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5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中白云山(广州‒博罗)片麻状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O同位素特征
1
作者 杨东生 傅斌 程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9-751,I0028,I0029,共15页
华南早古生加里东造山运动产生了大量的过铝质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白云山地区是联系云开地体和武夷地体的重要枢纽,地表露头分布着众多加里东期片麻状花岗岩。本文对两个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LA-... 华南早古生加里东造山运动产生了大量的过铝质花岗岩,对这些花岗岩形成与壳幔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仍存在分歧。白云山地区是联系云开地体和武夷地体的重要枢纽,地表露头分布着众多加里东期片麻状花岗岩。本文对两个片麻状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O同位素分析,旨在明确有关岩体母岩浆的深部源区属性及地幔对成岩的物质贡献。广州帽峰山和博罗下峒的花岗岩形成年龄分别为449.5±2.5 Ma和426.0±4.7 Ma,结合前人资料,白云山地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时间可大致约束在450~430 Ma之间,对应加里东造山带构造转换(约400 Ma)的前后时间段。下峒花岗岩中3个锆石捕虏晶的年龄为496±8.5 Ma,有关的岩浆活动或地壳深熔作用代表着华南早古生代郁南运动在白云山地区的响应。帽峰山花岗岩锆石ε_(Hf)(t)值和δ^(18)O值分别为–4.4~–0.9和3.58‰~7.26‰,反映其母岩浆衍生自区内中元古代中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下峒花岗岩中岩浆锆石ε_(Hf)(t)值和δ^(18)O值分别为–20.4~–1.8和8.32‰~11.2‰,且含丰富的残留锆石和少量捕虏晶锆石,表明其岩浆源区主体为新太古‒早中元古代地壳,但有更晚形成地壳物质的明显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加里东造山带 白云山 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HF-O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古生代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西秦岭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制约与启示
2
作者 李程昊 陈正乐 +4 位作者 霍海龙 潘家永 王永 王文宝 王慎刚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637,共21页
秦岭造山带位于扬子与华北克拉通之间,经历了古生代-早中生代多阶段演化过程,完整记录了扬子−华北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历史。在物源、岩石地球化学、岩浆活动及大地构造等领域已积累大量研究成果,但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晚古生代... 秦岭造山带位于扬子与华北克拉通之间,经历了古生代-早中生代多阶段演化过程,完整记录了扬子−华北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历史。在物源、岩石地球化学、岩浆活动及大地构造等领域已积累大量研究成果,但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晚古生代洋盆演化等关键问题仍存争议,主要有以下观点:商丹洋的闭合时间为早志留世、石炭纪与印支期;勉略洋初始俯冲时间为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晚二叠世末以及晚于早三叠世。岷县寨上地区位于西秦岭造山带,古生代地层广泛发育,是研究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窗口。对该区出露的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系统采样,依次实施锆石单矿物分选、制靶、抛光及阴极发光(CL)图像拍摄,利用LA-ICP-MS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对西秦岭岷县寨上地区出露的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开展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以限定秦岭造山带古生代构造演化历史及沉积过程。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岷县寨上地区西汉水群双狼沟组和巴都组具有相似的碎屑锆石年龄组成。泥盆系西汉水群双狼沟组碎屑锆石的主要年龄峰值为794 Ma,最年轻年龄峰值为448 Ma,以新元古代年龄组(746~880 Ma)为特征。下石炭统巴都组碎屑锆石主要年龄峰值为818 Ma,最年轻年龄峰值为390 Ma,以新元古代年龄组(750~901 Ma)为特征。下二叠统十里墩组中段碎屑锆石主要年龄峰值为443 Ma,最年轻年龄峰值为443 Ma,以早古生代年龄组(409~464 Ma)为特征。通过对比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碎屑锆石U-Pb年龄相对概率分布曲线及碎屑锆石年龄峰与构造背景关系图(对比对象包括北秦岭造山带、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发现:寨上地区泥盆系双狼沟组与石炭系巴都组具有一致的碎屑物质来源,其物源主要来自扬子克拉通,其次来自北秦岭造山带,且构造背景均属于裂谷盆地。而二叠系十里墩组中段碎屑物质则主要来源于北秦岭造山带,其构造背景为弧后盆地。结合研究结果以及秦岭造山带、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商丹洋和勉略洋的相对位置综合判断可知,岷县寨上地区在晚泥盆世-早石炭世期间处于裂谷盆地环境,至早二叠世转变为弧后盆地,这标志着勉略洋在此期间完成了由大洋扩张到大洋俯冲消亡的转换。此外,还限定勉略洋打开时间晚于早石炭世,商丹洋闭合时间早于晚泥盆世。这为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过程以及商丹洋的闭合时间和勉略洋初始俯冲时间提供了新的证据和年代学约束,有助于帮助恢复构建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LA-ICP-MSU-Pb年代学 物质来源 沉积环境 西秦岭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元古代片麻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对古老基底属性的指示
