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的IL-12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艺 邹镇阳 +3 位作者 李宗艳 韩峰 乔天奎 王建刚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5-1500,1506,共7页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的IL-12,确定其修饰位点,并在稳定性、血象恢复、抗肿瘤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使用聚乙二醇丙醛、马来酰亚胺衍生物修饰IL-12,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确定两种不同衍生物的修饰位点;使用重组人IL-12... 目的:制备聚乙二醇衍生物修饰的IL-12,确定其修饰位点,并在稳定性、血象恢复、抗肿瘤等多方面对其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使用聚乙二醇丙醛、马来酰亚胺衍生物修饰IL-12,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确定两种不同衍生物的修饰位点;使用重组人IL-12、PEG-IL-12刺激NK92细胞,试剂盒评估IFN-γ活性及细胞毒性;刺激CD34+评估其血象恢复潜力;刺激NK细胞杀伤活力评估其在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方面的效果。结果:与重组人IL-12相比,PEG-IL-12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血象恢复潜能和抗肿瘤效果。结论:PEG-IL-12可有效克服重组人IL-12的诸多缺点,显著提高IL-12在临床试验中广泛应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il-12 血象恢复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儿IL-4、IL-12与IgE水平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赵莉 麦贤弟 +3 位作者 檀卫平 黄花荣 黄绍良 朱昌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0,40,共3页
采用双抗夹心EIASA法测定30例哮喘发作期、12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与血清IgE的水平,结果表明: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血清IgE水平、血浆及PBMC经PHA和LPS刺激后的IL-4... 采用双抗夹心EIASA法测定30例哮喘发作期、12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与血清IgE的水平,结果表明:哮喘患儿发作期、缓解期血清IgE水平、血浆及PBMC经PHA和LPS刺激后的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1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且缓解期IgE、IL-4及IL-12水平较发作期均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哮喘患儿发作期及缓解期均存在IgE、IL-4及IL-12水平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2 免疫球蛋白E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增强结核病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杀伤结核杆菌的活性 被引量:19
3
作者 姜丽娜 姚春艳 +2 位作者 金齐力 贺文欣 李柏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观察IL-12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吞噬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MN对M.tb的吞噬率;结核病患... 目的:观察IL-12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对结核分枝杆菌(M.tb)吞噬和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与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MN对M.tb的吞噬率;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均加入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作用,同时加或者不加M.tb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用FCM检测PMN的活化率并计算活性氧(ROS)产生量;不同浓度IL-12预先作用外周血后,再用上述方法检测PMN对M.tb吞噬率,活化率及产生ROS的变化。结果: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对M.tb吞噬率,PMN活化率和ROS产生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但结核病患者5 min吞噬率(51.82±6.93)%高于正常人(47.20±4.26)%(P<0.05);IL-12预先作用后,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PMN吞噬率、PMN活化率和ROS的产生均随浓度增大而显著增加,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PMN对M.tb的吞噬功能以及ROS产生与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仅早期吞噬率较高。IL-12略增强PMN吞噬和产生ROS的反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中性粒细胞 吞噬 活性氧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4和IL-1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左成忻 黄进华 +2 位作者 廖朝晖 鲁建云 陈静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90-692,共3页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 12和IL 4水平的影响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Th1/Th2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 6 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 12和IL 4水平的影响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Th1/Th2的免疫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 6 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 12和IL 4水平 ,并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同时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复发率。