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曾英 钟鹏 +4 位作者 朱祥风 林俐 杜娟 肖华亮 郭乔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34-743,共10页
目的探讨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IDH1-mutant,GBM IDH1-mu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2018年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病理科10例GBM IDH1-mu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检测其分子改变,并复... 目的探讨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IDH1-mutant,GBM IDH1-mu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2018年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病理科10例GBM IDH1-mut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检测其分子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GBM IDH1-mu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机制。结果GBM IDH1-mut患者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8~63岁;7例累及额叶,以头昏、头痛为主要症状,5例有胶质瘤病史。显微镜下观察GBM IDH1-mut共同形态学特征为细胞密集,细胞呈圆形、梭形、多角形,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微血管增生、坏死。微血管增生以肾小球样微血管增生为主,坏死表现为栅栏状坏死和凝固性缺血性坏死,根据累及范围分为大片和局灶。8例GBM IDH1-mut周围见WHOⅡ/Ⅲ胶质瘤成分。免疫组化结果:GFAP、Nestin、IDH1呈阳性表达,Olig-2可见不同程度表达(9/10),P53呈弥漫阳性表达(9/10);ATRX均不表达;Ki-67标记指数为10%~80%,而肿瘤细胞NeuN、NF、CD68、Syn、CD34均为阴性,CD34血管内皮细胞阳性。分子病理结果:10例均见IDH1R132H突变,9例MGMT启动子发生甲基化,1p/19q未缺失(0/4),未检测到TERT突变和BRAFV600E突变(0/3)。结论GBM IDH1-mut少见,坏死局限和微血管增生不显著提示预后较好,坏死广泛和微血管显著增生提示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h1突变型胶质母细胞瘤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H突变型4级星形细胞瘤与GBM进展的MRI征象比较及其对预后影响分析
2
作者 王聪惠 袁涛 +3 位作者 娄蕾 高丽娟 田磊 全冠民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4,共8页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4级星形细胞瘤(IDHmut-Astro-4)与胶质母细胞瘤(GBM)进展影像指标的差异,进而分析这种差异及其相关的临床和病理因素对两种肿瘤不良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出现进展的14例IDHmu... 目的:探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型4级星形细胞瘤(IDHmut-Astro-4)与胶质母细胞瘤(GBM)进展影像指标的差异,进而分析这种差异及其相关的临床和病理因素对两种肿瘤不良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出现进展的14例IDHmut-Astro-4和32例GBM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比较两者进展的MRI征象、临床及病理学指标的差异,影像学征象包括强化形态、强化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区正交值增大、新增远处强化、新增室管膜下强化、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脑血流量(rCBF)、胆碱(Cho)与N-乙酰天冬氨酸(NAA)比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两者生存的因素。结果:与IDHmut-Astro-4相比,GBM患者年龄较大(>54岁)(P<0.001)、肿瘤常在额叶之外(P<0.001)、1号染色体短臂及19号染色体长臂(1p19q)未缺失率较高(P=0.010)、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pTERT)突变型占比较高(P=0.001)、无进展生存期(PFS)(P=0.014)及生存期(OS)(P=0.009)较短、肿瘤进展残腔壁强化形态趋向于肿块状(P=0.034)、残腔外FLAIR高信号正交值增加较大(P=0.044)、rCBV(P=0.020)较高。多因素森林图表明,年龄(>51岁)、pTERT突变、肿瘤进展肿块状强化、rCBV(>1.68)预测OS的风险比(HR)值分别为1.00、2.21、1.79、3.65。结论:IDHmut-Astro-4与GBM进展的MRI征象有一定差异,GBM侵袭性征象更明显,以rCBV为著,并可部分解释GBM生存预后较差的原因;提示IDHmut-Astro-4与GBM的生存差异部分原因是两者的血管生成程度不同,这可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特别是抗血管生成)提供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idh突变型4级星形细胞 磁共振成像 进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母细胞瘤中LY86-AS1和KHDRBS2低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王莎莎 赵文浩 +2 位作者 何锡宁 张杨杨 常文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5-253,共9页
