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震源合成数据的频率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
1
作者 王浩 陈景波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0-1443,共14页
高铁震源性质稳定,重复性好,能够产生强能量且强规律性的振动信号,开展高铁震源的全波形反演具有广阔前景.运行在高架桥上的高铁载荷通过一系列离散的桥墩激发地震波.若将单个桥墩视为点震源,则高铁震源问题可转化为延迟激发的多源问题... 高铁震源性质稳定,重复性好,能够产生强能量且强规律性的振动信号,开展高铁震源的全波形反演具有广阔前景.运行在高架桥上的高铁载荷通过一系列离散的桥墩激发地震波.若将单个桥墩视为点震源,则高铁震源问题可转化为延迟激发的多源问题.基于对高铁震源激发过程的分析,我们尝试利用高铁地震信号开展频率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重建高铁沿线近地表的P波和S波速度参数.高铁震源的频率域弹性波正演是反演的基础,其计算过程最终会归结为大型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本文首先通过改变线性方程组右端震源项给出相应于高铁震源的离散表达,从而为高铁震源的频率域全波形反演提供正演引擎.并以此为基础,搭建出高铁震源的频率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理论框架.结合L-BFGS算法和分频多尺度策略,本文测试了简单双层模型和复杂overthrust模型的数值例子,验证了高铁震源频率域弹性波全波形反演的有效性,有力地推动了利用高铁震源进行地震成像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震源 波形反演 频率域 弹性波 合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地震数据瑞雷面波全波形反演浅地表速度建模
2
作者 王磊 任志明 包乾宗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4-1456,共13页
利用高铁地震数据进行浅地表成像可服务于地下路基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重大需求.高铁地震数据存在波模式复杂(纵波、横波、面波、噪声等)和多震源串扰问题,将不同类型波场分离和不同震源波场解耦都较为困难.高铁地震数据中面波能量占主导.... 利用高铁地震数据进行浅地表成像可服务于地下路基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重大需求.高铁地震数据存在波模式复杂(纵波、横波、面波、噪声等)和多震源串扰问题,将不同类型波场分离和不同震源波场解耦都较为困难.高铁地震数据中面波能量占主导.本文直接采用高铁地震数据中的瑞雷面波进行全波形反演获取浅地表的纵横波速度结构.通过对高铁激发地震波的过程进行简化构建了震源函数,实现了高架桥上单趟列车激发的高铁地震数据瑞雷面波模拟,建立了基于模拟与观测数据残差的极小化目标函数,给出了与面波相关的模型参数梯度/敏感核提取方法,基于高铁地震数据的窄带分立谱特征选取合适的频率成分实现了瑞雷面波多尺度全波形反演.干净和含噪理论数据测试结果表明,高铁地震数据瑞雷面波全波形反演均可得到合理的纵横波速度模型,具有实现浅地表地质结构高精度探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地震数据 波形反演 瑞雷面波 浅地表成像 多尺度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Sat-GLAS波形与LPA数据估测森林生物量 被引量:4
3
作者 蔡龙涛 邢艳秋(指导) +2 位作者 岳春宇 黄佳鹏 崔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56-63,共8页
针对星载激光雷达波形数据估测森林生物量精度较低的问题,研究以冰云陆地高程卫星(Ice,Cloud,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ICESat)/地球科学激光测高系统(Geoscience Laser Altimeter System,GLAS)回波波形为例,通过修正GLAS回波波形... 针对星载激光雷达波形数据估测森林生物量精度较低的问题,研究以冰云陆地高程卫星(Ice,Cloud,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ICESat)/地球科学激光测高系统(Geoscience Laser Altimeter System,GLAS)回波波形为例,通过修正GLAS回波波形背景噪声阈值,识别GLAS冠层回波波形,设定冠层回波波形起止点位置,提出冠层回波能量值参数Eca,并基于激光断面阵列(Laser Profile Array,LPA)数据校正Eca,得到校正后的冠层回波波形能量值参数ECca,进而估测森林生物量。研究结果显示,GLAS冠层回波波形能量值参数Eca经LPA数据校正前后森林生物量估测精度R2分别为0.87和0.89,RMSE分别为17.28 t/ha和15.76 t/ha。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冠层回波能量值参数能够有效估测森林生物量,且冠层回波波形能量值参数Eca经LPA数据修正后能够提高森林生物量估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激光雷达 icesat-glas LPA数据 背景噪声阈值 冠层回波能量值 森林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ESat-GLAS波形估测平均树高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美爽 邢艳秋 +1 位作者 吴红波 尤号田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9-315,共7页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经营区域为例,基于星载激光雷达ICESat-GLAS回波参数,构建了平均树高回归模型,预估精度为84.05%;利用反距离加权法,对ICESat-GLAS光斑平均树高估测值进行差值运算,得到初始CHM(Canopy Height Model),实现了平均树高...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经营区域为例,基于星载激光雷达ICESat-GLAS回波参数,构建了平均树高回归模型,预估精度为84.05%;利用反距离加权法,对ICESat-GLAS光斑平均树高估测值进行差值运算,得到初始CHM(Canopy Height Model),实现了平均树高空间连续分布制图;再利用坡度校正和3×3移动窗口差分滤波平滑初始CHM,得到研究区平均树高修正CHM,预估精度达到91.52%。研究结果表明,坡度校正和移动窗口差分滤波方法能有效削弱坡度影响,剔除异常点,提高平均树高估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icesat-glas 波形 平均树高 C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阵列激光波形特征识别
