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1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祁漫塔格山乌兰乌珠尔斑状正长花岗岩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6
1
作者 郭通珍 刘荣 +2 位作者 陈发彬 白旭东 李红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03-1211,共9页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乌兰乌珠尔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AR为3.02~5.88,NK/A为1.04~1.17,A/CNK为0.96~1.07)、高TFeO/MgO和贫CaO、MgO的特征;∑REE较高,LREE略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十分明显,Eu负异常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稍右倾...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乌兰乌珠尔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AR为3.02~5.88,NK/A为1.04~1.17,A/CNK为0.96~1.07)、高TFeO/MgO和贫CaO、MgO的特征;∑REE较高,LREE略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十分明显,Eu负异常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稍右倾的V字形;明显富集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Ba、Sr、P、Ti、Nb等。这些资料显示了A2型铝质花岗岩的特征,其来源可能与洋壳、岛弧建造组成的年轻地壳有关。采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乌兰乌珠尔正长花岗岩体的206Pb/238U年龄为388.9Ma±3.7Ma(MSWD=3.1),代表该岩体的形成年龄。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或造山作用演化晚期相对伸展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花岗岩 LA-MC-icpms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祁漫塔格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南黄沙坪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99
2
作者 姚军明 华仁民 林锦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8-696,共9页
湘东南花岗岩带位于南岭花岗岩带中段,包含以千里山、骑田岭等为代表的花岗岩类和以水口山、铜山岭及宝山为代表的花岗闪长岩类。黄沙坪花岗岩体与前者相邻产出,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也具有相类似的特征,其主量元素表现为高硅、高钾、高K2O... 湘东南花岗岩带位于南岭花岗岩带中段,包含以千里山、骑田岭等为代表的花岗岩类和以水口山、铜山岭及宝山为代表的花岗闪长岩类。黄沙坪花岗岩体与前者相邻产出,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也具有相类似的特征,其主量元素表现为高硅、高钾、高K2O/Na2O比值,低磷,微量元素以富集Rb、Th、U、K、Ta、Nb,贫Ba、Sr、P、Eu、Ti为特征,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利用LA-ICP-MS锆石U-Pb原位定年方法,测得黄沙坪花岗岩的年龄为161.6±1.1Ma,也与区内千里山(162.55±3.25Ma)、骑田岭(161±2Ma)等花岗岩岩体的年龄基本一致,代表了湘东南乃至南岭地区燕山期花岗岩的主要形成时期。因此本文认为,黄沙坪花岗岩体与千里山、骑田岭等岩体属于同一类型,岩石成因可能与印支造山运动后的岩石圈伸展有关,形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而与水口山、铜山岭和宝山等花岗闪长质岩体有较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 花岗岩 地球化学 黄沙坪 湘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赣西地区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 被引量:37
3
作者 张菲菲 王岳军 +2 位作者 范蔚茗 张爱梅 张玉芝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4-426,共13页
对湘东板杉铺岩体、宏夏桥岩体和赣西张佳坊岩体、丰顶山岩体以及山庄岩体共5个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采自上述5个岩体的代表性样品分别给出了(418±2)Ma(板杉铺岩体)、(432±6)Ma... 对湘东板杉铺岩体、宏夏桥岩体和赣西张佳坊岩体、丰顶山岩体以及山庄岩体共5个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采自上述5个岩体的代表性样品分别给出了(418±2)Ma(板杉铺岩体)、(432±6)Ma(宏夏桥岩体)、(440±2)Ma(张佳坊岩体)、(402±2)Ma(丰顶山岩体)和(424±3)Ma(山庄岩体)的锆石u—Ph谐和年龄,代表了区内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的形成时代。结合其他的年代学和地质资料,认为华南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空间上呈面状展布,时代上主体集中在400~440Ma间,且区内早古生代晚期片麻状花岗岩和块状花岗岩的形成时代无明显差异,动力学上倾向于认为华南内部加里东事件很可能不是洋陆俯冲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u-pb 早古生代晚期花岗岩 湖南省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中部和广东西部3个典型花岗质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成岩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彭冰霞 王岳军 +1 位作者 范蔚茗 彭头平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97-1597,共1页
关键词 花岗质岩体 湖南中部 二长花岗岩 成岩 LA—icpms锆石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宁城一带道虎沟生物群及相关地层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燕学 柳永清 张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27-1527,共1页
