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石膏^(230)Th定年及成盐期与第四纪冰期和构造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安东 郑绵平 +3 位作者 施林峰 王海雷 徐建明 袁文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4-504,共11页
本文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MC-ICP-MS),对柴达木盆地一里坪15YZK01钻孔中前336.2 m含石盐地层中的7个石膏样品进行230Th定年。依据年代-深度公式,获得S1-S4盐层的成盐年代分别为733.8~716.0 ka、581.9~573.8 ka、181.6~179.... 本文采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MC-ICP-MS),对柴达木盆地一里坪15YZK01钻孔中前336.2 m含石盐地层中的7个石膏样品进行230Th定年。依据年代-深度公式,获得S1-S4盐层的成盐年代分别为733.8~716.0 ka、581.9~573.8 ka、181.6~179.3 ka和158.0~154.2 ka;含芒硝粉砂地层的年代为171.6 ka。结合前人对一里坪表面盐壳的14C测年数据,证实一里坪表面盐层S5开始形成于末次冰期。15YZK01钻孔记录的成盐期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及构造运动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石盐层S1对应于"昆黄运动"之后的望昆冰期,以及深海氧同位素第18阶段(MIS18);S2对应于大间冰期,但是该年代比较接近望昆冰期;S3和S4石盐层及含芒硝粉砂层对应于共和运动和倒数第二次冰期MIS6;S5石盐层开始形成的时代对应于末次冰期MIS2。同时,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多个钻孔含盐地层的测年数据进行总结,证实中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冰川活动与柴达木盆地盐类沉积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成盐盆地中通常发于有倒数第二次冰期和末次冰期的石盐层;而盆地东南部的察尔汗盐湖区仅发现有末次冰期以来的石盐层。柴达木盆地成盐期受到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和构造运动的影响,第四纪冰期中盐湖水源补给量的减少,是导致柴达木盆地成盐的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230th 成盐期 构造运动 第四纪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古地磁与^(230)Th定年的西沙西科1井乐东组生物礁沉积年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振峰 张道军 +12 位作者 刘新宇 尤丽 罗威 易亮 谭亮成 祝幼华 秦华峰 程海 李忠权 谢强 车志伟 邓成龙 朱日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7-1038,共12页
生物礁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磁性地层学是建立年代框架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生物礁沉积物中天然剩磁强度弱,南海地区生物礁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尚未很好展开.为此,本文利用西沙群岛西科1井乐东组生物... 生物礁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在全球气候变化与碳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磁性地层学是建立年代框架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生物礁沉积物中天然剩磁强度弱,南海地区生物礁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尚未很好展开.为此,本文利用西沙群岛西科1井乐东组生物礁沉积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显示,西沙群岛乐东组记录了布容正极性时、奥杜维尔正极性时和松山负极性时.通过对比已有的钻孔资料,本文认为应基于岩石地层特征这一标准将西沙地区的乐东组埋深予以统一.在此基础上,综合磁性地层与^(230)Th定年结果,本文将乐东组的底界限定在~2.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230th 生物礁 南海 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ICP-MS标样-样品交叉测试法测定石笋样品的^(230)Th/U年龄 被引量:8
3
