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吲哚-3-甲醛的动物双歧杆菌对结肠肿瘤发展过程中炎症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刘宇菲 陆文伟 +1 位作者 赵建新 陈卫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色氨酸吲哚衍生物吲哚-3-甲醛(indole-3-carboxaldehyde,IAld)是微生物的特有代谢产物,已被证明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肿瘤活性,然而肠道微生物是否在体内通过产生IAld发挥相关作用仍不清楚。为此,该研究以1株高产IAld的益生菌——... 色氨酸吲哚衍生物吲哚-3-甲醛(indole-3-carboxaldehyde,IAld)是微生物的特有代谢产物,已被证明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肿瘤活性,然而肠道微生物是否在体内通过产生IAld发挥相关作用仍不清楚。为此,该研究以1株高产IAld的益生菌——动物双歧杆菌SHXXA4M1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结肠炎相关结直肠肿瘤小鼠模型,以评估其对结直肠肿瘤进程中肠道炎症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SHXXA4M1干预组小鼠相较于模型组小鼠,体重、存活率、结肠长度以及脾脏指数等各项表观指标得到改善;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结肠内IAld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IL-1β、IL-17A、IFN-γ等促炎因子水平下降,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上升;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也明显上升。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补充高产IAld的动物双歧杆菌能够通过调节免疫和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缓解结肠炎相关结直肠肿瘤小鼠的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 -3-甲醛 衍生物 动物双歧杆菌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介导色氨酸代谢增强促进食管鳞癌放射抵抗
2
作者 计超 胡玮彬 +5 位作者 王莹 璩凤仪 谢雨辰 刘思岐 张晓智 孙宇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 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发生放射抵抗的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增敏靶点。方法 从MSigDB数据库获取186条信号通路及通路相关基因信息。利用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目的 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发生放射抵抗的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增敏靶点。方法 从MSigDB数据库获取186条信号通路及通路相关基因信息。利用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获得ESCC患者的RNA转录组数据。收集2013—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例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样本。使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 GSVA)计算KEGG信号通路评分,通过随机森林算法筛选放疗抵抗相关信号通路,利用DESeq2筛选通路中关键基因,基于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SVM-RFE)构建放疗疗效预测模型;并通过蛋白印迹、克隆形成等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基于KEGG信号通路的GSVA富集评分,随机森林分析显示,在TCGA队列及GSE45670队列中,色氨酸代谢通路富集值对ESCC放射抵抗的贡献程度显著优于其他通路。DESeq2分析发现,色氨酸代谢通路中关键分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ALDH1B1、AOC1、INMT、AFMID和ALDH7A1在ESCC抵抗组及敏感组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利用上述差异基因基于SVM-RFE算法构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7,可较准确预测ESCC放疗疗效。蛋白印迹实验表明,IDO1在ESCC细胞中高表达,且IDO1抑制剂处理显著抑制KYSE-410细胞的存活及放射敏感性。入组患者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DO1在ESCC放疗抵抗组中高表达,且与ESCC患者的放疗不良预后相关;此外,进一步检测发现,IDO1在患者样本中的表达与其PD-L1表达正相关,且与CD3/CD8免疫细胞浸润比例负相关。结论 色氨酸分解代谢与ESCC放射抵抗相关,色氨酸代谢关键酶IDO1可作为ESCC放射增敏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 胺2 3-双加氧酶1(IDO1) 色氨酸代谢 放射抵抗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条件下g-C_(3)N_(4)诱导催化合成3-酰基吲哚类化合物的研究
3
作者 孟鹏 黄姝玲 +2 位作者 刘华丰 王少丽 柯方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37-2144,共8页