关键词 道虎沟生物群 内蒙古宁城 icpms 地层柱 LA—icpms锆石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角闪辉长岩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及找矿意义
6
作者 刘宝山 寇林林 +5 位作者 李成禄 王泽宇 罗建 张春鹏 杨元江 韩仁萍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8-611,共14页
通常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对找矿勘查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争光角闪辉长岩隐伏产于争光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多宝山矿集区内。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年龄... 通常中基性脉岩与金矿床有着密切的成因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联系,对找矿勘查有着一定的指示意义。争光角闪辉长岩隐伏产于争光金矿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坡多宝山矿集区内。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组成分析,获得角闪辉长岩锆石年龄为(117.3±2.4)Ma,并存在两组(468~484)Ma和(489~550)Ma的捕获岩浆锆石年龄,指示岩脉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Hf同位素显示ε_(Hf)(t)=-2.33~12.78,样品投点落于大兴安岭早白垩世火山岩带范围内,Hf同位素数值变化较大,以正值为主,与来源于幔源岩浆经地壳物质加入的混染有关,fLu/Hf为-0.96~-0.90,二阶段模式年龄集中在533~1316 Ma。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曲线右倾,Nb、Sr、Zr亏损,Th、Ta、Nd富集,Zr(26.6×10^(-6)~35.8×10^(-6))、Hf(1.39×10^(-6)~2.08×10^(-6))、Cr(102×10^(-6)~360×10^(-6))含量变化及La/Nb(142.5~214.8)、Zr/Ba(0.16~0.19)比值特征反映出幔源岩浆特点,形成于伸展的构造背景。角闪辉长岩与嫩江—黑河成矿带三道湾子等金成矿作用及与成矿相关的闪长质脉岩形成同一时期(110~125)Ma,同处于伸展环境,暗示该脉岩对争光矿区调查早白垩世金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闪辉长岩 锆石u-pb HF同位素 金矿床 大兴安岭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变质岩的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解添合 曹玉亭 +5 位作者 刘良 马拓 王超 康磊 盖永升 宋里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14,共17页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陆续识别出多类型高压变质岩,以及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原岩年龄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的中-低压浅变质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对三个不同岩... 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陆续识别出多类型高压变质岩,以及新元古代和古生代的原岩年龄信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木纳布拉克地区巴什库尔干岩群的中-低压浅变质岩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对三个不同岩组的6个样品进行了岩相学、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以期对区内长城纪地层的构造归属划分提供更多的年代学证据。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红柳泉组钾长片麻岩和角闪片岩的原岩形成年龄分别为1459~1577Ma和<1493Ma、贝壳滩组钙质白云母片岩的原岩年龄为<956Ma,均为中-新元古代;此外钙质白云母片岩还获得499Ma的变质年龄,总体反映了以上3个样品具有阿尔金杂岩的锆石年龄信息。这3个样品的核部残留碎屑锆石的ε_(Hf)(t)值与阿尔金杂岩中各类变质岩的ε_(Hf)(t)值范围一致,且具有相似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代表了其原岩具有相似的物源。因此,综合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分析可以推断,以上3个样品所属的地层不应再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而归到阿尔金杂岩更为合适。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扎斯勘赛河组长英质片麻岩、红柳泉组长英质糜棱岩和贝壳滩组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年龄介于454~460Ma以及多期变质年龄分别为429~432Ma、400~402Ma和~376Ma。这3个样品的原岩年龄和变质年龄与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高压变质岩带内变质岩石原岩和变质年龄具有一致性,且构造位置上均位于木纳布拉克地区西南缘,与阿尔金杂岩以断裂相隔,由此初步推断其与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高压变质岩带有关。综上,本文认为南阿尔金木纳布拉克地区原划为长城纪巴什库尔干岩群中南部的贝壳滩组和红柳泉组样品为南阿尔金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西延部分,北部的扎斯勘赛河组和红柳泉组样品为中阿尔金南缘志留纪中压-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阿尔金 木纳布拉克 阿尔金杂岩 锆石u-pb 锆石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颗粒锆石不同束斑LA-ICP-MS原位微区U-Pb年龄对比测定及其应用研究
8