作者 廖泽波 邵庆丰 +2 位作者 李春华 孔兴功 汪永进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5-309,共15页
借鉴国际上已经建立的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套便捷的UTEVA树脂分离纯化U与Th的化学流程,以及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U/Th同位素的方法,用于精确测定石笋样品的230 Th/U年代。U/Th同位素的测量采用标样-样品交叉测试法(standard-s... 借鉴国际上已经建立的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套便捷的UTEVA树脂分离纯化U与Th的化学流程,以及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量U/Th同位素的方法,用于精确测定石笋样品的230 Th/U年代。U/Th同位素的测量采用标样-样品交叉测试法(standard-sample bracketing),即在测量未知样品之前和之后分别测量标准样品的同位素,通过外部归一化和线性内插法估算测量未知样品时仪器的校正因子,如质量歧视和二次电子倍增器相对于法拉第杯的增益。为检验该方法的可靠性,本研究分析了国际U标准样品Harwell uraninite-1(HU-1)、U/Th内用标准样品MFT和已知年代石笋样品的U/Th同位素。结果显示:HU-1的δ234 U=(-1.27±2.14)‰(±2σ,n=29),该结果与国际上不同实验室的测量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U/Th内用标准样品MFT(±2σ,n=22)的δ234 U、230 Th/238 U放射性活度比和年代平均值分别为(408.2±3.2)‰、1.002±0.003和(124.3±0.5)ka,具有较好的重现性。47个石笋样品的234 U/238 U、230 Th/238 U放射性活度比和230 Th/U校正年代的相对误差(±2σ)分别约为0.6‰、2.4‰和0.5%,与已发表数据在误差范围内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 230th/U UTEVA树脂 U/th分离纯化 石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石笋平均沉积速率的确定——多方法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殷建军 李红春 +6 位作者 沈川洲 李廷勇 林玉石 覃嘉铭 唐伟 王华 杨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84-1891,共8页
石笋凭借其准确的年代学和对洞穴外界环境的敏感响应,已经成为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力量。亚洲季风区轨道-千年尺度石笋δ18O指示亚洲季风强弱的变化,但是在更短的时间尺度上,石笋δ18O则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近现代、能与器测记录... 石笋凭借其准确的年代学和对洞穴外界环境的敏感响应,已经成为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力量。亚洲季风区轨道-千年尺度石笋δ18O指示亚洲季风强弱的变化,但是在更短的时间尺度上,石笋δ18O则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近现代、能与器测记录进行对比的石笋记录研究是衔接现代气候与古气候的关键环节。而这关键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就是确定石笋的沉积年代。寻找一种适合于无生长纹层、低U含量石笋样品的年代方法对于解决石笋沉积年代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选择广西桂林茅茅头大岩一正在生长的年轻石笋。由于低U含量、高232 Th含量,U系-230 Th定年不成功。利用210Pb定年计算出平均沉积速率为1.96±0.23mm/a,但由于多层晶间孔隙的存在,计算结果偏小。由于石笋中14 C基本为核爆产生,AMS 14 C测试结果计算石笋平均沉积速率为2.10mm/a,但由于未测量到核爆前14 C数据,其值可能仍偏小。由于前人研究指出桂林地区石笋记录能记录夏季风降水,结合桂林多年降水数据,综合计算出该石笋平均沉积速率为2.44mm/a,生长时限为2009—1968年。平均沉积速率和沉积时代的确定,为后续的石笋现代气候研究,进而与古气候衔接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石笋 230 th AMS14 C 210pb 器测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冰消期以来气候期划分的准确定位与定年 被引量:2
5
作者 覃嘉铭 袁道先 +10 位作者 林玉石 张美良 章程 王华 冯玉梅 涂林玲 杨琰 程海 R. Lawrence. Edwards 冉景丞 陈会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9期209-212,共4页