开发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利用可见光催化合成3-酰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这一过程在常温下进行,使用吲哚和α-酮酸作为起始原料,以g-C_(3)N_(4)作为光催化剂。在20 W 460 nm波长的蓝色LED灯照射下,成功合成了多种3-酰基吲哚衍生物,其... 开发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利用可见光催化合成3-酰基吲哚类化合物的新方法。这一过程在常温下进行,使用吲哚和α-酮酸作为起始原料,以g-C_(3)N_(4)作为光催化剂。在20 W 460 nm波长的蓝色LED灯照射下,成功合成了多种3-酰基吲哚衍生物,其中最高产率达到了88%。此外,该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至少6次而没有明显的活性损失。此合成策略不仅底物适用性广泛,而且成本效益高,为3-酰基吲哚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经济而简便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 催化合成 3-酰基 Α-酮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褪黑素、吲哚丁酸钾、γ-氨基丁酸引发对老化玉米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焦芳菊 郝晓佳 +5 位作者 王晶艺 边建文 王子铭 陈明飞 文钧民 王芳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94-2501,共8页
为研究褪黑素、吲哚丁酸钾和γ-氨基丁酸对老化玉米(Zea mays L.)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最优引发剂及其浓度。本试验以‘登海618’老化种子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褪黑素(11.6141,23.2282,46.4564,69.6846和116.141 mg·L^(-1)... 为研究褪黑素、吲哚丁酸钾和γ-氨基丁酸对老化玉米(Zea mays L.)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筛选最优引发剂及其浓度。本试验以‘登海618’老化种子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褪黑素(11.6141,23.2282,46.4564,69.6846和116.141 mg·L^(-1))、吲哚丁酸钾(0.25,0.5,1.0,2.0和4.0 mg·L^(-1))和γ-氨基丁酸(10,20,30,40和50 mg·L^(-1))引发处理。结果表明:46.4564 mg·L^(-1)褪黑素(MT_(3))、0.5 mg·L^(-1)吲哚丁酸钾(IBAK2)和50 mg·L^(-1)γ-氨基丁酸(GABA5)均能显著提高老化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幼苗生长指标(P<0.05)。其中,褪黑素处理组效果最为显著,种子活力指数较对照提高了133.62%(P<0.05)。此外,3种引发剂处理均增强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促进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的积累,修复了膜系统损伤,并显著降低了丙二醛含量(P<0.05)。主成分分析显示,综合引发效果表现为褪黑素>γ-氨基丁酸>吲哚丁酸钾,46.4564 mg·L^(-1)褪黑素(MT_(3))引发可最有效恢复老化玉米种子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种子 种子引发 褪黑素 丁酸 Γ-氨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吲哚-3-甲醇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5
作者 陈佳琪 黄永兴 +2 位作者 谭翔天 古丽若依·帕尔哈提 毛旭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877,共9页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对肥胖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将24只雌雄各半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普通饲料喂养的空白组(normal chow diet,NCD)、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HFD)、吲哚-3-甲...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对肥胖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将24只雌雄各半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普通饲料喂养的空白组(normal chow diet,NCD)、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HFD)、吲哚-3-甲醇干预的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 and oral intervention of I3C,HFD-I3C,40 mg/kg)。12周后收集小鼠血清,使用^(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各组小鼠血清代谢物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得到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显示NCD组、HFD组和HFD-I3C组交集的差异代谢物为精氨酸琥珀酸和半乳糖,表明I3C可能通过调节精氨酸琥珀酸和半乳糖的代谢发挥抗肥胖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肥胖的发病机制和I3C的抗肥胖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醇 肥胖 代谢组学 ^(1)H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甲酰基色酮与异硫氰基氧吲哚的Michael/环化串联反应
6
作者 杜大明 耿雪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0,共6页