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 12水平降低 ,IL 4水平增高 ,二者呈负相关 (r = 0 .2 87,P <0 .0 5 ) ,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治疗后IL 12水平增高 ,而IL 4水平降低 ,与治疗前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治疗前后IL 12水平和IL 4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差异 (χ2 =4 .35 6 ,P <0 .0 5 )。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提高患者血清IL 12水平 ,降低IL 4水平 ;其降低尖锐湿疣临床复发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和改善尖锐湿疣的Th1/Th2细胞因子免疫失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il-4 患者 血清 卡介菌多糖核酸 对照组 治疗组 il12 水平 负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诱导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发挥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智锋 江金华 +2 位作者 李洁羽 陈强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IL-12通过诱导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诱导抗肿瘤的效果。方法: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肝癌HepG2细胞,成瘤后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建立HCC-huPBL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IL-12组... 目的:探讨IL-12通过诱导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诱导抗肿瘤的效果。方法: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肝癌HepG2细胞,成瘤后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建立HCC-huPBL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IL-12组和PBS对照组,瘤内注射IL-12后,观测荷瘤小鼠瘤体积、体重、一般状况的变化,IL-12瘤内注射后第30天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肝癌组织微环境中IL-12、INF-γ含量以及小鼠外周血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IL-12治疗后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Kp44、NKp30、NKp46,以及抑制性受体KIR2DL3/CD158b、NKG2A/CD159a的表达。结果:第12、18、24、30天IL-12组荷瘤小鼠瘤体积均小于PBS组[(594.47±205.51)vs(832.10±187.49)mm3,(963.61±427.95)vs(1 350.87±468.23)mm3,(1 285.02±368.56)vs(1 975.49±655.54)mm3,(1 903.64±471.34)vs(2 568.77±784.68)mm3,均P<0.05]。IL-12组小鼠肝癌组织中IL-12与INF-γ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BS组[(2.96±1.02)vs(1.35±0.75)pg/ml,(12.26±4.11)vs(7.81±3.46)pg/ml,均P<0.05]。IL-12组与PBS组相比,血清ALT水平第7天显著升高[(73.85±10.71)vs(41.73±13.13)U/L;P<0.05],第14天达到高峰。IL-12组治疗后肝癌组织中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Kp44、NKp30的表达较PBS组高(P<0.05),NKp46的表达未见明显升高;而NK细胞抑制性受体CD158b和CD159a表达较PBS组低(P<0.05)。结论:肝癌模型小鼠瘤体内IL-12注射可上调瘤组织内NK细胞活化性受体、IL-12、IFN-γ的表达,下调抑制性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小鼠模型中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活化性受体 抑制性受体 il-12 IFN-Γ 移植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甲状腺病患者血清中IL-12和IL-18水平的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进安 张健 +2 位作者 徐利 买尔哈巴 吴哓燕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30-632,共3页
目的:提供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患者体内Th1/Th2平衡紊乱的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7例Graves病(GD)、2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HT)、25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的HT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12和IL18的浓度... 目的:提供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患者体内Th1/Th2平衡紊乱的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7例Graves病(GD)、24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HT)、25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的HT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IL12和IL18的浓度,并检测GD患者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结果:GD患者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血中IL12、IL18水平无明显差异,但均高于正常对照者的相应水平。甲状腺功能低下的HT患者血中IL12和IL18的水平与正常对照者无差异。