作者 孟重天 郝宇杰 +7 位作者 李予晋 王世昌 任枫荻 张宇婷 商青青 张峻硕 李泽宇 罗炜丞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3-489,共17页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通过进一步改进测试流程、优化仪器参数及增加氮气等辅助气体增敏设备,最大程度提升小束斑LA-ICP-MS中的灵敏度并降低元素分馏效应。对此,本文对Qinghu、P...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通过进一步改进测试流程、优化仪器参数及增加氮气等辅助气体增敏设备,最大程度提升小束斑LA-ICP-MS中的灵敏度并降低元素分馏效应。对此,本文对Qinghu、Ple2ovice、Tanz 3个标准锆石在束斑直径分别为32μm、24μm和16μm条件下进行了定年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在32μm小束斑条件下,标准锆石Qinghu的^(206)Pb/^(238)U的年龄范围为162~157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9.5±0.8 Ma(2σ,n=26,MSWD=0.36);标准锆石Ple2ovice的^(206)Pb/^(238)U的年龄范围为340~33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7.1±1.5 Ma(2σ,n=27,MSWD=0.085);标准锆石Tanz的^(206)Pb/^(238)U的年龄范围为574~562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66.6±2.9 Ma(2σ,n=29,MSWD=0.070)。在24μm小束斑条件下,标准锆石Qinghu的^(206)Pb/^(238)U的年龄范围为162~157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9.3±0.7 Ma(2σ,n=30,MSWD=0.22);标准锆石Ple2ovice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341~33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7.2±1.5 Ma(2σ,n=29,MSWD=0.13);标准锆石Tanz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568~561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66.5±2.9 Ma(2σ,n=30,MSWD=0.054)。在16μm小束斑条件下,标准锆石Qinghu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163~15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9.5±1.4 Ma(2σ,n=25,MSWD=0.45);标准锆石Ple2ovice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340~334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37.3±2.0 Ma(2σ,n=30,MSWD=0.063);标准锆石Tanz的^(206)Pb/^(238)U年龄范围为575~563 Ma,^(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67.0±4.3 Ma(2σ,n=30,MSWD=0.028)。以上结果表明,Qinghu、Ple2ovice、Tanz 3个标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与推荐值在误差范围内完全吻合。因此,文中尝试建立的小束斑(24μm及16μm)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新方法具有可行性。该方法的建立有利于扩大LA-ICP-MS锆石U-Pb定年的应用范围,对颗粒较小、结构复杂的锆石颗粒进行定年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与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 小束斑 锆石u-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别珍套山西段中酸性侵入岩岩石成因:来自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的制约
9
作者 胡运行 顾枫华 +2 位作者 章永梅 席姣姣 张英帅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22,共24页
新疆别珍套山地区西段所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组成。笔者针对研究区不同岩性侵入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限定其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花... 新疆别珍套山地区西段所出露的中酸性侵入岩,主要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闪长岩组成。笔者针对研究区不同岩性侵入岩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以限定其岩石成因及其构造背景。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两件闪长岩样品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60.2Ma、458.4Ma及403.3~402.2Ma,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侵位于中—晚奥陶世,闪长岩则侵位于早泥盆世。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三类岩石均表现为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指示三者可能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岩浆弧环境。花岗闪长岩、闪长岩锆石Hf同位素特征均表现为亏损地幔向球粒陨石过渡的趋势,锆石εHf(t)值分别为-2.4~8.7、-2.5~3.5,二阶段Hf模式年龄远大于成岩年龄。此外,别珍套山西段花岗岩高Sr、低Y和Yb,具典型埃达克岩特征,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受到俯冲板片流体的交代。花岗闪长岩为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属I型花岗岩,其Mg#值为28.9~31.0,为幔源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闪长岩属准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岩石,Mg#值为17.3~22.1,同样为幔源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但可能为区域局部伸展背景下的产物。西天山别珍套山地区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为中奥陶世到早泥盆世北天山洋向南伊犁板块之下俯冲消减的岩浆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别珍套山 中酸性侵入岩 锆石u-pb 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矿物包裹体和信号采集时间对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宇 钟世华 +5 位作者 李三忠 赵鸿 薛梓萌 郭广慧 刘嘉情 牛警徽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8-400,共13页
