE法、胰蛋白酶消化的MALDI TOF MS质谱法、蛋白印迹法和MTT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的N 末端 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肽谱、抗原特异性以及靶向杀伤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 :所构建表达纯化的新型重组IL6D2 4 PE4 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N末端 6个氨基酸序列为Met Ile Asp Lys Gln Ile ,而IL 6缺失 2 4个氨基酸后的原序列为Ile Asp Lys Gln Ile ,由于采用了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因此在N末端第 1位多出了 1个Met,经12 %SDS PAGE蛋白电泳和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计算 ,其相对分子量为 5 8.75kD ,与理论值 5 6.9kD相比误差在5 %之内。MALTI TOF MS质谱测定共获得 10个与理论预测值相符的肽段 ,经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的EXPASY分子生物服务网站的Peptident数据库搜索证明 ,在分子量为 5 7kD左右的范围内未检索到与上述条件相符的已知蛋白 ,证明本融合蛋白为全新蛋白 ,与预测的目的蛋白相符。WB实验显示IL6D2 4 PE4 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能与IL 6及PEA抗体特异性结合。MTT生物活性测定表明 ,该融合蛋白对表达IL 6R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U2 66产生特异性杀伤 ,而对不表达IL6R的CEM淋巴细胞系无任何杀伤。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融合蛋白 IL6D24-PE40KDEL 纯化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IL6R系统介导重组IL6-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新策略
3
作者 崔建舞 奚永志 +7 位作者 郑黎燕 刘爽 刘楠 屠敏 郭斯启 陈兴国 金荔 孔繁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048-1049,共2页
关键词 白血病 IL6/IL6R 重组IL6-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的纯化及复性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志明 林来兴妹 +2 位作者 周明乾 陈泽洪 王小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6-207,214,共3页
目的探讨该所发明的新方法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L2-PE664Glu)融合蛋白进行纯化与复性的效果。方法采用该所发明的新方法提纯包涵体,包涵体复性后,样品经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层析,获得融合蛋白纯品。结果获得的具... 目的探讨该所发明的新方法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L2-PE664Glu)融合蛋白进行纯化与复性的效果。方法采用该所发明的新方法提纯包涵体,包涵体复性后,样品经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层析,获得融合蛋白纯品。结果获得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纯度达到95%,复性回收率为80%。结论此包涵体分离纯化技术简便、实用,可为中试研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绿脓杆菌外毒素 融合蛋白 纯化 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组免疫抑制融合毒素蛋白B7-2-PE40KDEL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关海容 孙玉英 +6 位作者 袁志宏 张惠丽 梁飞 刘楠 郭斯启 习彩霞 奚永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为了建立高效快捷能分离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下游纯化路线,比较了不同组合的纯化策略和条件,包括反相层析、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蓝染料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并采用MTT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的靶向杀伤活性。结... 为了建立高效快捷能分离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下游纯化路线,比较了不同组合的纯化策略和条件,包括反相层析、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蓝染料亲和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并采用MTT法检测该融合蛋白的靶向杀伤活性。结果表明,在反相层析分离中疏水相分别采用了常规的甲醇和乙腈,结果为所分离的该重组融合蛋白均发生了变性,从色谱柱中分离出来就生成了絮状沉淀。