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C958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有氧运动能力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海平 胡扬 汪洪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65,共5页
目的:选取HIF-1α基因第7内含子上的C958G单核苷酸多态(SNP/C958G)解析,并与有氧耐力训练后生理表型指标进行关联性研究,探讨该多态位点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对象为102名中国北方士兵。受试者进... 目的:选取HIF-1α基因第7内含子上的C958G单核苷酸多态(SNP/C958G)解析,并与有氧耐力训练后生理表型指标进行关联性研究,探讨该多态位点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练效果的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对象为102名中国北方士兵。受试者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测试有氧耐力训练前后血红蛋白(Hb)、最大耗氧量(VO_2max)及通气无氧阈(VO_2VT)等指标,应用PCR-RFLP解析HIF-1α基因SNP/C958G的基因型,采用关联(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研究18周有氧耐力训练前Hb、VO_2max及VO_2VT等指标变化量与HIF-1α基因SNP/C958G关联性。结果:HIF-1α基因SNP/C958G基因型在士兵中分布频率经卡方检验[x^2(df=2)=0.20,P>0.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SNP/C958G的GG基因型受试者18周有氧耐力训练后Hb、VO_2 max、VT/VO_2分别提高了5%、5%、4%,同时,GG基因型与CC、CG基因型受试者有氧耐力训练后Hb、VO_2max、VT/VO_2的变化量相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HIF-1α基因SNP/C958G多态性GG基因型可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后Hb、VO_2max、VT/VO_2敏感性变化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能力 低氧诱导因子-1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淋巴结炎与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L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子慧 张国英 +2 位作者 洪练青 钮晓红 靳汝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41-2443,共3页
目的:观察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 L在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HNL患者根据病理组织学分成增生(PT)、坏死(NT)和黄色瘤型(XT)3组,观察其临床表现,记录中医证候积分... 目的:观察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单核因子、Fas L在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HNL患者根据病理组织学分成增生(PT)、坏死(NT)和黄色瘤型(XT)3组,观察其临床表现,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抽取健康对照组和3组HNL患者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IP-10、Mig、Fas L的含量。结果:PT、NT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明显高于XT患者,前两组与后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血清IP-10、Mig、Fas 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PT、NT2型血清IP-10、Mig、Fas L明显高于XT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P-10、Mig、Fas L与淋巴结肿痛、体征呈正相关。结论: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IP-10、Mig、Fas L可能参与了坏死性淋巴结炎发病过程,并与临床症状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型坏死性淋巴结炎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单核因子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多态性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凌亭生 施瑞华 +3 位作者 于莲珍 朱宏 张国新 郝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5-498,F004,共5页
目的: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缺氧诱导因子1及其调节的VEGF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的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旨在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常见多态性C1772T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 目的: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缺氧诱导因子1及其调节的VEGF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的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旨在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常见多态性C1772T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PCR-RFLP法研究95例食管鳞癌、104例正常对照的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常见多态性C1772T的基因型(突变者经直接测序确认);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基因型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源性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不同基因型肿瘤的HIF鄄1α、VEGF、CD34(用以标记MVD)的表达差异。结果:在病例和对照中,只发现C/C和C/T两种基因型,食管鳞癌组C1772T的突变率为11.58%(11/95),正常对照组为10.58%(11/104),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C/T组和C/C组肿瘤组织相比,HIF鄄1α表达无差异,VEGF的表达上调,MVD明显增加。结论:HIF鄄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C1772T与食管鳞癌的VEGF高表达和增强的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血管生成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C958G多态性与个体低氧训练效果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海平 胡扬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8-41,93,共5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基因第7内含子上C958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预测低氧训练效果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关联(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基因第7内含子上C958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预测低氧训练效果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关联(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实验解析技术,选取41名健康受试者在模拟海拔2500m高度进行4周低氧训练(低氧暴露10h/d,3次80%.VO2max低氧训练/周,共4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1次最大耗氧量(V.O2max)、血象指标(hematological parameters)、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理指标,观察HIF-1α基因SNP/C958G与4周低氧训练后生理指标变化量的关联性。