目的 探究淋巴细胞抗原86反义RNA 1(LY86-AS1)和含KH结构域的RNA信号转导相关分子2(KHDRBS2)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50161数据集,采用加权基... 目的 探究淋巴细胞抗原86反义RNA 1(LY86-AS1)和含KH结构域的RNA信号转导相关分子2(KHDRBS2)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GSE50161数据集,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鉴定与GBM发生密切相关的LY86-AS1和KHDRBS2。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中国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分析LY86-AS1和KHDRBS2表达与GBM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多个数据集分析LY86-AS1和KHDRBS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LY86-AS1和KHDRBS2在GBM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人类蛋白质图谱(HPA)数据库获取KHDRBS2的蛋白表达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KHDRBS2的蛋白表达。结果 LY86-AS1和KHDRBS2在GBM组织中低表达,且与GBM发生密切相关,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LY86-AS1和KHDRBS2低表达组的患者总体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LY86-AS1与初始B细胞、浆细胞、活化自然杀伤(NK)细胞、M1型巨噬细胞、活化肥大细胞和单核细胞呈显著正相关关系;KHDRBS2与初始B细胞、浆细胞、辅助T细胞、活化NK细胞和单核细胞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LY86-AS1和KHDRBS2在GBM中低表达,且与预后不良相关,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并可能作为GBM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新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GBM) 长链非编码RNA LY86-AS1 KHDRBS2 免疫细胞浸润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1GALT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和生物学作用
4
作者 敖欣 龙云峰 +3 位作者 张峥嵘 张明珠 乐壮 苏延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2-999,共8页
目的探究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1(C1GALT1)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及其对GBM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GEPIA和CGGA数据库分析C1GALT1在GBM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情况。选择两种代表性的GBM细胞(U251和LN18),构建敲低C1GALT1的GBM... 目的探究核心1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1(C1GALT1)在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表达及其对GBM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利用GEPIA和CGGA数据库分析C1GALT1在GBM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情况。选择两种代表性的GBM细胞(U251和LN18),构建敲低C1GALT1的GBM细胞系并进行体外实验。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Transwell实验检测C1GALT1对GBM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转录组数据分析可能的信号通路。采用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β-半乳糖苷酶活性。结果GEPIA和CG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C1GALT1在GBM组织中高表达(P<0.05),其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001)。CCK-8实验结果显示敲低C1GALT1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C1GALT1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P<0.001)。转录组测序和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实验结果显示C1GALT1参与到细胞衰老信号通路,敲低C1GALT1后细胞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明显增强(P<0.05)。结论C1GALT1在GBM组织中高表达,并可能通过抑制细胞衰老增强GBM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GALT1 胶质母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还原蛋白1的K197位点乳酸化修饰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5
作者 段国良 韩庆亮 范仕兵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edoxin 1,PRDX1)的K197位点乳酸化修饰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通过免疫荧光和乳酸化泛抗体技术,对比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PRDX1乳酸化修饰水平的差异,并结合高通量质谱... 目的:探讨过氧化还原蛋白1(peroxiredoxin 1,PRDX1)的K197位点乳酸化修饰对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通过免疫荧光和乳酸化泛抗体技术,对比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与癌旁组织间PRDX1乳酸化修饰水平的差异,并结合高通量质谱与修饰组学分析,筛选出PRDX1蛋白及其K197位点作为研究焦点。(2)用乳酸(5、10和15 mmol/L)、葡萄糖(5、10和25 mmol/L)或糖酵解抑制剂2-脱氧-D-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1、5、10和15 mmol/L)处理人胶质母细胞瘤U87MG和LN229细胞,用EdU增殖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取U87MG、LN229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RDX1的表达。对10 mmol/L乳酸组和未加乳酸组细胞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RDX1表达及乳酸化修饰水平。