对贵州荔波董歌洞D4石笋的再次高密度^230Th测年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在16ka以来的部分,平均分辨率达18a。研究表明,氧同位素记录除反映季风的强弱变化外,能更好地揭示H1,BA,YD以及全新世中9.1ka,8.2ka、4.6ka气候突变事件。... 对贵州荔波董歌洞D4石笋的再次高密度^230Th测年及碳、氧同位素分析,在16ka以来的部分,平均分辨率达18a。研究表明,氧同位素记录除反映季风的强弱变化外,能更好地揭示H1,BA,YD以及全新世中9.1ka,8.2ka、4.6ka气候突变事件。碳同位素记录和沉积速率则能更好地反映气候干湿的变化。石笋记录对气候期的正确划分及突变事件的准确定位及定年,可为全球变化其他记录的研究提供一个可靠时间系列的基准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记录 古气候分期 ^230th 贵州荔波董歌洞 准确 气候期 末次冰消期 碳同位素记录 氧同位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扎布耶湖晚更新世沉积物^(230)Th/^(238)U年代学研究
6
作者 马志邦 马妮娜 +1 位作者 张雪飞 王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641-1651,共11页
本文应用全溶样品的等时线模式,较成功地测定了藏北高原西南部扎布耶盐湖SZK01孔岩芯中含不等量碳酸盐粘土的230Th/238U年龄,建立了青藏高原腹地海拔4000m以上湖泊120ka以来连续的同位素年龄标尺,从而为扎布耶盐湖及其周缘地区古环境古... 本文应用全溶样品的等时线模式,较成功地测定了藏北高原西南部扎布耶盐湖SZK01孔岩芯中含不等量碳酸盐粘土的230Th/238U年龄,建立了青藏高原腹地海拔4000m以上湖泊120ka以来连续的同位素年龄标尺,从而为扎布耶盐湖及其周缘地区古环境古气候演化研究奠定了时间坐标。根据230Th/238U年龄数据,SZK01孔的平均沉积速率约为68cm/ka。然而不同层段的沉积速率差异较大,变化在20.8~128.8cm/ka,其快慢变化反映了该湖从短命深湖、动荡浅湖、滨湖到盐湖的环境变化,与高分辨率SZK02孔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讨论了测年模式的适应性、样品的U封闭性和应用的优越性,提出开展湖区及周边各类型水体的U、Th同位素化学行为研究和检验沉积物中多源Th对定年的影响将是今后年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物 230th/238U 全溶样品等时线 扎布耶盐湖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元8世纪以来贵州荔波石笋高分辨率的气候变化记录 被引量:16
7
作者 覃嘉铭 袁道先 +6 位作者 林玉石 张会领 张美良 程海 王华 杨琰 冉景丞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6-272,共7页
通过中国贵州荔波龙泉洞L 1及L 2两根石笋19件ICPM S230T h测年和459件氧稳定同位素分析,L 1时限范围为918-1910aA.D.,L 2为724-1888aA.D.;稳定同位素样品的平均分辨率分别为6.6a和3.6a。两根石笋1δ8O记录取得了平行一致的结果,石笋记... 通过中国贵州荔波龙泉洞L 1及L 2两根石笋19件ICPM S230T h测年和459件氧稳定同位素分析,L 1时限范围为918-1910aA.D.,L 2为724-1888aA.D.;稳定同位素样品的平均分辨率分别为6.6a和3.6a。两根石笋1δ8O记录取得了平行一致的结果,石笋记录可分为3个气候期,即:中世纪冷期(公元8世纪-995aA.D.),石笋1δ8O总的偏重,变化幅度较小,最轻为-8.84‰,最重为-6.72‰,平均值为-7.76‰;中世纪暖期(995-1340aA.D.),石笋记录为两峰夹一谷,200年级的一个半旋回,δ18O最轻为-9.47‰,最重为-6.58‰,平均值为-7.94‰;小冰期(1340-1880aA.D.),石笋记录为四谷三峰相间交替,即季风表现出由弱到强的200年级3个半旋回,1δ8O最轻为-9.50‰,最重为-6.07‰,平均值与中世纪暖期基本一致,为-7.92‰,但变化幅度要大一些,特别是弱季风期要偏重一些。L 1及L 2两石笋δ18O记录可以很好地和中国中东部物候记录对比。在总体变化格局上也可以和格陵兰冰芯记录进行对比。石笋记录也可以与宇宙核素产率及太阳耀斑记录进行对比,小冰期中石笋δ18O记录的4个低谷期(弱季风期),正好与宇宙核素产率及太阳耀斑曲线的低谷区相对应,并分别可以和太阳黑子1810年达尔顿极小值、1645-1715年蒙德极小值、1420-1530年的斯波瑞尔极小值、1280-1440年的沃尔夫极小值一一对应。太阳黑子的变化,直接改变地球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说明低纬度地区短尺度季风气候直接响应于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笋氧同位素 ICPMS-^230th 古气候记录 贵州荔波龙泉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