结果:SNP/C958G与低氧训练效果明显关联。4周低氧训练后,CG基因型受试者的V.O2max和Hb分别增加了180.30±318.08ml/min,6.53±7.80g/L,其提高幅度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RBC和Hct分别提高0.46±0.66×1012/L,0.05±0.05%,其增长幅度有高于CC基因型的趋势(P<0.10),且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生理指标在低氧训练后,CG基因型受试者提高幅度上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从低氧定量负荷实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鄄欤19 NP/C958G的基因型组间未显现出组间差异。结论:SNP/C958G的CG基因型可作为预测低氧训练效果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低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秋雄 单志新 +3 位作者 余细勇 杨敏 林曙光 Huiyao Lan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54-1654,共1页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培养的人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培养的人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 factor,MIF)、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mRNA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炎症因子 SPSS10.0软件 蛋白诱导 Molecular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factor MRNA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状态的初探 被引量:14
6
作者 虞海燕 方青 陈大方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2-204,共3页
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35例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PHA诱导后T辅助细胞不同功能亚群细胞因子IL-4、IL-6及IFN-γ的分泌,同时以20例正常人的PBMC作对照.结果表明: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PBMC中T辅助-2型(Th2)的... 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35例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PHA诱导后T辅助细胞不同功能亚群细胞因子IL-4、IL-6及IFN-γ的分泌,同时以20例正常人的PBMC作对照.结果表明: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PBMC中T辅助-2型(Th2)的细胞因子IL-4的产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T辅助-1型(Th1)的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细胞因子IL-6的产生在泛发性皮肤瘙痒症患者PBMC与正常对照的PBMC中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患者的瘙痒程度评分分数与其IL-4的产生呈正相关,而与其γ-IFN的产生呈负相关(P值均<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发性皮肤瘙痒症 TH1/TH2 细胞因子 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IL-4 IL-6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分泌的细胞因子对逆转耐顺铂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耐药性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熊艳娟 杜春娟 +1 位作者 于津浦 曹水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85-689,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分泌的细胞因子在逆转耐顺铂(DDP)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顺铂耐药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CIK与A549/DDP细胞,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共培养上清,酶联...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分泌的细胞因子在逆转耐顺铂(DDP)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顺铂耐药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CIK与A549/DDP细胞,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共培养上清,酶联免疫试剂方法(ELISA)检测IFN-γ、TNF-α、IL-2的分泌情况,四氮甲唑兰比色法(MTT法)检测DDP耐药性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GST-π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分析发现A549/DDP细胞的耐药逆转与IFN-γ的分泌水平显著相关,与TNF-α、IL-2的分泌量无显著相关。给予anti-IFN-γ中和抗体后,共培养20h A549/DDP的DDP耐药性显著上升(P<0.05),GST-π基因水平的表达量较未加中和抗体组也显著增加(P<0.05)。而加入anti-TNF-α、anti-IL-2中和抗体组,A549/DDP细胞的DDP耐药性及GST-π基因水平的表达量较未加入中和抗体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IK通过分泌IFN-γ下调A549/DDP细胞中GST-γ的表达来实现其逆转DDP耐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肺腺癌 GST-Π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白术与PXF对LPS诱导流产小鼠的保胎作用及子宫内IL-10含量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钟秀会 史万玉 +4 位作者 宫新城 翟向和 张铁 李绍华 褚素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7-520,共4页