(3)构建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siRNA(si-LDHA)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si-Con,转染U87MG和LN229细胞,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PRDX1乳酸化修饰水平。(4)构建PRDX1 shRNA(sh-PRDX1)质粒和阴性对照质粒sh-Con,转染U87MG和LN229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PRDX1的表达。(5)构建PRDX1 K197R(突变型)质粒、PRDX1 WT(野生型)质粒和sh-PRDX1质粒,转染U87MG和LN229细胞,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RDX1表达与乳酸化修饰水平。取PRDX1 K197R和PRDX1 WT转染U87MG和LN229细胞后,CCK-8法和EdU法检测细胞活力和增殖,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6)构建裸鼠成瘤模型,将PRDX1基因K197R突变及未处理的LN229细胞进行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每组6只裸鼠,18 d后处死裸鼠,取肿瘤组织。用HE染色法观察组织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乳酸化修饰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查肿瘤组织内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PRDX1乳酸化修饰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细胞实验中,乳酸和葡萄糖的添加显著促进了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和迁移,并增加了PRDX1的乳酸化修饰水平(P<0.05);相反,糖酵解抑制剂2-DG则抑制了这些效应。si-LDHA转染实验显示,LDHA的敲减降低了PRDX1的乳酸化修饰水平(P<0.05)。重要的是,PRDX1的K197点突变显著降低了PRDX1的乳酸化修饰水平,并抑制了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5)。裸鼠致瘤实验进一步验证了PRDX1 K197R组的肿瘤生长显著减缓,Ki67增殖指数和乳酸化修饰水平降低(P<0.05)。结论:PRDX1的K197位点可发生乳酸化修饰,并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过氧化还原蛋白1 乳酸化 突变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变型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IDH1)水平与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血管增生正相关 被引量:3
6
作者 石剑宽 赵元琳 +5 位作者 袁媛 王超 谢忠林 高星 肖黎明 叶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0-363,共4页
目的研究人胶质瘤中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突变体(IDH1R132H)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测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DH1突变情况和IDH1(R132H)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胶质瘤Ki-67标记指数... 目的研究人胶质瘤中异柠檬酸盐脱氢酶1突变体(IDH1R132H)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测序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DH1突变情况和IDH1(R132H)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胶质瘤Ki-67标记指数,采用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人胶质瘤组织中的血管数量,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胶质瘤中IDH1(R132H)表达水平与肿瘤Ki-67标记指数和血管数量的相关性。结果 IDH1在Ⅱ级、Ⅲ级胶质瘤及继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突变率较高,且IDH1(R132H)表达水平与胶质瘤Ki-67和微血管密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IDH1在Ⅱ、Ⅲ级胶质瘤和继发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水平高,且突变型IDH1(R132H)的表达水平可能在胶质瘤的增殖和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 idh1 细胞增殖 血管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PINE1在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7
作者 郭肖肖 曹雨露 +1 位作者 徐淑欣 张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亚家族E成员1(SERPINE1)被认为是与GB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SERPINE1主要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肿瘤血管生成、...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与多种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有关。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亚家族E成员1(SERPINE1)被认为是与GBM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之一。SERPINE1主要参与上皮间质转化、肿瘤血管生成、糖酵解和免疫逃逸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已成为癌症较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和预后指标之一。SERPINE1不仅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自身促进GBM发生发展,也可介导肿瘤细胞与微环境中非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加速GBM恶性进展。了解SERPINE1如何调控GBM恶性进展对认识GBM的发生发展和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SERPINE1促GBM发生发展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SERPINE1在GBM恶性进展中的作用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亚家族E成员1 发生发展 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学文 王羽 +1 位作者 吴杰 王晨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73-2379,共7页