多环色满酮化合物作为多种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核心结构,具有抗癌、抗炎、抗菌和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因而吸引了众多有机化学家的关注.由色酮衍生物构建色满酮化合物能够在进一步丰富色满酮结构分子库的同时填补相关色酮化合物研... 多环色满酮化合物作为多种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核心结构,具有抗癌、抗炎、抗菌和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因而吸引了众多有机化学家的关注.由色酮衍生物构建色满酮化合物能够在进一步丰富色满酮结构分子库的同时填补相关色酮化合物研究方面的空白.利用3-甲酰基色酮和3-异硫氰基氧吲哚的Michael/环化串联反应,能够以较高的产率(高达92%)和优异的非对映选择性(高达>20:1 dr)得到相应的螺杂环产物.通过该反应成功构建了一系列的具有3个连续立体中心,并且含有一个4取代碳的吡咯烷基螺环氧吲哚-色满酮类化合物,同时对该反应的不对称催化反应条件也进行了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合成 不对称催化 色酮 方酰胺 3-异硫氰基氧 螺杂环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MS/MS检测十字花科蔬菜中抗癌活性物吲哚-3-甲醇
7
作者 赵毅 王宗义 +4 位作者 赵青原 张巍青 马小童 董子琦 吴建欣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建立常见十字花科蔬菜中抗癌活性物吲哚-3-甲醇(I3C)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均质、磷酸缓冲罐溶液孵育水解,取1 mL水解液,用3 mL乙酸乙酯分3次萃涡旋萃取,氮气吹干,甲醇复溶,LC-MS/MS多反应监测... 【目的】建立常见十字花科蔬菜中抗癌活性物吲哚-3-甲醇(I3C)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均质、磷酸缓冲罐溶液孵育水解,取1 mL水解液,用3 mL乙酸乙酯分3次萃涡旋萃取,氮气吹干,甲醇复溶,L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检测方法线性良好,R^(2)>0.999,检出限(LOD)为0.040μg/g,定量限为0.133μg/kg,加标回收率为88.12%~109.8%,相对标准偏差为1.96%~7.78%;对6种不同产地的十字花科蔬菜的实际检测显示,I3C平均含量在1.5μg/g以上的有在西兰花和羽衣甘蓝,平均含量为0.5~1.5μg/g的有圆白菜、菜花和紫甘蓝,低于0.5μg/g的为油菜。【结论】该方法有效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提高了检测效率,有更低的检出限和定量限,为相关蔬菜I3C含量检测提供了方法参考;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为健康饮食或调理食材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醇 十字花科蔬菜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钠和吲哚-3-丙酸共处理对Caco-2细胞紧密连接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8
作者 王轲信 吴娴 +3 位作者 龚海洲 方巧玉 李向臣 张亚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24-5134,共11页
本研究以人克隆结肠腺癌Caco-2细胞系为模型,旨在探究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和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IPA)共处理对Caco-2细胞紧密连接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使用0.4 mmol·L^(-1)NaB和0.1 mmol·L^(-1)IPA分... 本研究以人克隆结肠腺癌Caco-2细胞系为模型,旨在探究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和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IPA)共处理对Caco-2细胞紧密连接和炎症因子的影响。使用0.4 mmol·L^(-1)NaB和0.1 mmol·L^(-1)IPA分别和共处理Caco-2细胞24 h,检测细胞跨膜电阻(TEER)值、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和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NaB和IPA共处理组均显著提高TEER值(P<0.01),而NaB和IPA单独处理组TEER值无显著变化(P>0.05)。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共处理组显著下调了Claudin-2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1);与NaB单独处理组相比,共处理组显著上调了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并且极显著促进了Claudin-1、ZO-1和Occludin蛋白的表达(P<0.001);与IPA单独处理组相比,共处理组显著上调了ZO-1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并极显著提高了Claudin-1和ZO-1蛋白表达量(P<0.001)。在炎症因子方面,与对照组相比,NaB和IPA共处理组显著下调炎症因子IL-6、IL^(-1)β、IL-8及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共处理极显著降低了细胞上清液中IL-6、IL^(-1)β、IL-8及TNF-α的分泌量(P<0.001)。本研究表明,相比于NaB或IPA单独处理,NaB和IPA共处理可增加细胞跨膜电阻值,促进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并且降低促炎因子的分泌,降低了肠道通透性。综上,NaB和IPA共处理在增强上皮细胞屏障功能以及降低炎症反应方面具有更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酸 -3-丙酸 紧密连接 炎症因子 CACO-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吲哚丙酸抑制腹膜间皮细胞EMT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9