3
作者 程琦 刘彬 +4 位作者 郭晋威 黄晓松 唐贤君 蔡昊龙 朱正平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5-990,共16页
东海盆地是我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其基底被认为是华夏地块东部前寒武纪基底的延伸。为了探讨东海盆地基底在古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特征,本文对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基底新发现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 东海盆地是我国近海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叠合含油气盆地,其基底被认为是华夏地块东部前寒武纪基底的延伸。为了探讨东海盆地基底在古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特征,本文对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基底新发现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1 864±6 Ma,证明东海盆地存在古元古代岩浆事件。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准铝质片麻岩(SiO_(2)=59.77%~63.40%,A/CNK=0.86~0.9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具有高Sr/Y(17.99~32.58)和La/Yb(6.10~9.60)比值,指示其原岩为加厚下地壳角闪岩相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闪长岩。岩石学证据显示斜长石碎裂化与黑云母定向排列等塑性变形特征,结合区域对比揭示其与华夏地块东部1.89~1.83 Ga古元古代花岗岩具有岩浆同源性。研究表明,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基底在古元古代时期参与了华夏地块的碰撞造山事件,形成于造山带加厚地壳构造背景,证实了华夏地块与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在古元古代时期的构造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片麻岩 前寒武纪基底 古元古代 东海盆地 华夏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地块芒章花岗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王硕 方乙 +2 位作者 唐晓源 代君瑶 王孟旭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9,共13页
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带的腾冲地区中生代—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发育大量花岗岩。本文通过对腾冲地块的芒章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区内岩石以正长花岗岩为... 位于三江特提斯构造带的腾冲地区中生代—新生代岩浆活动频繁,发育大量花岗岩。本文通过对腾冲地块的芒章花岗岩进行岩相学、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探讨其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区内岩石以正长花岗岩为主要类型,具有高硅(74.41%~76.55%)、富钾(K_(2)O/Na_(2)O值均大于1)、过铝质(A/CNK=1.34~1.48)特征,属于S型花岗岩。Eu、Sr等元素强烈负异常,Rb、Pb等元素明显富集,同时在芒章地区古近纪花岗岩Al_(2)O_(3)/(MgO+Fe O)–CaO/(MgO+FeO)图解中,样品投点分别落于变质泥质岩、变质杂砂岩和富黏土源岩区域内。研究样品具有变化范围较小的锆石ε_(Hf)(t)值为-9.14~-7.73,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值为1699~1613 Ma。测得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9.81±0.35)Ma,表明岩浆侵位时间属于早始新世。上述特征表明区内花岗岩可能是中元古代变质基底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来源于古老富黏土的变质泥质岩及部分变质杂砂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研究区内正长花岗岩与拉萨地块广泛发育的60~50 Ma、50~40 Ma的岩浆岩一致,形成于同碰撞环境,表明腾冲内部具有同碰撞特征的花岗岩是该时期印度板块与腾冲–拉萨地块俯冲碰撞活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类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锆石HF同位素 腾冲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挝Sepon斑岩型铜金钼矿集区Padan岩体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5
作者 赵光辉 徐林刚 +1 位作者 宋彦博 Meng LEE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7,共17页