目的: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直接... 目的:研究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细胞因子、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手术切除且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直接测序法测定IDH1突变情况,免疫组化测定脑胶质瘤组织IDH1表达。脑胶质瘤患者均进行替莫唑胺化疗,分析IDH1突变对替莫唑胺化疗治疗脑胶质瘤临床疗效、免疫细胞因子(IFN-γ、IL-2、IL-4、IL-10)及预后生存状态的影响。结果:134例脑胶质瘤组织中79例存在IDH1突变,突变位点多为R132,突变率为58.96%,显著高于正常脑组织(χ^(2)=48.066,P<0.05)。免疫组化显示,134例脑胶质瘤组织中56例IDH1强阳性表达。IDH1突变型组WHO分级Ⅳ级占比低于IDHI野生型组[11.39%(9/79) vs 63.64%(35/55),Z=41.020,P<0.05],IDH1突变型组低分化比例高于IDHI野生型组[50.63%(40/79) vs 20.00%(11/55),χ^(2)=12.907,P<0.05]。IDH1突变型组总有效率高于IDH1野生型组[91.14%(72/79) vs 76.36%(42/55),χ^(2)=5.575,P<0.05]。IDH1突变型组IFN-γ、IL-2水平高于IDH1野生型组[(28.98±3.25) pg/ml vs (20.15±2.54) pg/ml、(33.42±4.25) pg/ml vs (25.23±3.52) pg/ml,t=16.870、11.750, P<0.05],IL-4、IL-10水平低于IDH1野生型组[(7.90±1.02) pg/ml vs(12.38±1.66) pg/ml、(8.79±1.00) pg/ml vs (15.26±1.23) pg/ml,t=19.330、33.500,P<0.05]。IDH1突变与替莫唑胺化疗后IFN-γ、IL-2水平呈正相关(r=0.845、0.772,P<0.05),与替莫唑胺化疗后IL-4、IL-10水平呈负相关(r=-0.786、-0.685,P<0.05)。IDH1突变型组替莫唑胺化疗后生存率高于IDH1野生型组[89.87%(71/79) vs 72.70%(40/55),Log Rank检验χ^(2)=5.208,P<0.05]。Cox回归分析发现,WHO分级Ⅲ级(RR=1.342)、低分化(RR=1.783)、IFN-γ(RR=1.808)、IL-2(RR=2.112)、IL-4(RR=2.342)、IL-10(RR=1.342)为危险因素,替莫唑胺化疗有效(RR=0.653)、IDH1突变(RR=0.895)为保护因素,影响脑胶质瘤患者替莫唑胺化疗预后(P<0.05)。结论:IDH1突变与脑胶质瘤患者疾病分级、分化程度有关,可影响替莫唑胺化疗疗效、免疫细胞因子表达,是替莫唑胺化疗后预后生存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 idh1突变 替莫唑胺化疗 免疫细胞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比增强T1WI直方图分析预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IDH1突变状态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鑫 张国琴 +1 位作者 阮秀杭 魏新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对比增强T1WI直方图分析在预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IDH1突变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6例GBM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其中IDH1突变组20例,野生型组96例。所有患者术前行T1WI、T2WI、FLAIR和... 目的:探讨基于对比增强T1WI直方图分析在预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IDH1突变状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6例GBM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其中IDH1突变组20例,野生型组96例。所有患者术前行T1WI、T2WI、FLAIR和对比增强T1WI扫描,术后对病灶进行IDH1突变状态的检测。采用Image J软件,在肿瘤最大层面的增强T1W图像上于强化的肿瘤实质部分内勾画ROI,测量ROI的直方图参数,包括均数、标准差(SD)、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峰度和偏度。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IDH1突变组和野生型组间各项直方图参数值的差异,对有统计学差异的直方图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阈值,并计算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IDH1突变组中病灶的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和中位数均大于野生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0)。两组间SD、峰度和偏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9~0.527)。均数、最小值、最大值和中位数鉴别IDH1突变状态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0.729、0.684和0.764,其中均数和中位数的诊断效能较好,分别以118.69和120.50为界值时,敏感度均为0.700,特异度均为0.677。结论:基于对比增强T1W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预测GBM的IDH1突变状态,其中以均数和中位数的诊断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 突变 直方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RY-1001靶向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下调胶质母细胞瘤Notch/HES1通路的表达并发挥抗肿瘤作用