Lipopolysaccharide (LPS) was injected via the tail vein (0.1 μg per mouse) to induce abortion (embryo resorption) in Kunming mice. The interleukin 10 (IL-10) contents in the uterus was assayed by ELISA. The results r... Lipopolysaccharide (LPS) was injected via the tail vein (0.1 μg per mouse) to induce abortion (embryo resorption) in Kunming mice. The interleukin 10 (IL-10) contents in the uterus was assayed by ELISA.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IL-10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LPS-induced abortion group of mi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s. Use of pentoxifylline, or a combination of Radix scutellariae and Rhizoma atractylodis reversed the LPS effects: bringing down the fetal resorption rate, and enhancing the IL-10 level significantly.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anti-abortive effects of PXF and the combination of Radix scutellariae and Rhizoma atractylodi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up-regulation of the Th2 cytokine IL-10 at the maternal fetal inte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流产 LPS 肿瘤坏死因子 含量 子宫 保胎 小鼠 诱导 白术 黄芩 免疫调节因子 细胞因子 生殖免疫学 TNF-α 白细胞介素 ifn-γ γ-干扰素 发育过程 免疫系统 保护作用 胎盘屏障 一帆风顺 胚胎发育 哺乳动物 妊娠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MPRIN基因沉默对巨噬/泡沫细胞中MMP-9表达及单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何清 王长谦 +2 位作者 葛恒 张俊峰 何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6-471,共6页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沉默对巨噬/泡沫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以及单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RNA干扰原理,设计合成EMMPRIN-siR-NA。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巨噬、泡...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沉默对巨噬/泡沫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以及单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RNA干扰原理,设计合成EMMPRIN-siR-NA。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巨噬、泡沫细胞中EMMPRIN基因和蛋白被抑制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特异性抑制EMMPRIN表达对巨噬、泡沫细胞中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迁移实验观察特异性抑制EMMPRIN表达对单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采用EMMPRIN-siRNA转染巨噬、泡沫细胞,抑制细胞内EMMPR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P<0.01)后使巨噬、泡沫细胞中MMP-9的蛋白表达减少了50%和40%。此外特异性抑制EMMPRIN表达使单核细胞在趋化因子MCP-1、VEGF趋化诱导下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EMMPRIN基因沉默使巨噬、泡沫细胞中MMP-9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活性明显减弱同时使单核细胞的趋化迁移能力降低。由此可见EMMPRIN在MMP的表达、活化及单核细胞迁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RNA干扰 细胞运动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抑制单核细胞中EMMPRIN基因表达的siRNA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清 王长谦 +2 位作者 葛恒 郭炳诗 何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1-684,共4页
目的设计合成干扰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表达的不同小型干扰RNA(siRNA),筛选出能高效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中EMMPRIN表达的siRNA。方法根据人源EMMPRIN mRNA的序列,设计合成3对不同的且能干扰EMMPRIN基因表达的siRNA,... 目的设计合成干扰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表达的不同小型干扰RNA(siRNA),筛选出能高效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中EMMPRIN表达的siRNA。方法根据人源EMMPRIN mRNA的序列,设计合成3对不同的且能干扰EMMPRIN基因表达的siRNA,将其转染THP-1单核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印迹法评价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设计合成的3对siRNA中的2对siRNA可以特异性抑制单核细胞中EMMPRIN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减少70%和50%,P<0.05)。结论成功设计合成了针对EMMPRIN基因的siRNA,并从中筛选出能特异且高效阻断EMMPRIN表达的siRNA,为进一步研究EMMPRIN基因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小型干扰RNA 单核细胞 荧光定量PCR 蛋白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PDK1信号系统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糖代谢和耐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晓巍 赵初娴 +3 位作者 李肃 王椿 宋献民 白海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4-1299,共6页
目的·探讨HIF-1α-PDK1信号系统调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糖代谢以及耐药的机制。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U937细胞、U937/DNR细胞和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丙酮... 目的·探讨HIF-1α-PDK1信号系统调控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糖代谢以及耐药的机制。方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U937细胞、U937/DNR细胞和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的mRNA水平。采用基因沉默构建siRNA HIF-1α质粒,分别转染作用于U937和U937/DNR细胞24 h;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qPCR检测PDK1 mRNA表达量,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PDK1和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染料JC-1水平以评估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血气分析仪测定培养液中乳酸含量。