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常规的分析手段。然而,锆石微区分析结果的解译受到分析点选取、仪器稳定性和采集信号校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定量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锆石微区分析结果是准确探讨该结果地质... 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已成为当前地球科学领域常规的分析手段。然而,锆石微区分析结果的解译受到分析点选取、仪器稳定性和采集信号校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定量揭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锆石微区分析结果是准确探讨该结果地质意义的重要前提。本文以来自青海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晚三叠世二长花岗斑岩岩体中的锆石为研究对象,开展了LA-ICP-MS锆石原位U-Pb定年和微量元素分析,以探究副矿物包裹体和信号采集时间对锆石微区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信号采集时间较短时会得到较大的U-Pb定年误差,但它的改变并不会对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产生明显影响。对比含矿物包裹体和不含矿物包裹体的分析点可知,矿物包裹体的存在同样不会对定年结果产生明显干扰。然而,若选择的锆石分析位置含有磷灰石等副矿物包裹体,得到的分析数据会具有“轻稀土富集”的假象,从而造成诸多误判,如推断出错误的岩浆氧逸度特征等。因此,锆石微区分析前必须首先查明所分析的位置是否存在副矿物包裹体,而在探讨锆石微量元素数据的地质意义前必须将受到矿物包裹体混染的锆石数据予以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锆石 u-pb 副矿物包裹体 信号采集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蚌埠隆起区花岗岩形成时代及岩浆源区性质:锆石LA-ICPMS U-Pb定年与示踪 被引量:52
11
作者 杨德彬 许文良 +2 位作者 裴福萍 王清海 柳小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3-454,共12页
蚌埠隆起区西庐山及女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9.3±4.8)Ma(n=7)和(130.1±3.2)Ma(n=9),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曹山二长花岗岩和蚂蚁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 蚌埠隆起区西庐山及女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29.3±4.8)Ma(n=7)和(130.1±3.2)Ma(n=9),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曹山二长花岗岩和蚂蚁山花岗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10.3±2.8)Ma(n=17)和(115.8±3.1)Ma(n=18),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岩体的岩相学和具有震荡环带岩浆锆石的存在表明该类花岗岩均为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非混合岩化成因。西庐山和女山花岗岩中新元古代岩浆锆石和印支期变质锆石的存在以及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继承锆石的存在暗示岩浆源区既有扬子地块基底物质又有华北地块基底物质,其中某些遭受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改造。蚌埠隆起区深部地壳中扬子地块基底物质的存在与扬子地块沿郯庐断裂带于北西方向俯冲于华北地块之下的地质事实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 u-pb 示踪 岩石成因论 蚌埠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北麓汤家坪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岩石成因的制约 被引量:46
12
作者 魏庆国 高昕宇 +2 位作者 赵太平 陈伟 杨岳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50-1562,共13页
河南商城县汤家坪花岗斑岩产于大别造山带北麓,岩体位于早白垩世达权店花岗岩体的南缘。岩体斑晶含量占10%左右,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基质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锆石。... 河南商城县汤家坪花岗斑岩产于大别造山带北麓,岩体位于早白垩世达权店花岗岩体的南缘。岩体斑晶含量占10%左右,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基质主要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副矿物主要为磁铁矿、赤铁矿、锆石。花岗斑岩中锆石U-Pb年龄为121.6±4.6Ma,为早白垩世中晚期。汤家坪花岗斑岩含白云母,无角闪石,具高硅(SiO2>72%)、高碱(Na2O+K2O>7.4%)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18,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La/Yb)N=10.9~44.5,明显亏损Eu(δEu=0.40~0.58)、Sr、Ba、Nb等。P2O5与SiO2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b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关系、Y、Th随Rb升高而降低,属弱过铝质高分异S型花岗岩。汤家坪花岗斑岩εHf(t)(-17.6~-10.4)和εNd(t)(-15.5~-13.7)值均显示出壳源特征,tDM2(Hf)和tDM2(Nd)分别为1843~2281Ma和2034~2178Ma,反映汤家坪花岗斑岩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中等的初始Sr同位素指示源岩中可能有部分低成熟度地壳物质加入。结合稀土元素特征,认为汤家坪花岗斑岩源岩来源较深,主要源于下地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家坪花岗斑岩 高分异S型花岗岩 锆石u-pb Hf同位素 下地壳部分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波洛尕熊金矿区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13