老挝Sepon地区是东南亚Truongson褶皱带中重要的铜金钼矿集区,区内出露Thengkham、Khanong和Padan等多个英安斑岩岩体。以往针对Thengkham和Khanong两个成矿岩体开展了系统研究和找矿勘查评价,基本厘定了成矿时代、蚀变类型、岩石地球... 老挝Sepon地区是东南亚Truongson褶皱带中重要的铜金钼矿集区,区内出露Thengkham、Khanong和Padan等多个英安斑岩岩体。以往针对Thengkham和Khanong两个成矿岩体开展了系统研究和找矿勘查评价,基本厘定了成矿时代、蚀变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和成矿特征。Padan是矿集区内同一构造带中出露的又一个重要的英安斑岩岩体,但其成岩时代、蚀变特征以及岩浆岩属性还不清楚,制约了找矿勘查的部署。文章针对目前尚未获得找矿突破的Padan英安斑岩开展了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获得了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283.1±1.7)Ma(MSWD=0.006,n=10),代表了其结晶年龄。Padan英安斑岩的w(SiO_(2))为69.4%~74.0%,w(K_(2)O)为5.02%~5.46%,w(MgO)为0.45%~0.81%,具有高硅、富钾、低镁的特征。英安斑岩的A/CNK>1.1,为过铝质岩石;富集Rb、K、Ba、Th和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Nb、Sr、P、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δEu的变化范围在0.53~0.94,平均值为0.7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Padan英安斑岩为钾玄岩系列至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岛弧花岗岩,母岩为受上地壳物质混染的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了较高程度的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基于Padan岩体与区内其他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成岩年龄、矿化蚀变组合、物质组成以及构造演化历史,文章认为Padan岩体具有良好的斑岩型矿床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安斑岩 锆石U-PB年代学 岩石地球化学 Sepon铜金矿集区 老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西南盐源盆地中—晚三叠世砂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6
作者 朱民 陈汉林 孟立丰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9-267,共19页
三叠纪期间,作为扬子板块西缘研究古特提斯洋闭合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窗口,盐源盆地经历了由被动陆缘至前陆盆地的转换。通过对盐塘地区三个地质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砂岩镜下鉴定、古水流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合已报道数据分析其... 三叠纪期间,作为扬子板块西缘研究古特提斯洋闭合等重大地质事件的窗口,盐源盆地经历了由被动陆缘至前陆盆地的转换。通过对盐塘地区三个地质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砂岩镜下鉴定、古水流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合已报道数据分析其岩相古地理特征,结果显示,盐源盆地中—晚三叠世砂岩碎屑组分以及碎屑锆石年龄谱构成具有差异性,揭示不同的物源体系:中三叠世拉丁期—晚三叠世卡尼期盐源盆地沉积主要受扬子板块西部整体抬升影响,为扬子板内物源;而晚三叠世诺利期盆地开始接收来自西部羌塘多弧盆体系的物质,反映西部三江造山带开始影响盐源盆地的形成,扬子西部开始了全面盆山转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源盆地 中—晚三叠世砂岩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昭通地区寒武系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7
作者 刘建清 何利 +3 位作者 胡志中 冉敬 陆俊泽 何佳伟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36,共18页
锆石是一种高度稳定矿物,一旦形成,将会保留形成时源区的信息。即使再次受到部分熔融或变质作用影响,所携带的源区信息也不易全部丢失,还能再次记录地质变化的信息。因此,碎屑锆石在沉积地层年代学、沉积物源及源区构造属性研究方面发... 锆石是一种高度稳定矿物,一旦形成,将会保留形成时源区的信息。即使再次受到部分熔融或变质作用影响,所携带的源区信息也不易全部丢失,还能再次记录地质变化的信息。因此,碎屑锆石在沉积地层年代学、沉积物源及源区构造属性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体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其地质年代学理论,对于重塑盆—山格局及古地理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康滇古陆周缘筇竹寺组已有的研究主要从传统沉积学角度开展了岩相古地理分析,尚未开展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在古地理研究基础上,笔者等首次开展了康滇古陆东缘滇东北昭通地区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研究。研究表明,筇竹寺组碎屑锆石最新年龄为521 Ma,与中国地层表一致,代表了筇竹寺组底部沉积年龄和中国南方古生代最大海侵时限。筇竹寺组底部黑色泥岩碎屑锆石年龄具有2511~2462 Ma、2061~1700 Ma、1200~550 Ma 3个集中区域,与康滇地区Kenorland古陆、Columbia古陆、Rodinia古陆的聚合、裂解有着密切的关系。筇竹寺组碎屑锆石富集重稀土,一般具正Ce和负Eu异常,Th/U值大多大于0.4,具岩浆锆石特征。其中,格林威尔造山运动及Rodinia古陆裂解产物为筇竹寺组碎屑锆石主要物源。灯影组是筇竹寺组源区最新层位,但岩性为白云岩不能提供碎屑锆石,其上梅树村组地层则缺失。该组碎屑锆石具有花岗岩、基性岩主要来源,且有钾镁煌斑岩、正长岩物源,并反映出多期S型花岗岩作用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筇竹寺组 碎屑锆石 年代学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陆核与陆缘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对比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黄陵和汉南侵入杂岩E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123
8
作者 凌文黎 高山 +3 位作者 程建萍 江麟生 袁洪林 胡兆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7-396,共10页