用二氯乙酸盐(dichloroacetate,DCA)和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作用于U937/DNR和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24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Western blotting检测PDK1和MDR1蛋白的表达。结果·PDK1 mRNA在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细胞和U937/DNR细胞中均高表达。沉默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可显著抑制U937和U937/DNR细胞的增殖活力、PDK1和MDR1蛋白的表达以及乳酸的生成。DCA能够逆转U937/DNR细胞和已复发的原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对DNR的耐药。结论·HIF-1α-PDK1信号系统可调控细胞糖代谢并参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 多药耐药 低氧诱导因子-1Α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TR/GITRL信号系统在单核巨噬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思东 杨慷 龚建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07-1209,共3页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 单核巨噬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醛固酮诱导的系膜细胞SGK1及CT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彩蓉 蔡飞 +2 位作者 黎荣 赵辛元 李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6-960,共5页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醛固酮(Ald)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血清与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系膜细胞为实验对象,分为:(1)对照组;(2)不同浓度及时间Ald组;(3)Ald(10-7mol/L...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醛固酮(Ald)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血清与糖皮质激素诱导蛋白激酶1(SGK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鼠系膜细胞为实验对象,分为:(1)对照组;(2)不同浓度及时间Ald组;(3)Ald(10-7mol/L)+SPI(安体舒通10-9mol/L)组;(4)Ald(10-7mol/L)+LY294002(PI3K抑制剂20μmol/L)组;(5)Ald(10-7mol/L)+SB203580(P38MAPK抑制剂20μmol/L);(6)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7、10-6、10-5mol/L)组;(7)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5mol/L)+MVA(甲羟戊酸10-4mol/L)组;(8)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5mol/L)+FPP(法尼酯焦磷酸10-5mol/L)组;(9)Ald(10-7mol/L)+F(氟伐他汀10-5mol/L)+GGPP(焦磷酸牛儿基牛儿酯10-5mol/L)组。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SGK1、CTGF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细胞外基质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含量。结果:Ald呈剂量依赖性上调SGK1和CTGF蛋白表达(P<0.05)。醛固酮刺激6h即可增加SGK1蛋白表达(P<0.05),12h达高峰,CTGF蛋白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安体舒通和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可阻断Ald对SGK1的激活作用(P<0.01)。氟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下调Ald诱导的系膜细胞内SGK1和CTGF蛋白表达,以及其下游趋化因子MCP-1和ICAM-1表达(P<0.05)。甲羟戊酸和GGPP可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P<0.05)。结论:醛固酮可通过抑制盐皮质激素受体(MR)和PI3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内SGK1和CTGF蛋白的表达,氟伐他汀可通过SGK1信号转导通路缓解Ald的致纤维化作用。甲羟戊酸可部分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可能与甲羟戊酸通路中的Rho蛋白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微粒通过激活单核细胞HIF-1α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贝俊杰 雷灵亮 +4 位作者 赵芬 孙诚 农耀明 洪绍彩 赵丽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69-1775,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PMP)通过单核细胞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人PMP,采用基质胶栓实验检测PMP对体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在体外常氧和缺氧条件下,使PMP与人单核细胞系THP-1结合,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PMP)通过单核细胞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人PMP,采用基质胶栓实验检测PMP对体内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在体外常氧和缺氧条件下,使PMP与人单核细胞系THP-1结合,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水平,RT-qPCR检测THP-1细胞VEGF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表达,转录活性实验检测THP-1细胞HIF-1α的转录活性;利用共培养系统检测PMP与THP-1细胞相互作用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管腔形成的影响。结果:PMP诱导在体基质胶栓表面形成新生血管,HIF-1α选择性抑制剂chetomin可明显减弱该效应(P<0.01)。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PMP均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THP-1细胞表达和释放VEGF,上调HIF-1αmRNA的表达并增强其转录活性;阻断PMP与THP-1细胞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THP-1细胞HIF-1α的转录活性以及VEGF的生成。PMP激活的单核细胞可促进HUVECs在体外基质胶上形成管腔,chetomin干预导致管腔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PMP通过激活单核细胞的HIF-1α诱导其释放VEGF,导致新生血管的形成,这可能是PMP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生成的一种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微粒 单核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MIG的表达及核苷类似物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丹 夏羽佳 +3 位作者 何嘉怡 唐望先 刘梅 田德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8-522,共5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体内趋化因子MIG(即IFN-γ诱导单核因子,又称CXCL9)的表达情况,并了解MIG水平与核苷类似物治疗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方法检测9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及7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G水平,并检测32例...