10
作者 杨红丽 向亚运 +1 位作者 谭婷婷 雷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20-1630,共11页
目的 探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抑制剂ORY-100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从公开数据库(TCGA和HPA)下载相关数据,分析LSD1在GBM和正常脑中的表达情况。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ORY-1001组,12只... 目的 探究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抑制剂ORY-100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抑瘤作用和机制。方法 从公开数据库(TCGA和HPA)下载相关数据,分析LSD1在GBM和正常脑中的表达情况。将24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ORY-1001组,12只/组。肿瘤细胞种植后,每7 d用400μg/kg ORY-1001进行灌胃,检测肿瘤生长和动物生存时间,评估ORY-1001对GBM的抗肿瘤效应。检测A490 nm值测定ORY-1001对GBM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ORY-1001对LSD1表达的影响。利用慢病毒试剂,构建稳定敲降LSD1的GBM细胞(sh-LSD1),并通过动物成瘤实验评估沉默LSD1在活体动物内的作用以检测LSD1药物抑制获得的表型特异性。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与LSD1相关的基因及通路。Western blotting检测沉默LSD1及不同剂量ORY-1001治疗后Notch/HES1通路的表达。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稳定过表达Notch1(oeNotch1)的U87细胞。测定过表达Notch1后,ORY-1001对GBM动物模型肿瘤生长及生存时间的影响。通过ChIP揭示ORY-1001对Notch/HES1通路的具体调控机制。结果 LSD1在GBM中高表达,并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P<0.001)。ORY-1001治疗以及LSD1基因沉默都使荷瘤动物肿瘤负荷减轻(P<0.05)和生存时间延长(P<0.001),对多种GBM细胞的活力均表现出抑制作用(P<0.05)。ORY-1001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LSD1的表达。Notch通路富集了与LSD1抑制相关的差异基因,LSD1沉默及ORY-1001治疗后Notch/HES1通路表达显著下调(P<0.05),逆转了ORY-1001对GBM的抗肿瘤作用(P<0.05)。结论 ORY-1001通过抑制GBM中LSD1的表达而下调Notch/HES1通路,并发挥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生信分析 胶质母细胞 Notch/HES1通路 癌症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靶向P53调控DNA损伤修复和FOXO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
11
作者 罗智琼 汪卓逸 +6 位作者 汪永平 陈小忠 余佳 程莎 昝宁宁 孙宝飞 骆衡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3-763,共11页
淫羊藿素(icaritin,ICT)为8-异戊烯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淫羊藿的主要功效成分。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淫羊藿素具有抑制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生长的活性,本文旨在研究淫羊藿素的体内抗GBM有效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体外MTT... 淫羊藿素(icaritin,ICT)为8-异戊烯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淫羊藿的主要功效成分。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淫羊藿素具有抑制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细胞生长的活性,本文旨在研究淫羊藿素的体内抗GBM有效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体外MTT实验、流式细胞术、彗星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ICT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抑制4种GBM细胞U87、U251、U118、A172增殖,诱导U87细胞早期凋亡(P<0.001)和晚期凋亡(P<0.05),诱导U87细胞DNA损伤,并将U87细胞阻滞在G 0/G 1期(P<0.0001)。体内皮下瘤移植瘤实验证明,喂服200 mg/kg(P<0.01)、400 mg/kg(P<0.001)ICT对GBM皮下肿瘤生长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心、肝、脾、肺、肾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分子对接及细胞热力学结果表明,ICT与GBM存在26个可能的靶蛋白质,其中P53蛋白在GBM组织中的表达显著(P<0.001)高于正常组织,且ICT与P53的结合能较低;细胞热力学实验验证ICT可显著的富集GBM活细胞中P53蛋白的表达,这说明ICT可靶向P53蛋白。检测了ICT对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凋亡关联的FOXO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质的表达,结果表明ATR(P<0.01)、P53(P<0.001)、P21(P<0.05)和γ-H2AX(P<0.05)的表达上调,而CyclinE1(P<0.01)、E2F1(P<0.05)、CDK2(P<0.01)、Rb(P<0.001)、P-Rb(P<0.0001)和WRN(P<0.0001)的表达下调;对FOXO通路中的FOXO1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其磷酸化水平显著下调。本研究证明,ICT在体内可有效抑制GBM细胞的生长,靶向P53调控DNA损伤修复途径和FOXO信号通路诱导GBM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淫羊藿素 P53 DNA损伤应答 叉头框蛋白质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瘤IDH1突变对TAZ蛋白表达的影响