作者 李红波 凃璨 +2 位作者 付帅 姜南 熊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 评估3-吲哚丙酸(3-indoleacetic acid, IPA)对脂多糖(lipoly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μmol/L)的IPA... 目的 评估3-吲哚丙酸(3-indoleacetic acid, IPA)对脂多糖(lipolyaccharide, LPS)诱导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1.0和10μmol/L)的IPA对LPS处理前后的小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确定IPA最佳使用剂量。将小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成Control组、LPS组、LPS+IPA组、LPS+LY364947(TGF-β1/Smad3通路抑制剂)组、LPS+IPA+LY364947组和LPS+IPA+SRI-011381(TGF-β1/Smad3通路激活剂)组;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间质表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的浓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α-SMA,EMT相关因子E-cadherin, TGF-β1/Smad3通路相关因子Smad3、p-Smad3的蛋白表达。结果 IPA的最佳使用剂量为1.0μmol/L。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细胞增殖活力、E-cadherin表达水平下降(均P<0.01),侵袭能力、α-SMA表达水平和p-Smad3/Smad3升高(均P<0.01)。与LPS组相比,LPS+IPA组和LPS+LY364947组细胞增殖活力、E-cadherin表达水平上升(均P<0.01),侵袭能力、α-SMA表达和p-Smad3/Smad3下降(均P<0.01)。与LPS+IPA组相比,LPS+IPA+LY364947组所测指标趋势更加显著,LPS+IPA+SRI-011381组所测指标变化趋势均被逆转。结论 IPA通过抑制TGF-β1/Smad3通路中Smad3蛋白的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EMT进展,减轻LPS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细胞 3-丙酸 Smad3磷酸化 上皮-间质转化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黄成亮 《北方水稻》 CAS 2024年第1期30-34,42,共6页
为明确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对寒地水稻生长调节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药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分蘖期施用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颗粒剂,能明显促进水稻分蘖,缩短始穗... 为明确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对寒地水稻生长调节作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药量对寒地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于分蘖期施用0.01%28-高芸苔素内酯·吲哚丁酸颗粒剂,能明显促进水稻分蘖,缩短始穗期至齐穗期天数,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水稻产量,对水稻生长安全。药剂施用量为22.5 kg/hm^(2)时,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是最佳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1%28-高芸苔素内酯·丁酸 寒地水稻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3-丙酸通过调节脂肪组织代谢改善高脂饮食诱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宇 候鹏飞 +4 位作者 周敏 郎和东 刘明华 易龙 糜漫天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927,共9页
目的 探索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 IPA)在高脂饮食诱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脂肪组织代谢在其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high-fat di... 目的 探索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 IPA)在高脂饮食诱导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脂肪组织代谢在其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高脂饮食(high-fat diet, HFD)喂养诱导的MAFLD动物模型,6~7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对照组(CON)、高脂饮食组(HFD)、高脂+IPA干预组(HFD+IPA)。CON组以对照饲料喂养,HFD组和HFD+IPA组均以60%高脂饲料喂养,实验周期为12周,第7周开始HFD+IPA组以20 mg/(kg·d)IPA灌胃6周。每周监测各组小鼠体质量与摄食量。干预结束后使用动物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小鼠体成分。小鼠处死后,HE染色观察肝脏和脂肪组织形态学和结构变化,全自动血生化仪和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及肝脏和脂肪组织中脂代谢相关指标,qRT-PCR检测脂代谢和炎性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HFD组小鼠体质量和体脂肪比例显著增加,肝脏出现明显的脂质沉积,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以及肝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脂肪酸转运分子CD36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IPA干预显著逆转了上述变化(P<0.05)。