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体内趋化因子MIG(即IFN-γ诱导单核因子,又称CXCL9)的表达情况,并了解MIG水平与核苷类似物治疗的关系。方法通过ELISA方法检测9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及7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G水平,并检测32例CHB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清MIG水平。结果 CHB患者血清MI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患者血清MIG水平与HBV-DNA定量(r=0.309 2,P<0.01)和血清ALT水平(r=0.390 4,P<0.01)呈现正相关,与肝脏结节改变、腹水、癌变相关(P<0.05)。CHB患者核苷类似物治疗3个月后血清MIG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伴随HBV-DNA及ALT水平下降(P<0.01)。结论慢性HBV感染能诱导患者体内趋化因子MIG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病毒含量和肝脏的炎症程度密切相关,MIG可能成为预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下调趋化因子MIG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延缓乙肝患者病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趋化因子 ifn-γ诱导单核因子 核苷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K体内外抗宫颈癌HeLa细胞的作用及其荷瘤小鼠体内分布特点 被引量:8
16
作者 艾军 白引苗 +2 位作者 李巧霞 张超 单保恩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4-380,共7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荧光素酶标记的人宫颈癌HeLa-luc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了解CIK回输荷瘤小鼠后在不同器官的分布特点。方法:由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CIK,流式...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CIK)对荧光素酶标记的人宫颈癌HeLa-luc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了解CIK回输荷瘤小鼠后在不同器官的分布特点。方法:由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CIK,流式细胞术检测CIK表面分子的表达,RT-PCR法检测IFN-γmRNA的表达,MTT法和瑞氏-姬姆萨染色测定CIK对HeLa-luc细胞的杀伤作用。建立荷HeLa-luc瘤BALB/c裸鼠模型,体内成像系统观察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变化及CIK治疗效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器官中CIK的分布情况。结果:CIK在体外诱导培养14~21 d,其生长达到高峰,此时CD3+CD56+T细胞的比例增加50倍以上,IFN-γmRNA表达水平也达到高峰。在效靶比为20∶1、40∶1时,CIK对HeLa-luc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1.16±2.64)%、(72.14±4.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33±3.09)%、(21.26±2.71)%(P<0.05)。CIK治疗5周和8周后,对荷瘤小鼠的抑瘤率分别为47.18%、64.38%。CIK治疗组荷瘤小鼠外周血中IFN-γ水平为(61.92±6.49)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30±1.78)pg/ml(P<0.05)。CFSE标记的CIK经腹腔和瘤旁注射入荷瘤小鼠3 h,在肺、肝、脾、外周血、肿瘤中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腹腔途径注射24 h时,肿瘤组织中CIK浓度达到高峰(20.56±1.72)%;瘤旁途径注射3 h时,肿瘤组织中CIK达到高峰(25.75±3.45)%。结论:CIK在体内外对宫颈癌HeLa-luc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作用,CIK经不同途径注射荷瘤小鼠后可以广泛分布于全身器官,其到达各脏器的浓度与输注途径及时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宫颈癌 HeLa—luc细胞 ifn-γ 抗肿瘤作用 体内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联合作用对CIK细胞及其亚群增殖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玉 韩娇玲 +7 位作者 张震 王菲 李红 黄建敏 赵璇 杨黎 黄岚 张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联合作用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及其亚群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生物细胞治疗的20例肿瘤患者(肾癌6例,肺癌5例,肝... 目的:探讨CD3和CD28单克隆抗体联合作用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及其亚群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生物细胞治疗的20例肿瘤患者(肾癌6例,肺癌5例,肝癌、乳腺癌和恶性黑素瘤各2例,胆囊癌、淋巴瘤和卵巢癌各1例)的外周血,每例外周血均分为4组(对照组,单用CD3单抗组,单用CD28单抗组,CD3和CD28单抗联合作用组)进行CIK细胞的诱导培养。用CFSE染色检测CIK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检测CIK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磁珠分选CIK细胞亚群CD4+、CD8+和CD56+细胞,然后用ELISA检测对CIK细胞亚群分泌IFN-γ、TNF-α和IL-2能力的影响。结果:CD3/CD28单抗联合作用(PI=59.35)对CIK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与单独使用CD3单抗(PI=64.4)相比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可以刺激CIK细胞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TNF-α[IFN-γ:(384.6±263.1)vs(201.5±271.5)pg/ml,P=0.0361;TNF-α:(4.795±1.251)vs(2.835±0.443)pg/ml,P=0.0265];进一步分析发现,两单抗的联合作用可增强亚群细胞CD8+分泌IFN-γ、CD56+分泌IL-2和TNF-α的活性,从而起到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增强作用。结论:CD3与CD28单抗联合作用不能增强CIK的增殖能力,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CIK细胞的功能,在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单克隆抗体 CD28单克隆抗体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ifn-γ TNF-α IL-2 肿瘤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基因C1772T多态性与有氧耐力训练后左心室结构功能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海平 胡扬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66,84,共6页