在GD和甲功正常的HT,IL18与IL12呈明显正相关。在GD,IL12和IL18均与其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活性呈正相关。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还存在IL12和IL18二者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显著性正相关。结论:提示Th1型细胞在GD和HT两种AITD的发病中均起重要作用。通过抑制Th2型免疫反应,促进向Th1型的转变来治疗GD时,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桥本甲状腺炎 il-12 il-18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加皮抗肿瘤活性物质Age对单核细胞产生TNF-α和IL-12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单保恩 段建萍 +5 位作者 张丽华 梁文杰 李巧霞 刘冀琴 张华 刘刚叁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0-493,共4页
目的 :研究五加皮抗肿瘤成分Age对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揭示Age抗肿瘤机制。方法 :使用对TNF敏感的L92 9细胞采用生物法测定了TNF含量 ,用ELISA法测定了IL 12的含量。用RT PCR法分析了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用同位素法分析了Age... 目的 :研究五加皮抗肿瘤成分Age对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 ,揭示Age抗肿瘤机制。方法 :使用对TNF敏感的L92 9细胞采用生物法测定了TNF含量 ,用ELISA法测定了IL 12的含量。用RT PCR法分析了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mRNA表达。用同位素法分析了Age对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结果 :Age与单核细胞共同培养后 ,单核细胞TNF α、IL 12等细胞因子的产生明显增加 (P <0 0 1) ,而且有较好的量效关系。在单核细胞与LPS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ge ,经培养后与单独加入LPS相比TNF α分泌的量显著增加 ,显示了Age对LPS的单核细胞刺激有相加作用。经Age处理后 ,单核细胞的TNF α、IL 12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也明显增强。体内实验结果也显示 ,Age对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有一定的影响。荷瘤小鼠经口连续投入Age后 ,血清中和脾脏分离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上清中TNF α和IL 12含量明显提高 ,单核细胞TNF α、IL 12mR NA表达也明显增强 (P <0 0 1) ,从蛋白水平和分子水平证明了Age对单核细胞的细胞因子产生有促进作用。结论 :中药五加皮抗肿瘤有效成分Age对单核细胞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通过促进其细胞因子的分泌和吞噬功能的增强杀伤肿瘤或抵抗肿瘤发生 ,所分泌的细胞因子还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作用。该结果对五加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加皮 抗肿瘤活性物质 Age 单核细胞 TNF-Α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EE对荷瘤小鼠IL-2、IL-12、TNF-α及TGF-α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俊 傅恩赐 +1 位作者 许爱华 陈华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5-417,共3页
目的:研究银杏外种皮提取物(GBEE)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ICR小鼠,建立S180移植瘤模型,GBEE连续灌胃16天,观察荷瘤小鼠移植瘤抑制率;体外培养荷瘤小鼠脾脏细胞,应用LPS诱生IL-12,应用ConA诱生IL-2;采用双... 目的:研究银杏外种皮提取物(GBEE)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ICR小鼠,建立S180移植瘤模型,GBEE连续灌胃16天,观察荷瘤小鼠移植瘤抑制率;体外培养荷瘤小鼠脾脏细胞,应用LPS诱生IL-12,应用ConA诱生IL-2;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IL-12及荷瘤小鼠血清TNF-α含量;采用MTT法检测IL-2活性;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荷瘤小鼠血清TGF-α的含量。结果:GBEE可明显抑制小鼠S180移植瘤的生长,其中200 mg/(kg.d)剂量组抑瘤率达38.36%;GBEE可提高荷瘤小鼠血清TNF-α含量,促进脾淋巴细胞IL-12的形成,增强脾脏T淋巴细胞IL-2活性,降低荷瘤小鼠血清TGF-α水平。结论:GBEE可抑制瘤细胞分泌TGF-α,具有显著抗肿瘤作用;可促进细胞因子IL-2、IL-12和TNF-α的生成,具有增强荷瘤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GBEE的免疫增强效应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肿瘤 白细胞介素12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化生长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IL-12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和对裸鼠体内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雯红 程建新 +1 位作者 史鹏飞 黄军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负载白细胞介素12(IL-12)重组腺病毒载体抗卵巢癌SKOV3作用的研究。方法腺病毒介导IL-12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UC-MSCs(AdIL-12-MSCs),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AdIL-12-MSCs中IL-12基因蛋白及mRN...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负载白细胞介素12(IL-12)重组腺病毒载体抗卵巢癌SKOV3作用的研究。