IPA干预能够显著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内脏和棕色脂肪细胞增大,降低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 VAT)和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增加VAT脂解基因(HSL、CGI58)和棕色化(Cidea、ND5、UCP1、Prdm16)以及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脂肪酸β氧化(Cpt1a、PPARα)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P<0.05),同时降低VAT炎性因子TNF-α以及BAT中TNF-α、IL-1β、CXCL1、CCL2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IPA可以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MAFLD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结构、代谢功能及炎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丙酸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肝脏 内脏脂肪 棕色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高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不良预后相关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维妙 高潇 +3 位作者 梁宝宝 李建忠 郑国旭 林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2-348,共7页
目的 基于多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DO-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DO-1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利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数据库(TIMER)、基因表... 目的 基于多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DO-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DO-1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利用肿瘤免疫评估资源数据库(TIMER)、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GEPIA)、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数据库(UALCAN)、 Kaplan-Meier plotter、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等数据库分析IDO-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IDO-1差异表达对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IDO-1表达与肿瘤特征基因通路的相关性,IDO-1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情况及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DO-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15%;IDO-1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IDO-1表达在低分化食管癌组织、高临床分期级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表达增加;GEPIA数据库和TIMER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IDO-1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IDO-1在低分化食管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高表达;GEPIA数据库、 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 UALCAN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IDO-1高表达的食管癌患者,特别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缩短,但食管腺癌患者的IDO-1表达水平与生存时间并无显著相关性;TCGA数据库食管癌RNA-seq数据的通路富集、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表达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IDO-1的表达水平与多种食管癌恶性进展基因通路密切相关,并且IDO-1表达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检查点表达关系密切。结论 IDO-1在食管癌中高表达并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高表达IDO-1是食管癌恶性进展及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胺2 3-双加氧酶1(IDO-1) 生物信息学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吲哚-3丁酸(IBA)对河北杨硬枝扦插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洪元 《防护林科技》 2016年第3期47-48,共2页
以河北杨1年生健壮根蘖条或平茬条为材料,通过设置0(对照)、50、100、150mg kg^-1 4种IBA 浓度,选取粗度0.5-1.0cm 的插穗进行扦插试验,以筛选适宜河北杨硬枝扦插生根的IBA 浓度.结果表明IBA 处理后的河北杨插条成活率比对照高25.34-3... 以河北杨1年生健壮根蘖条或平茬条为材料,通过设置0(对照)、50、100、150mg kg^-1 4种IBA 浓度,选取粗度0.5-1.0cm 的插穗进行扦插试验,以筛选适宜河北杨硬枝扦插生根的IBA 浓度.结果表明IBA 处理后的河北杨插条成活率比对照高25.34-36.87个百分点,其中100mgkg^-1处理的成活率最高,比对照高36.87个百分点;各浓度间对生长量影响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都有-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杨 硬枝扦插 iba(-3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吲哚丙酸通过迷走神经调控动物采食的肠-脑轴机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琴 朱灿俊 +1 位作者 江青艳 郑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9-1297,共9页