目的:选取HIF-1α基因第12外显子上的C1772T单核苷酸多态(SNP/C1772T)解析,并与有氧耐力训练后左心室结构、功能指标进行关联性研究,探讨该多态位点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练后左心室结构、功能指标适应性改变的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可行性。方... 目的:选取HIF-1α基因第12外显子上的C1772T单核苷酸多态(SNP/C1772T)解析,并与有氧耐力训练后左心室结构、功能指标进行关联性研究,探讨该多态位点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练后左心室结构、功能指标适应性改变的分子遗传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实验对象为102名中国北方士兵。受试者进行18周有氧耐力训练,测试有氧耐力训练前后安静及递增负荷50 W、100 W、150 W下左心室结构、功能等指标,应用PCR-RFLP解析HIF-1α基因SNP/C1772T的基因型,采用关联(Association-Study)研究方法,研究18周有氧耐力训练前后安静及递增负荷左心室结构、功能等指标变化量与HIF-1α基因SNP/C1772T关联性。结果:1)HIF-1α基因SNP/C1772T基因型在士兵中分布频率经卡方检验[x^2(df=2) =1.05,P>0.05]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2)SNP/C1772T的CC基因型受试者18周有氧耐力训练后安静状态下左心室结构指标,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internal dimension,EDD)、舒张未期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diastolic,PWD)等变化量与CT基因型受试者相比表现出明显改善(P<0.05,P<0.10),其增长率分别为9%,4%,2%;左心室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每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T)变化量也表现为高于CT基因型的趋势(P<0.1);3)SNP/C1772T的CC基因型受试者18周有氧耐力训练后,递增负荷实验150 W时CC基因型受试者SVI、心功能指数(cardiac output index,COI)的变化量显著高于CT基因型(P<0.05),SV、每分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的变化量有高于CT型的趋势(P<0.10)。结论:HIF-1α基因SNP/C1772T多态性CC基因型可作为预测有氧耐力训练后左心室结构指标LVMI、EDD、PWD和功能指标COI、SVI等敏感性变化的分子遗传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单核苷酸多态性 左心室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基因多态性与肝肺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燕颖 王文多 +2 位作者 张艳霞 赵欣 杨东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77-1380,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肝肺综合征(HPS)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9年9月黑龙江省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245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有无发生HPS将其分为HPS组(n=63)和非HPS组(n=182),另选取35名健...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多态性与肝硬化肝肺综合征(HPS)遗传易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6年3月-2009年9月黑龙江省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245例肝硬化患者,根据有无发生HPS将其分为HPS组(n=63)和非HPS组(n=182),另选取3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RFLP技术检测HIF-1α基因C1772T多态性并行遗传易感相关性分析。结果非HPS组存在HIF-1α的CC、CT和TT三种基因型,分别为1例(0.6%)、89例(48.9%)、92例(50.5%);对照组存在CC、CT两种基因型,分别为16例(45.7%)、19例(54.3%);HPS组存在CC、CT和TT三种基因型,分别为2例(3.2%)、37例(58.7%)、24例(38.1%)。HPS组C等位基因频率和CC+C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2.5%、61.9%,与对照组(22.9%、45.7%)及非HPS组(25.0%、4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非HP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HPS组T等位基因频率(67.5%)与非HPS组(75.0%)及对照组(77.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临床特征来看,HPS组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均为B、C级,门静脉主干(PV)内径、脾静脉(SV)内径、脾脏厚度(ST)、腹水程度、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均明显高于非HPS组(P<0.05)。结论 HIF-1α的C1772T多态性与肝硬化患者的HPS遗传易感性相关,HIF-1α基因C1772T的变异与HPS风险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肝肺综合征 疾病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1α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高原病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辉霞 李占全 +3 位作者 崔森 冀林华 李玉丽 李学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30-1633,共4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C1772T、G1790A与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的易感性关系。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青海高原地区10...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C1772T、G1790A与慢性高原病(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CMS)的易感性关系。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青海高原地区100例CMS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人群在HIF-1α基因C1772T、G1790A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分析其与CMS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HIF-1α基因C1772T、G1790A位点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HIF-1α基因C1772T位点检出CC、CT两种基因型,未见TT基因型,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HIF-1α基因G1790A位点检出GG、GA两种基因型,未见AA基因型,两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氧诱导因子1α单核苷酸多态性C1772T、G1790A可能与CM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原病 缺氧诱导因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