12
作者 李宁宁 熊佶 +2 位作者 汪寅 朱静静 刘颖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突变对TAZ(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binding motif)蛋白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稳定转染突变型IDH1-132H(132H)及野生型IDH1-132R(WT)... 目的研究星形胶质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1,IDH1)突变对TAZ(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binding motif)蛋白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稳定转染突变型IDH1-132H(132H)及野生型IDH1-132R(WT)的胶质母细胞瘤(U87MG)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TAZ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14例IDH1突变阴性和7例IDH1突变阳性的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样本中TAZ蛋白及其胞质结合蛋白14-3-3e的表达差异;qRT-PCR观察两组细胞TAZ在mRNA水平有无差异;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ippo信号通路核心激酶LATS1及磷酸化TAZ蛋白的表达,以及14-3-3e蛋白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表明IDH1突变的星形胶质细胞瘤中TAZ蛋白表达降低;人体胶质细胞瘤组织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Western blot一致,证实了IDH1突变的星形胶质细胞瘤中TAZ胞浆结合蛋白14-3-3e表达升高;qRT-PCR发现IDH1突变细胞TAZ mRNA水平相比野生型细胞表达明显降低;IDH1突变细胞中,LATS1以及TAZ磷酸化水平升高且细胞14-3-3e蛋白表达升高。结论星形胶质细胞瘤IDH1突变导致TAZ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降低,并通过活化Hippo信号通路影响TAZ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从而影响TAZ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idh1突变 TAZ蛋白 Hippo信号通路 14-3-3e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胶质瘤分子标志物IDH1、IDH2、p53基因突变和Ki-67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26
13
作者 孙怡 李惠 +5 位作者 吴颐 李健 申龙树 王耀辉 王剑蓉 章宜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55-1459,共5页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脑胶质瘤样本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IDH2)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以及Ki-67蛋白表达情况,明确不同脑胶质瘤基因型特征,探讨其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分子病理学依据。方法采用...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脑胶质瘤样本异柠檬酸脱氢酶1、2(IDH1、IDH2)基因突变/p53基因突变以及Ki-67蛋白表达情况,明确不同脑胶质瘤基因型特征,探讨其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分子病理学依据。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46例胶质瘤样本IDHl基因第132位密码子、IDH2基因第172位密码子突变及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样本Ki-67蛋白表达,分析分子标志物与样本临床特征和病理分级相关情况。结果共检出32.6%(15/46)的样本发生IDH1基因R132H突变,WHOⅡ~Ⅳ级样本中突变率分别为40.0%、58.3%、17.4%,IDH1基因突变与较低年龄(P=0.028)、肿瘤位置发生于额叶(P=0.002)、WHOⅡ~Ⅲ级组织学分级(P=0.047)、Ki-67蛋白低表达(P=0.034)显著相关;检出4例胶质母细胞瘤样本发生p53基因突变,突变位点位于第7、8外显子,并伴IDH1基因野生型;所有样本Ki-67均有阳性表达,在Ⅱ~Ⅳ级胶质瘤中Ki-67表达呈上升趋势,不同级别胶质瘤间Ki-67阳性表达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Ki-67低表达组IDH1突变率高于Ki-67高表达组,IDH1基因突变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不同病理分型胶质瘤的IDH1基因突变比例存在差异,在WHOⅡ~Ⅲ级中最高,IDH1、Ki-67表达水平与胶质瘤分级密切相关,p53基因突变在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更常见,IDH1、p53、Ki-67联合检测有利于胶质瘤的诊断分级和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 突变 idh1 idh2 p53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脑胶质瘤中表达及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潇鹏 唐军海 +5 位作者 黄国浩 徐庆福 臧振乐 赵邦云 王彬 吕胜青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s 1,IDH1)突变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s 1,IDH1)突变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二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133例,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ested methylation-specific PCR,n MSP)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法联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法检测脑胶质瘤中的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直接测序法检测脑胶质瘤中IDH1基因的突变情况。