在蓝染料亲和层析一步分离中,由于全菌体蛋白中与亲和树脂发生非特异结合的成分较多,极难区分目的蛋白和杂蛋白。但是,PRSETA-B7-2-PE40KDEL表达载体上带有翻译增强序列T7-g10,可在表达目的蛋白N端融合6个组氨酸,这十分有利于通过Ni-NTA金属鏊和层析法快速高纯度地纯化表达产物。根据这一特性,经反复筛选实验设计最终确定了金属螯合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三步法的纯化路线,用于纯化分离B7-2-PE40KDEL融合蛋白。所得的目的蛋白的纯度可达95%以上,总回收率为8%。Western-blot实验显示,所得蛋白可与B7-2及PEA抗体特异性结合;MTT生物活性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对表达CD28受体的人T细胞系Jurkat产生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不表达CD28的淋巴细胞系Raji无任何杀伤作用。结论:建立了高效快速纯化大量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的技术路线,所纯化的重组B7-2-PE40KDEL融合蛋白能特异性靶向杀伤表达CD28受体的人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毒素融合蛋白 B7-2-PE40KDEL 蛋白纯化 靶向杀伤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融合蛋白的大肠杆菌发酵工艺
6
作者 甘一如 胡飞雄 +2 位作者 张瑛 林峰 马兰芳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82-85,共4页
研究了重组大肠杆菌表达人白细胞介素-6(rhIL-6)融合蛋白的发酵工艺。摇瓶实验对比了不同培养基对重组菌密度和rhIL-6表达量的影响,确定了以含0.1%葡萄糖的2×YT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同时,还对诱导剂异丙基疏基半乳糖苷(IPTG)加入... 研究了重组大肠杆菌表达人白细胞介素-6(rhIL-6)融合蛋白的发酵工艺。摇瓶实验对比了不同培养基对重组菌密度和rhIL-6表达量的影响,确定了以含0.1%葡萄糖的2×YT培养基为最适培养基。同时,还对诱导剂异丙基疏基半乳糖苷(IPTG)加入量进行优化,按每升发酵液加入0.02mmol,就能有效诱导rhIL-6的表达。在10 L发酵罐间歇实验中,以含0.1%葡萄糖的2×YT为培养基,比较了溶氧、pH、诱导前培养时间、诱导后培养时间对rhIL-6的表达量和菌密度的影响,得到最优培养条件为pH为6.8~7.0,接种量4%,温度37℃,诱导前溶氧量30%,在O.D._(600)为1.2~1.8时加入IPTG诱导,控制诱导后溶氧为5%~10%,再培养5 h,最终rhIL-6表达量为38%,菌体密度为5.8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细胞介素-6 融合蛋白 发酵 重组大肠杆菌 化学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重组融合毒素蛋白B7-2-PE40KDEL部分表征的鉴定
7
作者 关海容 孙玉英 +6 位作者 袁志宏 张惠丽 梁飞 刘楠 郭斯启 习彩霞 奚永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0,166,共5页
目的:对构建的新型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部分表征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SDS-PAGE相对分子量、胰蛋白酶消化的MALDI-TOF-MS质谱、蛋白印迹、全波长扫描和MTT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肽谱、抗原特异性以及靶向杀... 目的:对构建的新型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的部分表征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SDS-PAGE相对分子量、胰蛋白酶消化的MALDI-TOF-MS质谱、蛋白印迹、全波长扫描和MTT法分别测定该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肽谱、抗原特异性以及靶向杀伤生物学活性。结果:B7-2-PE40KDEL经12%SDS-PAGE蛋白电泳和凝胶成像系统分析计算,其相对分子量为72628,与理论预测值69561相比误差在5%之内;全波长扫描分析显示该目的蛋白分别在225nm和276nm处各有一吸收峰;MALTI-TOF-MS质谱测定共获得15个与理论预测值相符的肽段,经瑞士生物信息研究所的EXPASY分子生物服务网站的Peptident数据库搜索证明,在分子量为60000~80000的范围内未检索到与上述条件相符的已知蛋白,证明本融合蛋白为全新蛋白,与我们预测的目的蛋白相符;Westernblot实验显示B7-2-PE40KDEL能与人B7-2及PEA抗体特异性结合;MTT杀伤活性测定表明,该融合蛋白对表达CD28+的人T淋巴瘤细胞系Jurkat产生特异性杀伤,而对不表达的CD28-淋巴细胞系Raji无任何杀伤。结论:重组B7-2-PE40KDEL外毒素融合蛋白为一全新的具有靶向B7:CD28细胞杀伤活性的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毒素融合蛋白 B7-2-PE40KDEL 肽谱 抗原特异性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IL2R系统介导重组IL2-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杀伤高表达IL2R的恶性血液病细胞
8