本文报道分别位于扬子克拉通核部和北缘的黄陵及汉南新元古代侵入杂岩体的惰性气体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E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分析。定年数据显示,黄陵地区的三斗坪、大老岭岩套分别形成于794±7和795±... 本文报道分别位于扬子克拉通核部和北缘的黄陵及汉南新元古代侵入杂岩体的惰性气体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E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分析。定年数据显示,黄陵地区的三斗坪、大老岭岩套分别形成于794±7和795±8Ma;晓峰浅成岩岩套形成于744±22Ma,不仅与震旦系莲沱组底部火山岩年龄相同,且同期热事件普遍记录于杂岩体内其它岩套。汉南杂岩体中五堵门岩体形成于789±10Ma,在分析误差范围内与三斗坪、大老岭岩套相同;天平河岩形成于863±10Ma,这是在扬子北缘首次识别出这期岩浆作用。在扬子陆核和北缘侵入杂岩中还分别发现了≈860Ma和945~931Ma的捕获锆石。此外,≈740Ma的后期热事件同样记录于汉南杂岩体,表明扬子陆块内部和北缘共同经历了≈790Ma的峰期中酸性岩浆作用和≈740Ma的后期强烈热改造事件,即事件具有克拉通范围的性质。与天平河岩体岩性相似、年龄相同的侵入岩体已在攀西多处地区发现,说明空间上≈860Ma岩浆作用在扬子北缘和西缘可能具延续性。作者认为,“晋宁期”具造山性质的构造运动开始的时间应以≈830Ma为限,于≈790Ma达到了以壳内物质重熔为主的大规模岩浆侵入事件的峰期,并在≈740Ma以短期内地壳运动由剧烈抬升向快速沉降的构造转换为造山作用结束的标志。本次研究成果为探讨扬子克拉通新元古代大规模岩浆作用与同期全球构造事件的相互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同位素年代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核和陆缘 晋宁期 岩浆岩群 ELA-icpms 锆石U-PB年代学 构造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赛什塘铜矿区侵入岩体地球化学及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 被引量:28
9
作者 刘建平 赖健清 +3 位作者 谷湘平 王雄军 毛寅 宋文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22-632,共11页
位于青海东部的鄂拉山地区是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为探讨该区岩浆岩-成矿作用,选取赛什塘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开展了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U-Pb LA-ICPMS测试。主量元素结果显示:赛什塘铜矿区杂岩体的石... 位于青海东部的鄂拉山地区是青藏高原北部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为探讨该区岩浆岩-成矿作用,选取赛什塘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开展了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锆石U-Pb LA-ICPMS测试。主量元素结果显示:赛什塘铜矿区杂岩体的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斑岩属于偏铝质岩石,具Ⅰ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系列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弱或无Eu异常,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具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一致,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特点。矿区岩体锆石阴极发光照相显示:锆石全部具环带结构,显示岩浆锆石特征。锆石U-Pb年代学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具岩浆环带锆石的27个测试点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3.2±2.2)Ma(MSWD=0.82);花岗斑岩具岩浆环带锆石的21个测试点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19.9±2.6)Ma(MSWD=0.89)。因此,岩体形成于220 Ma左右,为印支晚期岩石圈拆沉作用产生壳-幔混合岩浆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 侵入岩体 赛什塘铜矿区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苏普特背斜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淑艳 许英霞 +3 位作者 郭正林 申茂德 杰肯 黄承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41-542,共2页
阿尔泰南缘在构造位置上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接合部位,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王登红等,2002)。区内主体构造格架呈北西-南东向,主要断裂有额尔齐斯断裂、玛尔卡库里断裂、克兹加尔断裂... 阿尔泰南缘在构造位置上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接合部位,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带之一(王登红等,2002)。区内主体构造格架呈北西-南东向,主要断裂有额尔齐斯断裂、玛尔卡库里断裂、克兹加尔断裂、冲乎尔断裂、阿巴宫-库尔特断裂、巴寨断裂、卡拉先格尔断裂等(王京彬等,1998;秦克章等,1998;申茂德等,2003;郭正林等,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年代学 阿尔泰南缘 锆石 断裂 多金属成矿带 康布铁堡组 背斜 火山岩 额尔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韩城地区延长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
11
作者 刘旭东 张忠义 +4 位作者 彭恒 刘江燕 丰孝林 张晓磊 王建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1-754,共14页
