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轴承腔重力回油结构流通能力实验研究
1
作者 覃经文 程艳鹏 +3 位作者 李光乐 姜会庆 叶祎 吕亚国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2,共7页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回油结构的流通能力直接影响其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一旦轴承腔回油不畅,可能导致腔内产生积油等问题。针对轴承腔竖直圆孔重力回油结构开展实验研究,系统分析轴承腔在静止状态下,小孔孔径、孔长及油温对回油结构流通...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回油结构的流通能力直接影响其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一旦轴承腔回油不畅,可能导致腔内产生积油等问题。针对轴承腔竖直圆孔重力回油结构开展实验研究,系统分析轴承腔在静止状态下,小孔孔径、孔长及油温对回油结构流通能力的影响规律,根据实验结果建立计算竖直圆孔回油结构流量系数的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孔径、孔长与润滑油温度共同影响回油结构流通能力,其中流通能力随孔长的增加而减小,随孔径的增加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滑油温度的升高,润滑油中的泡沫量也随之增加,润滑油中产生的泡沫会使管路产生气阻,进而影响重力回油结构的流通能力。通过拟合的关系式可以用于计算得到轴承腔在不积油状态下,竖直圆孔回油结构的最大流通能力,预判轴承腔在不同工况下是否积油及腔内润滑油的液面高度,从而对轴承腔精细化设计提出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腔 航空发动机 流量系数 回油结构 流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静压轴承静态特性分析及其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2
作者 李泽岩 齐向阳 +2 位作者 吴承亮 张晓庆 王天成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8-1286,共9页
针对进一步提高液体静压轴承静态性能的问题,提出了工字型和梯型两种油腔结构,对液体静压轴承的静态特性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不同腔型对液体静压轴承静态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油腔结构进行了优化。首先,对液体静压轴承的工作原... 针对进一步提高液体静压轴承静态性能的问题,提出了工字型和梯型两种油腔结构,对液体静压轴承的静态特性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不同腔型对液体静压轴承静态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对其油腔结构进行了优化。首先,对液体静压轴承的工作原理及流体润滑基本理论进行了分析,基于Fluent软件建立了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不同腔型结构的静压轴承内流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然后,对比了其在不同轴颈转速、油膜厚度及供油压力下对液体静压轴承承载能力的影响;最后,针对静态性能较好的油腔形状,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处理,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以承载力、刚度和温升作为优化目标,分析了内腔周向长度、内腔轴向宽度以及油腔深度的改变对轴承静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字型腔的液体静压轴承对于提升静压轴承承载力、增强静压轴承刚度有着显著效果,在低厚度的油膜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经响应面法分析后,通过对工字型油腔结构静压轴承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确定了其最优尺寸,提高了液体静压轴承的静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轴承 轴承承载力 轴承刚度 响应面法 轴颈转速 油膜厚度 供油压力 工字型油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通风结构嵌入改进及油气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3
作者 燕阳 任国哲 +3 位作者 徐文峰 赵欢 孙丹 张成烽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4,共10页
为研究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特性,提高轴承腔回油特性,针对轴承腔的通风结构提出嵌入改进方案;建立基于欧拉-欧拉方法轴承腔两相流求解模型,对不同工况下常规轴承腔和嵌入改进方案轴承腔流动特性和回油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 为研究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特性,提高轴承腔回油特性,针对轴承腔的通风结构提出嵌入改进方案;建立基于欧拉-欧拉方法轴承腔两相流求解模型,对不同工况下常规轴承腔和嵌入改进方案轴承腔流动特性和回油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常规轴承腔通风结构进行嵌入改进后,润滑油被嵌入的通风口壁面阻挡,在空气剪切力和重力的作用下,通风口右侧的润滑油掠过通风口向下游移动,从通风口流出的润滑油量减小,从回油口流出的润滑油增加,因而使得回油效率明显提升;随着嵌入深度的增加,从通风口流出的润滑油得到进一步抑制,腔内润滑油体积分数进一步增加,回油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相比常规轴承腔,当润滑油流量为200 L/h,转速为15 000 r/min时,嵌入改进方案回油效率提升最为明显,嵌入深度为8、10、12 mm的改进方案回油效率分别提高了16.72%、18.80%和20.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油气两相 轴承腔 通风结构 回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与换热数值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坤 高文君 +3 位作者 李宛蓉 张杰铭 李灿 刘振侠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6-254,共9页
轴承腔壁面两相流动与换热是轴承腔精细化设计的基础,与腔壁结构密切相关。针对具有典型锥形结构特征的轴承腔内的油气两相流动和换热问题,基于相体积分数(Volume of Fluid,VOF)两相流动模型,通过与圆柱形轴承腔进行对比,参数化分析获... 轴承腔壁面两相流动与换热是轴承腔精细化设计的基础,与腔壁结构密切相关。针对具有典型锥形结构特征的轴承腔内的油气两相流动和换热问题,基于相体积分数(Volume of Fluid,VOF)两相流动模型,通过与圆柱形轴承腔进行对比,参数化分析获得了锥形结构对流动及换热的影响,使用无量纲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适用于该锥形轴承腔常见工况范围内的对流换热准则式。研究表明:锥形轴承腔壁的换热量略小于柱形腔,锥形腔壁换热量随着发动机主轴转速的升高而增加,随着供油量的增加线性增加,随着封严气流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轴承腔 油气两相流 锥形结构 传热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特性及改进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任国哲 燕阳 +3 位作者 郑莞霏 赵欢 孙丹 张成烽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0-169,共10页
为了研究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特性,改善滑油回油效果,建立了基于欧拉-欧拉方法轴承腔两相流求解模型,针对轴承腔的通风结构和回油结构提出了三种改进方案,对不同工况下常规轴承腔和三种改进方案流动特性和回油特性进行深入分... 为了研究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特性,改善滑油回油效果,建立了基于欧拉-欧拉方法轴承腔两相流求解模型,针对轴承腔的通风结构和回油结构提出了三种改进方案,对不同工况下常规轴承腔和三种改进方案流动特性和回油特性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常规轴承腔通风结构进行嵌入(Embed)改进后,滑油被嵌入的通风口壁面阻挡,从通风口流出的滑油量减小,回油效率明显提升;将常规轴承腔回油结构进行斜坡(Slope)改进后,回油口右侧滑油堆积区消失,腔内滑油体积分数减小,回油效率明显提升;组合改进方案(ES)能够兼顾嵌入和斜坡改进方案的优势,回油效率进一步提升。相比常规轴承腔,当滑油流量为200L/h,转速为15000r/min时,嵌入、斜坡和组合改进方案回油效率分别提高了16.47%,13.02%和32.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油气两相流 轴承腔 通风结构 回油结构 回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