方法腺病毒介导IL-12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UC-MSCs(AdIL-12-MSCs),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AdIL-12-MSCs中IL-12基因蛋白及mRNA表达,ELISA法检测AdIL-12-MSCs上清液中IL-12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外源性IL-12对SKOV3细胞形态的影响,MTT法检测AdIL-12-MSCs分泌的IL-12对SKOV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AdIL-12-MSCs上清液对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建立裸鼠卵巢癌SKOV3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AdIL-12-MSCs后对移植瘤的影响。结果腺病毒介导IL-12基因成功转染UC-MSCs形成AdIL-12-MSCs,转染后细胞IL-12基因在蛋白及mRNA水平均有明显表达。AdIL-12-MSCs分泌的外源性IL-12显著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并抑制卵巢癌SKOV3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P<0.05)。结论转染IL-12基因的UC-MSCs能够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IL-12基因,显著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抑制卵巢癌SKOV3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il-12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以及IL-12P40对子宫内异症患者NK细胞功能的免疫调节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安伦 张冬青 +7 位作者 余奇文 聂红 张继英 柏峻 陈鸣 刘建华 徐红 林其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94-496,502,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正常人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IL 1 2、IL 1 2P40含量变化 ,分析其分子诱导NK细胞对子宫内膜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探讨IL 1 2、IL 1 2P40分子与EM患者NK细胞功能低下的相关性。方法 :ELISA酶联免... 目的 :通过观察正常人及子宫内膜异位症 (EM)患者外周血及腹腔液中IL 1 2、IL 1 2P40含量变化 ,分析其分子诱导NK细胞对子宫内膜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的影响 ,探讨IL 1 2、IL 1 2P40分子与EM患者NK细胞功能低下的相关性。方法 :ELISA酶联免疫检测IL 1 2、IL 1 2P40含量以及MTT释放法检测NK细胞毒活性。结果 :①EM患者腹腔上清液可使正常人外周血NK细胞杀伤活性 ( 1 6 80 %± 3 6 % )明显下降 ( 8 37%± 4 5% ) (P <0 0 5)。②EM患者IL 1 2含量血清为 6 6 38± 1 2 6pg ml,低于对照组 84 97± 1 3 7pg ml( P <0 0 5) ;腹腔液中为 77 76± 1 4 6pg ml ,低于对照组 1 0 6 92± 1 0 7pg ml( P <0 0 5)。③EM患者IL 1 2P40含量血清为 35 6 4± 1 0 6pg ml,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腹腔液含量为 79 76± 1 2 6pg ml ,高于对照组 40 54±1 0 0pg ml(P <0 0 5) ,并与疾病的程度呈负相关。④IL 1 2能增强NK细胞对子宫内膜细胞的杀伤 ,并呈剂量依赖。在 1 0ng ml浓度诱导后杀伤率为 31 90 % ,高于对照组的 1 6 80 %。⑤IL 1 2P40能拮抗IL 1 2对NK细胞活性的诱导 ,当加入IL 1 2P40后 ,使IL 1 2诱导的活性 ( 2 9 3% )下降为 1 9 36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中IL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 il-12P40 NK细胞 子宫内膜异位症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多糖对鸡IFN-γ、IL-4和L-12质量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商云霞 朱晓庆 +4 位作者 谷新利 李效振 乔海博 贾书红 张东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4-28,共5页
通过观察和比较盐酸左旋咪唑、黄芪多糖和对鼠免疫增强效果显著的中药复方多糖对雏鸡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2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筛选出可显著提高雏鸡细胞因子质量浓度的中药复方多糖的最佳剂量。将300羽雄性良凤青脚麻鸡随机分为... 通过观察和比较盐酸左旋咪唑、黄芪多糖和对鼠免疫增强效果显著的中药复方多糖对雏鸡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2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筛选出可显著提高雏鸡细胞因子质量浓度的中药复方多糖的最佳剂量。将300羽雄性良凤青脚麻鸡随机分为6组,即生理盐水组(对照)、黄芪多糖组(APS)、盐酸左旋咪唑组(LM)、高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cCHMPSH)、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cCHMPSM)和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组(cCHMPSL),每组50只。于8日龄时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25g/L APS、50g/L LM、50g/L cCHMPS、25g/L cCHMPS、12.5g/L cCHMPS,每只注射0.2mL,连续注射7d,在免疫后第8、14、21、28、35、42天采血,测定外周血中IFN-γ、IL-4和IL-12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黄芪多糖和中药复方多糖均能显著提高外周血中IFN-γ、IL-4和IL-12的质量浓度,调节Thl/Th2免疫平衡,并且中剂量中药复方多糖免疫效果优于黄芪多糖和高、低剂量中药复方多糖,提示中药复方多糖具有开发成疗效确切、稳定、无毒的免疫增强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多糖 黄芪多糖 盐酸左旋咪唑 细胞因子IFN-γ il-4和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补气”针法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血清IL-12和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洪峰 李实 +1 位作者 董理 王宇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09-912,共4页