作者 奚永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047-1048,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IL2/IL2R 重组IL2-毒素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ESAT6-CFP10融合蛋白诱导的小鼠免疫应答及其保护力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海 师长宏 +3 位作者 薛莹 柏银兰 王丽梅 徐志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3-446,共4页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ESAT6-CFP10融合蛋白诱导的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以及对MTB感染小鼠的保护能力。方法:用预先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条的ES-AT6-CFP10融合蛋白采用皮下包埋的方法免疫小鼠。用MTB培养上清滤液蛋白(CFP)作为抗原...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ESAT6-CFP10融合蛋白诱导的小鼠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以及对MTB感染小鼠的保护能力。方法:用预先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条的ES-AT6-CFP10融合蛋白采用皮下包埋的方法免疫小鼠。用MTB培养上清滤液蛋白(CFP)作为抗原,用ELISA法测定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末次免疫后,取部分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用ESAT6-CFP10融合蛋白刺激后,以MTT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同时检测免疫小鼠IFN-γ和IL-2水平及脾细胞杀伤效应。另一部分免疫的BALB/c小鼠经尾静脉感染MTB毒株H37Rv,4周后计数脾脏中的细菌数。结果:ESAT6-CFP10融合蛋白免疫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滴度为1∶6400。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为1.90±0.15,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0.90±0.15);IFN-γ和IL-2的含量分别为1.792±19ng/L和0.211±11ng/L,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但不及BCG免疫组;同时融合蛋白诱导的脾细胞杀伤率为36%。与生理盐水免疫组(细菌负荷6.51±0.13)相比较,融和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对攻击感染后MTB在脾脏中增殖有显著作用(细菌负荷为5.24±0.15,P<0.05),但与BCG免疫组相比脾脏中细菌负荷减少甚微。结论:ESAT6-CFP10融合蛋白可作为新型结核疫苗的候选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疫苗 ESAT6 CFP10 重组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及效价测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都伟欣 陈保文 +2 位作者 沈小兵 苏城 王国治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21-224,共4页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D1区CFP10-ESAT6融合蛋白,测定融合蛋白对结核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的效价。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为模板,采用Overlap PCR方法扩增CFP10-ESAT6融合基因,并克隆入pET-30a质粒,IPTG诱导工程菌表达...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RD1区CFP10-ESAT6融合蛋白,测定融合蛋白对结核分枝杆菌致敏豚鼠的效价。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为模板,采用Overlap PCR方法扩增CFP10-ESAT6融合基因,并克隆入pET-30a质粒,IPTG诱导工程菌表达融合蛋白,离子层析柱分离纯化融合蛋白。以结核分枝杆菌致敏豚鼠进行皮肤变态反应(DTH)测定。结果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表达,融合蛋白占总菌体蛋白的30%以上,经离子层析柱纯化纯度达95%以上。重组蛋白可诱导结核分枝杆菌致敏豚鼠产生迟发型超敏反应,2.5μg/ml重组蛋白诱导豚鼠皮试反应与TB-PPD(50 IU/ml)等效。结论重组融合蛋白有望成为结核感染皮试诊断用新试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重组CFP10-ESAT6融合蛋白 豚鼠 皮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表达融合基因Hyper-IL-6的肝癌细胞克隆株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郄春花 李顺天 +2 位作者 曹武奎 陆伟 梁树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95-396,共2页