5
作者 黄建军 彭雪梅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9-244,共6页
传统方法无法有效捕捉复杂或细微的特征,导致特征识别的准确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阵列激光波形特征识别方法。采集阵列激光波形数据并实施预处理。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解,以提取固有... 传统方法无法有效捕捉复杂或细微的特征,导致特征识别的准确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阵列激光波形特征识别方法。采集阵列激光波形数据并实施预处理。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解,以提取固有模态函数(IMF)的波形能量矩。将这些IMF的波形能量矩输入到深度学习中的概率神经网络(PNN)模型中,以实现阵列激光波形的特征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3次交叉验证中的特异性表现优于其他对比方法,这充分说明了所提出的方法在特征识别任务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方法 阵列激光 波形数据 PNN 特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数据采集芯片在纳米级精密加工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魏文锋 江丽珍 +1 位作者 彭冬伟 颜建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95,共7页
针对纳米精密数控加工过程中对数控机床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的需求,研究了基于FPGA可编程芯片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在纳米加工中的应用。设计了机床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工作流程,运用Verilog HDL程序实现机床数据连续信号的快速傅... 针对纳米精密数控加工过程中对数控机床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的需求,研究了基于FPGA可编程芯片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方法及其在纳米加工中的应用。设计了机床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工作流程,运用Verilog HDL程序实现机床数据连续信号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运算,基于Quartus II软件设计了系统工作电路、管脚定义和数据信号波形输出,并采用可擦写高速大容量Flash芯片作为数据储存模块,能够快速将长序列的DFT分解为N个短序列的DFT蝶形数据结构,从而实现机床数据连续信号的快速分解运算;阐述了FPGA芯片进行数据高速采集和处理生成机床加工瞬时仿真信号波形的过程,通过增强的HRV滤波器抑制和削减机床切削振动,并运用FANUC开发的SERVO GUIDE软件进行伺服精度调整和前馈补偿,避免机械振动带来的欠切、过切和刀具偏置等偏离设定切削轨迹的误差,能够使纳米切削的闭环检测及伺服补偿效能更加智能快速,从而实现高精度、高质量的纳米切削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加工 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 信号处理 振动波形 伺服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局收敛LM的激光雷达波形数据分解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鹏程 徐青 +4 位作者 邢帅 刘志青 耿迅 侯晓芬 张军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62-2267,共6页
全波形激光雷达是遥感领域的新兴技术,相比传统激光雷达,它对后向散射回波进行全数字化的记录,通过分解返回波形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地物属性信息,因此波形分解是激光雷达全波形数据处理的核心内容。针对传统LM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 全波形激光雷达是遥感领域的新兴技术,相比传统激光雷达,它对后向散射回波进行全数字化的记录,通过分解返回波形能够得到更加丰富的地物属性信息,因此波形分解是激光雷达全波形数据处理的核心内容。针对传统LM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全局收敛LM的激光雷达全波形数据分解方法。该方法引入全局收敛LM算法对波形进行拟合,获得波形分量参数的最优解,利用迭代的波峰检测策略实现复杂重叠波形分量的逐步分解。通过对GLAS、LVIS与Lite Mapper-5600的波形数据分解实验证明:该方法相比传统LM算法能够得到更具鲁棒性的波形分解结果,并且适用于星载波形数据、机载大光斑以及机载小光斑波形数据,具备较高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激光雷达 波形分解 全局收敛LM 波形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次波形匹配的高速铁路动检数据里程误差评估与修正 被引量:17