采用χ2检验进行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关联度的统计分析。结果 133例脑胶质瘤患者中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88例(66.17%),IDH1突变62例(46.62%)。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存在关联(P=0.01)。结论脑胶质瘤中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之间关联显著,提示两者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相互调节的作用;IDH1突变和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脑胶质瘤的重要疾病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h1 突变 MGMT 甲基化 胶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UB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高表达并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的增殖 被引量:9
15
作者 白晓斌 霍龙伟 +2 位作者 谢万福 徐高峰 王茂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8-283,共6页
目的研究苯并咪唑出芽抑制解除同源物蛋白1(budding uninhibited by benzimidazoles 1, BUB1)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 目的研究苯并咪唑出芽抑制解除同源物蛋白1(budding uninhibited by benzimidazoles 1, BUB1)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GBM细胞中BUB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利用慢病毒转染siRNA沉默BUB1的表达以探究其对于GBM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Rembrandt数据库的预后资料进行分析,探究BUB1与GBM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BUB1在GBM中高表达,而特异性沉默BUB1能够显著抑制U87细胞的生长(P=0.007)和克隆形成的能力(P=0.033);BUB1低表达组GBM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优于高表达组患者(P=0.040)。结论 BUB1表达上调能够促进GBM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和GBM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苯并咪唑出芽抑制解除同源物蛋白1(BUB1)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H1基因突变在脑胶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庆福 李立超 +1 位作者 姚雪 吕胜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386-1389,共4页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常见的肿瘤之一,尽管目前诊疗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疗效仍然不尽如人意。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脑胶质瘤中一些分子水平的异常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的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胶质瘤患者存在高频... 脑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较常见的肿瘤之一,尽管目前诊疗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疗效仍然不尽如人意。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脑胶质瘤中一些分子水平的异常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中的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脑胶质瘤患者存在高频率的异柠檬酸脱氢酶-1(isocitrate dehydrogenases-1,IDH1)基因突变现象,而且该突变与脑胶质瘤的诊断分型和临床预后有明确的关系,对其深入研究,有望找到脑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对改善当前脑胶质瘤治疗现状有着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h1基因突变 胶质 诊断分型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LDHA和突变型p53蛋白联合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被引量:4
17
作者 赖妙玲 郝卓芳 +3 位作者 黄世章 欧阳小明 郅程 申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75-2280,共6页
目的探讨LDHA/p53联合表达在胶质瘤临床病理学中的意义。方法按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分析68例胶质瘤LDHA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8例胶质瘤中,LDHA单独高表达多为高级别胶质瘤,占48.5%... 目的探讨LDHA/p53联合表达在胶质瘤临床病理学中的意义。方法按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分析68例胶质瘤LDHA和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68例胶质瘤中,LDHA单独高表达多为高级别胶质瘤,占48.5%;突变型p53高表达则多为胶质母细胞瘤,占26.5%。LDHA/p53联合表达在胶质母细胞瘤中显著增高,占22.1%(P=0.005)。高级别胶质瘤中LDHA/p53联合表达增多,占27.9%(P=0.002)。结论 LDHA/p53联合表达有助于高级别胶质瘤的诊断,对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也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 乳酸脱氢酶-A亚基(LDHA) 突变型P53 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策略 被引量:5