Hyper-IL-6是Fischer等依据白细胞介素6受体(interleukin 6 receptor,IL-6R)的结构信息设计的一种“设计细胞因子(designercytokines)”,即将人类IL-6基因与截短形式的可溶性细胞介素6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6 receptor,sIL... Hyper-IL-6是Fischer等依据白细胞介素6受体(interleukin 6 receptor,IL-6R)的结构信息设计的一种“设计细胞因子(designercytokines)”,即将人类IL-6基因与截短形式的可溶性细胞介素6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6 receptor,sIL-6R)基因通过基因操作共价连接,并在真核细胞进行表达得到的一种具有超高效IL-6活性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HYPER-il-6 重组融合蛋白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PE40新型重组融合外毒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惠丽 奚永志 +4 位作者 孔繁华 陈汝光 袁志宏 刘楠 关海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7-332,共6页
为探讨构建的重组外毒素融合蛋白B7 1 Linker PE4 0和B7 2 Linker PE4 0及其接头设计的合理性 ,应用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系统GOLDKEY ,对上述重组外毒素融合蛋白的柔性、抗原性、亲水性、表位和二级结构等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 为探讨构建的重组外毒素融合蛋白B7 1 Linker PE4 0和B7 2 Linker PE4 0及其接头设计的合理性 ,应用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系统GOLDKEY ,对上述重组外毒素融合蛋白的柔性、抗原性、亲水性、表位和二级结构等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预测。结果发现它们分别保留了B7 1,B7 2和PE4 0的表位特征 ,没有出现新的表位 ,其柔性接头处的抗原性也极低。与B7 1,B7 2和PE4 0的一、二级结构比较发现 ,这两种融合蛋白各有数个氨基酸残基改变 ,有的氨基酸改变可轻微影响融合蛋白的二级结构。原核表达的两个融合蛋白经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 ,它们能分别与B7 1,B7 2和PE4 0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表明它们较好地保留了B7和PE4 0的抗原性和空间结构 ,与预测的结果一致。提示预测结果会有助于我们研究该系列融合蛋白的体内、外生物学效应 ,以及设计构建新的其他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PE40重组融合毒素蛋白 分子结构预测 计算机模拟 分子生物学 移植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和活性测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欣虹 刘琼 詹金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表达蓖麻毒素A链(RT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GFP-RTA),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研究。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KK233.2-RTA中扩增出蓖麻毒素A链基因,然而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构成GFP-RTA融合基因;...  目的:表达蓖麻毒素A链(RTA)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GFP-RTA),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机理研究。方法:采用PCR法从重组质粒pKK233.2-RTA中扩增出蓖麻毒素A链基因,然而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EGFPC1,构成GFP-RTA融合基因;GFP-RTA经PCR扩增,与T载体连接,用内切酶从T-GFP-RTA中切下GFP-RTA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在BL21(DE3)中表达GFP-RTA融合蛋白,通过金属螯合和层析纯化,MTT法检测融合蛋白的细胞毒性。结果:测序发现插入的融合基因全长序列完全正确,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分子量正确;经诱导表达后,菌体产生绿色荧光,MTT法表明该融合蛋白呈现与RTA相似的细胞毒性。结论:从大肠杆菌表达的蓖麻毒素A链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具有蓖麻毒素A链和绿色荧光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可用于蓖麻毒素A链在细胞内的转运途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蛋白 蓖麻毒素A链 发光蛋白质类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生物合成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代谢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_1肠毒素基因的合成、克隆及其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兴汉 王莉林 +1 位作者 张绍杰 初晓白 《中国畜禽传染病》 CSCD 1998年第4期221-222,共2页