作者 孔会磊 李青 +4 位作者 李金超 张江伟 南卡俄吾 国显正 贾群子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5,共16页
波洛尕熊金矿区位于青海东昆仑东段,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带在空间上伴生产出。笔者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大地构造意义、形成时代与找矿意义。岩石地球... 波洛尕熊金矿区位于青海东昆仑东段,矿区内石英闪长玢岩脉与金矿化带在空间上伴生产出。笔者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及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大地构造意义、形成时代与找矿意义。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属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基本不显示铕异常。Rb/Sr、Nb/Ta、Zr/Hf等特征反映闪长玢岩具有壳幔混合的源区特征。石英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26.6±1.6)Ma(MSWD=0.41),形成时代为印支期晚三叠世,为东昆仑造山带古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的产物。综合东昆仑地区前人年代学数据及区域构造演化,认为波洛尕熊石英闪长玢岩为后碰撞伸展阶段地壳重熔的产物,东昆仑在约228 Ma就已全面进入后碰撞演化阶段。印支期中基性岩脉尤其是闪长玢岩脉经常与东昆仑地区金矿化在时空分布及成因上关系密切,在今后金矿找矿勘查中应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LA-ICP-MS u-pb 后碰撞 石英闪长玢岩 波洛尕熊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缘察汉诺地区花岗伟晶岩矿物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14
作者 张金明 王秉璋 +2 位作者 王涛 李善平 郑英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778-2796,共19页
青藏高原东北缘花岗伟晶岩及相关伟晶岩型Li-Be矿床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伟晶岩形成时代均为印支期,是否存在其他地质演化时期的伟晶岩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制约了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矿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 青藏高原东北缘花岗伟晶岩及相关伟晶岩型Li-Be矿床是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伟晶岩形成时代均为印支期,是否存在其他地质演化时期的伟晶岩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制约了该地区伟晶岩型稀有矿成矿规律研究与成矿预测的开展。本文对察汉诺地区新识别的晚奥陶世花岗伟晶岩进行了锆石U-Pb年龄、全岩地球化学、矿物学、锆石Hf同位素研究,讨论了其成因及地质意义。伟晶岩的锆石LA-ICP-MS U-Pb测年获得476~491Ma的捕获锆石年龄和441~455Ma的伟晶岩形成年龄,岩浆锆石ε_(Hf)(t)介于-0.38~0.22之间,对应的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_(DM2))为1401~1458M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岩石样品富钾低钠,具有富碱与钾玄质的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亏损不明显Eu负异常显著(δEu=0.17~0.2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Th、U等),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P、Ti、Sr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伟晶岩中单斜辉石总体具有高Fe、Mg、Ca,低Ti、Al、Na的特点属Ca-Mg-Fe辉石族普通辉石,为幔源岩浆在由深部向浅部运移过程中逐步结晶的产物;榍石的SiO_(2)、TiO_(2)、CaO含量低于理论值,含相对较高的Al_(2)O_(3)、F和FeO,指示榍石形成于高温的环境。结合区域地质、年代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早期俯冲的大洋地壳发生了部分熔融的高温流体导致上地壳中元古界的熔融的混合岩浆在近地表形成了察汉诺伟晶岩,形成于原特提斯洋(柴北缘洋)俯冲末期至随后发生的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碰撞初期的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伟晶岩 锆石u-pb 矿物学 HF同位素 察汉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中山片麻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15
作者 李淼 刘晓春 陈龙耀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8-1337,共20页