18
作者 黎相照 薛小磊 +3 位作者 张中满 张颖芬 丁彦青 韩慧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78-781,共4页
目的 比较免疫组化EnVision法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法在测定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中的优缺点,为临床IDH1基因突变的检测提供策略。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HRM法检... 目的 比较免疫组化EnVision法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法在测定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中的优缺点,为临床IDH1基因突变的检测提供策略。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HRM法检测279例人胶质瘤及胶质神经元混合性肿瘤中IDH1基因突变。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79例中有81例发生IDH1基因突变;HRM检测结果:275例中77例存在IDH1基因突变,4例因为DNA质量不佳导致检测无结果。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HRM法检测IDH1基因突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无显著性(P=0.375)。结论 IDH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WHOⅡ~Ⅳ级的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以及星形-少突胶质细胞瘤中;中国人IDH1基因突变率较国外低,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IDH1-R132H抗体免疫组化检测IDH1基因突变的结果与HRM法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临床IDH1-R132检测首推免疫组化法,IDH1突变分子检测适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突变阴性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 胶质 idh1 免疫组织化学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39-5p靶向调控DNMT1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和转移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传坤 王伟 +1 位作者 姜海涛 何雅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8-244,共7页
目的考察miR-139-5p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以及miR-139-5p对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qRT-PCR检测GBM肿瘤组织、配对癌旁组织、人正常神经胶质细胞系HEB和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m... 目的考察miR-139-5p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以及miR-139-5p对DNA甲基转移酶1(DNMT1)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qRT-PCR检测GBM肿瘤组织、配对癌旁组织、人正常神经胶质细胞系HEB和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中miR-139-5p的表达。通过转染miR-139-5p模拟物来上调U251细胞中miR-139-5p的表达,通过转染靶向DNMT1的siRNA(DNMT1-siRNA)来下调DNMT1的表达。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组织和细胞中DNMT1和2型神经纤维瘤病(NF2)的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流式细胞术和Matrigel Transwell评估U251细胞的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结果与癌旁组织或HEB细胞相比,GBM组织和U251细胞中的miR-139-5p表达被抑制(P<0.05)。与对照细胞相比,转染miR-139-5p模拟物明显下调了DNMT1的表达并上调了NF2的表达(P<0.05)。与对照细胞相比,转染DNMT1-siRNA明显促进了NF2的表达(P<0.05)。转染miR-139-5p模拟物或DNMT1-siRNA均可诱导U251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侵袭(P<0.05)。结论 miR-139-5p在GBM中发挥抗癌作用,miR-139-5p通过靶向负调控DNMT1来抑制肿瘤的增殖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9-5p 胶质母细胞 DNA甲基转移酶1 2型神经纤维病(NF2)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胶质母细胞瘤中Nrf-2和HO-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滕志朋 余天平 +1 位作者 王晨 李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GBM及23例瘤旁正常组织中Nrf-2和... 目的探讨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GBM及23例瘤旁正常组织中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Nrf-2和HO-1蛋白在GBM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5.7%和89.8%)明显增加,与瘤旁正常对照组(34.8%和26.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40,P<0.05)。而患者性别、年龄、胶质瘤复发、手术切除范围、肿瘤大小、术后放化疗情况与Nrf-2、HO-1蛋白的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Nrf-2和HO-1蛋白可能与GBM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有望作为反映GBM的诊断及治疗的生物学新指标,成为GBM的治疗和研究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Nrf-2 HO-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