8
作者 汪鑫 王平 +2 位作者 陈嵘 高原 刘潇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0-116,共7页
获取具有准确里程信息的动检车检测数据,是实现高速铁路线路的高效养护维修与分析其状态演变规律的基本前提。针对当前处理动检数据里程误差的不足,如区段内数据波形重复性差或依据单次检测数据处理误差等会造成错误修正,通过引入约束... 获取具有准确里程信息的动检车检测数据,是实现高速铁路线路的高效养护维修与分析其状态演变规律的基本前提。针对当前处理动检数据里程误差的不足,如区段内数据波形重复性差或依据单次检测数据处理误差等会造成错误修正,通过引入约束条件、动态尺度系数以识别、处理特殊区段并综合考虑多次检测数据,提出一种更可靠的里程误差评估模型,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该模型并基于线性变换与插值方法修正里程误差,最后应用该方法编制了动检数据分析软件。结合某高速铁路动检数据研究发现:不合理的模型尺度参数会降低修正精度,建议取40~120m;在99.7%置信度下,任意两次动检数据间里程误差可控制在0.54m内;本文方法能有效处理实际工程中动检数据的里程误差问题,结合数据点标准差方法可实现快速定位线路几何状态波动明显的位置并准确评估线路养护维修作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动检数据 里程误差 数据波形 拉格朗日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数据子集的波形反演思路、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6
9
作者 董良国 黄超 +1 位作者 迟本鑫 刘玉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735-3745,共11页
地震数据与地下介质物性参数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地震全波形反演在理论方法上面临着强烈的非线性难题.地下不同物性参数的不同分量在地震数据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勘探的不同阶段对地下介质模型的精度也具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在地震... 地震数据与地下介质物性参数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地震全波形反演在理论方法上面临着强烈的非线性难题.地下不同物性参数的不同分量在地震数据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勘探的不同阶段对地下介质模型的精度也具有不同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在地震全波形反演过程中不必时刻追求地震数据全部信息的匹配,部分信息的匹配就有可能解决现阶段的某些问题,还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匹配全部地震信息所遇到的强烈非线性难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提出了利用地震数据子集进行波形反演的思路,给出了统一的反演方法,并通过基于包络数据子集以及反射波数据子集的波形反演的理论模型与实际资料反演试验,证明了所提出的波形反演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反演 波形反演 地震数据子集 非线性 目标函数 核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海区域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数据波形重构方法 被引量:16
10
作者 鲍李峰 陆洋 许厚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根据测高卫星返回波形的特征 ,给出了由Topex Poseidon卫星波形数据进行波形重构的方法 ,并采用函数逼近算法确定波形重构改正量 ,进而改善测高卫星近海岸海面高观测值的精度 .在中国南海区域计算了四圈T P测高卫星经过波形重构后的海... 根据测高卫星返回波形的特征 ,给出了由Topex Poseidon卫星波形数据进行波形重构的方法 ,并采用函数逼近算法确定波形重构改正量 ,进而改善测高卫星近海岸海面高观测值的精度 .在中国南海区域计算了四圈T P测高卫星经过波形重构后的海面高数据 .近海岸海面高数据与相近时刻验潮站数据相比 ,精度比波形重构前有了很大提高 ,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波形重构 波形数据处理 近海海平面高 函数逼近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载全波形LiDAR数据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邢艳秋 姚松涛 +2 位作者 李梦颖 谢杰 闫灿 《森林工程》 2017年第4期21-26,共6页
为提高森林地上生物量(AGB)的估测精度,本研究以白桦林为研究对象,以机载全波形激光雷达(Li DAR)数据为研究数据,首先提出了机载全波形Li DAR数据读取与全波形特征信息提取的相关算法,然后结合具体算法的实现提取出每条全波形数据对应... 为提高森林地上生物量(AGB)的估测精度,本研究以白桦林为研究对象,以机载全波形激光雷达(Li DAR)数据为研究数据,首先提出了机载全波形Li DAR数据读取与全波形特征信息提取的相关算法,然后结合具体算法的实现提取出每条全波形数据对应的各波形分量的能量信息,进而依据波形能量信息计算出每个样地的全波形激光穿透指数(Fi LPI),之后通过全波形激光穿透指数F i LPI建立其与对应样地实测森林AGB的统计回归模型,同时将森林AGB的估测值与森林AGB的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全波形激光穿透指数F i LPI与森林AGB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2为0.885,RMSE为0.095),并且森林AGB的估测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的波动较小,提高了森林AGB的估测精度,弥补和提供了机载全波形Li DAR数据估测森林AGB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激光雷达 波形数据 波形数据读取 波形特征信息提取 白桦林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VISAT测高数据波形重跟踪分析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褚永海 李建成 +3 位作者 张燕 徐新禹 范春波 邹贤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0,共5页