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组物源演化,以盆地东南部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探讨了韩城地区延长期的物源特征。结果表明,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自下而上不同层段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峰特... 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组物源演化,以盆地东南部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探讨了韩城地区延长期的物源特征。结果表明,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自下而上不同层段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峰特征基本一致,峰值段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晚期(250~263 Ma)、古元古宙晚期(1 689~1 774 Ma, 1 867~1 885 Ma)和古元古宙早期(2 490~2 560 Ma),太古宙年龄仅零星分布,而中新元古宙和早古生代年龄均缺失。综合物源对比认为,韩城地区延长期盆地物源主要来自于其东北部的华北克拉通内部及阴山造山带地区,而华北板块南缘及秦岭地区的南部物源特征不明显。这种物源特征与盆地西南部延长期物源复杂多变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期具有稳定的东北物源特征,推测其南地区在延长期仍存在分隔南部物源的深湖相沉积,该认识对探讨延长期湖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物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国东部查夫‒萨尔希特铅锌多金属矿区含矿岩体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传军 张运迎 +6 位作者 张帅 范羽 张君伍 张义波 孟祥熙 汲鹏 田雨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8-436,I0021-I0023,共22页
为探讨蒙古国东部查夫‒萨尔希特铅锌多金属矿区含矿岩体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本文选取查夫、萨尔希特和曼顿三处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含矿岩体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结果显示,查夫铅锌矿床含矿辉长闪长岩的年龄为19... 为探讨蒙古国东部查夫‒萨尔希特铅锌多金属矿区含矿岩体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本文选取查夫、萨尔希特和曼顿三处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含矿岩体开展锆石U-Pb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结果显示,查夫铅锌矿床含矿辉长闪长岩的年龄为195.6±1.5 Ma(早侏罗世),萨尔希特和曼顿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含矿花岗闪长岩的年龄分别为262.3±1.8 Ma~256.8±1.5 Ma和253.2±1.7 Ma(中‒晚二叠世),形成时代早于其成矿年龄,因此含矿岩体主要作为矿体的含矿围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查夫、萨尔希特、曼顿等岩体均属于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岩石富钙、碱,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Rb、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弱Eu负异常。此外,所有中酸性岩石富含角闪石,属于I型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中酸性岩浆主要起源于下地壳重熔,成岩作用发生于蒙古‒鄂霍茨克板块南向俯冲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 查夫‒萨尔希特矿区 含矿岩体 锆石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大岔大坂蛇绿混杂岩中玻安岩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13
作者 宋琦 刘希军 +4 位作者 田昊 李得超 刘潇 刘鹏德 张治国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9,共14页
通过对北祁连大岔大坂蛇绿混杂岩中的玻安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原位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旨在揭示玻安岩的成因,并对北祁连洋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提供约束。大岔大坂玻安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82.6&... 通过对北祁连大岔大坂蛇绿混杂岩中的玻安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原位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旨在揭示玻安岩的成因,并对北祁连洋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提供约束。大岔大坂玻安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82.6±4.8 Ma。玻安岩具有中等SiO_(2)含量(48.14%~55.77%)、高MgO含量(14.34%~18.61%)和Mg^(#)值(0.78~0.82),以及低TiO_(2)含量(0.27%~0.40%),高CaO/Al_(2)O_(3)(0.64~0.98)和Ti/Zr值(107~120)。此外,玻安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球粒陨石标准化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于重稀土元素(HREE)弱亏损,具类似N-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大岔大坂玻安岩具有正的ε_(Hf)(t)值(4.8~13.1),表明其来源于亏损地幔。上述特征表明,大岔大坂玻安岩具有与弧后盆地玻安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而与IBM玻安岩存在明显差异,印证了大岔大坂玻安岩与俯冲初始相关的IBM玻安岩具有不同的成因。推测大岔大坂玻安岩可能为弧后盆地初始扩张的产物,表明北祁连洋在早奥陶世发生了洋壳的俯冲消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安岩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大岔大坂 北祁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物源分析——来自重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2