中山片麻岩是一套含石榴石的淡色长英质片麻岩,主要出露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附近。新的LA-ICP-MS U-Pb锆石年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片麻岩原岩的物源区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晚期大陆地壳,原岩的沉积作用发生在1200~944Ma之间;在... 中山片麻岩是一套含石榴石的淡色长英质片麻岩,主要出露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中山站附近。新的LA-ICP-MS U-Pb锆石年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片麻岩原岩的物源区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晚期大陆地壳,原岩的沉积作用发生在1200~944Ma之间;在格林维尔期(~944Ma)麻粒岩相变质作用过程中,这些沉积岩原岩经深熔作用形成淡色花岗岩;随后在泛非期(~550Ma)再次经历了高级变质作用。岩石学、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山片麻岩主体属于一套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有类似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微量元素Nb、Ta和Ti亏损,富集Rb、Th和K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征,反映其源区很可能是以杂砂岩为主混合少量泥质岩的沉积岩,沉积物源区可能来自与俯冲有关的大陆岛弧地区,也就是说拉斯曼丘陵在1000Ma前处于印度-南极克拉通边缘的成熟的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中山片麻岩 地球化学 锆石u-pb S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地区安基山岩体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建敏 闫峻 +1 位作者 李全忠 刘晓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宁镇地区安基山岩体最早被厘定为高sr低Y型岩石(Adakite),为深入理解安基山岩体的成因与深部地质作用演化过程,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安基山岩体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其206-Pb/238鹑u加权平均年龄为... 宁镇地区安基山岩体最早被厘定为高sr低Y型岩石(Adakite),为深入理解安基山岩体的成因与深部地质作用演化过程,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安基山岩体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获得其206-Pb/238鹑u加权平均年龄为108.8±1.2Ma,表明岩浆侵位时代为早白垩世。另外,结合本地区高精度年代学数据,构筑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精细年代学格架,划分为四个阶段:148~133Ma(第一阶段)、131.127Ma(第二阶段)、126—123Ma(第三阶段)以及109—102Ma(第四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 代学格架 岩浆岩 安基山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剥蚀-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令浩 孙冬阳 +3 位作者 胡明月 袁继海 范晨子 詹秀春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62,共16页
激光剥蚀-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F-ICP-MS)具有高灵敏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锆石等含U矿物原位微区U-Pb定年研究,但磁偏转式质量分析器的使用导致该质谱仪扫描速度相对较慢,可能影响U-Pb同位素与其他关键微量元素的同时采集... 激光剥蚀-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F-ICP-MS)具有高灵敏度特征,被广泛应用于锆石等含U矿物原位微区U-Pb定年研究,但磁偏转式质量分析器的使用导致该质谱仪扫描速度相对较慢,可能影响U-Pb同位素与其他关键微量元素的同时采集。本文通过优化仪器信号稳定性和实验方法,对目前常用的7种锆石U-Pb标准样品进行U-Pb定年和Ti、REEs、Hf等关键元素同时定量分析,探讨了多元素同时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及对于U-Pb定年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LA-SF-ICP-MS仅检测U-Pb同位素方法,同时开展多元素含量检测可能会使U-Pb同位素信号强度稳定性下降,导致单点U-Pb年龄结果误差及离散程度增大。与仅测定U-Pb同位素年龄的测定结果相比较,根据不同锆石样品中U-Pb同位素含量高低,多元素同时检测获得分析点的206Pb/238U年龄和207Pb/235U年龄变化范围不同程度地增大,其中207Pb/235U年龄受影响明显,单点207Pb/235U年龄误差从~1.5%增大至~2.0%,单点年龄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从0.5%~1.3%增大至1.2%~3.3%。尽管如此,多元素同时检测方法对于各样品最终测定年龄没有明显的影响,相对于TIMS年龄,各样品的谐和年龄和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偏差分别小于1.0%和0.7%,完全满足U-Pb同位素地质年代学测试要求。同时测定锆石样品中的关键微量元素含与其推荐值相对误差小于10%。因此,采用LA-SF-ICP-MS可以同时准确地测定锆石U-Pb年龄和微量元素含量,该方法亦可用于其他副矿物U-Pb年龄与关键微量元素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F-ICP-MS) 锆石 u-pb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栖霞地区~2.9Ga变质基性火山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Hf-O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智云宝 李秀章 +5 位作者 孙斌 王立功 王巧云 戴广凯 赵西强 郭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7-1921,共15页