对卫星测高技术中的波形重跟踪技术及其算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同时分析了波形重跟踪中最小二 乘解初值及权的确定,根据ENVISAT的SGDR波形数据,利用波形重跟踪技术研究了开阔海域上的距离改正情 况(一般距离改正为20~30cm)。结果... 对卫星测高技术中的波形重跟踪技术及其算法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同时分析了波形重跟踪中最小二 乘解初值及权的确定,根据ENVISAT的SGDR波形数据,利用波形重跟踪技术研究了开阔海域上的距离改正情 况(一般距离改正为20~30cm)。结果表明,重跟踪改正后的精度,18Hz距离优于1Hz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测高 改正 跟踪分析 波形 海域 初值 跟踪技术 数据 细分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隐身数据链的通信波形参数优化建模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谢桂辉 田茂 +2 位作者 王正海 唐晓庆 李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6-122,共7页
针对数据链在恶劣环境下被截获概率过高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射频隐身的通信波形参数优化模型。基于环境感知系统得到的通信距离和截获距离等先验知识,该优化模型以原始消息序列长度、编码码率、扩频因子、调制方式和波形分集度为优化... 针对数据链在恶劣环境下被截获概率过高的问题,建立了一种基于射频隐身的通信波形参数优化模型。基于环境感知系统得到的通信距离和截获距离等先验知识,该优化模型以原始消息序列长度、编码码率、扩频因子、调制方式和波形分集度为优化参数,以指定距离的通信速率和被截获概率为优化目标,通过归一化和线性加权变换得到总优化目标,最后使用遍历法得到总优化目标的最大值并将对应的通信波形参数作为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当载体信息安全等级提高时,优化模型在约束值范围内将通信速率适度降低,将被截获概率从原来的8.6×10-7降低至6.9×10-9;当数据链处于最恶劣的环境时,相同平均通信速率条件下优化后数据链的被截获概率可降低至优化前的1/1 000,大大提高了射频隐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 射频隐身 通信波形参数 优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数据库在海量地震波形数据分布式存储与处理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通 韩雪君 马延路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9-809,共11页
通过分析时序数据库的技术特点和海量地震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了基于时序数据库的地震波形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经过开发、测试和应用比较,新的地震时序数据库系统具有高可用、实时存储吞吐量大、历史数据压缩率高、分布式... 通过分析时序数据库的技术特点和海量地震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了基于时序数据库的地震波形数据存储和处理系统。经过开发、测试和应用比较,新的地震时序数据库系统具有高可用、实时存储吞吐量大、历史数据压缩率高、分布式处理速度快等优势,能够较好地解决地震波形数据体量激增带来的存储和处理困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序数据 波形数据存储 波形数据处理 地震波形数据 分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电声法空间电荷测量波形恢复的数据处理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吴超一 钟力生 +1 位作者 王霞 屠德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37-140,共4页
采用脉冲电声法(PEA)测量固体电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分布时,由于受介质特性和系统硬件的影响,测量波形会发生畸变。文中用高斯函数模拟低场强下界面电荷波形衰减前后峰形的变化,建立了波形衰减模型。把介质的衰减因子看作一个传导矩阵,获... 采用脉冲电声法(PEA)测量固体电介质中空间电荷的分布时,由于受介质特性和系统硬件的影响,测量波形会发生畸变。文中用高斯函数模拟低场强下界面电荷波形衰减前后峰形的变化,建立了波形衰减模型。把介质的衰减因子看作一个传导矩阵,获得了恢复整个介质中空间电荷分布曲线的方程式。通过对信号在介质和放大器中传输过程的分析和建模,以Matlab软件对实测波形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在电荷分布波形中电极A处的峰值可恢复到90%,而且被掩盖的异极性电荷得以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技术 空间电荷 固体电介质 波形畸变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闪和地闪的波形采集、数据处理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怀斌 郄秀书 +1 位作者 张义军 张翠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8,共5页