用DNA合成仪合成了编码ST1肠毒素第58到72位氨基酸残基的DNA片段,并将其与表达融合蛋白的载体PGEMEX-1重组,转化受体菌JM109(DE-3)。筛选出的重组克隆经过1PTG4小时诱导,ST1融合蛋白的产量... 用DNA合成仪合成了编码ST1肠毒素第58到72位氨基酸残基的DNA片段,并将其与表达融合蛋白的载体PGEMEX-1重组,转化受体菌JM109(DE-3)。筛选出的重组克隆经过1PTG4小时诱导,ST1融合蛋白的产量超过超过细菌蛋白总量的40%,最高达5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1肠毒素 基因重组 融合蛋白 高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生物仿制药对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洪刚 雷云 +5 位作者 温家明 陈宝琼 卢加 李光飞 谢秋玲 熊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NFR-Fc)生物仿制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Enbrel)和TNFR-Fc高、中、低质量分数组,空白组(无炎症),每组6只,弗氏... 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TNFR-Fc)生物仿制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药物组(Enbrel)和TNFR-Fc高、中、低质量分数组,空白组(无炎症),每组6只,弗氏完全佐剂(CFA)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给药13 d后,分别测量大鼠体重、后足足垫厚度,关节炎指数评分,ELISA法测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nbrel组和TNFR-Fc大、中、小质量分数组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继发性足肿胀减弱(P<0.05)、关节炎评分分值、IL-1β、TNF-α、IL-6含量均减小(P<0.05),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TNFR-Fc通过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以及升高IL-10水平来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CFP10-ESAT6融合蛋白免疫小鼠效果初步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栾秀丽 范雪亭 +9 位作者 王瑞欢 李马超 于晋杰 钱程宇 曹斌 赵秀芹 刘志广 刘海灿 李桂莲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9-596,共8页
目的融合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TB)CFP10-ESAT6(CE),初步评价免疫效果。方法构建pET32a(+)-CE重组质粒,E.coli BL21(DE3)中融合表达,Ni-NTA层析纯化。用CE加铝佐剂,50μg CE/只/次,分3次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血清IgG抗体;ELISpo... 目的融合表达和纯化结核分枝杆菌(MTB)CFP10-ESAT6(CE),初步评价免疫效果。方法构建pET32a(+)-CE重组质粒,E.coli BL21(DE3)中融合表达,Ni-NTA层析纯化。用CE加铝佐剂,50μg CE/只/次,分3次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血清IgG抗体;ELISpot与Luminex检测细胞因子,进行MTB体外生长抑制试验。卡介苗(BCG)为阳性对照。结果CE免疫小鼠,能诱导产生高效价的IgG、IgG1和IgG2a,且IgG1(t=19.1,P<0.0001)和IgG2a(t=8.7,P<0.0001)抗体水平均高于BCG组。CE组与BCG组诱导产生的分泌IFN-γ的斑点形成细胞(SFC)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P>0.05),但诱导分泌IL-4的SFC数量高于BCG组(t=8.0,P<0.0001)。CE组诱导分泌GM-CSF(t=8.4,P<0.05)、IL-6(t=8.3,P<0.05)、IL-10(t=2.5,P<0.05)和IL-4(t=7.0,P<0.05)均高于BCG组,而CE组诱导分泌IFN-γ(t=1.4,P>0.05)、TNF-α(t=1.8,P>0.05)、IL-2(t=2.0,P>0.05)、IL-12(t=0.9,P>0.05)和IL-17(t=1.3,P>0.05)均与BCG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组小鼠脾细胞的MTB体外生长抑制结果与BCG组相似(t=0.8,P>0.05)。结论CE免疫小鼠可诱导较强的Th1与Th2混合型免疫反应,且有较强的体外抑制MTB生长的能力,表明CE具有良好的结核疫苗研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培养滤液蛋白10 早期分泌抗原靶6 重组融合蛋白CE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IL-6R系统介导靶向治疗白血病策略 被引量:7
