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大跨度悬索桥在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及纵向累计位移行程简化计算方法,基于移动荷载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特征,将悬挂加劲梁体系等效为单自度(single-degree-of-freedom,SDOF)振动体系,推导了基于SDOF振动体系的移动荷载...为研究大跨度悬索桥在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及纵向累计位移行程简化计算方法,基于移动荷载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特征,将悬挂加劲梁体系等效为单自度(single-degree-of-freedom,SDOF)振动体系,推导了基于SDOF振动体系的移动荷载作用下悬索桥加劲梁纵向振动方程和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振动方程,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振动响应的方法。以某单跨悬索桥为实例,基于实测车流数据,采用蒙特卡罗抽样方法生成随机车流样本,将其等效为SDOF体系下随机荷载时程,进行SDOF体系振动方程求解得到纵向响应位移时程,并与基于ANSYS的全桥模型瞬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发生纵向运动并形成巨大累计位移行程,累计位移包括静态位移和动态位移,后者对累计位移贡献更大;与有限元瞬态动力分析相比,基于简化SDOF体系获得的位移响应结果中除累计位移差别稍大(约13%~19%)外,其幅值和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均差别很小(小于5%),简化振动模型能反映随机车流下加劲梁纵向运动特征规律,所提计算方法可极大地简化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分析,可用于结构设计阶段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评估及振动控制参数优化。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的多理论模型(MTM)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在肺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8月入住长沙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的114例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的多理论模型(MTM)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在肺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8月入住长沙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的114例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58例接受常规干预,干预组56例在接受常规干预的同时接受基于MTM的肺癌PICC置管患者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第1个月、干预第3个月、随访第3个月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以及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栓、置管侧肢体水肿、导管移位以及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第1个月、第1个月、随访第1个月干预组患者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及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及置管侧肢体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基于MTM的肺癌PICC置管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能有效提高并维持患者带管期间运动依从性,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为研究大跨度悬索桥在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及纵向累计位移行程简化计算方法,基于移动荷载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特征,将悬挂加劲梁体系等效为单自度(single-degree-of-freedom,SDOF)振动体系,推导了基于SDOF振动体系的移动荷载作用下悬索桥加劲梁纵向振动方程和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振动方程,提出了一种快速计算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振动响应的方法。以某单跨悬索桥为实例,基于实测车流数据,采用蒙特卡罗抽样方法生成随机车流样本,将其等效为SDOF体系下随机荷载时程,进行SDOF体系振动方程求解得到纵向响应位移时程,并与基于ANSYS的全桥模型瞬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发生纵向运动并形成巨大累计位移行程,累计位移包括静态位移和动态位移,后者对累计位移贡献更大;与有限元瞬态动力分析相比,基于简化SDOF体系获得的位移响应结果中除累计位移差别稍大(约13%~19%)外,其幅值和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均差别很小(小于5%),简化振动模型能反映随机车流下加劲梁纵向运动特征规律,所提计算方法可极大地简化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分析,可用于结构设计阶段随机车流作用下加劲梁纵向运动评估及振动控制参数优化。
文摘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的多理论模型(MTM)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在肺癌PICC置管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3年8月入住长沙市某三甲医院肿瘤内科的114例肺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58例接受常规干预,干预组56例在接受常规干预的同时接受基于MTM的肺癌PICC置管患者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第1个月、干预第3个月、随访第3个月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以及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血栓、置管侧肢体水肿、导管移位以及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第1个月、第1个月、随访第1个月干预组患者的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及运动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及置管侧肢体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基于MTM的肺癌PICC置管上肢抗阻运动依从性干预方案能有效提高并维持患者带管期间运动依从性,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文摘水上飞机运动极短期预报可以提供未来数秒的摇荡运动姿态,对确保大风浪条件下的起飞与降落阶段的安全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相关水上飞机运动极短期预报方法研究,但是对不同方法适用性差异分析的研究较少。针对该情况,以NACA TN 2929飞机为例,基于势流理论计算其在典型工况下三自由度运动仿真数据,通过构建AR(auto regressive)、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和TCN(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三种典型运动极短期预报模型,对比三种模型在不同预报条件下的预报性能。结果表明:与AR模型相比,以LSTM、TCN为代表的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报时长较长时具有更好的预报精度,可较好地实现对水上飞机的垂荡、横摇和纵摇运动十秒级的准确预报,为水上飞机运动预报算法的选取提供较好的理论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