目的:观察“温阳补气”针法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EAMG)大鼠血清中IL-12、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酰胆碱受体α1(AchRα1)129~145多肽片段免疫接种雌性Lewis大鼠,... 目的:观察“温阳补气”针法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EAMG)大鼠血清中IL-12、IL-18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乙酰胆碱受体α1(AchRα1)129~145多肽片段免疫接种雌性Lewis大鼠,建立EAMG模型。随机选取建模成功的EAMG大鼠30只,分为针灸治疗组10只、药物对照组10只及模型对照组10只,并将同期购进未建模的10只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针灸治疗组大鼠予以“温阳补气”针法治疗,30 min/次,1次/d,7 d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药物对照组予以溴吡斯的明灌胃治疗,18.5 mg/( kg· d),连续治疗15 d;其余2组不予任何特殊处置,仅作对照观察。治疗后抽取大鼠尾根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12和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经治疗后,针灸治疗组、药物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两组EAMG大鼠血清的IL-12和IL-18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或P<0.01);针灸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的组间比较显示,两组EAMG大鼠血清的IL-12和IL-18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温阳补气”针法可以降低EAMG大鼠血清IL-12和IL-18的表达水平,从而达到治疗MG的作用,且其治疗效果与溴吡斯的明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EAMG) il-12 il-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颗粒溶素与小鼠单链IL-12真核共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RAW264.7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3
作者 伊正君 朱道银 +2 位作者 陈全 李俊明 曾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36-939,共4页
目的构建人天然颗粒溶素(Granulysin,GLS)和小鼠单链IL-12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载体pZM02并在RAW264.7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将人GLS和小鼠单链IL-12基因同时克隆进多启动子真核共表达载体pBudCE4.1中,得到真核共表达质粒pZM02,以pZM02转染... 目的构建人天然颗粒溶素(Granulysin,GLS)和小鼠单链IL-12基因的真核共表达载体pZM02并在RAW264.7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将人GLS和小鼠单链IL-12基因同时克隆进多启动子真核共表达载体pBudCE4.1中,得到真核共表达质粒pZM02,以pZM02转染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通过RT-PCR、免疫细胞化学和ELISA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在转染后的RAW264.7细胞中同时检测到了人GLS和小鼠IL-12的表达。结论人GLS能够与小鼠IL-12在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中实现共表达,pZM02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GLS与IL-12的协同细胞免疫作用机制和免疫治疗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溶素 il-12 RT-PCR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占举 郭惠学 +2 位作者 胡军 李富广 杜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18-820,共3页
目的:探讨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离15例克罗恩病、2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3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 目的:探讨IL-12对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和炎症介质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并分离15例克罗恩病、2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3例结肠镜检正常者(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体外培养并用IL-12刺激,培养12h、24h、48h后,用流式细胞仪测PBMC或LPMCCD69表达情况;培养48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并用ELISA检测干扰素(IFN)-γ、IL-2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IL-12刺激后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D69。克罗恩病患者的PBMC和LPMCCD69表达水平及IFN-γ、IL-2和TNF-α分泌水平较溃疡性结肠炎和对照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IL-12能直接刺激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激活,并产生大量促炎症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淋巴细胞 外周血 淋巴细胞 固有层 炎症性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协同B7-1增强实验小鼠的抗肿瘤免疫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志华 康熙雄 +3 位作者 谷宪三朗 住本秀敏 中畸有恒 浅野茂隆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我们应用逆转录病毒构建了IL-12,R7-1和GM-CSF表达载体,以研究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的癌疫苗作用。