14
作者 呼其图 关平 +5 位作者 王大华 李世恩 肖永军 张驰 白璐 张济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6-485,共20页
【目的】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地区广泛出露侏罗纪残留地层。由于后期强烈改造,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被严重破坏,其残留凹陷原始沉积关系、原型盆地发育及展布规律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方法】通过对该地区中侏罗统碎屑岩样品的重矿... 【目的】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地区广泛出露侏罗纪残留地层。由于后期强烈改造,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被严重破坏,其残留凹陷原始沉积关系、原型盆地发育及展布规律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方法】通过对该地区中侏罗统碎屑岩样品的重矿物Q型聚类分析、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进行了系统物源分析,并结合古构造背景、地层与沉积相特征,对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与结论】(1)中侏罗世,可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沉积体系,各沉积区重矿物组合、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年龄特征相异;(2)研究区物源母岩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混有不同程度的再旋回沉积岩;(3)物源区岩石的成因以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为主,且普遍受到两期岩浆事件(200~300 Ma和400~500 Ma)的影响;(4)研究区与潜在物源区特征对比显示,A区物源主要来自柴北缘构造带,少量物源来自欧龙布鲁克古地块;B区物源主要来自北偏东方向的南祁连地体;C区和D区物源主要来自近物源供给,推测为北方向的古隆起;E区物源主要来自东部东昆仑鄂拉山附近;(5)研究区在大煤沟组第五段时期,发育多个小型分隔型湖盆,而到了大煤沟第七段时期,小柴旦—红山地区和霍布逊地区湖盆连通,成为统一湖盆。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演化,指示青藏高原北缘盆山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指导柴北缘东段油气勘探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东段 中侏罗统 物源分析 重矿物组合 元素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婆罗洲古地理重建:巴利奥宗(Baliojong)大洋板块地层碎屑物源和年代学
15
作者 许迪 Suzanna H A van de LAGEMAAT +3 位作者 Junaidi ASIS 曹立成 Eldert L ADVOKAAT 姚会强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2-398,共17页
受古大洋持续俯冲活动的影响,东南亚现存微陆块众多,其成因和构造演化复杂,使得该地区古地理重建难度极大,特别是东北婆罗洲地块的构造属性和前新生代古地理尚有较大争议。东北婆罗洲出露的巴利奥宗(Baliojong)大洋板块地层,是记录古大... 受古大洋持续俯冲活动的影响,东南亚现存微陆块众多,其成因和构造演化复杂,使得该地区古地理重建难度极大,特别是东北婆罗洲地块的构造属性和前新生代古地理尚有较大争议。东北婆罗洲出露的巴利奥宗(Baliojong)大洋板块地层,是记录古大洋由洋壳扩张至俯冲消亡的珍贵素材。本文对该地层西段两个浊积岩剖面开展了详细的物源和年代学调查,综合运用全岩地球化学、矿物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形态学来限定其沉积时代和组成成分,进而揭示古大洋俯冲历史和上覆板块古地理。结果显示两剖面样品的各物源和年代学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东侧浊积岩(剖面BF2)较西侧浊积岩(剖面BF5)具有更年轻的沉积年龄、更高的成分成熟度和碎屑组分含量、偏基性的母岩成分、更丰富和更大粒径的加里东期和印支期锆石颗粒。这些信息明确指示两套浊积岩为不同期次的俯冲增生产物。综合新获得碎屑年代学最大沉积年龄指标以及前人测定的硅质岩和玄武岩年龄,推测两套浊积岩形成于晚白垩世(~87 Ma和~93 Ma)。通过对比巴利奥宗浊积岩与婆罗洲及周缘板块物源区的锆石U-Pb年龄信号,发现其与印支地块南缘—东马地块—西北婆罗洲一带存在潜在的源汇联系,推测巴利奥宗大洋板块地层形成的俯冲带位置更靠近巽他大陆,而不是华南大陆。本研究揭示的东北婆罗洲晚白垩世古地理对重建南海—东南亚地区中生代古大洋俯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太平洋 东北婆罗洲 古地理 晚白垩世 锆石U-PB年代学 沉积年龄 大洋板块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水汶盆地晚白垩世火山角砾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16