胶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早前寒武纪研究区之一。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在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等方面一直少有研究。作者在栖霞地区对出露的唐家庄岩群变质表壳岩进行系统地质调查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变质基性火山岩全岩地球化... 胶东地区是华北克拉通重要的早前寒武纪研究区之一。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在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等方面一直少有研究。作者在栖霞地区对出露的唐家庄岩群变质表壳岩进行系统地质调查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变质基性火山岩全岩地球化学、锆石SHRIMP U-Pb和Hf-O同位素等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变质基性火山岩岩浆锆石年龄为2907.9±6.3Ma,代表了中太古代唐家庄岩群的形成时间,并遭受新太古代早、晚期变质作用。这是~2.9Ga唐家庄岩群变质基性火山岩在胶东地区首次报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等,Th、Nb、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具有中等分异的REE配分模式。岩石中岩浆锆石具有相似的Hf、O同位素组成,εHf(t)值介于-0.68~+4.21,δ18 O值介于1.38‰~6.73‰。结合前人的工作,我们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胶东地区经历~2.9Ga岩浆事件,局部地段仍保留下了同时期的变质表壳岩;(2)唐家庄岩群是中太古代初始的洋盆环境中所形成的一套火山-沉积建造;(3)华北克拉通中太古代晚期是亏损地幔新生地壳加积的主要时期,局部地壳再循环了较老的陆源物质;(4)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经历了伸展构造背景,岩浆底侵作用使岩石发生强烈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霞 变质基性火山岩 锆石SHRIMP u-pb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约束
19
作者 王海洋 钟福军 +7 位作者 潘家永 夏菲 陈正乐 李文丽 刘军港 孙岳 严杰 祁家明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9-556,共18页
粤北澜河岩体位于诸广山岩体东南缘,主要岩石类型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其岩石成因尚未厘定。因此,对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U-Pb定年结果显示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粤北澜河岩体位于诸广山岩体东南缘,主要岩石类型为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其岩石成因尚未厘定。因此,对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U-Pb定年结果显示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427±2 Ma,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SiO_(2)含量为71.53%~75.41%,具有较高的全碱含量(K_(2)O+Na_(2)O=7.57%~8.23%)和A/CNK值(1.00~1.06),富集Rb、Th、U、K,亏损Ba、Y、Nb、Ta、Sr、Yb等元素,LREE/HREE为9.49~28.15,Eu负异常明显(δEu=0.21~0.76)。样品的锆石ε_(Hf)(t)均为负值(-11.8~-5.2),对应二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值为2129~1806 Ma。该结果表明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主要由地壳变质砂岩和变质泥岩部分熔融形成,可能是古元古代基底在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多期改造后的产物。综合研究认为澜河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于华南早古生代的同碰撞构造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澜河岩体可能是华南加里东期造山运动从挤压增厚向后碰撞伸展的转变的产物,这一转变可能与华南内部的构造重组或外部板块的俯冲碰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河岩体 锆石u-pb 地球化学 花岗岩 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洋楚科奇边缘地北风深渊中碱性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与白云母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20
作者 朱亚博 陈华勇 +1 位作者 董彦辉 糜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6-217,I0014-I0017,共16页
楚科奇边缘地位于北冰洋美亚海盆的核心位置,作为水下高地,其从阿拉斯加-楚科奇大陆架延伸至美亚海盆中。楚科奇边缘地的研究对于重建北极地区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非常关键。目前关于其地壳性质、起源和演化过程仍不清晰。本次研究对楚... 楚科奇边缘地位于北冰洋美亚海盆的核心位置,作为水下高地,其从阿拉斯加-楚科奇大陆架延伸至美亚海盆中。楚科奇边缘地的研究对于重建北极地区的板块构造演化过程非常关键。目前关于其地壳性质、起源和演化过程仍不清晰。本次研究对楚科奇边缘地北风深渊平原斜坡上获取的碱性火山岩样品进行了详细分析,使用矿物自动定量分析(TIMA)方法研究了其岩性特征,运用LA-ICP-MS测定了样品中119颗锆石的U-Pb同位素年龄,同时使用LA-ICP-MS技术对样品薄片中的微晶白云母进行了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测定。结果表明, 119颗锆石的年龄可划分为94~636 Ma、929~1369 Ma、1655~2040 Ma和2439~2735 Ma四组。结合前人对在楚科奇边缘地获取的变质岩锆石U-Pb年龄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发现,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捕获锆石可能来源于加拿大北极群岛基底。第一组年轻锆石Th/U值较高,为典型的岩浆锆石,其中最年轻的6颗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00.9±1.2 Ma,可能代表该碱性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白云母原位Rb-Sr等时线年龄为72±17 Ma,稍晚于样品中最年轻锆石年龄,能够与镜下白云母多呈脉状交代碱性岩的现象相对应,因此,样品中脉状白云母很可能是后期海底构造-热液活动的产物。本次研究所获得的锆石与白云母年龄从地质年代的角度证实了美亚海盆是由阿拉斯加-楚科奇微板块在早白垩世期间从北美板块边缘分离形成的,并且经历了后期的海底构造-热液叠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冰洋美亚海盆 楚科奇边缘地 锆石u-pb 白云母原位Rb-Sr 北极地区构造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