方法:将3种表达载体分别转染EM胸腺瘤细胞并研究了该基因导入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果。结果:当接种了EL-4... 目的:我们应用逆转录病毒构建了IL-12,R7-1和GM-CSF表达载体,以研究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的癌疫苗作用。方法:将3种表达载体分别转染EM胸腺瘤细胞并研究了该基因导入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效果。结果:当接种了EL-4/IL-12细胞后,在C57BL/6同系鼠中其基因导入细胞的肿瘤原性比较EL-4和EL-4/Neo组明显减少(P<0.01)。在EL-4/IL-12被排斥后,体内试验中诱发了实验动物抗 EL-4/Wt的系统性、保护性免疫,51Cr释放测定中,获得一个较强的抗EL-4/Wt和一个较弱的抗同系Lewis肿瘤细胞的CTL活性,体内淋巴细胞消除分析的结果提示减少的肿瘤原性主要依赖于CD4+,CD8+和NK细胞。用EL-4/IL-12细胞进行疫苗治疗比较用EL-4/Neo细胞能有效地延缓已建立的EL-4/Wt肿瘤的生长(P<0.005),EL-4/IL-12和EL-4/B7-1联合比用单一的转基因细胞增强了治疗效果(P<0.005)。结论:提示应用IL-12进行血液肿瘤的治疗是有效的,IL-12和B7-1联合使用在未来人类癌症的治疗中亦可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 B7-1 GM-CSF 基因治疗 癌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体外促进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 IFN-γ的产生 被引量:5
16
作者 熊仕秋 刘惠平 +2 位作者 高翔 林炳亮 吴长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3-476,479,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IL-12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与HBsAg、HBsAg+IL-12、HBcAg或HBcAg+IL-12孵育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 目的:探讨体外IL-12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与HBsAg、HBsAg+IL-12、HBcAg或HBcAg+IL-12孵育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含量;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检测PBMCs中IFN-γ产生细胞的频率;用流式细胞记数仪(FACS)检测PBMCs中IFN-γ+的细胞亚群。结果:当乙肝患者PBMCs与HBsAg或HBcAg孵育后,只有少数病例发生反应,产生低水平的IFN-γ。当IL-12加入细胞培养后,能显著地增加HBsAg或HBcAg诱导IFN-γ的产生;分泌IFN-γ的细胞频率显著增加;IFN-γ+的细胞主要包括CD8+T细胞和非T细胞。结论:IL-12体外能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p403'非翻译区rs321222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喘息发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吕婕 鲍一笑 +1 位作者 董晓艳 朱建幸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IL-12 p40基因3'非翻译区(3'UR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212227)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方法对2004-2006年儿内呼吸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鼻咽部分泌物呼吸道病原抗原检测... 目的探讨IL-12 p40基因3'非翻译区(3'UR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212227)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方法对2004-2006年儿内呼吸科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鼻咽部分泌物呼吸道病原抗原检测,选取RSV阳性患儿共175例,按临床表现分为喘息组(112例)和非喘息组(63例),用Taqman探针检测法对两组患儿行IL-12 p40rs321222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两组患儿血清总IgE定量采用Unicap体外检测系统测定。结果RSV感染后喘息组rs3212227位点等位基因A和C的发生频率分别为48.2%、51.8%,非喘息组分别为29.4%、70.6%,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喘息组A/A纯合子、C/C纯合子和A/C杂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1.4%、25.0%和53.6%,非喘息组A/A纯合子、C/C纯合子和A/C杂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9.5%、50.8%和39.7%,两组基因型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尽管喘息组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显著高于非喘息组患儿(P<0.05),但喘息组rs3212227位点A/A纯合子、C/C纯合子和A/C杂合子患儿之间的血清总Ig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2 p40rs3212227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RSV感染后喘息的发生有关,但与血清总IgE水平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单核苷酸多态性 呼吸道合胞病毒 喘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和IL-17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血表达水平及两者之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立 王丽 +7 位作者 李建平 杨晓 王蒙蒙 蔡国旗 徐彬 徐胜前 刘萍 潘发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76-1780,共5页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外周血的分子水平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探讨其在AS发病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RT-q PCR法,分别检测45例AS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12、IL-17分子水平及... 