作者 杨金豹 徐珍珍 +4 位作者 吴祥珂 杨启军 冯佐海 余红霞 白艳萍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相学对广西水汶盆地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特征和角砾来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的地质意义。该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量砂岩和变质砂岩角砾、浆屑、玻璃质和细小长英质矿物组成。锆石U-P... 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相学对广西水汶盆地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的形成时代、锆石特征和角砾来源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们的地质意义。该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量砂岩和变质砂岩角砾、浆屑、玻璃质和细小长英质矿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主要集中在418~469 Ma,较年轻的为107、104和90 Ma;锆石Th/U值均大于0.1,且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表明其为岩浆成因锆石。锆石形态研究显示,年龄老的锆石磨圆度较好,环带不清晰;年龄新的锆石磨圆度较差,环带较发育。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原来划分为新元古界的变质砂岩获得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393~456 Ma。因此,本文认为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中418~469 Ma的年龄不是该火山角砾岩的成岩年龄,该年龄段的锆石可能来自早白垩世砂岩角砾,也可能来自曾被认为是新元古界的变质砂岩角砾。90 Ma的锆石年龄代表了上白垩统西垌组下段火山角砾岩形成之前,深部岩浆喷发活动的年龄,该岩浆活动时限比上段的石英斑岩早约7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角砾岩 锆石 地质年代学 水汶盆地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天水地区志留纪利桥花岗岩的岩石成因——来自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与Hf同位素的约束
17
作者 李国倩 周开 +4 位作者 李云帅 张建新 武亚威 郭祺 毛小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43,共14页
花岗岩在探讨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造山带的形成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西秦岭天水地区利桥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岩体结晶年龄为439±3 Ma。利桥花岗岩具有高硅... 花岗岩在探讨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造山带的形成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西秦岭天水地区利桥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组成,锆石U-Pb年代学表明岩体结晶年龄为439±3 Ma。利桥花岗岩具有高硅、富碱的特征,其铝饱和指数A/CNK值介于1.01~1.16之间,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钙碱性花岗岩。利桥花岗岩富集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Ce等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具有俯冲带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利桥花岗岩具有较低的Mg#值(25~41),且La/Yb-La、La/Sm-La图解显示该花岗岩在形成明显与部分熔融作用相关,此外岩体中的镁铁质微粒包体和正的锆石εHf(t)值,表明这些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有幔源物质的贡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利桥花岗岩是弧-陆碰撞前俯冲洋壳中先存的基性岩或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所致,当然也不排除其为大陆边缘弧增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全岩地球化学 花岗岩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北缘西段嗷唠山地区三叠系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8
作者 王波 吴志雄 +3 位作者 胡俊杰 马立成 马寅生 施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柴达木盆地三叠纪有无沉积过程及其后期演化等关键地质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文章针对柴北缘西段嗷唠山三叠系沉积岩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合岩石组合分析和区域地层对比,尝试为理清柴北缘三叠纪地层框架提供依据。根据嗷唠山T... 柴达木盆地三叠纪有无沉积过程及其后期演化等关键地质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文章针对柴北缘西段嗷唠山三叠系沉积岩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年代学研究,结合岩石组合分析和区域地层对比,尝试为理清柴北缘三叠纪地层框架提供依据。根据嗷唠山Tb段下部碎屑锆石中获得年轻锆石年龄平均值248 Ma,结合前人从下伏Ta段中获得的古生物资料,可以将嗷唠山三叠系的形成时代限定在早—中三叠世。文章所采集的嗷唠山样品碎屑锆石年龄谱系可分为5组,分布在(243~260 Ma)、(414~538 Ma)、(678~857 Ma)、(1064~1642 Ma)和(1700~2836 Ma),其主要物源分别对应于柴北缘地区分布的印支期岩浆岩、上泥盆统再旋回物质、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柳河群以及达肯达坂群。研究区与柴北缘东段怀头他拉地区三叠系具有相同的沉积特征,并且在岩性组合及碎屑锆石年龄谱系上明显区别于周缘祁连和西秦岭三叠纪地层分区,暗示柴北缘地区在三叠纪曾经发育一系列连续或断续分布的沉积地层。早三叠世,受宗务隆洋向南俯冲影响,柴北缘地区开始快速隆升,先期的多套沉积地层与结晶基底被迅速剥蚀,在近源断陷处形成了冲/洪积相为主的沉积地层。中三叠世,周缘构造带的活动强度总体趋于稳定,柴北缘地区处于浅海陆棚-台地相沉积体系,发育厚层灰岩为主的沉积。至晚三叠世,伴随东昆仑—柴达木地体强烈的陆陆碰撞,柴达木盆地整体被迅速抬升,盆地内弱固结的三叠系被大面积剥蚀,部分向东搬运至共和盆地,仅在部分洼陷得以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嗷唠山 三叠系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珺银铅锌矿床成矿时代与地质背景:来自富碱花岗斑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及闪锌矿Rb-Sr年代学的制约