17
作者 崔建武 奚永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导向杀伤是治疗白血病的必然趋势 ,而IL 6 IL 6R系统是细胞因子 受体导向治疗的重要部分。IL 6R在很多肿瘤细胞上都有表达 ,如多发性骨髓瘤、前列腺癌、白血病等。本文简要综述了IL 6R的表达、IL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il-6R il-6重组毒素融合蛋白 抗白血病效应 白血病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210细胞表面IL-2受体的表达和以IL-2为导向的免疫毒素活性的检测
18
作者 张丽丽 聂凌虎 +2 位作者 李焕娄 李嗣英 卢圣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 证明 L12 10细胞表面表达 IL- 2受体 (IL- 2 R)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检测以 IL- 2为导向的免疫毒素的杀伤细胞活性的体内、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测定技术 ,测定 L12 10细胞表面IL- 2 R。用 MTT法测定 IL... 目的 证明 L12 10细胞表面表达 IL- 2受体 (IL- 2 R)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检测以 IL- 2为导向的免疫毒素的杀伤细胞活性的体内、体外实验模型。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测定技术 ,测定 L12 10细胞表面IL- 2 R。用 MTT法测定 IL- 2与两种由突变改型的绿脓杆菌毒素片段构建的两种融合蛋白 (IL- 2 - PEZNM和 IL- 2 -K- PEZNM)的体外杀伤细胞活性 ;以腹腔注射 L12 10细胞诱发小鼠腹水瘤 ,观察腹腔注射 IL- 2 - K- PEZNM对腹水瘤的抑制作用。结果  86 .3%的 L12 10细胞表面表达 IL- 2受体 ,其荧光强度为 5 1.5 5 ;IL- 2 - PEZNM和 IL- 2 - K-PEZNM在体外对 L12 10细胞具有杀伤作用 ,且呈剂量效应相关 ,其半数抑制浓度 (IC5 0 )分别为 0 .5 1和0 .6 7μg/ ml;IL- 2 - K- PEZNM对小鼠腹水瘤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每只小鼠腹腔注射 5 μg/ d IL- 2 - K- PEZNM组生存时间较对照组延长 78.6 %。结论  L12 10细胞是检测以 IL- 2为导向的免疫毒素体内外杀伤细胞活性的一种简便、稳定和安全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210细胞 il-2受体 融合蛋白 免疫毒素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agen的融合毒素将成为抗癌药物
19
作者 王璋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1年第7期17-18,共2页
有些白血病和淋巴瘤很难治疗.Seragen Inc.’s(Hopkinton,MA)的白细胞介素-2(IL-2)融合毒素对这类顽症显出抗肿瘤效应.此外,其副作用还小于目前常用的治癌药物. 融合蛋白能以极高的精确度识别、穿透并摧毁致病细胞.这种重组蛋白由白喉... 有些白血病和淋巴瘤很难治疗.Seragen Inc.’s(Hopkinton,MA)的白细胞介素-2(IL-2)融合毒素对这类顽症显出抗肿瘤效应.此外,其副作用还小于目前常用的治癌药物. 融合蛋白能以极高的精确度识别、穿透并摧毁致病细胞.这种重组蛋白由白喉毒素和生长因子(或称生长激素)配基组成.这些分子能与那些表面带有配基受体的细胞结合.在使用方法和作用方式上,融合毒素与单抗型免疫毒素相同.差异之处在于定靶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喉毒素 融合蛋白 重组蛋白 配基 Seragen 免疫毒素 淋巴瘤 细胞结合 抗肿瘤效应 作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中缺口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应跃斌 孙红颖 +3 位作者 丁丁 李丹曦 薛乔 陈枢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探索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SEC2)断裂的因素。方法:将纯化的肠毒素在不同条件下处理,观察环境因素对其断裂程度的影响。结果:重组SEC2断裂的位置可能位于其分子93位半胱氨酸与110位半胱氨酸之间。重组SEC2在37℃下、24 ... 目的:探索影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C2(SEC2)断裂的因素。方法:将纯化的肠毒素在不同条件下处理,观察环境因素对其断裂程度的影响。结果:重组SEC2断裂的位置可能位于其分子93位半胱氨酸与110位半胱氨酸之间。重组SEC2在37℃下、24 h内会完全产生断裂,在碱性条件下则加速其断裂的形成;H2O2会导致重组SEC2产生非特异性降解。当溶液中有β-巯基乙醇(2%)、苯甲基磺酰胺(5-10 mmol/L)、咪唑(1 mol/L)或大肠杆菌粗提物时,重组SEC2的断裂可被有效抑制。结论:肠毒素C2容易在特定位点发生断裂,可能与蛋白质本身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 葡萄球菌 金黄色 超抗原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生物降解 温度 氢离子浓度 蛋白酶抑制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