目的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7(IL-17)在外周血的分子水平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探讨其在AS发病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RT-q PCR法,分别检测45例AS患者和4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12、IL-17分子水平及其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血清IL-12、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IL-12 mRNA、IL-17 mRNA相对表达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2血清水平和IL-12 mRNA分别与IL-17血清水平和IL-17 mRNA呈正相关性。结论 IL-12和IL-17在AS患者中是相关联的分子,可能在A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 白介素17 强直性脊柱炎 血清水平 MRNA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增强CIK细胞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梅家转 刘桂举 +1 位作者 张晓娟 赵继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探讨IL-12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表型和CIK细胞在体外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以IFN-γ、IL-2和CD3单抗诱导培养CIK细胞;IL-12组... 目的:探讨IL-12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的表型和CIK细胞在体外对食管癌EC9706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以IFN-γ、IL-2和CD3单抗诱导培养CIK细胞;IL-12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IL-12培养。培养至第1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CIK细胞的免疫表型;LDH释放法测定效靶比20∶1、30∶1时两组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观察效靶比30∶1时,NKG2D单抗对两组CI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IL-12组与对照组相比较,CIK细胞免疫表型的CD3+CD56+细胞比例[(28.23±1.71)%vs(16.34±0.59)%,P<0.05]、CD3+细胞及CD3+CD56+细胞中NKG2D的表达[(77.45±2.15)%vs(66.87±0.73)%,(92.94±0.77)%vs(82.18±0.66)%;均P<0.05]、CD3+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51.78±0.63)%vs(43.54±0.95)%,P<0.05]都明显增强;CD3+细胞颗粒酶B表达无明显变化[(26.90±0.67)%vs(26.76±0.33)%,P>0.05)]。效靶比20∶1和30∶1时,IL-12组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43.92±1.67)%vs(35.34±1.22)%,(55.95±0.88)%vs(43.91±1.10)%;均P<0.05];以NKG2D单抗阻断后,IL-12组、对照组CIK细胞杀伤活性均明显下降[(19.72±0.56)%vs(55.95±0.88)%,(19.83±1.20)%vs(43.91±1.10)%;均P<0.05]。结论:IL-12能够上调CIK细胞NKG2D和穿孔素的表达,从而增强CIK细胞对EC9706细胞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NKG2D 食管癌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对CIA大鼠的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艳 冯辉 +3 位作者 刘世敏 丁邦友 窦传字 程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4,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艾灸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CIA)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等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 目的:探讨针刺、艾灸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CIA)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等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针刺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学方法制备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模型大鼠。艾灸组、针刺组于初次免疫后第12天,选取双侧阳陵泉、昆仑穴分别施温和灸、针刺干预。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四肢关节炎症评分;应用MTT比色法观察针灸对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TNF-α、IL-6、和IFN-γ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关节炎症评分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针刺组大鼠关节炎症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增高(P<0.01),脾脏单个核细胞IL-17、IL-12、TNF-α、IL-6、IFN-γm 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1),针刺和艾灸均能显著降低脾脏单个核细胞IL-12、IL-17、TNF-α、IL-6、IFN-γm RNA的表达(P<0.01);与艾灸组比较,针刺组在降低脾脏单个核细胞的IFN-γm RNA的表达上优于艾灸组(P<0.05)。结论:针刺和艾灸治疗对CIA大鼠四肢关节炎症均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艾灸能有效降低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针刺和艾灸均能调节脾单个核细胞异常变化的炎症细胞因子m RNA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 脾脏 白介素17 白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