【目的】食欲是影响采食量的最重要因素,来自中枢和外周的多种信号经下丘脑食欲中枢感应和整合后调控采食,肠-脑轴在动物食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旨在揭示3-吲哚丙酸调控动物采食的肠-脑轴机制,对揭示缓解动物厌食具有参考价值。【方... 【目的】食欲是影响采食量的最重要因素,来自中枢和外周的多种信号经下丘脑食欲中枢感应和整合后调控采食,肠-脑轴在动物食欲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旨在揭示3-吲哚丙酸调控动物采食的肠-脑轴机制,对揭示缓解动物厌食具有参考价值。【方法】以21只8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为试验对象,通过灌服0,1,10 mg/kg3-吲哚丙酸,检测其对小鼠采食量和体增重的影响;并采用膈下迷走神经切除术、c-Fos免疫荧光和药物遗传学等技术,探究3-吲哚丙酸通过迷走神经介导的肠-脑轴调控动物采食的神经环路。【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灌服10 mg/kg 3-吲哚丙酸可显著提高小鼠3 h的采食量(P<0.05)和激活孤束核神经元(P<0.01)神经元兴奋性,化学遗传学抑制孤束核神经元可阻断3-吲哚丙酸促采食的作用;(2)3-吲哚丙酸抑制迷走传入神经兴奋性(P<0.001),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或化学遗传学激活NG神经节均可消除3-吲哚丙酸促采食的作用。【结论】3-吲哚丙酸通过抑制肠道迷走传入神经兴奋性,从而激活孤束核神经元,提高动物采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食调控 -脑轴 迷走传入神经 孤束核 3-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3-丁酸诱导陆地棉茎枝无土扦插生根优化条件初探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付安 房卫平 +5 位作者 谢德意 赵元明 吕淑萍 唐中杰 聂利红 李武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6-39,共4页
为了优化吲哚-3-丁酸(IBA)对陆地棉茎枝无土扦插生根条件,采用高质量浓度速蘸(500、600、700、800、900、1000mg/L条件下10s)和低质量浓度慢蘸(20、30、40、50、100、150、200、250、300mg/L条件下24h)2种方式处理陆地棉茎枝,并进行无... 为了优化吲哚-3-丁酸(IBA)对陆地棉茎枝无土扦插生根条件,采用高质量浓度速蘸(500、600、700、800、900、1000mg/L条件下10s)和低质量浓度慢蘸(20、30、40、50、100、150、200、250、300mg/L条件下24h)2种方式处理陆地棉茎枝,并进行无土扦插。结果表明,700mg/L10s速蘸或30mg/L24h慢蘸老茎枝,500mg/L 10s速蘸或30mg/L 24h慢蘸嫩枝,6周后,插条成活率为60%~100%,成活茎枝生根株率达100%,每插条生根数11~15根,平均根长4~6cm,以上指标均高于蘸水对照(30mg/L24h慢蘸成活率除外)。该条件可作为IBA诱导促进陆地棉茎枝无土扦插生根的理想条件。在生产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无土扦插 -3-丁酸 生根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果和蔬菜中3-吲哚乙酸和3-吲哚丁酸的含量 被引量:5
16
作者 赵振东 李平 朱建忠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0-593,共4页
水果或蔬菜样品(5.00g)采用含10%(体积分数)乙腈的35mmol·L^(-1)氢氧化钠溶液45mL超声提取,萃取液经固相萃取C18小柱净化后,选用AS11分离柱(4mm×250mm)进行色谱分离,用与上文中相同的乙腈-氢氧化钠混合液为流动相。用紫外检... 水果或蔬菜样品(5.00g)采用含10%(体积分数)乙腈的35mmol·L^(-1)氢氧化钠溶液45mL超声提取,萃取液经固相萃取C18小柱净化后,选用AS11分离柱(4mm×250mm)进行色谱分离,用与上文中相同的乙腈-氢氧化钠混合液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测定。3-吲哚乙酸和3-吲哚丁酸的质量浓度均在0.05~10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两者的检出限(3S/N)依次为0.009,0.012g·L^(-1)。对10g·L^(-1)的3-吲哚乙酸和3-吲哚丁酸的混合标准溶液连续测定6次,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0.14%,1.4%。在0.50,2.0,10g·L^(-1)等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7.1%~10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3-乙酸 3-丁酸 水果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霉素(GA_3)、吲哚丁酸(IBA)和稀土对锥栗产量促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辉 何方 《经济林研究》 2001年第2期12-14,共3页
运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案 ,研究了稀土、赤霉素 (GA3)和吲哚丁酸 (IBA)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个锥栗品种无性系产量增加的影响。结果表明 :稀土微肥不同浓度喷施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以 40 0 ppm (A1 )为最佳 ;两种生长调节剂中 ,则... 运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方案 ,研究了稀土、赤霉素 (GA3)和吲哚丁酸 (IBA)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个锥栗品种无性系产量增加的影响。结果表明 :稀土微肥不同浓度喷施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 ,以 40 0 ppm (A1 )为最佳 ;两种生长调节剂中 ,则以 GA3的效果更好 (B1 ) ;AB因素两种组合的混合喷施对产量的促进有交互作用 ,各种组合中以A1 B1 ,即稀土浓度为 40 0 ppm ,GA3浓度为 5 0 ppm的交互效应对产量的提高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生长调节剂 赤霉素 GA3 丁酸 iba 稀土 产量 促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丁基-9 H-嘧啶并[4,5-b]吲哚-2-甲酰胺通过NLRP3/Caspase-1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及焦亡作用