利用美国进口的闪电定位仪 (LightningDirectionFinder)和日本TCCJ - 2 0 0 0型瞬态波形存储器连接 ,在 5 0 0Hz~ 5 0 0kHz的频段内 ,用 0 .1μs的采样速率和 2 0 4.8μs的记录长度 ,对闪电的电磁辐射信号进行采样 ,数据经过安装在微... 利用美国进口的闪电定位仪 (LightningDirectionFinder)和日本TCCJ - 2 0 0 0型瞬态波形存储器连接 ,在 5 0 0Hz~ 5 0 0kHz的频段内 ,用 0 .1μs的采样速率和 2 0 4.8μs的记录长度 ,对闪电的电磁辐射信号进行采样 ,数据经过安装在微机上的一块PET -DIO接口卡被微机处理并存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 辐射场波形 数据接口 数据转换 闪电定位仪 云闪 强雷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FPGA的高速波形采集与实时数据压缩方法 被引量:11
17
作者 宋光德 张慧 梁磊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47-50,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速波形采集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在对波形进行数据采集的同时实现压缩。压缩后的数据在时间上是均匀分布的 ,既保留了波形的形状 ,又可保证峰值点不丢失。对于既要以波形峰值为主要处理对象 ,又要在有限点上进行波形显示...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速波形采集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在对波形进行数据采集的同时实现压缩。压缩后的数据在时间上是均匀分布的 ,既保留了波形的形状 ,又可保证峰值点不丢失。对于既要以波形峰值为主要处理对象 ,又要在有限点上进行波形显示的系统 ,该方法有独到的优点。通过选用FPGA ,高速A/D转换器和双端口RAM ,该系统采样率可达 40Ms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数据压缩 波形 FPGA 微处理器 采样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数据通用分析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8
18
作者 宋墩文 蒋宜国 许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7-79,83,共4页
作者阐述了开发波形数据通用分析系统的可能性和关键技术。通过分析电力系统录波数据特征,以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录波数据进行抽象归类,提出了开发录波数据分析软件的具体内核设计框架,并借助Visual C++予以实现,实现后的软件系统成功应用... 作者阐述了开发波形数据通用分析系统的可能性和关键技术。通过分析电力系统录波数据特征,以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录波数据进行抽象归类,提出了开发录波数据分析软件的具体内核设计框架,并借助Visual C++予以实现,实现后的软件系统成功应用在多个装置中。该设计思路适宜群组开发,开发周期短,可维护性强,适应面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数据通用分析系统 设计 电力系统 软件系统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波形图中快速提取信号数据序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龙聪 刘改琴 +4 位作者 邓世雄 耿浩非 高斌 刘亚涛 甘平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6-48,共3页
在许多领域中,常常需要通过数模转换产生满足各种特殊要求的模拟信号,然而它需要必须提供相应信号的数据序列。为了无须提供相应信号的数据序列且能快速地获取各种特殊信号的数据序列,提出一种全新的从软件画的、扫描仪扫的或数码相机... 在许多领域中,常常需要通过数模转换产生满足各种特殊要求的模拟信号,然而它需要必须提供相应信号的数据序列。为了无须提供相应信号的数据序列且能快速地获取各种特殊信号的数据序列,提出一种全新的从软件画的、扫描仪扫的或数码相机照的波形图中提取相应信号数据序列的方法。实验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方便地从波形图中提取出满足采样点数、幅度和数据位数等要求的波形数据序列,并通过数模转换等后可获得与原波形图一摸一样的波形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序列 波形 数字图像 数模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剖面数据恢复中的波形搜索策略 被引量:3
20
作者 史玉平 陈世军 +2 位作者 颜世磊 石建新 王志敏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3年第4期464-468,共5页
地震剖面数据恢复 (或称图像矢量化 )的目的是利用图形识别等方法从旧地震剖面的扫描图像中拾取并复原地震道数据。波形搜索过程中 ,针对波形断点及地震道交叉等问题的处理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 ,通过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模式 ,利用地震波... 地震剖面数据恢复 (或称图像矢量化 )的目的是利用图形识别等方法从旧地震剖面的扫描图像中拾取并复原地震道数据。波形搜索过程中 ,针对波形断点及地震道交叉等问题的处理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 ,通过一种基于规则的控制模式 ,利用地震波形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结构特点以及相邻地震道之间的纹理属性特征 ,引导波形搜索过程 ,使波形的拾取效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勘探 地震剖面 数据恢复 波形搜索策略 图形识别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