19
作者 宋天骄 王策 +1 位作者 梁细荣 梁新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40-1059,共20页
东珺银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北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是近几年发现的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岩石以及构造背景一直不明确,本文对矿区内的出露的安山岩和隐伏的花岗斑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 东珺银铅锌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中北部内蒙古额尔古纳市,是近几年发现的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该矿床的成矿时代、成矿岩石以及构造背景一直不明确,本文对矿区内的出露的安山岩和隐伏的花岗斑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银铅锌矿体中闪锌矿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安山岩喷出年龄为170.2±1.0 Ma、花岗斑岩结晶年龄为145.0±1.2 Ma以及矿体的成矿年龄为141.1±3.4 Ma。成矿年龄稍晚于花岗斑岩成岩年龄,表明成矿作用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花岗斑岩具有高硅(SiO_(2)=71.79%~72.88%)和富碱(Na_(2)O+K_(2)O=6.47%~8.23%)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195×10^(-6)~217×10^(-6)),具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8~0.33),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过渡元素Sr、Ba,且具有高的10^(4)×Ga/Al(2.68~2.84)值,其全岩(^(87)Sr/^(86)Sr)i和ε_(Nd)(t)分别为0.704423~0.704768和+0.01~+1.94,锆石的ε_(Hf)(t)为+1.37~+8.29,表明该岩体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其岩浆源区可能由地幔熔体和新生地壳熔体混合形成。结合区域地质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东珺矿区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矿化作用形成于后碰撞伸展的构造环境,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碰撞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珺银铅锌矿床 锆石年代学 闪锌矿Rb-Sr 地球化学 蒙古-鄂霍茨克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黄土窑地区古元古代辉石正长岩的锆石U-Pb年代学、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常青松 王惠初 +4 位作者 赵华平 张家辉 初航 王兆进 杜润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20-3535,共16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古元古代构造演化一直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最后一期造山碰撞的性质,一直存在多种解释。本文对出露于黄土窑地区、侵入怀安片麻岩中的古元古代辉石正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Nd-Hf同位素地球化... 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古元古代构造演化一直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最后一期造山碰撞的性质,一直存在多种解释。本文对出露于黄土窑地区、侵入怀安片麻岩中的古元古代辉石正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辉石正长岩侵位时代为~1830Ma,并捕获了围岩中~1.92Ga的变质锆石及~2.4Ga的岩浆锆石。辉石正长岩贫硅、高钠钾,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无Eu异常,Rb、Ba、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Th、U、Nb、Ta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辉石正长岩εNd(t)-5.2~-5.9,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 DM)为2.56~2.61Ga,所有锆石的Hf同位素一阶模式年龄为~2.5Ga,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7Ga,其中~1824Ma岩浆锆石的Hf同位素相对富集(εHf(t)-11.3~-2.1)。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证据指示辉石正长岩源自与其围岩TTG源区类似的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较少受到地幔物质的影响。本文研究为限定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最后一期碰撞挤压-抬升的时限、规模及形式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石正长岩 古元古代 锆石U-PB年代学 锆石HF同位素 ND同位素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