18
作者 舒志云 呼延子旭 +4 位作者 张文晴 谢世顺 成鸿源 徐国兴 李相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5-1041,共7页
目的设计并合成了嘧啶并吲哚类衍生物N-丁基-9 H-嘧啶并[4,5-b]吲哚-2-甲酰胺(BFPI),探讨其是否通过NLRP3/Caspase-1通路抑制巨噬细胞焦亡和泡沫化作用。方法以2,4,6-三乙氧羰基-1,3,5-三嗪和2-氨基吲哚为起始原料合成BFPI,并通过1H NMR... 目的设计并合成了嘧啶并吲哚类衍生物N-丁基-9 H-嘧啶并[4,5-b]吲哚-2-甲酰胺(BFPI),探讨其是否通过NLRP3/Caspase-1通路抑制巨噬细胞焦亡和泡沫化作用。方法以2,4,6-三乙氧羰基-1,3,5-三嗪和2-氨基吲哚为起始原料合成BFPI,并通过1H NMR、13 C NMR、ESI-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将体外培养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分为空白组、模型组(PA)组和治疗组(BFPI)组,各组细胞用对应培养液处理24 h后,用MTT法检测其增殖活力,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并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NLRP3、Caspase-1和MC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脂滴形成量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增加,脂滴形成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NLRP3、Caspase-1和MC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细胞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FPI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NLRP3、Caspase-1和MCP-1的表达进而促进其增殖并抑制脂质吞噬能力,有助于延缓动脉粥化时巨噬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丁基-9 H-嘧啶并[4 5-b]-2-甲酰胺 NLRP3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细胞泡沫化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温-40胶束体系中吲哚-3-丁酸的室温燐光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文清 李卫龙 傅友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4,108,共3页
对吲哚-3-丁酸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40的胶束体系中产生的燐光反应作了详细研究并应用,基于此而建立的灵敏方法测定吲哚-3-丁酸。在此特例中,I^-离子(以固体碘化钾形式加入)是适宜的重原子微扰剂。在反应溶液中加入亚硫酸钠作为... 对吲哚-3-丁酸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40的胶束体系中产生的燐光反应作了详细研究并应用,基于此而建立的灵敏方法测定吲哚-3-丁酸。在此特例中,I^-离子(以固体碘化钾形式加入)是适宜的重原子微扰剂。在反应溶液中加入亚硫酸钠作为除氧剂。此反应体系中产生燐光的激发波长为281nm,发射波长为446nm。吲哚-3-丁酸浓度在8.0×10^-8~2.0×10^-6mol·L^-1范围内与燐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0×10^-9mol·L^-1反应溶液中存在有机溶剂使燐光发生猝灭。乙醇、乙醚、乙腈或丙酮使体系的燐光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该方法曾应用于测定自来水、河水及井水等水样及土壤样品中的吲哚-3-丁酸,结果的RSD均小于3.0%,回收率在9s.2%~104.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燐光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吐温-40 -3-丁酸 碘化钾 水样 土壤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吲哚丙酸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浩原 赵真旺 张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57-1962,共6页
3-吲哚丙酸(3-IPA)是色氨酸经肠道微生物代谢的一种吲哚衍生物,在维持宿主健康和代谢平衡中起重要作用。3-IPA通过增强肠道上皮屏障、抗氧化、抗炎和调节免疫等作用,影响宿主生命活动。研究表明,体内3-IPA缺乏或肠道微生物失调,与肥胖... 3-吲哚丙酸(3-IPA)是色氨酸经肠道微生物代谢的一种吲哚衍生物,在维持宿主健康和代谢平衡中起重要作用。3-IPA通过增强肠道上皮屏障、抗氧化、抗炎和调节免疫等作用,影响宿主生命活动。研究表明,体内3-IPA缺乏或肠道微生物失调,与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3-IPA可望成为诊断这些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直接补充3-IPA或进行粪便微生物移植(FMT)等方法提高体内3-IPA水平,能有效改善代谢性疾病。该综述总结了3-IPA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通过改变饮食模式、改善微生物组成等措施提高体内3-IPA水平,以期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丙酸 代谢性疾病 色氨酸 肠道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